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2.5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碳的基本性质和常见的氧化物;2.掌握碳的主要化合价;3.能够根据配平化学方程式来进行相应的计算。
二、教学重点1.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基本性质;2.碳的化合价的计算方法;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
三、教学难点1.碳的多元化合价的计算方法;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本、教案、习题集等;2.学生准备:笔记本、学习用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与复习(10分钟)将上节课学习的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基本知识进行复习,引导学生回忆碳的基本性质和常见的氧化物。
2. 知识讲解(25分钟)2.1 碳的化合价•运用氧化物的性质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碳的多元化合价的概念;•介绍计算碳的化合价的方法,以常见的简单有机化合物为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计算的步骤和技巧。
2.2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引入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的概念,给出一个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讲解;•提供多个配平和计算的例题,讲解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3. 锻炼与应用(35分钟)3.1 锻炼提供一些简单的计算碳的化合价和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纠正错题。
3.2 应用组织学生分组,提供一道较难的应用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完成一份复习笔记,供学生复习使用。
提供一些拓展题,帮助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巩固并扩展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碳的基本性质和碳的氧化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计算碳的化合价和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七、布置作业1.完成课堂上未能完成的练习题;2.阅读相关课文,总结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做好课后复习准备。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教案能帮助到您的学习和教学。
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巩固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装置依据及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复习总结归纳基本知识的方法。
(2)能用碳及其氧化物的基本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用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复习重点】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与用途。
【复习难点】探究实验室里制二氧化碳的装置。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引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对碳的单质及化合物都有了哪些认识?仔细回顾并梳理一下。
2.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进行研究解读,如果学生解读不准确或不到位,教师再进行补充。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比较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找出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3.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知识模块二碳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可燃性⎩⎪⎨⎪⎧完全反应:C +O 2=====点燃2CO 2不完全反应:2C +O 2=====点燃2CO 还原性:C +2CuO=====高温2Cu +CO 2↑ 知识模块三 二氧化碳的制取1.实验室制法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实验装置:教材P115图6-12。
反应原理: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操作步骤:参考过氧化氢制氧气。
检验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验满方法: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2.工业制法:CaCO 3=====高温CaO +CO 2↑知识模块四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常温下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一氧化碳可以燃烧。
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全班讨论并展示探究成果,反思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检测反馈达成目标一、当堂检测完成学生用书的“单元重热点、易错点突破”部分。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复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全面复习碳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归纳、总结形成全单元的知识网络,通过讨论和交流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
(2)通过建立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的化学反应网络,培养自己概括、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学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过程与方法:(1)从知识归纳整理建立网络,再到知识的应用,理解复习整理。
(2)能够提炼出对零散知识进行复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能有意识的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以网络图的形式展现出来。
(2)通过讨论,交流,改进的过程,体验分工合作在小组活动中的作用。
复习重点: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复习难点:建立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碳酸的相互转换网络。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延伸到课前,给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质疑和改进,让每个学生建构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合作交流果。
出示方法指导,根据方法指导,我们可以知道这类题目的设计要遵守的原则。
同学们在设计方案时用到了很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我们知道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这么多性质,我们也学过很多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下面我们进行个小竞赛。
出示竞赛规则。
组织竞赛。
同学们对于知识都掌握的很扎实,现在我们对这些反应进行归类。
从同学们描述的反应,可以看出很多物质相互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那么二氧化碳和碳、一氧化碳,碳酸、碳酸钙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否也可以相互转化。
出示转化图。
请同学们根据学案上的拓展提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反馈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进行方法指导,确定实验原理。
请同学完成跟踪练习。
小组讨论设计方案,汇报设计方案。
回答根据规则积极进行小组比赛小组讨论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做跟踪练习并反馈答案。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注意: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H代表Hard,坚硬的;B代表Black,黑的。
6B最软,颜色最深;6H最硬,HB软硬适中。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用其来脱色,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也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
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4、C60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排空气法易中毒)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它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2)选用和过氧化氢制氧气(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
CaCO 3
高温CaO+CO 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 2O=Ca(OH)2】
4、制取二氧化碳药品选择的探究
①液体不能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使反应逐渐停止。
②也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使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③固体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太剧烈,使生成的气体不易收集,同时,碳酸钠相对于大理石来说价格较高,不经济。
结论: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最佳药品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二者反应速率适中、药品价格廉价易得,制得的气体比较纯净。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步骤
一检、二装、三注入、四收集
将固体药品放入锥形瓶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处加入酸
6、正确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错误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7、制取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
(1)在实验前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先放石灰石,后加稀盐酸
(3)长颈漏斗应伸入液面以下
(4)导气管不能伸入太长
(5)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6)在集气瓶口盖玻璃片 (7)集气瓶中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底 (8)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H 2O==H 2CO 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 2CO 3 == H 2O+ CO 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 3↓+H 2O 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 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 2是氧化剂,C 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其物理性质。
温室肥料
4、危害及防治措施
温室效应——原因:过多的CO2、O3、CH4、氟氯代烷等
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3、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五、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H 2、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可燃性:2CO+O 2点燃2CO 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 2和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CO 和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CH 4和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 2)还原性: CO+CuO △Cu+CO 2【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记住要领: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尾部酒精灯的作用是处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3)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除杂:CO[CO 2] 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CO 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aO[CaCO 3]煅烧
Cu[CuO] 通入一氧化碳并加热
CuO [Cu] 在空气中加热
六、本单元相关的反应方程式 CO CaCO 3 CO 2 C H 2CO 3
碳与氧气充分燃烧C +O 2
CO 2 碳与氧气不充分燃烧2C +O 2
2CO 碳还原二氧化碳CO 2+C
2CO 碳还原氧化铜2CuO +C 2Cu +CO 2↑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 2+H 2O =H 2CO 3 碳酸不稳定分解H 2CO 3=CO 2↑+H 2O 二氧化碳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 (OH )2=CaCO 3↓+H 2O 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CaCO 3+2HCl =CaC l2+H 2O +CO 2↑ 碳酸钠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Na 2CO 3+2HCl =2NaCl +H 2O +CO 2↑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 3CaO +CO 2↑
生石灰变成熟石灰CaO +H 2O =Ca(OH)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Cu +CO 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Fe 2O 3+3CO
2Fe +3CO 2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Fe 3O 4+4CO 3Fe +4CO 2
甲烷燃烧CH 4+2O 2
2H 2O +CO 2 乙醇燃烧C 2H 5OH +3O 2
3H 2O +2CO 2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