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饲料配方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6
养猪的饲料配方猪是人类重要的肉用动物之一,养猪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给猪提供科学合理的饲料,是养猪者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饲料配方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一、饲料配方原则1.科学合理。
猪的饲料配方应根据猪的品种、生长阶段、生长环境等因素进行选择,配方应科学合理。
2.营养全面。
饲料要满足猪的生长需求,保证营养均衡,防止缺乏或过量出现。
3.经济适用。
适当选择本地代替品,既能减少生产成本,又可以保证猪的生产性能。
二、饲料配方组成1.谷物类原料。
饲料的主要原料是玉米、糯米、大麦、小麦等谷物。
谷物提供猪体内能量、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2.豆粕类原料。
包括豆粕、豆饼等具有高蛋白质、高氨基酸含量,有利于增加饲料蛋白质含量和促进猪的生长发育。
3.油料类原料。
油料类原料包括菜籽油、豆油、花生油等,油料能够增加饲料的能量密度和蛋白质消化率。
4.矿物质和维生素类物质。
矿物质和维生素是猪体生理代谢过程中必需的,常常加入饲料中。
三、饲料配方实例1.育肥猪饲料配方。
玉米80%、豆粕10%、棉籽饼4%、鱼粉4%、磷酸二氢钙1%、盐1%。
2.生长育肥猪饲料配方。
玉米60%、豆饼20%、糖蜜饼10%、米糠5%、鱼粉2%、盐1%、磷酸二氢钙1%、酵母粉1%。
3.仔猪饲料配方。
米糠30%、玉米25%、豆粕18%、鱼粉15%、低聚糖5%、盐1%、磷酸二氢钙1%、维生素和微量元素2%。
四、注意事项1.不要滥用添加剂,特别是抗生素等药物。
2.喂食时要注意定时定量。
3.要确保饮用水的质量。
总之,饲料配方的科学合理性,在于选择适合自家猪的饲料原料,保证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这是养猪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猪料配方设计核心提示:饲料配方是猪饲料的营养标准,是饲料生产的核心技术。
饲料配方既要注意标准,更要与当地情况相结合;既要讲求质量,更要讲求可行性,经济性;既要讲求合法性更要讲求安全性。
总之,一句话,有利于猪场的生长,有利于人的食用!饲料配方是猪饲料的营养标准,是饲料生产的核心技术。
饲料配方既要注意标准,更要与当地情况相结合;既要讲求质量,更要讲求可行性,经济性;既要讲求合法性更要讲求安全性。
总之,一句话,有利于猪场的生长,有利于人的食用!配方设计是饲料生产的核心技术,也是动物营养学与饲养有机结合的结晶与媒介。
饲料配方的设计水平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形象,甚至关系到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饲料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不仅需要在微观、谨慎考虑养殖动物的营养需要、安全卫生,而且从宏观上还要考虑该地区乃至国家整体的饲料资源耗竭与不可逆转性的预防等生态效益问题。
因此,只有把饲料配方的目标放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结合点上,充分考虑品种、性别、日龄、体重、饲喂条件、饲喂方式等影响饲粮配制效果的因素,才能设计出具有合理利用同种饲料资源、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饲养成本的高质量饲料配方。
为此,本文就猪饲料配方设汁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一简述,仅供参考。
一、注意灵活应用饲养标准,科学确定饲料配方的营养标准饲养标准是指一定品种的健康畜禽在适宜的条件下,达到最优生产性能时,营养的最低需要量。
它是对一定时期动物营养科研成果和畜牧业发展水平的总结,是配方设计的主要依据。
但由于试验畜禽的品种、供试饲料品质、试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导致饲养标准存在着明显的时间滞后性、静态性、地区性和最佳生产性能而非最佳经济效益的不足,加之由于各国和各地的饲养环境、条件、动物的品种、生产水平的差异,决定着饲养标准也只能是相对合理。
如1987年我国瘦肉型猪营养标准规定仔猪赖氨酸/消化能的比0.5,1998美国NRE为0.81。
乳猪,仔猪配合饲料配方设计要点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猪饲料配方也变得愈发重要。
对于乳猪和仔猪的饲料配方设计,其要点包括:配方营养平衡、原料选择和比例搭配、饲料加工技术等方面。
下文将针对这些要点,为大家详细介绍。
1. 配方营养平衡乳猪和仔猪的饲料配方设计,首先要考虑到其营养需求的平衡。
乳猪属于生长期的猪只,其对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需求量较高。
在配方设计中,要根据乳猪的生长发育特点,精准确定各种营养素的含量,确保其满足生长的需要。
而对于仔猪来说,其需要的营养素种类也较为丰富,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保健和免疫等方面的需求。
在配方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营养的平衡,并根据不同阶段的仔猪制定不同的饲料配方。
2. 原料选择和比例搭配在饲料配方设计中,原料的选择和比例搭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常用的原料包括玉米、大豆粕、麦麸、鱼粉、磷酸氢钙等。
这些原料的不同比例搭配,可以满足不同品种猪只的生长需求。
在选择原料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原料的品质、价格以及对猪只生长的影响;在比例搭配上,要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和不同品种的需求,进行科学搭配,确保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符合猪只的需求。
3. 饲料加工技术饲料加工技术对饲料的品质和营养成分的保持至关重要。
在饲料的加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原料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和设备,确保饲料的加工质量。
合适的加工技术可以有效保持原料中的营养成分,提高饲料的可溶性和可消化性,从而提高猪只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
在加工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控制加工温度、湿度和时间等因素,避免对营养成分的破坏和丢失。
总结:乳猪,仔猪的饲料配方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工程。
理论指导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制定出适合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品种猪只的饲料配方。
在实际操作中,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配方,以提高猪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质量,从而促进养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饲料配方设计中,除了以上提到的要点外,还有其他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
瘦肉型猪的饲料配合方法瘦肉型猪是指母猪在怀孕前几天开始喂养瘦肉猪专用饲料,使其体重下降至宰杀重,以增加出肉率。
瘦肉型猪的饲料配合方法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饲料配方、饲料喂养方式、饲料搭配、饲料处理和饲料利用效率。
首先,饲料配方是瘦肉型猪饲料配合方法的重要环节。
瘦肉型猪所需的饲料配方要根据其生长发育阶段和营养需要来设计。
瘦肉型猪主要依赖高能饲料,并适量添加一定的粗精饲料和粗纤饲料。
在怀孕前的阶段,应选择高能饲料,如饲料含量高的玉米、麸皮、大豆粕和黄豆等,以满足母猪的能量需求。
在母猪怀孕后的阶段,除了高能饲料外,还需要添加适量的蛋白质和矿物质饲料,如豆饼、鱼粉、骨粉等,以促进胎儿的发育和母猪的产奶能力。
其次,饲料喂养方式也是瘦肉型猪饲料配合方法中需要注意的一点。
由于瘦肉型猪主要以高能饲料为主,因此在喂养时应注意分膳饲喂,即将高能饲料和粗饲料分别喂养,以避免猪只偏食高能饲料导致营养不均衡和腹泻等问题。
此外,还应根据猪只的体重和生长发育阶段适量调整饲喂量和饲喂次数,以确保猪只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再次,饲料搭配也是瘦肉型猪饲料配合方法中的一个关键点。
饲料搭配要根据瘦肉型猪的品种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搭配比例。
一般情况下,应选用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以提高出肉率和生长速度。
同时,饲料搭配也要注意均衡饲养,即根据猪只的蛋白质、糖分、脂肪等需求合理搭配饲料,以保证猪只获得全面的营养。
其次,在饲料处理方面,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
首先,在饲料配方中可以添加一些酸化剂、酵母菌和益生菌等添加剂,以促进瘦肉型猪对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其次,可以采用草料和饲料共同饲喂的方式,将草料与饲料搭配饲喂,以提高瘦肉型猪对粗精饲料的消化能力。
另外,还可以采用发酵后的饲料,如发酵玉米、发酵大豆粕等,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饲料利用效率。
最后,饲料利用效率是评价饲料配合方法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选用合适的饲料配方、合理的饲喂方式和搭配饲料,可以提高瘦肉型猪对饲料的利用率,减少饲料浪费,降低饲料成本。
饲料设计的三个原则饲料设计是畜禽养殖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质量和营养价值直接影响到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为了确保饲料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制定饲料配方时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原则一:科学性科学性是饲料设计的基石,包括合理的配方组成、适宜的营养水平和科学的添加剂使用。
首先,饲料配方应根据动物的生理特点和养殖目标进行定制,确保各种营养元素的平衡。
其次,根据动物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需求,调整配方中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含量,以满足其需求。
此外,科学使用添加剂可以改善饲料的可消化性、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养殖效益。
原则二:多样性饲料设计的多样性是为了满足不同动物的特殊要求,并提供良好的采食动力。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饲料的偏好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饲料设计应考虑到这一点。
比如,猪对于玉米具有较高的采食动力,而禽类对于鱼粉或鸡蛋粉等动物性蛋白质源更感兴趣。
同时,为了提供丰富的营养,可以在饲料中引入多样的原料,如豆粕、鱼粉、粉碎青贮料等,以确保动物获得全面的营养。
原则三:可持续性饲料设计应注重可持续性,包括饲料的生产成本、原料的可获得性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考虑。
首先,饲料生产成本应适中,既要保证动物的养分需求,又要控制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其次,选择可获得性较高的原料,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依赖。
此外,饲料设计也应考虑环境的影响,选择环境友好的原料和添加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之,饲料设计的三个原则:科学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是保证饲料质量和营养价值的关键。
科学性确保饲料配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多样性满足不同动物的特殊需求,可持续性考虑到成本、可获得性和环境的影响。
只有遵循这三个原则,才能制定出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饲料设计方案,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怎么自己配制猪饲料自配猪饲料配方有些养猪人觉得日常饲料成本过高或者无法满足未能的猪的日常需求的会自己配置猪饲料,老道的养猪人配制的猪饲料的真就是,效果好,那么怎么自己配制猪饲料?自配猪饲料配方。
猪户们如果自己想配制一些猪饲料配方的话,也不是不可以的。
但在配制过程中应注意配制以下几点:一、要结合猪的营养可能需要进行配制:一般养殖户喂猪主要是喂一些蛋白质料、矿物质料(含钙磷盐和各种微量元素)、抗病促长剂不足或未添加;其次是舍不得喂精料,或投喂量较少,因此生猪生长缓慢,自然总之也就错过了生猪生长的黄金期,经济效益不好。
二、原料:选择原料时应注意,不仅要猪喜欢吃,还要有营养,同时又能烹制出泡制符合标准的配合料。
特别注意另外还要注意原料种类的多样性。
不好吃的,可斯尼胡调味剂进行调制。
三、添加微量元素:在微量元素方面,建议添加一些碘、硒、铜、铁、锌、锰等。
以50~100斤重的猪为标准,每公斤配合料中要加铜4.36毫克、碘0.14毫克、硒0.26毫克、铁60毫克、锌110毫克、锰2.18毫克,用相应的原料添加就填入可以了。
四、调制要合理:像麸皮、鱼粉、糟糠、骨粉等粉状原料外,豆类、玉米、稻谷等原料应对其进行毁掉。
另外生大豆是不能直接给猪煮的,必需煮熟或所需炒熟后才能给猪吃。
五、饲料多样合理:咱们短文之前的文章里经常写道青饲料,因为在猪饲料配方中,青饲料是不可缺少一些则的一部分。
青饲料的特点是含水多、适口性好、好消化,并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
因此在配制猪饲料时,应青、粗、精饲料合理搭配,以需要满足生猪生长的营养需要有。
怎么自己配制猪饲料?自配猪饲料配方按照上述原则,下面再给大家两个自制的猪饲料配方:一、20~60公斤生猪的饲料配方:麦麸15%、磷酸氢钙1.5%、优质鱼粉2%、石粉0.23%、玉米53%、豆粕16%、细米糠10%、盐0.19%、添加剂2.08%。
二、60~90公斤生猪的饲料配方:鱼粉1%、豆粕12%、磷酸氢钙1%、稻谷9%、石粉0.4%、玉米54%、麦麸20%、盐0.24%、添加剂2.36%。
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一、引言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使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营养和保障,从而达到快速增重和高品质的目标。
本文将从饲料、环境、疾病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二、饲料管理1. 配方饲料配方饲料是指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的营养需求,科学地配制出适量、合理搭配的饲料。
在配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不同生长阶段选择不同品种的玉米和豆粕;(2)添加合适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3)控制好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以保证能够被猪消化吸收。
2. 非配方饲料非配方饲料包括剩余物、垃圾食品等。
这些食物虽然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也有一定危害。
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控制好非配方饲料的比例,不宜超过总饲料的10%;(2)严格控制非配方饲料的质量,避免出现不卫生、变质等问题;(3)不要给猪吃有毒有害物质。
三、环境管理1. 温度猪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窄,一般在15℃-25℃之间。
在冬季需要加强保温措施,在夏季则需要降温。
为了保持合适的温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装保温材料;(2)安装通风设备;(3)喷洒水雾等。
2. 空气质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氨等物质会对猪造成危害。
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通风换气;(2)保持空气流通;(3)定期清理猪舍内部。
四、疾病防治1. 疫苗接种在育肥猪饲养管理中,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具体接种时间和方法应根据不同疫苗的说明书进行。
2. 疾病监测定期对育肥猪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
3. 环境卫生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清理消毒;(2)避免污水积聚;(3)保持干净卫生。
五、结语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管理。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饲料、加强环境管理、做好疾病防治等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使育肥过程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
饲料配方设计的四个原则饲料配方设计是养殖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饲料配方能够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产品质量。
在进行饲料配方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营养平衡原则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应该在适宜的比例范围内,以满足动物的生理需求。
主要包括蛋白质、能量、维生素、矿物质等。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营养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配比。
例如,猪需要较高的蛋白质和能量,而鸡需要较高的蛋白质和矿物质。
二、经济性原则饲料配方设计时需要考虑成本因素。
不同的原料价格不同,因此需要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原料,并合理控制每种原料的用量,以降低饲料成本。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避免因为成本问题导致饲料营养不足。
三、可行性原则饲料配方的制定应考虑到饲料原料的可获取性和加工工艺的可行性。
饲料原料的选择应尽量选择当地容易获得的原料,以降低运输成本。
同时,加工工艺应简单可行,以提高生产效率。
四、安全性原则饲料配方设计时需要考虑到动物的健康和安全。
一方面,要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饲料原料,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
另一方面,要避免饲料中某些成分的过量使用,以免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以上四个原则是饲料配方设计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养殖对象和养殖目标进行具体的调整和优化。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饲料配方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养殖业的不断发展需求。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够设计出营养均衡、经济实用、可行可靠、安全健康的饲料配方,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乳猪料的添加及注意事项乳猪料是指专门用于生长期乳猪的饲料,它能够提供营养丰富的成分,满足乳猪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乳猪料的添加对于乳猪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在选择和使用乳猪料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乳猪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保持健康生长。
以下将介绍乳猪料的添加及注意事项。
一、乳猪料的添加1.确定猪的生长阶段:乳猪通常可以划分为初生期、断奶期、保育期和育肥期等不同的生长阶段,每个阶段乳猪对营养需求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乳猪料进行添加。
2.根据乳猪的体重和生长状况确定饲料配方:在添加乳猪料时,需要根据乳猪的体重和生长情况来确定合适的饲料配方,以满足乳猪的各种营养需求。
3.选择高质量的乳猪料:在选择乳猪料时,需要选择质量好、口感佳、有机成分较高的乳猪料,能够为乳猪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4.合理搭配添加乳猪料:在使用乳猪料时,需要根据乳猪的实际需要和生长阶段进行合理搭配添加,以确保乳猪能够获得均衡的营养。
5.注意控制饲料添加量:在添加乳猪料时,需要根据乳猪的实际需求和生长情况来控制饲料的添加量,避免过量添加导致浪费或者对乳猪造成不良影响。
二、乳猪料的注意事项1.注意饲料的储存和管理:乳猪料在储存和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潮、防尘、防虫防鼠,避免因为饲料受潮或者被污染导致乳猪食用后出现消化问题。
2.定期检查乳猪的体重和生长情况:定期对乳猪进行体重检查和生长情况观察,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饲料的添加量和配方,以满足乳猪的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3.注意喂养的时间和方法:喂养乳猪时需要注意时间和方法,避免在乳猪饿的时候过度喂食,也需要注意喂食方式,避免因为饲料太硬或者太软导致乳猪吃不下或者吃太快。
4.注意保持饮水的清洁和新鲜:乳猪在食用饲料的同时还需要足够的清洁和新鲜的饮水,因此需要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
5.定期消毒喂食器具:为了避免细菌和病毒的传播影响乳猪的健康,需要定期对喂食器具和餐具进行消毒清洁,保持乳猪的周围环境卫生。
猪饲料配方技术猪饲料配方技术是指根据猪的生理特点、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科学地确定猪饲料的配方和营养成分,以满足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需求,提高养猪效益的一项重要技术。
合理的饲料配方能够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促进健康成长,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养猪效益。
一、猪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不同生长阶段的猪的生理特点和对营养的需求各不相同。
幼猪期猪只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营养的吸收利用能力较弱,因此需要易消化的饲料;生长肥育期猪只需要高能量和高蛋白质的饲料,以加快生长速度;繁殖母猪需要高营养价值的饲料,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健康生产。
二、饲料配方的原则1.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确定饲料配方的目标。
比如,幼猪期的饲料配方要求易消化、营养丰富;生长肥育期的饲料配方要求高能量、高蛋白质;繁殖母猪的饲料配方要求高蛋白质、高维生素。
2.选择合适的原料。
饲料配方中的原料应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利用率,且价格适宜。
常用的猪饲料原料有玉米、豆粕、鱼粉、骨粉等。
根据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和价格,合理选择组合,确保饲料的全价值和经济性。
3.合理配置饲料中的营养成分。
根据猪的需求和营养成分表,确定饲料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的含量。
饲料中营养成分的配置要符合猪的需求,避免过多或过少造成营养失衡。
4.根据猪只的饲养条件和经济效益,确定饲料的投喂量。
合理的饲料投喂量能够满足猪只的需求,避免浪费和营养过剩。
三、饲料配方技术的应用1.科学配方。
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和特点,结合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和价格,科学地确定饲料的配方。
通过合理配方,可以满足猪只的营养需求,提高生产性能。
2.精确计算。
饲料配方需要精确计算各种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和投喂量。
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等辅助工具,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饲料配方计算,提高配方的准确性和效率。
3.定期调整。
随着猪只生长阶段的变化和饲料原料价格的波动,饲料配方需要进行定期调整。
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可以保证猪只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提高养猪效益。
猪饲料的配方和比例猪饲料的配方和比例猪饲料是指以玉米、豆粕、鱼粉、蛋白粉等为主要原料,经过科学配比后加工而成的营养全面的动物饲料。
正确的猪饲料配方和比例对于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非常重要。
下面将从原料选择、配方设计、比例控制等方面详细介绍猪饲料的配方和比例。
一、原料选择1. 玉米:玉米是猪饲料中最主要的能源来源,其淀粉含量高达70%以上,是提供热能和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
因此,在选择玉米时应注意其质量,包括颜色、纯度、含水率等因素。
2. 豆粕:豆粕是猪饲料中最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0%以上。
在选择豆粕时应注意其品质,包括气味、颜色、纯度等因素。
3. 鱼粉:鱼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动物性蛋白质来源,其优点是易于消化吸收,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
在选择鱼粉时应注意其品质,包括气味、颜色、纯度等因素。
4. 蛋白粉:蛋白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植物性蛋白质来源,其优点是易于消化吸收,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
在选择蛋白粉时应注意其品质,包括气味、颜色、纯度等因素。
5. 其他原料:除了以上几种主要原料外,还可以添加一些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物质来增加猪饲料的营养价值。
二、配方设计1. 能量配比:能量配比是指在猪饲料中能源来源的比例。
一般来说,玉米是猪饲料中最主要的能源来源,其占比应该在60%以上。
2. 蛋白质配比:蛋白质配比是指在猪饲料中蛋白质来源的比例。
豆粕和鱼粉是猪饲料中最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其占比应该在20%以上。
3. 矿物质和维生素配比:矿物质和维生素是猪饲料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其占比应该在5%左右。
三、比例控制1. 比例控制的重要性:正确的比例控制可以保证猪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平衡,从而促进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2. 比例控制的方法:比例控制的方法包括手动称量、自动称量等多种方式。
手动称量需要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来进行,而自动称量则需要先将各种原料进行粉碎和混合后再进行称量。
四、注意事项1. 配方设计应根据不同阶段猪的不同需求来进行调整,以保证其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猪饲料的配制方法1、掌握猪的饲养标准。
不同生产目的的猪以及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不同,因而应根据猪的生产目的、年龄、体重等,选择不同的饲养标准来配制日粮。
2、合理选择原料。
在选择饲料原因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意原料的种类和用量。
原料品种应多样化,以利发挥各种原料之间的营养互补作用。
常用的猪饲料的比例为谷物类如玉米、稻谷、大麦、小麦、高梁等,占50—70%,糠麸类如麦麸、米糠等占10—20%,豆饼、豆粕占15—20%,有毒性的饼、粕如棉籽饼、粕及菜籽饼相应小于10%,种猪不宜使用棉籽饼、粕。
动物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蚕蛹粉等占3—7%,草粉、叶粉小于5%,贝壳粉或石粉占3—3.5%,骨粉占2—2.5%,食盐要小于0.5%。
二是注意饲料原料的特性。
要掌握原料的有关特性,如适口性,饲料中有毒有害成分的含量,以及饲料的污染、有无霉变等情况,适口性差、含有毒素的原料用量应有所限制,严重污染的、霉变的原料不宜选用。
三是重视经济性原则,应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原料资源。
四是注意原料的体积。
为了确保猪能够吃进每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选原则的体积必须与猪消化道容积相适应,如何体积过大,猪一天所需的饲料量吃不完,从而造成营养物质不能满足需要,同时还会加重消化道的负担,若体积过小,虽然营养物质得到满足,但猪没有饱感,表现烦燥不安,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3、加工调制要合理,像麦麸、米糠、鱼粉、骨粉等粉状原料外,玉米、豆类、稻谷等籽实类原料,应适当粉碎。
生大豆不能直接喂猪,必须炒熟或煮熟后才能使用。
4、原料混合要均匀。
各种原料必须混合均匀,才能保证猪吃进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尤其是加有预混饲料时,如混合饲料混合不均匀,容易造成猪药物或微量元素中毒。
猪胃肠炎的诊治临床症状:病猪尤其是病小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消失,饮欲增强,毛长松乱,体温正常或偏低,个别小猪发抖。
病猪水样或糊状腹泻,喷射状,粪便呈黄绿色或灰色,含有少量未消化的食物或气泡,个别出现呕吐,伴发咳嗽、流鼻涕症状。
猪的饲料配方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饲料配方设计是配合饲料生产的核心技术,也是动物营养学与饲养学有机结合的结晶与媒介。
饲料配方的设计水平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和形象,甚至关系到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饲料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不仅需要在微观上谨慎考虑养殖动物的营养需要、安全卫生,乃至畜产品质量对消费者的健康,而且还要从宏观上还要考虑该地区乃至国家整体的饲料资源耗竭与不可逆转性的预防等生态效益问题。
因此,只有把饲料配方的目标放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结合点上,充分考虑品种、性别日龄、体重、饲喂条件、饲喂方式等影响饲粮配制效果的因素,才能设计出具有合理利用各种饲料资源、提高产品质量、降低饲养成本的高质量饲料配方。
为此,本文就猪的饲料配方设计中应注意几个问题作简述,仅供参考。
一、注意灵活应用饲养标准,科学确定饲料配方的营养标准。
饲养标准是指一定品种的健康畜禽,在适宜的条件下,达到最优生产性能时,营养的最低需要量。
它是对一定时期动物营养科研成果和畜牧业发展水平的总结,是配方设计的主要依据。
但由于试验畜禽的品种、供试饲料品质、试验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导致饲养标准存在着明显的时间滞后性、静态性、地区性和最佳生产性能而非最佳经济效益的不足,加之由于各国和各地的饲养环境、条件、动物的品种、生产水平的差异,决定着饲养标准也只能是相对合理。
如1987年我国瘦肉猪营养标准规定仔猪赖氨酸/消化能的比0.56,1998美国NRC为0.81。
以赖氨酸为100%,中国和美国标准分别为:蛋+胱氨酸65%、57%,苏氨酸98%、65%,色氨酸25%、18%,两个标准相差很大。
同时,配方中的营养指标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如蛋白质指标从粗蛋白质含量演变为可消化蛋白质、氨基酸、可利用氨基酸乃至真可利用氨基酸等深层次的内在质量。
在矿物质微量元素方面,不仅要满足安全裕量,同时还需要充分调配不同元素之间的拮抗规律;对一些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抗营养因子的原料,还必须考虑其加工工艺对营养物质的破坏、毒素的残留等因素。
因此,在饲料配方设计时不能生搬硬套饲养标准,要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根据不同的饲喂对象,以动物实验的结果为依据,从以下四个方面灵活应用饲养标准:1、不同的品种(基因型)选用不同的营养水平。
猪的遗传基础,饲粮的养分含量和各养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猪与饲粮因素的互作效应,都会对饲粮营养物质的利用产生影响。
脂肪型、瘦肉型与兼用型猪之间对饲粮的干物质、能量和蛋白质消化率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已是不争的实事。
各国饲养标准中推荐同一品种同一阶段猪的营养需要量存在的差异性,更充分说明是猪的品种及选育程度差异性所致。
一般认为,在相同的条件下,瘦肉型猪较肉脂型猪需要更多的蛋白质,三元杂交瘦肉型比二元杂交瘦肉型猪又需要更多的蛋白质。
因此,配制猪的饲粮时,不仅要根据不同经济类型猪的饲养标准和所提供的饲料养分,而且要根据不同品种特有的生物学特点,生产方向及生产性能,并参考形成该品种所提供的营养条件的历史,综合考虑不同品种的特性和饲粮原料的组成情况,对猪体和饲粮之间营养物质转化的数量关系,以及可能发生的变化作出估计后,科学地设计配方中养分的含量,使饲料所含养分得以更加充分利用。
2、不同生产阶段选用不同的营养水平。
猪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对养分的需要量各有差异。
虽然猪的饲养标准中已规定出各种猪的营养需要量,是配方设计的依据,但在配方设计时,既要在充分考虑到不同生理阶段的特殊养分需要,进行科学的阶段性配方,又一定要注意配合后饲料的适口性,体积和消化率等因素,以达到既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又充分发挥猪的生产性能的效果。
如早期断奶仔猪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发育迅速、饲料利用率高的生理特点,但也处于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机能不健全等特点。
在配方设计时,既要考虑其营养需要,又要注意饲料的消化率,适口性、体积等因素,要求体重小于7公斤的仔猪,日粮中蛋白质水平必须在20%—22%,赖氨酸水平在1.5%—1.6%,最低乳糖含量为14%。
体重在7—11公斤之间的仔猪,蛋白质水平要求在18%--20%,赖氨酸水平在1.25%,乳清粉用量比例最少在10%以上。
体重约为12—23公斤之间的仔猪蛋白质在18%左右,赖氨酸在1.15%,才能满足其迅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母猪在妊娠前期,由于处于妊娠合成代谢状态,代谢效率高,脂肪沉积力加强,因而在配料中就可适当提高粗纤维水平;生长育肥猪在育肥期间,为了获得最高的日增重,则可提高日粮配方中能量物质的含量,以满足其长膘的能量需要,而蛋白水平可比生长前期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
所以,在配方设计时,要根据不同生产阶段的营养需要,对不同生产阶段采用不同营养水平,才能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不同性别采用不同的营养水平。
据美国NCR一4Ⅰ猪营养委员会进行的一项包括九个试验站的综合研究阉公猪和小母猪的蛋白质需要量的结果表明,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从13%提高到16%,并不影响阉公猪增重和饲料利用率,胴体成份也未变化;而小母猪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从13%提高到16%,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都有所提高,眼肌面积和瘦肉率呈线性下降。
他们得出结论认为,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最小为16%时,小母猪的各种生产性能达到最佳水平,而阉公猪日粮中蛋白质含量这13—14%即可达到最佳水平。
法国研究者也发现育肥公猪的适宜赖氨酸水平是0.78%,而母猪则需要0.88%,母猪日粮的氨基酸总量至少要比公猪多12.5%。
国内樊银珍等(2003)通过对杜长大中猪饲粮适宜蛋白质及赖氨酸水平试验表明,40—70千克的阉公猪,饲粮以粗蛋白质15.1%,总赖氨酸0.75%的水平为适宜;而母猪则分别17.5%和 0.92%的水平才较为适宜。
因此,不同性别的猪,应分别设计不同营养含量的配方,进行分开饲养,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
4、不同的季节选用不同的营养水平。
据报道,每升1度的热应激,猪每天采食量下降约40克;若环境温度超出最佳温度5—10℃,则每天采食量将下降200—400克。
由于采食量的减少,导致营养不良,改变生化作用,使酶的活性和代谢过程发生紊乱,而影响了生产性能的表现。
为此,不同的季节,应配制营养浓度不同的日粮,以满足其生理需要。
对于炎热的夏季,为保证猪的营养需要,应注意调整饲料配方,增加营养浓度,特别是提高日粮中油脂、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降低饲料的单位体积,并适意添加KCl、NaHCO3等电解质,以保证养分的供给,减缓其生产性能的下降。
二、注意饲料原料的质量和可利用性。
饲料产品质量的优劣,除决定于配制技术外,还决定于饲料原料的质量。
饲料原料质量高,配方先进,配制加工技术科学,所配制的产品就相应好。
反之,就差。
为此,要设计配制高质量的饲料配方,在选用饲料原料时要注意下列问题:1、原料的营养含量。
配制高质量的配合饲料,饲料原料的科学取值是前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土壤类型繁多,气候差异较大,即使是同一种饲料,由于产地、品种、加工方法和质量等级不同,其营养成份含量也有差异。
如同是玉米,产地、品种、等级不同,它们中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的含量也千差万别。
预混料不同的产品在质量、效价、剂型、价格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应结合使用目的、生产工艺进行综合考虑。
要选用效价高、稳定性好、剂型符合配合饲料生产要求的产品使用,因此,配方设计时一定注意原料的养分含量的取值,尽量让原料的营养含量取值相对合理或接近,使配制的饲料达到既能充分满足猪的生理需要,又能生产出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同时也不浪费饲料原料的要求,不能不问原料产地,品种和质量等级等情况,一味地盲目套用营养价值表中的数值来设计配方。
目前,有四种措施可解决饲料营养价值变异对配方质量稳定的影响:一是实测有效含量,但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小型饲料厂此措施难以实现。
二是利用回归公式,根据实际情况监测的指标估计有效含量。
三是根据安全限量设计配方或设计概率饲料配方。
四是添加酶制剂等生产调节剂,提高饲粮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2、饲料原料的消化率与体积。
由于饲料原料种类、来源、加工方法等属性不同,总营养成分中能被动物消化利用的程度差异较大。
据报道,对于早期断奶仔猪对蛋白质饲料的消化率为:脱脂奶粉94.6%,鱼粉为86.6%,豆饼粉为83.1%;对油脂的消化率为:短链(<14C)为86%,中链(14C—18C)为70%,长链为37%;玉米熟加工处理后在日粮中的比例分别为12.5%、25%、37%、49%和61%时,其消化率分别为96%、94%、93%、92%和90%。
同时,日粮的体积也要合适,过大不仅使消化道负担加重,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而且由于体积过大,导致猪采食后的营养不足,影响生长发育。
而日粮体积过小,即使营养已满足动物的需要,但仍感到饥饿而处于不安状态,也不利于猪的生产性能表现。
尤其是在选用低成本的原料进行营养替代时,要注意不同营养物质的适宜比例与消化率等因素,不能只顾营养物质含量的平衡而进行替代,而忽视了替代物的体积与消化率。
如在不脱毒的情况下,菜籽饼在肉猪饲粮中的比例不超过12%,并与豆饼搭配使用,比例以1:1为宜;血粉含粗蛋白高达80.6%,但猪对血粉的消化能仅11.6兆焦/千克,还比含粗蛋白60.5%鱼粉的消化能低3.9兆焦/千克。
因此,选用原料设计配方时,要注意饲料的消化率和体积,做到配方营养平衡、消化率高和体积又适中,以使所配饲料能达到预期效果。
3、原料的适口性。
猪采食量的多少,主要受猪的体重、性别和健康状态,环境温度和饲料品质与养分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而对于健康猪群,饲料的适口性则是决定猪采食量多少的主因。
因此,在考虑饲料的营养价值、消化率、价格因素的基础上,要尽量选用适口性好的饲料原料,以保证所配饲料能使猪足量采食。
即使是在饲料中添加最先进的调味剂,也应注意到原料的适口性,才能使饲料的适口性不断完美,从而使猪的采食量达到最佳水平。
报报道,仔猪在可以自由选择血浆蛋白粉和脱脂奶粉时,血浆蛋白粉的消耗量比脱脂奶粉高出27%(断奶后7天)和6%(断奶后21天)。
4、原料营养成份之间适宜配比。
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两个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就能使饲料营养的利用率提高,改善饲料报酬,降低饲养成本。
不合理的配比或具有拮抗作用,就会降低使用效果,甚至产生副作用。
能量与蛋白质、钙与磷等营养物质之间,尤其是各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药物添加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适宜配比,有的还存在着配伍禁忌。
因此,在配方设计中要注意能量蛋白质、钙磷、各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份的适宜配比,不要盲目配合使用。
如根据“理想蛋白”中的各种氨基酸比例来确定,由于某种重要氨基酸的变更,必须同时调整限制性氨基酸的需要标准,有条件的企业最好能进行试验研究或根据积累的饲养效果的经验修订配方设计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