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说课稿 各位专家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说课稿抚宁区骊城学区坟坨初级中学吴京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现就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一、设计思想1、本单元知识较为零散,学生多数反映易学难记,针对此特点,本节复习课重点在于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在回忆碳及碳的氧化物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同时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复习过程中得到较好的提升;2、本单元中考的要求为初步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为此设置了对应的练习让学生加深认识;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巩固所学知识,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能掌握设计和完成二氧化碳制取的化学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发挥想象力并结合老师给的本单元知识树枝干,增添适当的枝叶,让这一棵大树完整,将本单元知识归纳、梳理。
再利用这些知识解答一些与本单元有关的不同层次的例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培养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三、重点、难点:归纳总结碳和碳的氧化物相关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1.多媒体信息技术2.中学学科网3.河北远程教育网五、教学方法:以创设情境活动为核心的教学。
以服务中考为目的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介绍:“死亡谷”的故事,故事大意如下:据说,很早以前,在我国的昆仑山附近,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山谷,名叫死亡谷,这个谷有着"地狱之门"之称。
据说只要入谷之人,没有一个能走出来。
生活在这个大峡谷的村民,宁愿让牛羊死在戈壁滩上,也不敢去里面去放牧,这个谷真的有这么神秘吗?一个炎热的夏天,爱探索的“小王”带着一条叫“小黄” 的狗,提着点燃的蜡烛,走进了个山谷,哪里可谓阴森森,没有任何生命迹象,小王越走越害怕,没走多久狗就死了,紧接着蜡烛熄灭了,吓得小王,发疯了一般,从山谷里往外跑,幸运的他平安的出来了。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第八中学张茂华一、教学课题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第一课时)二、教案背景本单元知识往往被学生看成是零碎、易懂、难记的内容,而且这部分内容比较多。
复习的过程中希望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实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用两课时进行复习。
第一课时进行物质性质的复习,第二课时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对比学习方法复习。
三、教材分析:“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阶段一个全面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单元,涉及知识内容较广,化学反应方程式繁多,物质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
根据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本课力求让学生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有序的知识结构,了解C→CO→CO2→H2CO3→CaCO3之间的转换关系。
(百度搜索:用方程式表达以下转换过程C→CO2→H2CO3→CaCO3)其中运用的化学知识链的学习模式,其中,对今后的“酸、碱、盐”学习,有着方法指导意义。
三、教学策略:(一)、对复习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通过知识的整理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二)、进行必要的例题讲评和训练;(三)、在重点内容上设置情境,调动兴趣,发展能力。
四、教学方法:思考、讨论、实验探究、讲解、归纳、练习五、教学流程:先设置情境,调动兴趣,从猜谜语入手,引出CO和CO2两种物质,再引导学生写出其它碳和碳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又联系实际生活,设计实验解答课本上的一些习题,同时想借助趣味性的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就是设计了部分练习对有关知识进行巩固。
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互联网搜索,进一步认识C、CO、CO2、H2CO3、CaCO3等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2)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能正确描述本单元有关实验的现象,并通过网络搜索使语言表述更规范。
化学评课碳和碳的氧化物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碳和碳的氧化物是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是对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在初中化学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根据《课标》要求,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金刚石、石墨和C60,本课题包括两部分:1、碳的单质;2、碳的化学性质。
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钻石、无轨电车等。
本课题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
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分子及管碳等,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许多内容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材内容,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了解,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高温时的化学活动性。
3、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领悟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及用途;2、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3、C和CuO的化学反应。
四、教法建议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学生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
1、让学生充分利用对实物的感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金刚石、石墨和C60》一节的教学中,可采取谜语,引出碳族“三兄弟”,通过猜谜语,对“三兄弟”有一个初步认识,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说课稿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以及教学评价分析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其中重点是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化学九年级第六单元的单元复习,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对化学用语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金属及金属材料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既是对前面知识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又对后面的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2、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难点确定为: 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的综合应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在复习本章内容时应该达到如下的教学目标:在复习本章内容时应该达到如下的教学目标:①掌握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②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③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④掌握它们的相互联系及转化途径,学会知识整合与迁移。
在复习本章之前,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但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
复习时,我们帮助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形成整体有序的结构;同时,要拓宽知识面,提高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
三、教学方法分析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兴趣为先导的教学思想,结合本单元的内容,主要采用活动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归纳、比较归纳、多媒体辅助和教师必要的解说等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
”因此,我将通过设置情景,提问设疑,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发现和掌握化学知识。
所以,我采用以上的多种教法交替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不至于造成学习的疲劳。
四、教学过程分析1、课题引入:利用课件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将碳及其化合物建立一定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说课稿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题目是《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请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1、本章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我用以下几句话来概括)碳族庞大威望高身怀绝技用途广旧地重游兴趣增温故知新技能长此外,我还认为复习本章内容是学生锤炼化学方程式的最好契机。
因为本章含有许多化学反应;其次本章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深感学习化学的意义。
2、复习目标(我认为复习本章内容应该达到如下的教学目标。
)①掌握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②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③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④掌握它们的相互联系及转化途径,学会知识整合与迁移。
在复习本章之前,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但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
复习时,我们帮助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形成整体有序的结构;同时,要拓宽知识面,提高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
综上所述,复习中的三维目标是有机结合的,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渗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情感目标的和谐渗透对知识、智能目标的达到起催化作用。
3、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掌握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用途②熟练准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③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转化途径。
难点:其中②③也是复习的难点。
因为复习之前学生所有的知识是孤立的、片面的、零碎的,复习时我采用多种活动导学,帮助他们穿针引线,将零碎的知识整合。
其二,本章内容是在刚学习化学方程式书写之后,学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是很熟练,我们让学生上台书写并及时评点矫正,帮助他们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法分析及学法指导在上新授课时,老师们都会精心设计有趣的情景来导学,而上复习课时,老师们往往只重视了知识的归纳与梳理,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沉闷的苦忆中。
怎样在复习时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让师生全身心投入?在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时,我将带着激活课堂的意识,以“四活”为指南开展教学,我想会获得较好效益。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说课稿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题目是《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请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1、本章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我用以下几句话来概括)碳族庞大威望高身怀绝技用途广旧地重游兴趣增温故知新技能长此外,我还认为复习本章内容是学生锤炼化学方程式的最好契机。
因为本章含有许多化学反应;其次本章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深感学习化学的意义。
2、复习目标(我认为复习本章内容应该达到如下的教学目标。
)①掌握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②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③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④掌握它们的相互联系及转化途径,学会知识整合与迁移。
在复习本章之前,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但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
复习时,我们帮助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形成整体有序的结构;同时,要拓宽知识面,提高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
综上所述,复习中的三维目标是有机结合的,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渗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情感目标的和谐渗透对知识、智能目标的达到起催化作用。
3、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掌握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用途②熟练准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③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转化途径。
难点:其中②③也是复习的难点。
因为复习之前学生所有的知识是孤立的、片面的、零碎的,复习时我采用多种活动导学,帮助他们穿针引线,将零碎的知识整合。
其二,本章内容是在刚学习化学方程式书写之后,学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是很熟练,我们让学生上台书写并及时评点矫正,帮助他们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法分析及学法指导在上新授课时,老师们都会精心设计有趣的情景来导学,而上复习课时,老师们往往只重视了知识的归纳与梳理,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沉闷的苦忆中。
怎样在复习时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让师生全身心投入?在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时,我将带着激活课堂的意识,以“四活”为指南开展教学,我想会获得较好效益。
1、引入含活势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因此在这里我要通过讲“父女夺宝”的故事导入复习内容,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故事中感人的情节,象吸铁石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拨动了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使学生立即再现所学的旧知。
2、形式求活泼当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
基于学生喜欢表演,喜欢猜谜语等特性,复习时我设计了讲故事,猜谜语,品诗词等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气氛要活跃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
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思维空间。
灵动的心只有在自由思维的空间才能诞生。
4、探究有活力当学生能自由地参与探究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他们会大胆猜测、激烈讨论、认真书写、尽情表演。
教师呢,为成功者锦上添花,为暂时落后者指点迷津,让整个课堂掌声不断,欢乐满堂!师生之间形成“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跃流通”的最佳意境。
三、教学流程1、讲故事,导入复习内容。
“父女夺宝”的故事内容如下:“物质世界里有一位父亲姓碳,人们称他为碳父。
他有两个伟大的理想:一是为人类燃烧,供给人间光与热;二是为人类冶炼金属。
他有两个宝贝女儿,由于小女儿出生时氧气不足,天生营养不良,从小体弱多病,并且有剧毒。
碳父后悔不该在氧气不充足时生下这个孩子。
父亲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于是他把自己一身的绝技可燃性、还原性教给了小女儿,而大女儿认为父亲不公平,便恼羞成怒,她不但不能燃烧,而且也不支持碳父的燃烧,还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温室效应“。
父亲为了让人类永远充满温暖、和平,于是忍痛割爱,在煤炉中夺走了大女儿的一个氧原子,将大女儿也变成了小女儿。
此后父女三人一道造福于人类。
”
学生听完故事,我们可以从故事中提炼出以下几个问题:①故事中的“大女儿”“小女儿”各指什么物质?②故事中体现了单质碳和一氧化碳的哪些化学性质?③“父女”夺宝中的
“宝”是指什么?④请快速写出②③中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复习了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同时了解了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相互变化。
将煤炉内发生的反应变成耳目一新的故事,让学生看到了化学世界的童话,这种变角度、换视点、转脑筋而富有人情味的叙述,让学生听来倍感亲切。
2、猜谜语,延伸复习内容谜语:
小精灵遇险
小精灵很寂寞,少年宫里去玩乐。
一头扎进紫水中,紫水变得红彤彤。
忽然感到浑身热,飞到空中无影踪。
学生读完谜语,老师提出以下问题:①小精灵是什么物质,你猜的依据是什么?
②谜语中含有几个我们已学过的化学反应,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学生讨论完毕,老师又出示多媒体动画:二氧化碳扎入紫水中,紫水变红,过一会二氧化碳从红色的水中跑出,红色的水又变成了紫色。
学生看完动画,教师将问题进行拓展:③“小精灵”扎入石灰水中,命将如何?④什么物质可以将小精灵从石灰水中救出来?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⑤如果小精灵是小妹一氧化碳,扎入紫水中,紫水能变红吗?扎入石灰水中石灰水能变浑浊吗?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可以将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区别牢牢地记住了。
在此我将问题情境进行迁移和拓展,培养了学生知识整合能力和迁移能力。
喜闻乐见的谜语赏析,生动形象的动画,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科学探究。
3、品诗歌,完善复习内容这首诗是人人都会背的《石灰吟》教者在此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问题:①诗人用什么化合物比喻自己坚忍不拔的的毅力和高尚的情操?
②第一句诗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后三句呢?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后三句的变化?
③教室墙壁上的白色物质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讨论这几个问题,深感不仅生活中有化学,古诗里也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4、做练习,巩固复习内容
①如何区别CO和CO2?有哪几种方法?并说出区别的理论依据。
②将澄清石灰水久置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表面为什么会形成白膜?③猜一猜谜语:小二黑不团结,高温夺宝很激烈。
一个得宝逃跑了,一个失宝在流血。
讨论:①小二黑指我们学过的哪两种物质?
②夺宝中的“宝”是什么?③请写出谜语中的反应。
通过①②两小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了CO和CO2的化学性质。
第三题是有趣的谜语探讨题,探讨完毕以后让学生看小二黑夺宝的动画。
生动形象的动画除了增加趣味外,更有助于帮助学生记住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反应的条件。
5、归纳复习内容
通过以上四个充满趣味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复习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及碳酸的性质和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并形成知识网络。
最后,学生们的思维在故事、谜语中回味,在说笑中对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与升华,让他们觉得化学更有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