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基础》(第三版)方振邦参考答案

《管理学基础》(第三版)方振邦参考答案

《管理学基础》(第三版)方振邦参考答案
《管理学基础》(第三版)方振邦参考答案

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

~1、什么是组织?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组织: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载体,是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具有三种共同的特征,首先,每个组织都是由两个以上的人员组成的。其次,每个组织都是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最后,每个组织都具有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

2、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管理的概念:本书将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

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1)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代表了一系

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活动;(2)管理是与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这就区分了管理岗位和非管理岗位;

(3)效率和效果是管理活动追求的两大目标。效率(efficiency )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果(effect )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可见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结果。

3、论述管理的性质及其一般特征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学性

和艺术性。管理的一般特征:

1.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是实现有效的社会协作。

2.管理

最基本的形式是组织。

3、管理最主要的内容是处理人际关系。4.管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变革与创新。

4、简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

1.

人际关系。管理者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有三种,分别是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

2.信息传递。在组织的信息传递过程中,管理者也就成了组织中的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3 .决策制定。决策制定是做出抉择的活动,管理者扮演着包括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四种角色。

5、简述管理的环境。

管理的环境:是指能够对管理活动的成效产生潜在影响的何种因素的总和,可以将其划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6、如何对管理的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和管理根据外部环境的特点和客观形势的变换采取相应的技术和方法对其进

行评估与管理。

(1)评估环境就是评估其不确定性程度。组织环境的变

化程度和复杂程度是评估环境不确定性的两个维度。就变化程度而言,可以分为动态环境和稳态环境。就复杂化程度而言,可以分为简单与复杂。两个维度交叉,可以组成四种不同形式的环境特征组合。稳定简单的环境,代表了不确定性水平最低的环境。复杂动态环境所代表的不确定性水平最咼。(2)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利益相关者是组织外部环境中影响组织决策和行动或受其影响的任何相关者,既包括组织内部的工会、员工,也包括组织外部的顾客、竞争者、供应商、政府、社区、行业协会等群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谁是组织的利益相关者?2)这些利益相关者可能存在的特殊利益或利害关系是什么?3)对于组织决策和行动来说,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关键程度如何?4)通过什么具体方式来管理这些利益相关者?禾U 益相关者的管理方式取决于它们对组织的关键程度以及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由此形成二维矩阵,有跨域管理、利益相关者伙伴关系、利益相关者管理、扫描和监控环境四种具体的管理方式。

7、论述管理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总体和抽样、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分析资料、应用。方法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实地研究法、非介入性研究法、评估研究法。

&如何认识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意义?

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研习管理学的必要性。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学习管理学有助于把握现代管理规律,提高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其次,学习管理学有助于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要素,提高生产力水平,充分发挥生产力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最后,学习管理学也是个人谋职和从事社会活动的必要准备。

第2章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1、请简述管理理论萌芽时期的时代背景

取成就、反人道的文化价值准则的严重束缚下,社会与经济停滞不前。文艺复兴时期,在新教伦理、自由伦理和市场伦理三股力量的驱动下,欧洲各国在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经历了巨大的变动,终于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樊笼,迎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产业革命的春天。随着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普遍出现,如何合理计划、组织和控制早期企业的生产活动等一系列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巨大的压力迫使理论家和实践者不断积累和总结管理经验形成了早期的管理思想。

2、请论述管理理论发展与演变的历史阶段

管理理论的萌芽时期、古典管理理论时期、管理理论发展的过渡时期、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时期、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时期、现代管理理论的深入时期、管理理论的多元化时期、当代管理理论的繁荣时期。

3、请简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谋求最咼生产率的科学管理思想原则;强调标准化管理和

激励性工资的作业管理理论;推崇职能化管理和例外原则;认

为雇佣双方要通过合作提高生产率,从而实现雇主低成本和雇

员高工资的双重目标。

4、请简述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

论—职能(2)提出社

会有机体概念(3)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14项原则即劳动分

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体利益服从

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序列、秩序、公平、人员

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4)进行管理教育和创立管理

理论的必要性

5、试论述德鲁克的主要理论成就。

(1)事业理论。德鲁克以三个著名的问题简单而深刻地

阐明了“事业理论”:你的业务是什么?谁是你的客户?客

户认知的价值是什么?(2 )战略规划。德鲁克认为,战

略可以将“事业理论”转变成行动,其目的是使企业能在变化

莫测的环境中果断地把握机会以达成希望获得的结果。(3)

管理的任务。为了使机构能执行其职能并作出贡献,管理必须

完成以下三项同等重要而又极不相同的任务:1>明确组织的

特殊目的和使命。2>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成就。3>

明确组织对社会的影响和对社会的责任。

(4)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使得我们

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5)有效

管理者。德鲁克通过自己的研究和观察,提出了管理者要做到

有效性必须养成的五种思想习惯:1>知道把时间用在

什么地方。2>注重外部作用,把力量用在获取成果上,而不

是工作本身。3>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一一自己的优势,上

级、同是和下级的优势以及情境的优势。4>把精力集中

于少数领域,在这领域里优异的工作将产生杰出的成果。5>

做有效的决策(6)绩效精神。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

不平凡的事,因此组织的成功不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标准,

而是建立在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这就是所谓的绩效精神。

6、试论述安索夫的主要观点。

(1)安索夫范式。此范式包括下面五个要素:1>不存在

任何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战略模式。2>企业的成败取决于其

所处环境的动荡水平。3>企业的经营战略必须随着环境变化

而进行调整,否则企业不可能做得很成功。4>决定企业

成功与否的另一因素是企业的管理能力是否与环境相适应。5

>影响企业成功的内在变量包括:认知变量、心理变量、社会

变量、政治变量和人文变量。(2)PEST分析框

架。战略行为是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企业

内部结构化的过程。(3 )协同观念。所谓协同,是指相对于

各独立组成部分进行简单汇总而形成的企业整体的业务表现,

即两个企业之间共生互长的关系,它是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生

产。(4)战略决策模型。战略决策模型是指对公司扩张和公

司业务多元化予以分别处理,而不是将战略规划视为一体。

(5)安索夫矩阵。安索夫矩阵是以2X2 的矩阵代表企业试图

使收入或获利成长的四种选择,其主要的逻辑是企业可以选择

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延伸、多元化经营四种不同的成长

战略来达到增收目的。

7、请简述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系统观念和权变观念。

(1)系统观念。系统观念为现代组织理论和管理实践提

供了完整的基础。把组织系统分为5个子系统:目标与价

值、技术、结构、社会心理、管理子系统,3个层次:作

业、协调、战略子系统。(2)权变观念。权变观念更为

具体,重点研究各子系统中的具体特征和相互关系模式,其基

本设想是,组织及其环境应有一致性。

第三章计划与决策

1、简述计划工作的目的和意义1)明确方向,指导组织成

员的工作2)减少环境变化的冲击,降低风险3)减少浪费和

重复,提高效率4)设立控制的标准,保障目标的实现

2、简述计划工作的步骤。

1)2)3)

订前提条件。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5)评价可供选择的方

案。6)选择方案。7)编制支持(派生)计划。8)编制预

算。

3、简述目标管理的过程及优缺点。

三大步骤。优点:(1 )目标管理既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又

具有激励员工的作用。(2)目标管理是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

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并结合上级的定期

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容易形成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

机制。(3)目标管理可以促进更好的管理。(4)目标管理使

得管理人员详细考虑组织的任务和结构,使得各个目标都有负

责人,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有利于管理人员对组织结

构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利的调整。

(5)目标管理鼓励个人投入,激励员工专心于他们的目标。

(6)目标管理有助于开展有效的控制工作。缺点:(1)目

标管理忽视了组织中的本位主义及员工的惰性,对人性的假设

过于乐观,使目标管理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大打折扣。(2)

目标商定需要上下

沟通、统一思想,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3)目

管理绩效标准难以确定。(4)目标管理会使得员工在制定目

标时,倾向于选择短期目标,即可以在考核周期内加以衡量的

目标,从而导致企业内部人员为了达到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目

标。

4、简述并比较几中主要决策模型。

决策模型概括起来王要有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和政治

模型。

理性模型指的是个体或团队为了增加自身决策的逻辑性和

作出最佳选择的可能性,而应该遵循的一系列阶段。有限理性

模型就是制定出一套令人满意的标准,只要达到或超过了这个

标准就是可行方案。政治模型认为,决策是根据强有力的外部

和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目标对决策结果进行博弈的过程。

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和政治模型的区别:理性模

型,

清晰的问题与目标、充满确定性的条件、关于方案及其结果的

完整信息、追求结果最大化而进行理性抉择。有限理性模型,

含糊的问题与目标、充满不确定的条件、关于方案及其结果的

有限信息、利用直觉解决问题的满意性抉择。政治模型,多元

性、矛盾的目标、充满不确定性和含混性的条件、不一致的观

点:含混的信息、联盟成员之间讨价还价和辩论。

5、请说明科学决策的过程。科学决策的过程包括六个步

分别是识别和界定问题(决策的第一步)、确定决策标准

(就是确定哪些因素与制定决策有关)、拟定和评价备选行动

方案(一旦界定好了问题,就可以根据决策标准拟定一个或几

个可行的方案)、选择一种行动方案(权衡各种备选方案的过

程必须停留在一个地方)、实施方案(把决策付诸实践)、评

价结果(直到对结果进行评价,决策才算完成)。

6、你认为计划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动态环境

下计划工作的有效性问题,由于计划工作中目标和实现目标的

行动一旦确定,其隐含假设是环境在计划期内的稳定

性。环境若发生变化,则原有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就可能丧失可

行性。而环境又往往是动态的,变化的,因此要求计划工作的

灵活性,这与计划可能造成的刚性是矛盾的。

7、计划的定性方法主要有哪些?

定性计划方法主要包括: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

析法。

8、计划的定量方法主要有哪些?

定量计划方法主要包括:网络计划技术、资源分配和活动

安排的简单排程技术、预测技术、运筹学方法和现代计划技术

(项目管理和脚本技术)。

第4章战略管理

1.请概述战略形成的主要流派。1)设计学派:代表人物

钱德勒和安德鲁斯。主要观点战略形成过程是把企业内部优势

和劣势与外部机会和威胁相匹配的过程。建立了著名的SWO模

型。

2)计划学派:代表人物伊戈尔.安索夫。主要

观点战略形成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建立了经验曲线、增

长份额矩阵等。

3)定位学派:代表人物迈克尔.波特。主要观

点战略形成是一个分析过程。提出了五力模型、价值链

等。4)企业家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构筑愿景的过

程。

5)认识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心智过程,是一

种发生在战略家思想中的认知过程。 6 )学习学派:代

表人物林德布洛姆、奎因。主要观点战略的制定只能在不断学

习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7)权力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协商

过程,是组织内部各种权力冲突或与组织外部各种控制力量相

互妥协和谈判的结果。

8)文化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集体思维过程,将战略制

定视为观念形态的形成和维持过程。

9)环境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适应性过程,重

视外部环境对战略制定的影响。

10)结构学派:战略形成是一个变革过程,结

构体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飞跃过程。

2.战略管理是指什么?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strategic management)

动,是外部竞争策略和内部管理优化的组合。对外而言,战略

是确定并实施产业选择、产品和业务选择、定位和关键竞争方

式的方法;对内而言,战略是选择并实施组织最优经营管理的

方法。战略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面临竞争环境得到长远的

发展。

意义:1)有效整合资源2 )引导组织发展3 )适应环境

变化

3.战略管理的过程有哪几个步骤构成?请分别进

行阐述。

战略评估。

战略分析是指通过对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外部机会和威胁

以及内部的优势和劣势的分析来决定

企业的战略方向。战略制定是指战略主体在了解、分析了

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确定了本身所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

临的机会和威胁后,应拟定并设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营战略

方案。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的行动阶段,是使既定的战略转化

为实际行动并取得成果的过程。战略评估和控制:进一步印证

外界环境的分析是否正确,所制定的战略途径和手段是否有效

等,从而发现问题和差距,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根据变化的

环境进行调整,并采取矫正性措施,使战略行动与环境及目标

相协调。

4.战略分析的内容包括哪些?

包括:使命、愿景、目标、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使命即回答企业是什么,企业存在的理由。愿景即回答企业在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企业。目标是指组织希望取得的中短期成就,反映了组织的使命、愿景是如何被付诸实施的。外部分析是指通过对组织的运营环境进行考察,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战略机会以及所受到的各种战略威胁。内部分析主要分析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5.什么是组织的核心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能给组织创造价值、特别是给组织带来竞争优势的特定资源和能力。判断核心竞争力的标准:有价

值的能力、稀缺的能力、难以模仿的能力、不可替代的能力。

6.组织战略包括那几个层次?请分别进行阐述。

公司层战略寻求确定公司应该从事什么事业,以及希望从事什么事业。公司层战略决定组织的方向,以及每一个事业部将在公司战略中扮演的角色,即产品的组合分析。

事业层战略寻求决定组织如何在每一项事业上展开竞争,获取竞争优势。

职能层战略目的是决定如何支持事业层的竞争战略。包括制造、营销、人力资源、研究与开发、财务等部门,他们的战略需要支持事业层的战略,要围绕事业层战略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7.组织大战略主要有哪几类?

组织的万向战略有时也被称之为大战略,根据成长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成长战略(或增长战略)、稳定战略和收缩战略。

8.简述波特关于竞争战略的主要思想。

每个企业都会有许多优点或缺点,仕何的优点或缺点都会对相对成本优势和相对差异化产生作用。成本优势和差异化都是企业比竞争对手更擅长因应五种竞争力的结果。将这两种基本的竞争优势与企业相应的活动相结合,就可导出可让企业获得较好竞争位置的三种一般性战略: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及聚焦战略:成本聚焦和差异化聚焦。

9.请描述产业五种竞争驱动力量。

产业竞争驱动力量,即波特的“五力模型”: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现有公司之间的竞争。

10.请你就自身对明茨伯格划分的十大战略流派的理解,

在〈〈战略历程》一书中,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和另外两位作者,将各种战略管理理论划分为十个学派,并详细阐述了十个学派关于战略形成过程的观点。三位作者把战略看作是一头大象,这十个学派就好比这头大象的一个个部分一一鼻子、尾巴、四肢、躯干等等。很显然,这十个学派都有失偏颇,只是紧紧抓住了战略形成过程的一个局部,而没有触及其他的部分。那为什么不介绍战略的全貌,而要呈现这一个个部分呢?为了认识整体,我们必须先理解局部。

一、战略管理十大流派观点剖析

设计学派认为战略制定就是为了寻求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的匹配。不过,设计学派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其实质核心是将战略制定脱离于战略贯彻,即将思维和行动相分离。这种分离方便了案例研究和教学,也同样是因为这种特点,设计学派模型在咨询业中也倍受青睐。但问题是,明茨伯格发问了:“想了再做”真地是最好的方法吗?一面是行动者在底层辛勤地执行战略,一面是战略的思考者咼咼在上、深思熟虑。形成这种局面需要一个基本前提:信息可以在不失真地情况下,集中起来发给上级,而这在现实中往往是实现不了的假设。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产生于一个受控的、正式的过程,该过程被分解成清晰的步骤,每个步骤都采用核算清单进行详细的描述,并由分析技术来支撑。明茨伯格认为,计划学派的核心吻合了管理教育、大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及政府进行宏观管理的实践活动。在这种模式中,战略是由受过严格培训的计划人员来制定的。计划学派认可了设计学派大多数的前提,但它相比于设计学派的简单和非正式的模式,更强调“步骤”性和“命令”式的控制。事实上,

“由计划人员制定的,想象中非常完美的战略只有很少数得到了成功地贯彻”。

与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所不同的是,定位学派的基础更权威一些,它得源于迈克尔.波特的两本轰动性的著作:〈〈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这些思想使定位学派在战略管理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按照在定位学派的力量,迈克尔. 波特的5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三种通用战略、价值链模型是其主要分析工具,它们尤其得到战略管理咨询人员的推崇和使用。不过明茨伯格认为,定位学派同样存在着思考和行动分离的问题,它使战略制定过程过于深思熟虑而因此破坏了战略学习。另外,定位学派将企业竞争优势归结于企业所处的市场结构与市场机会,而产业内所有企业的赢利状况应该是基本一致的,这明显不符合事实。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竞争早已不再是一场“位置之战”,战略也早已变得动态起来,成功只能取决于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反应。

企业家学派将战略形成过程集中在个别领导人身上,而且强调某些天生的直觉、判断、智慧和洞察力。它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种与形象和方向感有关的看法,其核心概念是“远见”。战略的形成过程在企业家学派中,继续被看作一只被掩埋在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黑匣子,它对走入困境的企业组织,所开的药方简单明了:去寻找新的、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人!显然,企业家学派用到的方法是冒险的,它以企业家个人健康和幻想作为赌注。

认识学派认为如果要去具体了解战略的形成过程,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研究战略家的思想。认识学派存在两个分支,其中一派倾向于实证主义,认为知识的处理和构成是产生某种勾画

世界的客观想法的成果;而另一派认为所有的认识都是主观的,

将战略作为一种对世界的解释。如果说偏向客观的一派认为认

知是世界的一种再创造;而主观一派则认为认知本身创造了世

界。

学习学派认为,战略是人们开始研究形势时与其组织应付局

势的能力一起出现的,有时以个人方式表现,而多数时候则以

集体行为的方式出现,最后集中成为组织成员的行为模式。认

识学派试图告诉我们,世界是很复杂的,单纯说明性的设计学

派、计划学派和定位学派是建设不起战略管理这座大厦的,而

为了去更好地了解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只好去学习。

权力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受到权力影响的过程,它强

调权力和政治手段应用于战略谈判以利于获得特殊利益。这一

学派存在两个分支,即微观权力和宏观权力。微观权力是用来

应付组织内部的政治对策;而宏观权力关心的是组织对权力的

应用。明茨伯格认为,权力学派将权力和政治引进战略形成过

程是有其意义的,因为我们必须承认,在很多情况下,组织或

多或少会受到政治和权力因素的影响,如在重大变革时期,权

力关系中的重大变化也必然发生,在冲突出现时,许多组织成

员拥有权力并有促进自身利益的倾向.

对于文化学派,明茨伯格是这样说的,把权力放在镜子面前,

看到的翻转的背面的影像就是文化。权力控制组织并将其分离;

而文化则将个体整合进集体。文化学派相对于定位学派人为的

精确性,其缺点是概念的模糊性。另外, 它还会阻碍必要的改变,

由于文化是凝重的、稳固持久的,它赞成保持管理的连续性并

将管理保持在一定的轨道上。而且,由于文化形成本身就是持

久和困难的过程,对其重建和再造往往更难,并会对其造成破

坏。

环境学派与其他学派不同,它们将环境看作一种影响因素,

而在环境学派中,环境成为了真正的演员角色。环境学派认为,

组织是消极被动的,它们花费时间对确定议事日程的环境做出

反应。明茨伯格指出,“环境”因素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其他

学派中,如定位学派,在定位学派中,环境体现为一种经济力

量群,代表行业、竞争和市场。在认识学派的一个分支中,对

偏见和歪曲的强调,也反映了环境的影响。而学习学派也强调

了环境的复杂性。

结构学派包含了前面的所有内容,但它却运用了自己的独特

视角,它和其他学派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调和的可

能,一种对其他学派进行综合的方式。这一学派一方面将组织

和组织周围的状态描述为结构,另一方面将战略形成过程描述

为转变。它们反映了事物存在的两个方面:状态和变迁。从某

种意义上说,结构学派的前提包含了其他学派的前提,但每一

前提都有一个明确界定的适用背景,正是这种包容成为了结构

学派独有的特征。明茨伯格虽然相对来说更为推崇结构学派,

但他同时也认为,结构学派给战略形成这个混乱的领域带来了

某种秩序,但是组织从结构中获益的同时,也会从中受到损害。

这十个学派都犯了同一个错误: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外

的方面。虽然从整体上看,这十个学派都是错误的,但是每个

学派都有正确的地方。经理人了解这十个学派的

观点后,即使不可能完全看清楚战略管理这头大象,也可以尽

量逼近战略管理的全貌。十个学派的观点,也拓宽了

管理人员的战略视角。作为战略家,要能掌握这十种观点,并

且综合运用。而事实上,战略管理也正在朝着这种综合的方向

发展。

真正的战略学的发展方向,就是相互、溶合使用。缺乏这

样的认知前提,在企业战略理论方面的研究中,难免造成“盲

人摸象”的结果;通过明茨伯格的理论我们还可以知道这样两

件事情,第;第5章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1. 什么是组织结

构?什么是组织设计?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组织结构无

效性的特征有哪几种形式?;组织结构

(organizationalstruc ;组织设计原则有:目标一致性原

造成“盲人摸象”的结果。对于经理人而言,在战略的制订过

程中,必须从企业整体出发,不被局部因素纠缠;同时,对侧

面问题与局部问题加以足够的关注。

通过明茨伯格的理论我们还可以知道这样两件事情,第一

件事情是,当你在翻阅厚厚的一摞战略管理咨询报告的时候,

你可能看到的只是战略管理咨询领域的某一个派别的认识成

果;第二件事情是,就如同明茨伯格警告的那样,虽然我们看

到了大象的躯干、大腿、象鼻、耳朵以及尾巴, 但大象却并不

是这些局部的总和。如果一定要从盲人摸象的困剧中挣脱出

来,寻找一条路,那么通过战略学习是有可能达成的这一目

的。

第5章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1.什么是组织结构?什么是组织设计?组织设计的原则

有哪些?组织结构无效性的特征有哪几种形式?

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 是指组织中正式确

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组织设计

(organizational design ) 是以组织结构为核心

的组织系统设计活动,是组织能够有效实施管理职能的重要前

提。

组织设计原则有:目标一致性原则、分工与协作原则、有

效管理跨度原则、权责对等原则、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贝U、

精干高效原则、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组织结构无效性的特征有:决策迟缓或质量不高、组织不

能创造性地对正在变化的环境做出反应、明显过多的冲突。

2.组织设计的六个关键要素分别是什么?请分别

加以阐述。—六个关键要素:工作专门化、部门化、命令

链、管理跨度、集权与分权和正规化。

工作专门化(job specialization )是通过动作和时间

研究,将工作分解为若干很小的单一化、标准化及专业化的操

作内容与操作程序,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部门化:将整个管理系统进行分解,并把若干职位组合成

一些相互依存的基本管理单位的过程。

命令链(chain of command )是指从组织高层延伸到基层的

一条持续的职权线,它界定了谁向谁报告。

管理跨度(span of control )是指一个管理人员所能有效地

直接领导和控制的实际人员数。

集权(centralization )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

层级上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dece ntralization )是指

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级上一定程度的分散。

正规化(formalization )是指组织中各项工作标准化以及员

工行为受规则和程序约束的程度。

3.工作专门化有哪些优点?又存在哪些弊端?如何进行改

进?工作专门化优点:首先它使得组织的分工明晰,有助于员

丄对业务性质、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职责、所从事工作能获得的

收益等都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其次,有助于提高组织的培训效

率,挑选并训练从事具体、重复性工作的员工比较容易,成本

也较低;最后,员工长期在单一领域内工作,对该领域非常熟

悉,能够有所突破,持续创新。

弊端:工作专门化给员工带来非经济性(表现为厌烦情绪、

疲劳感、压力感、低生产率、低质量、缺勤率和人员流失率上

升等)超过了经济性带来的优势。

改进:工作轮换、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等,这些方式

有助于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生

产率。

4.什么是部门化?划分部门的方式有哪几种?各

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部门化是将整个管理系统进行分解,并把若干职位组合成

一些相互依存的基本管理单位的过程。

划分方式:1)职能部门化,优点:相同专业的专家和拥有

相同技能、知识、概念的人员组合在一起,有利于本专业领域

内部的协调,从而增加管理的专业化程度,提高效率。缺点:

长期从事本专业,与其他部门沟通不良,只关注本领域,不利

于高级管理人才培养。2)产品部门化,优点:有利于促进特定

产品或服务的专门化经营,更加贴近顾客,使各部门的负责人

员成为某产品领域的专家。缺点:

职能重复配置,资源浪费,只关注本产品领域,缺乏对组织整

体目标的认识。3)区域部门化,优点:适应了不同地区的政治

经济形势、文化及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对业务的不同需求,更有

效地处理特定区域问题。缺点:职能重复配置,区域领域部门

相隔离,高层协调难度大。4)流程部门化,优点:有利于加强

工艺管理,提高工艺水平。缺点:仅限于某些类别的产品和服

务。5)顾客部门化,优点:

及时满足顾客的需求和处理顾客的问题。缺点:高层管理

协调难度加大,各部门对组织整体的目标缺乏认识。

5.什么是命令链?请思考在当今的环境下,命令

链是否是必要和有效的?

命令链(chain of command )是指从组织高层延伸到基层的

一条持续的职权线,它界定了谁向谁报告。当今社会

环境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员工授权的扩大,命令链、

职权、职责、统一指挥等概念不再那么重要。因为遍布整个组

织的员工可以在几秒钟内取得原来只有高层才能获得的信息;

利用信息技术,员工可以不通过正式的渠道与组织中的其他人

员沟通;随着员工被授权制定原本只有管理者才有权做出的决

策,以及随着越来越多的自我管理的跨职能团队的出现及“多

头领导”体制的引入,职权、职责、统一指挥等思想越来越不

被关注。

6.什么是职权?职权有哪几种形式,分别如何定义?什

么是职责?包括几种形式?请思考责权一致对组织的意义

是什么?

的一种权力。职权分直线职权和参谋职权。直线职权是给予一

位管理者指挥其下属工作的权力。参谋职权指为直线职权服务

的顾问性质的职权。职能职权是指授予个人或部门的权力,以

控制规定的工作进程、实践、方针或其它与别的部门人员承担

的活动相关的事项。

职责是指对应职权所应承担的相应责任。职责可分为最终

职责和执行职责两类。

对于组织来说,应该权责对等。职权大于职责会导致滥用

职权而忽视职权的运作绩效;职权小于职责会导致指挥失灵而

难以发挥作用。

7.什么是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什么是扁平结构和高

耸~

什么?

~ 跨度(span of control )是指一个管理人员所能有效地直

接领导和控制的实际人员数。管理层次指组织内纵向管理的等

级数。扁平结构是指管理层次少而管理跨度大的一种组织结构

形态。高耸结构是指管理层次多而管理跨度小的一种组织结构

形态。

扁平结构优点:迫使上级授权、必须制定明确的政策、必

须谨慎地选择下级人员。缺点:上级负担过重,容易成为决策

瓶颈、上级有失控的危险、要求管理人员具备特殊的素质。高

耸结构优点:严密的监控、严密的控制、上下级之间联络迅

速。缺点:上级往往过多地参与下级的工作、管理的多层次、

多层次引起高费用、最低层与最高层之间的距离过长。

则、分工与协作原

则、;迟缓或质量不

高、组织;

2.

决策

中,难免

管理跨度发展趋势是倾向于扁平化。

8.什么是集权与分权?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

些集权(centralization 中较高层级上

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decentralization )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级上一定程度的分散。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决策的代价、组织的规模、组织的生命周期、组织中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控制的可能性。

发展趋势:分权化趋势比较明显,与使组织能够更加灵活和主动地做出反应的管理思想相一致。

9.什么是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请比较回答。

现代组织更倾向于向哪一类发展?为什么?机械式组

织也称官僚行政组织,是综合使用传统组织设计原则的产物,其特点是高度复杂化、高度正规化和高度集权化。有机式组织也称适应性组织或柔性组织,它是低复杂化、低正规化和分权化的一种松散结构,能根据需要迅速作出调整。

现代组织更倾向于有机式组织发展。因为:从效率的角度来看,有机式组织,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由于它的管理跨度更宽、更大,它所需要的管理人员就更少,成本也更低,那么它是有效率的;相反,一个机械式的组织结构,由于其高耸的组织结构,它所需要的管理人员就更多,成本也更高,那么它是低效率的。

10.请比较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直线职能优、缺点各是什么?

直线制组织结构(line structure )是最早使用也是最为简单的一种结构,是一种低度部门化、宽管理跨度、集权式的组织结构形式。优点是结构设置简单、职责分明、沟通方便、反应敏捷、便于统一指挥和集中管理。缺点是缺乏横向的协调关系,高度集权致信息积滞高层,难以适应组织的扩展需要。

职能制组织结构(functional structure ),又称“U 型”结构,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进行组织分解的结构,组织从上至下按照相同工作方法和技能将各种人员和活动组织起来。优点:同专业员工一起工作,促进规模经济,避免资源重复配置;提升

职工技能,有利于为组织提供更有价值深度的知识;有利员工发挥专长,激励员工。缺点:决策积于高层,高层不能快速反应,部门横向沟通困难,不利于企业快速反应。过分追求职能目标,不利于全面人才培养。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line-functional structure )是把直线制和职能制结合起来形成的。优点:保持直线制的集中统一指挥,又有专业管理的长处,提高了工作效率。缺点是权力集于高层,下级缺乏自主权;参谋和指挥部门目标不统一,横向联系差;信息传递路线长,反馈慢适应环境变化差。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divisional structure ),又称“M 型”结构,以产生目标和结果为基准来进行部门的划分和组合,是一种分权的组织形式。优点:能够适应不稳定、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各部门目标统一便于协调,经营自主,能调动部门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部门分权有利于高层摆脱日常事务,集中力量来研究和制定公司的长远战略规划,有利于高层经理人员培养。缺点:活动和资源配置重复,容易失去规模经济效益;部门间缺乏沟通,滋长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失去技术专门化带来的深度竞争力。

矩阵式组织结构(matrix structure )就是把一个以项目或者产品为中心构成的组织叠加到传统的、以职能来构成的纵向组织之上。优点:双重的权力结构有利于沟通与协调,可迅速完成重要任务,适应不确定环境下复杂的决策和经常性的变革。既保持各部门的独立又能有效将各部门人员组织起来,实现人力资源共享;为员工提供获得职能技能和一般管理技能的机会。缺点:双重权力平衡难以维持,容易造成冲突;员工需要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技能和全面的培训;横向团队和纵向科层一样正式化,难以实现;资源管理存在复杂性。

11.什么是团队结构?什么是虚拟型组织?无边界组织的特点是什么?

基于团队的结构(team-based structure ),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正式群体。当管理人员使用团队作为协调组织活动的主要方式时,其活动结构即为基于团队的结构。

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 )是一种只有很小规

模的核心组织,以合同为基础,依靠其他商业职能组织进行制造、分销、营销或其他关键业务的经营活动的结构。

无边界组织(boundaryless organization ),是指其横向的、纵向的或外部的边界不由某种预先设定的结构所限定或定义的一种组织设计。

12.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权变因素有哪些?分别如何影响

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权变因素有:组织环境、组织战略、组织规模、组织生命周期、组织技术以及组织内人员的素质等。

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具体表现在对职位和部门、差别与整合、组织内部正规化程度以及计划和预测等方面。

组织战略的类型不同,企业活动的重点不同,组织结构的选择也不同。

组织规模在正规化程度、集权与分权、复杂性、人员比率等方面影响组织结构的设计。

组织结构在组织生命周期四个阶段:创业、集合、正规化和精细长阶段都要求不同,必须适应组织发展的需要。

组织技术包括:生产技术、部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对组织结构的设计造成影响。

人员素质从集权与分权、管理跨度大小、部门设置形式、

定编人数、协调机制等方面造成影响。

13.对组织来说,“因事设人”和“因人设事”,哪种方

式更为合理?

应该因人设事还是因事设人,这是一个在实践中令人困惑

的组织理论问题。因人设事常被批评是对现实的妥协,因事设

人则备受推崇,认为是组织结构设计的原理。实际上二者不能

绝对化,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以一种原则为主进行

设计。新企业刚成立或企业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应根据发展

需要招募人员,充分体现因事设人原则。但企业发展平稳,或

者发生收购兼并时,或遇到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时,因人设事

也是必要的。多数情况下的组织设计,大多数职位还是由现有

人员充任的,将现有人员置之不理是不现实的,而且因事设人

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人,因事设人具有较强的理想主义色

彩。

组织设计应将二者结合起来,一方面,组织设计的根本目

的是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使目标活动的每项内容都落实到具

体的岗位和部门,使“事事有人做”;另一方面,组织设计

中,要保证人尽其才,使有能力的人才有机会去做他们真正胜

任的工作。必须考虑人与事的有机结合。组织设计首先应该按

照因事设人的理性要求来确定完成既定职务应当具备的人员素

质和编制,其次拿设计要求同现实条件作对照,根据实际情况

对原定的设计和编制

做出适当的修正。

第6章组织文化

1.什么是组织文化?

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大的是埃德加?沙因给出的定义:组织

文化是由一套基本的假设一一由一个特定的组织在学习处理对

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内部整合问题时所创造、发现或发展起来

的,一种运行得很好且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并被用来教育新

2.请描述组织文化的冰山模型和睡莲模型。

冰山模型将组织文化的分析层次分为两个层次:

显现的、可以观察到的部分,如:人工制品、用语言表达

的行为、非语言表达的行为等;

隐藏的、无法观察到的部分,如:信仰、认知、情感、群

体规范等。

睡莲模型将组织文化的分析层次分为三个层次:

组织文化的外在表露形式(花朵与枝叶)组织公开倡导的

价值观(枝和梗)深层次的基本假设(根系)

3.怎样对组织文化进行分类?

组织文化可分为多种不同类型,其中最基本的是将组织分

为:主文化和亚文化以及强文化和弱文化。

组织的主文化就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占主导地位

的组织文化。主文化是一个组织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受到大

多数组织成员的认可,构成了组织文化的主流。

亚文化通常反映的是组织中的一部分成员所面临的共同问

题、情景和经历,它可能是在组织内部的部门设计或地理分割

的基础上形成的。

强文化是指组织的核心价值观为组织成员强烈认同并广泛

共享的文化,组织成员的活动受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并围绕它进

行。

弱文化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处于这种文化中的组织成员分

不清楚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因而也就不能对什么

是核心价值观取得一致的意见。

4.组织文化的功能有哪些?

励功能、树立组织形象。

组织文化的负功能:变革创新的障碍、多样化的障碍、兼

并和收购的障碍。

5.比较组织文化与组织氛围的异同。

6.沙因的组织文化模型的内容是什么?

7.国外经典的组织文化测量工具有哪些?

化类型模型:组织文化评价量表;霍夫斯塔德的跨文化分析模

型:五个维度分别是:权力距离、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生活

数量和生活质量、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导向和

短期导向。还有:组织文化问卷、组织文化剖面图、双S

立体模型、文化分析工具等。

8.怎样分析中国的企业文化?(书上没有)

按照沙因提出的定性的组织文化诊断和评价万法,结合我

业文化分析。具体步骤如卜:

第一步,获取组织领导者的承诺和支持。

第二步,找几个组织成员(最好是组织的新进人员)以及

对组织文化的概念和理论比较熟悉的人(可以是外部咨询专

家)组成文化诊断和评价小组,进行面对面的讨论。

第三步,选择合适的访谈环境,可以在一个有墙的房间

里,装上一些活动挂图,以便将讨论的结果直观形象地呈现出

来。

第四步,向小组成员说明讨论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要达成

的目标。

第五步,向小组成员解释表象、表达的价值观和共同的默

认的假设这三个层面上的文化概念,保证所有小组成员都能理

解。

第六步,识别表象。

第七步,识别组织的价值观。

第八步,识别组织共享的基本假设。第九步,评价这些共

享的基本假设。第十步,形成正式的书面报告并进行连接分

析。

9.组织文化是怎样形成、维系和传承的?

形成:创始人的经营理念—人力资源政

策-> 高级管理层的活动与社会化-> 组织文化。

维系:甄选、最高管理层的活动、社会化。传承:1)

组织对文化的灌输和强化包括:树立模范或英雄人物,进行典

型引导、对组织文化进行反复宣传和强化、通过组织领导者的

示范进行强化、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组织行为、对组织成员进

行教育和培训、设计仪式,组织群体活动。2)成员对组织文

化的学习包括:故事、仪式、物质象征、语口10.在什么情况

下需要对组织文化进行变革?文

化的变革是怎样实施的?

组织文化变革发生的情形:1)大规模危机的出现;2)组

织高层领导更换;3)组织小而新;4)组织的文化力弱。

组织文化变革的步骤:1)建立文化变革的组织机构;2)

调查组织的内外环境;3)对组织的现有文化进行诊断;4)制

定并实施变革方案;5)巩固文化变革的结果。

第7章组织变革与创新

1、什么是组织变革?组织变革的动力主要来自

哪几个方面?

组织变革,是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变化,及时

调整和改善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以提高其适应环境、求得生存

的应变能力。

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力可以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两大方

面。

外部动力:1)经济的力量;2 )技术的进步;

3)社会和政治变革;4 )就业人口的改变

内部动力:1)组织目标的改变;2)管理条件的变化;3)

组织发展阶段的变化;4)组织成员社会心理及价值观的改

变;5 )组织内部的矛盾与冲突

2、组织变革的类型有哪些?分别是什么?

组织变革的类型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技术变革、产品与服

务变革、战略与结构变革以及人员与文化变革。

技术变革:组织生产过程的变革,包括知识和技能,使组

织更有竞争力。

产品和服务变革:组织输出产品和服务的变化。战略与

结构变革:组织管理领域的变革,包括组织结构、战略管理、

政策、薪酬体系、劳资关系、管理与控制系统、会计与预算系

统等。

人员与文化变革:指员工价值观、态度、期望、信念、能

力、行为的改变。

3、组织变革的阻力有哪些?如何克服?阻力:个体阻

力、组织阻力

克服变革阻力的方法:教育和沟通、参与和融合、引导和

支持、谈判和协商、控制与合作、正面施压。

4、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组织变革有哪些方式?量变

式和质变式,正式关系式、非正式关系式和人员式,主动思变

式和被动思变式,突变式和分段发展式,强制式、民主式和参

与式,自上而下式、自下而上式和上下结合式。

5、请对本章出现的几种变革模式进行简单的评价;组织

变革的系统模式:组织变革的阶段模式:;组织变革的行动研

究模式:行动研究对组织有两点好处;

6、什么是组织发展?组织发展有哪些特点?组织发展

根据贝克哈德的定义是:是一种有计划的变革,利用行为科学

的知识,通过有计划的干预使组织变得更为有效和健

康。

特点:1)组织反战寻求人们主动参与的、自我指导的变

革。2)组织发展是泛组织的变革动力。3)组织发展既强调

解决即刻的问题,也关注组织的长期发展。4)组织发展比其

他方法更强调数据收集、组织分析以及为解决问题而采取行动

等方面的合作过程。5)组织发展既强调组织的有效性,又强

调个人通过工作体验来实现自我。

7、什么是组织发展干预技术?请举例说明。组织发展

干预技术是指:各种有组织的丄作沽动,以推动组织中有关成

员或团体从事一项和一整套工作任务,其目的的直接或间接地

指向组织的改善。例如对用户的敏感性训练、调研反馈、过程

咨询、群体间关系的开发、团队建设和方格训练等。

& 什么是创新?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可分为哪些基本

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

润。

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将创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1 )局

部创新和整体创新。2)消极防御型创新与积极攻击型创新。

3)初建期的创新和运行中的创新。4)自发创新与有组织

的创新

9、激发组织创新的因素有哪些?分别对其进行介绍。

激发创新的因素主要来目三个方面,分别是结构因素、文

化因素以及人力资源因素。

结构因素:1)有机式结构对创新有正面影响。2)拥有富

足的资源能为创新提供另一重要的基石。3)部门间密切的沟

通有利于克服创新的潜在障碍。文化因素:1)接受模棱两

可。2)容忍不切实际。3)外部控制少。4)接受风险。5)容

忍冲突。6)注重结果甚于手段。7)强调开放性系统

人力资源因素:1)对培训和发展的高度重视。2)工作保

障。3)创造性的人员

10、德鲁克提出的创新的原则包括哪些内容?请简单对其

加以评价。

德鲁克指出,核心的创新原则其中有几个“做”,指必须

要做到的事情;还有几个“不能做的事”,指尽量避免做的事

情;另外还包括三个基本的条件:(1)要做的事情。A有目

的、有系统的创新从分析机遇着手;B、创新既是

方振邦战略性绩效管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绩效:是组织期望的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能够被组织评价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 个人绩效:个人所表现出的、能够被评价的、与组织及群体目标相关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 多选:绩效的多维性:布雷德拉普认为组织绩效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即有效性、效率性和变革性。对于员工个人绩效,在对其进行评价时,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结果和工作态度。对于工作结果,可以通过对工作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以及成本等指标进行评价。 影响绩效的四个主要因素 1,技能,指的是员工的工作技巧和能力水平 2,激励,是通过提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来发挥作用的 3,环境,可分为组织内部的环境和组织外部的环境 4,机会,是一种偶然性因素,能够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变革,给予员工学习、成长和发展的有利环境。 绩效诊断:是指管理者通过绩效评价,判断组织不同层面的绩效水平,识别低绩效的征兆,探寻导致低绩效的原因,找出可能妨碍评价对象实现绩效目标的问题所在。 绩效管理的内涵(简答(再加后三条)或名词解释) 含义:是指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用来确保下属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不断改善其工作绩效,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的手段及过程。 1,绩效管理是管理者的事情 2,绩效管理是一种手段及过程 3,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的战略。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及简述 第一阶段:人事管理阶段:它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演进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上半叶在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现代人事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 第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伴随着对人的重要程度的提升,行为科学学派的出现促使有关人力资源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认识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部门除了从事传统的事务性工作,还增加了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开发、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分析与设计等职能并且开始参与组织战略的制定与执行。 第三阶段: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阶段: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学者和管理者们意识到,以战略性为导向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为组织提供一种更持续的竞争优势。人力资源被看做一种战略性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也逐渐上升到组织发展的战略性地位,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开始向组织的战略合作伙伴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向战略规划者转变 组织有效运作的三个核心要素:使命和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理论基础——选择 1,资源基础理论:彭罗斯,沃纳巴菲特对其完整阐述,巴尼进一步发展的,提出VRIO的分析框架,并对异质性资源从价值、稀缺性、模仿性和组织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该理论认为组织的竞争优势来自其自身所具有的异质性资源,而不是其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过程。该理论强调组织为了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所依赖的组织内部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必须是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模仿的和难以替代的。

管理学基础答案.

1、约法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 ),这五种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2、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 3、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 )。 4、( )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5、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种。一般地,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因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 )。 6、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与决策,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预测或决策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人数太少会限制学科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人数太多则难以组织。一般以( )人为宜。 7、授权时应依被授权者的才能和知识水平的高低而定。这就是授权的( )原则。 8、有一种领导理论,它将领导方式分为四类,即专权命令式、温和命令式、协商式和参与式, 9、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 )。 10、一个管理人员的职能是“计划、安排和实施各种不同的生产过程”,这是( )中的观点。 、 11、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 ),其手段都是管理。 1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

管理学基础试卷C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试卷C及答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1.单选题 2.王力是一民营企业的职员,他工作中经常接到来自上边的两个有时甚至相互冲突的命令。以下哪种说法指出了导致这一现象的最本质原因(D) A.该公司在组织设计上采取了智能结构;B.该公司在组织运作中出现了越级指挥问题。 C.该公司的组织层次设计过多。D.该公司组织运行中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统一指挥原则。 3.企业面临的境况正日益变得更为复杂多变,企业的决策越来越难以靠个人的智力与经验来应付了,因此现代决策应该更多地依靠:(B) A.多目标协调B.集体智慧C.动态规划D.下级意见 4.有位教师一直认为研究生时不需要课堂闭卷考试的,但学校规定研究生考试必须采取闭卷形式。结果,这位教师在考场上对学生翻阅参考资料采取了默许的做法。作为一位管理者,你将如何对待这种情况(C) A.组织学校管理人员,加强考场巡视,以彻底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B.找到这位老师谈话,对他的这种做法进行批评,让其不能再放任自流。 C.设法消除这位教师的心理抵触情绪,以取得该教师对学校做法的理解。 D.任何事物都不能绝对化,这位老师不主张闭卷考试,就不必强求。 5.不少人分不清管理和领导者两种概念的差别。其实,领导是指:(C) A.对下属进行授权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过程。 B.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控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实现。 C.通过沟通,影响组织成员,使他们追随其所指引的方向,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D.通过行政性职权的运用,指挥组织成员按既定行动方案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6.在何种情况下,金钱可以成为“激励因素”,而不是“保健因素”:(B) A.那些未达到最低生活标准,基于要养家糊口的人的计件工资; B.组织在个人取得额外成就而很快给予的奖金; C.以上两种情况均可使金钱成为“激励因素”;D.无论什么情况下金钱都只是“保健因素” 7.80年代,面对日本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日本企业管理模式一时间引起了世界各国企业的关注和借鉴。但最近几年,特别是东南亚金融风暴出现之后,一方面显示了美国经济的强大活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日本经济脆弱的一面。此时,许多人又下结论,你赞同以下哪种说法( 8.D) A.对管理模式的评价必须随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 B.日本的管理模式不适应经济时代的需要;

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

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 1、什么是组织?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组织: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载体,是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具有三种共同的特征,首先,每个组织都是由两个以上的人员组成的。其次,每个组织都是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最后,每个组织都具有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 2、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管理的概念:本书将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1)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活动;(2)管理是与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这就区分了管理岗位和非管理岗位; (3)效率和效果是管理活动追求的两大目标。 效率(efficiency)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果(effect)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可见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结果。 3、论述管理的性质及其一般特征 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现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一般特征: 1. 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是实现有效的社会协作。 2. 管理最基本的形式是组织。 3. 管理最主要的内容是处理人际关系。 4. 管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变革与创新。 4、简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 1.人际关系。管理者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有三种,分别是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 2.信息传递。在组织的信息传递过程中,管理者也就成了组织中的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3.决策制定。决策制定是做出抉择的活动,管理者扮演着包括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四种角色。 5、简述管理的环境。 管理的环境:是指能够对管理活动的成效产生潜在影响的何种因素的总和,可以将其划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6、如何对管理的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和管理 根据外部环境的特点和客观形势的变换采取相应 的技术和方法对其进行评估与管理。(1)评估环境就是评估其不确定性程度。组织环境的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是评估环境不确定性的两个维度。就变化程度而言,可以分为动态环境和稳态环境。就复杂化程度而言,可以分为简单与复杂。两个维度交叉,可以组成四种不同形式的环境特征组合。稳定简单的环境,代表了不确定性水平最低的环境。复杂动态环境所代表的不确定性水平最高。(2)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利益相关者是组织外部环境中影响组织决策和行动或受其影响的任何相关者,既包括组织内部的工会、员工,也包括组织外部的顾客、竞争者、供应商、政府、社区、行业协会等群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1)谁是组织的利益相关者?2)这些利益相关者可能存在的特殊利益或利 害关系是什么?3)对于组织决策和行动来说,每 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关键程度如何?4)通过什么具 体方式来管理这些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的管 理方式取决于它们对组织的关键程度以及环境的 不确定性程度。由此形成二维矩阵,有跨域管理、利益相关者伙伴关系、利益相关者管理、扫描和监控环境四种具体的管理方式。 7、论述管理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过程包括:确定研究目的、概念化、选择研究方法、操作化、总体和抽样、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分析资料、应用。 方法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实地研究法、非介入性研究法、评估研究法。 8、如何认识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意义? 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研习管理学的必要性。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学习管理学有助于把握现代管理规律,提高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其次,学习管理学有助于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要素,提高生产力水平,充分发挥生产力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最后,学习管理学也是个人谋职和从事社会活动的必要准备。 第2章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1、请简述管理理论萌芽时期的时代背景 工业革命前,欧洲各国长期外在中世纪反对商业、反对获取成就、反人道的文化价值准则的严重束缚下,社会与经济停滞不前。文艺复兴时期,在新教伦理、自由伦理和市场伦理三股力量的驱动下,欧洲各国在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经历了巨大的变动,终于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樊笼,迎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产业革命的春天。随着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普遍出现,如何合理计划、组织和控制早期企业的生产活动等一系列的问题越来 越突出,巨大的压力迫使理论家和实践者不断积累和总结管理经验形成了早期的管理思想。 2、请论述管理理论发展与演变的历史阶段 管理理论的萌芽时期、古典管理理论时期、管理理论发展的过渡时期、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时期、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时期、现代管理理论的深入时期、管理理论的多元化时期、当代管理理论的繁荣时期。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择。每题2分,共20 分) 1.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管理所下定义也各异。法约尔认为,() A. 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B.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C. 管理就是决策 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 ()。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C.《科学管理理论》 3.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 ()。 A.社会技术系统 B.社会经济组织 C.社会经济系统 4.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的引导, 实现 (),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A.资源配置的优化 B.利益的再分配 C.劳动力的合理利用 5.例外决策,具有极大偶然性、随机性,又无先例可循且具有大量不确定性的决策活动,其方法和步骤也是难以 程序化、标准化,不能重复使用的。这类决策属于()。 A、风险型决策 B、不确定型决策C非程序化决策 6. 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工作中的(则。 )原 A、责权利相结合 B、分工协作C目标任务 7. 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 这就是人员配备的()原则。

A、因事择人 B、因人择事 C、量才使用 8.领导者与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工作人员在职权范围内有自主权。这种领导方式属于(导。 )领 A、集权型 B、分权型 C、均权型 9 .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 %;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 A、60-70% B、70-80% C、80-90% 10 .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就是()。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C企业结构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有对有错,请指出错误所在并改正。每题 2 分,共20 分) 1.? 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 2.组织的效率,是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经济效益大小。 3.梅奥认为,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必然发生联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 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人的组织”。 4.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一般由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及控制等环节组成。\ 5.目标管理把以科学技术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的两种管理思想统一起来,是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 6.依靠人的知识和经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的描述,这就是经济预测。它往往用于对事物远期前景 的预测。 7.究竟采取扁平型或是高层型组织结构,主要取决于组织规模的大小和组织领导者的有效管理幅度等因素。因为 在管理幅度不变时,组织规模与管理层次成正比。规模大,层次多,则呈高层型结构;反之亦然。 8.让管理人员依次分别担任同一层次不同职务或不同层次相应的职务。该方法能全面培养管理者的能力,就是管 理人员培训方法中的职务培训。 9.大批量生产的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少,主要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职工技术要求相对较低,适于 采用分权式组织形式。 10.企业要顺利运转,必须根据经营目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使各要素间能够均衡配置,各 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这里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就是组织,它需要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来执行。 三.名词解释(每题 4 分,共20 分) 1.行为科学

管理学基础答案

1 (单选题)如果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未来趋势作出描述,例如对五年后技术变革方向进行预测,通常采用()的方法。A、定量预测 2 (单选题)预测方法很多,不同的预测方法往往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有的方法适用于长期预测,有的则适用于中、短期预测,等等。c、长期预测例如定性方法往往适合于()。 C、定性预测 3 (单选题)定量预测是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定量、具体的描述。它需要有充分、有效的()做支持。C数据资料 4 (单选题)美国对70个目标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得出结论:若高层管理者对目标管理高度重视,并亲身参与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生产率的平均改进程度可达到56%;否则,生产管理效率仅提高()。B、6% 5 (单选题)()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B、70年代 6 (单选题)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但最早将目标管理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的国家是()。B、日本 7 (单选题)在目标设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以内。B、5个 8 (单选题)传统的目标设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现代管理学提倡(),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目标的设立。B、专家目标设定发 9 (单选题)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C、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统一 10 (单选题)企业目标的内容和重点是随着外界环境、企业经营思想、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企业目标的()。变动性 11 (单选题)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层次性 12 (单选题)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原则。权变性 13 (单选题)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次要目标。其中,()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顾客的目标。主要目标 14 (单选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实现(),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资源配置的优化 15 (单选题)按计划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专项计划和综合计划 16 (单选题)按照计划内容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目标、策略、政策等多种。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以指导并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就是(),它指明了组织活动的方向和范围。政策 17 (单选题)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生产流程 18 (单选题)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引起世界管理界的轰动,这就是()。第五项修炼 19 (单选题)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企业文化 20 (单选题)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就是()的核心。 战略管理 21 (单选题)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军队

管理学基础 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请从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每小题2分,共20分。)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强调()的重要性。 A.组织B.预测C.预防D.计划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组织形式。A.最有效和合理的B.最符合需要的C.最经济和合理的D.最先进科学的 3.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A.管理系统B.评估工具C.指标体系D.激励手段4.在预测过程中,如果缺乏或难以获取足够数据的资料,而主要运用个人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这时需要采用()。 A、时间序列法 B、定性预测法 C、定量预测法 D、简单平均法 5.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本年度产品定单为10000件。据此,单位可变成本降到()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 A.300B.130C.60D.30 6.企业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 A、权责利关系 B、实现企业目标 C、分工合作关系 D、一项管理职能 7.在管理人员选聘的测试办法中,考查人员事先不拟订谈话形式和内容的框架,而是以漫谈形式让备选人员自由发挥的方法是()。 A、即席发言 B、无领导小组讨论 C、结构式面谈 D、非结构式面谈 8.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A、保健因素 B、激励因素 C、成就因素 D、需要因素 9.全面质量管理体现了全新的质量观念,它强调()。 A.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B.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也是检验出来的 C.产品的服务质量 D.产品的最终检验过程 10.协调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 A.正式途径内的关B.正式途径外的非正式关系 C.上下级之间的关系D.工作中形成的相互关系二.判断正误(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划√;错的划×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专项计划是为完成特定任务的计划,是某项重要项目的特殊安排,所以在拟订时不必考虑综合计划。 2.在目标设立过程中,目标要略低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保证企业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过高,会因无法完成任务而使职工丧失信心。 3.当能够收集到足够可靠的数据资料时,运用时间序列法是可取的。 4.管理幅度越大,需要的管理人员越多,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越难做。 5.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也就是说,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 6.组成领导班子的成员,应该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即由不同的知识水平的人,按照一定的比例排列组合而成。一般而言,职能部门的领导者和中层、基层领导者应具有较多的实践经验。 7.高层次的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不是工作丰富化的重点对象。 8.在管理过程中,只有各级管理人员才是控制的主体。 9.成本核算所用的记录应当是反映核算期内人财物等支出的全部帐面记录,是可靠的企业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依据。 10.现代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2.企业一般可以在哪些方面发挥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3.管理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简述激励过程。 5.协调组织冲突的对策。 四.论述题(10分) 试述零基预算方法。 五.案例分析(20分) 某市“宇宙”冰箱厂近几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该厂厂长周冰是个思路敏捷、有战略眼光的人,早在前几年“冰箱热”的风潮中,他已预见到今后几年中会渐渐降温,变畅销为滞销,于是命该厂新产品开发部着手研制新产品,以保证企业能够长盛不衰。果然,近来冰箱市场急转直下,各大商场冰箱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积压。好在宇宙厂早已有所准备,立即将新研制生产出的小型冰柜投放市场,这种冰柜物美价廉,一问世便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宇宙厂不仅保证了原有的市场,而且又开拓了一些新市场。但是,近几个月来,该厂产品销售出现了一些问题,用户接二连三地退货,要求赔偿,影响了该厂产品的声誉。究其原因,原来问题主要出在生产上。主管生产的副厂长李英是半年前从本市二轻局调来的,她今年42岁,是个工作勤恳、兢兢业业的女同志,

方振邦《战略性绩效管理

方振邦《战略性绩效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 绩效:是组织期望的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能够被组织评价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个人绩效:个人所表现出的、能够被评价的、与组织及群体目标相关的工作行为及其结果。 多选:绩效的多维性:布雷德拉普认为组织绩效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即有效性、效率性和变革性。对于员工个人绩效,在对其进行评价时,通常需要综合考虑员工的工作结果和工作态度。对于工作结果,可以通过对工作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以及成本等指标进行评价。 影响绩效的四个主要因素 1,技能,指的是员工的工作技巧和能力水平2,激励,是通过提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来发挥作用的 3,环境,可分为组织内部的环境和组织外部的环境 4,机会,是一种偶然性因素,能够促进组织的创新和变革,给予员工学习、成长和发展的有利环境。

绩效诊断:是指管理者通过绩效评价,判断组织不同层面的绩效水平,识别低绩效的征兆,探寻导致低绩效的原因,找出可能妨碍评价对象实现绩效目标的问题所在。 绩效管理的内涵(简答(再加后三条)或名词解释) 含义:是指组织中的各级管理者用来确保下属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不断改善其工作绩效,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的手段及过程。 1,绩效管理是管理者的事情 2,绩效管理是一种手段及过程 3,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的战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及简述 第一阶段:人事管理阶段:它是随着工业革命的演进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上半叶在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现代人事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 第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伴随着对人的重要程度的提升,行为科学学派的出现促使有关人力资源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认识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人力资源管

《管理学基础》试卷及答案

高等师范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考试卷级县(市区)层次专业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择。共25分) 1.为了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重视控制职能,( )。 A.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弱 B.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强 C.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长,综合性愈强 2.约法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 ),这五种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A.计划、决策、组织、人员配备和控制 B.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C.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协调和控制 3.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A.生产流程 B.生产管理 C.作业管理 4.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 )。 A.层次性 B.多重性 C.变动性 5.( )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6.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种。一般地,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因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 )。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7.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与决策,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预测或决策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人数太少会限制学科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人数太多则难以组织。一般以( )人为宜。 A.5—10 B.10—15 C.15—20 8.授权时应依被授权者的才能和知识水平的高低而定。这就是授权的( )原则。

管理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请从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优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三个和尚”的故事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主要揭示了下列各项管理职能中()的重要性。 A.计划B .领导C.协调D.指挥 2.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 A.复杂人B .经济人C.社会人D .古典人 3.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最早来源于()。 A.科研部门B .军队C.学校D .工业企业 4.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这种计划就是()。 A .专题计划 B .专项计划C.预算D .数量计划 5.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 A.科学管理理论B .行为科学理论 C .组织理论D .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6.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40 元,产品单价为80元,若企业目标利润为30万元,问企业应完成多少产销量。 ()。A. 12500 件 B. 25000 件C. 20000 件D . 40000件

7.企业组织结构的本质是()。 A.权责利关系 B.实现企业目标 C.分工合作关系D .一项管 理职能 8.如果你是一位公司的总经理,当你发现公司中存在许多小团体时,正确的态度是:()。 A.立即宣布这些小团体为非法,予以取缔 B.深入调查,找出小团体的领导人,向他们提出警告,不要再搞小团体 C.只要小团体的存在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可以对其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D.正视小团体的客观存在性,允许、乃至鼓励其存在,对其行为加以积极引导 9.一个组织的下级向上级汇报情况属于:()。 A.纵向信息沟通B .横向信息沟通C .斜向信息沟通D .非正式的信息沟通 10.比较马斯格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要中,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A.生理和尊重的需要B .生理、安全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C .生理、安全和部分归属的需要 D .安全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判断正误(下列各题有对有错,对的划";错的划 ^并改正。每小题2分,共20分) 1.企业再造是有关企业长远和企业全局发展的谋划和策略。其核心就是对企业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效益活动实行全局性管理。() 2.西蒙是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将决 -2 -

管理学基础_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3-15

第10章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1、什么是激励?激励的过程是怎样的? 激励是管理者提高员工积极工作的动机水平的过程,而动机是个体通过高水平的努力来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当然这种努力也能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 激励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需要不断获得满足的过程。 2、请比较需要层次理论和ERG理论的异同。 ERG理论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一样,说明了员工的内在心理需要,但它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更为简单、更加灵活。研究者认为这个理论在本质上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没有区别,还有研究者认为这个理论缺乏实证的证据支持,过多注重经验和直觉,缺乏验证性的基础。 3、请阐述双因素理论的内容,并分析这个理论对管理实践的意义。 双因素理论的内容: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可以降低员工的不满意感。激励因素可以提升员工的满意度,产生相应的激励效果。 4、请阐述公平理论的有关内容,并分析公平理论对管理实践的意义。员工做出一定努力后就期望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当员工做出的努力并获得回报以后,他不仅关心其所得的绝对量,而且关心所得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得的回报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他日后工作的积极性,如果他觉得报酬合理是公平的,就会继续努力,否则他就会产生不公平感,而不公平感会给员工带来紧张情绪。 5、请阐述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以及高成就需要者具备的特点。 6、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原则是什么? 强化理论: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奖励或惩罚),这种后果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强化理论的原则: A、经过强化的行为趋向于重复发生;b、应该依照强化对象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强化措施; c、分阶段设立目标,并对目标予以明确规定和表述; d、及时反馈; e、正面强化比负面强化更有效。 7、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基本内容: M=V×E, M——激励力(motivational force) V——目标效价(valence) E ——期望(expectancy)

《管理学基础》试题1及答案

试卷代号:?座位号□□安徽电大芜湖分校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计算机应用专业《管理学基础》试题 2004年1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管理的对象就是组织资源和一一一。 A分配资源 B组织劳动 C组织活玫 2、马克思认为,管理活动的性质是二重的,就是一一一。 A技术属性和人文属性 B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科学属性和社会属性 3、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该学派实质上是传招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被称为一一一。 A经验教学 B案例学派 C案例教学 4、经济活动中,指明组织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在决策和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卖的方针和一般规定,这就是一一一。 A策略 B目标 C政策 5、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从形式上看,它是一种程序和过程。 A管理系统 B指标体系 C指标管理系统 6、如果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未来趋势作出描述,例如对五年后技术变革方向进行预测。常采用一一一的方法。 A市场预测 B定性预测 C定量预测 7、小批量生产的产品具有差异化的特点,常常根据顾客的要求进行设计和生产,对企业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技术权利要求分散,适于采用一一一组织形式。A集权式 B职能式 C分权式 8、激励方法得当,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美国学者在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一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一一一。

A 70—80% B 80—90% C 90%以上 9、着眼于发现工作中出现的偏差,根据偏差探究原因,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使之改进工作的控制活动,就是一一一。 A直接控制 B间接控制 C现场控制 10、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和组织规模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当管理幅度既定时,一一一。 A组织规模越大,需要设置的管理层次越多 B组织规模越大,需要设置的管理层次越少 C组织规模的大小,对管理层次的设置没有影响” 二、判断正误(请指出正误并改正。每小题4分,共20分) 1、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资源的最优西“置和最优利用,其手段都是管理。 2、韦伯是德国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其代表作是《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3、反馈控制是控制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努力促使整个管理过程不发生偏差的控制方法。 4、两个企业力争夺同一个市场而在价格、技术等方面发生的冲突,属于竞争。 5、事先对未来行为所做的安排就是预测,它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管理 2、计划

管理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职能或要素是( B ) A、计划、组织、决策、领导、控制 B、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C、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 D、计划、组织、决策、指挥、控制 从管理学的发展过程来看,除了管理实践推动之外,大量地借鉴,应用其他学科,如系统理论、信息科学、数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新成果、这体现了管理学的( A )特性。 A、综合性 B、社会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在我国最早的管理学家是( B )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荀子 在( C )著作中指出企业家要从“智、信、仁、勇、严”等五个方面来塑造自己。 A、《道德经》 B、《孟子》 C、《孙子兵法》 D、《周礼》 “科学管理之父”是指( A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欧文 “管理过程理论之父”是指( B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欧文 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是指( C ) A、泰罗 B、法约尔 C、韦伯 D、欧文 19世纪末20世纪初( A )的出现,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A、泰罗科学管理 B、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 C、韦伯组织理论 D、梅奥人际关系学说 管理产生的萌芽阶段是指( B ) A、人类有了集体劳动到18世纪 B、18世纪到19世纪末 C、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 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指()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A、科学管理理论 B、人际关系学说 C、行为科学理论 D、期望理论 ( A )是泰罗的代表作。 A、《科学管理原理》 B、《工业管理和一般原理》 C、《社会和经济理论》 D、《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马克斯·韦伯在()一书中,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B、《社会和经济理论》 C、《管理要素》 D、《计件工长制》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是() A、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B、实行计件工资 C、提高效率 D、实行职能工长制 美国切斯特·巴纳德是()学派的创始人。 A、社会系统学派 B、经验主义或案例学派 C、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D、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在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中,提出有关激励问题的学派是() A、经验主义或案例学派 B、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C、沟通中心学派 D、管理科学学派 ()把管理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A、泰罗 B、法约尔 C、孔茨 D、梅奥 下面关于“管理理论丛林”的各种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 A、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叫管理理论丛林 B、管理理论丛林中各个流派彼此相互独立 C、管理理论丛林至少可以划分十个学派 D、管理理论丛林中各个流派基本目的不同 群体行为学派的最早代表人物是()

管理学基础第二章课堂笔记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 第一章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领会:中国古代、近代管理思想,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主要学派。 2、理解:X理论和Y理论、超Y理论、Z理论。 3、掌握: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人际关系学说,X理论和Y理论。 第一节中国管理思想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儒家管理思想 儒家哲学的中心概念是“仁”(注意是仁义的意思)。 儒家管理手段和途径都强调“为政以德”(注重用道德感化臣民)。 注意:儒家虽然重道德,但是并不否认法治(碰到冥顽不灵者仍要用法制手段)。 2、道家管理思想 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是“道”,它强调“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真题链接:中国古代认为管理者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来达到管理目的的是(B)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2012.4/2014.4选择) 3、法家管理思想 法家哲学以“法”为中心,强调法律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韩非子提出了“上法而不上贤”的观点(往年多次考过的一个知识点) 4、兵家管理思想 兵家以“谋略”为中心,重视组织和编制的作用 厉以宁的观点→高层要道家,中层要儒家,基层要法家(2010.4选择) 二、中国近代管理思想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的舞台上涌现出不同的阶层和代表人物。 1、地主阶级改良派的管理思想 林则徐最早意识到中国有不如西方之处,主张向西方学习 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学习洋人的技术来抵制洋人) 2、农民阶级的管理思想 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撼动了清朝的统治 《天朝田亩制度》虽然没有实现,但却体现了良好的愿望 3、无产阶级的管理思想 共产党人认为:要民主集中、要走群众路线、要集体领导 这些思想成为我党治军治国的重要原则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 背景介绍: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生于1723年,逝于1790年,被世人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他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2014.4填空)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劳动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是如何论述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2011.4简答) ①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 ②劳动分工节省了通常由一种工作转移到其他工作所损失的时间。 ③劳动分工使劳动简单化,使工具专门化,从而有利于创造新的工具和改进设备。

管理学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基础(专科) 一、填空题: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2.管理者的角色包括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3.管理者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思维技能。 4.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 5.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标志着科学管理理论正式诞生,同时确定了泰勒的科学管理之父的地位。 6.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法约尔,代表人物有孔茨和奥唐纳尔。 7.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是西蒙,该学派认为管理的关键是决策。 8.按照计划的对象,可将计划分为综合计划、专业计划和项目计划。 9.按计划要解决的问题的重复程度,可将计划分为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10.从管理的角度看,目标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和可考核性的特性。 11.按规模,可将组织分为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和大型组织。 12.按组织目的,可将组织分为盈利性组织和非盈利性组织。 13.领导活动包括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两个方面。 14.领导的权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职位的权力,二是来自个人的权力。 15.领导者的作用有指挥,协调,和激励。 16.有效的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包括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17.激励的心理基础是需要和欲望。 18.按激励的内容,可将之划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19.按激励的性质,给予奖励是正激励,给予惩罚是负激励。 20.决定激励力(行为动机)的因素有两个,即效价和期望。 21.按照团体组成的目的,可将团体分为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22.团体的作用体现在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和满足个人心理的需要。 23.按照冲突的性质,可将之划分为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 24.按沟通的反馈性,可将之划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25.按沟通的渠道性质,可将之划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26.按控制的手段,可将控制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27.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有统计法、工程法和经验估计法。 28.有效控制的原则有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 29.预算是数字化的计划,是用数字表示的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预计结果,预算是使用最广泛 的控制方法。 30.按控制的时机,可将控制分为前馈控制(预先控制、事前控制),现场控制(同步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事后控制) 二、单项选择题: 1.管理对象是指组织中的 D.人、财、物、信息等一切资源 2.管理者是指 C.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3.管理者平息客户的怒气,对员工的争端进行调解,扮演着( )角色。 C.故障排除者 4.基层管理者所需的技能中,最重要的是[ A.技术技能 ] 5.中国古代的万里长城是( A.系统管理)思想的实践典范。 6.( )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对专业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 C.查尔斯·巴贝奇 7.泰勒科学管理的研究是以( )为中心展开的。 [ ] B.生产效率 8.以法约尔的观点,劳动分工原则[ ] B.不仅适用技术工作,也适用于管理工作 9.梅奥认为工人是 [ ] D.社会人 10.战略计划是组织的( )制定的。[ ] A.高层管理者 11.使计划数字化的工作是 [] D.预算

《管理学基础》试卷及答案

高等师范院校《管理学基础》课程考试卷 级县(市区)层次专业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择。共25分) 1.为了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重视控制职能,( )。 A.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弱 B.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强 C.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长,综合性愈强 2.约法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 ),这五种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A.计划、决策、组织、人员配备和控制 B.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C.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协调和控制 3.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A.生产流程B.生产管理C.作业管理 4.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 )。 A.层次性B.多重性C.变动性

5.( )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 6.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种。一般地,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因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 )。 A.长期预测B.中期预测C.短期预测 7.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与决策,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预测或决策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人数太少会限制学科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人数太多则难以组织。一般以( )人为宜。 A.5—10 B.10—15 C.15—20 8.授权时应依被授权者的才能和知识水平的高低而定。这就是授权的( )原则。 A.因事设人,视能授权B.因人设职,视能授权C.任人唯贤 9.有一种领导理论,它将领导方式分为四类,即专权命令式、温和命令式、协商式和参与 式,这种领导理论即( )。 A.管理方格理论B.权变理论C.管理系统理论 10.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 能力的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 )。 A.60—70%B.70—80% C 80—90% 11.一个管理人员的职能是“计划、安排和实施各种不同的生产过程”,这是( )中的观点。 A.劳克林在1896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