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案例分析-迪康药业
- 格式:ppt
- 大小:165.00 KB
- 文档页数:6
尔康制药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与防范建议-会计职业道德论文-会计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财务舞弊不仅会损害投资者利益,还会扰乱资本市场秩序。
文章以尔康制药为例,分析了其20122019年财务指标和行业状况等方面的财务疑点,结合GONE理论,从贪婪、机会、需要和暴露四个方面探讨了尔康制药的财务舞弊动因,并提出强化公司管理层职业道德意识、健全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外审质量、加大舞弊行为打击力度等防范措施。
关键词:财务舞弊; GONE理论; 防范措施;一、引言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质量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更为突出。
而国内外不断发生的财务舞弊,在不断提醒我们财务舞弊不仅造成了财务信息失真、资本市场混乱,还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经济利益。
对财务舞弊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GONE理论最早是由Bologna G.J等人提出,认为财务舞弊包括四个因素:贪婪(Greed)、机会(Opportunity)、需要(Need)和暴露(Exposure)。
需要是四因素的基础,它为舞弊提供了动机,如:融资的需要、掩饰业绩下滑的需要、企业上市的需要、企业面临退市风险时粉饰业绩的需要等。
贪婪是指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道德水平较低,公司过度重视自身利益而不惜牺牲投资者和报表使用者的利益。
机会与企业内部控制、外部监管有关,当内外制度都不健全时,就给了企业财务舞弊的机会。
暴露一方面是指财务舞弊被发现的可能性大小,一方面是指披露后可能遭到惩罚力度的大小。
违规或舞弊者如果发现惩罚力度过小或认为惩罚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自然会倾向于冒险。
GONE理论是目前比较完善的财务舞弊因素分析理论,它表明了在存在舞弊需求时,如果企业管理层职业素养不高,并且内外不监管不力,舞弊行为就很有可能发生。
本文结合GONE理论,以尔康制药为例,对其财务舞弊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强化公司管理层职业道德意识、健全公司内部控制、提高外审质量、加大舞弊行为打击力度等具体建议。
现金流量表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以迪康药业为例,不少于1000字迪康药业是一家专注于抗肿瘤和抗感染领域的药企。
在财务分析中,现金流量表是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帮助分析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本文以迪康药业为例,探讨了现金流量表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一、现金流量表简介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的一部分。
它记录了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情况,包括三项主要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包括销售收入、成本、税费等;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例如购买或出售固定资产;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包括借款、还款、股本等。
二、迪康药业现金流量分析(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流量表中最重要的一项,它反映了企业日常经营所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
在迪康药业的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负数,下降较大,分别为-3.3641亿元、-3.0408亿元、-1.1032亿元,这表明了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较多。
原因有很多,一方面,迪康药业是一家研发型企业,且抗肿瘤和抗感染市场竞争激烈,需要进行大量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规模较小,销售收入与成本比例偏高,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
不过,从迪康药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的经营收入逐年增长,这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希望。
(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迪康药业的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主要集中在购买或出售固定资产上。
2019年,企业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为-4785.68万元,主要是用于购置研发设备、办公设备和工厂建设。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发展,迪康药业未来还将面临更大的投资需求。
因此,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变化也是分析企业发展前景的一个关键指标。
一、你认为迪康在2010年实行高送转的理由是什么?高送转会对公司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答:概念分析:高送转股票(简称:高送转)是指送红股或者转增股票(常用方法是将资本公积转化为股本,转增股本并没有改变股东的权益)的比例很大。
实质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对净资产收益率没有影响,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并没有任何实质性影响。
“高送转”后,公司股本总数虽然扩大了,但公司的股东权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
而且,在净利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股本扩大,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与送红股将摊薄每股收益。
在公司“高送转”方案的实施日,公司股价将做除权处理,也就是说,尽管“高送转”方案使得投资者手中的股票数量增加了,但股价也将进行相应的调整,投资者持股比例不变,持有股票的总价值也未发生变化。
主要理由:①迪康药业在企业2010年同比往年大幅度盈利的同时推行高送转行为,转增资本,做到企业资本比例增大,提升当前迪康股东和投资者的投资热情,符合当前企业发展的状况,而且仅是权宜之计。
②迪康药业的高送转政策的推行,伴随着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股价的快速上涨,反映了迪康的决策者对把握当前市场前景和精心预测投资者心理的主要方法,给市场传递出企业管理层对未来经营看好的良好发展势头的信号。
③迪康的高送转政策下的股份,属于企业管理决策者对当前企业留存收益的一种处理方式,一方面企业将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增加企业的经营收入,逐步使迪康药业年报数据达到步步为赢的状态,先将企业的资本做大,使股利分配时努力权衡各方收益起到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企业投资活动的的净额流量出现历史性的再次跌破为-1430.50万元,说明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生产或投资活动,致使反映出当前借入资本面临明显的不足。
故此企业采用这种方式可谓一举两得,达到了管理层决策的要求。
影响:①高送转必然面临着除权的代价,如果业绩增速跟不上股本的扩张速度,股价贴权将是大概率事件。
连续的股票扩张再加上连续的贴权,股价向每股面值靠拢将同样成为必然,给上市股价带来了一定的波动性。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例选取我国一家知名家电制造企业——A公司作为分析对象。
A公司成立于1990年,主要从事家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线涵盖空调、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多个领域。
经过多年的发展,A公司已成为国内家电行业的领军企业,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A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揭示其财务管理的优势和不足,为我国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二、财务报表分析(一)资产负债表分析1. 资产结构分析A公司资产负债表显示,截至2022年底,公司总资产为1000亿元,其中流动资产占比为60%,非流动资产占比为40%。
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占比最高,达到20%,其次是应收账款和存货。
非流动资产中,固定资产占比最高,达到30%,其次是无形资产。
从资产结构来看,A公司资产质量较高,流动性强。
货币资金充足,说明公司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
应收账款占比相对较高,需要关注其回收风险。
存货占比适中,需关注库存管理效率。
2. 负债结构分析A公司负债总额为500亿元,其中流动负债占比为70%,非流动负债占比为30%。
流动负债中,短期借款占比最高,达到25%,其次是应付账款。
非流动负债中,长期借款占比最高,达到20%,其次是长期应付款。
从负债结构来看,A公司负债水平适中,短期偿债压力较小。
短期借款占比较高,需关注其利率风险。
应付账款占比相对较高,需关注供应商关系。
(二)利润表分析1. 收入结构分析A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800亿元,同比增长10%。
其中,空调业务收入占比最高,达到40%,其次是冰箱和洗衣机业务。
从收入结构来看,A公司业务多元化发展,抗风险能力较强。
2. 成本费用分析A公司2022年营业成本为600亿元,同比增长8%。
其中,原材料成本占比最高,达到40%,其次是人工成本。
费用方面,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占比相对较高,分别为20%和15%。
从成本费用来看,A公司成本控制能力较强,但需关注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成本的影响。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占比较高,需进一步优化费用结构。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及案例分析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经营管理的规化,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占有者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财务报表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寻找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以恩华药业集团为例,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这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采用杜邦分析法对恩华药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通过分析,展示了恩华药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出该公司所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措施。
关键词:报表分析、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目录摘要 (1)第一章报表分析概述 (2)1.1 报表分析的含义 (3)1.2 报表分析的恩华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意义与容 (4)1.2.1报表分析的意义 (4)1.2.2报表分析的容 (4)1.3报表分析的方法 (4)第二章口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5)2.1口子公司简介 (5)2.2口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5)2.2.1偿债能力分析 (5)2.2.2营运能力分析 (7)2.2.3 盈利能力分析 (9)第三章口子公司财务综合分析 (10)3.1综合分析 (10)3.1.1方法:杜邦分析法 (10)3.1.2杜邦分析数据 (10)3.2口子公司数据分析及结论 (10)第四章结论 (11)4.1口子公司存在的问题 (11)4.2建议及对策 (11)参考文献 (11)附录 (12)第一章报表分析概述1.1 报表分析的含义财务报表分析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以企业财务报表为依据,对其有关的项目和质量进行有重点、有针对的分析和调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借此来反映在运营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状况、利弊得失及发展趋势,为报表分析的使用者提供经济信息并帮助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一种分析活动。
广义的财务报表分析是在狭义的分析基础上对公司的概况、优势以及企业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财务成功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以某知名企业为例,对其财务成功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背景某知名企业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行业领军企业。
该企业主要从事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市场。
近年来,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三、财务成功案例分析1. 财务战略规划(1)明确财务目标。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确定了“追求卓越,创造价值”的财务目标,强调在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实现财务效益最大化。
(2)优化资本结构。
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多种方式,合理调整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3)加强成本控制。
企业从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入手,实施全面成本控制,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盈利能力。
2. 财务管理创新(1)财务管理信息化。
企业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实现财务数据实时传输、共享和分析,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2)财务风险管理。
企业设立了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应对,保障企业财务安全。
(3)财务绩效管理。
企业建立了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对各部门、各项目的财务绩效进行考核,激发员工积极性。
3. 财务决策支持(1)投资决策。
企业对投资项目进行严格筛选,确保投资回报率,降低投资风险。
(2)融资决策。
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环境,合理选择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
(3)并购决策。
企业通过并购扩张,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财务成功原因分析1. 企业家精神。
企业创始人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注重企业长远发展,为企业财务成功奠定了基础。
2. 优秀的管理团队。
企业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为企业财务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创新能力。
企业注重技术研发,不断推出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为财务成功创造了条件。
第1篇一、案例背景1. 企业简介本案例所涉及的企业为某知名制造业公司,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生产各类家用电器。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公司已成为国内同行业的领军企业,产品远销海外。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该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一些挑战,需要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和管理优化。
2. 案例发生时间本案例的时间跨度为2019年至2021年,涵盖了该公司在财务管理和经营战略方面的关键时期。
二、案例问题描述1. 财务状况分析(1)盈利能力下降:2019年至2021年,公司净利润逐年下降,从2019年的2亿元降至2021年的1.5亿元。
(2)资产周转率下降:同期,公司总资产周转率从2.5次降至2.0次,表明公司资产利用效率有所下降。
(3)负债水平上升:公司负债总额逐年上升,资产负债率从2019年的50%上升至2021年的60%,财务风险有所增加。
2. 经营问题(1)产品结构不合理:公司产品线较长,但高端产品占比不高,市场竞争力不足。
(2)市场营销策略滞后:公司市场营销策略较为保守,未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导致市场份额下降。
(3)内部管理问题:公司内部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官僚主义,决策效率低下,影响了公司的整体运营效率。
三、案例分析1. 财务状况分析(1)盈利能力下降的原因分析:-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增多,公司产品价格受到挤压,利润空间缩小。
- 成本控制不力:公司在生产、销售等环节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导致成本上升。
- 研发投入不足:公司对研发的投入相对较少,新产品研发速度慢,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2)资产周转率下降的原因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公司为扩大生产规模,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导致固定资产周转率下降。
- 存货周转率下降:公司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表明存货管理存在问题,可能存在积压风险。
(3)负债水平上升的原因分析:- 经营性负债增加:公司为满足日常运营需求,增加了短期借款,导致经营性负债上升。
- 投资性负债增加:公司为扩大市场份额,进行了多项投资,导致投资性负债增加。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问题的分析摘要:关联方交易是一种特殊的交易形式,其交易信息是会计信息的必要组成部分,规范其披露不但可以使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了解关联交易的经济实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上市公司利用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来操纵业绩。
通过案例分析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在关联方交易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由于不规范披露所带来的影响,进一步提出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其信息披露的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披露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067-02中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存在着披露不充分不及时不完整等问题,部分公司甚至利用不公平的关联方交易虚构利润、转移亏损等,损害部分投资者和中小股东的利益,扰乱了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
一、关联方信息披露的约束分析(一)1997年财政部印发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则1997年5月22日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该准则发布实施后,财务信息使用者能够更好了解关联方交易的经济实质,上市公司降低了对关联方的依赖程度,也为规范上市公司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遏制关联方之间不公允的关联交易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2001年财政部发布《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暂行规定》近些年,某些上市公司利用与关联方之间显失公允的交易操纵利润的情形愈演愈烈,严重违反了资本市场的“三公”原则。
为了能真实反映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以及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财政部于2001年12月21日专门针对关联方交易出台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的暂行规定》。
(三)2006年财政部修订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建立统一的、与国际会计标准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
大量实践证明,国内关联交易准则的确存在一些缺陷,为了进一步治理不当关联交易,使关联交易尽量公允、透明,财政部于2006年2月正式发布了39项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就包括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