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物理声光热复习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887.00 KB
- 文档页数:5
中考物理复习的几点建议中考物理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理科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复习物理对于中考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针对中考物理复习给出一些建议。
一、认真复习基础知识中考物理考试涉及到大量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内容。
要认真复习基础知识,理清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建立扎实的基础。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经常总结、梳理和对比各个知识点,强化记忆,避免遗漏或混淆。
二、注重练习和做题中考物理试题较为灵活,既有选择题也有解答题,内容涵盖多个知识板块。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做题,提高解题能力。
可以多做一些历年的中考物理试题,模拟真实考试环境,锻炼自己的应试能力。
通过练习和做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找准解题思路,培养解题技巧,提高得分率。
三、强化实验与观察四、注重科学思维与解题方法中考物理复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题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学会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的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和速度。
五、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在复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科学规划复习计划。
要因地制宜地区分重点、难点和薄弱点,合理安排时间用在有针对性的复习上。
可以采用分阶段复习的方法,充分利用放学时间和周末时间,逐步厚积薄发,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保持身心健康在复习物理的过程中,要注重保持身心健康。
物理学习需要较高的大脑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因此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障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休息。
也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身体的健康,调整心态,保持愉快的心情,保持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七、及时查缺补漏在复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及时查缺补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可以结合自测和同学交流,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强化训练,力争全面提高自己的物理知识水平。
中考物理复习的几点建议中考物理是中学生必须要面对的一门重要科目,很多学生常常感到头痛,对于复习物理毫无头绪。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中考物理,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一、合理安排时间复习物理需要时间,因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而且需要反复练习和理解。
学生们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每天保持一定的物理复习时间,确保在中考前完整复习一遍所有的知识点。
在复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们应该按照不同的内容和难易程度,合理划分复习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复习。
二、掌握基本原理物理原理是物理学习的基础,要想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学生们需要牢记并充分理解各种物理原理。
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关系等等,这些都是中考物理非常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深入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
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们要不断回顾这些基本原理,加深理解,才能在中考中得心应手。
三、注重练习物理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因此光靠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学生们需要大量的练习。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多做一些物理题,尤其是一些典型的物理题目,经典题目多做多练,对于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非常有帮助。
多做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四、辅助教材在复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适当借助一些辅助教材,一些物理习题集、物理辅导书等等。
这些辅助教材往往会有更多的例题和解析,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理解物理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结合教材和辅助材料,更全面地掌握和理解物理知识。
五、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每个学生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有的同学喜欢使用彩色的记忆卡片来复习,有的同学喜欢整理笔记或者听录音来复习,而有的同学则更喜欢在做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更高效地复习物理,而不是在不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上浪费时间。
中考物理的复习需要耐心和恒心,需要学生们付出充分的努力。
力学总复习力学试题在中考试题中占有很大比例,基本上为中考分值的45%左右,2002年力学知识为46.4%,力学知识占有这么大的比值,如何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高分,如何大面积提高中考成绩,如何进行有效的、高质量的复习,就此问题在这里我分三部分内容谈谈。
一、熟知力学部分新旧大纲的变化及大纲要求对命题的影响。
修定后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与原大纲相比,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在这里只涉及力学部分的变化:理解降为知道:压力大气压强浮力阿基米德定律滑轮掌握降为理解:密度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二力平衡这就意味着降低了考试要求,对这些知识不再有综合性较难的题目。
常识性的了解变为知道:连通器原理功的原理知道上调为理解:机械效率为什么复习中一定要熟知新旧大纲的变化,我们看一下河北省2001年和2002年中考试题中涉及力学部分题目。
我们先以降低要求的浮力知识为例2001年中考题选择题7题(2分)计算题20题(8分)2002年中考题:填空题5题(2分)我们再以由知道上调为理解要求的机械效率为例:2001年中考题:没有涉及机械效率题目(选择题11题涉及功和功率的概念而回避了机械效率概念)2002年中考题计算题17题(6分)看过这两年的中考题,大纲要求的升降,中考分值的增减,不能不提醒我们复习之前必须熟知大纲的要求和大纲的变化,作为一个送毕业班的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中考,自己连大纲变化都不晓得,中考成绩恐怕不会太好。
当然题目也可能有些偶然性、巧合性,怎样才能使我们复习重点和考点合拍、怎样才能准确地找到知识点与考点的结合点,那就是我们的教师和命题教师在大纲的共同指导下工作,我们教师在大纲指导下把准命题人的脉,才能使复习高效率、高质量的进行。
二、熟知新题型、新的命题思路。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新理念的形成,伴随着大纲要求的变化。
物理考题的立意和特点,近几年在悄然地发生变化。
以考查知识为主逐步转化为考查能力,在复习中,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熟知新题型、新的命题思路。
中考物理复习备考建议黑滩中心学校卿黎明根据《广安市二0一二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物理】》和《广安市2012年中考命题建议【理综】》的精神,结合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提出我校2012年中考物理复习备考建议,与学区同仁共同磋商,以期完善。
一、把握物理《考试说明》的精神实质1、考试依据及范围以现行《物理》教材、《物理课程标准》以及《<物理>考试说明》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要求的程度,以促进初中物理课程多维培养目标的达成。
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均有具体条目及表明要求程度的行为动词,命题时严禁任意加深课程标准内容的难度。
注重试题素材的时代性,加强试题素材与生产、生活及学生认知特点的联系,恰当反映物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其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和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
2、考试的方式今年的中考,物理、化学、生物是同堂分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物理学业考试采用纸笔考试(60分)和实验操作考试(10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纸笔考试采用书面闭卷考试,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
实验操作考试主要考查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习惯。
3、纸笔考试试卷结构第Ⅰ卷为选择题,理化生合卷,物理题目序号为1—10题,答案统一填涂在一张机读卡上。
第Ⅱ卷物理试题单独设卷,共4页,内容为填空题、探究与解答题(包含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题目从第1题开始序号。
试题难度分布:容(1)考试目标层次界定考试目标根据《课标》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分为知识技能目标和体验性要求。
对知识技能目标分为四个层次:了解,认识,理解,独立操作。
体验性要求分为三个层次:经历,反应,领悟。
(2)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虽然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但不受教材内容的制约。
根据《课标》的要求,物理学科学业考试的考查内容包括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
命题要求是:①.科学探究重点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科学探究方法和意义的理解,命题将有适当的开放性。
力光热电学经典题型解题技巧归纳一、声学部分技巧1.区分图像问题中声音的特性“三步法”第一步:看形状,判音色;第二步:看高度,判响度;第三步:看宽度,判音调。
二、光学部分技巧2.反射、折射作图“三步法”第一步:找入射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与界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
第二步:作法线过入射点作垂直界面的垂线即为法线。
第三步:画光线①反射: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入)射光线。
②折射:斜射时,空气中的角大,画出折(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光线不偏折。
技巧3.帮助记忆凸透镜成像特点的“两条规律”1.静态规律:①一倍焦距分虚实,内處外实,实倒虚正。
一倍焦距处是实像、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在一倍焦距以外,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②二倍焦距分大小,远小近大。
二倍焦距处是放大、缩小实像的分界点,物体在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成的是放大的实像;在二倍焦距之外成的是缩小的实像。
2.动态规律:①成实像时:物近(物距减小)像远(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②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三、热学部分技巧4.判断物态变化及过程中的吸放热“四步法”第一步:判断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前的状态;第二步:判断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的状态;第三步:根据定义确定物态变化的类型;第四步:根据物态变化的类型来判断吸放热情况。
四、电学部分技巧5.判断串、并联电路的“电流流向法”1.让电流从电源正极开始,经过各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板,若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则各元件串联;若电路中有分流点和汇流点,则分流点和汇流点之间的各支路并联。
2.注意:在识别电路时,电流表视为通路、电压表视为断路;在设计电路时,电源短路是不允许的,因为可能会烧坏电源。
技巧6.电路故障判断的“现象法”1.现象:小灯泡不发光可能存在的电路故障:①小灯泡短路②小灯泡断路③小灯泡正常,小灯泡到电源的电路出现断路2.现象:电压表有示数且电流表无示数可能存在的电路故障:①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断路,导致电压表串联接入电路中(相当于在电路中串联一个大电阻导致电路中电流太小,电流表指针偏转不明显)。
专题1.2 中考光学计算题知识回顾一、光学的五个规律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即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1)像、物大小相等;(2)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4.光的折射规律: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具体见下表。
二、记住光学常数1.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2.光年: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1光年≈9.4608×1015m≈9.4608×1012km。
类型与典例突破类型1: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结合三角形相似做答【例题1】(竞赛题)如图是小孔成像原理示意图。
根据图中所标尺寸,蜡烛AB在暗盒中所成的像CD的高度是多少cm?【答案】1cm【解析】蜡烛AB在暗盒中所成的像是CD,设AC与BD交点为O,现在知道AB=6cm , CD=?H=12cm,h=2cm.△AOB 与△COD相似,所以有AB HCD hCD=AB×(h/H)=6cm×(2cm/12cm)=1cm所以蜡烛的高度为1cm。
【例题2】(改编题)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学者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小孔成像的实验.他的做法是,在一间黑暗的屋子里,一面墙上开一个小孔,小孔对面的墙上就会出现外面景物的倒像.小华在学习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后,利用如下装置来验证小孔成像的现象.已知一根点燃的蜡烛距小孔20cm,光屏在距小孔30cm处,小华测量了蜡烛的火焰高度为2cm,则光屏上火焰所成像的高度为______cm.若物距增大,像距不变,则像的高度______。
中考物理复习导学案声光热专题(一)——声学、光学一、应用知识:1、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音的危害和控制;声音的利用2、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定律;颜色和看不见的光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眼睛与眼镜二、典型题讲解1、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A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B .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C .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 .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2、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 )A .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分析: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以及物理学法中的转换法的应用.3、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哪个方法有效合理( )A .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器装置B .在教室周围植树C .每个学生都戴个防噪声耳罩D .将教室的窗户打开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分析各个选项是否可以有效合理的减弱噪声.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噪声的特点和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4、在音乐会上用二胡和小提琴同时演奏《荷塘月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演奏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 .响度不同B .音色不同C .音调不同D .传播速度不同分析: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与发声物体的材料有关,一般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是不同的.5、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 .手影B .铅笔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C .景物在水中的倒影D .手指看上去变“大”了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及光的折射的区别,在平时要注意区分.6、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B.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分析: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鸟在玻璃幕墙上成的像符合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大小相等、到玻璃幕墙等距、连线与玻璃幕墙垂直、是虚像点评: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生活中很多都可以看成平面镜,如水面、玻璃幕墙等等,都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去分析成像情况7、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A B C D8、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A.变小B.变大C.先变小后变大D.先变大后变小分析:利用“物近像远像变大”或者说“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来解决本题较容易一些.9、如图是物体S通过凸透镜成像的示意图,当物体S放在哪个位置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S′()A.u>2f B.f<u<2f C.u=f D.u<f分析:根据图中物体成倒立的实像和像的位置,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可得出结论.10、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l倍焦距以内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我们可以用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焦距以内反变化.”来帮助我们记忆.11、物体置于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前,得到了一个放大的像()A.若像是正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B.若像是正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而小于20cmC.若像是倒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而小于20cmD.若像是倒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0cm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物距小于f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物距小于2f、大于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三、课堂练习:1、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①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②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
物理中考复习安排:第一轮复习按照八、九年级各章节进行知识点梳理2 月份第1 周(10-18):《声现象》内容有: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声音的利用《光现象》内容有:光电直线传播、反射、平面镜成像、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近视眼、远视眼及矫正、色散《物态变化》内容有:温度、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第 2 周(20-25):《电路》内容有:导体和绝缘体、电路和电路图、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内容有:电荷、电流和电流表、电压和电压表、电阻和滑动变阻器《欧姆定律》内容有:欧姆定律、应用、伏安法测电阻3 月份第 3 周(27-3):《电能电功率》内容有:电能和电能表、电功率、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电功率的测量《电功和电热》内容有:电热的影响因素、焦耳定律的应用、电热的应用、电热的计算《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内容有:家庭电路、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安全用电《电与磁》内容有:磁现象、磁场、电生磁、电磁铁及应用、电动机、磁生电第 4 周(5-10):《信息的传递》内容有:电话、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现代信息之路《机械运动》内容有:机械运动、速度、长度及其测量《弹力、重力、摩擦力》内容有: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概念、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和力》内容有: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质量与密度》内容有:质量、质量的测量、密度、密度的测量、应用第 5 周(12-17)《压强和浮力》内容有: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浮沉条件、应用《功、机械能与机械效率》内容有: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滑轮组、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热和能》内容有: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值、热机《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内容有:能源家族、能源转化第二轮复习主要进行以专题为引导的能力提升,这一轮复习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针对性的突出重点、难点、考点,物理组每位老师出一份专题测试题,内容和形式直指中考。
2012年青岛市初中物理复习工作几点建议下列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针对将要开始的2012年初中物理复习工作提出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重点知识(问答、作图、计算、实验)的复习要点建议:1. 问答题复习要点:(1)光学:镜面反射与漫反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到水等透明物质、从水等透明物质斜射到空气时的两角关系)。
(2)热学: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较大。
(3)电学: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电磁继电器工作过程(读图)。
(4)力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惯性的利用和危害;流体压强(气体和液体)与流速的关系;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计算题复习要点:(1)板块中的计算:Q = cm Δt , F 1l 1= F 2l 2,v = s t ,最简单串并联电路计算(3个量)。
(2)专题五的计算:ρ= m V ,G = mg ,p = F S,p =ρgh ,F 浮=G ―F ,F 浮=ρ液gV 排,W = Fs ,P = W t ,F = G n ,s =nh ,η= W 有W 总,η= G G +G 0 、η= G Fn ,W 总=W 有+W 额。
I = U R,P =UI ,Q =I 2Rt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规律的各个关系式,串联分压:U 1R 1 = U 2R 2,并联分流:I 1R 1=I 2R 2。
3.作图题复习要点:(1)光学:①光的反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一条光线的光路作图。
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特殊光线的作用(透镜用透镜符号表示)。
(2)电学: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限于两个用电器(包括伏安法图)的电路。
(3)力学:①力的示意图(受力分析):(详见后面说明)。
②杠杆的示意图。
(4)综合作图题(只要求画出电路图):电路设计(积木组合式):根据要求设计电路,电路元件不限。
声、光、热一、知识要点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而产生的;声音要靠传播,不能传声。
2、声速是表示声音传播的物理量,它与、有关。
3、声音的特性是指、和;控制噪声的方式有在声源处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
4、声的利用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播、,如超声波探测、碎石、测速等。
5、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光年”是的单位。
6、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光的反射现象分为________和漫反射两种;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比较: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______,连线与镜面垂直,成正立等大虚像。
7、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通常会发生________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会______法线,而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会_______法线;在光的反射和折射中,光路都是的.8、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决定;在看不见的光中,具有显著的热作用,具有显著的化学作用.9、凸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作用.10、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当物距u>2f时,成一个______ 、______ 、_______ 像,实际应用如:_________;当f<u<2f时,成一个_____ 、_____ 、_____ 像,实际应用如_________;当u<f时,成一个_____、_____、_____像,实际应用如_________.11、眼睛对光的作用相当于,它把来自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近视眼应配_______镜来矫正,远视眼应配______ 镜来矫正。
1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使用它时要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______,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_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示数____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要使玻璃泡_______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刻度线________。
2012年中考物理声光热复习建议
中考试卷中声光热的试题比例较小,对其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应是中考的重点,但近年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形式发生了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摒弃了考查死知识的做法,而要求能在具体事件中辨认出该知识或规律。
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做。
随着课改大面积的深入推进,中考的题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通过对比近几年中考题,预测今年的中考热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以供老师、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一、08——10年中考声光热试题情况
1.分值
这部分试题08年占23分,其中声现象2分,光现象5分,热现象16分;09年占24分,其中声现象3分,光现象5分,热现象16分;10年占18分,其中声现象4分(只牵涉1个选项),光现象6分,热现象8分。
2.考察重点
声现象:声音传播条件;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声音与频率;声音特征。
光现象:各种光现象的判断;光的反射和折射作图;凸透镜成像。
热和能: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晶体熔化图像;物态变化;内能和机械能的改变及转化;热量的计算公式;与热量有关的效率计算(注意是吸收还是燃料燃烧放热);谁的比热容大;温度计的读数。
二、声光热复习建议
1. 抓住基础知识。
中考试卷中易、中、难的试题比例为1:2:7,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应是中考的重点,但近年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形式发生了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摒弃了考查死知识的做法,而要求能在具体事件中辨认出该知识或规律。
为此学生要做到复习细致,在广度上力争不留漏洞。
2. 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那些最常见的生活现象甚至传说最可能成为命题的素材。
例如:去年涉及的“玉树地震、千里眼”等。
复习时同学们应在近两年的相关题目中了解此类题的出处、分类和答题技巧,更主要的是发现不懂的问题多亲自去做、去看、去想,快速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
3. 提高收集、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生活中源随处可见,各种商品的说明、须知、用法及列车时刻表等都向人们提供着,善于迅速从资料中选择出自己需要的是人们在生活中应具有的能力,因此近两年围绕铭牌、说明书、数形结合——物理图象等命出了一些类题,应引起重视。
考试中的给予方式可以是图表或文字,同学们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大致步骤,平时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收集有益的能力,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热点问题
通过观察总结近两年的各地中考试卷,发现热点主要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关注最新科技发展,例如磁悬浮列车、火星探测器、神舟飞船,日本地震等;(2)关注时事新闻;(3)关注估测能力,例如估计考场温度、估计自己上三楼的功率等;(4)关注问题的提出,例如试卷上给幅图片,让你针对图片所画内容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并解答。
四、典型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