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与工程测量-钢尺量距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2
第一节钢尺量距一、量距的工具1.钢尺钢尺是用薄钢片制成的带状尺,可卷入金属圆盒内,故又称钢卷尺。
尺宽约10~15mm,长度有20m、30m和50m等几种。
根据尺的零点位置不同,有端点尺和刻线尺之分。
钢尺的优点:钢尺抗拉强度高,不易拉伸,所以量距精度较高,在工程测量中常用钢尺量距。
钢尺的缺点:钢尺性脆,易折断,易生锈,使用时要避免扭折、防止受潮。
2.测杆测杆多用木料或铝合金制成,直经约3cm、全长有2m、2.5m及3m等几种规格。
杆上油漆成红、白相间的20cm色段,非常醒目,测杆下端装有尖头铁脚,便于插入地面,作为照准标志。
3.测钎测钎一般用钢筋制成,上部弯成小圆环,下部磨尖,直径3~6mm,长度30~40cm。
钎上可用油漆涂成红、白相间的色段。
通常6根或11根系成一组。
量距时,将测钎插入地面,用以标定尺端点的位置,亦可作为近处目标的瞄准标志。
4.锤球、弹簧秤和温度计等锤球用金属制成,上大下尖呈圆锥形,上端中心系一细绳,悬吊后,锤球尖与细绳在同一垂线上。
它常用于在斜坡上丈量水平距离。
弹簧秤和温度计等将在精密量距中应用。
二、直线定线水平距离测量时,当地面上两点间的距离超过一整尺长时,或地势起伏较大,一尺段无法完成丈量工作时,需要在两点的连线上标定出若干个点,这项工作称为直线定线。
按精度要求的不同,直线定线有目估定线和经纬仪定线两种方法。
现介绍目估定线方法:图4-5 目估定线如图4-5所示,A、B两点为地面上互相通视的两点,欲在A、B两点间的直线上定出C、D等分段点。
定线工作可由甲、乙两人进行。
(1)定线时,先在A、B两点上竖立测杆,甲立于A点测杆后面约1~2m处,用眼睛自A点测杆后面瞄准B点测杆。
(2)乙持另一测杆沿BA方向走到离B点大约一尺段长的C点附近,按照甲指挥手势左右移动测杆,直到测杆位于AB直线上为止,插下测杆(或测钎),定出C点。
(3)乙又带着测杆走到D点处,同法在AB直线上竖立测杆(或测钎),定出D点,依此类推。
第4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第一节钢尺量距一、量距的工具1.钢尺钢尺是用薄钢片制成的带状尺,可卷入金属圆盒内,故又称钢卷尺。
尺宽约10~15mm,长度有20m、30m和50m等几种。
根据尺的零点位置不同,有端点尺和刻线尺之分。
钢尺的优点:钢尺抗拉强度高,不易拉伸,所以量距精度较高,在工程测量中常用钢尺量距。
钢尺的缺点:钢尺性脆,易折断,易生锈,使用时要避免扭折、防止受潮。
2.测杆测杆多用木料或铝合金制成,直经约3cm、全长有2m、2.5m及3m等几种规格。
杆上油漆成红、白相间的20cm色段,非常醒目,测杆下端装有尖头铁脚,便于插入地面,作为照准标志。
3.测钎测钎一般用钢筋制成,上部弯成小圆环,下部磨尖,直径3~6mm,长度30~40cm。
钎上可用油漆涂成红、白相间的色段。
通常6根或11根系成一组。
量距时,将测钎插入地面,用以标定尺端点的位置,亦可作为近处目标的瞄准标志。
4.锤球、弹簧秤和温度计等锤球用金属制成,上大下尖呈圆锥形,上端中心系一细绳,悬吊后,锤球尖与细绳在同一垂线上。
它常用于在斜坡上丈量水平距离。
弹簧秤和温度计等将在精密量距中应用。
二、直线定线水平距离测量时,当地面上两点间的距离超过一整尺长时,或地势起伏较大,一尺段无法完成丈量工作时,需要在两点的连线上标定出若干个点,这项工作称为直线定线。
按精度要求的不同,直线定线有目估定线和经纬仪定线两种方法。
目估定线方法:定线工作可由甲、乙两人进行。
(1)定线时,先在A、B两点上竖立测杆,甲立于A点测杆后面约1~2m处,用眼睛自A点测杆后面瞄准B点测杆。
(2)乙持另一测杆沿BA方向走到离B点大约一尺段长的C点附近,按照甲指挥手势左右移动测杆,直到测杆位于AB直线上为止,插下测杆(或测钎),定出C点。
(3)乙又带着测杆走到D点处,同法在AB直线上竖立测杆(或测钎),定出D点,依此类推。
这种从直线远端B走向近端A的定线方法,称为走近定线。
直线定线一般应采用“走近定线”。
建筑工程测量距离测量的概念及钢尺量距一、距离测量的概念距离测量的概念:测定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测定距离有哪些工程意义呢?例如,在校园地形图测绘中,相邻导线之间除了测定水平角外,还需测定导线长度,才能通过距离推算控制点位坐标,同时需要测定碎步点到控制点的距离,才能依据比例尺将地面实物展绘在平面图纸上。
因此,距离测量是工程测量的基本工作之一。
距离测量常用的测距方法有:1.钢尺量距,属于直接量距,适用于平坦地区;2.光电测距,属于间接测距,利用光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及两点间的传播时间,间接测算出距离。
其精度高,操作简单,测程远;3. GPS测距,适用于地面点不通视的距离测量,通过GPS卫星定位,利用两点坐标计算距离,也属于间接测距。
二、钢尺量距在丈量距离时,当地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较远或地面起伏较大时,不能用一尺段量完,要分成几段进行丈量。
为使所量距离为直线距离,就需要在两点所确定的直线方向上标定若干个中间点,并使这些中间点位于同一直线上,这项工作称为直线定线。
距离测量是测量的基本工作,所谓距离是指两点间的水平长度。
如果测得的是倾斜距离,还必须改算为水平距离。
1.丈量工具(1)钢尺钢尺又称钢卷尺,是钢制成的带状尺,量距精度较高。
尺的宽度为10~15 mm,厚度约为0.4 mm,长度有20 m、30 m、50 m等几种,可卷放在圆形的尺壳内,也可卷放在金属尺架上,如图1。
钢尺的基本分划为厘米,每厘米及每米处刻有数字注记,全长或尺端刻有毫米分划。
按尺的零点刻划位置,钢尺可分为端点尺和刻线尺两种,如图2所示。
钢尺的尺环外缘作为尺子零点的称为端点尺,尺子零点位于钢尺尺身上的称为刻线尺。
图 1 钢卷尺的基本类型图2 端点尺和刻线尺【小提示】①钢尺易生锈,工作结束后,应用软布擦去尺上的泥和水,涂上机油,以防生锈。
②钢尺易折断,如果钢尺出现卷曲,切不可用力硬拉。
③在行人和车辆多的地区量距时,中间要有专人保护,严防尺子被车辆压过而折断。
基础工程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进度。
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测量时,需要运用一系列的公式来计算和控制各个参数,以确保施工的准确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础工程施工测量中常用的公式及其应用。
1. 水平距离计算公式在工程施工中,水平距离的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水平距离是指在水平面内,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常用的水平距离计算公式有:(1)钢尺量距公式:L = √((x2 - x1)² + (y2 - y1)²)其中,L表示水平距离,(x1, y1)和(x2, y2)分别表示两点的坐标。
(2)全站仪测距公式:L = √((x2 - x1)² + (y2 - y1)² + (z2 - z1)²)其中,L表示水平距离,(x1, y1, z1)和(x2, y2, z2)分别表示两点的坐标。
2. 高差计算公式高差是指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在工程施工中,高差的测量对于确定基础的高度和调整施工坡度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高差计算公式有:h = z2 - z1其中,h表示高差,(z1, z2)分别表示两点的垂直坐标。
3. 坡度计算公式坡度是指在水平面内,两点之间的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
常用的坡度计算公式有:i = (z2 - z1) / L其中,i表示坡度,h表示高差,L表示水平距离。
4. 角度计算公式在工程施工测量中,角度的测量对于确定线的方向和位置非常重要。
常用的角度计算公式有:(1)正切公式:tanθ = (y2 - y1) / (x2 - x1)其中,θ表示两点之间的夹角,(x1, y1)和(x2, y2)分别表示两点的坐标。
(2)余弦公式:cosθ = (x1x2 + y1y2) / (√(x1² + y1²)√(x2² + y2²))其中,θ表示两点之间的夹角,(x1, y1)和(x2, y2)分别表示两点的坐标。
钢尺量距实验报告篇一:钢尺量距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2、钢尺量距时,读数及计算长度取至毫米。
3、钢尺量距时,先量取整尺段,最后量取余长。
4、钢尺往、返丈量的相对精度应高于1/3000,则取往、返平均值作为该直线的水平距离,否则重新丈量。
二.计划与仪器工具1、实验时数安排两学时,每个实验小组6人。
2、每个实验小组配备50m钢尺一把,标杆三支,记录板一块。
三.方法与步骤1、在地面上选定相距约80m的A、B两点插测钎作为标志,用目估法定向。
2、往测:后尺手持钢尺零点端对准A点,前尺手持尺盒和一个花杆向AB方向前进,至一尺段钢尺全部拉出时停下,由后尺手根据A点的标杆指挥前尺手将钢尺定向,前、后尺手拉紧钢尺,由前尺手喊“预备”,后尺手对准零点后喊“好”,前尺手在整50m处记下标志,完成一尺段的丈量,依次向前丈量各整尺段;到最后一段不足一尺段时为余长,后尺手对准零点后,前尺手在尺上根据B点测钎读数(读至mm);记录者在丈量过程中在“钢尺量距记录”表上记下整尺段数及余长,得往测总长。
3、返测:由B点向A点用同样方法丈量。
4、根据往测和返测的总长计算往返差数、相对精度,最后取往、返总长的平均数。
四.注意事项1、钢尺量距的原理简单,但在操作上容易出错,要做到三清:零点看清——尺子零点不一定在尺端,有些尺子零点前还有一段分划,必须看清;读数认清——尺上读数要认清m,dm,cm的注字和mm的分划数;尺段记清——尺段较多时,容易发生少记一个尺段的错误。
2、钢尺容易损坏,为维护钢尺,应做到四不:不扭,不折,不压,不拖。
用毕要擦净后才可卷入尺壳内。
五.上交实验报告钢尺量距记录表篇二:钢尺距离丈量及光电测距实验报告钢尺距离丈量及光电测距实验报告地信141 汤维(一)钢尺距离丈量一.目的和要求1.确定两个距离超过50米的点A,B,用全站仪进行测距;2.用量程为50米的钢尺往返测量AB间的距离;3.精度要求为往返量距的相对误差小于1/3000. 二.仪器和工具50米钢尺一盘,全站仪一台,标杆一套,三脚架一台,记录板一块,粉笔一支,自备计算器和铅笔三.观测方法1.在水平地面上确定A,B两点,且A,B两点的距离超过50米;2.安置全站仪于A点,对中,整平;在B点安置棱镜;用全站仪的十字丝瞄准棱镜的中心,制动竖直微动螺旋和水平微动螺旋;利用测距功能测量A,B两点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3.往测:后尺手执钢尺零点端将尺零点对准A点,另一位同学在B点立标杆,前尺手执尺盒和粉笔沿AB方向前进,行至一尺段钢尺全部拉出时停下,由后尺手指挥前尺手将标杆立在AB直线上,前后尺手拉紧钢尺,由前尺手喊预备,后尺手对准零点喊好,前尺手在整50米处用粉笔画下十字记号,完成一整段的测量;剩下一段不足一个整尺段,后尺手将钢尺零点对准十字记号,前尺手将尺盒拉到B点处,仔细读出余段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