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河口滩涂湿地的问题及其保护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11.38 KB
- 文档页数:5
河口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河口湿地是指位于河流与海洋交汇处的湿地生态系统,是陆地和海洋之间的重要生态过渡区域。
它不仅是各种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还对于维护海岸线稳定、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的不当开发和利用,河口湿地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实现河口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
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保护河口湿地的关键。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举办讲座和建立网络平台,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到河口湿地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湿地的方法。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大对环保法规的宣传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开发行为,加强对违法开发者的处罚力度,以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其次,建立健全河口湿地保护管理制度。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河口湿地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对河口湿地进行监测、评估和管理,并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适用的管理政策。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确保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此外,推动可持续利用河口湿地资源。
河口湿地不仅仅是一个生态系统,还是一个重要的资源库。
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河口湿地资源,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并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例如,可以开展适宜的农业生产、开发可持续的渔业资源,并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既满足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又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
河口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全球性的问题,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利益。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研究和制定保护政策和措施,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
通过建立国际联盟和合作机制,加强河口湿地保护项目的实施,提高国际社会对河口湿地保护的重视程度。
最后,建立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机制。
通过建立综合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及时了解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和面临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估方法,对河口湿地的保护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完善。
《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篇一一、引言珠江河口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系之一,其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对当地生态系统及周边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篇论文将详细分析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化特点,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
二、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一)时间变化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间变化主要表现在季节性变化和年际变化。
季节性变化方面,由于降雨、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河流的流量、水质等指标在一年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年际变化方面,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珠江河口地区的水环境状况也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二)空间变化珠江河口地区的水环境空间变化主要表现为河流的横向、纵向变化。
横向变化方面,受地形地貌、河流泥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河流的分布范围、水深等指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纵向变化方面,受上游来水、潮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河流的水质、流速等指标在不同河段之间存在差异。
三、影响水环境时空变化的因素(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影响珠江河口水环境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包括气候、地形地貌、河流泥沙等。
其中,气候因素对水环境的影响最为显著,如降雨、温度等都会对河流的流量、水质等产生直接影响。
(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也是影响珠江河口水环境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
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城市污染等。
这些污染源的排放会对河流的水质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水环境的恶化。
四、水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一)生物多样性影响水环境的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
由于水质的恶化,一些敏感物种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同时,一些适应性强的物种可能会在新的环境下繁衍生息,形成新的生态平衡。
(二)渔业资源影响水环境的变化对渔业资源产生了直接影响。
由于水质的恶化,一些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数量减少,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
同时,一些新的物种可能会在新的环境下繁衍生息,为渔业提供新的资源。
五、结论与建议(一)结论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广东省河口滩涂管理条例河口滩涂资源丰富,滩涂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曾为沿岸经济社会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
珠江河口滩涂湿地是河口淤泥质淤长型湿地 ,它的自然特性和生态特点为河口生物资源多样性提供了生存和繁衍增殖的基础条件。
下文是,欢迎阅读!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河口滩涂管理,保障河道行洪纳潮,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河口滩涂资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河道入海河口滩涂以下简称河口滩涂的开发利用、整治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河口滩涂开发利用,是指从事河口滩涂的促淤、圈围、围垦等活动。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河口滩涂,属国家所有;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河口滩涂的管理,严格控制河口滩涂的开发利用。
开发利用河口滩涂资源,必须保障行洪安全和纳潮需要,实行兴利与除害相结合,统筹兼顾交通、水产养殖、国土资源开发、改善生态环境等,保障河口的合理延伸,发挥滩涂资源的综合效益。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河口滩涂实行统一管理,负责实施本条例。
国土资源、海洋与渔业、交通、规划、建设、环保、民政、林业等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条例。
第六条珠江、韩江、榕江、漠阳江、鉴江、九洲江的河口以及跨地级以上市的河口是本省的主要河口。
主要河口滩涂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其他河口滩涂按分级管理原则,由有管辖权的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
第七条珠江河口的具体范围按水利部《珠江河口管理办法》的规定划定。
其他主要河口的具体范围由省水利、海洋与渔业等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划分,报省人民政府审批确定。
其他河口的具体范围由有管辖权的市、县水利、海洋与渔业等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划分,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确定,并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章开发利用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权限制定河口滩涂开发利用规划。
广州珠江河道治理保护珠江流域生态安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人口的不断增加,广州珠江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护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广州市积极开展了珠江河道的治理工作,旨在改善水环境质量、恢复生态系统功能,保障生态健康与人民福祉。
一、治理的背景与意义广州珠江流域作为中国南方最大的河流流域之一,自古以来就是经济繁荣的区域之一。
然而,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化的推进,珠江河道面临着水污染日益严重、河道淤积、水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治理珠江河道的重要意义在于保护生态安全。
珠江河道是珠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
通过治理河道,可以净化水环境,提高水质,促进珠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健康。
二、治理的主要措施2.1 河道岸线修复和整治治理珠江河道的首要任务是对岸线进行修复和整治。
在河道两岸种植各类湿地植物,修建生态护岸,形成自然的过滤屏障,使得河道周边的土地能够更好地保护河道。
同时,修复和整治河岸可以提高河道的景观价值,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2.2 河道水质净化和污染治理治理珠江河道的关键是改善水质。
通过建设水处理设施和采取污染治理措施,有效去除河道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环境。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河道周边的农业、工业和生活排污源的管理,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
2.3 河道淤积清淤和河床维护治理珠江河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清淤和维护河道的畅通。
随着时间的推移,珠江河道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淤积物,导致河道断流、水位上升等问题。
因此,定期清淤工作的进行十分必要,以确保河道的正常运行。
三、治理成果与展望近年来,广州市在珠江河道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珠江河道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恢复和提升,珠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然而,珠江河道治理工作仍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如今,珠江流域的经济发展依然持续,工业和农业活动依旧频繁。
河口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河口是指河流汇入海洋或湖泊时形成的地理地貌。
河口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它扮演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对维持海洋与陆地之间生态平衡具有关键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河口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因此,保护和合理管理河口生态系统迫在眉睫。
一、河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河口生态系统是陆地和海洋之间的交界处,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首先,河口湿地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储量库,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起到缓解气候变化的作用。
其次,河口生态系统是海洋和沿海活动的重要支撑,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渔业资源。
此外,河口湿地还能保护沿海地区免受风暴潮和海浪的侵蚀,维护海岸线的稳定。
因此,保护河口生态系统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河口生态系统的威胁与挑战1. 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导致土地开发、水资源过度利用和大量废弃物的排放,直接威胁到河口生态系统的健康。
城市发展还带来了大量人口流动和交通运输,增加了沿海地区水质和生态的压力。
2. 污染物的输入:工业排放和农业活动导致了大量污染物和营养物的输入,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这些污染物对河口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造成了威胁。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等都对河口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河口湿地的盐碱化和水位变化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三、1. 法律与政策保障: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河口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和渔业管理部门的协调合作,加强执法力度,严惩破坏河口生态系统的违法行为。
2. 重建湿地与生态恢复:加大对河口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力度,促进湿地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通过湿地的生态恢复,提高水质净化能力,增加生物多样性,维护河口生态系统的健康。
3. 科学研究与监测:加强河口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了解其生态特征和演变规律。
珠江河口滩涂保护与利用方案浅析梁海涛;徐辉荣;黄德治【摘要】珠江河口滩涂资源丰富,围垦历史悠久,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超速围垦带来的不利影响较多,因此必须进行保护与利用方案的系统、科学规划.2007年-2m等深线以浅的珠江河口滩涂资源量为2.42万hm2,根据滩涂历史演变规律及河口区域实测地形、遥感图、珠江三角洲洪水、泥沙等资料,预测2020年-2m以浅滩涂资源量为758.18km2.共划分了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开发利用区4个一级滩涂功能区,开发利用区又进一步分为港口区、工业和城镇建设区、景观旅游区、养殖区、农垦区等5个二级功能分区.保护区不得开发利用,控制利用区严格控制滩涂开发速度及用途,保留区暂不开发利用,条件成熟时亦要经过充分论证才可以开发利用.【期刊名称】《广东水利水电》【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5页(P26-30)【关键词】珠江河口;滩涂;保护与利用;方案【作者】梁海涛;徐辉荣;黄德治【作者单位】广东省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35;广东省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35;广东省水利电力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561 滩涂开发历史珠江三角洲滩涂围垦历史有 2000多年,海岸滩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一项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
早期以农业、养殖为主,围垦规模较小。
自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逐渐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主要有蕉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西滩、崖门的崖南围垦等,据不完全统计,至 2004年,珠江河口共围垦面积约 5.78万hm2,见表1。
表1 珠江口各市滩涂围垦面积统计表(万hm2)市名围垦时间围垦面积市名围垦时间围垦面积广州 1963~2004年 1.04 东莞 1980~2004年 0.25深圳 1978~2004年 0.66 中山 1990~2004年 0.46珠海 1980~2004年 2.55 江门 1963~2004年 0.822 滩涂开发存在的问题1)缺乏统一规划、科学论证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指导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有关部门和地方往往从本部门的业务范围或本地区的发展需要出发,有时甚至是盲目的,如白藤堵海工程。
河口湿地的地理特征及重要生态功能分析河口湿地是指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形成的湿地区域。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河口湿地在自然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地理特征和生态功能两个方面来分析河口湿地的重要性。
一、地理特征1.1地理位置河口湿地位于河流与海洋或湖泊交汇的地方,通常位于河流下游。
世界上著名的河口湿地有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等。
河口湿地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1.2水文特征河口湿地受到淡水和海水的交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水文特征。
在潮汐作用下,海水和淡水交错流动,形成了复杂的水流系统。
这种水文特征不仅影响了河口湿地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还对周边地区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1.3土壤特征河口湿地的土壤通常富含有机质,呈现出淤泥状。
这种土壤特征使得河口湿地成为了各种湿地植被的理想生长环境。
同时,河口湿地的土壤还具有很好的保水和保肥能力,为湿地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生态功能2.1水环境净化河口湿地作为水体与陆地的交界处,具有很好的水环境净化功能。
河口湿地中的湿地植物和微生物可以吸收和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净化水体。
同时,湿地的湿润环境也有利于沉积物的沉淀和固定,进一步净化水体。
2.2生物多样性保护河口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
湿地植物和水生动物在河口湿地中繁衍生息,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系统。
同时,河口湿地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许多候鸟在迁徙过程中会选择在河口湿地中停歇和觅食。
因此,保护河口湿地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2.3防洪和海岸稳定河口湿地具有良好的防洪和海岸稳定功能。
河口湿地可以吸收和储存大量的水分,减缓洪峰流量,起到调节洪水的作用。
同时,湿地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河岸和海岸的侵蚀。
因此,保护河口湿地有助于减少洪灾和海岸侵蚀的发生。
2.4碳汇和气候调节河口湿地是重要的碳汇和气候调节器。
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土壤中。
河口与河口湿地保护河口是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的地理地貌形态,是河流与海洋、湖泊之间的结合部。
它既是河流的终点,也是海洋、湖泊的起点。
河口的地理特征使其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即河口湿地。
河口湿地是河口与附近海洋或湖泊边缘自然结合形成的湿地带,也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体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
河口湿地是一个特殊而宝贵的生态系统,它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价值。
首先,河口湿地起到了水污染治理的重要作用。
当河流输入海洋或湖泊时,河口湿地可以起到天然的过滤作用,减少了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提高了水质的清洁度。
其次,河口湿地是众多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在河口湿地中,有着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吸引了许多鸟类、鱼类、贝类等生物的栖息和繁殖。
河口湿地的潮汐变化和丰富的资源为这些物种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可避免的影响,河口湿地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首先,河口湿地面临的首要威胁是水污染。
随着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直接排入河流,水体中的污染物大量积聚,破坏了河口湿地的生态平衡。
其次,过度捕捞和滥捕滥猎也是河口湿地面临的问题。
对于一些珍稀的鸟类和鱼类来说,这些破坏行为可能导致它们濒临灭绝。
另外,土地开垦和河床改道也是对河口湿地的伤害。
许多湿地被填埋和开垦,导致了栖息地的破坏和水体的改道,加剧了河口湿地的退化和失去。
为了保护河口湿地,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水污染治理,严禁直接排污和非法排污。
通过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对工业和城市废水进行处理,减少水体中污染物的含量,保护河口湿地的生态安全。
其次,加强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捕捞和滥捕滥猎的打击力度。
通过加强巡逻执法,加大对非法捕鱼和非法狩猎的惩罚力度,减少对河口湿地生物资源的破坏。
此外,应该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和规划,限制土地的过度开垦和填埋,保护河口湿地的栖息地和水体的完整性。
河口与河口湿地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它不仅需要政府和环境保护组织的合作,也需要广大民众的参与。
河口湿地的地理特征及重要生态功能分析河口湿地是指位于河流入海口附近的湿地生态系统。
由于河流带来的淡水与海水的交汇,河口湿地具有独特的地理特征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本文将从地理特征和生态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地理特征方面,河口湿地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首先,河口湿地的地貌特征复杂多样。
在河流入海口的地方,由于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了一片平坦的河口平原。
而在河口平原的周围,常常是高耸的海岸山脉。
这种地貌特征使得河口湿地在地理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其次,河口湿地的水文特征丰富多样。
由于河流的注入,河口湿地既有淡水环境,又有咸水环境。
这种水文特征使得河口湿地成为了多种生物的栖息地。
同时,河口湿地还有潮汐的影响,使得水位周期性地上升和下降,形成了独特的潮间带生态系统。
再次,河口湿地的植被特征丰富多样。
由于河流的泥沙沉积和淡水的供应,河口湿地土壤肥沃,植被繁茂。
河口湿地常见的植被有红树林、芦苇等。
这些植被不仅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还起到了保护海岸线、净化水体的作用。
最后,河口湿地的气候特征温暖湿润。
河口湿地常年受到海洋气候的影响,气候温暖湿润。
这种气候特征使得河口湿地成为了许多候鸟迁徙的中转站和栖息地。
在生态功能方面,河口湿地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
首先,河口湿地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由于河口湿地独特的地理和生态环境,许多珍稀濒危物种选择在此繁衍生息。
例如,红树林是河口湿地的典型植被,它不仅为许多鱼类和鸟类提供了栖息地,还起到了保护海岸线、净化水体的作用。
同时,河口湿地也是候鸟迁徙的重要站点,吸引了大量候鸟在此栖息和繁殖。
其次,河口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
河口湿地具有水文调节、水质净化、土壤保持等功能,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
例如,河口湿地可以吸收和减缓洪水,降低洪灾风险;同时,河口湿地还可以过滤和净化水体,提供清洁的水源;此外,河口湿地还可以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土地资源。
最后,河口湿地是人类文化和旅游资源。
《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篇一一、引言珠江河口位于中国广东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处,是华南地区重要的水系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推进,珠江河口水环境发生了显著的时空变异,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期为珠江河口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1. 空间变化珠江河口水环境的空间变化主要表现在水质、生物群落和沉积物等方面。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河口区域的水质逐渐恶化,主要污染物包括有机物、重金属、营养盐等。
同时,生物群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些耐污种类的数量增加,而一些敏感种类的数量减少。
此外,沉积物的类型和分布也发生了变化,如淤积、沙化等现象。
2. 时间变化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间变化主要表现在季节性和年际变化上。
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河口区域的水质在不同季节和年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例如,在雨季和旱季,水质的污染程度和水量的变化都会对河口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此外,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间变化呈现出加剧的趋势。
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珠江河口水环境的变化导致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些耐污种类的数量增加,而一些敏感种类的数量减少,这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受到影响。
此外,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也会受到影响,一些物种可能会逐渐消失或迁离。
2. 初级生产力下降水环境质量的下降会直接影响水体的初级生产力。
由于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的加剧,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可能引发赤潮等生态灾害。
同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等也会影响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3. 生态系统功能受损珠江河口水环境的变化不仅影响生物群落结构和初级生产力,还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受损。
例如,水体富营养化可能导致底栖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变河口湿地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生态系统,其形成与演变涉及多个因素和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变,并深入了解其中的关键要素。
河口湿地是指位于江河入海口的湿地区域,由河水和海水的交汇形成。
它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水域地貌、气候、植被和沉积物等。
首先,河口湿地的形成与河流的冲刷力息息相关。
长时间以来,河水通过强烈的冲刷力将泥沙和颗粒物质冲刷到河口,这些沉积物质逐渐积聚形成了河口湿地。
同时,海洋潮汐也是河口湿地形成的重要原因,每天两次的潮汐进出带来了海水和河水的混合,推动了沉积作用,同时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提供了养分。
然而,河口湿地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在最初的阶段,河口湿地可能是一个开放的水域,没有稳定的植被覆盖。
随着泥沙的沉积和植被的逐渐出现,湿地开始形成沼泽和沙洲等不同的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系统相互作用,逐渐演变为一个复杂而多样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
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它们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许多鸟类和渔类依赖于河口湿地的资源,寻找食物和筑巢。
同时,河口湿地还提供了重要的水质净化功能,通过吸附和分解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毒物质,提高水质的清洁度。
此外,河口湿地还具有缓冲洪水和保持海岸线稳定的作用,对防止自然灾害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河口湿地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威胁。
首先,人类的活动对河口湿地的影响不可忽视。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剧,大量的废水和污染物排放进入河口湿地,破坏了其生态环境。
同时,土地开发和填海造地也导致了河口湿地的减少和破坏。
这些人为活动对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禁破坏河口湿地的活动,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其次,开展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河口湿地的认识和意识,促使人们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自觉行动。
珠江河口滩涂湿地的问题及其保护研究崔伟中1,2(1.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2.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广东广州510611)摘要:珠江河口滩涂湿地是河口淤泥质淤长型湿地,它的自然特性和生态特点为河口生物资源多样性提供了生存和繁衍增殖的基础条件。
随着珠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珠江河口滩涂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还面临各种不可忽视的危机和问题。
现以珠江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的视角研究珠江河口湿地保护的基本措施,建议加大依法保护河口滩涂湿地,科学利用滩涂湿地岸线,合理划分滩涂湿地的功能,动态研究河口湿地生态的发展,进一步保护河口湿地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使人与滩涂湿地和谐相处。
关 键 词:珠江河口;滩涂湿地;问题;保护措施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48(2004)01-026-05 珠江河口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河口东西向跨越150km ,南北向纵深100km ,水域面积4220km 2,大陆岸线长450km ,是中国七大江河流域河口之一。
珠江河口三江汇流,八口入海,河网交错,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河口之一。
珠江河口承泄珠江流域453690km 2的来水来沙,在河流和海洋动力的长期作用下,泥沙不断落淤,逐渐发育演变成珠江河口滩涂湿地。
珠江河口滩涂湿地是一个活跃的生态系统,它以其自身的生态优势维系大量的水生生物和植物的生存发育。
随着珠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珠江河口滩涂湿地面临各种不可忽视的危机和问题,研究保护珠江河口滩涂湿地的基本措施,使人与滩涂湿地协调共存,对珠江河口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当重要。
1 自然概况1.1 自然特征珠江河口地处南亚热带,北回归线以南,气候温暖,年平均温度22℃,年积温达6000℃以上,基本无霜。
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5554.2h [1],年平均降水量1826mm ,降水多集中在4~9月。
珠江河口属弱潮强径河口,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年平均潮差为0.86~1.69m ,最大潮差为2.29~3.64m 。
珠江河口径流丰富,多年平均入海径流量为3260×108m 3,多年平均输沙量8500×104t ,其中有机质和胶体微粒达3060×104t [2],是珠江河口滩涂的主要物质来源。
珠江河口滩涂湿地土壤多为水成盐渍沼泽土,具有如下特点:颗粒细,一般多为0.05~0.005mm 的粉沙质淤泥或淤泥质粉沙;养分高,全氮含量为1.2~1.6g/kg ,全磷为1.4~1.8g/kg ,全钾为20~28g/kg ,有机质含量为21~36g/kg ,p H 值在6.7~8.4之间;盐分低,属轻盐度,一般在2‰~4‰[3]。
在这种河流和海洋、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富饶的滩涂土壤条件组合下,珠江河口滩涂湿地成为珠江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湿地类型与规模珠江河口滩涂湿地属河口淤泥质淤长型湿地,每年向海延伸约100m 。
据20世纪80年代初统计,浅于5m 等深线的滩涂面积约38×104hm 2,浅于3m 等深线的滩涂面积约8.2×104hm 2,浅于2m 等深线的滩涂面积约4.3×104hm 2[3]。
1.3 生态特点1.3.1 生态环境脆弱珠江河口滩涂湿地处于海洋、淡水、陆地间的过渡区域,区域内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人类开发活动的相互作用最活跃,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域。
珠江河口生态系统在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交错作用下,容易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影响,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表现收稿日期:2003-07-01;修订日期:2003-11-05作者简介:崔伟中(1955-),男,广东省新会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
E 2mail :cuiwzh @第2卷第1期2004年3月 湿 地 科 学WETLAND SCIENCE Vol.2 No .1Mar.,2004极为突出。
滩涂湿地生态环境受季节影响明显。
1.3.2 初级生产力较高珠江河口地处的优越自然条件对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物多样性和物质循环起到重要的作用。
据调查,珠江河口滩涂湿地水域的叶绿素a的含量范围在0.90~5.80mg/m3之间,初级生产力范围为150~580mgC/(m2・d)。
水域的叶绿素a 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由滩涂向海洋方向逐渐减弱。
1.3.3 生物多样性及生物量季节变化大珠江河口滩涂湿地生物多为河口性种类,生物平均生物量为300~400g/m2,平均栖息密度为85~270ind/m2。
滩涂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量受生态环境季节变化影响大,全年浮游植物生物量、浮游动物生物量和游泳生物量以夏季最高,底栖生物秋季最高,鱼卵仔鱼出现量春季最多。
同时,由于饵料生物资源丰富,滩涂湿地成为多种鱼类种群繁育区域和多种珍稀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如中华白海豚(Sousa chi nensis)、中华鲟(A cipenser si nensis)等。
1.3.4 红树林湿地生态作用巨大珠江河口湿地红树林面积现存1900hm2,主要有香港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深圳湾福田国家级红树林湿地、珠海大围湾和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等。
现存真红树植物和半红树植物有10种以上,共同构成了以秋茄和桐花树为优势种的群落。
珠江河口红树林湿地不仅具有除去水中的磷和吸收环境中的重金属,起到净化水体的特殊作用和价值。
而且是河口生物种聚集地,咸淡水交迭环境的鱼、虾、蟹、贝类资源十分丰富,栖息红树林的鹭科(Ardei2 dae)、鸭科(Anatidae)等鸟类达100多种。
另外,珠江河口红树林湿地是候鸟从大洋州到北亚徒迁往返的重要一站,广阔的滩涂和丰富的底栖动物为它们提供休息活动的场所和食物,到此落脚的鸟类最多年份达20万只以上。
2 滩涂湿地的主要问题2.1 天然滩涂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红树林湿地锐减珠江河口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珠江河口的区位和丰富的水、滩涂、航运、水产等多种自然资源一直是珠江河口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近20年来,珠江河口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表1),大规模的农业垦殖、工业开发区和港口码头等基本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滩涂湿地的开发利用速度加快,加上一些无序的滩涂围垦的影响,河口治理和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引发了滩涂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和滩涂湿地保护极不协调的矛盾,导致大量滩涂湿地消失减少。
据不完全统计[4~7],50年来珠江河口开发利用天然滩涂湿地共6.0×104hm2,其中从1950~1980年开发利用1.9×104hm2,1981~1989年为1.5×104hm2,1990~1999年为2.6×104hm2。
表1 珠江河口地区人口与经济发展情况Table1 The population and the G DP of the estuary area 年 代198519931998199920002001人口(万人)125826562831301033523628G DP(亿元)166322655535613967647363 3为工农业总产值天然滩涂湿地不断减少和破坏,红树林首当其冲,如深圳福田红树林已从原来建立国家级保护区时的304hm2,减少为不足160hm2;珠海市境内的天然红树林已从1454hm2锐减到不到110hm2,淇澳岛大围湾32.2hm2的天然红树林是幸存面积较大的红树林。
珠江河口滩涂湿地和红树林的减少不仅削弱了河口地区防洪纳潮和抵御台风暴潮的能力,而且严重影响了河口生态的功能,特别对珠江河口地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影响尤为重大。
2.2 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减弱珠江河口水域是中国承受环境压力最大的河口之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河口承纳的废污水不断增加。
从表2可知2001年珠江流域废污水表2 珠江流域和珠江河口年排污量Table2Annual sewage discharge of the Pearl River basinand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area地 域排污量年际变化(×109t)198519931998199920002001珠江流域 3.88 4.8813.3713.9613.0616.53珠江河口 1.62 4.29 6.777.727.169.49年排放量是1985年的4倍多;2001年珠江河口地区废污水年排放量是1985年的6倍[8]。
废污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2002年通过珠江河口入海的化学需氧量为115×104t、磷酸盐1.46×104t,无721期 崔伟中:珠江河口滩涂湿地的问题及其保护研究 机氮43.78×104t,重金属3.10×104t,砷448t,石油类1.37×104t[9]。
由于进入河口废污水不断增加,水体富营养化日益明显,底层海水缺氧程度在加剧(表3),并曾有含氧量接近零的极低水平的记录。
珠江河口水质恶化,削弱了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形成了水生态脆弱带。
还导致附近海域成为赤潮多发敏感区。
表3 珠江河口伶仃洋溶解氧实测值年际变化比较Table3 Tested values of DO in the Lingdindyang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层位溶解氧年际变化(mg/dm3) 19851988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表层7.257.14 6.94 6.75 6.41 6.57 6.41底层 1.760.930.80 1.192.3 生态系统不断退化,河口生物资源面临枯竭由于天然滩涂湿地大量的开发利用,改变和破坏了湿地水生态环境,导致滩涂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水生态种群的生存危机,使湿地生态系统逐渐退化。
据有关资料,珠江河口滩涂湿地水域20年来水生态变化很大,冬季浮游植物种类由158种下降到97种,浮游植物生物量由1711×104Ind/m3下降到100×104Ind/m3;夏季浮游动物种类由133种下降到16种,浮游动物生物量由233.9mg/m3下降到69mg/m3;潮间带生物物种减少十分明显,生物平均生物量由1207g/m2下降到370g/m2,平均栖息密度从887.35ind/m2下降到84.78ind/m2;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度从342ind/m2下降到153.33 ind/m2;浮游动物年平均生物量和渔获量严重减少,渔获率从1983年251kg/h下降到1992年的105kg/h,下降了58%[10~12]。
2.4 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加剧滩涂湿地萎缩退化在天然滩涂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的同时,还面临着珠江流域水土资源的开发活动的影响:一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珠江河口滩涂湿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