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超早期早期诊断技术—GMs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19
婴儿运动能力测试( TIMP)的应用进展【摘要】随着围产医学和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得以存活[1]。
由于早产和其他相关的高危因素,这一部分早产儿比正常足月儿更容易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2]。
有研究显示晚期早产儿的运动障碍问题较足月儿多见[3]。
因此如何早期识别这些早产儿的运动异常,对异常的早产儿有目的地实施早期干预,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早产儿的生命质量,是儿童保健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婴儿运动评估工具;婴儿运动能力测试(TIMP);应用研究目前有很多方法可以对婴幼儿的运动进行评估,但是多数方法的适用对象都只是足月儿,导致不能更早的对运动落后的早产儿进行干预。
婴儿运动能力测试(Test of Infant Motor Performance,TIMP)是一种新的运动评估方法,TIMP第一版由Girolami于1983年创建,包括43项检测项目。
随着研究的深入,并采纳临床应用后的反馈意见,研发者们又修订出包括53项的第二版(1993年)、59项的第三版(1995年)、42项的第四版(首次制定了年龄相关的评分标准)和第五版(2005年)[4]。
用于评估胎龄34周到出生后4个月小婴儿的运动能力,对胎龄满34周的早产儿运动发育异常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项目可以更早的筛查出运动能力落后的婴儿。
由于良好的评估效果和适用于早产儿的独特性,TIMP已逐渐在美国各州及其他一些国家推广应用[4]。
该方法首次由西安市儿童医院陈艳妮医生团队引入我国,并于2014年正式发表了第1篇基于我国儿童数据的研究文章[5],目前该方法在我国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1.婴儿运动能力测试(TIMP)与其他运动评估工具的比较1.1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是一种复杂的动作,包括头部、躯干、四肢的运动。
GMs质量评估是一种针对新生儿和小婴儿的新型的神经运动评估方法,能敏感地提示特定的神经损伤[6]。
GMS可以大大的提前对脑瘫的诊断及预后的时间[7]。
小孩子常有怪异姿势谨防脑瘫当你发现宝宝静卧时即表现明显的异常姿势,或者在运动时表现出明显的姿势异常时,要警惕宝宝是否得了脑瘫。
有的脑瘫患儿静卧时即表现明显的异常姿势,有的患儿则在运动时表现出明显的姿势异常。
静止时姿势异常包括紧张性颈反射姿势、角弓反张姿势、偏瘫姿势等;运动时姿势异常包括舞蹈样手足徐动及扭转痉挛。
当有下面几种异常姿势时,要警惕宝宝是否得了脑瘫。
1.紧张性颈反射姿势是头部位置变动时,影响四肢肌张力、眼位的变化。
分为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势与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势。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势在新生儿出生后1周左右出现,2~3个月呈优势,以后受上位中枢的控制而逐渐消失,若生后3个月仍然持续存在则为异常;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姿势出生后6个月仍存在则为异常。
2.偏瘫姿势患儿常表现为一侧肢体运动,而另一侧肢体的废用,左右肢体有明显的不对称。
3.角弓反张姿势患儿表现为四肢肌张力增高,头背屈。
4.舞蹈样手足徐动姿势患儿表现为不自主的动作,其运动常以舞蹈的形式或扭动的形式,不间断地出现。
运动外观显的持续而松散,幅度大而无法控制。
5.共济失调步态患儿呈醉汉步态,他们常不能保持一个固定的姿势,当站立时为维持站立姿势,必须不停地进行调节。
6.其他2个月以后的小儿仍有手紧握拳现象,患儿上肢内旋位,双下肢呈硬性伸展、交叉,尖足位。
有的患儿安静时无明显的姿势异常,而当检查者突然扶患儿腋下,使其足底着床时,可见患儿下肢内收、交叉,同时双上肢内收、内旋。
超过6个月的小儿仍不能呈现正常的坐位姿势,而表现出特殊的异常坐位姿势,如前倾坐位、后倾坐位等。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通常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
临床上以姿势与肌张力异常、肌无力、不自主运动和共济失调等为特征,常伴有感觉、认知、交流、行为等障碍和继发性骨骼肌肉异常,并可有癫痫发作。
高危脑瘫儿童早期干预服务标准一、干预对象1.o-1.5岁脑性瘫痪高危儿童。
2.高危脑瘫儿童HINE评估达到干预标准(2-4月龄评分小于57:大于5月龄评分小于73)。
3.家长自愿参加,且有条件配合完成全套干预方案。
4.常住地为试点医院所在市辖区,具可持续居住1年以上。
二、康复评估内容主要评估:婴儿运动表现测试(TlMP)(适用于评估0-4月龄新生儿和婴幼儿运动发育情况),哈默史密斯婴幼儿神经学检测(HINE)(适用于评估2-24月龄婴幼儿神经发育情况),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适用于6月龄以内的新生儿、婴幼儿的神经运动评估)。
辅助评估:PeabOdy运动评定发育量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MCS),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等精准评估患儿肢体运动功能状态。
三、康复治疗1.脑瘫肢体综合训练:针对患儿受限的关节做松动术和活动度的训练,对肌张力高的肌肉的进行推拿降低肌张力。
每周1〜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年不少于10个月。
2•运动疗法(PT):进行与年龄相适应的功能性活动训练,包括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站立、行走等。
进行治疗过程中避免出现异常姿势,保持躯干和肢体对线良好。
每周1〜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年不少于IO个月。
3.作业疗法(OT):进行与年龄相适应的上肢和手的功能性活动,配合认知训练以及游戏技能等。
每周1〜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年不少于10个月。
4.手功能训练:进行与年龄相适应的上肢控制、手及手指运动控制、手眼协调、手部力量训练、掌内控制及手指分离活动训练等。
每周1〜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年不少于10个月。
5•认知训练:进行与年龄相适应的认知能力训练,包括习得常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等,每周1〜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年不少于10个月。
6.言语训练(ST):进行与年龄相适应的交流能力发育,构音训练,吞咽治疗等。
gms评估难点1、系统性疾病和脑损伤导致的GMs不同: Bos等的研究表明败血症对全身运动质量的影响有限。
粗略看来,败血症婴儿的GMs 可能会假厌认力早调士"GMs。
然而经仔细评估后,其复杂性和多变性的丰富程度,尤其不同身体部位的运动顺序(包括明显的旋转),与真正的”单调性"GMs明显不同。
这些严重感染的早产婴儿的GMs仅仅表现出一种慢速的迟缓懒散的特征。
由此,依据"复杂多变性是判断正常GMs 的主要特征”,应该注意区分脑损伤所致的异常GMs和全身严重感染所致的迟缓性GMs。
2、异常GMs 和惊厥的鉴别:经验不足的评估者,可能会难于区分异常GMs和惊厥发作."单调性”GMs表现为连续运动成分的运动顺序单调,这与”轻微发作型"惊厥的刻板运动有所相似.同样,"痉孪-同步性"GMs 与局灶性致全身强且性惊厥发作时的强直姿势可能相似.惊厥的特征为动作极其刻板和临床上具有发作性,这可与异常GMs 相区分,单次惊厥发作甚至连续性惊厥发作时运动顺序不会改变,而异常GMs在顺序上表现单调但决不会如惊厥般极其刻板。
在惊厥发作时的其他发作性运动现象,如异常眼动、口-面—舌运动或植物神经现象,一般不会出现在"单调性"或"痉挛-同步性”GMs 中。
如果通过临床观察仍无法区一般不会出现在"单调性"或"痉挛-同步性”GMs 中。
如果通过临床观察仍无法区分惊厥和异常GMs,则可建议检查脑电图,但是,不是所有的惊厥发作与脑电图的痫样放电表现相一致.值得建议的是,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技术的掌握,不是仅仅通过基础培训课程即可,大量的临床经验的累积以及适时参加高级培训课程非常重要。
全身运动( GMs)评估 -超早期发现脑瘫儿的利器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
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随着新生儿急救医学的发展,早产儿、低体重儿成活率的提高,多年来世界范围内脑瘫发病率和患病率没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婴幼儿时期的脑生长发育快、代偿性和可塑性强,是学习及康复治疗效果最佳时期。
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干预是取得最佳康复效果的关键。
具有高危因素(如早产、低体重、缺氧窒息等)的新生儿出生后应定期进行体检,一旦存在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肌张力异常、反射异常或运动模式异常等发育神经学异常的表现,即应进行早期干预,通过早期干预的孩子仅有部分难以阻止其最终发展为脑瘫,大多数孩子经过治疗都能正常的生活学习,参与社会活动,对社会作出一样的贡献。
所以对于脑瘫孩子来讲,通过早期筛查发现进行早期的干预,能够大大降低孩子的伤残率,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那么如何在早期发现孩子异常情况呢?今天在文章中就提到了一种有效的方式,它叫做全身运动评估,是可以在超早期(3-6月)发现脑瘫儿的有效利器,今天跟着文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你知道全身运动(GMs)评估是什么吗?GMs就是英语General Movements的简称,翻译成中文便是:全身运动质量评估,是源于欧洲的高危儿神经发育随访中的新型实用工具,能在3个月龄内早期鉴别脑瘫,并对于神经发育异常高危儿有较准确的早期预测价值,有助于尽早的实施康复治疗等干预措施。
Gms全身运动评估无侵入性创伤,经济,评估花费时间不长,是一种针对新生儿和小婴儿的新型的神经运动评估方法。
GMs是在胎儿和婴儿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产生的自发性运动,运动的质量可以反映神经系统的完整性。
GMs出现于胎儿早期直至足月后4~5个月,典型的特征是复杂、多变和流畅,在每个阶段期间,正常的GMs都以复杂、多变和流畅为特征。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高危新生儿脑瘫发生的早期预测研究张莉;贺越红;唐良卫;黄嘉瑜;刘艳霞【摘要】目的探析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在高危新生儿脑瘫发生中的早期预测价值。
方法以我院新生儿科收治80例出生并接受治疗与随访的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应用数码摄像机记录并评估GMs,应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患儿运动发育。
结果 80例高危患儿中,GMs扭动阶段预测结果为:65.00%(52/80)为正常,其中31.25%(25/80)为单调运动(PR)、3.75%(3/80)为痉挛一同步(CS);不安运动阶段96.25%(77/80)为正常。
Gesell发育量表(GDS)测评结果显示,71.25%(57/80)为正常,25.00%(20/80)为运动发育迟缓,3.75%(3/80)异常。
结论 GMs为非侵入性与干扰性检查手段,操作简便、经济,在高危新生儿中的应用可有效预测脑瘫发生,科学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白求恩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14)005【总页数】3页(P568-570)【关键词】全身运动质量评估;高危新生儿;脑瘫;预测【作者】张莉;贺越红;唐良卫;黄嘉瑜;刘艳霞【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坦洲医院呼吸内科,52846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8脑瘫(cerebral palsy,CP)为儿童时期致残主要原因,早发现与早干预意义重大。
颅脑CT、MRI、超声等为常用检查方法,但敏感性与特异性并不理想,局限性较大[1]。
有国外专家于上世纪提出全身自发运动(spontaneous general movements,SGMs)评价法用于婴儿神经发育的结局预测,取得满意效果。
于产妇产前、产后早期进行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可有效识别特异性神经症候[2],预测脑瘫的发生,进而通过一定干预措施防止继发性损害的出现。
本文以我院收治高危新生儿为例,探析GMs在高危新生儿脑瘫发生中的早期预测价值,现报告如下。
全身运动(GMs)评估全身运动(GMs)评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探究小婴儿脑功能的窗户。
-欧洲Heinz F R Prechtl教授每一个早产儿、高危儿的父母也许都从医生那里听到一个令人心生恐惧的词:脑瘫。
如今每当看到医院中那些被确诊了脑瘫孩子的家长撕心裂肺的蹲在地上痛哭时,自己也仿佛回到了4年前带着孩子漫漫求医路的日子,心酸不已。
如何才能尽早得知孩子是否可能成为脑瘫成了摆在每一位家长面前的难题,因为只有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三早”才能更好地降低致残率,使那些潜在可能成为脑瘫的孩子们重新获得新生。
1990年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存活仅仅是高危新生儿出生后即刻的近期目标,其最终目标必须是无病生存。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0年提出:“把拯救儿童生命的斗争和使生命有意义的努力同步进行。
”因此降低高危新生儿神经发育伤残的发生率以及减轻致残程度已迫在眉睫,高危儿神经发育随访工作至关重要。
而在各类神经发育伤残中,小儿脑瘫是导致儿童期运动功能残障的最重要的疾病。
2014“第六届全国儿童康复、第十三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对脑瘫定义、分型及诊断标准进行了认真讨论,并得出会议意见。
将脑瘫定义修改为:脑性瘫痪是一组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发育持续性障碍综合征,它导致活动受限。
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及行为障碍,伴有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
我国小儿脑瘫治疗权威,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理事,博士生导师李晓婕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此定义是采用了国际脑瘫定义执委会定义,描述符合中文表述方式。
定义中以下几点具有重要意义:一组指非单一疾病;发育中脑指胎儿、婴幼儿期;非进行性损伤排除进行性、退行性病变;运动和姿势发育持续性障碍、活动受限排除一过性、暂时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伴有障碍及继发问题可伴有一种或多种其他障碍,也可发生继发问题。
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研究北京协和医院鲍秀兰1.脑瘫(CP)作为一种运动性伤残,是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2.应寻找减少CP发生率,减轻其严重性的解决办法。
3.预防是首选的。
CP的两个主要伴随情况是窒息和早产。
预防窒息和早产并使之得到最优的处理以减少脑损伤,对减少脑瘫发生有重要意义。
4.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可减少或减轻CP 发生。
一.脑瘫的早期诊断脑瘫是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
主要表现为:1。
运动发育落后;2。
肌张力和姿势异常;3。
主动运动减少和/或出现异常运动;4。
反射异常。
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或感知觉障碍等,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的发育延迟。
发育诊断方法:1.发育历史2.发育性体格检查3. 发育性神经检查4. 发育筛查5. 实验室评价6.诊断1)发育延迟; 2) 脑瘫1.发育历史1)主诉2)家庭及遗传史(1)妊娠;(2)临产/分娩;(3)围产/新生儿。
3)发育指标微笑、俯卧抬头、手抓握、坐、爬和站立等。
4)其他发育特征社会交往、生活自理和情绪。
5)既往史特别是惊厥和行为异常等。
2.发育性体格检查:头围、异常体征、对环境反应、各感觉器官功能活动情况、行为特点。
3. 发育性神经检查1) 一般性观察2)一般运动(GMs)质量GMs有两种类型:(1)扭动运动(Writhing Movement) 从孕9周至生后第8周(2)不安定运动(Fidgety Movement) 足月后6~9周开始到生后20周GMs质量的改变是脑功能障碍的可靠指针。
预测2岁预后有很高的敏感性(94.5%)和特异性(82~100%)。
3)肌张力4)运动行为型(1)原始运动型即原始反射(2)姿势运动型即姿势反射5)感觉:触摸、疼痛 6)颅神经 7)小脑功能;8)张力障碍;9)运动征象上神经元下神经元4. 发育筛查NBNA、0~1岁神经运动检查方法、CDCC等。
5 . 实验室评价有选择性的检查。
家长如何发现早产宝宝姿势异常早产儿,尤其是低体重早产儿往往都会被医生扣上一顶“高危儿”的帽子,这里所谓的高危儿就是可能存在脑部后遗症危险的儿童,因为绝大多数早产儿或者低体重儿都会在出生前后发生过缺氧的状况,所以,这类儿童更要引起各位家长的重视。
我家Cathy就是一个36周出生的超低体重儿(1.1KG),从没有出生的时候,我们就一直在关注如何对高危儿宝宝进行早期干预,防止出现严重的脑部后遗症(如脑瘫等)。
所谓的脑瘫其实是一种脑部损伤造成的残疾类疾病,如果一旦确诊为脑瘫(特指一岁以后),那么从理论上来说,很难康复到正常人,只能是无限制的减轻,因为一岁以后的儿童大脑神经发育已经比较稳定,代偿功能已经越来越弱,所以说起来很吓人的脑瘫,只要及早的发现,及早的进行干预,完全可以消除脑瘫症状,通过大脑发育过程中的代偿功能,绕过损伤区域,从而达到正常人的水平。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早产儿的大脑发育异常,出生后只剩下不到1/2的脑质,其他区域甚至都是空洞,但是通过良好的早期干预,同样也达到了正常人的运动、行为、智力标准,所以,最关键的还是在于第一步:如何早期发现出异常,从而进行有效的干预行为。
总结一下常见的家庭内测方法,希望能起到一个借鉴的作用,让更多的父母们尽快的发现宝宝是否出现了异常,以便及时就诊,这样才不会耽误,还是那句话,宝宝喂养上,很多事情不要过分的自信,尤其是对高危儿来说,有时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维是一定需要的。
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还是基于鲍秀兰等专家推广的专门适用于中国宝宝使用的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技术。
另外一项可以在更早期检测是否异常的方法就是上海复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杨红博士引入的GMs(全身运动评估)技术。
这两种技术,第一种是被动引出异常现象,第二种是让宝宝自己在安静的条件下做主动运动,两种检测过程截然相反,但结果是一致的,GMs可以在三个月内甚至更早期做出异常评估。
所以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在所在城市找一下是否有GMs检测技术。
早产儿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及随访结果分析郝淑芳【摘要】目的:探索早产儿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的主要特征。
方法对93例早产儿采用数码摄像机进行GMs记录,获得每名观察对象GMs个体发育轨迹,通过GMs录像对GMs进行评估,总结分析早产儿GMs质量评估的主要特点。
结果93例早产儿中扭动运动期GMs评估异常36例,其中痉挛同步性11例,其他异常25例(单调性GMs19例,混乱性GMs6例),未发现异常57例。
不安运动期异常13例,其中不安运动缺乏9例,不安运动混乱4例。
随访12个月时,发育结局异常11例,其中脑性瘫痪8例,中枢性发育落后3例;随访18个月时,发育结局异常10例,其中脑性瘫痪8例,中枢性发育落后2例。
结论早产儿GMs形式多样,不安运动缺乏和痉挛同步性是早期预测早产儿神经发育后遗症的可靠标志。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393-395)【关键词】全身运动质量评估;脑性瘫痪;低出生体重儿;婴儿 ,早产【作者】郝淑芳【作者单位】467000 河南平顶山,平顶山市中医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6调查研究随着围产医学、新生儿医学的进步,使得早产儿的死亡率逐年下降,但早产儿存活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医学问题随之而来,据研究发现早产儿的脑性瘫痪患病率是足月儿的6倍,孕期<34周的早产儿中约18%有脑性瘫痪后遗症[1];低出生体重儿脑性瘫痪患病率是正常儿童的12倍,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早产儿中5%~15%有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2],除脑性瘫痪外,早产儿在发育过程中还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动作技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行为适应困难和学习困难等神经发育后遗症,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运动功能、身心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
超早期在早产儿中开展神经发育后遗症的筛查、诊断和干预对于预防其日后各种发育行为问题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婴幼儿神经发育评估方式的研究进展张腾伟;董海鹏;周卓妍;宋燕燕【摘要】近年来早产儿存活率逐渐升高,但神经发育可能伴随不良风险.早产儿因过早离开子宫内生长环境,其神经发育结局不但受到母亲围产期因素的影响,而且出生后也受到医疗、家庭、社会环境、经济等错综复杂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患儿在婴幼儿时期的神经发育结局.因此,对早产儿神经发育进行早期评估并干预显得尤为重要.神经功能学评估方法具有易操作、经济等优点,已在临床或随访过程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该文将对目前用于婴幼儿神经功能学的一些评估方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年(卷),期】2016(027)012【总页数】3页(P1546-1548)【关键词】婴幼儿;评估;干预;随访【作者】张腾伟;董海鹏;周卓妍;宋燕燕【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广州51062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广州510623;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63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广州5106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74+.2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逐渐提高[1],但其神经发育的结局并未因此得到改善[2],许多并发症和后遗症将伴随其一生。
据统计,2010年全球约有1 400万名早产儿(出生胎龄<37周),约占全年出生新生儿的90%[3]。
同时,极早产儿(<28周胎龄)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 000g)在死亡和残疾方面仍保持较高的水平(30%~50%)[4]。
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多胎生产、产前类固醇激素的运用、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以及诸如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和脑室出血(IVH)等脑损伤,都将影响其在婴幼儿时期的神经发育结局[5]。
由于早产儿过早地离开子宫内生长环境的因素,其更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神经发育不同程度的延迟甚至中断,以致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状态。
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一种早期预测脑性瘫痪等严重神经学发育结局的实用工具杨红[1]* ,王艺[2] 史惟[1] 曹云[3] Christa Einspieler[4] 邵肖梅[3]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康复科[1],新生儿科[3],神经科[2]奥地利Graz医科大学[4]在整个儿童期,脑发育处于一种连续不断的重塑造过程,如何在生后早期识别出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等等发育障碍的儿童非常重要。
虽然有多种方法与技术用来评估生后早期婴儿的脑功能,但对小婴儿进行发育结局预测是困难的。
这些技术包括不需要设备的临床床旁检查(,如各种形式的神经学评估,3,)、;比较复杂的技术性评估(,如超声,MRI和CT等脑影像技术)以及;神经生理学评估(,包括脑电图和视觉或体感诱发电位)。
以上这些评估技术用于预测发育结局时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差异很大,这种在预测效度上的异质性提示有必要发展更为先进和准确的方法。
传统的神经学评估尽管在当今仍然不可缺少,但存在两大弱点,第一个弱点是具有两面性:简单版不可靠,而可靠的复杂冗长版又太耗时间。
;第二个弱点是它仅能揭示婴儿神经系统的急性期状态,不能特异性预测婴儿的神经学结局。
所以急需一种新的早期神经学评估技术,能对个体发育结局具有高预测能力。
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 GMs)质量评估,是一种针对新生儿和小婴儿的新型的神经运动评估,能敏感地提示特定的神经损伤。
因此,GMs质量评估可作为一种诊断性工具,用于年幼的神经系统的功能评估,由此打开一扇了解大脑功能的窗户。
1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的基本理论1.1 什么是全身运动?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发育神经学研究在人类神经系统功能发育方面提出了个体发生适应概念,认为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发育中神经组织的功能必须满足机体本身及其周围环境所需,发育中生物体在每个发育阶段应与其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需要相适应。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