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事变革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4.05 MB
- 文档页数:50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和影响(AL—20)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内涵及发展历程苏军认为,科学技术进入和武装斗争工具的发展,在军队建设和训练以及进行战争和实施作战行动方法上发生的根本变化即军事革命。
美军认为,军事革命是采用新技术的军事系统同新的作战理论和组织体制改革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军事行动特点和进行方式的过程。
远程精确打击和信息战,可能是未来战争的主要变化和军事革命的发展方向。
代表军事革命特征的四项要素是:技术的变化,军事系统的发展,作战理论的创新以及组织结构的调整。
中国认为,所谓新军事变革,是指在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的时代变革过程中,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的迅猛发展的推动下,由于先进的技术和武器系统与创新的军事理论和变革的体制编制共同发展,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能够变革旧的战争形态,改变作战方式,极大提高军事效能的军事变革。
简而言之,其主要内容就是“三新两变”,即通过研究新的作战思想,发展的新的武器装备,建立新的体制编制,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形态,改变作战方式。
新军事变革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一是从越战后期灵巧炸弹的出现到20世纪70年代末,可以看作是新军事变革的技术萌芽阶段;二是从奥加尔科夫预言提出到20世纪80年代末,可以看作是新军事变革的理论探索阶段;三是从海湾战争爆发到世纪之末,可以看作是新军事变革的全面展开阶段;四是从现在到2020年,是军事要素质变阶段或初级质变阶段,主要内容是新的军事体系赖以建构的军事要素的形成期,从总体上看,此时的军事变革更多地表现为对原有军事体系的改革和改造,并在这种改革和改造中形成新的军事要素,发展新的武器装备,提出新的军事理论,尝试新的体制编制,创造新的作战方法;五是从2020年到2050年,是军事体系质变阶段,或高级质变阶段,这是新的军事体系的成熟发展期。
在这一阶段,人们在逐步形成的新的军事原则的指导下,对各个新的军事要素进行整合,建构出真正反映时代特色、技术发展和军事需求的新的军事体系,最终用新的军事体系取代原有的军事体系,实现军事领域的整体性革命。
新军事变革目录编辑本段概念:所谓新军事变革,也叫军事信息化变革,它的实质是工业时代以来建立起来的现行的机械化军事体系,向未来信息化军事体系的整体转型,即机械化基础上的信息化。
变革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革新”、一个“转变”。
四个“革新”也就是:革新军事技术,推进武器装备的信息化;革新体制编制,重新编组军队的结构;革新作战方法,以发挥信息化装备的优势;革新军事思想,以新的理念谋划作战与军队建设。
一个“转变”,就是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革新,推动战争形态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方向演变。
编辑本段发展趋势:趋势之一是战争越来越注重效果。
工业时代以来的战争大都属于“高耗型战争”,不仅耗费巨大,而且旷日持久。
二次世界大战,光是摧毁德国的轴承厂和飞机制造厂,就出动了上万个飞行架次,炸了7个月。
随着信息技术为军队作战日益提供种种前所未有的新能力,应当力求以尽量少的兵力投入、物力耗费和尽量短的时间,通过各种信息化的侦察探测手段,中远程精确打击,广泛开展特种战和心理战去达成最大的战略效果。
这在伊拉克战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整个“快速决定性作战”计划,就是按这种理念制定的。
趋势之二是作战方式向“网络中心战”发展。
所谓“网络中心战”,就是信息时代的联合作战。
就是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系统,把整个军队的侦察探测系统、指挥通信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在很宽广的领域链接成为一个统一的信息网络,使各级、各军兵种、各部队、各部门以及各个作战单元、各种武器平台,包括单个的士兵之间能够作到快速的信息互通,从而实现一体化的联合作战。
典型的作战表现就是“发现即被摧毁”。
趋向之三是:军队信息化建设向网络化、智能化和太空化的方向发展。
趋向之四:军队结构向规模轻便化、多能一体化和指挥扁平化的方向发展。
规模轻便化,是为了增强部队的战略投送能力和机动作战能力,“改师为旅”就是其中的典型表现。
指挥扁平化,就是把以往层级多、纵深长的指挥系统,改造成适合信息快速流通的扁平式“网”状体制。
对新军事革命的理解发展过程新军事革命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从军事技术形态的发展及其影响来看,新军事革命的发展过程主要是:①起步阶段。
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持续到20世纪80~90年代。
主要标志是精确制导武器、超视距探测跟踪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等武器装备的出现,作战方式上超视距精确打击。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已先后进入了这一阶段,其中美国已基本上完成了这一阶段的任务,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进展,俄罗斯开始积极筹划和实施新军事革命,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了本国的新军事革命。
②展开阶段。
大致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将持续到21世纪30年代。
主要标志是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大力发展,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步伐加快,新的军事理论层出不穷,军队规模缩小、结构优化,敌对双方的较量从超视距精确打击逐步转变为信息控制。
③完成阶段。
估计要持续到21世纪下半叶。
主要标志是机器人部队和新概念兵器的出现,武器装备、军事理论、军队编成等都将发生根本性变革,全新的智能化军事体系将完全取代机械化军事体系,整个军事系统将发生全面的根本性变革。
[1]形态改造新军事革命是要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
表现在军队形态上,就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表现在战争形态上,就是由机械化战争形态转变为信息化战争形态。
因此,新军事革命的基本内容就是对构成军事系统的一系列要素进行革新,包括:①军事技术的革新。
主要是军事微电子技术、军事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军事光电子技术、军事航天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革新。
②武器装备的智能化发展。
主要是作战平台信息化、制导武器精确化、指挥控制自动化、电子战装备系统更加完善等。
③军队体制编制的根本性变革。
包括组建成立网络部队、机器人部队、航空航天军、信息战部队等新的军种、兵种;提高军队技术含量,缩小军队规模;军队编组实行跨军种、兵种合成;指挥体制向“扁平网络化”发展;部队编制小型化、一体化和多能化等。
新军事变革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军事领域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这些变革不仅改变了作战方式和战略思维,还深刻地影响着军队组织结构、作战能力和军事装备。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新军事变革进行概述。
首先,在信息化时代的军事变革中,信息技术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网络战、电子战、无人系统等新兴战争方式正在改变作战格局。
网络战将网络空间作为新的战场,通过网络攻击和网络防御来实现战略目标。
电子战将电磁空间作为战场,通过电子干扰和电子保护来影响和破坏敌方电子设备。
无人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人机结合的作战方式成为可能,无人机、无人艇等无人系统可以承担炮火压制、侦察监视等多种任务,极大地提升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其次,新军事变革也对军队组织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传统上,军队通常采取分立的作战单位进行作战。
然而,在现代战争中,作战任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单一作战单位无法胜任。
因此,军队开始采取网络化作战的组织方式,即各作战单位之间通过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
这种组织方式提高了军队的反应能力和作战效率,并且使得作战指挥更加灵活。
此外,新军事变革还带来了军事装备的革新。
传统军事装备多为大规模战争而设计,而现代战争更加注重机动性和精确打击能力。
因此,新一代装备的研发和使用成为新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
例如,高精度导航和制导技术的发展使得精确打击成为可能,新型战斗机、坦克、舰艇等装备的研发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
最后,新军事变革对军队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军队更加注重士兵的体力和决心,而现代军事则更加注重智力和技能。
信息化时代的作战要求军人具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现代战斗装备。
因此,军队开始重视培养新型人才,加强科技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军队整体的智力素质。
总之,新军事变革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军队的作战方式、组织结构、装备和人才要求。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战、电子战和无人系统等新兴战争方式成为可能,军队组织结构的网络化和军事装备的革新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而军事人才的培养也更加注重智力和技能。
新军事变革这个概念原来是一个英文词缩写叫RMA,全文叫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海湾战争结束以后,美国及世界一些战略学界开始大量出现关于RMA的论述。
1994年1月份,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佩里批准在国防部成立了一个高级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美国有关RMA的研究工作。
这是美国官方最早承认和使用RMA这组词的。
新军事变革的实质是工业时代以来建立起来的现行的机械化军事体系,向未来网络化军事体系的整体转型,即“网络化引发的革命”和“网络化带来的新战争”。
由来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了一场新的深刻变革,被称之为“新军事变革”。
这个概念原来是一个英文词缩写叫RMA,全文叫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海湾战争结束以后,美国及世界一些战略学界开始大量出现关于RMA的论述。
1994年1月份,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佩里批准在国防部成立了一个高级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美国有关RMA的研究工作。
这是美国官方最早承认和使用RMA这组词的。
新军事变革的实质是工业时代以来建立起来的现行的机械化军事体系,向未来网络化军事体系的整体转型,即“网络化引发的革命”和“网络化带来的新战争”。
新军事变革产生的原因一,对核武器毁灭性后果和战争残酷性的认识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和美国的积极促进三,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四,来自新兴空间的军事威胁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一是武器装备智能化其重要标志是各类精确制导武器(PGM,Precision Guided Munition)逐步成为战场的主角。
在历时14年的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只占使用弹药总量的0.2%,当时使用的只是命中精度较高的灵巧炸弹(Smart Bomb)。
到了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占使用弹药总量的比例增至8%,当时主要使用的是“战斧”(Tomahawk)式巡航导弹。
世界新军事变革一.新世界军事变革的发展概况新军事变革是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越南战争初露端倪,到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开始萌芽,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孕育和90年代后得到了全面发展,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后进入到质变发展阶段。
1.孕育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20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大量在战争中使用,指挥自动化系统开始登上战争舞台,这标志着世界新军事变革开始进入萌芽阶段。
越南战争中,美军动用了当时除核武器外所有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其中以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最为引人注目。
1972年5月10日,美空军出动F—4飞机,使用“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一次攻击即摧毁了杜海大桥。
此后不久,美军又使用这种炸弹轰炸了清化大桥和位于海防河畔的重点目标。
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以双方首次大量使用导弹。
在这一时期的以色列偷袭伊拉克核设施(1981年)、英阿马岛战争(1982年)、美国空袭利比亚(1986年)等局部战争,均显现了电子战和导弹攻击的威力。
新军事变革这一问题最早是由前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元帅于1979年提出的,当时称之为“军事技术革命”。
建议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带动一系列高技术群的发展,占领科技制高点,加速信息化军队建设的步伐。
“奥加尔科夫预言”受到广泛关注,被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佩里接受,并开始推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技术革命,大力发展以精确制导武器、电子信息装备和隐身战斗机为主的武器装备。
1993年,美国国防部基本评估办公室主任马歇尔提出用“新军事革命”代替“新军事技术革命”。
2.全面展开阶段(20世纪90年代到2002年)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分水岭。
一方面,初步运用新军事变革的成果,展示许多不同以往的战争的新特征。
却使许多人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切身体会到新军事变革的紧迫性,促使仍然沉湎于机械化形态建设的人们从梦中苏醒。
第一,电子对抗空前激烈远在“沙漠风暴”正式实施前,美军就制定了代号为白雪的作战计划,一场以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电子摧毁与反摧毁为基本内容的隐形战争即在海湾战争激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