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黄绿叶突变体的光合与类囊体膜光谱
- 格式:pdf
- 大小:969.40 KB
- 文档页数:8
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生长及光合特性许贤;王贵启;樊翠芹;李秉华【摘要】研究黄顶菊生长特性及光合特性,为黄顶菊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非耕地上人工播种黄顶菊,对其出苗率、株高增长、叶片增长及单位面积黄顶菊鲜质量变化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对黄顶菊出苗率与土壤温湿度关系进行了调查.采用丙酮直接浸提法测定了黄顶菊苗期、生长期、开花初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黄顶菊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同时测定了黄顶菊光合-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黄顶菊出苗高峰期发生在播种后8周,出苗率为74.67%,黄顶菊开始出苗温度为土壤日平均温度≥10℃,最佳出苗温度为土壤日平均温度达25℃,土壤湿度为25%~30%对黄顶菊出苗影响不大;黄顶菊株高和叶片数播种后前8周变化不大,播种后8~22周增长迅速,黄顶菊最终株高和叶龄分别为280 cm和44叶;黄顶菊单位面积鲜质量变化为播种后8~22周鲜质量增长幅度较大,平均增加2 275 g/周,到播种后22周黄顶菊鲜质量达到最大值26 781 g/m2.黄顶菊苗期、生长期及开花初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0.392%,0.409%及0.508%.黄顶菊苗期、生长期及开花初期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23.6,37.5和41.5 μmol/(m2·s).黄顶菊在苗期、生长期、开花初期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单峰式曲线变化,无光合"午休"现象,最大净光合速率出现在11:00,且三者的变化趋势不同.黄顶菊的光饱和点为1 512 μmol/(m2·s),光补偿点53.7 μmol/(m2·s).【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年(卷),期】2010(025)00z【总页数】6页(P133-138)【关键词】黄顶菊;生长特性;光合作用;生物入侵【作者】许贤;王贵启;樊翠芹;李秉华【作者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3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3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3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L.) Kuntze)为菊科堆心菊族黄顶菊属,原产地为南美洲,后来传播到西印度群岛、墨西哥、美国的南部、埃及、南非、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地[1]。
菊花的抗氧化活性实验原理菊花中的抗氧化活性是指菊花中存在的化学成分对抗氧化作用的能力。
抗氧化活性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物质的抗氧化性质和能力。
其原理主要包括自由基的产生、自由基清除和测定抗氧化活性。
自由基产生是实验的第一步。
自由基是具有未成对电子的分子或原子,具有很强的活性。
在生物体内,自由基的产生与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密切相关。
例如,代谢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环境因素(如辐射、污染)引起的氧化反应等都会产生自由基。
实验中,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模拟生物体内产生的有机自由基。
自由基清除是实验的第二步。
抗氧化活性的本质是物质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常用的自由基清除方法包括DPPH (1,1-二苯基-2-苦基肼)法和ABTS(2,2'-联氨基双(3-乙酸叔丁酯酯)法。
DPPH法是通过自由基与清除剂反应,使DPPH自由基从紫红色转变为黄色,从而反映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ABTS法是通过自由基与清除剂反应,使ABTS自由基降解生成蓝绿色产物,从而反映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这两种方法的原理是利用自由基的颜色变化或吸光度变化来测定清除剂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测定抗氧化活性是实验的最后一步。
一般使用荧光法和UV-Vis分光光度法来测定抗氧化活性。
荧光法是通过测量样品在激发光照射下发射的荧光强度来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活性越强,发射的荧光强度越低。
UV-Vis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下吸光度的变化来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活性越强,吸光度的变化越小。
菊花中的抗氧化活性实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评估,一是测定总抗氧化活性,二是测定具体化学成分的抗氧化活性。
测定总抗氧化活性用于评估样品中所有抗氧化成分综合起来的抗氧化能力,而测定具体化学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则是通过分离和测定样品中特定成分的抗氧化活性来评估。
总的来说,菊花的抗氧化活性实验原理主要包括自由基的产生、自由基的清除和测定抗氧化活性。
实验方法可以通过DPPH法、ABTS法、荧光法和UV-Vis分光光度法来评估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植物叶色突变体的研究进展植物叶色的表现受叶绿体中各种色素的综合影响, 正常情况下,由于叶绿素在植物色素总量中占优势而表现为绿色.叶色突变体是植物中突变率较高且易于鉴定的突变性状,往往直接或间接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与降解,导致植株的叶片颜色较正常的绿色发生变化.目前几乎所有的高等植物中都发现了叶色突变体.(陈艳丽)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就有关于叶绿素突变体的报道,但叶色变异通常伴随着植株矮小,并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造成减产,甚至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死亡现象,因此叶色突变体常被认为是无意义的突变.直到1949年,Granick对失绿的小球藻突变体的研究并通过此突变解释了叶绿素合成过程[1],人们才认识到叶色突变体对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并且最近几年,叶色突变体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已经被用于基础研究和生产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叶色突变体的来源除自然突变可产生叶色突变体外,利用人工诱变,插入突变和基因沉默等均可得到叶色突变,其中人工诱变和插入突变的突变频率较高。
自然突变就是在自然条件不经过人工处理情况下发生的突变,比如自然辐射,环境污染等。
但是自然突变的频率极低,一般不超过1%(郭龙彪,2006),因此可供直接利用的突变很少。
我国著名水稻良种矮脚南特就是在高杆品种南特号稻田里发现的自然突变,水稻的叶色突变体chl1和chl9(zhang et al .2006),棉花中的芽黄突变体(蒋博2012),荠菜型油菜黄化突变体都是自发突变体。
人工诱变人工诱变导致植物基因产生突变,是选育新品种、创造新种质的有效途径。
根据产生诱变的来源,人工诱变分为物理、化学诱变及基因工程引起的突变,物理和化学诱变是主要的诱变方法。
诱发植物发生突变的因素有诱变剂,物理诱变是通过各种射线(紫外线、X射线、、丫射线、p射线、中子等)来处理植物某个器官(如种子、子房、愈伤组织等),诱发植物发生基因突变。
种子是最常用的处理材料,其对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可以在极度干燥、低温、高温、真空等条件下进行处理,并且操作方便,便于运输和储藏。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一、选择题1. 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都需要经过细胞膜。
下列有关人体内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 乙醇是有机物,不能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跨膜进入细胞B. 血浆中的K+进入红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并消耗ATPC. 抗体在浆细胞内合成时消耗能量,其分泌过程不耗能D. 葡萄糖可通过主动运输但不能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答案】B【分析】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的方式,如氧气、二氧化碳、脂溶性小分子。
2.协助扩散:离子和一些小分子有机物需要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实现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3.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
蛋白质和多糖这样的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为胞吞、胞吐,需要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详解】A、甘油、乙醇、苯这些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跨膜运输,A错误;B、血浆中K+量低,红细胞内K+含量高,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并需要载体蛋白,B正确;C、抗体为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D、葡萄糖进出不同细胞的方式不同,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B。
2. 植物激素是一类由植物体产生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植物幼嫩的芽中色氨酸可以转变成生长素B. 生长素可以从产生部位运输到其他部位发挥作用C. 生长素和乙烯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D. 植物体内生长素可以作为催化剂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答案】D【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
【详解】A、生长素的产生位置主要是植物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色氨酸是合成生长素的原料,A正确;B、植物激素都是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B正确;C、不同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着相互作用,例如,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含量的升高,反过来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C正确;D、生长素是信号分子,不是催化剂,催化剂是酶的作用,D错误。
菊花黄化突变体初步研究卢珍红;莫锡君;蒋亚莲;余蓉培;周旭红;田敏;杨晓;桂敏【摘要】The photosynthetic pigment content and de novo RNA-Seq were investigated in leaf-color mutant and normal plant of Dendranthema morifolium'Xiaguang Feiyu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otosynthetic pigment content had decreased greatly of mutant plants,only about 18 percent of normal plants,but the Chl a/b observably increased in mutant plant.We generated 4.75 Gb and 4.96 Gb clean datum from the mutant and normal plant leaves using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espectively.De novo assembly yielded 105 456 unigenes with 15 493 of length greater than 1 kb,1 556 bp of N50.For unigenes expression analysis,we got 3 762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and obtained 2 741 annotations by functional annotation of the ing GO and KEGG enrichment analyses,and qPCR verification,results indicated that forming reason of the chlorina mutant of D.morifolium 'Xiaguang Feiyue'may be expressed at low level of dmGLK2 and dmGLK1 not expressed cause chloroplast development and division blocked,chloroplast number is greatly reduced in leaf cells,thus the content of chlorophyll is overall declined.And the study will supply meaning information to the future studies on leaf-color mutants and directional breeding of D.morifolium.%以菊花‘霞光飞跃’叶色突变体和正常植株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无参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与正常植株相比,叶绿素含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仅为正常植株的18%左右,叶绿素a/b比值(Chl a/b)显著升高.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别从突变体与正常植株叶片中获得4.75 Gb和4.96 Gb有效数据(Clean Data),de novo组装后得到105 456条通用基因(Unigenes),其中长度大于1 kb的有15 493条,N50为1556 bp.对Unigenes表达分析,共获得3 762条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得到的DEGs进行生物学功能性注释,获得总注释信息为2741.通过对注释信息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合定量PCR验证表明,菊花‘霞光飞跃’叶色突变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dmGLK2低水平表达和dmGLK1不表达导致叶绿体合成和分裂受阻,叶片细胞内叶绿体数量大大降低,进而叶绿素含量下降.【期刊名称】《西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37)002【总页数】9页(P60-68)【关键词】菊花;突变体;无参转录组测序;差异基因【作者】卢珍红;莫锡君;蒋亚莲;余蓉培;周旭红;田敏;杨晓;桂敏【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昆明6501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昆明6501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昆明6501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昆明6501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昆明6501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昆明650100;云南丰岛花卉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1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昆明6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2.3叶色变异是高等植物中常见的可以自然发生的性状变异,普遍存在于各种植物中,运用理化诱变和组织培养等方式更易诱发叶色变异,获得叶色突变体[1]。
2018高考生物旧题新做光合呼吸-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生物旧题新做——光合呼吸专题1.某二倍体植物种群由紫花、红花、白花植株组成,任一株紫花植株自交,子代总表现为紫花、红花与白花三种类型,其比例约为4 :4: 1。
同学甲认为该植物花色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相关基因间完全显性并独立遗传。
若同学甲的观点是正确的,请回答:(1)上述种群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几种?紫花植株自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4:4: 1,请写出出现该分离比的条件。
(2)请从种群中选择材料,设计实验对同学甲的观点进行验证。
(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不考虑实验过程中出现新的突变。
)2.如图甲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图丙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关系。
(1)图甲中,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和。
图示中②过程的[H]用于形成糖类等有机物。
①~④过程中,能为该细胞合成蛋白质供能的过程是(2)图乙在温度为20℃时,光照强度大于千勒克司后,该植株光合速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
当温度为30℃、光照强度小于12千勒克司时,限制该植株光合速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3)图丙在a、b、c、d四种浓度中,最适合该植物器官储藏的氧浓度是,若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则在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的倍。
3.(7分)蓖麻种子的胚乳组织中的脂肪含量为种子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蔗糖、葡萄糖的含量和干重,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甲分析,脂肪含量下降而蔗糖、葡萄糖含量上升的原因是,这种变化的意义是。
不同花色菊花品种花色素成分的初步分析
白新祥;胡可;戴思兰;王亮生
【期刊名称】《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6(28)5
【摘要】为了分析形成菊花花色的色素成分以搞清楚花色形成的机理,该文对17个菊花品种的花瓣进行了花色表型测定、特征显色反应和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析.结果发现:菊花不同花色(黄色、白色、红色、紫色和橙色)品种的色素由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两大类组成.黄色花主要含有类胡萝卜素和黄酮类化合物;白色花仅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红色和紫色花主要由花色素苷和黄酮类化合物组成;橙色花的色素包括类胡萝卜素、黄酮类化合物和花色素苷.该项研究为菊花花色素成分的进一步分离和鉴定等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菊花花色的分子育种提供帮助.
【总页数】6页(P84-89)
【关键词】菊花;花色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花色素苷
【作者】白新祥;胡可;戴思兰;王亮生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2.11
【相关文献】
1.不同花色非洲菊品种花色素成分初步分析 [J], 陈建;吕长平;陈晨甜;浮双双;陈海霞
2.不同花色品种非洲紫罗兰花色素成分初步分析 [J], 裴仁济;陈小强;孙宁;张乃楠;刘阳;张磊
3.不同花色杜鹃花色素成分与稳定性分析研究 [J], 戴亮芳;温秀芳;罗向东
4.不同花色荷花色素成分及稳定性分析 [J], 徐君;李欣;江君;李静会;姜红卫
5.不同花色菊花品种花色素结构基因的表达特性 [J], 陈素梅;朱喜荣;陈发棣;罗火林;吕国胜;房伟民;章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蓝型油菜黄化突变体的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肖华贵;杨焕文;饶勇;杨斌;朱英【摘要】调查油菜自发黄化突变体(NY)、野生型(NG)及其正反交后代材料(F1和rF1)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农艺性状,分析五叶期各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突变体叶绿素 a、叶绿素 b、类胡萝卜素和总叶绿素均大幅减少,其中叶绿素 b 减幅最大;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胞间 CO2浓度升高,但气孔导度与野生型相当,表明光合速率不受气孔限制;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升高,暗呼吸速率与野生型等相当,表观量子效率和光补偿点处量子效率显著降低;CO2补偿点、光呼吸速率和羧化效率均显著降低, CO2饱和点则显著升高;突变体的荧光参数,包括Fo、Fm、Fv/Fm、Fv'/Fm'、ΦPSII、qp、NPQ和ETR均显著降低,说明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导致 PSII反应中心捕光能力弱和光化学转化效率低,使叶片光合速率降低.突变体的黄化持续时间较长,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较大,单株籽粒产量只有野生型的57.09%,但与正常材料组配F1的光合特性和农艺性状均能恢复到正常水平.%We investigated the photosynthetic pigment contents,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kinetic parameters and agronomic traits at five-leaf stage of the chlorophyll-reduced mutant (NY), wild-type (NG), F1, and rF1 of their combinations (reciprocal cro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lorophyll a, chlorophyll b, total chlorophyll, and carotenoids in the mutant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other materials, especially for chlorophyll b.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of the muta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wild-type and their F1 and rF1. Relatively high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Ci) and an equivalent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in themutant indicated that stomatal factor was not the limiting factor of the photosynthetic rate. The mutant had higher 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LCP) and light saturation point (LSP), and its dark respiration rate (Rd) was equal to that of wild-type, whereas apparent quantum yield (AQY) and quantum yield at light compensa-tion point (Φc) in the mutant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CO2 compensation point (CCP), rate of photorespiration (Rp) and carboxylation efficiency (CE) of the mutant N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wild-type NG and their combinations of NY×NG and NG×NY, but the mutant had higher CO2 saturation point (CSP). The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in the mutant, includ-ing Fo, Fm, Fv/Fm,Fv'/Fm',ΦPSI , qp, NPQ, and ETR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Lower photosynthetic pigment content may be the main reason for low leaf photosynthetic rate which directly leads to the lower light-harvesting capacity and photochemical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of the PSII reaction center. Moreover, lasting etiolation of leaves in the mutant had a greater impact on i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but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agronomic traits were restored to normal level in F1 of the cross between the mutant and the normal parent.【期刊名称】《作物学报》【年(卷),期】2013(000)003【总页数】10页(P520-529)【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黄化突变体;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作者】肖华贵;杨焕文;饶勇;杨斌;朱英【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 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贵阳 550006【正文语种】中文将突变体应用于植物杂种优势, 是植物遗传育种者长期关注的问题。
菊花光照处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
菊花是常见的观赏植物之一,其花瓣颜色多样,但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变化。
因此,本实验旨在探究菊花光照处理对其颜色变化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
1. 菊花(黄色和白色各若干朵)
2. 纯净水
3. 酒精
4. 光源(白光和红光)
5. 试管架、试管、滴管等实验器具
三、实验步骤
1. 将黄色和白色菊花分别放置于两个试管中。
2. 分别加入纯净水和酒精,使其浸泡约30分钟。
3. 取出试管中的菊花,用纸巾轻轻擦干。
4. 将两个试管分别放置于白光和红光下照射24小时。
5. 观察菊花颜色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经过24小时的光照处理后,黄色菊花在白光下呈现出更加明亮的黄色,而在红光下则呈现出偏红的颜色。
白色菊花在白光下呈现出更加洁白
的颜色,而在红光下则呈现出淡粉色。
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菊花中所含的色素成分不同,在不同波长的光照
下反应也不同。
黄色菊花中所含的黄酮类物质对蓝紫光敏感,而对红
光不敏感,因此在红光下呈现出偏红的颜色。
白色菊花中所含的类胡
萝卜素对蓝紫光和绿光敏感,而对红光不敏感,因此在红光下呈现出
淡粉色。
五、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观察菊花在不同波长的光照下颜色变化情况,探究了菊花颜色变化与其所含色素成分和波长有关的原理。
同时也说明了植物生长环境中的一些因素对其生长发育和表现形态有着重要影响。
(解析版)2018年高考理综生物模拟选编:细胞的代谢解析不全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D正确.故选: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体又分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又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光合作用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实验标号实验名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①观察植物细胞镜检1: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镜检2: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②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核和核糖体③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④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酵母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液泡和线粒体的形态、数目清晰可见A. 实验①B. 实验②C. 实验③D. 实验④(2019高考模拟)A(生物思路)解:A、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液泡大,占据整体细胞体积的绝大部分,呈紫色,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不同,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A正确;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时,不能观察到核糖体,B错误;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高度分化,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分化程度低,呈正方形,染色体经龙胆紫染色后呈紫色,形态清晰,但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呈紫色,C错误;D、线粒体需染色后才能观察到清晰的形态,D错误.故选:A.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考查有关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的相关知识,先阅读题干找出实验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并根据问题提示结合基础知识进行回答.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等实验,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材、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积累.2.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B. 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C. 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D.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2019高考模拟)C(生物思路)解:A、DNA的合成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合成,因此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参与DNA合成的酶,A错误;B、只要给予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具有催化活性,B 错误;C、盐析可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但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C正确;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是37℃,但是37℃不是保存该酶的最适温度,酶应该在低温条件下保存,D错误.故选:C.1、盐析:使蛋白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的降低,不影响活性,加水后还可以溶解.2、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因此,DNA的合成场所有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3、酶催化化学反应需要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但保存酶需要低温条件.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化学本质,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明确酶应该保持在低温条件下;了解蛋白质的理化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0~4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B. 0~1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C. 2~3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 0~1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2019高考模拟)C(生物思路)解:A、由图可知,该细胞中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由此可推知物质A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A错误;B、0~1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缩小,由于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要远大于细胞壁,因此该时间段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不相等,B错误;C、2~3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逐渐增大,这说明细胞吸水,由此可推知该时间段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D、0~1h内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 错误。
北京高三高中生物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生命活动和技术中,不发生膜融合的是()A.神经递质的释放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C.溶酶体清除进入细胞的颗粒物D.制备杂交瘤细胞2.科学家研究三角梅和扁果菊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三角梅光合速率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B.15℃不一定是扁果菊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C.在温度相对低的条件下,扁果菊光合速率大于三角梅D.与三角梅相比,扁果菊细胞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温度变化更加敏感3.图中①和②表示某精原细胞中的一段DNA分子,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组妹染色体单体的相同位置上。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①和②所在的染色体都来自父方B.③和④的形成是由于染色体易位C.③和④上的非等位基因可能会发生重新组合D.③和④形成后,立即被平均分配到两个精细胞中4.运动员进行长时间运动如铁人三项赛时,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如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胰岛β细胞分泌增多,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人体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D.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和脂肪的分解,满足机体对能量的需要5.在某岛屿上相互隔绝的甲、乙两个水潭中,都生活着小型淡水鱼——虹鳉。
研究发现,甲中的虹鳉(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鳉为食)比乙中的虹鳉(天敌是花鳉,以幼小的虹鳉为食)常常早熟,即在体重较低时就能繁殖后代。
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两个虹鳉种群中都有成熟早或晚的变异类型,这是进化的前提条件B.甲中的早熟型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繁殖后代,因而种群中早熟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C.因为甲、乙中的两个虹鳉种群存在地理隔离,所以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D.若将甲中的虹鳉和乙中的花鳉转移到一个新水潭中共同饲养,多年后虹鳉成熟个全的平均体重将会增加二、综合题1.(14分)已知猫的毛色由等位基因B和b控制,黑色(B)对黄色(b)为显性,基因B和b其同存在时表现为虎斑色。
江苏省盐城市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部编版基础知识(试卷)学校: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D.生物圈内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2.下列能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C.大树底下好乘凉D.寒冷地区的海豹皮下脂肪较厚3.海带能在海水中生活,却无法生活在淡水中,这说明()A.生物能影响一切环境B.生物不能适应环境C.生物不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4.在盱眙美丽的菊花一般在秋天开放,影响菊花开花的非生物因素是()A.光照B.水C.温度D.湿度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梨花的盛开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 )A.呼吸B.繁殖C.生长D.排除体内的废物6.“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说明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A.阳光B.温度C.水D.空气7.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A.双向流动,逐级递减B.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循环流动,前后不变D.往返循环,总量不变8.“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来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都是由细胞构成D.都能制造有机物9.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甲、乙、丙、丁代表系统的不同成分,说法正确的是()A.甲通过某项生理活动将系统外的能量固定并进入到该系统内B.甲生物的细胞内都含有线粒体、叶绿体两种能量转换器C.系统内能量是沿着甲→乙→丙→丁流动的D.本系统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自我调节能力更弱,更易受到破坏10.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部地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分布的重要地段,湿地内物种繁多,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是我国河流湿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