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辰大夫的《八穴》和《指灸》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郭氏七损八益诊疗法》读书札记目录1. 郭氏七损八益诊疗法概述 (2)1.1 郭氏七损八益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3)1.2 郭氏七损八益诊疗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4)1.3 郭氏七损八益诊疗法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5)2. 郭氏七损八益诊疗法的理论基础 (6)2.1 阴阳五行学说 (7)2.2 脏腑经络学说 (9)2.3 气血津液学说 (10)2.4 病因病机学说 (11)3. 郭氏七损八益诊疗法的具体应用 (12)3.1 诊断方法 (14)3.2 治疗原则 (15)3.3 治疗方法 (16)3.4 药物应用 (17)4. 郭氏七损八益诊疗法的实践案例分析 (18)4.1 案例一 (20)4.2 案例二 (20)4.3 案例三 (22)4.4 案例四 (23)5. 郭氏七损八益诊疗法的现代研究与发展 (24)5.1 郭氏七损八益诊疗法的现代理论研究 (25)5.2 郭氏七损八益诊疗法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 (26)5.3 郭氏七损八益诊疗法的创新与发展 (28)6. 结论与展望 (29)6.1 郭氏七损八益诊疗法的优势与不足 (30)6.2 对郭氏七损八益诊疗法的展望 (32)1. 郭氏七损八益诊疗法概述《郭氏七损八益诊疗法》是一部融合了深厚中医理论精髓与临床实践经验的经典医著。
本书之所以成为中医学领域的瑰宝,在于其详尽阐述了郭氏七损八益诊疗法的核心原则与实施方法,为后学提供了一门既具系统性又具操作性的中医诊治技术。
尤其在当代医学背景下,反思传统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本书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该书开篇从中医哲学的角度讨论了生命体与自然界之间的奇妙联系,指出了“天人合一”的中医核心理念,这为读者提供一个宏观理解人体健康的视角。
接下来深入人心的是对七损八益理论的详细解析,七损包括损气、损阴、损阳、损精、损神、损志、损形等七种对健康不利的状态或损害机制;而八益则是包括养生之气、养阴、养阳、补精、安神、顺志、全形等八种促进健康的措施和方法。
八会即指脏、腑、筋、骨、血、脉、气、髓八者的精气在运行过程中的聚会点,故称为“八会穴”。
本歌首先于《针灸聚英》,但其它书籍仅有八会穴,未列歌诀。
为诵读方便,我们对部分句子进行了变动。
本歌选自《针灸聚英》一书。
【原文】腑会中脘脏章门,①髓会绝骨筋阳陵①,骨会大杼脉太渊②,血会膈俞气膻中③。
【注释】①髓会绝骨筋阳陵:原作“筋会阳陵髓绝骨”,今改之,阳陵即阳陵泉穴。
②骨会大杼脉太渊:原作“骨会大杼气膻中,”今改之。
杼(zhù柱)原指织布的梭子,此指杼骨。
椎骨。
③血会膈俞气膻中:原作“血会膈俞太渊脉”,今改之。
气膻中即气会于膻中穴。
【按语】八会穴首载于《难经》。
会,有聚会的意思。
八会穴是脏、腑、气、血、筋、脉、骨、髓之精气聚会的地方。
《难经?四十五难》说:“腑会太仓(即中脘穴),脏令季胁(指章门穴),筋会阳陵泉,髓会绝骨,血会膈俞,骨会大杼,脉会太渊,气令三焦外一筋直两乳内也(指膻中穴)。
”这些穴位多分布于躯干部。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养,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皆禀于脾,章门为脾之募穴,故为脏之会穴;胃为“太仓”,主受纳、腐熟水谷,故为“水谷气血之海”,与脾合称“后天之本”,六腑皆禀于胃、中脘是胃之募穴,故为腑之会穴;膻中当胸中为宗气积聚之处,《灵枢?邪客篇》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膻中为心包络之墓穴。
《灵枢?海伦》说:“膻中者、为气之海”,故膻中为气之会穴;膈俞穴在第七胸推下,两旁开一寸五分处,其上为心俞,下为肝俞。
心主血脉、肝藏血,故称隔俞为血之会穴;阳陵泉在膝下腓骨头前,是胆经之合穴,肝与胆相表里,而肝主筋,膝又为筋之府,故称阳陵泉为筋之会穴。
太渊穴位于寸口手太阴动脉,是脉之大会,肺朝百脉,故太渊为脉之会穴;大杼在第一胸椎下两旁,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与肾相表里、肾主骨,古称椎骨为杼骨,髓自脑注脊,下贯尾骶,渗诸骨节,张世贤说:“诸骨自此擎架,往下支生,故骨会于大杼”;绝骨即悬钟穴,位于足外踝上三寸,属胆经,《灵枢?经脉篇》说:“胆足少阳之脉……是主骨所生病者”,诸髓皆属于骨,故为髓之会穴。
空间医学(郭志辰)1)空间医学之头足保健(1)空间医学之头足保健《空间医学》》之养生保健,除了应用中药处方这一传统医学治疗形式外,还推出了“自我养生保健回照法”;“诊脉保健”;“火灸保健”;“熏灸保健”,以及在传统中医按摩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以人体《空间医学》理论为指导的,“人体空间医学按摩法”(简称空间按摩)等做为养生及保健方法。
其中“头足保健”是融合“火灸保健”与“熏灸保健”于一体的“头足保健”。
所谓的“头足保健”,是以人体头部和足部为主要调理部位,本着人体《空间医学》「调功能,袪其疾」的原则,以运动和变化人体空间能量为手段的一种整体保健。
因此,亦可称之为“头足能量运动保健”。
《空间医学》认为,人体空间能量运动和变化,是人体形体物质运动的动力。
肺部的呼吸运动,催动了肺循环(人体小循环)的运动,同时,肺部的气息更新,促使血液不断地新陈代谢,改变血液的品质,因此带动了人体全身的大循环(循环体)的运动和变化。
尤其是《空间医学》所强调的「人体四大空间」,即三焦空间和太阳区空间(外焦),此为人体能量运动与变化的场所。
由于人体能量「清升浊降」的运动变化规律,肺部所居上焦空间能量的更新与变化,带动了中、下二焦及外(后)焦空间能量的运动和变化。
与传统中医的“气为血之帅”和“肺朝百脉”之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因此,肺部的能量动力,是人体生理和生命活动动力来源之一。
人体生理和生命活动,在于原(元)动力的推动。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的两肾是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它们的功能运动,是人体之根本,主宰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空间医学》认为,人体的原动力部位在人体的下焦空间,人体先天之精与后天能量(营养)的供给,其运动变化均在此空间内,特别是盆腔会阴区上三寸的空间部位,是下焦空间能量动力之眼,是下焦能量运动旋涡之心。
传统医学称脾肾主下肢,其论点是人体气血在运动过程中,其浊重部分的物质与能量,通过下焦的运动变化,一部分排出体外,还有一大部分沉于下肢及两足部。
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八脉交会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得于宋子华之手,又称“窦氏八穴”,也就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
它是目前常用临床特定穴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脉交会穴的主要内容是:公孙通过足太阴脾经入腹会于关元,与冲脉相通;内关通过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与阴维脉相通;外关通过手少阳三焦经上肩循天髎,与阳维脉相通;临泣通过足少阳胆经过季胁,与带脉相通;申脉通过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跷脉相通;后溪通过手太阳小肠经交肩会于大椎,与督脉相通;照海通过足少阴肾经循阴股入腹达胸,与阴跷脉相通;列缺通过手太阴肺经循喉咙,与任脉相通。
临床治疗中,八脉交会穴的应用多以明•徐凤《针灸大成》“八脉交会八穴歌”为依据,即“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笔者在运用八脉交会穴的实践中,的确发现每对配穴均可发生循经感传现象,产生上下相通的作用,尤其在某些经络敏感患者身上更突出。
如针刺列缺穴,运用手法后,患者针感可下窜到脚,再让其指出具体部位,则准确地指在内踝尖下照海的位置上。
也尝试了其它配穴方法,证实效果也较满意。
笔者分析了明•杨继洲《针灸大成》所载“八脉八穴治症歌”,对其加以分门别类,归纳出如下规律,见表1。
表1八脉交会穴治疗规律穴共治部位分治部位共治病症分治病症公孙:胸、胁、膈-酒、食、积血、经内关:脘、腹、肠-疟、泄痞列缺:喉、腹、肠齿、乳溺、血痢、唾、痰、痈照海:脐、膈、盆-胎、痛酒、食、呕、泄、便后溪:手、足、头齿、目、咽、腮、项挛、痫、肿盗汗、中风申脉:腰、背、腿眉、耳、鼻痛、麻自汗临泣:手、足齿、目、咽、腮、项肿、痛、热挛、痒外关:头、目筋、节风、麻自汗、盗汗从表1可以看:第一组公孙配内关可以治疗胸腔和腹腔部位的病症,第二组列缺配照海可以治疗腹腔和盆腔部位的病症。
这4个穴位均为奇经八脉交会于十二正经中阴经上的穴位,算得上是“阴穴”,主治部位为五脏六腑的病症,为内为阴,所以,可以将第一组穴位和第二组穴位联合应用治疗内脏疾患,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的疾病,均可同时取此四穴,谓之“四阴同施”,可起到协同和相加的作用。
强烈推荐:郭志辰老师郭氏八穴作者:山东金秋岁月我们知道针灸学很多,道家第九代传人马丹阳研究的是十二总穴和四大总穴,遍及天下。
我学习针灸的过程首先是学习马丹阳的十二穴和四大总穴,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我的灵感和我的实践结合出的是八大穴位,两大总穴。
也就是既同于马丹阳的穴位,学理有所不同,学的道理学的涵义不同,所以我称为郭氏八穴。
这八穴包括:百会、足三里、合谷、长强、内关、大椎、三阴交、至阴八大穴位。
这八个穴位里总纲是足三里、三阴焦、这八个穴位的总纲是这两个穴位的总管,我是这样得到的。
八大穴位一点通,传承古今来创新,我们要创新的精神,针灸疗法重新用,穴位只讲能量度,我们这个穴位和配药膏一样只是将内部运动动起来,动起来就活,活就治病,以内以外兼具调,着急时刻一点动。
我今天早晨已经在病号身上试验了,是一个癌症身上试验的,效果很好,它能够马上起动,马上见效。
救急方法真管用,气味信息第一位,当我们现在所研究的药味和气味,我们大家都知道气味治病,但很可能还不知道完善高丹,我们的水也治病呀,我们现在的药膏也治病呀,从前的红丸也治病,这些都是在医学上的一大改革。
百会、三里、合谷通,肠腔、内关、大椎行,三阴焦针通至阴,八穴运用公转通,这八个穴位的关键是调合人身的公转。
至阴穴下通空中,这样就有利解决了我们的胸水问题,胸水是癌症的一大难观,但是我们解决至阴的问题,至阴我也实现了,也验证了,我把我的手点在至阴穴上胸部动,心肺部位动,这证明它对心肺部有影响,胸中憋气阏水消除,这是我们讲的针灸的原理,与传统医学针灸的原理不吻合,三阴交下通聚阳,阴病阳行妙无穷,。
三阴交是开三阴的口,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是开三阴经的口,我们治病是找出口,它是开三阴经的口,而它又通太阳区,通外焦区。
阴病阳治,阳病阴治,阴阳结合,实际是阴阳相交,阴病阳行妙无穷,三里驻通公转走,阴阳调合人人行,足三里是强壮穴,因为它能够使三焦(上焦、中焦、下焦)而向下开口运行,所以人人都可以。
《郭氏八穴》和《郭氏八穴指灸法》《郭氏八穴》和《郭氏八穴指灸法》要点及学习感悟郭志辰大夫集五十年临床实践和修炼,以服务大众为宗旨,遵循大道至简的方针,继小方之后,又推出郭氏八穴和指灸疗法,这又是医学史上的一大创举,树起了又一座新的里程碑。
为人民大众又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治病、养生办法。
郭氏八穴和指灸疗法以空间医学为指导,以公转畅通为原则,以(手)指代针,调节全身能量运行,达到去其疾、恢复人体功能的目的。
(一)郭氏八穴郭氏八穴分为两组,每组有一个总穴:(1)组三阴交穴、长强穴、大椎穴、至阴穴,其中三阴交穴为总穴,率阴行;(2)组足三里穴、合谷穴、百会穴、内关穴,其中足三里穴为总穴,率阳行。
郭氏八穴分别体现了提、喧、推三种不同的力,每个穴位可以调节人体不同区域的能量运行,治疗某区域些疾病。
郭氏八穴都作用在公转线路上,都是为了调和人体公转,运用八穴或其中某几个穴位,就能推动公转畅通,治疗全身的疾病。
(二)郭氏八穴指灸法郭氏八穴当然可以用于针灸,对祛其疾,恢复人体功能有显效,但进针只要穿破皮肤(不超过五分)就行,不过必须同时念“宇宙神穴妙无穷”。
郭老师为了简单易行,人人能用,解决国人就医难之苦,发明了以指代针的指灸疗法。
指灸疗法不仅可以治病养生,关键时刻也能一点即通,实施急救。
凡是指灸引起身体能量变动的区域,都是指灸的治病范围,这就是郭氏八穴及指灸的治病机理。
郭氏八穴治疗治疗功能与相应穴位传统针灸功能见附表。
1 八穴选取说明(1)主要以附表“郭氏八穴指灸的治疗功能”栏选穴。
欲治疾病的部位要落在指灸被选穴时引起人体能量变动的范围内;注意优先穴位的选取。
(2)辅以按附表“传统针灸相应穴位治疗的疾病”栏选穴,因为,该栏所列疾病虽是传统针灸所治疾病,但也是指灸相同穴位主治疾病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传统针灸:阴病阳治,阳病阴治,病在上下取之,病在下上取之的原则同样适用于指灸。
如脏腑病,在腹部,腹属阴,故为阴病,背为阳,故清除背部污染,疏通外焦区域,就治脏腑病。
郭氏八穴和指灸疗法以空间医学为指导,以公转畅通为原则,以指代针,调节全身能量,达到去其疾、恢复人体功能的目的。
一、郭氏八穴郭氏八穴的每个穴位分别运用提、喧、推三种不同的力,调节人体不同区域的能量运行、恢复人体相应功能。
但他们有一个共性:都是作用在公转线路上,都是为了畅通人体公转,即所谓“八穴运用公转通”,可以治疗全身的疾病。
郭氏八穴分为两组,每组有一个总穴:(1)三阴交穴、长强穴、大椎穴、至阴穴,三阴交穴为总穴;(2)足三里、合谷、百会、内关,足三里为总穴。
1三阴交组和足三里组取穴1)三阴交组。
三阴交穴【取穴方法】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正坐或仰卧位,在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空间医学功能】:是三阴经开口,三阴交下通至阳(膈膜以上),作用点为会阴,会阴能量运动了,推动下焦能量上行,泄阴中之实、阴中之结,是治疗妇科病的首选之穴。
同时由于下焦能量上行,下焦空虚,引起外焦能量补充,又起到疏通外焦区域,医治阳病的作用,因此也是治疗背部疾病的关键穴位。
2)足三里组。
足三里穴【取穴方法】: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空间医学功能】:起于下焦,行于中焦,散于外焦,是疏通三焦能量的下行出口。
(与合谷上下对应),可改善肠蠕动,腰背通。
治疗背部、关节、下肢病。
2 长强穴【取穴方法】:尾椎骨尖【空间医学功能】:外焦的出口,是阳转阴的转折点。
清除外焦的污染,对少腹有推动作用。
使胞外的能量转化为胞内物质,主治舌苔厚腻(阴虚),治膈上之疾病。
长强百会一上一下,一开一合。
意守长强,能使能量由前向后迅速运动,是泄三焦之实的优选方法。
只要米粒大小的零号药膏(清外焦用)贴在长强上,即能清除污染外焦通。
3大椎穴【取穴方法】: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手太阴肺经、穴《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肺系疾患,如咳、喘、咯血、咽喉痛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中府(LUl)肺之募穴【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l肋间隙处。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病证;肩背痛。
2.尺泽(LU5)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3.孔最(LU6)郄穴【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肘臂挛痛。
4.列缺(LU7)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头痛、牙痛、项部强痛、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5.太渊(LU9)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无脉症;腕臂痛。
6.鱼际(LUl0)荥穴【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小儿疳积。
7.少商(LUll)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咽喉肿痛、鼻衄、热病、昏迷等肺系实热证;癫狂。
手阳明大肠经、穴《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空间医学学习札记》转《空间医学学习札记》开卷有益你想知道癌症治疗的最佳途径吗?请你打开本书;你想明白小方治病的原委吗?请你看看本书;你想得到对付各种传染病的绝招吗?请你在本书中仔细搜寻;你想洞察:药到病除手到病除念到病除的奥妙吗?请你认真静心品味本书!你想使自己变成一个医病高手吗?请你按本书苦练实践。
序言中药小方是郭志辰大夫空间医学的核心内容,是对中国和世界人民的伟大贡献,但它像古往今来的许多重要发明一样,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致使开始很难被理解、接受。
《感悟小方治病》,试图以作者自己对小方的亲身感悟,为其发扬光大贡献微薄之力。
癌症是当代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绝症”,郭志辰大夫以自己独门绝技,奠定了癌症治疗的领先地位,在世界癌症治疗史上竖起了一座新的丰碑。
为让被癌症折磨又求医无门的人们,分享我正确选择的幸福,是我写《感悟空间医学的癌症防治》一文的初衷。
针灸是伟大中华文化的瑰宝,但时至今天,难以在医学殿堂占有一席之地。
郭志辰大夫大胆创新,提出郭氏八穴,发明以“指”代针—指灸,并毫无保留的奉献给社会。
本文希望,郭氏八穴及指灸疗法家喻户晓,人人会用,惠及全人类、造福子孙万代。
念到病除,一直是世人梦寐以求的,今天终于变为可能,但愿,人们能掌握这一绝技,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传染病正在全世界肆虐,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郭志辰大夫对传染病的防治经验,是送给世人最宝贵的礼物,但愿本文能为它的弘扬奉献绵薄之力。
第一篇《感悟小方治病》一小方治病概述小方治病是郭志辰大夫在数十年临床实践,对古老传统中医的挖掘及自身修炼的基础上发明的。
小方治病,是以小方的气与味,冲散人体空间“能量的集结”(幻或称为能量场)。
小方治病自问世以来,因其疗效好、花钱少,逐渐被人们所认可,现在正以风起云涌之势传遍全国,传向世界。
人们把小方视为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是解决国人看病困境的希望;是国医冲破西医的藩篱,重新焕发青春,并走出国门的先导;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传家瑰宝。
郭志辰老师讲空间医学小方系列内容(二)空间医学治病以公转畅通为主,畅通就起到了泄实、补虚、协调、化滞的作用。
小方治病,它的特点是:药方小,效果快,而且非常便宜。
它有一个人民理解不了服药后的反应,就是调整人体机能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舒服,有呕吐、腹泻、出汗的现象。
为什么小方有这种现象呢?因为在使功能正常态的调和过程中,是以通为主,以公转畅通为主,畅通就起到泻实、补虚、协调、化滞的作用。
所以小方能在短期时间内取得很好的效果。
小方治病,遵循了“调功能,祛其疾”的原则。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解放思想,敢于甩掉包袱,敢于甩掉旧的东西。
要把传统的医学现代化,传统的医学更科学化,传统与现实结合,要把人们身体的潜能挖掘出来。
只有挖掘潜能,才会更深地理解,更广泛地研究,最后才能达到为人民服务的目标。
一正常舌苔舌体处于口腔正中,非常平坦,三山不高,平原不多,湿而不腻,舌尖正中,所谓的三山润水一平原。
三山就是说舌尖及舌的两侧要有挡风墙,如果没有挡风墙,人体的能量会丢失,无法进行循环往复运动。
中间的平原,一平原就是舌的中心整体上是个平原,使能量运行有充分的空间,有旋转的余地,有流通的余地,有能量混化、异化的余地。
现在,风水学在世界上相当流行,好风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能量的运行有充分的空间,有回旋和流通的完间,舌的风水也是如此。
除了三山一平原外,还要润水,也就是无论是山,还是平原,必须有水,没有水不行,水太满也不行。
含而不露则为润,舌苔为微白色,基本舌形为方圆形,这是人体正常舌苔的表述。
只有知道正常舌苔,才能分清病态,分清影响人体能量运动的部位,才能胸有成竹地为对方调和。
所以,观舌要注意舌的变化。
二观舌要点第一,看舌变化,看舌的大小。
舌大,说明物质多;舌大而软,水湿,说明水分多;大而硬,说明物质浓度高,血瘀。
舌小,说明物质不足,小说明物质少;小而硬,说明物质少而瘀。
这是舌诊中首先要注意的一点,通过看舌的大小、软硬,内部能量物质、能量状况有基本的把握。
郭志⾠⼤夫的⼈体空间医学理论与“⼩⽅治病”医学博⼠郭志⾠,阿尔伯特⼤学终⾝名誉教授,经四⼗多年教学、临床,研究、发明的⼈体空间医学理论和“⼩⽅治病”的疗效机理,蜚声海外,名扬华夏。
⼈体空间医学理论 郭志⾠⼤夫提出的⼈体空间医学理论认为⼈体可划分为四⼤空间,空间存在着能量运动,⾼度概括⼈体疾病形成的原因在于⽔的输布不均衡,⽽调治⼈体疾病就是调解⽔的分布。
⼈体空间医学诊断,采⽤⾆诊法,通过观⾆就可以准确疾病成因。
⼈体空间医学神奇的疗效、精妙的理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们,2005年5⽉和12⽉,来⾃北美和欧洲的两批次、170名学员到达河北正定,拜郭⼤夫为师,学习⼈体空间医学理论和⽅法,他们感叹:“⼈体空间医学将在世界医药史上引起⼀场⾰命,为现代主流中医学注⼊新的⼒量。
” “⼩⽅治病”的疗效机理 国宝中医药学博⼤精深,中医⽤药浩如烟海。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介绍药物1982种,清代《本草纲⽬拾遗》,⼜补充了716种。
经过46年临床实践和研究,郭志⾠⼤夫发现:传统本草虽有多药治⼀病或⼀药治多病的情况——但多药治⼀病,即治疗⼈体某种疾病,往往是解决了⼈体某个关键部位,其他很多问题就迎刃⽽解;⼀药治多病,所谓的那“多病”,实质上是由⼀个原因引起的多种症状,⽤⼀味药解决了病因,就解决了相应症状。
研究药性,要从药物的主治返回去研究药物的本质,要看准药物的主攻⽅向。
郭⼤夫⽤极精确的⼀句话点清药物的功能主治——⽤药不在多,⽽在于拿捏得准,分⼨得当,在于药之精确、神速。
所谓“神”,是指药性直接在病灶处发挥作⽤;所谓“速”,是掌握好药物的能量速度。
“⼩⽅治病”之“⼩”的意义 从费⽤上看,郭志⾠⼤夫四⼗余年临床的认真体察、研究、总结,从数以千计的中药列伍中,筛选出公英、独活等六味⼀般草药,作为⾃⼰处⽅的核⼼⽤药,基本上适⽤或满⾜了⾃⼰对⼀般病⼈、⼀般病症的需求处⽅,且效果很好。
郭⽒中药每副两元上下,三、五元⼀⽅为常事,⼗⼏元⼀⽅则少见,这与某些地段的医疗机构以医为器开⼤⽅鱼⾁百姓,动轧要患者⼏百元、⼏千元的花销,确有天地之别!另⼀⽅⾯是指每⽅仅⽤两、三味药,最多不超过五味药,有时只是根据病⼈病情调整配⽐和⽤量;⽽从效果上看,⽅虽“⼩”,因选药精当,药⼒集中,常有⼀两拨千钧之功效。
针灸穴位八会穴说明指导书总述八会,经穴外奇名。
出自《备急千金要方》。
位于手背桡侧,在鼻咽窝中点下0.5寸处,即大肠经阳溪穴下0.5寸处取穴,左右共计2穴。
主治牙痛、三叉神经痛、面瘫、头痛、头眩晕、眼疾、扁桃腺炎、咽炎、高血压、癫狂、白内障、中风、卵巢疾患、近视。
针刺0.3-0.5寸。
1.名称八会穴2.别名暂无资料。
3.出处《备急千金要方》4.隶属经外奇穴5.位置手背桡侧,在鼻咽窝中点下0.5寸处,即大肠经阳溪穴下0.5寸处取穴6.主治牙痛、三叉神经痛、面瘫、头痛等7.功能暂无资料。
8.操作针刺0.3-0.5寸9.主要配伍暂无资料。
10.定位位于手背桡侧,在鼻咽窝中点下0.5寸处,即大肠经阳溪穴下0.5寸处取穴,左右共计2穴。
11.解剖暂无资料。
12.名词释义暂无资料。
13.功能作用暂无资料。
14.详细主治牙痛、三叉神经痛、面瘫、头痛、头眩晕、眼疾、扁桃腺炎、咽炎、高血压、癫狂、白内障、中风、卵巢疾患、近视。
15.详细操作针刺0.3-0.5寸,局部酸胀,有时麻木感可向指端放射。
艾炷灸3-5壮,或随年壮。
16.临床运用暂无资料。
17.配伍暂无资料。
18.附注1、出《千金》,《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为奇穴。
位于手阳明大肠经腕背循行径路上。
与泽田派所指大肠经之“合谷”同位。
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及各种虚弱症。
2、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八者经气所会聚的腧穴。
见《难经·四十五难》。
分别是: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19.相关论述《备急千金要方》:“狂走易骂,灸八会随年壮,穴在阳明下五分。
”。
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募穴(图表)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募穴* 十二原穴十二经各有一原穴,均分布在四肢腕踝关节附近。
原穴与三焦有密切的关系,是脏腑原气腧注、经过,留止的部位。
导源于脐下肾间动气,而腧布全身,调和内外,宣上导下,关系到整个人体的气化功能,特别是对促进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有一定意义。
《难经.六十六难》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原穴不仅可以治疗五脏六腑之病,而且可以根据原穴的反应变化推断脏腑功能的盛衰。
十二经原穴* 十五络穴络穴是指十五络脉从本经(脉)别出之处的穴位。
其中十二经脉的络穴有沟通表里经脉和治疗表里两经相关疾病的作用,它们可治疗表病、里病及表、或表里两经同病。
任、督及脾之大络的络穴有通调躯干前、后、侧部之营卫气血和治疗胸腹、背腰及胁肋部病症的作用。
十五络穴* 原络配穴在临床上原穴和络穴多配合应用,称为“主客原络配穴”。
它是以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
运用时一般是先病脏腑为主,取其经之原穴;后病脏腑为客,取其经之络穴。
原络配穴* 十六郄穴郄穴大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
归纳起来,阴经郄穴多治血证,阳经郄穴多治急性疼痛。
如咯血时,临床多选用孔最(肺经郄穴),胃痛时多选用梁丘(胃经郄穴)。
临床应用时,郄穴不仅用于治疗而且可以诊病。
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协助诊断。
郄穴共16个,十二经各有1个郄穴。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也各有1十六郄穴* 六腑下合穴下合穴是指手三阳穴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六腑下合穴包括足三阳经的合穴以及手三阳经合于足三阳经的3个腧穴。
共计6个。
六腑下合穴* 八会穴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能治疗其病变。
《难经.四十五难》说:“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
说明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1).脏会章门:又为脾募。
郭志辰老师郭氏八穴强烈推荐:郭志辰老师郭氏八穴2013-07-14 08:37阅读:4,229 X作者:山东金秋岁月我们知道针灸学很多,道家第九代传人马丹阳研究的是十二总穴和四大总穴,遍及天下。
我学习针灸的过程首先是学习马丹阳的十二穴和四大总穴,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是我的灵感和我的实践结合出的是八大穴位,两大总穴。
也就是既同于马丹阳的穴位,学理有所不同,学的道理学的涵义不同,所以我称为郭氏八穴。
这八穴包括:百会、足三里、合谷、长强、内关、大椎、三阴交、至阴八大穴位。
这八个穴位里总纲是足三里、三阴交、这八个穴位的总纲是这两个穴位的总管,我是这样得到的。
八大穴位一点通,传承古今来创新,我们要创新的精神,针灸疗法重新用,穴位只讲能量度,我们这个穴位和配药膏一样只是将内部运动动起来,动起来就活,活就治病,以内以外兼具调,着急时刻一点动。
我今天早晨已经在病号身上试验了,是一个癌症身上试验的,效果很好,它能够马上起动,马上见效。
救急方法真管用,气味信息第一位,当我们现在所研究的药味和气味,我们大家都知道气味治病,但很可能还不知道完善膏丹,我们的水也治病呀,我们现在的药膏也治病呀,从前的红丸也治病,这些都是在医学上的一大改革。
百会、三里、合谷通,肠腔、内关、大椎行,三阴交针通至阴,八穴运用公转通,这八个穴位的关键是调合人身的公转。
至阴穴下通空中,这样就有利解决了我们的胸水问题,胸水是癌症的一大难观,但是我们解决至阴的问题,至阴我也实现了,也验证了,我把我的手点在至阴穴上胸部动,心肺部位动,这证明它对心肺部有影响,胸中憋气阏水消除,这是我们讲的针灸的原理,与传统医学针灸的原理不吻合。
三阴交下通聚阳,阴病阳行妙无穷,。
三阴交是开三阴的口,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是开三阴经的口,我们治病是找出口,它是开三阴经的口,而它又通太阳区,通外焦区。
阴病阳治,阳病阴治,阴阳结合,实际是阴阳相交,阴病阳行妙无穷,三里驻通公转走,阴阳调合人人行,足三里是强壮穴,因为它能够使三焦(上焦、中焦、下焦)而向下开口运行,所以人人都可以。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针灸]八总穴歌要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跳,腿痛阳陵透。
这八句话,共40个字。
每一句话5个字,即讲了一穴位,又讲了它治疗的部位。
第一句话,“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病,像胃热、胃寒、胃痛等,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等,这个部位所产生的病症,都要用足三里这个穴。
足三里穴位在人腿的膝盖上、叫“半月板”的下面。
半月板下面有凹陷,从凹陷再往后下面量三寸,这个穴位叫足三里穴。
这个穴位就负责治疗肚腹所有的疾病。
第二个穴位,“腰背委中求”。
腰背这个部位的疾病,首先治疗者要考虑到委中穴。
委中穴在什么地方呢?在这条腿后部中间,腿腘窝横纹线中间。
腰背这个部位有什么疾病,你象腰痛、腰酸、腰麻木不仁等。
过去有句话讲:病人腰疼,大夫头疼。
腰疼的种类很多,很多病因能够造成腰疼,比方腰椎键盘突出、肌肉拉伤、腰肌劳损、甚至是肾亏、肾虚寒,虚火或者是一些由内脏器官引起来的腰背方面的疼痛要都考虑这个穴位,委中穴,这是第二个穴位。
第三个穴位,“头项寻列缺”,列缺穴在手腕横纹以上(尺骨陷中),在这个部位,所有头部的疾病头疼、头晕、眩晕呕吐等等,都可以用列缺穴来治疗。
第四个穴位,“面口合谷收”,是首先就指出来,嘴周围和脸面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穴治疗,合谷穴在这个地方,人的拇指和食指(虎口)连接部到指骨连接部,划一条竖线,中点这是合谷穴。
第五个穴位,“心胸取内关”,心胸从咽喉部到胸口,这个地方也就是说刚才讲“肚腹三里留”,腹部以上的这部分,有病找内关穴,内关在腕内侧横纹上两指。
找这个部位,这个能治什么病呢?像心脏病、心悸、心慌等等,包括妇女的乳腺炎、乳腺增生、胸闷也都是属于心胸疾患,要找内关穴。
郭氏八穴和指灸疗法以空间医学为指导,以公转畅通为原则,以指代针,调节全身能量,达到去其疾、恢复人体功能的目的。
一、郭氏八穴郭氏八穴的每个穴位分别运用提、喧、推三种不同的力,调节人体不同区域的能量运行、恢复人体相应功能。
但他们有一个共性:都是作用在公转线路上,都是为了畅通人体公转,即所谓“八穴运用公转通”,可以治疗全身的疾病。
郭氏八穴分为两组,每组有一个总穴:(1)三阴交穴、长强穴、大椎穴、至阴穴,三阴交穴为总穴;(2)足三里、合谷、百会、内关,足三里为总穴。
1三阴交组和足三里组取穴
1)三阴交组。
三阴交穴【取穴方法】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正坐或仰卧位,在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空间医学功能】:是三阴经开口,三阴交下通至阳(膈膜以上),作用点为会阴,会阴能量运动了,推动下焦能量上行,泄阴中之实、阴中之结,是治疗妇科病的首选之穴。
同时由于下焦能量上行,下焦空虚,引起外焦能量补充,又起到疏通外焦区域,医治阳病的作用,因此也是治疗背部疾病的关键穴位。
2)足三里组。
足三里穴【取穴方法】: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空间医学功能】:起于下焦,行于中焦,散于外焦,是疏通三焦能量的下行出口。
(与合谷上下对应),可改善肠蠕动,腰背通。
治疗背部、关节、下肢病。
2 长强穴【取穴方法】:尾椎骨尖
【空间医学功能】:外焦的出口,是阳转阴的转折点。
清除外焦的污染,对少腹有推动作用。
使胞外的能量转化为胞内物质,主治舌苔厚腻(阴虚),治膈上之疾病。
长强百会一上一下,一开一合。
意守长强,能使能量由前向后迅速运动,是泄三焦之实的优选方法。
只要米粒大小的零号药膏(清外焦用)贴在长强上,即能清除污染外焦通。
3大椎穴【取穴方法】: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空间医学功能】:大椎穴是人体头部能量的出口(膻中是头部的出口,大椎是擅中的出口),能降低头能量,是治疗头部的一切疾病的绝妙之处。
大椎两旁肌肉松,改善头部胸部功能。
舌尖瘀滞要揉大椎,边揉边念3396815.。
4 、至阴穴【取穴方法】:小脚趾指甲下外侧
【空间医学功能】:至阴穴通胸中,是膈膜以上能量的出口,能运动至阳(膈膜以上)之能量,使能量升腾,能增强胸部肺部静脉回流,泄至阳之闷热,散胸部之瘀滞、积气、积液。
是除胸水,解决肺癌、食道癌等各种癌症的最佳选穴。
治疗胸部病变,净化中宫(心旁).
5、合谷穴【取穴方法】:左手四指并拢,虎口撑开,然后右手握拳竖起大拇指,在拇指中间有一条指横纹,把指横纹放在左手的虎口处,这时大拇指往前弯曲,指尖所指的穴位就是合谷穴。
【空间医学功能】:使中下焦能量越膈而上,舒胃气;动脾的能量,是脾能量的上出口,能量上冲到头部。
(与足三里上下对应)
6、百会穴【取穴方法】: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
【空间医学功能】:百会是诸阳之首,是三焦能量的上出口,是由阴转阳的转折点,主治无苔(阳虚)。
点百会能使会阴及三焦能量上行,升清降浊,舌尖得以疏通,使包内瘀滞的物质转化为胞外能量,津生、苔生,是重中之重。
还有更奇妙的作用。
但有些能量的弊病。
点百会,一点即通可治疗各种传染病,各种传染病一定要上开口。
对于腹泻型的传染病,应点足三里。
?
7、内关穴【取穴方法】: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空间医学功能】:是胸部能量的开口。
增强胸部能量的新陈代谢,改善心脏周围微循环,治疗胸部的一切疾病。
二郭氏指灸针灸郭氏八穴,对祛其疾,恢复人体功能有显效。
但进针只要(意念)穿破皮肤(不超过五分钟)就行,同时念“宇宙神穴妙无穷”效果更好。
为了更简单易行,便于推广,家喻户晓,人人能用,郭老师发明了以指代针的指疗法。
不仅平时可以治病健身,也能”关键时刻一点通,救急方法真管用”。
(一)指灸疗法操作要点:
1 用心点穴点穴时要用心,思想要集中,思想集中能量才能集中,要把全身的能量都集中到点穴的一个手指上,治疗才能有效。
2 点穴力量集中的方法用心默念3396815是能量集中的方法。
默念3396815要用力,每念一个音,意想手指有能量撞击到对方的穴位上,对方有能量反馈回来,手指有突突跳动感。
3 点穴的部位和力度点穴要用手指肚,因为这里敏感。
点穴强调点到即止,不要重,不要压住不动,似挨非挨为宜。
(二)穴位选取总的原则是:阴病阳治,阳病阴治,病在上下取之,病在下上取之。
如五脏六腑之病,因在腹部,腹属阴,故为阴病,背为阳,清除外焦污染,疏通外焦区域,就治五脏六腑之病。
相反,腰部有病,如腰间盘突出等腰部病变从腹腔入手即可,指灸长强穴是其首选。
(或揉按腹腔,或服1克香附)。
对于八穴经常指灸。
(三)如何提高指灸的疗效要想指灸效果好,手指必须敏感性高。
这就需要经常活动手、手指,以增加其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