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周年活动之一:“济生杯”医学人文征文活动
- 格式:pdf
- 大小:67.23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周年活动之一:2015年“济生杯”
医学人文征文活动获奖名单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6(0)2
【摘要】医生是最崇高的职业之一,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的一门学科,疼痛医学更需
要医学人文的熏陶;医生们只有在感动自己的同时才能推动社会医疗环境的改变,才
能弘扬正能量,重塑白衣天使的神圣形象。
在为患者解除顽痛的过程中,在追寻学术
成长的路途上,您是否在经常经历着感动,也在感动着他人?我们将与您同行,与您一
起分享为民除痛的故事和您所经历的感动。
【总页数】1页(P108-108)
【关键词】疼痛科;赵序;疼痛诊疗;南方医科大学;仁慈医院;第二军医大学;江苏省泰
兴市;王晓英;急诊科;王宏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1.1
【相关文献】
1.“疼痛科·十年”主题征文活动--“济生杯”医学人文征文 [J],
2.《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周年活动之一:“济生杯”医学人文征文活动 [J],
3.《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周年活动之一:“济生杯”医学人文征文活动 [J],
4.《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周年活动之一:“济生杯”医学人文征文活动 [J],
5.《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周年活动之一:“济生杯”医学人文征文活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疼痛临床37年的经历和体会
宋文阁
【期刊名称】《实用疼痛学杂志》
【年(卷),期】2010(006)004
【摘要】@@ 我于1965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被分配到山东省立医院外科工作,3年后被调到麻醉科.1972年开始应用麻醉方法治疗疼痛患者,至今已有37年.37年的酸甜苦辣、经验教训,或许对当今从事疼痛诊疗工作的同仁会有所帮助,故撰下此文.
【总页数】3页(P305-307)
【作者】宋文阁
【作者单位】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济南市,25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第十四届世界临床疼痛大会暨第一届亚洲疼痛大会第四届中国临床疼痛学术会议会议报道
2.第十四届世界临床疼痛大会暨第一届亚洲疼痛大会和第四届中国临床疼痛学术会议通知
3.第十四届世界临床疼痛大会暨第一届亚洲疼痛大会和第四届中国临床疼痛学术会议
4.疼痛护理在骨科术后疼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5.第十四届世界临床疼痛大会暨第一届亚洲疼痛大会第四届中国临床疼痛学术会议通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疼痛医学峰会,共同探讨疼痛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此,我谨代表本次峰会的主办方,向各位领导、嘉宾和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疼痛是人体的一种生理现象,是人类最常见的痛苦体验之一。
长期以来,疼痛医学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疼痛医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此,我谨对疼痛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医护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本次峰会以“创新、发展、共享”为主题,旨在加强疼痛医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疼痛医学事业的繁荣发展。
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坚定信心,推动疼痛医学事业创新发展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我们要坚定信心,积极推动疼痛医学事业的创新发展。
要紧跟国际疼痛医学研究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疼痛诊疗水平。
同时,要注重疼痛医学与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疼痛医学领域的学科交叉和创新发展。
二、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疼痛医学队伍素质人才是疼痛医学事业发展的关键。
我们要加强疼痛医学人才的培养,提高疼痛医学队伍的素质。
一方面,要加强疼痛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其临床诊疗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疼痛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疼痛医学师资力量。
三、深化国际合作,提升我国疼痛医学国际影响力疼痛医学是国际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加强国际合作对于提升我国疼痛医学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疼痛医学学术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理念,推动我国疼痛医学走向世界。
四、关注基层疼痛诊疗,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疼痛医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
我们要关注基层疼痛诊疗,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疼痛诊疗水平,让更多患者受益于疼痛医学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疼痛医学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疼痛的认识,降低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各位同仁,疼痛医学事业任重道远。
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为推动我国疼痛医学事业的发展,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最后,预祝本次峰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50年领航疼痛医学的沙漠之舟“沙漠之舟启程远航,疼痛医学广阔海洋,坚忍不拔忍劳负重,为民除痛乐在其中。
”2016年7月16日,在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2016年年会召开之际,中国疼痛医学的鼻祖韩济生院士专门题写了这4句话送给疼痛学界的青年学子们。
虽然只有区区32个字,但它所描绘的场景和境界让人顿生敬意。
这不是宣传口号,是疼痛医生们的真实写照。
近期,笔者有幸采访了疼痛医学领域“沙漠之舟”的领航人――韩济生院士。
疼痛是“症”也是“病”平日里,人们大多有过疼痛的感受,但往往我们只觉得它是一种症状,忍一忍就好了。
其实疼痛大有学问。
疼痛分为急性和慢性。
韩济生介绍,“急性疼痛是身体里有了问题要警告你,就像敲了一下警钟;而慢性疼痛则更严重,说明身体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所以不断地敲警钟,提醒我们必须去关心它、倾听它的诉求。
慢性痛并不仅仅是一种症状,它本身就是一种疾病,比如偏头痛、腰背痛、带状疱疹后痛等,不能一‘忍’了之,必须认真对待。
”疼痛是造成人类劳动能力降低、生活质量下降的最普通、最直接的因素。
潜力巨大的“针刺镇痛”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然而针灸代代相传,凭借的是它复杂的经络穴位图和玄妙的经验积累,没有人能够从科学的角度分析针灸的原理。
1958年前后,社会上开始流行“针刺麻醉”,强调手术时只要扎针就可以了,不需要用麻醉药。
周恩来总理听说后也觉得很好奇,希望科学家们进行深入研究。
1965年秋天,韩济生接受了周总理的指示和原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的委托,开始研究针刺麻醉的原理。
在临床实验中,韩济生发现如果在正常人的合谷、足三里等重要穴位进行标准手法的针刺,观察其对痛觉的影响,发现针刺的镇痛效应有一定的潜伏期,停止针刺后又有一个明显的后效应,这提示其中有化学因素的参与。
韩济生神经生理学家、疼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生物学系教授。
连续13年(1987年—2000年)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RO1科研基金用以研究针刺镇痛原理。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卫生部甲级奖、乙级奖,北京医科大学“桃李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北京大学首届蔡元培奖,吴阶平医学奖,等等。
在国内外杂志及专著上发表论文900余篇,编写中文专著9册,英文教科书1册。
个国家认可使用针刺疗法,其中18个已经将其纳入医疗医学无国界,为了中医针刺的国际化传播,多年来,韩济生不断奔走,曾应邀到2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演讲206次,并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主席对韩济生来说,耄耋之年是枫叶正红的火样年华。
2008年,80岁的韩济生为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目标:扩大针刺治疗的疾病种类,寻找新的适应证。
他将目标锁定在孤拯救家庭希望”的疾病上。
孤独症(ASD,又称自闭症)是以社交行为缺陷为特点的精神疾患,患者存在社会交流障碍、语言交流障碍、来自星星的孩子”,像星星般纯净,又如星星般冷漠,他们不愿意跟人交流,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治疗孤独症是医学界公认的难题,症状、发病机理都非常复杂。
目前只有症状的减轻,鲜有治愈的案例。
有通过听音乐、跟海豚玩耍等疗法进行韩济生想到了针刺疗法。
通过对大脑神经的研究,情严重的孤独症患者两项指标低于病情较轻的孤独症患者,而孤独症患者的下丘脑灰质体积变小,与血浆OXT 和AVP含量降低正相关。
同时发现孤独症患儿的母体血浆中OXT和AVP水平也明显低于正常。
找到了孤独症患儿的病因,韩济生院士团队便开始了针刺技术应用于治疗孤独症的研究。
考虑到手捻针和电针对儿童不甚相宜,其团队研发了非侵入式的穴位贴片,进行“经皮电穴位电刺激”(即TEAS 疗法)。
由于孤独症患儿症状不同,对神经调控疗法的反应也不同,韩济生团队制作了“北京孤独症分型问卷”,根据患儿的症状对患儿分类,从而确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我与疼痛医学・编者按 从本期起本刊设立“我与疼痛医学”专栏,介绍我国疼痛医学界有关专家,并请专家讲述本人从事疼痛医学的由来、经验、体会、抱负和对未来的希望等等。
借此增强相互了解并进一步促进疼痛医学的发展。
毕生奉献疼痛医学韩济生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3)我出身于医生家庭,自小有学医的愿望。
1952年从上海医学院毕业,很希望做一名外科医生,也得到上海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外科医师门的赞许,同意在毕业后留我在外科工作。
但当时国家需要创建许多新的医学院,毕业前校领导动员我们班全部毕业生从事基础医学教研工作,我这才选了生理学作为自己的专业。
1962年我有机会追随北医王志均教授从事消化生理研究,但1965年周总理和卫生部号召研究针麻原理,我坚决响应号召转而从事针刺镇痛原理研究,迄今已30余年。
也许可以说,我学医的动机来自家庭影响,而从事疼痛医学的动力则是来自国家需要。
80年代在疼痛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中,我接触到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ASP ),深感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绝对有必要组织自己的疼痛学会(IASP 中国分会即CASP )。
遂于1989年组织了第一次东西方(国际)疼痛会议,并在会上成立CASP ,当时有奠基会员164人。
经十年努力,会员人数增加了十余倍,达2500余人。
并在全国成立了十个疼痛治疗临床中心,推动了我国疼痛医学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
疼痛学会的最主要信条是多学科协作,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专科医师可以解决疼痛病人的全部问题。
我从医学院毕业后,长期从事生理学教学和疼痛原理研究工作,对临床医学缺乏经验,只有随时随地拜各科医学专家为师,才有可能逐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在疼痛有关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架设桥梁,希望在互动中使整个疼痛医学得到发展和提高。
我的另一个目标是把中国疼痛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介绍和贡献给国际疼痛学界,使全球的疼痛病人能共享这些人类财富和资源,这既是中国疼痛医学界的责任,也是我们的自豪!在慢性疼痛特别是癌痛的治疗中,有必要合理地扩大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
韩济生教授恭贺龙年大吉
佚名
【期刊名称】《神经药理学报》
【年(卷),期】2012(001)001
【摘要】<正>怀着喜悦的心情回顾兔年,迎接龙年,我们的第7个本命年!4月,萧山领导邀请济生全家清明回乡扫墓,在茶文化节上品尝龙井的姐妹茶"三清茶"。
5月,"北京济生疼痛医学基金会"成立,启动对贫困慢性疼痛患者的救助活动。
【总页数】1页(P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求索者的奉献—记著名神经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医科大学教授韩济生[J],
2.治疗疼痛,我们的针刺有特色——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韩济生教授 [J], 李衍
3.中西医结合道路无比宽广 --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神经生理学家韩济生教授 [J], 秦秋
4.重燃吸毒者的生命之光--访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韩济生教授[J], 王英
5.揭示针刺镇痛机理探索大脑神经奥秘--记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韩济生教授 [J], 付东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