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李曙光;戴本东【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dorsal metacarpal fascial flap with multiple feeding vessels for re -pairing skin defects of fingers.Methods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3,39 cases (total number of 49 fingers) of skin defects were treated with dorsal metacarpal fascial flap with multiple feeding vessels .The flap is supplied by multiple feeding vessels including dorsal cutaneous branches of the proper digital artery , nutrient vessels of dorsal cutaneous branches of the proper digital nerve ,and the deep fascial vascular network .The size of the flaps ranged from 2.0cm ×1.5cm to 3.5cm × 2.7cm.Results All flaps survived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 to 24 months.Two-point discrimina-tion of the flaps recovered to 4.5 to 9.0mm,with an average of 6.3mm.Movement of the interphalangeal joint was normal .No frostbite and scald occurred in all cases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halangeal reverse island flap with multiple feeding vessels has reliable bloodsupply ,does not sacrifice a major artery and can restore good flap sensation .It is an ideal therapy for repairing skin defect of fingers .%目的:分析使用多重血供的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疗效。
拇指背侧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马福元;潘俊博;王鹏【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22(26)11【摘要】目的探讨拇指背侧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4年1月—2019年10月共收治36例拇指指端、侧方、指背皮肤或(和)甲床小面积缺损患者,均有指骨或肌腱外露,其中指背、侧方皮肤或(和)甲床组织缺损10例,指端缺损26例。
缺损面积0.8 cm×1.0 cm~1.5 cm×2.0 cm。
受伤至手术时间3 h~3 d,均采用拇指背侧筋膜皮瓣修复。
术后采用门诊复查、微信和电话等多种方式定期随访。
结果本组病例随访3~6个月,平均5个月,皮瓣全部成活,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皮肤相似,外观饱满,未见明显色素沉着及挛缩,外形及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患者能够用拇指进行日常工作与生活,皮瓣供区无明显疼痛及功能障碍。
结论利用拇指背侧筋膜修复拇指指端、侧方、指背皮肤或(和)甲床小面积缺损创面的血供稳定,效果满意,创伤小且操作简单易行。
【总页数】3页(P104-106)【作者】马福元;潘俊博;王鹏【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创伤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8.1;R459.7【相关文献】1.食指背侧皮瓣与拇指背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拇指远节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比较2.用拇指桡背侧皮神经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术治疗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3.拇指桡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4.拇指桡背侧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5.吻合浅静脉的拇指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一掌骨背侧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缺损拇指功能占手功能近50%,保证拇指良好功能的前提条件是拇指的灵活运动和有效长度,所以拇指软组织及皮肤的缺损,特别是背侧部的软组织及皮肤缺损,因常常伴有肌腱及指骨外露,不能简单的行植皮处理,往往需要行皮瓣修复。
拇指远端皮肤缺损是手外科常见创伤,特别是远端桡侧缺损,修复创面常较为困难,目前可供移位的皮瓣很多,各有相应的指征及优缺点,但对修复拇指桡侧皮肤尚无一个理想的皮瓣。
我们从2005至2008年应用第一掌骨背侧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缺损23例,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7例,年龄最大40岁,最小l7岁。
右手17例,左手6例,均为拇指损伤。
伤因:挤压伤7例,电刨伤10例,电锯伤5例,外伤后感染1例。
损伤部位:指腹缺损6例,指背缺损8例,指腹桡侧缺损6例,指背桡侧缺损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指骨外露。
皮瓣切取面积为1.2 cm×2.6 cm~2.8 cm×4.2 cm。
1.2 皮瓣设计以甲根的桡侧缘与第一掌骨头桡背侧缘的连线为皮瓣的轴心线。
根据受区的部位、缺损面积和形状、皮瓣轴心点距受区近端的距离,以轴心线为中心设计皮瓣。
皮瓣的旋转点宜设在拇指指间关节近端1 cm 以近的轴心线上。
皮瓣切取范围,近端可达腕掌关节,两侧可达轴心线两侧1.5~2.0 cm。
1.3 手术步骤首先切开皮瓣近端及两侧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在深筋膜与拇伸肌腱腱周组织之间进行分离,将沿途的指背动、静脉及桡神经浅支分支均包含在皮瓣内。
锯齿状切开蒂部皮肤,将蒂旁两侧各0.5 cm宽的软组织连同血管蒂一并游离,远端不超过指间关节近1.0 cm处。
皮瓣掀起后,切开蒂部与受区间的皮肤,于两侧紧贴真皮下作适当的分离以容纳旋转的筋膜蒂。
放松止血带,观察皮瓣血运良好后即逆行旋转覆盖至拇指创面,皮肤间断缝合。
供区创面宽度在3.0 cm内可直接缝合,超过时需用游离皮片植皮,如受区远端有可供缝接的神经残端,应将其与皮瓣内的皮神经作缝合。
三种不同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应用手与外界的接触多且频繁,是劳动的工具,因而手也最容易受到损伤。
随着现代工矿企业的不断发展,手外伤也越来越多,其中拇指指端缺损较常见。
由于拇指功能约占单手功能的45%,损伤、缺失后将严重影响手的捏、握、抓等功能,若处理不当将给患者手功能带来明显影响,将严重影响手的功能及外形,也影响人际交往。
因此修复再造拇指有着特殊的意义。
患者常要求功能良好、外形美观。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各种皮瓣对手外伤进行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2]。
自2004年10月~2010年5月,我科应用不同类型三种皮瓣修复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40例,经随访观察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40例40指,男35例,女5例;年龄18~55岁。
受伤原因:机器刨伤及切割伤20例,机器压榨伤20例。
修复部位:拇指指端腹侧缺损20例,指端背侧缺损5例,套状撕脱性缺损15例。
缺损面积1.5cm×2.5cm~4.0cm×6.0cm。
均有指骨或肌腱裸露,10例伴有末节指骨骨折,末节指骨部分缺损者16例。
屈伸肌腱尚完好,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无损伤。
修复时机:急诊修复35例,亚急诊修复5例。
供区处理: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
1.2 治疗方法:按照常规创面彻底清创,伴指骨骨折者复位后以克氏针固定;无法行骨折复位内固定者予适当短缩咬平残端部分骨质,清创后根据受伤拇指组织缺损的不同部位和程度,选择应用不同的皮瓣覆盖创面。
1.2.1 腹部带蒂皮瓣设计、切取:按皮瓣分类,该皮瓣为任意型皮瓣,因此长宽比例应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1,皮瓣蒂部不能扭转及受压,否则易致皮瓣血供障碍。
自深筋膜层掀起皮瓣,适当修薄并保护好真皮下血管网,然后移至创面间断缝合,肘部予“8”字石膏绷带外固定制动加以保护,本组5例全部3周后行Ⅱ期断蒂,皮瓣全部成活。
如图1。
1.2.2 拇指桡侧指背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设计、切取:该皮瓣是以拇指桡侧指固有动脉背支为轴心的轴型皮瓣,以拇指甲根的桡侧缘与第一掌骨头桡背侧缘的连线为皮瓣的轴心线,以轴心线为中心设计皮瓣。
髂骨植骨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末节部分缺损1例报告黄大波;莫艺忠
【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34)003
【摘要】患者,女,32岁,农民。
2011年07月17日因“电锯伤致右手多指畸形、疼痛、出血5h"入院。
专科检查:右手拇指末节桡侧皮肤软组织及末节指骨缺损。
示指远指问关节处斜形离断,少许皮肤软组织相连,无血运;中指中节背侧有一横行创口,指背伸障碍;环指近指尖关节开放脱位,伸肌腱、关节囊损伤;小指末节缺损,创缘尚齐,创面轻度污染。
【总页数】1页(P365)
【作者】黄大波;莫艺忠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河池医院骨科,广西河池547000;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河池医院骨科,广西河池54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18
【相关文献】
1.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缺损 [J], 吴彪
2.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缺损 [J], 吴彪;
3.拇指桡背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拇指末节皮肤组织及甲床缺损的效果
[J], 董华张
4.拇指桡背侧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拇指末节皮肤组织及甲床缺损的作用分析 [J], 李木子
5.吻合浅静脉的拇指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分析[J], 董栋;杨枫;李玲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摘要】目的报道应用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皮瓣设计在第一掌骨背侧,以拇指桡侧指固有动脉背支为皮瓣的轴线。
旋转点位于近节指骨中部指固有动脉发出的背支处,共修复拇指指端缺损40例。
切取皮瓣面积大小1.5×2.0 cm~2.0×5.0 cm。
结果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创面直接缝合,一期愈合。
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美观,手指功能满意。
结论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是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理想皮瓣。
【关键词】拇指;指固有动脉;皮瓣
拇指的功能占整个手指功能的近50%,保持拇指良好功能的先决条件之一是拇指的有效长度,所以拇指指端的缺损,不能简单的行残端短缩缝合。
自2009年6月以来,我们应用拇指桡背侧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4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共40例,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16~58岁,平均28岁,左手12例,右手28例,损伤原因为切割伤及机器绞伤。
损伤部位:拇指末节指端缺损并指骨缺损40例。
利用拇指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1.5×
2.0 cm~2.0×5.0 cm,皮瓣全部成活。
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外观美观,皮瓣质地和色泽与正常手指相近,手指功能满意,两点辨别觉为6~8mm。
1.2手术方法在臂丛麻醉下,气压止血带下清创,剪除拇指指端
创口周围不健康的组织,修整创缘,在拇指第一掌骨桡背侧设计皮瓣,皮瓣以拇指桡侧指固有动脉背侧支为皮瓣轴线,旋转点在拇指近节指骨中部指固有动脉发出背侧支处。
皮瓣近端可在腕横纹处,远端可达掌指关节,桡侧可达手掌背皮肤交界处,尺侧可达大鱼际肌掌纹桡侧缘内,皮瓣保留0.5cm蒂部。
首先切开皮瓣近端即两侧的皮肤,在深筋膜与拇指伸肌腱表面分离,将沿途的动静脉即桡神经浅支分支包含在皮瓣内,保留0.5cm 宽的蒂部,旋转点设计在近节指骨中1/3指固有动脉发出背侧支处,皮瓣掀起后切开蒂部与受区间的皮肤,旋转皮瓣覆盖指端缺损。
松止血,观察皮瓣血运。
创面0号丝线间断缝合,注意不要缝合太紧,以免影响皮瓣血运。
2讨论
2.1皮瓣的应用解剖拇指掌侧动脉包含拇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和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拇指桡掌侧固有动脉与拇指尺掌侧固有动脉在近节指骨平面向掌侧发出分支,与对侧的相应分支吻合形成指掌弓,在距甲上皮近侧0.7cm处两侧的动脉向背侧发出吻合支,形成指背动脉弓。
拇指指背动脉有2条,即拇指桡侧指背动脉和拇指尺侧指背动脉,拇指桡侧指背动脉位置恒定,终止于拇指近节桡背侧,拇指的两支指掌侧固有动脉在拇指近节中部,近节指骨颈和甲根部发出分支与两侧的指背动脉的分支相互吻合,拇指掌侧动脉间的吻合以及掌侧动脉背支与指背动脉相互吻合为拇指桡侧指固有动脉
背支逆行岛状皮瓣奠定了解剖学基础。
2.2皮瓣的优点拇指桡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该皮瓣切取容易,成功率高;皮瓣的质地、颜色与受区相近,耐摩擦;皮瓣的血运来源恒定;皮瓣切取后对供区影响较小,供区可直接缝合;皮瓣内含有桡神经浅支的分支,必要时可携带桡神经的分支,与受区的指神经吻合,皮瓣可很快恢复感觉。
此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符合显微外科皮瓣的选择原则,是修复拇指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的皮瓣。
参考文献
[1]张启旭,乔群,刘志飞,等.拇指指腹缺损的修复.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25:106-107.
[2]刘遵勇,姜德欣,姜波,等.多种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中华手外科杂志.2005,21:211-212.
[3]何葆华,宋建良,周吉林,等.第一掌骨背侧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中华手外科杂志.1999,15: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