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的指导意见

各教学单位:

课程教学大纲是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考核大纲是教学大纲的补充延伸,它以纲要形式规定课程考核的范围、重点和评价标准等基本内容。课程教学、考核大纲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评估课程教学质量、衡量课程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现就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制定2016版课程教学大纲、考核大纲应紧紧围绕我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示范校建设的目标,以2016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按“基础适度,专业适中”的要求调整模块结构关系,完善“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基础类课程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适切性改革,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和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思想,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

(一)符合培养目标与整体优化原则。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要紧紧围绕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明确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课程培养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做到份量适当,深广适宜,难易适中,处理好理论内容与实验、实践内容的关系,处理好与相关课程的关系,避免脱节或重复,实现教学内容安排的整体优化。

(二)以学生为本与突出应用原则。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要从学生学习、成才出发,正确处理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学生现有学习基础的关系、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改革教学方法,文科课程实行“专题化、报告式”教学,理科课程实行“课题化、研究式”的教学,实践课程实行“项目化、导师制”教学,做到理论内容“精、透、新”,实践内容“实际、实用、实效”。内容选择和编排要突出应用,实现从过去“教什么”和“如何教”向“培养什么能力”和“怎样培养能力”转变,更加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

(三)反映学科、行业发展与改革创新原则。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要继承长期教学实践积淀的基本经验,及时吸收学科、行业发展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标准,教学大纲中所列的材料论点要有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

四、具体要求

(一)公共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制定教学大纲应参考国家教育部、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该课程提出的教学基本要求,同时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突出应用性。公共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还应注意广适性与针对性相统一,既要兼顾不同专业的共同需求,又要有所侧重、因材施教。跨学院开设的课程,专业隶属学院应与开课学院积极沟通,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提出具体要求,开课学院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认真考虑其专业要求和专业特点。

(二)课程名称、课程编码应与2016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致。同一课程有不同课时、不同学分、不同要求的,教学大纲应分别制定,并且课程名称中带附加标记加以区分。

(三)非独立设置的课程实验纳入可纳入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不再单独编写。非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教学内容融入相应课程教学大纲中,保持教学内容的统一完整。

(四)制定教学大纲应力求文字严谨、意义明确、术语规范,科学使用标点符号和计量单位。

五、课程考核大纲的要求

(一)课程考核大纲应以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考核大纲不但要体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教学要求和学习目标具体化,而且要将教学要求与培养目标转化为实际的质量评估项目和实际能力与水平的测试内容,明确评价标准与考核(二)课程考核大纲要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突出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特点,真正帮助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六、执行与管理

(一)教学(考核)大纲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依据,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改动。

(二)教学(考核)大纲在执行过程中,各教研室可根据学科、行业发展变化对其进行修订。由教研室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同时上报新修订的教学(考核)大纲,经学院批准审核后执行。

(三)教学(考核)大纲属于教学基本文件。经批准使用的教学大纲由教务处、学院及所属教研室分级保管。各学院应对任课教师执行教学大纲情况经常进行检查,确保教学大纲的贯彻执行。

七、各二级学院、部应组织教师,认真撰写课程教学(考核)大纲,由各二级学院将任务下达到各教研室(系),由各专业教研室(系)具体组织,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主讲教师执笔制定,并由教研室组织论证、修改,二级学院教学委员会审核。

附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格式模板

浙江树人大学

《运筹学》教学大纲

(模版供参考)

课程编号:1011200总学时:64 学分:4

开课对象:管理学院管理类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平台

一、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基本目标

本课程是管理类专业的重要基础和常用工具,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平台课程涵盖了线性规划及运输问题、动态规划、存储论、排队论等内容。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掌握运筹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树立优化决策的观念,为学习管理类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打下有益的基础。

(二)课程对能力素质培养的作用

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的优化思维品质,教会学生用于计划编制、过程控制中常用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管理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可视具体情况,安排1至2次OR软件的应用上机。

三、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基本要求:

了解运筹学产生和发展历史及未来趋势,研究对象和应用范围;理解运筹学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1.正确认识本课程对整个专业学习的意义;

2

第二章:线性规划及单纯形法

基本要求:

理解线性规划及其相关概念;掌握单纯形法及大M法和两阶段法;学会较复杂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建模。

1.理解LP的概念及一般形式、标准型;初步学习LP建模;

2.学会二维LP的图解法;掌握LP解的性质;

3

第三章: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

基本要求:

理解线性规划的对偶原理;掌握对偶单纯形法和线性规划问题的灵敏度分析。

1.掌握对偶问题的意义及形式;学会找对偶问题的方法;

2.掌握对偶定理;

3.掌握对偶单纯形法原理,学会对偶单纯形法;

4

第四章:运输问题

基本要求:

理解运输问题解的特性;掌握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学会各种类型运输问题的处理方法。

1.了解运输问题的解的性质,学会建立运输模型;

2.掌握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

3.学会处理产销不平衡等其它类型运输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