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在行政法中的地位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物在行政法中的地位

金晓盼(辽宁大学法学院,沈阳,110036)摘要:通过对物在法律发展的起源,引出物权的术语的由来。物权不仅存在于私法领域,公法中同样存在。本文从行政法领域简单探讨行政法上物权的概念、地位等,来促进物在行政法中的完善。

关键词:行政法物权公物中图分类号:D922.1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10—0157—01一、行政法上的物的概念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为了完成其社会使命,国家在行使这些财产权时,并非都以平等主体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

行政主体在这些客体上享有的财产权不受一般民事规则的支配,而受一些特殊规则的支配,而非民事法律关系。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的物是为公共利用或公务便利而存在的,这些物或为行政主体管理,或为行政主体直接占有、使用,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受一般民事规则的支配。

二、行政法上的物的特征(一)适用的法律规范的特定性。公物是以公共行政目的的落实和行政服务、福利的给予为其终极之目的,依附于行政权行使的物之手段,其所适用的是行政法律规范。

(二)公共目的性。私有产权的设定以个体利益的满足为其价值目的,而行政公物的设定,以公共行政目标的实现为价值目的,以公共使用的目的为其前提。

(三)不可融通性。指公物在原则上不能有效成立转让、出借、抵押、留置等行为。对公益用物而言,其所有权之主体为国家、行政

主体,基于所有权为公有的法律效果,而将其提供给公众使用。

(四)强制执行的限制性。对于公物能否成为民事强制执行的标的,公益用物因其公有性质,不能作为强制执行的标的;但对于他有公物而言,只要在不妨害公共行政目的的范围内,可以作为强制执行的标的。

(五)保护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当公物遭到加害人的侵害时,作为管理和维护者的行政主体即可以对侵权人直接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以求公物的安全。

其二,与私产的法律追诉时效性不同,对公物的保护没有时效期间的限制。

三、行政法上的物权有关问题的探析(一)行政法上物权的本质和属性由于行政法上的物权与行政权的产生有相同的基础。

它反映的根本利益是公众的整体利益。某学者提出了三个方面:行政性、物权性和依附性。“第一,行政性。是指行政法上物权权利的行使是运用行政权力的过程,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权力行使的目的是为公众服务,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在公务活动中,物权法律关系的主体与使用者之间形成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行政法律关系。第二,物权性。

行政物权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民法上物权都遵循物权法定、一物一权和公示主义三项基本原则。行政法上物权也遵循这些原则,但行政法上物权的本质属性是行政性,同时又具有物权性。第三,依附性。指其在权利行使过程中依从于行政权而存在,只有在行政权行使

过程中,才会体现出行政法上的物权。”(二)行政法上物权的种类行政法上的物权制度应当严格贯彻物权法定原则,必须由法律直接规定,禁止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力任意创设法律没有规定的物权和超越法律的限制行使物权,分为以下两种。

公务用物物权,所谓公务用物物权,是指行政主体对在公务活动中必须使用的财产所拥有的权利。行政主体所从事的活动种类复杂,有的活动行政主体是按一般商业公司组织,而有的活动则是采取公务法人形式。应用于公务活动中的财产必须具备该项财产根据自然性质或者经过人工加工后,专门地或者主要地适用于某种公务目的。公益用物物权,所谓公益用物物权,是指行政主体为了满足公众利益而提供给公众直接使用的财产所享有的权利。该项物权所针对的财产由公众直接使用。

四、物权在行政法中的地位(一)对于填补目前行政法上财产理论的空白起的作用行政主体要运用各种行政手段达到其行政目标,手段系统不仅仅是人的手段、行为手段,还包括物的手段。所谓人的手段,使指行政主体利用公务员或其他公务人员进行行政活动;而物的手段是指行政主体利用各种公产或公物来达到行政目标。因此,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目标必须具备这三个手段:人的手段,包括行政主体理论、行政相对人理论、行政相关人理论;行为手段的行为理论:物的手段就是行政公产理论,人的手段是从相对静态的意义而言的,而行为的手段是从动态的角度而言的,而物的手段则是二者的契合点。

(二)行政法上物权制度确立对政府和国企职能转变的影响国家

所有权所代表的财产不仅规模巨大而且范围极为广泛,其中有些财产肯定要进入市场,有些财产则不能进入市场。行政法上物权制度的建立,将国有财产明确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生产性的可以用以盈利的,其本质与民法上的财产无异,适用民法规范,经营主体自主经营。

公权力不得任意介入;另一部分是非生产性的,或者供行政机关公务使用,或者供一般公众使用的,其运用要符合行政法上的目的,绝对不能应用于私法上的目的。

(三)行政法上物权制度的确立有利于国际学术和经济交流行政法上物权制度的确立,有利于促进中国行政法学理论与西方先进国家接轨,建立国际交流平台,促进国际学术和经济交流。大陆法系国家如法国、德国等在行政法上都引进了“公产”或“公物”等概念和相关的法律制度。

并在逐步发展和完善。在国际法上,财产的性质直接决定着国际法的适用。行政法上物权制度的确立,将国家所有的财产区分为公产与私产,对于国际经济发展与交流也是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刘丽萍.《行政法上的物权初探》.政法论坛.2003(3).

刘瑞兰.《初探行政法上的物权-公物》.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