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理论论文参考范文2篇

  • 格式:docx
  • 大小:27.07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理论论文参考范文2篇

管理学理论论文范文一:企业管理统计数据平台创建

摘要:统计工作是对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监督整个企业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企业深化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管理应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广泛收集信息,实现统计信息处理快速传递、反馈与应用。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强化企业管理统计信息决策功能。

关键词:统计数据;平台建设;企业;管理水平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的重要过程。所以,企业统计数据是企业管理者加以判断、分析企业经济活动及其结果,并进行决策的重要手段,统计信息整体功能的发挥,以真实性、准确性为前提。真实性、准确性是统计信息的生命线,也是统计实践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但是基础统计、统计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或频繁的调动更换岗位,统计工作难免会出现的统计数据信息失真的问题。统计数据信息失真必然产生误导作用,影响管理者的正确决策,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一、统计数据信息失真的因素

统计数据信息失真可分为,统计信息的技术性失真和非技术性失真。技术性失真是指由于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人们对统

计思想意识、能力、管理方式、方法、手段、统计制度和统计管理体制等因素)所引起的统计信息与实际过程、经济现象脱节的现象。技术性信息失真表现为一种思想意识、管理方式无意识中产生的误差,具体有工作误差和代表性误差两种。工作误差是指在统计工作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如:度量工具不标准、指标含义不清、口径不同等)或工作人员在登记、抄写、录入、汇总和计算过程中由于靠人工传递统计信息失误而造成的误差;代表性误差是指用部分单位的统计数据为代表去推算全局及总体有关数据时所产生的误差。非技术性失真是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有关人员为了个人或局部的经济利益,有意识地提供虚假统计信息而造成的统计信息失真。与技术性失真相比,统计信息的非技术性失真对经济造成的危害要大得多。那么统计技术性失真的原因是什么呢?具体讲有硬件和软件的因素,硬件方面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数据的采集过程的智能化程度如何,软件方面是指对采集数据的综合运用的问题,以及统计数据的综合运用的程度、深度和广度。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运行过程都少不了财务系统、物流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劳资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等,如果各系统之间纵、横向联系与衔接的程度不如单独系统的纵、横向联系的程度那么高。更不能方便地提供管理者查询及其它部门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将制约管理信息的应用和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数据共享的程度。笔者多年来从事统计工作,公司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产量年年增长,需要录入的基础数据增加,统计“数据共享”程度低,重复录入数据较多,车间统计与综合统计对数据难度加大,加之有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是根据用户订单需求

组织生产,产品订单与生产组织是不同的分公司完成,由于信息共享程度低,产品结构调整不及时,而客户需求的产品元素指标要求越来越高,有时也会影响“用户满意度”。虽然大多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多年,但真正意义上的统计数据、信息共享未能实现,大量的统计数据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的结构、不同的分公司中,重复统计不但造成人力浪费,也会因为统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调换岗位频繁等因素,基础统计数据管理不善,信息不畅通导致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弱化”,也是造成统计数据信息失真的原因。

二、数据共享是克服统计数据信息失真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来,随着公司深化改革和稳步发展,统计管理工作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电脑操作,网上传输基本实现。但电脑处理报表尚在中高级阶段,部分生产一线的统计工作仍停留基础统计层次。不论是原始资料的基础统计或电脑处理数据,速度和差错率取决于统计人员熟练程度和责任心,统计数据信息失真现象难免出现。加之统计工作大部份企业都是兼职的原因,电脑出问题或人工保管不好,必将造成一些原始数据丢失,难以寻找。因此,要克服统计数据信息失真,就必须加快实现统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完善,实现统计数据共享。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一些大型企业或有长远眼光的企业都在加紧建设和完善数据化信息平台。这样不仅可以实现数据处理快速化、数据传输网络化、数据贮存资源化,从而大幅降低统计数据在人工处理、传输、贮存等环节上的技术性误差和逻辑性差错,有利于从机制上形成强有力的统计质量管理体系。因此,统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和完善,必将成为

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统计信息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充分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过去,预测未来。企业统计信息化发展目标就是,实现统计工作基本在内部网络环境下运行,完善统计工作、统计管理的电算化、信息化及数据共享,从而提高统计工作的时效性、真实性,降低统计劳动力,克服统计数据技术性失真的问题。统计管理的信息化及数据共享,就是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纵、横向之间的多向运行。这种信息运行方式应该包括多个层次:一是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如工序、班组、车间)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二是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向企业管理者、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纵向运行,从而满足其管理者决策、研究问题和预测未来的需要。

三、实现数据共享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施统计管理的信息化及数据共享中,需注意多个问题的解决:第一、满足统计专业内部不同统计业务的需求,适应统计管理体制的变化。第二、对基层统计数据与综合统计数据进行统一的组织与管理,确保基层数据与综合数据的无缝数据的链接。

第三、确保合格产品批次质量指标分析结果和产品、产、供、销、贮存数据的链接。第四、适应统计改革的需求,统计是历史基础性的记录,在对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时,不仅要考虑历史的变迁,而且必须适应以后统计改革需求。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信息系统自动化过程需要,随着企业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技术的逐步推广和运用,特别是检斤、计量、化验过程智能化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实施,信息技术、统计数据共享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有目共睹。但是有许多传统生产工艺流程还需要改造,生产过程数据的自动采集和数据信息的自动链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而这些都是实现数据共享,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最基础的条件。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企业数据共享的程度如何,决定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例如:多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原始资料、统计台帐、产品的出、入库记录,以及产品的产、供、销、贮存数据的采集过程还存在着智能化使用程度过低的实际情况。产品管理和产品销售的过磅单信息仍停留于传统手工制单,就难免发生由于工作人员无意失误造成的过磅单数据与电脑自动采集数据不符的事发生,因此必须尽快解决数据共享问题。还有企业内部之间的产成品、半成品、返回品等等的相互交接,都离不开统计数据的链接。只有程序员和广大运用数据的人员共同协作,才能实现数据共享,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待于数据共享的提高。总之,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统计数据来源多样化的情况下,加强统计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建立标准化的统计信息资源应用平台,实现统计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应用,强化企业管理统计信息决策功能。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各系统、各部门统计数据的信息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