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

六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

六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
六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

六年级下册实验、活动、制作及仪器认识使用

实验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第一课细胞)

实验目的:

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各有什么不同。

实验材料:

显微镜、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等。

实验步骤:

(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将洋葱切开,掰下一块嫩的鳞叶,用小刀在洋葱鳞叶片内壁划一个“井”字,用镊子取下“井”中洋葱内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如水不足,可沿盖玻片边缘滴加;若水分过多,可用吸水纸吸掉;

(4)从盖玻片的一边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在盖玻片的另一边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5)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做成可进行观察。

趣味制作1 制作细胞模型

(第一课细胞)

制作材料:

一包无色明胶一个长方形或圆盒子,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或塑料泡沫。

制作方法:

1、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种细胞的样子画在纸上。

2、名叫溶解在温水中,再把它倒进一个长方形的盒子里(模拟植物细胞)或一个圆形盒子里(模拟动物细胞)。

3、用橡皮泥把或塑料泡沫模拟某种植物或动物细胞中的结构,在明胶

凝固之前把它插在明胶中。

实验2: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第六课摆的秘密)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实验材料:细线、钩码、铁架台、秒表。

实验过程:

实验一: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摆幅大小、摆绳长短不变)

1.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测量3次,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3.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十秒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测量3次)

4. 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再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十秒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测量3次)

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实验二:改变摆幅大小的实验(摆锤重量、摆绳长短不变)

1.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测量3次。)

3.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幅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十秒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测量3次)

4. 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幅再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十秒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测量3次)

5.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实验三: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摆锤重量、摆幅大小不变)

1.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测量3次。)

3.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绳缩短一半,然后,测量新摆摆动十秒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测量3次)

4. 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绳在缩短一半,然后,测量新摆摆动十秒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测量3次)

5.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小组讨论结果。

实验结论: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摆线越长,摆

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注意事项:每个实验步骤要反复多做几次,这样取得的数据才准确。

趣味制作2 制作小鸟摆

(第六课摆的秘密)

制作材料:

铁丝60厘米、吹塑纸、纸盒(香皂包装盒或药盒)、塑料套管、大螺母、大钉子(做轴)。

制作步骤:

1.离铁丝一端5厘米处弯一个环,能套在轴上自由活动,铁丝另一端

拴上大螺母。

2.把纸盒底部剪去一部分,顶部开一个口,能让摆自由摆动。在纸盒

两侧壁适当位置钻两个轴孔。

3.把摆放入盒内,轴从轴孔插入,调整好摆的位置,用塑料管套定位。

4.用吹塑纸做一个小鸟,用浆糊粘在铁丝顶端。

5.组装,如图示。

游戏方法:

用手使摆前后摆动,调整使各部分摩擦最小,能连续摆动30~50次(见下图)。

实验3:摩擦生热小实验

(第七课钻木取火)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方法一:

实验材料:木板、手钻。

实验步骤:

1.一名同学用双手将木板固定住。

2.另一名同学双手持手钻在木板上钻动。

3.一段时间后,用手摸钻头的温度。

实验现象:手钻工作时,钻头会很热。

实验结论: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注意事项:钻头经过一段时间的摩擦会很热,注意不要烫伤。方法二:

实验步骤两手互相摩擦,体会手的感觉。

实验现象:会感觉到手很热。

实验现象: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方法三:

实验材料:砂纸、铁条

实验步骤:

1、用砂纸包住铁条。

2、反复快速摩擦一段时间。

3、用手摸铁条。

实验现象:用手摸铁条,会感觉到铁条很热。

实验结论: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方法四:

实验材料:火柴

实验步骤:在黑板上摩擦火柴头。

实验现象:火柴会燃烧起来。

实验结论:摩擦产生热量,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注意事项:使用火柴时,注意不要烧伤。

制作活动制作电磁铁

(第八课通电的线圈一)

制作材料:准备一根铁钉,一段包皮细电线,一个电池,几个回形针、胶带、工具刀。

制作步骤:

1、将电线在铁钉一端打结,并整齐顺着打结方向地缠绕在铁钉上。

2、如需增加缠绕层数,需用胶带固定,再继续缠绕,方向须一致。

3、将电线两头的绝缘皮去掉,露出导线。将两头的导线分别放在电池的正负极上,用手压紧,电磁铁制作完成。

注意事项:使用刀具时注意安全。

实验4:电磁铁的磁力

(第九课通电的线圈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或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磁力大。

实验材料:电池、铁钉、包皮细电线、大头针或回形针。

实验步骤: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漆包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及结论:

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缠绕圈数多,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

实验4:电磁铁的磁极研究

(第九课通电的线圈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绕线方向改变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材料:自制的电磁铁、电池、指南针。

实验步骤:

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一端与指南针接近,找出电磁铁的两极。

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3.改变电线的缠绕方向,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

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绕线方向改变都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实验5:能量转化实验

(第十课无处不在的能量)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能量就在身边,能量无处不在,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一:

实验材料:瘪了的乒乓球、水杯、热水。

实验步骤:

1.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在水杯里。

2.往水杯里倒入热水,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瘪了的乒乓球慢慢地鼓起来了。

实验结论:用热水烫瘪了的乒乓球,乒乓球鼓起来了,这是热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注意事项:在倒入热水的过程中,当心别被热水烫伤。

方法二:

用手反复弯折一段铁条,铁条弯折处会变热。这是在反复弯折铁条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成了热能。

方法三:

用塑料梳子在头上来回梳头,然后往碎纸屑里一放,会发现一些碎纸屑粘到了塑料梳子上。这是机械能转化成了电能。

方法四:

把润湿的橡皮塞塞在烧瓶上,把烧瓶浸在热水中,会发现橡皮塞被顶出。这是因为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把橡皮塞顶出。这是热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方法五:

双手来回搓,会发现搓动的手心发热。这是机械能(动能)转化成了热能

实验6:风的成因模拟实验

(第十三课风从哪里来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风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材料:大可乐瓶、小刀、蜡烛、蚊香(或香烟)、纸条、胶带。

实验步骤:

1.用小刀将大可乐瓶底去掉,

2.用小刀在可乐瓶筒下部向上大约6cm处剪出一个小门。

3.把蜡烛放在筒内,把点燃的香放在门口。

实验现象:

点燃筒内蜡烛时,烟由瓶外流向瓶内;不点燃筒内蜡烛时,烟不流动,在门口上升。

实验结论:当点燃筒内蜡烛时,瓶内空气受热上升,空气压力变小;瓶外空气压力大,流进瓶内,带动了门口的烟,空气流动形成风。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注意小刀的使用,点燃蜡烛、蚊香时防止烧伤。

制作活动制作降落伞

(第十四课降落伞)

方法一:

教参195-196页

【制作材料】塑料薄膜、细绳、螺母、胶带、剪刀

【制作步骤】

1.将塑料薄膜剪成长30cm、宽20cm的长方形,作为伞包。

2.剪好长短相同的4根细绳作为伞绳。

3.将细绳分别用胶带固定在塑料薄膜的4个角上。

4.捏住伞面的中间,将4根绳捋直。

5.将螺母拴在细绳的另一端。

6.将线理顺,伞包打开,一个降落伞即成。

【注意事项】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剪刀伤手。方法二:

【制作材料】手绢、细绳、螺母、剪刀。

【制作步骤】

1.剪好长短相同的4根细绳作为伞绳。

2.将细绳分别拴在手绢的4个角上。

3.捏住手绢的中间,将4根绳捋直。

4.将螺母拴在细绳的另一端。

5.将线理顺,伞包打开,一个降落伞即成。

【注意事项】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剪刀伤手。方法三:

【制作材料】一次性台布、细绳、螺母、胶带、剪刀。【制作步骤】

1.将一次性台布对折3次,用力挤压折缝。

2.用剪刀剪成八边形作为伞面。

3.剪好长短相同的8根细绳作为伞绳。

4.将细绳分别用胶带固定在台布的8个角上。

5.捏住伞面的中间,将8根线捋直。

6.将螺母拴在细绳的另一端。

7.将线理顺,伞包打开,一个降落伞即成。

【注意事项】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止剪刀伤手。

实验7: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第十四课降落伞)

实验目的: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因素。

实验材料:自制降落伞

实验方法:

1.选取悬吊物重量、绳长、绳子数量、伞面材料相同,伞面大小不同的两个降落伞。将两个降落伞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记录降落伞落地时间。

2.选取伞面大小、绳长、绳子数量相同,伞面材料相同,悬吊物重量不同的两个降落伞。将两个降落伞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记录降落伞落地时间。

3.选取悬吊物重量、伞面大小、绳长、绳子数量相同,伞面材料不同的两个降落伞。将两个降落伞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记录降落伞落地时间。

实验现象:

悬吊物重量、绳长、绳子数量、伞面材料相同,伞面大小不同的两个降落伞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伞面大的降落伞下降得慢。

伞面大小、绳长、绳子数量相同,伞面材料相同,悬吊物重量不同的两个降落伞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悬吊物重量轻的降落伞下降得慢。

悬吊物重量、伞面大小、绳长、绳子数量相同,伞面材料不同的两个降落伞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伞面透气性差的降落伞下降速度慢。

实验结论:

降落伞降落有快慢之分。影响降落伞快慢的因素有:重物的重量、伞面的大小、伞面的材料等。

伞面越大,在空气中张开的面积就大,受到的空气阻力就越大,所以降落伞下降的就慢;悬吊物越重,受到的向下拉的力就越大,所以降落伞下降的就快;伞面透气性差的降落伞,受到的空气阻力大,所以降落伞下降的就慢。

注意事项:每种实验方法要反复多做几次,这样取得的数据才准确。

实验8:探究风向于帆船帆面的关系

(第十五课小帆船)

实验材料:自制帆船、大脸盆、水、风管

实验步骤:

1、学生自己实验帆船的航行

2、学生猜想如何调整帆面与风向的角度

3、小组合作设计实验

4、全班交流实验结论

5、根据实验结论,画出教科书中图示的帆面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固定好船帆的角度,以免帆船的航向发生改变。

实验9 观察树木年轮

(第十六课来自大自然的信息)

教参229页

【实验步骤】

以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树木的年轮,发现大自然的信息。

【实验材料】树墩,直尺,铅笔,放大镜。

1.年轮髓心为原点,以东西和南北方向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2.从外向里逐个数数清年轮圈数,做好记录。

3.测量每个方向年轮距髓心的距离,做好记录。

4.用放大镜观察年轮的完整程度(是否有缺损),年轮颜色的深浅,年轮的疏密度等,做好记录。

【实验分析】

根据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树木的年龄,从年轮的宽窄,了解树木的经历以及树木与当地环境气候的关系,还有偏心的年轮,说明树木两边的环境不同,通常在北半球朝南的一面较朝北的一面温暖,所以朝南的一面年轮较宽。通过对年轮变化规律的研究和对它所在地区气候的了解,对制订超长期气象预报及制订造林规划等,都有指导意义。

实验10 蚂蚁的通讯方式

(第十七课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教参241-242页

【观察对象】蚂蚁。

【观察实验】观察:蚂蚁取食时,一只蚂蚁发现食物,会迅速返回巢穴,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所在地。

【注意事项】实验结束时,要把这些可爱的小生命放生。

【结论】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

一、(1、细胞)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我的材料:显微镜、洋葱、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碘酒。 我的方案:1、准备好显微镜。 2、将洋葱切开,掰下一块嫩的鳞片,用刀片在麟叶表面轻轻画个井字,用镊子在井字中间轻轻撕下一块洋葱鳞片表皮。 3、在载玻片上滴几滴水,用镊子夹住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中展平,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盖上,注意不要有气泡。 4、在盖玻片的左边有水处滴一滴稀释的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右边将碘液吸过来,给洋葱表皮染色。 5、将经过上述步骤做好的切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夹好。 6、利用低倍镜进行观察。 我的结论:发现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 二、(6、摆的秘密)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一)、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摆幅大小、摆线长度不变) 我的材料:细线、钩码、秒表、铁架台(带支架) 我的方案:1.用细线一端拴住钩码,另一端系在铁架台支架上,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测三次,保证准确性) 3.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几次,并记录。(三次) 4.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再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几次,并记录。(三次) 5.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表格) 我的发现:在改变摆锤重量的情况下,10秒内摆动次数相同。我的结论:摆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二)、改变摆幅大小的实验(摆锤重量、摆线长度不变) 我的材料:细线、钩码、秒表、铁架台(带支架) 我的方案: 1、用细线一端拴住钩码,另一端系在铁架台支架上,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测三次,保证准确性) 3、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情况下,将摆幅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几次,并记录。(三次) 4、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情况下,将摆幅再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几次,并记录。(三次) 5、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表格) 我的发现:在改变摆幅的情况下,10秒内摆动次数相同。我的结论:摆摆动快慢与摆幅无关。 (三)改变摆线长度的实验(摆锤重量、摆幅大小不变) 我的材料:细线、钩码、秒表、铁架台(带支架) 我的方案: 1、用细线一端拴住钩码,另一端系在铁架台支架上,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测三次,保证准确性) 3、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情况下,将摆线缩短一半,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几次,并记录。(三次) 4、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情况下,将摆线再缩短一半,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几次,并记录。(三次) 5、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表格)我的发现:摆线长摆动慢,摆线短摆动快。 我的结论: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 三、(7、钻木取火)摩擦生热实验 方法一: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实验指导 目录 实验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实验二质粒DNA的提取-碱裂解法 实验三琼脂糖凝胶电泳 实验四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酶切与鉴定 实验五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实验六动物组织细胞基因组 DNA提取 实验七 DNA的定量 实验八 PCR基因扩增 实验九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与纯化目的DNA 实验十 DNA重组 实验十一动物组织细胞总RNA的提取 实验一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及使用

事实证明,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无论从事哪个领域的研究,要想突破,除了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外,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和优良的仪器设备以及良好的研究环境。一个标准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除了具有一般生物学实验室的常规仪器设备外,还具有一些特殊用途的仪器,这些仪器一般较精密,价格昂贵。下面介绍这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冷冻离心机 低温分离技术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基因片段的分离、酶蛋白的沉淀和回收以及其它生物样品的分离制备实验中都离不开低温离心技术,因此低温冷冻离心机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必备的重要仪器。在国内,有多个厂家生产冷冻离心机,本实验室的高速冷冻离心机为GL-20G-Ⅱ型(上海安亭),落地式。配有角式转头:6×50ml、12×10ml和12×1.5ml。极限转速20000rpm。 1. 安装与调试 离心机应放置在水平坚固的地面上,应至少距离10cm以上且具有良好的通风环境中,周围空气应呈中性,且无导电性灰尘、易燃气体和腐蚀性气体,环境温度应在0~30℃之间,相对湿度小于80%。试转前应先打开盖门,用手盘动转轴,轻巧灵活,无异常现象方可上所用的转头。转子准确到位后打开电源开关,然后用手按住门开关,再按运转键,转动后立即停止,并观察转轴的转向,若逆时针旋转即为正确,机器可投入使用。 2. 操作程序 (1)插上电源,待机指示灯亮;打开电源开关,调速与定时系统的数码管显示的闪烁数字为机器工作转速的出厂设定,温控系统的数码管显示此时离心腔的温度。 (2)设定机器的工作参数,如工作温度,运转时间,工作转速等。 (3)将预先平衡好的样品放置于转头样品架上,关闭机盖。 (4)按控制面板的运转键,离心机开始运转。在预先设定的加速时间内,其运速升至预先设定的值。 (5)在预先设定的运转时间内(不包括减速时间),离心机开始减速,其转速在预先设定的减速时间内降至零。 (6)按控制面板上的停止键,数码管显示dedT,数秒钟后即显示闪烁的转速值,这时机器已准备好下一次工作。 3. 注意事项 (1)离心机应始终处于水平位置,外接电源系统的电压要匹配,并要求有良好的接地线,机器不使用,要拔掉电源插头。

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题汇总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汇总 (一)研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 (三)完成点燃花生米的实验,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研究内容:点燃花生米,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实验材料:火柴(打火机)、细铁丝、花生、小烧杯、软木塞、水等。 实验方法:(1)用细铁丝或针将一粒花生米固定在软木塞或橡皮泥上;(2)点燃花生米,加热适量水;(3)花生米燃烧完后,测一测水温。 实验结论:燃烧一粒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就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四)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五)实验内容:用尺子挑报纸的实验。 实验材料:报纸,尺子等。 实验方法:(1)在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2)轻而慢的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3)快而重地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1)慢压时,能翘起报纸;(2)快压时,报纸哪怕是破裂,也不会轻易被抬起。 我的解释: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在慢压时,空气能进入纸下,是上下大气压相等,从而能翘起报纸;而在快压时,空气来不及大量进入纸下,作用在纸上的向下气压远大于纸下向上的气压,所以报纸哪怕破裂,也不会轻易抬起。

(六)研究问题: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冷水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金鱼会有生命危险吗?为什么? 我的假设:小金鱼不会死。 实验设计: (1)实验器材:小金鱼、试管、试管夹、蜡烛、水等。 (2)操作步骤: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观察小金鱼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3)我的结论:小金鱼没有死。 (4)为什么会这样?请解释。 答:金鱼不会有生命危险。试管内的小金鱼之所以能够存活。一是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二是加热的位置在试管的上端;三是热的传递方向主要是向上。小金鱼虽然能存活,但能持续的时间不长。如果改变加热的位置,或者将试管尽可能平置,金鱼就会处于危险境地了。 (七)研究问题: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下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用力往纸杯里吹气,“气垫汽车”能开动吗?为什么? (1)我的假设:气垫汽车能开动。 (2)实验设计: ①实验器材:剪刀、纸杯、餐盒等。 ②操作步骤: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下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用力往纸杯里吹气,观察“气垫汽车”能否开动。 ③我的结论: 气垫汽车能开动。 (3)“气垫汽车”能行驶的秘密是什么?请解释。(3分) 答:气流进入杯中后受纸杯壁的阻挡向后下方吹出,向下方的力托起气垫汽车,向后方的力推动气垫汽车前进。

微生物实验操作步骤

微生物试验操作步骤 1.前期准备工作(红色字体需要购买) 10ml离心管(80管)、培养皿(预实验36板,正式试验648板,共计684板)、EP管(预实验36管,正式试验108管,144管)、枪头(5ml、1ml、200ul)、生理盐水现配现用(0.85)2.,灭菌处理 将离心管、枪头、生理盐水、培养基放入高压灭菌锅中灭菌处理后待用。 3.制备不同梯度的样品溶液 预实验 a.梯度稀释试验前一天晚上取置于-80℃盲肠食糜样品于4℃冰箱融化,将需要用到的离心管和EP管分别编号待用。试验期间取盲肠食糜0.5~1g于灭菌后的10ml离心管中,按1:10比例加入生理盐水,制成10-1浓度的样品溶液。然后取0.5ml10-1浓度的样品溶液于下一离心管,按1:10比例加入生理盐水,制成10-2浓度的样品溶液。然后然后取0.1ml10-2浓度的样品溶液于EP管中,按1:1010-3比例加入生理盐水,制成10-3浓度的样品溶液。然后依次如上分别配制10-4、10-5、10-6、10-7、10-8样品溶液。每一次取样前离心管和EP管都要在微型振荡器上震荡混匀。 b.接种和培养:按照平板涂布法进行。分别取各稀释管溶液100μl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大肠杆菌选择性培养基置普通培养箱,37℃培养24h。乳酸菌选择性培养基置5%CO2培养箱,37℃培养48h。双歧杆菌选择性培养基置厌氧发酵罐内,37℃培养48h。沙门氏菌选择性培养基置普通培养箱,37℃培养24h。 c. 微生物计数与鉴定:采用常规微生物平板菌落计数法,选择长有30-300个菌落的平板较为合适,用每克肠道内容物中细菌个数的对数表示( 1gCFU /g) 正式试验 按照预实验操作步骤及适宜梯度进行试验。 4.培养基 总需氧菌营养琼脂(NA)34567 乳酸菌MRS琼脂碱性厌氧234567 双歧杆菌BL琼脂厌氧234567产气袋 大肠杆菌麦康凯需氧234567 沙门氏菌XLD 需氧2345

生物实验操作步骤

生物实验操作步骤 一、安装显微镜和对光: A 、操作步骤: 1.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轻轻地放在实验台上,镜臂靠近身体略偏左,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5厘米。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左眼注视目镜内,同时双手转动反光镜(光强用使用平面镜、光弱使用凹面镜),使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直到整个视野呈雪白色为止。 4.整理复位: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取下镜头放入镜盒内,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放回原处。 B 、去年考卷: C 、评分标准: (1)安装好物镜和目镜(1分) (2)能将显微镜对好光观察(2分) 记录:雪白色或亮白色(1分) (3)整理器材(1分) 二、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临时玻片标本: A 、操作步骤: 1、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 2、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刀片在洋葱内表面划一个“井”字,用镊子撕下表皮,然后把它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将其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接触载玻片上面的液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液滴上,盖片时要防止装片上出现气泡; 5、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碘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使染液浸润到整个标本; 6、安装显微镜和对光; 7、将制作的装片安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然后将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 8、用左眼注视目镜,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在视野中看到细胞图像,然后旋转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9、移动装片,在视野中找到一个完整的细胞进行仔细观察; 10、整理复位:取下玻片标本,平移方式(防止折断盖玻片)取下盖玻片并连同载玻片一起放回原处。取下镜头放入镜盒内,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然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把其他废弃物放入垃圾桶并把实验桌抹干净。 B 、去年考卷: C 、评分标准: (1)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1分)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1分) (3)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用镊子撕取鳞片叶的内表皮置于载玻片上清水中并用解剖针将表皮展平,盖上盖玻片(1分) (4)将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对侧引流使碘液扩散到整个标本(1分) (5)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1分) 记录:气泡(1分) 细胞核(1分) 细准焦螺旋(1分) 左上方(1分) (6)整理器材(1分) 三、制作并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 A 、操作步骤: 1、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 2、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中食物碎屑,用消毒牙签粗的一端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4、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一侧先接触生理盐水在轻轻放平,避免出现 。 你观察到的细胞内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如果想让物像更清晰,应转动 。如果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才能使物像移到视野中间。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新版

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六年级学 生 姓 名 实验形式分组观察 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时间实验目的用放大镜观察晶体。 仪器器材放大镜、食盐、白糖、碱面、味精 实验过程1、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把观察到的图像用铅笔在白纸上描绘下来。 实验结果 教师批注实验成绩

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六年级学 生 姓 名 实验形式分组观察 实验名称放大镜的观察及怎样的放大镜倍数大实验时间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仪器器材 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实验过程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实验结果 教师批注实验成绩

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六年级学 生 姓 名 实验形式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间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说明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仪器器材 学生显微镜、洋葱、载玻片、盖玻片、碘酒、清水、培养皿、美工刀、镊子、烧杯 实验过程 1、按要求取镜、安放、对光。 2、制做临时装片。 3、安装临时装片: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 置,直到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为止。4、调好后各小组轮流观察。并画出洋葱表皮细胞图。 实验结果 教师批注实验成绩

班级六年级学生人数39人实验形式分组实验实验名称生物细胞的观察实验时间3月23日实验目的 1. 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 2.认识并绘制植物细胞结构图。 仪器器材学生显微镜、植物叶切片 实验过程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2、观察 3、收镜 实验结果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了生物的细胞组成和结构。 教师批注实验有序实验成绩优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与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一一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一一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就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与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与蚊蝇嶂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就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备注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一一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 密布细毛,有钩爪 实验通知单 课题 3、放大镜下的晶体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步骤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一、放大镜(分组) 1.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眼睛不动(1)移动放大镜(2)移动物体 2.放大镜的特点 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放大镜:透明,中间凸起,所以也叫“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二、放大镜下的晶体--制作晶体(实验室分组) 1.观察晶体 用放大镜观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的形状,并画在P7方框。 2.制作晶体 (1)烧杯、盐、水——浓溶液 (2)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 (3)点燃酒精灯 (4)用酒精灯慢慢烘干玻璃片上的水(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 (5)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即食盐晶体

(6)将观察所得画在P9上 三、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室分组) 1.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在一个干净的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取洋葱一小块,撕掉薄膜,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书上13页 (2)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书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1)出示显微镜,介绍交流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 (2)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 (3)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书上。 (4)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四、生物细胞的观察(实验室分组) (1)出示显微镜,复习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 (2)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分别观察人血细胞装片/口腔粘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实验一:用放大镜观察晶体 实验目的:了解白糖、食盐等晶体的形状如何 实验器材: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玻璃片、放大镜 实验原理:在放大镜下能更清晰地看到晶体的形状。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白糖,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3、制作一些较浓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留下的痕迹,看看又是什么样的。 4、整理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看到的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像雪花,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实验结果:每种晶体的形状都很规则。 实验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方法 (2)学习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结构的秘密 实验器材:洋葱、小刀、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碘酒、吸水纸、滴管、培养皿实验步骤: 1、用小刀将洋葱切开, 2、先取下一小片,用小刀在内表皮上画井字,用镊子把中间的表皮取下,轻放在滴了碘酒的载玻片上,用盖玻片从右向左滑动放在切片上,再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备用。 3、右手握住显微镜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向着光放在实验台上。 4、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亮的光圈。 5、观察:把所要观察的洋葱表皮切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 6、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调节按钮等,直到看清切片上的细胞为止;右眼看图,右手画出细胞形状图 7、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8、分组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

洋葱表皮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的。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衰老和死亡。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就是在它生长、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洋葱、小刀、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碘酒、吸水纸、滴管、培养皿) 实验步骤: 1、右手握住显微镜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向着光放在实验台上。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亮的光圈。 4、观察:把所要观察的洋葱表皮切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 5、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调节按钮等,直到看清切片上的细胞为止;(右眼看图,右手画出细胞形状图) 6、填好实验报告册,得出结论; 7、分组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 洋葱表皮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衰老和死亡。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就是在它生长、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实验四: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 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了解化学变化可能出现的变化 实验器材:烧杯、硫酸铜溶液、铁钉。 实验步骤: 1、先观察铁钉的颜色; 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 3、取出铁钉,再观察铁钉颜色的变化; 4、观察硫酸铜溶液的变化; 5、做好观察记录; 6、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铁钉颜色变成红褐色,硫酸铜溶液颜色变浅,同时伴有沉淀物产生。说明生成了新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此处不是铁钉生锈,铁钉上的红色是置换出的铜) 实验五:白糖加热 实验目的:了解白糖加热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初中生物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①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②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染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消毒牙签从口腔侧壁处轻轻刮几下,牙签上就附着了一些碎屑。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地涂抹几下。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染),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观察鸡卵的结构 1.取一个鸡卵,观察其外部形态。(放大镜,气孔) 2.将鸡卵的钝段轻轻敲出裂纹,将碎裂的卵壳连同紧贴壳的膜除去,观察鸡卵的气室。(镊子,卵壳,外卵壳膜和气室) 3.用剪刀将气室下的内卵壳膜剪破。(剪刀) 4.将卵壳膜内的卵白和卵黄转移到培养皿中,卵黄完整。(培养皿) 5.观察鸡卵的结构。若未见胚盘,可用镊子夹起细系带把卵黄轻轻翻转。 观察种子的结构 1.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 ⑴取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观察它的外形[来源:学|科|网Z|X|X|K] ⑵剥去种子最外面的一层薄皮-------种皮,分开合拢着的两片子叶。 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子叶.胚根.胚轴和胚芽,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⑵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观察它的外形。 ⑵用刀片将这粒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 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在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被碘液染成蓝色的胚乳以及未被染成蓝色的果皮和种皮,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1.取一只锥形瓶(50毫升),量筒量取30毫升水注入其中,再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2.再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下端要浸入水中,但不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 3.参照右图安装好试验装置,并测定水温。 4.称出一粒干燥花生种子的质量,将这粒种子放倒火焰上点燃, 5.将刚刚燃烧的花生种子尽快放倒锥形瓶底部。待这粒花生种子完全燃烧后,测量水温。 6.计算:Q=CM△T=30×4.2×(t2-t1)(把测量的温度代入,得出数据)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全册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教学计划 黄柏中心小学许林峰 一、实验教学总目标: 1、打开学生新的视野,拓宽学生观察、研究认识世界的窗口,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对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发明成果表示敬佩,激发学生们对科学更大的兴趣;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2、引导学生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适当加大探究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通过文字、绘画、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通过观察实验及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在探索物质变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以多种方式交流及汇报。对小学生阶段科学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梳理,对科学探究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更深入的理解; 3、培养学生正确地看待自然,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了解和关注人类面临的其他一些环境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并引导他们开展考察家乡环境、制定保护环境的班级活动方案和个人环保行动计划,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科学素养理念。 二、本学期目标: 本学期主要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获取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制作、饲养、栽培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及学科

学、用科学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追求新知等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做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和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并举,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具体要求: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

第二部分实验题 第二学期六年级《科学》重点实验题(10 道) 1、用蒸发法制作晶体(P8)(掌握) 制作材料:食盐、碱面或味精、水、滴管、玻璃片。 制作方法:制作一些浓的食盐、碱面或味精的溶液,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就是它们的晶体。 2、自制简易显微镜(P10)(了解) 制作材料:两个直径相同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纸筒和胶带。制作过程: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凸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3、观察白糖的变化(P28)(掌握) 用长柄的汤匙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发生了什么变化?继续加热呢? 现象:在加热过程中,白糖逐渐熔化,继续加热,会产生气泡,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实验结论;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先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4、在米饭上滴一滴碘酒,会发生什么现象?(P30)(掌握) 颜色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种蓝色的物质。 5、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P32)(掌握) (1)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我们看到什 么现象?(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有气泡冒出,产生了大量的气体。)(2)把玻璃片盖上,用手摸玻璃杯,有什么感觉?(把玻璃片盖上,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能够感觉到稍微比原来凉一些。) (3)用燃烧的细木条伸人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像到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会有什么现象?根据这个信息,你们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断? (燃着的火焰熄灭了。推断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和比空气重。) (4)分析已经获得的证据,能判断出杯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吗?为什么? (不

生物实验操作步骤

生物 一、A类实验操作练习题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实验器材及设置: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纱布、滴管、单面刀片、镊子、清水、稀碘液、解剖针、小块木板、洋葱鳞片叶、擦镜纸(备用)。 [附]显微镜状态:目镜已安装好,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换器上两个物镜位于通光孔两侧,呈外八字形,镜筒降到最低处。 实验要求:(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方法步骤: (一)、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1. 准备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2. 取材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大约0.5cm2),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3.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

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4.染色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 (二)、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1.取镜与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中央略偏左,距实验台边缘约7cm。 2.对光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3.安放玻片将玻片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玻片的两端。 4.调焦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同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一只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视野中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5.观察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2.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实验器材及设置: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纱布、滴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优秀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科 学 实 验 教案 教师: 2014年3月1日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实验一:放大镜 【实验类别】分组实验 【实验目标】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实验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2017年河南省理化生实验生物实验练习题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2017年河南省理化生实验生物实验练习题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

生物:A类实验题 1、生物实验题: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16分) 实验器材:显微镜(目镜已安装好,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换器上两个物镜位于通光孔两侧,呈外八字形,镜筒降到最低处)、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纱布、滴管、单面刀片、镊子、解剖针、清水、稀碘液、小块木板、洋葱鳞片叶、污物杯、擦镜纸(备用)。 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准备和取材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不擦拭扣2分);用滴管在载 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不滴或滴错溶液扣2分);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 片叶或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上划“井”字(大约0.5cm2)(在小木块上进 行),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 中,并展平。 4 (2)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盖玻片平放扣2分)。 2 (3)染色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 液浸润标本的全部(不染色或方法错误扣2分)。 2 (4)取镜与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距实验台边缘约7cm (单手取镜扣2分)。 2 (5)对光上升镜筒,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扳物镜转动或用高倍镜 对光均扣2分);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 野明亮。 2 (6)安放玻片 并调焦 将玻片正面朝上轻放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玻 片的两端;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同时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 下降,直到物镜镜头接近玻片(眼睛不从侧面看着物镜或玻片被压碎均扣 2分);一只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至视野中 出现物像,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 (7)观察移动玻片,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在低倍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看 不到洋葱表皮细胞物像的扣2分)。 2 2、生物实验题: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16分) 实验器材:显微镜(目镜已安装好,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转换器上两个物镜位于通光孔两侧,呈外八字形,镜筒降到最低处)、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纱布、滴管、镊子、消毒牙签(一端尖,一端钝)、一次性杯子、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稀碘液、污物杯、擦镜纸(备用)。 评分要点分值扣分 (1)准备和取材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 水(不擦拭扣2分,不滴或滴错溶液扣2分);清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在口 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刮牙缝处的扣一分),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 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4 (2)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放下, 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盖玻片平放或者未用镊子夹盖玻片均扣2分)。 2 (3)染色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 浸润标本的全部(不染色或方法错误扣2分)。 2 (4)取镜与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距实验台边缘约7cm(单 手取镜扣2分)。 2 (5)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扳物镜转动或用高倍镜对光均扣2分); 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同时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2

六年级下册实验过程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活动、制作 实验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课细胞) 实验目的: 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各有什么不同。 实验材料: 显微镜、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等。 实验步骤: (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将洋葱切开,掰下一块嫩的鳞叶,用小刀在洋葱鳞叶片内壁划一个“井”字,用镊子取下“井”中洋葱内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如水不足,可沿盖玻片边缘滴加;若水分过多,可用吸水纸吸掉; (4)从盖玻片的一边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在盖玻片的另一边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5)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做成可进行观察。 趣味制作1 制作细胞模型(第一课细胞) 制作材料: 一包无色明胶一个长方形或圆盒子,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或塑料泡沫。 制作方法: 1、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种细胞的样子画在纸上。 2、明胶溶解在温水中,再把它倒进一个长方形的盒子里(模拟植物细胞)或一个圆形盒子里(模拟动物细胞)。 3、用橡皮泥把或塑料泡沫模拟某种植物或动物细胞中的结构,在明胶凝固之前把它插在明胶中。 实验2、摆的秘密 具体实验方法: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实验材料:细线、钩码、铁架台、秒表。(材料可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如螺丝帽、小铁锁等,在研究摆的快慢是否与摆锤轻重有关时,可以在摆锤上加减橡皮泥即可) 实验过程: 实验一: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摆幅大小、摆绳长短不变) 1.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测量3次,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3.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十秒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测量3次) 4. 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再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十秒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测量3次) 5. 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实验二:改变摆幅大小的实验(摆锤重量、摆绳长短不变) 1.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测量3次。) 3.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幅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十秒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测量3次) 4. 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幅再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十秒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测量3次) 5.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实验三: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摆锤重量、摆幅大小不变) 1.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测量3次。) 3.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绳缩短一半,然后,测量新摆摆动十秒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测量3次) 4. 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绳在缩短一半,然后,测量新摆摆动十秒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测量3次) 5.比较测量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小组讨论结果。 实验结论: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注意事项:每个实验步骤要反复多做几次,这样取得的数据才准确。 2 制作小鸟摆 制作材料:铁丝60厘米、吹塑纸、纸盒(香皂包装盒或药盒)、塑料套管、大螺母、大钉子(做轴)。 制作步骤: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题

科学实验题 第二单元 1、白糖加热变化实验 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汽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 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粉末或细微结晶,无臭、味涩,易溶于水。白醋的特点:无色的液体,闻上去有一股酸味。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 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我们会听到(嗤嗤的响声),看到( 冒气泡 ),说明(有气体产生)。 (2)、盖上一块玻璃片。用手触摸玻璃壁外壁,感觉(有点凉)。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 3、探究的问题: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 我的假设: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方法: 1、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观察发生的现象;(以上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产生的气体 是二氧化碳) 3、将产生的气体导入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透明玻璃杯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现象: 1、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火焰立刻熄灭。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火焰熄灭。 3、将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和实验结论: 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化学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看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4、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吗?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答: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确定,铁锈和铁不是相同的物质,即铁锈是一种新生成的物质,所以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5、铁生锈与空气的关系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 铁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实验材料:3个同样大小的盘子,3枚同样的铁钉、水、菜油 实验方法: 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 4、 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5实验结果:铁钉在空盘子里是会生锈的,但是生锈的速度很慢;铁钉在菜油盘子中没有生锈;铁钉在水盘子中生锈的速度很快,而且生锈的量也很多,现象很明显。 原因分析: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并且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6、硫酸铜溶液也铁钉的反应 (1)、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其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会看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附着 ),这就是从硫酸铜溶液中被置换出来的单质(铜)。 (2)、过一会儿,取出铁钉,我们又观察到( 浅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会逐渐变浅,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成(红褐色)。 结论: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