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公司养猪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143
养猪技术培训讲义主讲人:***养猪学学时分配表绪论一、畜牧业在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促进农村经济发展3、为轻工业提供原料,促进出口创汇4、丰富市场供给二、我国畜牧业发展展望1、合理利用资源,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2、构建发达的畜禽种业体系3、建立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生产基础4、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5、建立有效地疫病防控体系6、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7、建立现代化的环境保护标准和措施第一节猪的经济类型及品种一、内容:主要介绍猪的品种分类方法及各类猪的代表品种,国内外主要品种的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杂交利用等知识。
二、目的要求:通过理论教学及图片等观看、熟悉猪的分类方法,了解掌握国内外主要品种的外貌特征和生产特点,以及各主要品种的杂交利用的性能等。
三、重难点:①国内所饲养的主要品种外貌特征及生产性能。
②国内外优良品种的杂交组合。
四、学时与教法:其中理论讲授3学时,观看品种的图片和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猪的品种及其分类一、品种概念:猪的品种概念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是通过人工选育产生的具有经济价值和育种价值的家畜类群。
2、具有相对稳定的在一定条件下能巩固地遗传下去的各种特性。
3、具有相对的同质性。
同一品种的猪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来源、外形、性能和生物学特征。
4、具有完整的品种结构,并保持一定程度的异质性。
品种的内部结构是指:品种内具有的品系、品族、亲缘群等,不同的类群。
5、拥有足够的数量:根据全国猪种协作组规定,作为一个品种需要有纯种母猪1000头以上,符合育种指标要求的应在70%以上的繁殖母猪,种公猪具有50头以上。
猪种是养猪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品种好坏可直接影响养猪生产水平和劳动生产率。
同时,它对自然条件有一定的依附关系,并随着社会历史和经济的变化而消长存亡。
据统计全世界家猪品种约300多个、这些现代家猪品种都是由野猪经世界各国人民长期饲养驯化而来,并形成适应世界各地的生长条件的不同品种,猪的品种分类就是根据来源相近、性状和生物特性相同等进行分类。
成技校2015年技术培训讲义(四)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类型:引导性培训培训内容:养猪常识培训学时:2学时授课教师:培训对象:第一学时养猪牢记七常识一、杂交猪不能作种猪。
这是因为杂交猪虽然体大,体质好,生长快,但因为它的遗传性能极不稳定,作种猪用,其后代会出现严重的性状分离,如饲料报酬降低,生长速度变慢,抗病能力减弱等。
所以杂交猪不能用来作种猪。
二、颗粒饲料掺水喂。
饲养实践中有的养猪户喜欢将颗粒料加水拌成粥料喂猪,这是不科学的。
因为颗料饲料掺水后会,其营养成分会受到严重破坏,其营养价值大大降低。
正确的方法是,先喂干料之后再饮水。
三、猪吃了就睡说明料好。
猪有一定的生活习性,那就是吃料、活动、休息。
特别是40公斤以下的小猪,每天中午前后都要有一定的玩耍。
吃了就睡可能是在饲料中添加了镇定剂(如氯丙嗪),猪吃这些饲料后,破坏了其正常生理功能,猪因麻醉而睡觉。
同时,镇静剂对猪机体会起到降低血压、降低体温和减少降心跳次数的作用,影响猪的正常代谢作用,并且镇定剂类药物在猪体内有残留,对消费者健康极为不利。
四、饲料味浓质量好。
有些养猪户往往以饲料气味大小来评定饲料质量好坏,这样的作法是不对的。
如当前市场有种叫氨腥香的添加剂,加到饲料中就显得鱼腥味很浓,提醒养猪户要注意到这一点,严防上当受骗。
五、猪粪便发黑说明饲料质量好。
评定饲料质量好坏,要看饲料转化率的高低,粪便颜色正常情况下是由采食饲料所组成的成分和猪的消化吸收能力所决定的。
有些养猪户认为猪排黑粪的饲料就好,排黄粪的饲料不好,这是不对的。
正因为人们存在这种错误认识,所以有些饲料厂家为了迎合养猪户的错误心理,在饲料中添加了对猪生长发育没有什么作用的物质,如硫酸铜,使粪便发黑,从而增加了饲料成本,使饲料价格大大提高,也增加了养猪户的经济负担,但对猪的生长发育却没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
六、猪皮毛红亮说明饲料好。
有的养猪户认为,猪的皮肤发红,饲料就好。
猪的皮肤颜色和毛皮的亮度,是由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多少来决定的,主要是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畜牧兽医专业网络课程:养猪技术(4)种猪选育、猪场管理养猪技术——种猪的选育与杂交优势利用一、猪的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与选择选育标准A. 公猪体型外貌:头颈轻细,占身体比例小,胸宽深,背宽平,体区长,腹部平直,肩部和臀部发达,肌肉丰满,骨骼粗壮,四肢有力,体质强健,符合本品种特征。
生长性能:生长快, 175 日龄体重达 100 千克;饲料利用率高,料肉比在 3.0 以下;背膘薄。
繁殖性能:生殖器官发育正常,精液质量优良,性欲良好,配种能力强。
B. 母猪体型外貌:外生殖器正常,有效乳头达7 对以上,且分布均匀,排列整齐,无瞎、瘪乳头,四肢强健,体区有一定深度。
生长性能: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背膘厚,22-24 周龄(90-95 千克) 13-14 ㎜,最低 12 ㎜;初情期( 110 千克) 15-17 ㎜,最低 14 ㎜;配种时( 130 千克) 18-20 ㎜,最低 16 ㎜;分娩时 20-22 ㎜,最低 18 ㎜。
繁殖性能: 8-10 月龄时配种,要求发情明显,易受孕。
有繁殖成绩后,选留产仔数高、泌乳力强、母性好、仔猪育成数多的种母猪。
选育程序A. 初选在断奶时进行,选择标准是,仔猪来自母猪产仔数较高的窝中,生长发育良好,体重较大,皮毛光亮,四肢结实,有效乳头7 对以上,公猪睾丸良好,无遗传缺陷。
选择比例,初选数量为最终预定选育数量公猪的 10 倍以上,母猪 5 倍以上。
B. 复选在5-6 月龄进行,这时个体的重要生产性状除繁殖性能外都已表现出来,因此作为主选阶段。
选择标准,凡体质衰弱、只蹄存在明显疾患、有内翻乳头、体型有严重损征、外阴部特别小、同窝出现遗传缺陷均被淘汰。
其余个体严格按照生长速度和活体背膘厚等生产性状的综合指数的高低进行选择。
选择比例,该阶段的选育数量比最终选留数量可多 20% 。
C. 定选在母猪繁殖配种和繁殖阶段进行,至8 月龄仍无发情征兆的,在一个发情期内连续配种 3 次未受胎的,断奶 2-3 月龄仍无发情征兆的,母性太差的,产仔数过少的均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