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综述
- 格式:ppt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28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公式大全宏观经济学部分一、国民收入的计算: 1.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支出法:)(M X G I C GDP -+++= 收入法:T S C GDP ++= 2.国民收入恒等式:T S C M X G I C ++=-+++)(消去C ,得到: T S M X G I +=-++)( 若不存在对外经济活动,则: T S G I +=++若不存在对外经济活动和政府活动: S I =——两部门经济中IS 均衡条件 二、凯恩斯简单国民收入均衡:I=S (两部门)1.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以收入y 为自变量:⑴消费函数:)(Y C C = 平均消费倾向:Y CAPC =边际消费倾向:YCMPC ∆∆==※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⑵储蓄函数:)(Y S S =※ 边际储蓄倾向递增规律2.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⑴假定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Y C βα+=⑵用消费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有:∵S Y S C Y++=+=βα ∵0I I S== (I 0为自主投资)于是0I Y Y ++=βα ⇒ βα-+=10I Y ——(Ⅰ)YC βα+=)]([Y C C =即S I =SI Y +=⑶用储蓄函数决定国民收入,有: ∵S C Y +=∴Y Y Y C Y S )1()(βαβα-+-=+-=-= 又∵)(0I I S==∴0)1(I Y =-+-βα βα-+=⇒10I Y ——(Ⅱ)可见,用消费函数推倒国民收入和用储蓄函数推倒国民收入能得到相同的结果。
(Ⅰ)式等于(Ⅱ)式。
⑷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决定: 设G=G0, T=T0,则加入税收后,消费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变为Yd=Y=T0,于是有:)(0T Y Y C d -+=+=βαβα于是:000)(G I T Y Y GI C Y ++-+=++=βαββα-++-=1000G I T Y ——很重要的推导基础3.乘数理论——对“推导基础”中所求变量求导 ⑴投资乘数:对I 求导β-=11dI dY ,即为投资乘数。
均衡国民收入水平计算公式
均衡国民收入水平计算公式是用于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收入分配是否均衡的
工具。
它通过数学公式来计算人均收入、贫富差距等指标,以反映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异。
国民收入水平可以用以下计算公式来衡量:
国民收入水平 = 总国民收入 / 总人口数
其中,总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有经济主体(包括个人、企业、政
府等)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总价值。
它通常由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表示。
总人口数是指该国或地区内的总人口数量,可以通过人口普查或其他相关统计
数据来获取。
这个计算公式的目的是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评估其经
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等。
通过计算,可以获得人均收入数据,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相对富裕程度。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只是一种计算方法,它无法完整地反映一个国
家或地区内所有社会经济问题。
收入水平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人口结构、教育水平、就业机会等。
因此,在评估收入水平时,应综合考虑其他相关指标和因素,以得出更全面准确的结论。
综上所述,均衡国民收入水平计算公式是一种用于衡量国民收入分配是否均衡
的工具。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得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了解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异。
然而,这个公式只是一种计算方法,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和因素来综合评估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国民经济统计学公式整理国民经济统计学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国民经济活动的数据,以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的一门学科。
在国民经济统计学中,有一些常见的公式被广泛使用,用于计算和分析国民经济的各个指标。
以下是国民经济统计学中常见的公式整理。
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公式:GDP=C+I+G+(X-M)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这个公式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2.消费支出的计算公式:C=Cc+Cw其中,Cc表示个人消费支出,Cw表示政府消费支出。
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耐用品、非耐用品和服务的消费。
3.投资的计算公式:I=Ic+Ig其中,Ic表示私人投资,Ig表示政府投资。
私人投资包括企业购置固定资产和库存投资。
4.政府支出的计算公式:G=Gn+Gt其中,Gn表示政府购买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Gt表示政府支付的转移支付。
5.净出口的计算公式:(X-M)=X-IM其中,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IM表示进口的总值。
净出口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差额。
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公式:人均GDP=GDP/人口人均GDP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每个人的平均经济产出。
7.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增长率=(最终值-初始值)/初始值×100%增长率反映了一些指标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速度。
8.平均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平均增长率=(终值/初始值)^(1/年数)-1×100%平均增长率反映了一些指标在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增长速度。
9.经济增长率与一些变量的关系计算公式:ΔY/Y=α×ΔK/Y+β×ΔL/Y+γ×ΔH/Y这个公式反映了国民收入的增长与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
10.国际收支平衡的计算公式:CA=X-M+NX其中,CA表示当前账户余额,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NX表示净出口。
《宏观经济学》主要公式汇总专题二 国民收入核算一、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1、支出法核算GDP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GDP 。
GDP=C+I+G+(X-M),即: GDP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2、收入法核算GDP ——把企业为使用各种生产要素而向居民户支付的所有收入加总求和来衡量GDP 。
GDP=工资或薪金+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二、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五个指标之间的关系1、GDP -折旧=NDP (刺激投资时一般加速折旧,造成GDP 和GNP 差值增大)2、NDP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NI3、NI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PI4、PI -个人所得税=DPI三、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㈠、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Y C I Y C SC I C I S GD Y P S =+⎧⎨=+⎩⇒+==+===⇒-从支出的角度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从收入的角总支出总产出度:国民收入储蓄投资恒等 ㈡、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Y C I G Y C S T T C I I G G S T I S T G T G S Y C T =++⎧⎨=++⎩⇒++==+++=++⇒-=--从支出的角度国内生产总值从收入的角度:国民收入表示政府净收入即表示政储蓄投资等府储蓄恒 ㈢、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r r rrY C I G X M Y C S T K C I G X M I G X M S T K I S T G M C S T X K K Y =+++-⎧⎨=+++⎩⇒+++-==++-=++=+--+⇒-++++即从支出的角度从收入的角度:储蓄投资恒等投资和总储蓄(私人、政府和国外)相等专题三 消费和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 均衡产出——最简单的经济关系 (GDP=NDP=NI=PI ) 一、均衡产出y Ey c i E c i =⎧⇒=+⎨=+⎩以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的产出或收入、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 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计划支出(或称计划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非意愿存货投资UI-Unintended investment )➢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指与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非计划存货投资为0。
国民收入真实水平计算公式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国民收入的真实水平是指在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情况下,衡量国民收入的实际购买力。
为了计算国民收入的真实水平,我们需要使用一定的计算公式来进行分析和评估。
国民收入的真实水平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步骤一,计算名义国民收入。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名义国民收入。
名义国民收入是指在当前价格水平下的国民收入总额。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收入数据来获取名义国民收入的数值。
步骤二,计算通货膨胀率。
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是指物价水平的上涨速度,它反映了通货膨胀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或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来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为:通货膨胀率 = (当前年度CPI或PPI 前一年度CPI或PPI)/ 前一年度CPI或PPI。
步骤三,计算实际国民收入。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实际国民收入:实际国民收入 = 名义国民收入 / (1 + 通货膨胀率)。
通过以上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国民收入的真实水平。
实际国民收入反映了国民收入在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下的实际购买力,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国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实力。
国民收入的真实水平计算公式的应用可以帮助政府和决策者更准确地评估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计算实际国民收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通货膨胀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及时采取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维护国民的经济利益。
除了计算公式,我们还需要关注国民收入真实水平的影响因素。
通货膨胀是影响国民收入真实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其他因素如就业水平、经济结构、政府政策等也会对国民收入的真实水平产生影响。
因此,在计算国民收入的真实水平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总之,国民收入的真实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它反映了国民的实际购买力和生活水平。
国民经济核算公式国民经济核算是一个宏观经济领域的术语,用于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总体情况。
核算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国家经济的总体状况,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消费和投资等方面的情况。
国民经济核算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公式来描述和测量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活动。
1.国民生产总值(GDP)公式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它代表一个国家一定时间内,所有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计算可以通过支出法、产出法和收入法来实现。
支出法:GDP=C+I+G+(X-M)其中C代表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I代表投资支出,包括固定资本投资和存货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X-M)代表净出口,即出口减去进口。
产出法:GD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净产出总额+产业税+商品税-补贴。
这个公式体现了各个部门经济单位的产出。
收入法:GDP=Y=R+L+P其中Y代表国民收入,包括劳动报酬、利息、租金和利润;R代表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和工资性收入;L代表利息;P代表租金和利润。
2.消费率和储蓄率消费率和储蓄率是描述国民经济消费和储蓄行为的两个重要指标。
消费率=C/GDP储蓄率=S/GDP其中C代表消费支出;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S代表储蓄。
消费率和储蓄率的总和应该等于1,即C/GDP+S/GDP=13.投资率和产出率投资率和产出率是描述国民经济投资和产出状况的两个重要指标。
投资率=I/GDP产出率=GDP/L其中I代表投资支出;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L代表劳动力数量。
投资率和产出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水平和效率程度。
4.居民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居民收入分配:居民收入=劳动报酬+资本收入+转移收入其中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和工资性收入;资本收入包括利息、租金和利润;转移收入包括社会保障和福利等。
财富分配:财富=资本+土地+金融资产+不动产其中资本包括生产资本和人力资本;土地包括自然资源和土地租赁权;金融资产包括股票、债券和储蓄等;不动产包括房地产等。
国民收入的名词解释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在产品市场上,社会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和服务,不论其物质构成和实际数量如何,都应通过市场供给予以满足。
由于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代社会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需要不断增加,因而社会所能提供的各种消费资料和服务的绝对量必然不断增加,这样,就形成了一种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新的财富——消费资料和服务的总供给。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生产与消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例如,投资要受消费力的制约,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与实际需要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人们愿意购买的消费资料和服务的绝对量不会等于社会可以提供的各种消费资料和服务的绝对量。
另外,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同一生产部门内部的不同企业之间,也有相互交换的问题。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些矛盾可以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得到解决。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简称G。
N。
在财政学中,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又叫“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货币表现,也即指这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额。
通俗地说,国民收入是一国一年生产出来的东西。
要想计算某一年国民收入有多少,首先要知道该年的产量是多少。
国民收入具体指:每个国家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是社会总产品扣除中间产品后的价值。
国民收入的计算公式是:国民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固定资本折旧+储蓄) +净出口=名义国民收入----折旧和储蓄引起的实际国民收入变动。
最早将国民收入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来使用的是西方经济学家,国民收入(或经济收入)概念是由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我国现行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办法,在分配上主要依据所有制性质和要求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办法。
宏观经济学研究什么?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宏观经济模型当代经济学共有10大流派凯恩斯主义学派、现代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伦敦学派、弗莱褒学派、制度学派、瑞典学派、激进政治经济学派。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的基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三大模型;(1)简单凯恩斯模型(2)IS-LM模型(3)AD-AS模型国民收入的变动——短期: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中期:经济周期问题长期:经济增长问题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国际经济问题问题;实现经济均衡的对策: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7世纪中期——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通论》出版以前:萌芽时期(2)1936年《通论》出版——20世纪70年代以前:建立与形成时期(3)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发展时期古典经济学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国民财富的概念,如威廉·配第;亚当·斯密;研究了经济增长问题,如探讨了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农业、部门间贸易、国际贸易、经济政策等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社会资本再生产与流通的过程,魁奈《经济表》中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分析,是古典经济学中宏观经济分析的典范;萨伊定理;研究了货币问题,如提出了货币数量论(李嘉图等)、分析了利率与借贷资本的关系等;分析了国家职能和国家经济政策问题,如提出了“看不见的手”(价格)和“看得见的手”(国家),国家对经济的作用是间接的;研究了财政政策。
古典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学的分析具有以下特点:以经济增长为宏观经济以致整个经济学的中心;以价值理论为基础,但在劳动决定价值还是生产成本等其他因素决定价值却有不同看法;所用的宏观分析方法是一种总体分析,而不是以后广泛使用的均衡分析法。
新古典经济学对宏观经济学的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提出了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均衡分析等宏观经济分析方法(瑞典学派),如维克塞尔的比较静态分析、缪尔达尔、林达尔的动态均衡分析等;发展了经济周期理论;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进行了研究,密切尔、库兹涅茨;进行了经济政策的实践,如瑞典较早采用国家干预政策,俄林主张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罗斯福新政”等。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一、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构成 (一)从支出角度看 I C GDP += (二)从收入角度看 S C GDP +=(三)储蓄和投资恒等式 S I S C I C =⇒+=+ 二、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构成(一)从支出角度看 G I C GDP ++= (二)从收入角度看 r T T S C GDP +++= (三)政府预算盈余(赤字)r T G T BS --=(四)三部门的国民收入恒等式BS S I T G T BS T T S C G I C rr+=⇒⎩⎨⎧--=-++=++ 三、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构成(一)从支出角度看 ()M X G I C GDP -+++= (二)从收入的角度看 r r K T T S C GDP +-++= (三)四部门购民收入恒等式()nx K BS S I M X nx T G T BS K T T S C M X G I C r rr r -++=⇒⎪⎩⎪⎨⎧-=--=+-++=-+++ 四、名义GDP 与实际GDP(一)名义GDP 用当年价格来计算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ni i ti t qp nGDP 1(二)实际GDP 用可比价格来计算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ni i ti qp rGDP 1(三) 名义GDP 与实际GDP 的关系实际GDP=名义GDP ÷GDP 的折算指数;折算指数:∑∑===ni i ti ni i tit qp qp r GDPdeflato101一、相对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的。
(一)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1.消费习惯——” 棘轮效应”2.周围消费水平——” 示范效应” (二)棘轮效应 长期和短期消费函数的不同yc y c l s ββα=+=在一个经济周期(衰退、萧条、复苏、繁荣)波动内,实际收入也会随着下降或增加,消费者的消费受过去消费习惯的影响,易于随收入的提高而提高,不易随收入的降低而降低。
核算gdp收入法的公式核算GDP收入法的公式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而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指标之一。
GDP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计算,其中收入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收入法中,GDP被定义为产生于国内的所有地区、企业和个人的净生产所形成的国民收入总和。
本文将对核算GDP收入法的公式进行详细介绍。
GDP的定义和公式首先,让我们看一下GDP的定义。
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即所谓的国内生产总值。
由于GDP是一个国家的生产总值,因此只包含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而不包括生产这些产品和服务所使用的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计算:支出法、产出法和收入法。
在收入法中,GDP是所有国民收入的总和,即:GDP = 工资 + 利润 + 利息 + 租金 + 投资收入其中,工资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为生产所提供的劳动得到的报酬;利润指的是在生产活动中创造的收益;利息指的是通过借贷活动获得的收益;租金指的是土地、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使用费用;投资收入指的是获得的股息、证券利息、房屋收益等。
各项收入的含义接下来,我们逐一阐述各项收入的具体含义。
1. 工资工资收入是指一个人为工作所得到的报酬。
工资收入的来源可以是与雇主签订的协议,也可以是独立劳动者的收入。
无论在那种情况下,工资收入都是企业成本的一部分,因为为了支付工资,企业必须从生产销售的收入中分配一部分。
2. 利润利润是一个企业的收入减去其成本后所剩余的部分。
在收入法中,利润是指规定时期内,一个企业的生产活动所创造的所有财富,包括工厂、设备、原料等等。
这些财富的价值减去消费杂项、工薪、房屋租金等支出之后,就是企业的利润。
3. 利息利息是指在借贷交易中,借方为了使用贷方的资本而向贷方支付的费用。
利息收入是通过借贷活动获得的收益,包括银行和信用社的利息、股息、储蓄存款利息、证券利息等等。
四部门经济均衡公式是
四部门经济均衡公式是:Y=C+I+G+(X—M)。
拓展资料:
把三部门经济加进一个国外部门就成了四部门经济。
四部门经济中,由于有对外贸易,从支出角度看,国民收入的构成就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用公式表示就是:Y=C+I+G+(X—M)。
因为净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本国,并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所以净出口才应计入总支出。
支出角度: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投资+净出口额(GDP=C+I+G+X-M(即净出口))。
收入角度: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等生产要素收入+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