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68.01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兴起与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基督教兴起与法兰克王国》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兴起,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传播。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基督教的产生、发展及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以及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对基督教的支持。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宗教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具体情况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产生、发展过程,掌握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对基督教的支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基督教兴起的原因及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提高学生对宗教、政治等问题的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基督教的产生、发展和传播过程。
2.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对基督教的支持。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
2.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基督教兴起的原因及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之间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的PPT或其他多媒体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基督教的兴起,引导学生思考基督教为何能在罗马帝国内兴起。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基督教兴起的原因及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课程标准】●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课前预习】◆一、基督教的兴起1.基督教的诞生:_____世纪时,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____________地区,________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救世主”在希腊语中称作“基督”,这种信仰基督的宗教后来被称作“基督教”。
2.基本教义:_______就是“救世主”,教导人们___________,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3.基督教的发展:_____世纪末,_______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二、法兰克王国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_______________灭亡前后,____________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法兰克王国建立于________年,建立者是_________。
2.克洛维的统治①宗教信仰: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皈依了________,承认_________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②政治经济:保留了原有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从而取得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
③扩张疆土:去世时的版图已经延伸到__________地区以及________以东到_________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实力强大。
◆三、封君和封臣1.出现背景:________前期,法兰克王国不再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___________。
这样,赐地的人成为________,接受封地的人则为________。
2.职责:①封臣对封君要忠诚,要无偿为封君_________、___________等;②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_________,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必须提供________。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作为恩赏,称作采邑);9世纪,法兰克王国解体后,分封普遍存在;11世纪时,分封在西欧相当流行,并形成明确和规范的仪式。
2.材料展示:材料一:西欧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材料二:西欧封建社会流行这样一条规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阅读教材“封君与封臣”一目,结合上述材料一,理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提示: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土地和兵役:国王把一些贵族和教会的土地没收后,作为采邑赐给手下将领和官吏,采邑的领受者必须服从兵役,受封者称为“封臣”,赐地的人称为“封君”。
即封君赐土地给封臣,封臣给封君服兵役。
二是层层分封:国王把土地作为采邑赐给大封建主后,大封建主又可以把一部分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自己的部下。
国王是封君,大封建主是国王的封臣,同时,大封建主又是他部下的封君。
(2)阅读教材“相关史事”,结合材料二,理解封君与封臣的特点。
提示:从三个方面介绍,一是严格的等级性: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逐次分封,层层效忠,从而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二是权利与义务交织:封臣对封君要忠诚,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有责任保护封臣,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等。
三是带有一定的契约性:封君与封臣关系一经缔结,必须按契约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若封君封臣一方不履行相应的义务,其封君与封臣关系就会按契约而结束。
四、查理曼帝国1.材料展示:800年12月25日,教皇利奥三世为法兰克国王查理加冕,尊其为“罗马人的皇帝”。
这样,西罗马帝国灭亡300多年后,在它的大部分领土上又建立一个“罗马帝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1)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教皇为什么要为法兰克国王查理加冕。
提示:查理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如每个教区的人民要向教会交“什一税”,使教会更加富有,势力越来越大。
(2)为什么说又建立一个“罗马帝国”?下面选项与其有关的是 ( )A.率领部属皈依基督教B.率领军队东征一直打到印度和流域C.创立元首制,成为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D.接受罗马教皇加冕6.对如图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封君与封臣的关系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本课的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在教学中,我联系前面所学。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是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新编教材的一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兴起过程,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宗教和封建制度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背景、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元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宗教和制度的尊重,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基督教的兴起过程及其在罗马帝国的传播。
2.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基督教对法兰克王国的影响。
3.宗教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在中世纪欧洲的体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3.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
3.网络资源,了解基督教在现代世界的影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如罗马帝国的兴衰。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宗教在罗马帝国时期的作用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传播过程,重点讲解耶稣基督的教义、使徒的传播以及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兴起。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重点难点】重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强大及分裂的基本史实、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难点:西欧封建王权与教权的关系。
【课堂学习】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32页第1段和33页34页,说一说基督教兴起(时间、地点、原因、创始人)、发展(克洛维、查理曼),初步认识教权和王权的关系。
2. 概括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强盛及分裂的基本史实(建立、强盛、分裂)。
3 说一说什么是封君和封臣,简述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一)阅读材料和图片回答问题材料一800年圣诞节,基督教的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为查理加冕,称他为“伟大的罗马人的皇帝”。
图11基督教什么时间兴起的?4世纪末的时候基督教有什么重大的发展?洛克维建立法兰克王国后对基督教什么态度?2从材料分析,教权和王权之间的关系。
(二)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图2)1.观察法兰克王国的形成与发展图,法兰克王国什么时间由谁建立的?2.9世纪初的法兰克王国领土最大,与原来的西罗马帝国的相当,史称什么帝国?当时的国王是谁?3.9世纪中期(843年)帝国分裂为东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西法兰克王国,这个三个王国分别是哪个国家的雏形?三个王国之间什么关系?(三)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经过改革形成了封君和封臣的关系,如图2:1封君和封臣关系的形成有哪些仪式?2 根据图片2说一说封君给予封臣的主要是什么?对封臣有什么义务?图33封臣在获得土地和被保护的权利同时对封君有什么义务?4“封君和封臣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和影响?5 根据图片3的情景模拟对话:封臣:封君:图4【巩固练习】1.4世纪末,被罗马皇帝确定为国教的是( )A.伊斯兰教B.犹太教C.基督教D.佛教2.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建立的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A.法兰克王国B.查理曼帝国C.英吉利王国D.意大利3.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A.信仰基督教B.亲赴麦加朝拜C.提供兵役服务D.提供实物地租4.西欧社会在法兰克王国土地改革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封建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A.封君与封臣B.国王与诸侯C.教皇与教士D.领主与佃农5“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附答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主要讲述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传播,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基督教的起源、耶稣教义、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查理·马特改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基督教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法兰克王国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宗教和国家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基督教的起源、教义以及法兰克王国的历史地位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起源、教义,掌握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过程,认识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影响,以及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献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提高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督教的起源、教义,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2.教学难点:基督教教义的深入理解,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影响,查理·马特改革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基督教的起源、教义,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查理·马特改革等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影响,以及查理·马特改革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
教材从基督教的起源、传播、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接受和推广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基督教的兴起过程及其在法兰克王国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世界宗教历史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宗教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背景、宗教信仰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正逐步提高,可以通过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起源、传播过程,掌握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接受和推广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世界宗教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基督教的兴起过程,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接受和推广。
2.难点:基督教教义的理解,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关系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的影响,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接受和推广原因。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基督教教义在法兰克王国的实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3.网络资源:搜集与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相关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基督教的兴起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基督教会在这个时候兴起?它的兴起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基督教的兴起过程。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1.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1.了解基督教兴起的过程,掌握法兰克王国建立的发展及分裂的过程。
2.了解封臣和封君的关系的形成过程及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
3.明白中世纪西欧社会国家形态的演变过程,即蛮族列国——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大裂变。
4.在讨论、评价历史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解释、评价文明的特征,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
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难点中世纪西欧国家形态的演变过程。
回忆罗马的历史。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日耳曼人在西罗马的废墟上建立起封建制国家,西欧封建国家是如何发展的?让我们穿越历史的时空,领略这段历史的风采。
一、基督教的兴起1.基督教产生的背景史料1罗马帝国的残酷统治:公元一世纪左右,巴勒斯坦犹太人处于罗马帝国统治下,残酷的民族压迫和掠夺,激起犹太民族的强烈反抗。
当时发生了多次犹太民族大起义,但都在罗马帝国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了。
史料2传统的犹太教弊端显现: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奴隶、贫苦农民、渔民和手工业者是反抗运动的主力军。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原来以维护以色列国家的奴隶社会秩序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犹太教已经不能起到团结犹太民族摆脱罗马帝国的统治作用。
教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基督教为什么会产生?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教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要实现民族的团结就必须有一个精神上的统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实现这一点要求,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一个能够为全民族接受的宗教,基督教应运而生。
2.基督教的创立史料1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
耶稣是上帝耶和华之子,公元一世纪元年他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伯利恒。
母亲名叫玛利亚,父亲叫约瑟。
教会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庆祝耶稣诞生,成为基督教最盛大的节日。
为了纪念耶稣,人们把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纪年,耶稣诞生前叫“公元前”。
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基督教的起源、传播和法兰克王国的发展。
教材还包括了相关的历史地图和知识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古代世界的一些主要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等,但对于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知识,逐步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起源、传播和法兰克王国的发展,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发展。
2.难点:基督教的传播过程和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基督教的传播和法兰克王国的发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编)》教科书。
2.课件:制作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历史地图:准备与基督教传播和法兰克王国相关的地图。
4.练习题:准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基督教会在欧洲兴起?法兰克王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基督教的传播过程和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影响。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基督教进行初步了解,了解法兰克王国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情况,知道封君封臣制的基本内容,掌握查理的重要活动和查理曼帝国分裂的史实。
2.通过教师对封建制度在西欧逐步确立的讲述,提高学生归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重点: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的基本情况。
难点:封君和封臣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学史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扑克牌中的四个老K代表的是欧洲的四位君主,同学们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他们就是以色列国王大卫、古罗马凯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法兰克王国的查理曼大帝。
查理曼为什么能够成为与凯撒、亚历山大齐名的大帝呢?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
自主学习1.说说基督教诞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教义、传播。
2.日耳曼人在原西罗马帝国基础上建立的最强大的王国是哪一个?该王国建立于哪一年?3.为巩固统治,克洛维采取什么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4.法兰克王国什么时候对土地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并说说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
5.概括查理大帝的事迹并说说查理曼帝国的结局如何?探究新知一、基督教的兴起展示图片:说说基督教诞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教义、传播。
二、法兰克王国展示图片:1.日耳曼人在原西罗马帝国基础上建立的最强大的王国是哪一个?该王国建立于哪一年?2.为巩固统治,克洛维采取什么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点拨:法兰克国王克洛维很有远见和才干。
他皈依基督教,从而取得了罗马教皇、信仰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促进了法兰克王国的对外扩张。
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基督教,有利于基督教的发展,提高了基督教的政治地位。
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彼此的发展。
三、封君与封臣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图材料二:封臣(解下武器,脱帽,下跪,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之中):“阁下,我是您的人了。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基督教的起源、传播和法兰克王国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兴起过程,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传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罗马帝国的兴衰和中东地区的宗教文化。
但学生可能对基督教的起源和传播过程,以及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了解不多。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起源、传播过程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基督教的起源和传播过程。
2.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传播。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和传播过程。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传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基督教的传播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课件。
2.历史地图: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
3.参考资料:关于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的相关文章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罗马帝国的兴衰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重点讲解耶稣的教义和基督教的传播。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传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基督教传播和法兰克王国历史的掌握情况。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对欧洲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讲述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传播,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庇护。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基督教的兴起过程,以及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古代文明的发展和罗马帝国的兴衰等知识。
但学生对于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传播过程;(2)知道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庇护;(3)理解基督教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基督教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以及对法兰克王国的历史地位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督教的兴起过程,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庇护。
2.教学难点:基督教教义的理解,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背景。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基督教的传播过程和法兰克王国的作用。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基督教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罗马帝国的兴衰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基督教的兴起过程。
然后,通过课件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基督教的传播。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兴起的时间、原因、创始人及传播情况;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及分裂的基本史实;西欧封建制度形成,掌握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能准确简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通过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壮大,初步认识西欧封建王权与教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给出的文字、资料和图片信息等的阅读利用,培养学生利用图片等学习资料并对此进行分析与归纳,从中提炼出对学习有效的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法兰克王国、封君与封臣。
封君与封臣。
1.提问上一节课知识点:古希腊与古罗马分别有哪些文化代表?2.展示欧洲地图,找出法、德、意三个国家。
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欧洲三个重要的国家,你知道这三个国家的由来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知识点一基督教的兴起教师问题:(1)阅读教材,找出基督教兴起的原因是什么?(2)回顾旧知,查阅资料,比较一下佛教和基督教,完成表格。
名称产生时间诞生地创始人经典教义主要节日佛教基督教1.基督教的兴起时间、地点及创始人概况(1)时间:1世纪时;(2)地点: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3)创始人:耶稣。
(4)原因:生活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人民把希望寄托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基督教应运而生。
2.经典:《圣经》3.发展: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比较佛教与基督教名称产生时间诞生地创造人经典教义主要节日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乔达摩·佛经“众生平等”“忍浴佛节知识点二法兰克王国教师:(1)阅读课本,回答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谁?(2)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
他为稳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又有什么作用?学生看书回答,教师总结。
1.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建立的许多“蛮族王国”,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基督教兴起的原因与过程:;初步理解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时期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法兰克王国形成、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克洛维、查理曼等重要历史人物,明确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科书相关内容,获取有效信息,对法兰克王国的演变以及封君与封臣关系等进行探究与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法兰克王国;封君与封臣(2) 教学难点:封君与封臣三、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温故知新:罗马发展时间线索罗马城罗马共和国罗马称霸地中海(前1000年)(前509年)(前2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帝国分裂欧亚非帝国罗马帝国(476年)(395年)(2世纪)(前27年)1、导入: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欧洲三个重要的国家。
你知道这三个国家的由来吗?2、学习新课:什么是中古史:中古史也叫中世纪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
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中国在战国时期前475年封建制度的形成)第一、基督教的兴起(1)、时间地点: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2)、基督教兴起的原因: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传道者宣传说,耶稣就是“救世主”。
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3)、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4世纪末,基督教被定为国教。
第二、法兰克王国(1)建立者_______,建立时间_______。
(克洛维、481年)(2)为了_______________,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________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_______。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一、【学习目标】1、了解基督教的兴起2、知道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历程二、【重难点】重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查理曼帝国难点:封君和封臣的关系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32-36,用笔划出关键词)1、了解基督教兴起的缘由2、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过程(时间、人物、内容等)3、概括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关系4、查理曼帝国的建立和发展历程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这句话说明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有何特点?五、【当堂训练】1.萨克森伯爵每周日都去教堂作礼拜或祈祷,听牧师讲《圣经》,向上帝忏悔。
他信仰的宗教是()A.佛教 B.伊斯兰教C.基督教 D.道教2.公元九世纪中叶,查理曼帝国发生了分裂,路易国王的三个儿子各自独立建立自己的王国,这成为后来哪三个国家的雏形()A .英、法、德B .德、意、英C .法、德、意D .德、意、俄3.法兰克王国是建立在以下哪个帝国的废墟上的()A .西罗马帝国B .东罗马帝国C .希腊D .奥斯曼土耳其4.下列描述中,能较好地反映欧洲封建社会严格等级制度的是()A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B .“条条大路通罗马”C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D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5.查理曼帝国的建立者是()A.查理·马特B.丕平C.查理大帝D.克洛维6.与“圣诞节”的由来有关的宗教是()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7.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A.查理·马特B.丕平C.查理大帝D.克洛维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流行于西欧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常规(1)材料中是对何地何种制度的反映?(2)在这种制度下,封君和封臣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参考答案:【合作探究】特点:形成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的封建等级制度【当堂训练】1、C2、C3、A4、C5、C6、D7、D8、(1)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2)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基督教兴起的时间、原因、创始人及传播情况;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及分裂的基本史实;西欧封建制度形成,掌握封君和封臣的关系,能准确简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通过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壮大,初步认识西欧封建王权与教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给出的文字、资料和图片信息等的阅读利用,培养学生利用图片等学习资料并对此进行分析与归纳,从中提炼出对学习有效的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欧洲早100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优越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教学难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欧洲地图,找出法、德、意三个国家。
法国、德国和意大利是欧洲三个重要的国家,你知道这三个国家的由来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基督教的兴起
1.图片展示:《耶稣》
2.教师提问:为什么在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产生了基督教?
提示:犹太人不满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在屡次反抗斗争失败后,才将希望转向宗教,期盼上帝派“救世主”来拯救他们。
3.教师提问:信仰上帝的人是富人还是穷人?
提示:在基督教产生之初,它是下层人民的精神寄托和借以斗争的手段。
4.教学补充:可以让学生阅读有关《圣经》的知识,如关于上帝创造天地万物、诺亚方舟、大洪水的
故事等,这些故事不仅是基督教的教义,也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
比如,在大洪水的故事中,就反映出古代两河流域的部分历史史实,以此消除学生对宗教的神秘感,形成对基督教的正确认识。
5.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比较一下佛教和基督教,完成表格。
提示:
名称产生时间诞生地创造人经典教义主要节日
佛教公元前6
世纪
古印度
乔达摩·
悉达多
《大藏经》
“众生平等”
“忍耐顺从”
浴佛节
基督教1世纪巴勒斯坦
地区
耶稣《圣经》
忍受苦难,死后可
以升入“天堂”
圣诞节
复活节
目标导学二:法兰克王国
1.教师讲述:476年,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相继在西欧建立起一系列的日耳曼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是最典型的西欧封建国家。
法兰克(意为勇敢的、自由的)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散居在莱茵河下游,其中,居住在三角洲的称萨利克(海滨)法兰克人,居住在两岸平原的称里普阿尔(河畔)法兰克人。
3世纪,法兰克人越过莱茵河进入高卢。
4世纪,以罗马同盟者的资格定居在高卢东北部。
5世纪下半期到6世纪初,在克洛维(465—511)统率下,经过不断地武力扩张,建立法兰克王国,占有了罗马在高卢的绝大部分领土。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地图《5—6世纪的法兰克王国》,指出法兰克王国在不断扩张过程中的版图范围。
3.教师提问: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
他为稳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措施:①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②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作用:①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②取得了罗马教会、信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③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不断扩张,实力强大起来。
目标导学三:封君与封臣
西欧封建社会流行这样一条规则: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
(1)西欧封建制度以什么为纽带而形成的?
提示: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
(2)在西欧曾流传这样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提示: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
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
所以,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
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和混战。
(3)封君与封臣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提示: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4)通过以上探究,概括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提示:①等级森严,但在不同等级贵族之间,逐级保护和负责,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②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③层层分封。
目标导学四:查理曼帝国
1.教师提问:查理为了得到教会的支持,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什么影响?
提示:措施: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
影响:教会变得富有起来,势力越来越大。
为王权与教权之间的矛盾埋下了隐患。
2.图片展示:《教皇为查理加冕》
3.教师提问:教皇为什么要给查理大帝加冕?查理大帝又为什么要接受教皇对他的加冕?(在学生合作探究、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提示:查理为了取得基督教会的支持,巩固自身统治,需要加强与教会的关系,而基督教会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也需要借助查理的势力。
于是,在公元800年的圣诞节,教皇立奥三世在罗马圣彼得教堂为查理加冕称帝。
查理称帝不仅标志着查理曼帝国的建立,更标志着西欧新兴封建国家的独立地位得到确认,并与罗马教会联手共同统治西欧。
4.拓展延伸:后来教会势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期,教会不仅垄断了思想文化领域,而且具有雄厚的经济地位和相当大的政治权力。
5.查理曼帝国的分裂:
三、课堂总结
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天主教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
3 板书设计
1.4世纪末,基督教确定为国教
2.法兰克王国建立(时间、人物)
3.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
4.查理曼加冕;帝国的分裂,德意志雏形形成
4 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在教学中,我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
西欧的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学生容易受到中国封建社会君臣关系的影响,存在模糊认识,对此应着重加以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