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表现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1
垂体瘤垂体瘤(pituitary tumours)是一组由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残余上皮细胞来源的肿瘤。
临床上有明显症状者约占颅内肿瘤的10%,无症状的微腺瘤较常见。
以前叶的腺瘤占大多数,来自后叶者少见。
此外,鞍旁组织发生的肿瘤如脑膜瘤、胶质瘤、室管膜细胞瘤等可侵入鞍内,多种转移癌可累及垂体,须与原发性垂体瘤鉴别。
本病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大多在30~50岁之间。
【病因和发生机制】垂体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研究曾出现过两种学说,即垂体细胞自身缺陷学说和下丘脑调控失常学说。
现基本统一起来,认为垂体瘤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起始阶段和促进阶段。
在起始阶段垂体细胞自身缺陷是起病的主要原因,在促进阶段下丘脑调控失常等因素发挥主要作用。
即某一垂体细胞发生突变,导致癌基因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然后在内外因素的促进下单克隆的突变细胞不断增殖,逐渐发展为垂体瘤。
一、垂体瘤细胞自身内在缺陷现在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弄清大多数有功能的及无功能腺瘤是单克隆源性的,源于某一个单个突变细胞的无限制增殖。
发生变异的原因为癌基因的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
二、旁分泌与自分泌功能紊乱下丘脑的促垂体激素和垂体内的旁分泌或自分泌激素可能在垂体瘤形成的促进阶段起一定作用。
三、下丘脑调节功能紊乱下丘脑抑制因子的作用减弱对肿瘤的发生可能也有促进作用。
【分类和病理】垂体瘤的分类:①按内分泌功能分类:根据肿瘤细胞有无合成和分泌具有生物活性激素的功能,可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
功能性垂体瘤又可按其分泌的激素不同而命名,如PRL瘤,GH瘤,ACTH瘤,TSH瘤,LH/FSH 瘤及混合瘤等。
②根据影像学检查特征分类:如根据垂体肿瘤的大小,可分为微腺瘤(直径<10mm) 和大腺瘤(直径>10mm);根据肿瘤扩展情况及发生部位可分为鞍内,鞍外和异位性垂体瘤;根据有无侵袭周围组织,可分为侵犯性和非侵犯性垂体瘤。
③按免疫组化和电镜持征分类,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在高倍镜下就可将不同腺瘤进行分类,必要时亦可根据其超微结构特征来协助分类。
垂体瘤的症状
1、由于肿瘤压迫周围神经组织引起的相应临床表现,如:头痛、头晕、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临床表现,有时常被误认为“老花眼”进而耽误早期治疗。
肿瘤出血还可引起垂体瘤卒中,进而出现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甚至失明、昏迷,需要尽早急症手术治疗,挽救视力。
2、由于垂体瘤产生激素种类的不同所引起的相应症状。
由于肿瘤激素分泌种类的不同,激素分泌性垂体瘤可分为以下几种:
(1)泌乳素分泌型垂体瘤
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闭经、泌乳、不孕;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减低,如性欲下降和不育。
(2)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瘤
在成年人患者中,主要表现为鼻唇增厚,鞋子变小,容貌变丑,睡眠呼吸暂停和过度打鼾。
长期患病还可以导致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心脏病以及甲状腺、结肠的肿瘤等等。
在青少年患者中,该肿瘤患者可表现为巨人症。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型垂体瘤
主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多毛、紫纹(身上紫红色的皮纹)。
(4)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型垂体瘤
主要表现为高代谢的症状怕热、多汗、体重下降、心慌房颤等。
(5)其它:FSH、LH型垂体瘤等
临床主要表现为女性月经紊乱、不育,男性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减退、不育等。
垂体瘤临终前有什么征兆脑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内分泌素,如果某一个内分泌细胞生长了腺瘤,将会出现以下特殊的临床表现。
脑垂体瘤是一种危害很大的常见良性肿瘤疾病,一旦发现疑似症状要及时诊断治疗,以免危害加深。
要想更好地治愈脑垂体瘤,要辅以各种内分泌检查与其他疾病相鉴别,而且也需要了解一下该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垂体瘤临终前有什么征兆?未成年人生长过速:主要以肢端肥大为主要表现,还包括面容改变、额头变大、下颌突出、手指变粗,有的患者还有毛发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手指麻木等。
男女正在:女性一般表现为闭经、溢乳,以及皮下脂肪增多、乏力、易倦、嗜睡、头痛等。
男性则表现胡须稀少等。
突然发胖:非营养性肥胖的人表现为身体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厚嘴唇、腹部大腿部皮肤有紫纹等。
视力视野障碍:随着肿瘤不断长大,很可能压迫视神经,如果未及时治疗视野缺损不断扩大,视力逐渐减退以致全盲。
征兆一、垂体本身受压症群,主要是垂体促激素分泌减少,一般首先影响生长激素GH,其次为促黄体素,促卵泡素,最后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素,少数可伴有尿崩症。
征兆二、垂体周围组织受压症群,包括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下丘脑综合征,海绵窦症群和脑脊液鼻漏等。
征兆三、垂体卒中,指垂体腺瘤或垂体本身梗死,坏死或出血,临床上可迅速出现压迫症状及脑膜刺激症状,垂体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可消失或减轻,甚至出现垂体前叶功能低减。
垂体瘤临终前有什么征兆?射波刀治疗垂体瘤优势体现:首先,射波刀属于微创治疗,治疗不需麻醉、不用开刀、不会出血,治疗创伤小,恢复更快;其次,射波刀治疗时间短,治疗垂体瘤,只需要3-5次,每次治疗大概30分钟左右,一周就可完成全部的治疗,术后无需住院,恢复更快。
另外,射波刀治疗垂体瘤精度较好,四代射波刀治疗,可以实现精准治疗,误差小于0.5毫米,并且全程立体影像定位,治疗精准,并发症更少。
温馨提示:饮食的指导对于垂体瘤患者回复健康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术后宜少食多餐,忌大口进食和用力咀嚼,餐前餐后注意保持口腔清洁。
垂体瘤的前期征兆是什么垂体瘤相当常见。
垂体瘤应多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所以临床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瘤体占位病变引起的扩张作用,另一种是激素的分泌异常,或分泌过多,或是肿瘤增大压迫了正常的垂体组织而使激素分泌减少,表现为继发性性腺、肾上腺皮质、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不同的垂体瘤有不同的表现,如生长激素瘤可有肢端肥大症、巨人症;催乳素瘤女的可表现为闭经-闭乳综合征、不育,男的可表现性腺功能减退、阳萎;促甲状腺瘤可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如果瘤体压迫影响了局部组织及邻近器官,则会引起相应的症状。
垂体瘤的前期征兆是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对脑瘤缺乏了解,有许多病人没有及时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而断送了生命,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脑部肿瘤的早期症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脑部肿瘤的早期症状:(1)头痛:性质多较剧烈,常在清晨发作,有时在睡眠中被痛醒,但起床轻度活动后头痛就会逐渐缓解或消失。
(2)呕吐:由于颅内压力的增高,致使延髓呼吸中枢受到刺激,从而出现呕吐,呕吐多在头痛之后出现,呈喷射状。
(3)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时会使眼球静脉血回流不畅,导致淤血水肿,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致视力下降。
(4)精神异常:位于大脑前部额叶的脑瘤可破坏额叶的精神活动,引起兴奋、躁动、忧郁、压抑、遗忘、虚构等精神异常表现。
(5)单侧肢体感觉异常:位于脑半球中部的顶叶,专管感觉,该部位肿瘤常会导致单侧肢体痛、温、震动、形体辨别觉减退或消失。
(6)幻嗅:颞叶部肿瘤可在其刺激下出现幻嗅,即可闻到一种并不存在的气味,如烧焦饭或焦橡胶等气味。
(7)偏瘫或踉跄步态:小脑部病变更具特异性,即患者常在头痛、呕吐、视物障碍之后,出现偏瘫或踉跄的醉酒步态。
(8)耳鸣、耳聋:此种多在打电话时发觉,即一耳能听到,另一耳则听不到。
该表现多是听神经瘤的先兆。
(9)巨人症:多见于脑垂体瘤。
表现为病人生长迅速,出现肢端肥大症(大下巴、大鼻子、口唇、舌头均肥大、手足异常粗大)。
脑垂体瘤脑垂体瘤垂体瘤是发生在垂体上的肿瘤,通常又称为垂体腺瘤,是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
绝大多数的垂体腺瘤都是良性肿瘤。
脑垂体瘤简介垂体位于颅底碟鞍的垂体窝内,由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其大小为长1.2cm,宽0.8cm,高0.6cm,成年男性垂体重0.35~0.80g,女性重0.45~0.90g。
垂体又分前后两页,前页为腺垂体,后页为神经垂体;垂体前叶分泌多种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泌(崔)乳激素(PRL)、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等。
垂体后叶主要储存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
脑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系良性腺瘤,相当常见,约10万人口中即有l例,近年来有增多趋势,特别是育龄妇女。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报告脑垂体瘤占颅内肿瘤的12.2%。
临床表现脑垂体瘤脑垂体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内含数种内分泌细胞,分泌多种内分泌激素,如果某一内分泌细胞生长腺瘤,则可发生特殊的临床表现。
其详细情况分别叙述如下:1.不同种类垂体腺瘤的内分泌表现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1)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早期瘤仅数毫米大小,主要表现为分泌生长激素过多。
未成年病人可发生生长过速,甚至发育成巨人。
成人以后为肢端肥大的表现。
如面容改变,额头变大,下颌突出、鼻大唇厚、手指变粗、穿鞋戴帽觉紧,数次更换较大的型号,甚至必须特地制作,有的病人并有饭量增多,毛发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手指麻木等。
重者感全身乏力,头痛关节痛,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甚至并发糖尿病。
(2)催乳素细胞腺瘤:主要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重者腋毛脱落、皮肤苍白细腻、皮下脂肪增多,还有乏力、易倦、嗜睡、头痛、性功能减退等。
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乳腺增生、胡须稀少、重者生殖器官萎缩、精子数目减少、不育等,男性女性变者不多。
垂体瘤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检查。
除此之外,垂体瘤的诊断还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内分泌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和MRI)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判断。
1. 临床表现:垂体瘤可以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包括慢性头痛或视力/视野异常头痛、海绵窦综合征、脑神经损伤、脑积水和颅内压升高、下丘脑功能障碍等。
2. 内分泌学检查:垂体瘤可以导致各种垂体激素的分泌异常,通过检查这些激素的水平,可以辅助诊断垂体瘤。
3. 影像学检查:高分辨率的MRI是诊断垂体瘤最重要的影像学手段,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CT扫描也可以提供关于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信息。
当个体出现以上症状或体征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是否患有垂体瘤。
垂体瘤有什么症状表现?问:垂体瘤有什么症状表现?答:垂体肿瘤是异常细胞在的组织的生长在垂体上,有3种类型- 良性和侵袭性腺瘤(均为非癌性)和癌性(癌性,恶性)。
此外,肿瘤可能是功能性的或无功能的,这意味着肿瘤细胞发挥作用并产生过量的一种或多种垂体激素或者不起作用并且不产生额外的激素。
垂体瘤可能出现以下症状和体征:无症状,头痛,视力下降,体毛脱落,降低男女性行为,儿童生长缓慢和性发育迟缓。
女性可能很少或没有经期,乳房也没有产奶,而男性则会出现面部毛发脱落,乳房组织生长和阳痿。
其他一般症状和症状可能包括恶心和呕吐,精神错乱,头晕,癫痫发作。
然而,上述是可以增加或减少的一般症状,这取决于肿瘤是否是产生一种或多种过量激素的功能性肿瘤。
垂体产生的激素包括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H); 每个都有其特殊的效果,在这里涵盖太多。
垂体肿瘤类型的根本原因尚不清楚。
报告的危险因素是遗传性疾病,如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1),卡尼复合体(多发性肿瘤综合征)和肢端肥大症。
垂体瘤有什么症状表现?垂体肿瘤的迹象包括视力问题和某些身体变化。
症状和体征可以由肿瘤的生长或肿瘤产生的激素或其他病症引起。
某些肿瘤可能不会引起体征或症状。
有时,垂体肿瘤可能会压迫或损伤垂体部分,使其停止产生一种或多种激素。
太少的某种激素会影响激素控制的腺体或器官的工作。
可能出现以下症状和体征:·头痛·失明·体毛脱落·在女性中,月经期较少或没有,或者乳房没有乳汁·在男性中,面部毛发脱落,乳房组织生长和阳痿·在女性和男性中,性欲降低·在儿童中,生长缓慢和性发育迟缓大多数制造LH和FSH的肿瘤都没有产生足够的额外激素来引起体征和症状。
这些肿瘤被认为是无功能的肿瘤。
功能性垂体瘤的体征和症状。
当功能性垂体肿瘤产生额外的激素时,症状和体征将取决于所产生的激素类型。
当今社会很多人对于肿瘤的疾病越来越关注,因为它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所以对于脑瘤的问题都在想办法进行改善。
随着社会发展,脑瘤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就是垂体瘤的问题。
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
垂体瘤大部分为良性腺瘤,极少数为癌。
虽然不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但是也会给患者健康带来影响,尤其是女性。
那么,女性垂体瘤的症状有哪些呢?临床专家介绍说,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
此组肿瘤以前叶的腺瘤占大多数,来自后叶者少见。
据不完全统计,其中PRL瘤最常见约占50-55%,其次为GH瘤20-23%,ACTH瘤5-8%,TSH瘤与LH/FSH瘤较少见。
无功能垂体腺瘤,占20-25%。
那么,女性垂体瘤的症状有哪些呢?女性垂体瘤的症状:1、垂体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的程度与正常垂体腺细胞受压的程度有关。
由于垂体前叶机能低下以致其所控制的内分泌腺萎缩表现多方面的功能障碍。
垂体嫌色性腺瘤或嗜酸性腺瘤的晚期常表现为垂体功能低下。
2、垂体功能亢进嗜酸性细胞能产生生长激素及催乳激素。
嗜碱性细胞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及促性腺激素等。
因此 这类肿瘤可造成垂体功能亢进 尤其是在早期。
嗜酸性腺瘤虽可有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但又可挤压嗜碱性细胞 造成其功能低下。
3、垂体后叶及丘脑下部受累症状肿瘤影响垂体后叶或丘脑下部则可产生嗜唾、多饮、多尿、体温低下以及水、电解质及脂肪代谢障碍等。
4、视神经受压症状与体征由于肿瘤生长在蝶鞍内 向上发展则压迫视交叉或视神经而造成视力、视野的改变 90% 以上的病人都有视力减退 也可为单眼视力减退 甚至造成一目或双目失明。
视野的改变可因压迫神经或视交叉而有所不同 视交叉受压则产生双颞侧偏盲 或一眼颞盲 肿瘤如位于一侧压迫视束或视神经时 可产生对侧同向偏盲 或一眼全盲。
5、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症状及体征垂体腺内分泌功能很复杂 主要是在中枢神经的支配下 通过内分泌控制着人体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及性器官、性功能等生理活动的调节。
垂体瘤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垂体瘤症状,尤其是垂体瘤的早期症状,垂体瘤有什么表现?得了垂体瘤会怎样?以及垂体瘤有哪些并发病症,垂体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垂体瘤常见症状:
交感神经代偿性亢进、视力障碍、视野缺损
*一、症状
1、激素分泌异常症群:激素分泌过多症群,如生长激素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激素分泌过少症群。
当无功能肿瘤增大,正常垂体组织遭受破坏时,以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而闭经、不育或阳萎常最早发生而多见。
2、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神经纤维刺激症头痛,呈持续性头痛;视神经、视交叉及视神经束压迫症患者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和眼底改变;其他压迫症群。
*以上是对于垂体瘤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垂体瘤并发症,垂体瘤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垂体瘤常见并发症:
尿崩症、脑膜炎
*一、并发病症
一般手术后会出现并发症,如(1):尿崩症;(2)蝶窦炎;(3)水、电解质紊乱; (4)脑脊液漏;(5)视力障碍加重;(7)脑神经麻痹;(6)脑膜炎;(7)血管损伤;(8)中枢神经受损。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垂体瘤症状,垂体瘤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垂体瘤”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老年人垂体瘤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内分泌激素过多、部分或全垂体功能低下、垂体腺瘤邻近组织受压1.内分泌激素过多表现大约70%的病例,临床以腺垂体的高分泌性为特征,结果引起特征性的高分泌综合征。
这类患者多见于年轻人。
例如,闭经-溢乳症、巨人症与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垂体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Nelson综合征。
2.腺垂体本身受压征群垂体促激素减少和周围相应靶腺萎缩,可表现为部分或全垂体功能低下的症状,如疲劳、软弱、性腺功能减退或阳痿、甲状腺功能减退、有时肿瘤压迫神经垂体或下丘脑可产生尿崩症。
3.垂体腺瘤邻近组织受压的表现有①头痛:可能早期出现,这归因于鞍内肿瘤使鞍隔及硬膜的张力增高;②视力减退,视野受损,视神经受压,可出现颞部双侧偏盲;③脑脊液漏:肿瘤向下生长破坏鞍底;④下丘脑综合征群:下丘脑受压可影响睡眠、摄食、行为和情绪改变;⑤海绵窦综合征,眼球运动障碍和突眼。
4.分类(1)按细胞嗜色性分类:可分为嗜酸性细胞瘤、嗜碱性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瘤(2)按肿瘤大小分类:Ⅰ级微腺瘤肿瘤直径<10mmⅡ级鞍内型肿瘤直径>10mmⅢ级鞍上生长肿瘤直径>2cmⅣ级肿瘤直径>4cmⅤ级肿瘤直径>5cm(3)按功能分类:①有分泌功能的垂体瘤,占垂体瘤65%~80%:A.PRL瘤,是垂体分泌性腺瘤中最常见的肿瘤,在以往被认为是无功能性垂体瘤病例中,60%~70%是PRL瘤。
在非选择性尸检中,PRL 微腺瘤占23%~27%,其中大多数生前没有功能紊乱的证据。
B.GH瘤仅次于PRL瘤,本病以青中年发病较多。
此外为ACTH瘤、TH瘤,GnH瘤极少见。
除GH-PRL的混合瘤外,绝大多数以一种细胞形态为主。
②非分泌(无功能)细胞瘤:用常规的方法测定血清激素浓度不增加,无特殊临床症状,占垂体瘤20%~35%。
无内分泌功能腺瘤是惟一的在老年期发病,尤其在男性呈递增趋势的腺瘤。
垂体瘤c诊断标准今天咱们来聊一聊垂体瘤这个病的诊断标准。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是我会用很简单的话来讲哦。
垂体瘤啊,就像身体里一个小小的“捣乱分子”。
那医生们怎么知道这个“捣乱分子”在不在呢?这就需要一些办法啦。
比如说,有个小朋友叫小明,他最近老是觉得头疼,视力也好像没有以前好了。
家人就带他去看医生了。
医生就会先看看小明的身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如果小明的脑袋看起来比以前长大了一点,或者眼睛有点往外突,这可能就是一个小信号。
就像我们看到树上的叶子变黄了,就知道树可能有点问题一样。
然后呢,医生还会让小明做一些检查。
有一种检查就像给身体里面拍照片一样。
这个照片能让医生看到脑袋里面垂体的样子。
如果照片上看到垂体那里有个小肿块,就像一个小肉球一样,那可能就是垂体瘤了。
这就好比我们在一个装满东西的盒子里,发现了一个不应该在那里的小玩具。
还有啊,医生也会检查小明身体里的一些小信号。
比如说,小明本来应该正常长高的,可是最近都不长个了。
这可能也是垂体瘤在捣乱呢。
因为垂体就像身体里的一个小指挥官,它会告诉身体各个部分该做什么。
如果有了瘤子,这个小指挥官就乱指挥了,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奇怪的现象。
另外,有些小朋友会突然变得很胖,而且怎么减肥都减不下来。
这也可能是垂体瘤在搞鬼。
因为垂体瘤可能会影响身体里管胖瘦的小信号。
这就像有个调皮的小精灵,把身体里正常的秩序都弄乱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医生会看小明身体里的一些小物质的数量。
就像我们数糖果一样,身体里也有一些特殊的东西,要是这些东西的数量变得很奇怪,也可能是垂体瘤的表现。
不过呢,小朋友们不要害怕。
如果发现了这些情况,医生们就会想办法把这个“捣乱分子”赶走。
现在的医学可厉害了,就像超级英雄一样,能把生病的小朋友治好。
所以呀,如果小朋友们自己或者身边的小伙伴有了一些奇怪的症状,像头疼、视力不好、长不高或者突然变胖这些,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然后去看医生哦。
这样就能早早发现问题,早早把身体里的小毛病治好啦。
垂体瘤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垂体瘤属于脑外肿瘤,占颅内肿瘤的8%~15%,青年女性多见。
根据是否分泌激素分为有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及无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
对于直径<10mm 的腺瘤叫垂体微小腺瘤,直径>10mm的腺瘤叫垂体大腺瘤。
临床上微腺瘤用药可以控制,大腺瘤手术效果较好,但易复发,8、10年的复发率分别为16%、35%。
标签:垂体瘤CT及MRI影像表现鉴别诊断垂体瘤检查,CT以冠状面薄层及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对垂体微腺瘤检查,MRI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冠状面正常垂体的高度,女性为2.7~6.7mm(平均4.8mm);男性1.4~5.9mm(平均3.5mm);青春期及中青年女性特别是妊娠期,垂体高度为9~10mm甚至更高。
1 CT表现1.1 垂体大腺瘤平扫可见鞍上池肿物,有完整包膜,圆形或分叶状,密度均匀,界限清晰,较大者因缺血或出血而发生中心坏死或囊变,2%~4%可见钙化。
肿瘤较大向上生长可突入三脑室前部和双侧侧脑室前角内下方,影响孟氏孔而产生脑积水。
肿瘤向侧方生长可侵犯海绵窦,使其内的颈内动脉受压。
肿瘤向下生长可突入蝶窦,蝶窦内可见类圆形软组织肿块。
骨窗示蝶鞍扩大、鞍背变薄移位,鞍底下陷等特征。
肿瘤出血或缺血性坏死为垂体瘤卒中,临床上出现肿瘤急剧增大的症状,CT平扫为急性出血,瘤内见高密度影。
增强扫描:垂体大腺瘤呈均一或周边强化。
瘤体边缘轮廓及瘤内坏死囊变区显示更清楚。
因垂体瘤血供不丰富,肿瘤强化的速度慢于正常垂体组织。
1.2 垂体微腺瘤平扫为等密度或低密度病灶,平扫多难以发现。
主要依靠增强后快速或动态扫描。
增强早期,增强的垂体腺中呈现局限性低密度区,边界清,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时见小环形增强结节影。
还可借助于一些间接征象,如垂体高度增加、垂体上缘隆突、垂体柄偏移以及鞍底局限性变薄下陷、鞍底骨质变薄、侵蚀、破坏或鞍底倾斜等。
诊断还须结合临床症状和血中有关激素水平的变化。
2 MRI检查2.1 垂体大腺瘤平扫T1WI肿瘤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多数高信号。
垂体腺瘤(垂体瘤)是脑垂体发生的一种良性肿瘤,人群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垂体瘤不仅引起颅内占位征,而且产生内分泌失调症状,如不孕,性功能减退,面容及肢端改变等.严重者,破坏了人体内环境稳定、甚至影响了做为一个社会人的外部形象,从这一点而言,垂体腺瘤较其它颅内肿瘤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更具危害性.所以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脑垂体瘤的临床表现,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脑下垂体中的各种内分泌细胞可产生相应的内分泌细胞腺瘤,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
在早期微腺瘤阶段即可出现内分泌功能亢进征象。
随着腺瘤的长大和发展,可压迫、侵蚀垂体组织及其垂体、蝶鞍周围结构,产生内分泌功能下降症状,出现视力障碍及其他颅神经和脑症状。
脑垂体瘤与性功能低下:性功能低下是指阳痿、性欲下降,性功能低下是早期发腺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之一,约有60% 的垂体瘤患者有性功能障碍
脑垂体瘤与不孕. 泌乳. 月经不调:泌乳素腺瘤在临床上占垂体腺瘤的一半以上,由于其分泌的高泌乳素的影响及雌激素的减少,女性患者往往表现为月经量明显减少、泌乳(与乳头接触的内衣变湿),继而导致闭经、不孕,对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影响极大,但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治疗,还是很容易被早期发现的,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
脑垂体瘤与头痛
大约有2/3 的患者早期都有头痛,疼痛主要位于眼眶后、前额部及双侧太阳穴附近,程度较轻,呈间歇性发作。
由于垂体瘤起源于颅底的蝶鞍内,蝶鞍周围为密闭的骨质,只有上方覆以韧性的鞍隔,肿瘤直接刺激或生长后造成鞍内压升高引起头痛,当肿瘤向上生长突破鞍隔后,鞍内压降低,疼痛则可减轻或消失。
病人往往感到突然的一次剧烈头痛后,疼痛明显减轻或缓解,但如果不进行治疗,随着肿瘤的生长,疼痛还会出现。
脑垂体瘤与视力下降 . 视野缺损
垂体瘤在蝶鞍内可以突破鞍底向下生长,并向两侧侵及颅内的重要血管和神经,但最常见的生长方式是向鞍上发展而压迫视交叉和视神经,而引起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患者往往主诉视力下降、看不到两边,总撞门边。
出现了视力视野障碍就需要尽快手术,解除对视神经的压迫,挽救视力。
如果伴有向其它方向的生长则称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治疗难度明显增大,手术很难一次性切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
脑垂体瘤与面容. 四肢及形体的改变
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由于其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导致四肢、肌肉和内脏过度生长,在青春期骨骺未融合前表现为巨人症,成人则表现为手脚变大(鞋号逐渐增大)、头颅及面容宽大、颧骨高、鼻肥大、唇增厚、皮肤松弛、粗黑、毛发增多,并出现声音嘶哑、睡眠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由于脂肪的代谢和分布异常,脂肪堆积在胸、腹、臀部,而四肢相对瘦小,呈“向心性肥胖”,脸部呈满月状,体重明显增加,四肢皮下血管显露并有紫纹。
这两种类型的垂体瘤严重影响了人的外部形象,应该进行积极的治疗,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一般术后几天即可收到明显的效果,患者自我感觉肢体、脸庞缩小,皮肤变得细腻、光滑,睡眠质量也明显缓解。
脑垂体瘤与其他神经和脑损害:
如肿瘤向后上发展压边垂体柄和下丘脑可出现尿崩症和下丘脑功能障碍,累及第三脑室、室间孔、导水管,可致颅内压增高。
向前方伸展至额叶,可引起精神症状、癫痫、嗅觉障碍。
向侧方侵人海绵窦,可发生II 、IV 、V 、VI 颅神经麻痹,突向中颅窝可引起额叶癫痫。
向后长入脚间池、斜坡压迫脑干,可出现交叉性麻痹,昏迷等。
向下突人蝶窦,鼻腔和鼻咽部,可出现鼻衄,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