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广播传媒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9.78 MB
- 文档页数:26
世界广播电视史一、广播事业的诞生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用电报传送了一句话:WhathathGodWrought?(上帝创造了什么?)于是,这个日子被认为是电报的诞生日。
电报是点对点的传播,点对点传播是广播的先驱。
在马可尼时代,人们只使用“无线电”(wireless)一词。
在“泰坦尼克”号惨剧(1912年4月)发生后不久,“无线电”(radio)一词开始使用,这个词来自拉丁语radius,是“射线”的意思。
“广播”(broadcasting)一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4-1918年)开始使用。
1906年圣诞之夜,费辛顿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镇广播的圣诞歌曲和路德圣经被认为是广播时代的开端。
1920年11月2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市,西屋电气公司创办的KDKA电台利用美国总统竞选的大好时机,围绕选情通报这一公众关注的焦点,大张旗鼓地开始了定期广播。
KDKA成为历史记载的美国第一家正式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这一天也被认为是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第一个广告于1922年8月28日晚间播放,是昆斯堡公司促销房产的10分钟广告,宣传纽约附近某乡村公寓的种种优越性。
英国于1922年12月开办了正式商营广播电台——英国广播公司。
法国和苏联于1922年,德国于1923年分别开办了广播。
日本于1925年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地开办了广播电台。
澳大利亚于1923年开办了广播。
1926年9月,RCA(美国无线电公司)组建了全国广播公司(NBC),于11月15日开始全国性联播。
这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网,被NBC称为“红网”。
萨尔诺夫有时被称为“美国广播之父”。
1926年,在他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总经理时缔造了美国第一个广播网,1940年,他又缔造了同名的第一个电视网,称为推动电视进入消费者市场的第一人。
广播电视制造者联合会赞扬他为“美国电视之父”。
二、电视事业的诞生1900年8月25日,法国人波斯基在巴黎国际电子大会上宣读论文,首次使用了television的英文名称。
西方广播电视传播发展史西方广播电视传播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电报和电话通讯的发展。
在那个时代,信息传播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主要依靠邮件和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广播和电视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
广播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利用无线电技术传输声音信号。
在1920年代,广播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媒体形式。
人们可以通过收音机接收广播信号,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音乐和娱乐节目。
广播电台开始成为广播内容制作和传播的重要中心。
然而,广播电视传播在20世纪40年代取得了飞跃。
在这个时期,电视开始普及,成为一种全新的传媒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电视接收图像和声音的信号,从而获得更加逼真和直观的视听体验。
电视台开始涌现出来,制作和播放各种类型的节目,例如新闻、体育赛事、电影和纪录片等。
电视成为家庭的传媒设备,为人们提供信息和娱乐。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有线电视和卫星广播的兴起使广播电视传播进一步发展。
有线电视和卫星广播可以传输更多的频道和节目,人们的选择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此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广播电视网络和连锁电视台,如美国的NBC、CBS 和ABC等。
这些网络和电视台通过联合制作和交换节目,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广播电视产业。
在21世纪,广播电视传播进一步受到互联网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流媒体服务和视频分享网站等新兴媒体形式。
人们可以通过在线视频平台观看各种类型的节目,无论是电视剧、电影还是纪录片。
此外,社交媒体也成为人们获取和共享信息的重要手段,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与广播电视节目互动并与其他观众交流。
总的来说,西方广播电视传播发展经历了从广播到电视的转变,再到互联网时代的演进。
广播电视通过技术和内容的不断创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渠道。
随着科技的进步,广播电视传播将继续发展,并在未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继20世纪末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趋势势不可挡地改变了广播电视传播的格局。
广播电视发展史1920年,英国的马可尼开始了试验性广播。
1922年11月14日,BBC的第一个电台,ZLO以中波从伦敦牛津街的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的屋顶开始广播。
1929年,第一座地方台建成,1959年,国内共有广播电台78座,普及率几乎100%。
1929年,英国试播无声图像,1936年,英国第一座公共电视台在伦敦建成,同时它也是公认的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
1937年,英国拥有了第一辆电视转播车,1945年,独立电视公司成立。
1946年,“二战”结束后的英国恢复了电视广播。
1949年,英国第二座电视台成立,1952年,五座电视发射台在英国建成。
1955年10月10日,英国开始了彩色电视实验性广播。
1962年,英国首次通过“通信卫星”转播黑白及彩色节目,1967年7月1日,正式播出彩色节目,1989年,英国开始了卫星直播。
到2006年年末,英国6 000万台电视机中有48.5%已被连接到数字设备上。
截至2007年,英国广播电视监管机构英国通信办公室证实,英国有2 140万家庭采用了数字电视,大约占英国家庭总数的85%。
2008年,英国开始提供免费的卫星电视广播服务,对于用户而言,只需要一次性付款购买相应设备就可以永久免费收听、收看。
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的广播电视网开始覆盖亚洲、美洲、非洲和欧洲大陆的网络,并不断地通过数字、有线和卫星传送,进一步扩大了电视覆盖面。
1922年由六家无线电广播公司和电器公司组成,为商业组织,1927年依法归为国有。
在1954年独立电视局(ITA)成立之前,BBC 独立经营全英广播电视事业。
BBC保持一种“相对独立”的地位——独立于政府之外,但对议会负责。
1991年后,BBC打开了亚洲、中东和非洲大陆市场,并在日本开办了24 小时的广播。
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的广播电视网开始覆盖亚洲、美洲、非洲和欧洲大陆的网络,并不断地通过数字、有线和卫星传送,进一步扩大了电视覆盖面。
一、广播的发展1、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邦把一台广播设备私运到上海,在上海设立“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开中国境内广播事业之先河。
2、1933年3月,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共同广播公司一起,罗斯福——炉边谈话;被称为“广播总统”。
3、1925年,第一个世界性的广播组织——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在法国巴黎成立。
4、1932年,万国电信联盟与国际无线电联盟合并,成立国际电信联盟。
5、1970年代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开始了广播电台。
三个阶段:1初始期(1920—1945)2快速发展期(二战后—1970年代末)全球普及。
3变革期(二十世纪以来)广播发展趋向:细分节目内容,细分受众群体,拓展服务范围;趋于类型化/分众化/本地化被加强.中国的发展:第一阶段,1932年美国商人奥斯邦在上海自创“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简称奥斯邦电台。
直到1926年才在哈尔滨由刘瀚主持设立的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
第二阶段:1928年7月国民党政府建设委员会公布了《中华民国无线电台管理条例》8月南京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开播。
第三阶段: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为广播事业的多元并存阶段。
1940年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诞生。
第四阶段:1947年3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1949.3月陕北电台迁入北京实质是担负起了全国性中央的任务。
二、电视的发展1、19900.8.25日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法国人波斯基第一次将利用电波传送图像的实验称之Teievision即广播电视简称电视。
2、1936.11.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作为世界最早正式播出的电视台。
(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
3、1939.4.30日美国在纽约世界博览会第一天正式播出电视节目。
4、美国三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被认为第一个全天的新闻频道。
外国新闻传播史汇报人:日期:•古代新闻传播时期•现代新闻传播时期•数字新闻传播时期•新闻传播理论发展•外国新闻传播史上的重要事件•外国著名新闻传播机构与人物•外国新闻传播史的意义与启示01古代新闻传播时期新闻传播的起源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修辞学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影响,人们通过修辞技巧来传递信息,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影响力。
修辞学的影响古罗马的新闻传播古希腊罗马时期城市和商业的影响中世纪的城市和商业发展对新闻传播产生了影响,人们开始关注商业信息和城市新闻。
新闻传播的演变中世纪时期,新闻传播逐渐演变为一种口述传统,人们通过游行、喊话、唱歌等方式传递信息。
大学的兴起中世纪时期,大学的兴起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成为新闻传播的一种形式。
中世纪时期报纸的出现通讯社的兴起印刷术的发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时期02现代新闻传播时期报业垄断时期0102030401大众化报业兴起,报纸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02报业经营理念从“内容+服务”转向“信息+娱乐”。
03报纸读者数量众多,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载体。
04报纸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大众化报业时期201401030204广播电视业兴起时期03数字新闻传播时期网络新闻媒体兴起早期网络新闻媒体01新闻网站诞生02博客与新闻聚合器03社交媒体崛起公民新闻运动专家与意见领袖自媒体时代到来社交媒体与新闻传播社交媒体成为新闻传播重要渠道假新闻与信息过载04新闻传播理论发展新闻价值理论新闻价值理论是新闻学中最传统的理论之一,强调新闻必须具有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等特征。
该理论认为,新闻价值的高低决定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因此新闻报道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提高新闻的质量和价值。
新闻价值理论在新闻传播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新闻采编、报道方式和传播效果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媒体通过选择和强调某些议题来引导公众关注和讨论这些议题,从而影响公众对议题的重要性和优先级的看法。
广电发展史发展1865-19281865 英国科学家克拉克和麦斯威尔提出电磁波设想1888 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明了存在1895 俄国波夫波和意大利马可尼分别制成世界首台无线电接收机1906 美国物理学教授费森登在无线电广播实验室首次成功进行无线电有声广播1920 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的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KDKA 被公认为世界第一座广播电台1921 法国邮电部建立法国首家广播电台1922 英国建立BBC1926 成立日本广播协会NHK成熟1930-1970二战中广播为二战服务战后除新闻类出现评论类教育类节目进入全盛时期竞争1970以后20世纪70年代电视普及注重六方面改善自己:时效性广泛性服务性参与性多样性等2黄金时间合理利用3多语言4创办多套节目5办专业台6加强对外广播电视发展史1817 瑞典人布尔兹利斯发现具有质光体的硒1873 英国人约瑟夫发现硒的光电转换能力最早提出电视传播原理1926 贝尔德发明机械电视1930 BBC播出世界第一部电视剧花言巧语的人1935 电视从机械转化向电子1936/11/2 英国建成世界第一座正规电视台1954 美国成为世界首家开办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1956 磁带录像机问世1968 美国电视台使用ENG采录系统概念电视/广播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公开广泛地传播影像/声音的节目有线电视的特点:节目容量大、不易受干扰、可进行双向传播、可实现收视付费制度1.国营人事、内容、经费由政府管理一般不从事商业性活动如中国、俄罗斯、法国、朝鲜为政府喉舌2.公共电视台既不为政府也不为商业财团所有经费来自收视费有些电视台少量来自广告如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为服务公众3.商业由财团或个人所有经费完全依靠广告如美国、日本、台湾为盈利制式美日韩台湾NTSC-M英港澳PAL-I 中朝PAL-D法SECAM-L广播电视发展状况中国1958 5 1北京电视台1958 10上海电视台1958 12天津电视台停滞期1966-1976技术发展录像设备的使用开通全国微波路线完成黑白到彩色的过渡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这里是伦敦》爱德华·莫罗《晚间新闻》沃尔特·克朗凯特《60分钟》麦克·华莱士·丹·拉瑟)美国广播公司ABC(《20/20》芭芭拉·沃斯特美国新闻界第一夫人)英国英国广播公司BBC 1926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福克斯新闻频道FOX.NEWS受众是广电事业发展支点我国受众地位及作用发展为无视忽视重新认识逐渐重视到高度重视对广电传播起到主导作用概念受众是广电提供的信息产品的消费使用者广电在受众那里实现节目价值实现发展资金;受众是广电信息传播的服务对象是传播的目的和归宿是完整传播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信宿;受众是广电传播活动的参与者和行为主体之一;受众是反馈者特点广泛性:数众多分布广泛;复杂性;自主性;隐匿性;稳定中的流动性心理需要和动机;心理效应威信效应晕轮效应从众效应;心理倾向广播电视传播共性分众化趋势原因:受众需求及费群体化传播时代功能新闻信息传播舆论监督教育娱乐;负面效应疏远沟通导致社会麻醉浑浊社会风气对儿童有不良影响暴力节目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导致文化沉沦1.传播的快速性和声音画面的易逝性2传播的广泛性和收听的随意性3.内容的丰富性和视听的被动型4.声画并茂和信息的传真性广电节目系统规律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社会性分类就节目起源发展过程分类1.种节目/子节目:新闻和文艺类节目/社教和服务就节目形态观众需求和节目内容取向分类:一般型/综合型/专题型/对象型按地域、受众、选题节目内容划分六分法:新闻类/言论类/知识类/教育类/文艺类/服务类;四分法新闻性/教育性/文艺性/公共服务性广电新闻节目定义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画结合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展的事实的报道地位是节目系统的基础广电事业发展的先导党和群众的纽带在节目系统播出流程中占主导地位广电媒体竞争的体现优势时效性群众性易受性信息量大;弱点难以形成深度报道有些声像无法再现声像易逝选择性差语言有特殊要求功能宣传政策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传授知识子系统构成 1.新闻现场直播记录报道系列报道连续报道追踪报道2.评论广电文艺节目地位是广电节目的重要内容特点兼容性渗透力广泛性连续性功能提供娱乐社会教育普及文艺知识提高受众文艺欣赏水平子系统构成按节目功能欣赏性/知识性/服务性/评介性按节目来源广电独有艺术品种对社会文艺进行加工对社会文艺直接播出按艺术种类音乐文学戏曲曲艺广电社教节目传播政治思想伦理和科学文化知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广电节目子系统构成按传播内容及数量差异综合教学专科教学应用教学按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差异理论知识特定对象特性教学对象具有专一和广泛性知识传授者具有权威性传授内容具有多样性专业性和新闻性教学方式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形象性任务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科学技术教育广电服务性节目地位具有重要地位子系统构成按节目形态单项型服务性节目综合型服务性节目按节目内容信息型服务节目咨询型服务节目技能型服务节目广告型服务性节目服务内容政治思想服务为受众的生活服务促进产供销为生活服务为广电事业发展开辟财源特性强烈功利性重复性公开劝服性昂贵付费性原则思想性真实性艺术性针对性促销性经济性广电传播语言语言口语化形象化规范化避免歧义简洁质朴;屏幕文字功能加强信息记忆深度保持节目完整性易于受众接受和理解画外语言:在画面现场所反映的现场氛围中实际不存在的有声语言它是后期编辑制作加入的包括新闻节目的播音语言纪录片及其他艺术类节目的解说电视剧的独白旁白画内语言:电视画面内场景中传来的有声语言在电视新闻中被称为现场语言之新闻现场内有实质性内容的声音包括新闻人物的讲话与新闻记者的对话记者的现场叙述等内容作用播报信息过渡提供艺术情境营造作品情节音响分类 1.写实、增强真实感2.象征、表现时间和空间3.习惯性效果、渲染烘托环境氛围4.印象性效果、表现人物思想感情言谈举止刻画人物心理活动5.音乐性效果作用增强传播内容真实感和亲切感打破画面时间局限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发挥结构功能使画面自然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创造独立形象造成观众心里互渗性和心理演绎性电视画面特性是连续运动的画面拍摄对象是真实的能客观再现真实增强现场感被打上摄像者主观意识的烙印单个画面含义是不确定的有多种解释电视传播的语言符号系统一.可视性系统1.造型符号:形体表情着饰色彩空间图表特技2.文字符号:画面文字屏幕文字二.可听性系统1.具象音响符号:音乐现场音响2.抽象音响符号:画内语言画外语言(同期声:在拍摄人物讲话时录下讲话声和背景声包括现场效果同期声和现场采访同期声作用:增加新闻准确性和权威性引导观众参与意识和介入性突破画面影像僵局增强二维结构立体感增强画面运动感和速度感注意:同期声不是一种点缀并非所有同期声都是必须的;切忌冗长和杂乱;同期声中人物讲话要自然现场环境氛围要真实反对人为制造同期声;尽量淡化记者上镜意识)声画关系具体形式1.声画合一电视画面和声音同时指向一个具体形象特点是声画同步发生发展视听高度统一具有高保真性2.声画对位电视画面和声音对列他们各自按照不同规律独自表现不同事物的信息有机地围绕和表现同一内容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节目栏目化:以兴起为单位把电视台的时间按计划分割给各个节目而这些节目按既定的播出时间和长度有规律的播出必然性原因:对于传播者/使节目内容类型系统化时间长度规范化编排条理化有利于制作和播出的安排媒体内部外部的竞争提高节目质量有利于培养受众视听习惯培养固定听众对于受众/利于收看喜欢的节目电视节目/栏目前者:电视台和社会上制作节目的机构为播出交换或公开发行的表达某一完整内容可供人们感知和理解的视听作品后者:按照一定的方针和目的将某些内容性质功能形态相近的节目纳入定期定时定量播出的某一板块栏目定位目标明确合理独特特点确定的时间长度固定的播出时段稳定的收看群体明确的定位固定的制片人。
世界广播电视史一、广播事业的诞生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用电报传送了一句话:WhathathGodWrought?(上帝创造了什么?)于是,这个日子被认为是电报的诞生日。
电报是点对点的传播,点对点传播是广播的先驱。
在马可尼时代,人们只使用“无线电”(wireless)一词。
在“泰坦尼克”号惨剧(1912年4月)发生后不久,“无线电”(radio)一词开始使用,这个词来自拉丁语radius,是“射线”的意思。
“广播”(broadcasting)一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4-1918年)开始使用。
1906年圣诞之夜,费辛顿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兰特罗克镇广播的圣诞歌曲和路德圣经被认为是广播时代的开端。
1920年11月2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市,西屋电气公司创办的KDKA电台利用美国总统竞选的大好时机,围绕选情通报这一公众关注的焦点,大张旗鼓地开始了定期广播。
KDKA成为历史记载的美国第一家正式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日这一天也被认为是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
第一个广告于1922年8月28日晚间播放,是昆斯堡公司促销房产的10分钟广告,宣传纽约附近某乡村公寓的种种优越性。
英国于1922年12月开办了正式商营广播电台——英国广播公司。
法国和苏联于1922年,德国于1923年分别开办了广播。
日本于1925年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地开办了广播电台。
澳大利亚于1923年开办了广播。
1926年9月,RCA(美国无线电公司)组建了全国广播公司(NBC),于11月15日开始全国性联播。
这是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网,被NBC称为“红网”。
萨尔诺夫有时被称为“美国广播之父”。
1926年,在他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总经理时缔造了美国第一个广播网,1940年,他又缔造了同名的第一个电视网,称为推动电视进入消费者市场的第一人。
广播电视制造者联合会赞扬他为“美国电视之父”。
二、电视事业的诞生1900年8月25日,法国人波斯基在巴黎国际电子大会上宣读论文,首次使用了television的英文名称。
广播电视史概述广播电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媒形式,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使信息能够迅速传达给大众。
以下是广播电视史的概述:广播电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95年,当时意大利物理学家马可尼发现了一种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的无线电波。
这一发现为广播电视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格格利·马爵士发明了无线电发报机,成为世界上第一台广播收音机,人们通过这种设备可以接收到广播信号。
20世纪10年代,广播电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1920年,美国首家商业广播电台KDKA在匹兹堡开播。
随后,广播电视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电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电视广播的技术不断改进,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屏幕看到远方发生的事件。
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电视广播转播的奥运会。
20世纪50年代后期,彩色电视成为主流。
彩色电视的问世使广播电视的观众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的出现进一步改变了广播电视行业的格局。
人们可以通过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观看更多的频道和节目,大大丰富了观众的选择。
进入21世纪,数字电视和高清电视技术的发展使广播电视的画质和音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此外,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也为广播电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人们可以通过在线视频平台观看各种节目,并随时随地访问内容。
总的来说,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传媒形式,经历了从无线电波到彩色电视、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再到数字电视和高清电视的发展进程。
广播电视的技术不断创新,观众的观看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无论是通过无线电收音机还是电视屏幕,广播电视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信息,为人们提供娱乐和信息服务。
广播电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传承和社交交流的平台。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正经历着全新的变革和挑战。
广播发展历程第一座广播电台:1920年美国费森登无线电话 1906年马可尼无线电报 1895年爱迪生留声机 1877年贝尔有线电话 1876年莫尔斯有线电报 1844年第一编广播一、为什么说电报是现代先问的“催产士”?1、电报增强新闻观念---------时效性/受众兴趣/地方新闻/刺激性新闻2、电报改善新闻采集方法--------信息传递从交通运输中分离出来3、电报是现代新闻通讯社产生的推动力之一,如美联社的壮大。
(美联社在大规模使用电报传递新闻方面尤为成功。
)4、电报改变了新闻文体--------导语(5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二、有线电话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电话之父”三、“无线电之父”:麦克斯韦四、电视之父:贝尔德(第三编)五、1906年费森登无线电话实验成功无线电(广播)之父:福雷斯特六、1920年世界上第一座注册的正式广播电台美国匹兹堡呼号KDKA七、广播诞生的社会背景及原因1、微观:国家科技水平与其经济、教育密切相关,如美国。
2、宏观:人类历史发展角度看---------基因:人类需求 a基本需求 b文化需求,信息需求/娱乐需求动因:利润刺激,如无线电应用于大众化广播,合乎生产消费规律八、美国广播进入成熟期的三大体现:1、广播网形成2、节目形式独立和风格化3、广播明星及品牌节目九、广播网的概念:(broadcast network)指由多家电台组成,由一座大型广播电台为节目发送中心的传播系统。
十、广播网形成的原因:1、技术原因:理论上无线电波无限传播,但实际上卫星广播出现前,再高的发射天线,再强的发射功率也不能使一家电台覆盖太多地区。
所以需要运用收转技术在电台之间联通信号,实现尽可能大的覆盖。
2、重要原因:来自节目源和节目制作能力方面,例:请明星/经费十一、明星和品牌1、《炉边谈话》:富兰克林·罗斯福-----------政治a、了解节目背景b、节目开播时间/涉及人物/重要事件c、对节目的评价2、《火星人的入侵》:奥逊·威尔斯-----------文艺3、《这里是伦敦》:爱德华·默罗------------新闻绪论—为什么学习广播电视史,如何学习。
论西方社会文明下新闻传播事业的起源与发展一、西方新闻事业的起源与发展1、西方新闻事业属性西方新闻传播事业的主流是伴随着14至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大利、西欧的萌芽同步诞生,并伴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而发展壮大起来的近代资本主义传播事业,这其中还包括与之对立的各国封建新闻传播事业。
资本主义的新闻传播事业,是市场、资本和市民社会的产物,与生俱来地就具有反抗封建集权管制的特性。
2、西方近代报业的起源与萌芽西方新闻传播事业的起源与发展,孕育于西方的海洋文明,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
15世纪末,西方文艺复兴兴起,资本主义正在初生阶段。
通往非洲和远东的新航路的开辟,美洲新大陆的发现,欧洲的对外贸易和航海业的重大发展,使商人们急需了解各地的商业信息。
威尼斯因占据欧亚咽喉要道成为地中海的贸易枢纽,商人云集。
为了适应商人对信息的需求,有人开始专门收集信息出售,这就形成了最初的手抄小报。
至16世纪,威尼斯的手抄小报已经相当兴盛。
据记载,1536年,威尼斯已经有专门采集消息的机构和贩卖手抄小报的人。
1566年,这里又出现了定名的小报,叫做手抄新闻。
这类报纸的内容主要是商品行情、船期和交通信息,间或报道战争(因为这些严重影响贸易和交通)。
发行方式为公共场所张贴、沿街叫卖和寄送。
这种手抄报纸流传到意大利的其他城市与欧洲各国,被称为“格塞塔”。
手抄小报和新闻书的出现,使新闻传播活动出现了质的变化,新闻传播活动开始面对越来越多的公众,还出现了专门以收集和发布新闻为业的人员,为近代报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成为近代报业的萌芽。
3、西方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手抄小报这种形式的早期报刊与普遍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报刊仍有很大差别,一方面在传播内容上两者差异明显,另一方面手抄小报并未像后来的资产阶级报刊一样受到神权王权疯狂敌视。
从专注于传播经济信息的手抄小报演变成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宣传武器,从中世纪的新闻传播到资本主义时代的新闻传播,这个历史性跨越是多方面原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