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
- 格式:pptx
- 大小:492.58 KB
- 文档页数:18
1周第一节电子战思考题:1、什么是电子战(电子对抗)?2、什么是电子干扰?3、无线电通信干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4、雷达干扰分为哪两种?5、雷达反干扰的主要措施有哪些?6、电子战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有哪些?7、电子战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隐身技术:雷达隐形红外隐形电子隐形可见光隐形声波隐形一、电子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空袭战中的“排头兵”;联合作战的“主力军”;导弹战中的“新克星”;特种作战中的“软杀手”;情报战中的“重头戏”;网络战中的“致命剑”;心理战中的“重武器”;逢战必用的“杀手锏”。
二、电子战对现代战争的主要影响1、制电磁权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制高点2、电子战正在促着作战方式的变革3、带你之战日益成为决定作战进程与结局的关键因素三、电子战的基本手段电子侦察-电子战先导电子进攻-电子战高潮电子防御-电子战关键三、电子战的含义1、什么是电子战?电子战是敌对双方利用电子设备或器材进行的(电子对抗)电磁斗争,其实质是敌我双方为争夺电磁频谱的控制权(即制电磁权)所展开的电磁斗争。
2、制电磁权制电磁权,如同制空权、制海权,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对电磁频谱的控制权,是现代战争中的一个兵家必争的制高点。
四、电子战的形成于发展(一)萌芽阶段 1904年的日、俄海战。
(二)形成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标志:诺曼底登陆(四)全面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80年代)(五)高速发展阶段上世纪80年代以来e.g.贝卡谷大战2周第二节.野外生存T1.列举解决水源的方法(至少5种).答案:①有效的聚积雨水②用简易的蒸馏装置把海水变为淡水③聚积地面蒸发的水分④聚积花草树木的露水⑤融化冰水⑥用简易装置处理人及牲畜的尿⑦污水煮沸后也可饮用⑧植物的根、皮、叶都可用来吸吮,抑制干渴⑨动武的血液也可饮用T2.根据阳光和手表的关系判断方位.答案:时间折半朝太阳,“十二”所指是北方。
以表盘中心和时针所指时数(每日以24小时计算)折半位置的延长线对向太阳,此时,由表中心通过“12”的方向就是北方。
第六讲军事⾼技术与新军事变⾰第六讲军事⾼技术与新军事变⾰学习⽬标:了解军事⾼技术的概念、分类、发展趋势及对现代作战的影响,熟悉⾼技术在军事上的应⽤,掌握⾼技术与新军事变⾰的关系,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教学内容:第⼀节军事⾼技术概述第⼆节新概念武器第三节军事⾼技术与新军事变⾰第⼀节军事⾼技术概述现代战争在很⼤程度上已经主要表现为军事⾼技术的较量,谁拥有军事⾼技术优势,谁就更容易取得战争的主动权。
因此,迎接新军事变⾰的挑战,重视发展军事⾼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要国策。
⼀、军事⾼技术的基本概念⾼技术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中处于前沿或尖端地位,对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增强国防⼒量起巨⼤推动作⽤的技术群。
从总体上讲,⾼技术主要包括相互⽀撑、相互联系的六⼤技术群,即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和航天技术。
军事⾼技术是建⽴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起巨⼤推动作⽤,以信息技术为核⼼的那部分⾼技术的总称。
军事⾼技术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之所以强调军事⾼技术以信息技术为核⼼,是因为当今信息时代的整个⾼技术群主要是息技术发展推动的结果,没有信息技术的重⼤突破,也就没有整个军事⾼技术的发展和应⽤。
⼆、军事⾼技术的分类参照我国著名科学家朱光亚主编的《现代⾼技术武器装备⼿册》和国防⼯业出版社出版的《国防⾼技术名词浅释》等⼯具书,从军事⾼技术的应⽤范围与特点出发,可将军事⾼技术划分为两个层次或两种类型:第⼀类,是⽀撑⾼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并且与学科专业领域划分相对应的通⽤性基础技术,主要包括军⽤微电⼦技术、军⽤计算机技术、军⽤光电⼦技术、军⽤新材料技术、军⽤新能源与先进动⼒技术、军⽤先进制造技术、纳⽶技术、军⽤仿真技术、军⽤⽣物技术等。
第⼆类,是直接应⽤于武器装备或使之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与武器装备类型相对应的应⽤技术,主要包括侦察监视技术、通信技术、导航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伪装与隐⾝技术、信息战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核⽣化武器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主战平台技术、指挥信息系统技术等。
教案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系部人文社科系教研室(实验室) 军事理论教研室课程名称军事理论(Military theory)适用班级2009级本科主讲教师刘新华职称副教授二○○九年九月一日厦门理工学院教务处制首页注:表中()选项请打“√”课程教案(1)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课程教案(2)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课程教案(3)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课程教案(4)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课程教案(5)讨论、作业和思考题:1.我国周边安全主要存在哪些问题?2.中国海洋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有什么重要影响?3.根据中国周边主要国家军事概况和国内安全环境,你认为应如何加强中国国防建设?4.高技术与军事高技术的含义和主要特征。
5.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说明了什么?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课程教案(6)参考书目:1.宋时轮主编:《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2.《军事高技术知识教材》(上、下册)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版3.刘龙华主编:《高技术军事世界》,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4.刘义昌主编信息化战争论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5.张召忠著打赢信息化战争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6.张建昌著走进信息化战争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教案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系部人文社科系教研室(实验室) 军事理论教研室课程名称军事理论(Military theory)适用班级2009级本科主讲教师刘新华职称副教授二○○九年九月一日厦门理工学院教务处制首页注:表中()选项请打“√”课程教案(1)注:课程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国防教育的重点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一.1)国防的含义(《国防法》包含的四要素)和基本类型(国防的性质);【p8】2)中国奉行的防御性国防。
【p8】二.现代国防的特征(基本特征五个)【p9-10】三.1)中国国防的历史(古代国防的政策、理论;兵制建设;工程建设;兴衰)【p11-12】(近代国防)【p12-13】(民国时期的国防)【p14】2)中国国防的启示【p13-14】第二节国防法规(含义【p14】)一.国防法规的特性【p14-16】二.国防法规体系1)含义【p15-16】2)纵向4个层次【p16】3)横向16个门类【p16】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含义【p16】、基本特征【p17】5)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含义【p17】、主要内容【p18】、修改【p18-19】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含义【p19】、主要内容【p19】主要特点【p19-20】、意义【p2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含义【p20】、意义【p20】8)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含义【p21】、主要内容【p21】意义【p21】9)大学生入伍有关政策规定——三种形式【p21-23】、优惠政策【p21-22】、基本条件【p23】、程序【p23】三.公民的国防义务和国防权利1)国防义务的含义【p23】、五个方面【p23-24】2)国防权利的含义【p23】、三个方面【p24-25】3)国防权利与义务的关系【p25-26】第三节国防建设(含义【p26】)一.国防领导体制1)国防领导体制的含义、基本功能【p26】、特征及组织形式【p26-27】2)国防领导职权(5个方面【p27-28】)二.国防建设成就(5个【p29-32】)三.国防建设目标和国防政策1)国防建设目标含义【p33】、目标和任务【p36-38】、国防现代化【p34】2)国防政策含义【p34】、基本内容【p34-35】四.武装力量建设(含义、构成【p35】)1)中国人民解放军性质和宗旨【p36】、任务和历史使命、军区【p36】、编成及主要武器装备【p36-42】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p43】3)民兵【p44】第四节国防动员(含义、重要意义【p44】)一.国防动员的地位和作用【p45】二.国防动员的方针和原则【p46-48】三.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一)武装力量动员(含义【p48】主要措施【p48】)(二)国民经济动员(含义【p49】、具体包括【p49-50】)(三)政治动员(含义【p50】、战争动员的组成部分【p50】、政治动员的主要内容和做法【p50】)(四)民防动员(含义【p50】、主要任务【p50-51】、内容【p51】)(五)科技动员(含义【p51】、基本任务、动员对象【p51】)(六)装备动员(含义【p51】、基本任务【p51】)第五节国防教育(含义【p52】)1)国防教育的地位【p52】2)国防教育的作用【p52】3)国防教育的方针【p53】、原则【p53-54】、国防教育对象、方法【p54-55】第二章——军事思想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含义、研究问题、分类方法【p56】)一.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古代军事思想(战争、军事思想含义【p57】、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分为的四个时期【p57-58】、外国古代军事思想【p59】)2)近代军事思想(总体特征【p59】、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p60】、无产阶级军事思想【p60】、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p60】)3)现代军事思想(资产阶级军事思想【p61】、无产阶级军事思想【p61】)二.军事思想体系与内容(两个层次【p62】)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体系与主要内容【p62-63】2)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体系与主要内容(确立【p63】、西方近代主要军事家【p64-65】、冷战后美国军事思想发展(战争观体现为四种【p65-66】、军事战略【p66-68】、建军理论【p68】、作战理论【p68-69】)3)马恩列斯军事思想体系与主要内容(马、恩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p69-70】、列、斯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p70-71】、中国共产党军事指导理论主要内容【p71-72】)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含义、地位【p72】)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涵义(含义【p73】)1)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实际相结合(【p73】)2)中国革命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具体论述【p73-74】)3)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具体论述【p74】)4)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论述【p74】)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五个方面【p74-78】、五部分关系【p78】)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具体论述【p78-79】)第三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主要回答【p79-80】)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四个方面【p80-81】)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作用(意义、三个方面【p81-82】)第四节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主要回答【p82】)一.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三个方面【p82-84】)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作用【p84-85】第五节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主要回答【p85】、主要内容【p85-89】、地位作用【p89-90】)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第一节战略环境概述一.战略环境的基本要素(一)战略的含义(【p91】、概念产生【p91】、军事战略及决定因素【p91-92】)(二)国际战略环境(含义【p91】、核心【p91】、影响因素【p91】、重要性【p91】)二.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主要特征(国际战略环境变化【p93】、具体论述【p93-95】)第二节国际战略格局(含义【p95】)一.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和特点1)战后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p95-96】2)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p96-98】3)国际战略格局的【p109-110】二.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p98】)三.当前世界主要国家的安全战略(美国【p99-100】、欧盟【p100-101】、俄罗斯【p101-102】、日本【p102-104】、印度【p104-105】)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演变【p106-107】与现状和特点【p107-109】二.我国周边环境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具体论述【p110-116】)三.我国的安全政策(具体论述【p116-117】)第四章——军事高技术第一节军事高技术概述(高技术含义【p119】)一.军事高技术概念与分类【p119】二.军事高技术发展趋势【p119-120】三.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三个方面【p120-121】)第二节高技术的军事应用一.精确制导技术(基本概念【p121-122】、类型【p122】、应用【p122-123】、对现代作战的影响【p123-124】、发展趋势【p124-125】)二.侦察监视技术(基本概念【p146】、现代战争中侦察监视系统【p126-129】、对现代作战的影响【p128】)三.伪装与隐身技术(基本概念【p129】、分类【p129-132】、对现代作战的影响【p132】)四.航天技术(基本概念【p133】、组成【p133-134】、航天器的军事应用【p135-138】)五.电子对抗技术(基本概念【p138】、手段【p139-141】、对现代战争的影响【p141-142】)六.指挥信息系统(基本概念【p143】、组成【p143】、对现代战争中的运用【p143-144】)七.新概念武器(内涵【p145】、主要特征【p145】、发展现状【p145-148】第三节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二.新军事变革的内涵【p149】及主要特征【p149-150】二.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p150-151】三.世界新军事变革在不平衡中发展(四类国家【p151-152】)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三个方面【p152】)第五章——信息化战争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一.信息化战争的内涵(定义与内涵【p154】、与高技术战争、机械化战争的异同点【p155】) 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演变(划分的基本依据【p156-157】、阶段划分即3个不同阶段【p157-158】)三.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及作战理论【p158-159】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六个【p159-168】)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五个方面【p185-191】)第三节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一.树立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国防概念(三个主要观念【p169-170】)二.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五大能力【p170-172】)三.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p172-173】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含义【p173】、原因【p173-174】)。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本目录提纲(供开卷考试使用)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一、国防基本要素(一)国防的主体(二)国防的目的(三)国防的手段(四)国防的对象(五)国防的基本类型P9二、中国国防的历史(一)中国古代国防(二)中国近代国防三、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第二节国防建设一、国防领导体制(一)国防领导体制的历史发展(二)国防领导的特征及组织形式(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领导职权二、新中国国防建设的主要成就 P22三、国防建设目标(一)国防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三)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四、国防政策 P 28五、武装力量建设(一)中国人民解放军1、陆军2、海军3、空军4、第二炮兵(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三)中国民兵第三节国防法规一、国防法规体系(一)我国国防法规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二)我国第一部全面调整和规范国防教育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三)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四)我国的军事权益保护制度1、军事蛇蛇保护制度2、军人婚姻保护制度3、国防专利保护制度二、公民的国防权利和义务(一)公民的国防权利P 43(二)公民的国防义务 P44(三)国防权利与国防义务的关系 P49第四节国防动员一、国防动员概述(一)国防动员的产生与发展(二)国防动员的地位与作用二、国防动员的内容(一)人们武装动员(二)国民经济动员(三)人民防空动员(四)交通战备动员(五)国防教育三、国防动员的组织实施(一)进行动员决策(二)发布动员令(三)充实动员机构(四)修订动员计划(五)落实动员计划第二章军事思想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一)军事思想的概念(二)军事思想的特征(三)军事思想的分类二、军事思想的形成与法杖(一)古代军事思想(二)近代军事思想(三)现代军事思想三、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一)军事思想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剧本观点(二)军事思想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三)军事思想为从事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提供全局性知道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P82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P99第三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第四节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一、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第五节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一、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含义二、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三、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的地位作用第三章战略环境第一节战略环境概述一、战略(一)战略的含义 P153(二)战略的构成要素 P154(三)决定战略的基本因素 P155(四)战略的基本特征 P158(五)战略的分类 P159二、战略环境研究的内容(一)国际战略环境 P160(二)国内战略环境 P162三、战略与战略环境的关系 P163第一节国际战略格局一、两级格局的解体 P165二、新的世界战略格局发展态势 P169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P173一、判断周边安全环境的理论分析 P174 (一)威胁要素(二)威胁的类型(三)威胁的转化二、我国地缘环境的基本情况 P179三、我国安全环境的主要问题 P183第四章军事高技术第一节军事高技术概述 P191一、高技术概念与分类 P191(一)高技术与军事高技术的基本含义(二)高技术的基本分类二、高技术与军事高技术的主要特征 P193三、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P196四、科学技术与战争的关系 P203第二节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P208一、基础性军事高技术 P208二、应用性军事高技术 P219第三节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 P242一、新军事变革的由来P242二、新军事变革的内涵 P244(一)创新军事技术(二)创新体制编制(三)创新军事理论(四)创新作战方式(五)转变战争形态三、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 P247第五章信息化战争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P250(一)信息的基本含义(二)信息技术的含义二、信息化战争的演变与发展 P253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一、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P260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P267 第三节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P272一、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二、加强研究,创新理论三、加大投入,发展装备四、培养人才,提高素质。
第三节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发生了四次大的军事变革:第一次是以木石兵器发展到金属兵器为标志的军事变革,第二次是以冷兵器发展到热兵器为标志的军事变革,第三次是以热兵器发展到机械化兵器为标志的军事变革,第lst次tlp目前进行的由机械化兵器向信息化兵器发展的军事变革。
其中第三、第四次军事变革之间穿插着以热核武器诞生与发展为标志的重大军事变革。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每一次重大军事变革都是以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开始,以由此而引发的观念、战略、战法、军备、军制等革命性变化而终结。
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的军事变革,是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正式出现的,是以安全态势演变为动因、以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为动力、以军事观念转变为牵引、以军事体系调整为核心的全方位、全领域、全系统的军事变革。
这次变革的核心是推动军队建设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换。
一、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的战争方式。
,冶炼技术的产生导致了冷兵器的出现,火药和火器的发明则开创了热兵器时代。
蒸汽机、内燃机、发电机等一系列发明成功带来的机械化时代,又把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向一个全新的阶段,也几乎同步导致机械化战争登上人类战争舞台。
机械化战争中军队的机动能力空前提高,火力空前增强,战争的规模和破坏力也空前扩大,钢铁产量、火炮口径、飞机、舰艇和坦克的数量成为新的制胜要素。
但从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空间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再次出现重大转变,战争方式也随之出现重大转变。
1991年初爆发的海湾战争,用机械化战争的标准来衡量,伊拉克军队与美国军队的装备差距并不是很大,在大口径火炮和装甲师数量方面甚至还占有优势,但“一边倒”的战争结局,让全世界看到了隐含在现有装备背后的信息优势所产生的全新的战争能量。
当时美国的一系列军事科技创新与突破,为未来军事发展带来了新的启迪。
高技术的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是此次新军事变革的逻辑起点,由此而带来的武器装备、组织编制和作战理论等要素的变化,构成了军事变革的主要和基本内容。
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当今世界,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推动下,军事领域正在发生着一场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深刻变革。
随着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场变革已进人到一个新的质变阶段,并将发展成为一场遍及全球、涉及所有军事领域的深刻革命,势必对世界军事形势、国际战略格局乃至战争形态的演变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对于高技术的有关问题,前面我们已经系统进行了学习,下面我们主要就新军事变革的有关问题交流介绍。
一、新军事变革产生形成“新军事变革”,是从英文RMA (Revolution in the military affairs)翻译而来。
新军事变革,又称为信息化军事变革,是以人类技术社会形态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为根本动因,以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直接动力,以信息为“基因”,以“系统集成”和“虚拟实践”为主要手段,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过程。
其核心是,把工业时代适于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军队建设成信息时代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
最终结果是,使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转化为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
(一)新军事变革的提出早在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伊尼亚克”号,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生活面貌将由此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拉开了数字计算机和数字化新时代的帷幕。
正如任何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往往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一样,电子数字计算机及其技术同样首先使用于军事领域。
美军从1947年开始,不断将电子数字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军队指挥、控制及情报系统,逐步研制出第一套C3I系统。
20世纪70年代,美、苏等军事强国基于战略需求,基本都实现了军队指挥自动化。
1972年爆发的越南战争中,美国率先使用精确制导炸弹并产生出巨大的作战威力。
在这场战争中,美军曾采用“地毯式”轰炸方式,企图截断被称为“胡志明小道”的交通运输线,位于河内附近的清化大桥,是重点轰炸目标,美军付出了重大代价却一直未能得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