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 (1)
- 格式:ppt
- 大小:832.50 KB
- 文档页数:25
1例垂体瘤术后昏迷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观察和康复护理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通常位于脑下垂体的位置。
垂体瘤术后并发症不容忽视,其中昏迷合并真菌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这篇文章将围绕一例垂体瘤术后昏迷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观察和康复护理,希望能借此案例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患者为一名50岁的男性,因出现头痛、视力模糊、乏力等症状就诊于我院神经外科,经磁共振检查发现患有垂体瘤。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决定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顺利进行,但术后患者出现了昏迷状态,并在昏迷的情况下出现了真菌感染的迹象。
此时患者已进入ICU病房,需要密切观察和护理。
在观察中发现,患者的意识状态极其不清,对外界刺激缺乏反应,生命体征不稳定,存在潜在的生命危险。
由于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真菌感染症状明显,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发展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针对患者的病情和情况,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
首先是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观察,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病情变化等方面的情况,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其次是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我们还加强了感染控制和抗真菌治疗,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感染,并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等部位的护理,预防感染的蔓延和加重。
患者还需要进行营养支持和康复护理。
由于长期昏迷和真菌感染,患者的营养状况很可能受到影响,需要进行营养支持和调理,保证机体的营养供给和代谢需要。
针对患者的康复情况,采取有效的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恢复意识和身体功能,促进康复。
在密切观察和全面护理的情况下,患者的病情逐渐得到了控制和改善。
经过数周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的昏迷状态逐渐减轻,并开始有意识的表现。
真菌感染的症状也有所减轻,病情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此时,我们加强了康复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最终,经过近两个月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好转。
垂体瘤是一种生长在垂体腺中的肿瘤,能够影响身体激素正常分泌,引起多种症状。
通常情况下,治疗垂体瘤的首选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
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个案护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康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结合一例垂体瘤手术患者的个案,探讨在护理垂体瘤手术患者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护理措施。
一、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1. 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和病情,对患者的垂体功能进行评估,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2. 与患者进行交流,解释手术的过程和风险,让患者和家属能够充分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潜在的风险。
3. 协助医生进行术前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器械、药品的准备,确保手术过程中一切顺利进行。
二、术中护理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给患者进行全麻,帮助患者完成身体定位等。
2.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但不限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手术中出现的并发症。
3.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和患者进行有效交流,减轻患者的紧张和恐惧。
三、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垂体瘤手术后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减轻不适并促进康复。
以下是几点术后护理的内容:1.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但不限于呼吸、意识状态、伤口排液情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2. 控制患者的疼痛,术后垂体瘤患者常常会出现头痛等症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给予止痛药物和其他舒缓措施。
3. 观察患者的尿频、多尿等症状,因为垂体瘤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尿崩症状。
4. 进行伤口护理,包括但不限于更换伤口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等,避免感染发生。
5. 进行营养支持,因为手术后患者的胃口可能会变差,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护理垂体瘤手术患者是一项复杂而且重要的工作。
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有充分的了解和关注,帮助患者度过手术的难关。
24 例垂体腺瘤术后水电解质失衡及处理(一)【关键词】垂体腺瘤本院在2002年6月至2007年10月期间共手术切除垂体瘤24例,术后部分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失衡,予以积极的治疗,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4例,其中男11例,女13例。
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36.5岁。
发病时间2月〜3年,平均4.5个月。
术前CT或MRI检查直径》1crm勺大腺瘤5例,v 1cm的微腺瘤17例,>5cm的巨大腺瘤2 例。
均无糖尿病史。
术前均无多尿症状。
1.2手术方法8例为经蝶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垂体瘤,14例行开颅显微镜下切除术。
术中均顺利,无术中并发症出现。
除2 例因为肿瘤向鞍上和蝶窦内生长,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无法完全切除而行大部分切除术外,均完全切除。
1.3临床资料术前、术中和术后每日定时检查血糖和离子状况。
术前监测血糖和离子均在正常范围内。
本组患者术后均清醒。
24 例患者中出现体液平衡紊乱者14 例,其中水钠平衡紊乱出现尿崩者13例,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1 例。
术后出现轻度尿崩者9例,中度3例,重度1例,多在术后6〜7h内发生。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1例,血糖高达28〜78mmol/L,血钠152〜180mmol/L,出现于术后24h, 60h后死亡2 处理方法和结果患者术前、手术当日和术后每日检查Na+、K+、Cl—、BUN和Cr等水平,监测每小时尿量。
补液量依照血钠,每小时尿量和中心静脉压进行调节。
入液量根据尿量和不显性失水进行调整。
如出现低钠血症,可根据补钠公式计算补钠量,用3%的氯化钠溶液先补充计算钠量的2/3,然后复查血钠值,调整补钠量,纠正多尿和低钠血症,应补充白蛋白和血浆,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排除低渗性多尿,出现高钠血症时,应限制补钠量,并按计算公式滴注5%葡萄糖以稀释血钠。
过快纠正严重高钠血症,也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一般希望在48h 内将血钠降至接近正常水平。
垂体瘤的名词解释垂体瘤是一种发生在垂体腺体上的肿瘤,也被称为垂体腺瘤。
垂体位于人体脑下垂体内,是神经内分泌系统中最重要的腺体之一。
它负责分泌调节身体各个器官和内分泌腺体的激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
垂体瘤的产生源于垂体细胞的异常增殖。
这种异常增殖可能导致垂体腺细胞分泌过多的激素,也可能导致激素分泌不足。
垂体瘤可以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类,功能性垂体瘤指的是肿瘤细胞产生过多的激素,而非功能性垂体瘤则是指肿瘤细胞无法产生足够的激素。
根据不同的肿瘤类型,垂体瘤可以分为多种亚型,例如催乳素瘤、生长激素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等等。
垂体瘤的大小也会有所差异,从微小的微腺瘤到巨大的巨腺瘤都有可能存在。
垂体瘤的症状和影响范围与其类型和大小密切相关。
有时候,垂体瘤是无症状的,只有在进行颅脑影像学检查时才能被发现。
然而,当垂体瘤增大并且对周围神经结构产生压迫时,它就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如头痛、视觉障碍、视野缺失等。
此外,功能性垂体瘤还可能引发相应激素过多或过少而导致的其他症状,例如女性催乳素瘤患者可能出现月经紊乱、不孕等。
诊断垂体瘤通常需要综合考虑病史、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
脑部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是最常用的诊断手段。
通过MRI,医生可以确定垂体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重要信息。
治疗垂体瘤的方法通常取决于肿瘤的类型、大小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
对于功能性垂体瘤,抑制激素分泌通常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这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实现,如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来治疗催乳素瘤,或使用生长激素受体拮抗剂来治疗生长激素瘤。
对于无功能性垂体瘤,如果肿瘤增大且对周围结构产生压迫时,可能需要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也是治疗巨腺瘤的常见选择。
总体而言,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垂体瘤的研究深入,我们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了解会越来越深入。
垂体瘤临终前有什么征兆脑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内分泌素,如果某一个内分泌细胞生长了腺瘤,将会出现以下特殊的临床表现。
脑垂体瘤是一种危害很大的常见良性肿瘤疾病,一旦发现疑似症状要及时诊断治疗,以免危害加深。
要想更好地治愈脑垂体瘤,要辅以各种内分泌检查与其他疾病相鉴别,而且也需要了解一下该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垂体瘤临终前有什么征兆?未成年人生长过速:主要以肢端肥大为主要表现,还包括面容改变、额头变大、下颌突出、手指变粗,有的患者还有毛发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手指麻木等。
男女正在:女性一般表现为闭经、溢乳,以及皮下脂肪增多、乏力、易倦、嗜睡、头痛等。
男性则表现胡须稀少等。
突然发胖:非营养性肥胖的人表现为身体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厚嘴唇、腹部大腿部皮肤有紫纹等。
视力视野障碍:随着肿瘤不断长大,很可能压迫视神经,如果未及时治疗视野缺损不断扩大,视力逐渐减退以致全盲。
征兆一、垂体本身受压症群,主要是垂体促激素分泌减少,一般首先影响生长激素GH,其次为促黄体素,促卵泡素,最后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素,少数可伴有尿崩症。
征兆二、垂体周围组织受压症群,包括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下丘脑综合征,海绵窦症群和脑脊液鼻漏等。
征兆三、垂体卒中,指垂体腺瘤或垂体本身梗死,坏死或出血,临床上可迅速出现压迫症状及脑膜刺激症状,垂体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可消失或减轻,甚至出现垂体前叶功能低减。
垂体瘤临终前有什么征兆?射波刀治疗垂体瘤优势体现:首先,射波刀属于微创治疗,治疗不需麻醉、不用开刀、不会出血,治疗创伤小,恢复更快;其次,射波刀治疗时间短,治疗垂体瘤,只需要3-5次,每次治疗大概30分钟左右,一周就可完成全部的治疗,术后无需住院,恢复更快。
另外,射波刀治疗垂体瘤精度较好,四代射波刀治疗,可以实现精准治疗,误差小于0.5毫米,并且全程立体影像定位,治疗精准,并发症更少。
温馨提示:饮食的指导对于垂体瘤患者回复健康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术后宜少食多餐,忌大口进食和用力咀嚼,餐前餐后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脑垂体瘤的常见症状主要有以下五种:1.视神经受压。
由于肿瘤生长在蝶鞍内,向上发展则压迫视交叉或视神经而造成视力、视野的改变,90%以上的病人都有视力减退,也可为单眼视力减退,甚至造成一目或双目失明。
2.内分泌及代谢障碍。
是典型的垂体瘤症状。
垂体腺内分泌功能很复杂,主要是在中枢神经的支配下,通过内分泌控制人体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及性器官、性功能等生理活动的调节。
肿瘤向上可使丘脑下部,向后可使垂体后叶受累。
垂体后叶含有抗利尿激素与催产素等,故垂体后叶受累可出现尿崩症。
3.垂体功能低下。
垂体功能低下的程度与正常垂体腺细胞受压的程度有关。
由于垂体前叶机能低下以致其所控制的内分泌腺萎缩,表现多方面的功能障碍:①性功能低下及第二性征的改变;②甲状腺功能减退;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4.垂体功能亢进。
嗜酸性细胞能产生生长激素及催乳激素。
嗜碱性细胞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及促性腺激素等。
因此,这类肿瘤可造成垂体功能亢进,尤其是在早期。
嗜酸性腺瘤虽可有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但又可挤压嗜碱性细胞,造成其功能低下。
5.垂体后叶及丘脑下部受累。
肿瘤影响垂体后叶或丘脑下部则可产生嗜唾、多饮、多尿、体温低下以及水、电解质及脂肪代谢障碍等。
1)激素分泌增多引起的临床表现。
2)垂体瘤压迫周围细胞组织引起的相应激素分泌减少的临床表现: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低减可以表现为食欲下降、乏力、消瘦、低血压、低血糖、容易感冒等;甲状腺功能低减可以表现为怕冷、食欲下降、皮肤粗糙、脱发、便秘等,在儿童可以表现为痴呆、生长迟缓等;性腺功能低减可以表现为男性女性不育、性欲下降、女性月经紊乱甚至闭经、男性阳痿等临床表现;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临床表现,在儿童可以表现为身材矮小,在成人可以表现为身体脂肪集中在腹部、肌肉松弛萎缩、衰老、自我认知程度下降、骨质疏松、抵抗力下降、性功能低减等。
3)周围结构受压症状:肿瘤向鞍上生长压迫视交叉,会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临床上患者通常会主诉经常被撞伤等;若是肿瘤侵犯了垂体周围的神经血管丛海绵窦,会出现神经受压症状如上眼睑下垂、瞳孔变大等临床表现。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年第6卷第35期2019Vol.6No.35173・病例报告・张秋娟教授辨证治疗垂体无功能型腺瘤1例汪 莹,张秋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摘要】在此报道张秋娟教授中医药治疗垂体无功能型腺瘤验案1则。
其中西医病-证结合,标本缓急分合而治,以化痰逐瘀兼顾补肾益精之法,治疗以肾虚为本,痰瘀为标的无功能型垂体腺瘤,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无功能;垂体腺瘤;中医;验案【中图分类号】R7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35.173.02垂体腺瘤是从垂体前后叶及颅咽管残余上皮细胞发生的一种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按照其激素分泌功能分类,可分为无功能型腺瘤和功能型腺瘤,其中无功能型垂体瘤的发生率仅低于PRL 型,约占垂体腺瘤的25~35%[1]。
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民众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日益重视,垂体腺瘤的发现率有逐年增长趋势,目前西医没有确切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大多采取首选手术、辅助放疗的治疗方案。
但是手术全切率不高,多次手术概率高,术后并发症多;放疗虽较手术之损伤较小,但疗效局限,风险和并发症仍难以避免。
这就促使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寻求中医药治疗。
张秋娟教授长期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及科研,尤擅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垂体腺瘤,敝人有幸成为张教授之研究生,侍诊于前,受益匪浅,遂将其治疗验案1则介绍如下。
案例:牟某,女,45岁,2014年11月1日初诊。
患者曾因“闭经2年,乏力伴视力下降1年余”就诊于华山医院,垂体MR 增强(20111125):鞍区占位(5.0*5.3*3.8 cm ),向两侧海绵窦侵袭,T1低,T2等信号,增强强化明显。
血清垂体前叶激素无明显异常,视野检查:双颞侧视野缺损。
于2011年11月29日行经蝶垂体瘤切除术,术后视野改善。
1例垂体瘤术后昏迷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观察和康复护理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咽管瘤,常表现为垂体功能亢进或功能减退。
手术是治疗垂体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手术后合并并发症的患者也是存在的。
本文以一例垂体瘤术后昏迷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为例,探讨其观察和康复护理的相关经验和教训。
患者李某,女,36岁,因头痛、视力模糊、月经紊乱等症状就诊于我院神经外科,经详细检查后确诊为垂体瘤,决定行手术治疗。
术前评估后,患者于3月15日行了垂体瘤切除术。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监测和护理。
术后第二天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升高。
考虑患者有可能合并感染,给予抗生素治疗。
但患者情况逐渐恶化,出现意识障碍,最终陷入昏迷状态。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后,我们发现患者合并了真菌感染,且感染已经蔓延到中枢神经系统。
这给患者的康复护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与专家组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针对患者的个性化康复护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抗真菌治疗针对患者的真菌感染,我们采用了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根据患者的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我们选择了对感染菌株敏感的抗真菌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患者出现了药物过敏反应和肝功能损伤,及时调整药物方案和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和观察。
二、营养支持在患者昏迷状态下,我们采用胃肠外营养的方式,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
通过胃管或肠外营养管给予患者充分的营养支持,保证患者在昏迷状态下也能获得充分的营养供给,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康复能力。
三、神经功能康复针对患者的昏迷状态,我们采用了多种手段进行神经功能康复。
包括物理疗法、语言康复、认知训练等多种方法,帮助患者恢复意识、恢复言语和认知功能。
在康复过程中,我们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康复方案,保证康复效果。
四、心理疏导患者长期处于昏迷状态,往往会伴随着情绪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应用围术期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应用围术期护理路径的效果。
研究时间范围为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共纳入60例接受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
收集了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及围术期护理相关资料,并制定了围术期护理路径进行应用。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评估了手术治疗效果、围术期并发症比较以及患者满意度调查。
结果显示,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能有效减小瘤体大小,并改善术后遗留症状。
与传统护理方式相比,应用围术期护理路径能够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围术期护理质量。
患者对围术期护理路径表示较高的满意度。
关键词: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围术期护理路径、效果观察引言: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手术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然而,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围术期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手术结果的影响同样重要。
近年来,为了提高垂体瘤手术治疗的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绕手术全程制定围术期护理路径逐渐成为临床实践的趋势。
经鼻蝶入路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在垂体瘤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经鼻蝶入路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然而,术后围术期护理仍然是保障手术成功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关键环节。
围术期护理路径作为一种规范化管理模式,通过制定明确的护理流程和标准,能够在围手术期提供更加全面、连贯和安全的护理服务。
然而,尚缺乏关于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中应用围术期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的研究。
一、方法1.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旨在观察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应用围术期护理路径的效果。
数据收集和分析在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进行。
2.研究对象:纳入60例接受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需符合以下标准:1)年龄在18岁以上;2)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垂体瘤;3)选择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3.数据收集:1)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病史等;2)手术相关资料: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手术持续时间等;3)围术期护理路径应用情况:记录使用的围术期护理路径内容;4)手术治疗效果评估:术后瘤体缩小程度、术后遗留症状等;5)围术期并发症的比较:与传统护理方式相比,围术期护理路径是否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6)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对围术期护理路径的满意度。
脑垂体瘤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是脑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它通常生长在脑垂体这一重要的内分泌腺体内。
脑垂体瘤的治疗方法因病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治疗脑垂体瘤的最佳方法。
首先,对于一些较小的、压迫脑垂体功能不受影响的脑垂体瘤,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通过微创手术或经鼻内镜手术,可以尽可能地切除脑垂体瘤,保护周围正常脑组织,从而减轻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但也需要患者术后定期复查,以确保肿瘤没有复发。
其次,放射治疗是治疗脑垂体瘤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对于一些手术难度较大或无法手术切除的脑垂体瘤,放射治疗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通过精确的放疗技术,可以减小肿瘤的体积,控制肿瘤的生长,从而减轻症状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尤其是对于一些恶性的脑垂体瘤,放射治疗更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另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脑垂体瘤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些激素分泌功能亢进的脑垂体瘤,可以通过药物来抑制激素的分泌,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
此外,一些新型的靶向药物也逐渐应用于脑垂体瘤的治疗中,通过干扰肿瘤的生长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最后,对于一些晚期的、难以治愈的脑垂体瘤,综合治疗是更为合适的选择。
通过手术切除、放疗和药物治疗的综合应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此外,心理支持和营养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针对脑垂体瘤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等多种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关注脑垂体瘤的患者和家属,祝愿他们早日康复。
1例垂体瘤卒中患者的护理体会垂体瘤卒中(pituitary apoplexy,PA)是垂体腺瘤由于梗塞或出血所引起的一组综合症。
垂体瘤因其位置深,解剖结构复杂,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且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术后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可防止病情恶化,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后遗症。
我科近日收治了1例垂体瘤卒中手术切除病人,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合多方面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0岁,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性头痛一周余,急诊来院就诊,查头颅CT示:鞍区占位(垂体瘤?),并出血可能大,拟“垂体瘤卒中”收入我科。
2.方法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患者在全麻下行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术后返回病房继续治疗,在止血、消炎、营养脑神经药物的使用以及多方面护理下,患者住院35天后康复出院。
3.护理3.1术前护理3.1.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内分泌紊乱,多数情绪低落,精神不佳,思想负担重,术前要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可能有恐惧、不安、焦虑、术后仍会复发等不良心理。
对此我们认真做好解释工作,主动关心病人,态度和蔼,将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手术创伤小,手术并发症出现几率小,直视下彻底切除蝶窦内肿物,复发率低的优点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介绍手术成功病例,使其消除焦虑、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3.1.2注意安全:嘱患者勿随意到室外活动,外出时有专人陪伴。
做好各项生活护理,防摔伤,烫伤及其他意外发生。
3.1.3症状观察:观察患者有无多饮多尿情况,血糖情况,有无剧烈头痛,及时做好相应的护理。
3.2术前准备3.2.1为改善患者的垂体功能,防止手术后可能发生急性垂体功能衰退,术前应遵医嘱口服地塞米松或强的松。
3.2.2①术前用药:术前3d用呋麻滴鼻液滴鼻,4次/d,保持鼻腔清洁,滴鼻时采用平卧仰头位,使药液充分进入鼻腔。
②皮肤准备:术前1d剪鼻毛,剪除鼻毛时注意勿损伤鼻黏膜。
③观察有无感冒及鼻腔炎症。
1例垂体瘤术后昏迷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观察和康复护理垂体瘤术后昏迷合并真菌感染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复杂、病情严重的疾病。
垂体瘤是一种生长在垂体腺细胞中的肿瘤,会影响垂体激素的分泌。
术后昏迷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康复护理,才能够恢复健康。
本文将结合一位患者的实际案例,来探讨垂体瘤术后昏迷合并真菌感染的观察和康复护理。
患者简况:患者是一位52岁的男性,因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就诊于医院。
经过详细检查,诊断为垂体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后,患者出现了昏迷的症状,经过脑部CT检查和病原学检测,确认为真菌感染。
患者的家属非常担心,希望医护人员能够给予患者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观察和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针对昏迷患者,首要任务是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体温、血压等指标。
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监测真菌感染指标: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影响很大。
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真菌感染指标,包括血清真菌抗体、真菌培养等指标。
及时发现真菌感染的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出现呼吸困难,会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翻身,清理口腔分泌物,及时吸痰,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4.营养支持:昏迷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护理人员需要合理安排患者的饮食,提供高蛋白、高热量的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营养状态。
5.心理护理:患者的家属通常会感到焦虑、担心,医护人员需要与家属进行沟通,给予他们情绪上的支持和鼓励。
也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康复护理:1.康复训练:昏迷患者苏醒后,常常会出现肌肉萎缩、运动功能障碍等情况,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 passi、温热疗法、物理治疗等。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肌肉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也应注意早产儿并发症,如感染、呼吸暂停、肺透明膜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硬肿症等。
2.1维持有效的呼吸,保持呼吸通畅监护主要内容为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尿量、肤色和窒息所导致的神经系统症状;注意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大小便异常,感染和喂养等问题,认真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
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小软枕,避免颈部弯曲,呼吸道梗阻。
出现发绀应及时查明原因,同时给予氧气吸入。
2.2立即给患儿输血2.2.1采集血标本时要特别注意血气、血常规、溶血全套、凝血常规、交叉配血等血标本要及时采集,其他如输血前筛查、肝肾功能、电解质、C -反应蛋白等标本可在申请的血液到床边要输注前再采集,以便更好的保护患儿,防止加重贫血带来的危害。
取回血液,将未采集的标本采集完成后,立即输血。
2.2.2护士应严格、认真履行“三查十对”程序,即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对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结果、供血者血型、编号、血液成分、血量、采血日期。
输血前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进一步仔细核对有关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记录核对输血护士的姓名及输注时间,以备查验。
在输血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患儿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生,并做好相关的护理记录。
2.3维持体温稳定给予合适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
小于2kg 的患儿应尽早放入暖箱,大于2kg 的患儿可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
维持室温24 26ħ,相对湿度55% 65%。
2.4密切观察病情除用监护仪外,还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反应,皮肤颜色,进食情况,肢体末梢温度等情况;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保证患儿休息;利尿、控制水盐摄入;观察尿量、尿色,记录24h 出入量,每日测体重,注意观察血压。
2.5合理喂养病情许可时尽早开奶,以防低血糖。
提倡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奶为宜。
(10)申请公布号 CN 102406874 A(43)申请公布日 2012.04.11C N 102406874 A*CN102406874A*(21)申请号 201110385705.6(22)申请日 2011.11.29A61K 36/902(2006.01)A61K 36/9066(2006.01)A61P 35/00(2006.01)A61K 35/56(2006.01)(71)申请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地址200437 上海市虹口区甘河路110号(72)发明人张秋娟(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代理人金重庆(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垂体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垂体瘤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制南星15-25份、海藻10-20份、生牡蛎25-35份、姜半夏4-14份、三棱7-17份、石见穿10-20份、茯苓7-17份、生黄芪25-35份。
本发明还提供这种中药组合物的应用。
本发明优点在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其配伍符合中药“君臣佐使”原则,经临床试验证实,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有明显的疗效优势,对消除脑垂体瘤、降低手术后的复发率,减少服用西药后出现的副作用,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疗效稳定,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1.一种治疗垂体瘤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制南星15-25份、海藻10-20份、生牡蛎25-35份、姜半夏4-14份、三棱7-17份、石见穿10-20份、茯苓7-17份、生黄芪25-3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制南星17-23份、海藻12-18份、生牡蛎27-33份、姜半夏6-12份、三棱9-15份、石见穿12-18份、茯苓9-15份、生黄芪27-3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