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云可视助力扬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推进全媒体转型升级
- 格式:pdf
- 大小:1017.15 KB
- 文档页数:1
省科技厅等六部门印发《辽宁省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0.05.12•【字号】辽科发〔2020〕9号•【施行日期】2020.05.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省科技厅等六部门印发《辽宁省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为贯彻落实《科技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科发高〔2019〕280号),加快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省科学技术厅、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播电视局共同研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运用科技手段为文化产业赋能,全面提升辽宁文化科技创新能力,转换文化发展动力机制,协同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努力将文化科技融合打造成为辽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面向我省文化建设重大需求,把握文化科技发展趋势,瞄准科技前沿,立足省情重点突破,打通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后一公里”,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创造更多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性成果,为高质量文化供给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价值引领。
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不断提升辽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水平,增强辽宁文化软实力。
需求导向。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技术创新赋能文化产业,助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服务模式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问题导向。
瞄准文化科技缺少融合的问题,补齐文化发展缺少核心技术支撑的短板,以体系化思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
争鸣与探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亿,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机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把新闻报道的重心转移到互联网,传播新闻信息,加强舆论引导。
广播电视媒体“移动优先、一体发展”的目标任务2020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的通知,通知强调,坚持移动优先、一体发展,坚持多屏互动、矩阵传播,建立具有强大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新型广播电视主流媒体。
传统广电媒体深度融合当务之急要突破思维、内容、技术、平台、经营等瓶颈,将更多人财物向互联网倾斜,快速提升主流媒体的信息聚合能力、内容生产能力和技术引领能力。
[1]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广电主流媒体。
与传统主流媒体相比,新型主流媒体必须运用新技术、新机制与新模式,技术先进、功能齐全、产品多元、全面覆盖,通过媒体、渠道、平台与终端融合,占领舆论的制高点,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从媒体形态来看,新型主流媒体除了传统终端之外,包括新兴媒体矩阵;从传播内容来看,包括文字、声音、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形态的内容;从传播终端来看,包括手机、电视、电脑、PAD等常用终端,也包括微信微博、IPTV、DVB、OTT、APP以及网络视频等新兴平台;从影响力来看,在重要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2]新型主流媒体在新闻报道、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公共服务等方面牢牢占据传播制高点。
例如,中央电视台实现电视与新媒体一体化生产,依托中央电视台的强大报道资源,创建全国融媒体平台“央视新闻移动网”,在新闻移动直播领域抢占新高地,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和互动感,以开放平台吸引用户参与新闻信息生产传播,把主流媒体自主平台打造成能以海量信息、丰富功能吸引受众的生态级平台。
随着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数字电视正在从单向电视向交互电视、网络电视、智能电视再向云电视快速发展。
云电视是应用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的智能电视,是三网融合环境下全媒体综合信息云应用和云服务的重要载体。
云电视以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为云通路,以云计算、云存储为核心技术,以开放的“操作系统+云平台+云软件”为技术平台,提供海量、共享、便捷、精彩的云应用和云服务,用户使用云电视时只需要从云端调用所需资源,即可观看云内容、实现云应用、享受云服务,云电视已将电视终端从单纯硬件转为了“硬件+平台+内容+应用+服务”的全媒体综合信息云应用和云服务终端。
1云电视的技术特点云电视是应用云计算、云存储等IT 网络技术实现云应用和云服务的智能电视。
云电视可以自主播放互联网上海量视音频内容,可安装丰富的应用软件,用户将云电视连上网络后,就可以随时从云端服务器获取所需的资源或信息,云电视除了具备智能电视所有功能,还具有以下特点:1.1具有针对电视定制的操作系统云电视具有针对电视定制的开放的操作系统,来控制、管理云电视的运行,为云电视提供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行环境,为用户提供符合电视使用习惯的操控界面,应用软件可实时更新和升级,内容可实现无限扩充和升级。
1.2具有云端服务系统平台云电视具有开放的云端服务系统平台,作为资源存储、运算和服务提供中心,以实现海量资源和应用软件的共享。
通过丰富的应用程序商店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云服务,可实现云点播、云推送、云预约等应用,可为用户提供私有云服务,实现海量图片、视频、音乐、文字等资源在云端的存储和共享。
用户凭借账号和密码进行识别,实现智能手机、智能平板、PC 等个人智能终端与云电视在云端的多设备登录、互联互通、内容同步和多屏视频推送等功能。
1.3采用云计算与云存储技术云电视采用云计算、云存储技术,能提供强大的云应用功能,应用程序由云端支持,无需下载到本地安装运行,无需占用本地大量资源,利用云端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云端集成的海量内容、应用和资源,只需将处理结果回传到用户端进行显示。
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释放大视听产业活力发布时间:2022-02-25T11:33:34.351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11月中32期作者:吴奕君[导读] 现如今从广电媒体到视听产业,整个广电领域正在进行转型升级,广电是在深圳举办的十七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一个重要板块,广电视听产业高峰论坛的主题是“深度融合创新未来”,多位专家围绕如何加快推动文化科技融合赋能大视听产业发展等议题展开演讲,本文主要是根据多位专家围绕如何加快推动文化科技融合赋能大视听产业发展议题的演讲进行分析,主要是分析和阐述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是提升广电媒体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关键,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进行阐述。
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台吴奕君乌鲁木齐广播电视集团摘要:现如今从广电媒体到视听产业,整个广电领域正在进行转型升级,广电是在深圳举办的十七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一个重要板块,广电视听产业高峰论坛的主题是“深度融合创新未来”,多位专家围绕如何加快推动文化科技融合赋能大视听产业发展等议题展开演讲,本文主要是根据多位专家围绕如何加快推动文化科技融合赋能大视听产业发展议题的演讲进行分析,主要是分析和阐述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是提升广电媒体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关键,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发展规划》进行阐述。
关键词:全媒体传播体系;大视听产业;释放活力 1.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是提升广电媒体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关键姜文波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的成员,他认为广电媒体必须和用户接收信息发展的变化和趋势相适应,如果广电媒体没有与用户接收信息发展的变化和趋势相适应,那么电视就会被遗弃。
技术进步推动了中国媒体的变化,推动媒体的建制不断的得到调整,逐渐的趋向适应化,在技术的推动下,广电媒体的触点和体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目前的接收用户来看,大多数是年轻人,并且大多数接收的新媒体广播,所以现在的接收用户的特点是年轻化和新媒体使用占比大,年轻化和新媒体使用常态化是目前我国新媒体传播的最主要的特征,对传统的广播电视台来说,视频网站等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巨大的挑战,电视的受众群体主要是老年化群体,年轻人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电视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四十岁以上的观众。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一中2025届高考语文必刷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泉州,泉州丁立梅①我到泉州,泉州用雨迎接了我。
②我住在风雅颂书局的民宿里。
民宿在五店市,栖身于一群老建筑中。
③月洞门进去,有一小小院落,红红的院墙上攀着三角梅。
在南方,见多了这花,它一旦开起来就没完没了,用汹涌澎湃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头。
它打扮得既艳丽又妖娆,或一身热烈的红,或一身昂扬的紫,或一身橘色,或一身素白。
它让人误以为它就是风华绝代的,真是聪明得有些狡黠..了,鬼精灵般的。
其实呢,它的花朵细小得很,乳黄色,藏在艳丽的三枚苞片间。
如它这般懂得包装自己的花,少见。
我每回见它,都要惊诧、惊喜。
④院落的花架上爬着蜜豆花,不见花只见叶,这也是好的。
密匝匝的叶片油亮油亮的,它们倒垂下来,跟耍杂技一般。
花架下安放着一架秋千,秋千没人荡的时候,就荡清风、荡日影、荡星光、荡雨声。
⑤雨声真好,我在听雨!雨嘀嗒嘀嗒,如弹六弦琴。
苏东坡的十六件赏心事里有“微雨竹窗夜话”,又有“雨后登楼看山”。
我轻易就得到了这样的赏心事。
当然,夜话最好不要,我情愿沉默。
在这样的老房子里,实在不宜多话,就听听雨敲竹叶吧,一声声里,敲的都是从前的韵律。
从前的那户人家去了哪里呢?我在那木门上,闻到了面线糊的味道;还有润饼的味道,薄薄的面皮里,包着万般滋味。
在这里,芋头可以跟南瓜相亲相爱,鸭蛋里可以灌进去肉末。
甜汤里的芸豆,吃起来很面。
牛肉羹上漂着绿绿的葱花……⑥雨后登楼实在美妙。
⑦天蓝得阔绰,云也白得阔绰。
蓝天下的五店市给我闾阎扑地....之感,红墙红瓦,一派喜气洋洋。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工程的技术创新之路发布时间:2022-11-03T06:39:46.434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6月第12期作者:陈菁菁[导读]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了更多便利条件,陈菁菁中广(绍兴柯桥)有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摘要: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了更多便利条件,但在另一方面却又给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已经促使广电从业者从专业新闻生产者拓展到了受众用户,在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媒介技术的驱动之下,进入融媒体和大数据时代后,传统广电媒体想要实现转型发展,就必须正视由此而来的一系列变革,革新传统的新闻编辑思维与方式,积极运用广电媒体技术做出深入探索,制作高质量节目,同时也为广播电视行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创新之路引言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中心及相关部门在改革和创新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及播控管理的过程中,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并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广播电视工程技术、新媒体等平台的碰撞和融合,从而有效打破广播电视传统技术壁垒,实现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及播控管理的创新与持续发展。
1融媒体促进广播电视发展的优势1.1互动参与性传统模式下,观众只能收看或者收听电视节目,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虽然部分广播电视节目会采取一些渠道和方式来与观众进行沟通和交流,但却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而通过新媒体与广播电视的融合,观众能自主选择喜欢的节目,并可借助移动端、互联网等设备来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评价、点赞以及留言,在增强互动性的同时,引导观众积极参与到线上的沟通交流活动中,这不仅能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而且还可通过交流互动环节,在拉近节目组与观众距离的同时,实现电视节目的改进和优化。
通过融媒体不断创新广播电视工程技术,能在实现其与线上多元化媒体形式有效结合的同时,探索广播电视发展的新方向。
推进融合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作者:李声来源:《中国广播》2020年第11期【摘要】随着媒体融合发展进入快车道,广播媒体也在加速向全媒体机构转型升级,以在新的舆论生态和媒体格局中掌握主动权。
江苏广播坚持守正创新,在内容、技术、管理等领域深入探索,以打造具有更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为目标,积极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更好地践行主流媒体的使命。
【关键词】媒体融合内容技术管理江苏广播【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要求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根据这一发展要求,江苏广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以声音优势为基点,以打造具有更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为目标,建设全媒体内容产品矩阵,拥抱技术革新,拓展传播渠道,强化管理保障,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做强主流传播阵地,传播核心价值观。
一、构建融合生产体系,打造音视频内容产品矩阵媒体竞争的根本是产品,能否向用户提供优质内容产品将直接决定其引导力、影响力的实现。
面对复杂的传播生态,广播媒体一方面要保持战略定力,扼守既有传播渠道,优化内容供给,夯实传统端公信力和影响力,确保主流媒体价值“保值增值”;另一方面要立足广播移动化、伴随化的传播优势,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聚集资源全面挺进互联网,以互联网思维配置资源,主动设置议题,在互联网阵地获得话语权。
(一)内容守正创新,巩固主流舆论阵地广播媒体向全媒体转型的优势之一,是具备主流媒体权威公信的价值基础,能坚守媒体责任,敏锐地观照社会各方面的实际需求。
在与新兴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广播媒体要守正创新,立足主流媒体定位,有效架构引导舆论、信息服务、线下活动三大内容业务。
精耕主题宣传,做强主流舆论。
主题宣传重点反映党委政府一定时期内的中心工作,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舆论支持的重要手段。
深耕主业、多元开拓、加快转型、融合发展作者:刁毅刚来源:《中国传媒科技》2017年第04期中国传媒科技:习近平主席“219”讲话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开展了哪些关于媒体融合和新媒体创新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何崑:习近平主席“219”讲话后,南方报业深入实施“深耕主业、多元开拓、加快转型、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媒体+”产业拓展模式,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媒体拳头产品影响力,快速推进产业转型标杆项目,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一年来,南方报业在新媒体创新上,围绕着平台建设、资源整合,不断开拓新媒体发展空间,重点打造了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并读客户端、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南方网转企改制、南方舆情、289艺术园区等一系列拳头产品及标杆项目。
其中,南方+客户端快速占据广东第一权威移动发布平台制高点,全年完成10个版本的迭代升级,下载量突破1100万,营收超1000万元;“南方号”已吸引超过200家机构自媒体入驻,聚合25个省直机构33项服务,初步建成“最懂广东的自媒体平台”和“广东掌上办事大厅” ;并读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超8800万,月均活跃用户1000万,日均活跃用户135万,稳居国内新闻资讯类APP领先位置;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是广东省媒体转型标杆项目,跨媒体、跨领域、跨行业,是全新组建的国内唯一一家全媒体集团。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正快速布局、全力推进媒体、数据、交易三大业务;南方网转企改制工作全力推进,正加紧上市筹备工作,成为集团整合优质新媒体资源、提高资产证券化比重的重要载体;南方舆情2.0版上线,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服务党政用户100多个,新增企业用户一批,移动端“舆堂”当年上线当年拓展用户1980个,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加显著作用;289艺术园区2016年正式开园,形成以289艺术park 为线下平台,以289玩艺网为线上平台,集文化传播、创新策划、园区规划、活动承办等于一体的文化艺术资源一站式整合运营商,园区入驻企业70多家,2016年获评“两岸三地十大经典文化创新园区”。
2014年第11期新闻前哨在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传媒领域迎来了颠覆性的重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就我国媒体融合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
面对媒体融合的新浪潮,作为传统媒体重要方阵的地方报业,该如何“有所为”或“有所不为”,成为报业决策者面临的新难题和新课题。
地方报业主要是地市州级党报和党报集团,既没有中央、省部级党报机构“财大气粗”,也不像各种行业报、专业报媒那样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因此在转型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拦路虎”,如技术短板、资金紧张、人才缺乏等。
但同时,地方报业也有“船小好调头”的便利,能及时“移动”,快速“互联”,把传统媒体阵地有效拓展到新的空间。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在推进报业转型发展中,争当区域舆论领袖,勇做文化产业旗舰,立足于报网相互融合,着眼于报业升级转型,走出了一条具有探索意义的“融汇贯通”之路。
融合院业内多种媒体的有机互动媒介融合,是在数字技术推动下不同媒介生产者、内容、渠道、接受终端之间,传统边界日渐模糊、趋于融合的轨迹日益清晰的现象和过程,所呈现出的是一种传统媒介与新媒介向同一轨道靠扰和并合的变化趋势,也是一种各类媒介的传统边界日益模糊的发展状态[1]。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是以创刊60多年的三峡日报社为班底、成立于2009年的湖北首家地市州报传媒集团。
当初,该集团旗下拥有《三峡日报》、《三峡商报》、《中国地市报人》、《新闻选刊》、三峡宜昌网、宜昌政府门户网、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三峡手机报等八个媒体,在内陆地市级传媒集团中媒体类别最为齐全、媒体结构较为合理,报刊发行总量已超过25万户,日总印刷能力达到80万对开张。
实行报业经营的30年来,报业经营收入增长了28倍,利润增长了22倍,国有资产增值21倍,是湖北省地市州实力最强的传媒集团。
但面对高速信息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冲击,地方报业如何“抱团”应对?三峡日报传媒集团选择了“融合”,把多媒体融合作为转型的突破口。
在2016年1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这无疑是为广电行业革新转型注入的一针强心剂。
同时,扬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积极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导思想,响应《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的,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与新兴也都开始探索,试图突破以往的思维框架,将新技术和内容进行融合。
扬州广电依托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以资源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长久以来积累的优势与北京红云融通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短时间内打造了包括“扬帆App”在内的一整套媒体融合解决方案,以红云的“可视云”
红云可视助力扬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推进全媒体转型升级
黄佳辉 本刊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