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五大 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0.61 MB
- 文档页数:98
创伤急救是指在急性创伤发生后,迅速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以减轻伤者的痛苦、保护生命和预防进一步损伤。
以下是一些创伤急救的基本技术:
1.保护现场和个人安全:
➢确保自己和伤者的安全,避免进一步伤害。
➢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远离危险因素,如火灾、化学品泄漏等。
2.呼叫急救:
➢在发现创伤事故后,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号码(如911)。
➢提供准确的事故地点、伤者数量和伤势情况等信息。
3.创伤评估:
➢迅速评估伤者的意识水平、呼吸、循环和出血情况。
➢判断伤者是否处于危险状态,优先处理生命威胁较大的问题。
4.控制出血:
➢对于明显的出血,使用直接压迫或包扎等方法控制出血。
➢如果可能,提升伤肢以减少出血。
5.维持呼吸道通畅:
➢如果伤者呼吸困难或呼吸道受阻,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呼吸道通畅。
➢如有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
6.固定骨折和关节脱位:
➢对于明显的骨折或关节脱位,尽量保持伤者的肢体稳定。
➢使用夹板、绷带或其他合适的固定物品固定骨折或关节脱位。
7.保暖和舒适:
➢保持伤者的体温,避免过度失温或过热。
➢提供适当的舒适和支持,减轻伤者的痛苦和焦虑。
8.不移动伤者:
➢除非伤者处于危险的环境中,否则不要随意移动伤者。
➢移动伤者时,应采取适当的方法,避免进一步损伤。
请注意,创伤急救的技术和方法可能因不同的创伤类型和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在实施创伤急救时,最好接受相关的急救培训和认证,以确保正确和安全地处理急救情况。
创伤现场救护基本技术有
创伤现场救护是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前,受伤者或目击者所采取的紧急行动。
以下是创伤现场救护基本技术:
1. 确保安全:在救援行动中,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如果现场存在危险因素,如火、燃气泄漏、高压电线等,应立即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二次伤害。
2. 停止出血:对于大量出血的创伤,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止血。
常用的方法包括用紧急止血带、加压止血等。
3. 确保呼吸通畅:对于呼吸困难的受伤者,应采取措施确保其呼吸通畅。
如果受伤者无法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4. 保护受伤部位:对于受伤者的外伤,应在不移动受伤部位的前提下,用固定物体进行保护,避免其再次受伤。
5. 保持体温:受伤者在接受救援之前,应保持体温。
可以使用毛毯、衣物等物品覆盖受伤者,避免其受寒。
6. 稳定情绪:在救援行动中,受伤者或目击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和恐慌。
此时,急救人员应稳定情绪,安抚受伤者和目击者,避免出现二次伤害。
以上是创伤现场救护的基本技术,不同情况下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如果您面临紧急情况,请尽快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进行求助。
简述创伤急救的治疗原则和常用急救技术摘要:一、创伤急救的治疗原则1.抢救生命优先2.预防感染3.功能恢复4.减轻疼痛5.心理支持二、常用急救技术1.止血2.包扎3.固定4.搬运5.心肺复苏6.急诊手术正文:创伤急救是指在事故现场或急诊科对受伤者进行初步救治的过程。
其目的是挽救生命、减轻伤情、预防并发症。
创伤急救的治疗原则和常用急救技术如下:一、创伤急救的治疗原则1.抢救生命优先:在现场救援过程中,首要任务是确保受伤者的生命安全。
对于重度创伤患者,应尽快评估病情,对心跳呼吸骤停、大出血等危重病情进行紧急处理。
2.预防感染:创伤患者容易引发感染,尤其在急救过程中。
要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如使用一次性器械、消毒伤口等。
3.功能恢复:在救治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受伤部位的功能,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对于骨折、脱位等伤情,要进行固定,减轻疼痛,并尽快转运患者。
4.减轻疼痛:创伤患者往往承受着剧烈的疼痛,要及时给予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痛苦。
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焦虑和恐惧。
5.心理支持:创伤患者及家属常常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急救人员要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二、常用急救技术1.止血:对于出血伤口,要采取指压、加压包扎、止血带等方法进行止血。
注意:切勿过度用力,以免造成损伤。
2.包扎:包扎伤口可以防止感染、减轻疼痛、促进愈合。
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3.固定:对于骨折、脱位等伤情,要采用夹板、石膏等固定受伤部位。
固定要牢固,但不宜过紧,以免造成肢体缺血。
4.搬运:搬运受伤者时要轻柔,避免加重伤情。
多人搬运时,要保持受伤部位稳定,动作协调。
5.心肺复苏: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正确操作方法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
6.急诊手术:对于创伤患者,如有必要,要及时进行急诊手术。
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总之,创伤急救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掌握治疗原则和常用急救技术,能够在紧急情况下为受伤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
创伤急救技能及现场的应用
创伤急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尤其是在现场急救中更为关键。
下面将为您介绍创伤急救技能及现场应用的相关知识:
一、创伤急救技能
1.打电话求救:在进行创伤急救时,第一步是拨打求救电话,将受伤者情况告知120急救中心,告诉他们您所在的位置和需要急救的原因。
2.止血:当出现流血时需要及时进行止血处理,可以使用绷带包扎等方法进行止血。
3.固定伤口:伤口固定可以减少对伤口的刺激,减轻疼痛,防止骨折及其他伤害进一步发展。
4.清理伤口:清理伤口可以预防感染,避免伤口炎症及化脓等问题。
5.医疗急救:在进行创伤急救时,需要尽快将受伤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二、现场应用
1.现场判断:在现场急救时,需要对受伤者的状况进行判断,确定其伤情及其消耗的时间,进而决定所需要的急救方案。
2.处置危险因素:在现场急救时,需要排除危险因素,以确保医疗人员的安全及受伤者的稳定。
3.抢救受伤者:现场急救需要尽快抢救伤者,以减轻其痛苦,防止伤情恶化。
4.急救记录:现场急救过程中需要对伤者的情况进行记录,以备后续处理。
5.通知家属:在现场急救过程中,需要及时将伤者情况告知其家属,增强家属的信任和支持。
总之,创伤急救技能及现场应用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救治更多的受伤者,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创伤急救技能,并在现场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创伤急救技术
创伤的现场急救是保存伤员生命、保护受伤肢体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救助伤员,挽救伤员生命。
对创伤人员的急救,一般顺序是止血,包扎,固定,运送的顺序。
1、止血
止血是为了止血和保护创口。
止血可以采用指压止血法,止血带结扎止血,或者是加压包扎止血。
一、指压止血法,适用于颅顶部出血,面部出血,头颈部出血等。
二、止血带止血法,通常用于四肢较大的动脉损伤出血的情况。
三、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出血。
2、包扎
包扎能够保护创面组织,保护器官以防止再损伤。
包扎能减少伤员的疼痛,避免伤口进一步损伤和感染。
3、固定
固定能够维持骨关节的相对稳定,防止出血以及再损伤。
固定的话可以用板或者直木条固定,对骨折的伤员有一定的作用。
4、搬运
搬运可以争取时间给予初期的生命支持,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条件。
搬运要保持正确的体位,检测伤员的生命特征,以防止上面进一步的损伤。
现场急救的五大技术指什么
近年来急救医学把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并称为现场急救的五大技术。
1、保持呼吸道通畅:使伤员仰卧、头后仰,解开伤员衣领和腰带,及时清除口鼻咽喉中的血块、黏痰、呕吐物、假牙和其他异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呼吸道阻塞及有窒息危险的伤员,可插入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或急用大针头穿刺环甲膜通气,或行环甲膜切开插管、气管内插管及气管切开插管。
对呼吸骤停者,可行口对口或经口咽通气管,或鼻咽通气管行人工呼吸。
对下颌骨骨折或昏迷伤员,有舌后坠阻塞呼吸道者,可将舌牵出,用别针或丝线穿过舌尖固定于衣服上,同时将伤员置于侧卧位。
2、止血:创伤出血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对创伤出血,要进行准确有效地止血,再作其他急救处理。
3、包扎:包扎可压迫止血、保护创面,固定创面敷料减少污染,减轻疼痛,有利于搬运和转送。
包扎时动作要轻巧、迅速、准确,敷料要严密遮住伤口,松紧适宜。
包扎完毕应检查肢体远端血循环是否正常,若完全阻断,应予放松,重新包扎。
4、固定:现场救护中,对怀疑有骨折、脱位、肢体挤压伤和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必须做可靠的临时固定。
减轻患者伤处的疼痛,预防疼痛性休克的发生;同时限制骨折断端或脱位肢体再移位等,避免产生新的损伤和并发症。
5、搬运与转送:伤员经止血、包扎、固定等处理后,应尽快搬运与转送到急救中心或医院进行治疗。
需要时应给予伤者镇痛药或抗感染药物,预防疼痛性休克和感染的发生,但颅脑损伤和未确诊的胸、腹部损伤患者不宜使用镇痛药物。
论述创伤的急救技术
急性的创伤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主要的造成死亡的是大出血,其次是感染和神经损伤。
临床上创伤的急救技术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止血;第二个方面是包扎;第三个方面是进行固定;第四个方面是进转运,这是临床上急诊急救的基本技术。
止血可以采取指压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还可以采用加压包扎止血法。
总的原则是动脉出血要在近心端结扎,静脉出血要在远心端结扎。
包扎主要减轻患者疼痛,避免组织器官进一步损伤和感染,同时减轻患者的损伤。
临床上可以采用三角巾或绷带包扎,同时还止血的作用。
再有就是固定,可以采用夹板或比较直的木条固定,主要对骨折的患者有一定的帮助,避免组织进行二次损伤。
最后就是转运,临床转运主要是避免组织器官进一步损伤,比如患者脊柱损伤,首先在固定的基础之上,保持头体躯干为一条直线,否则容易引起脊髓的继发性损伤。
这是临床上常用的创伤,急救的基本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