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与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666.50 KB
- 文档页数:8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一、教学内容历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二、教学目标1.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对欧洲的影响。
2.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以及其对欧洲的影响。
3.能够分析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对欧洲历史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对欧洲的影响。
2.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以及其对欧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课件、讲解、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上课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这个新课的主题。
2.提问方式: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之前学过的欧洲历史相关的知识,例如罗马帝国的衰落、拜占庭帝国的兴起等等,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的出现也变得十分重要呢?第二步:讲解基督教的兴起和影响1.讲述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1)耶稣是基督教的缔造者,公元1世纪在以色列出生。
(2)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基督教合法化。
(3)基督教在欧洲逐渐发展壮大,并且在唐朝传播到中国。
2.讲解基督教的影响:(1)基督教信仰的传播带来了欧洲文化的转变。
(2)基督教教义对现代欧洲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基督教广泛的爱心和慈善道德,深深影响了欧洲文化。
第三步:小组合作探究法兰克王国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2.讲述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影响:(1)法兰克王国建国的背景和意义。
(2)卡洛曼大帝时期,法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标志着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
(3)查理曼大帝能重建一个法国王朝,并能击败阿拉伯军队。
(4)法兰克王国对欧洲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第四步:总结复习1.让学生总结和回顾课上所学内容。
2.提问方式:请同学们分别从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的角度,提出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本节历史课上,学生通过听教师的讲解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反思第七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是九年级历史中的一节重要课程,它主要介绍了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法兰克王国在欧洲中世纪的重要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历史实例、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基督教在历史进程中的巨大影响,并使学生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背景和相关国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一、教学内容设计1.课前导入在课前,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用PPT播放了关于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的相关视频和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我还利用第一课中学生已经学过的罗马帝国的垮台,来引出中世纪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世纪欧洲的历史发展。
2.知识点讲解在知识点讲解环节,我将课本中的主要内容结合具体历史事件进行了详尽解释。
我通过讲解基督教的起源、教义、重要人物及信仰的流传等内容,使学生对基督教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
在讲解法兰克王国的时候,我充分讲述了强大的国力、建立的王国制度以及查理曼的偉大历史贡献等方面,以便学生全面了解法兰克王国在欧洲中世纪的重要地位。
3.案例解析在教学中,我还运用案例分析手法,通过分析教皇与皇帝之间的斗争等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教会在欧洲中世纪的巨大权势,及其对欧洲政治、宗教发展产生的影响。
这种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了解了基督教的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二、教学反思1.注重知识点的连接在本次课程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知识点的衔接和融合,使学生对基督教与法兰克王国在欧洲中世纪的发展有了全面的认识。
但在教学后期,我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过程时,缺乏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整体了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注重整体性思维。
2.教育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更多的是使用案例分析来向学生呈现历史事件背景,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该加入一些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想法。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是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新编教材的一课。
教材主要讲述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兴起过程,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从而加深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宗教和封建制度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背景、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元的角度分析历史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宗教和制度的尊重,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基督教的兴起过程及其在罗马帝国的传播。
2.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基督教对法兰克王国的影响。
3.宗教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在中世纪欧洲的体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3.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素材。
3.网络资源,了解基督教在现代世界的影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如罗马帝国的兴衰。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宗教在罗马帝国时期的作用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介绍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传播过程,重点讲解耶稣基督的教义、使徒的传播以及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兴起。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重点难点】重点: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强大及分裂的基本史实、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难点:西欧封建王权与教权的关系。
【课堂学习】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32页第1段和33页34页,说一说基督教兴起(时间、地点、原因、创始人)、发展(克洛维、查理曼),初步认识教权和王权的关系。
2. 概括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强盛及分裂的基本史实(建立、强盛、分裂)。
3 说一说什么是封君和封臣,简述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一)阅读材料和图片回答问题材料一800年圣诞节,基督教的教皇利奥三世在罗马为查理加冕,称他为“伟大的罗马人的皇帝”。
图11基督教什么时间兴起的?4世纪末的时候基督教有什么重大的发展?洛克维建立法兰克王国后对基督教什么态度?2从材料分析,教权和王权之间的关系。
(二)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图2)1.观察法兰克王国的形成与发展图,法兰克王国什么时间由谁建立的?2.9世纪初的法兰克王国领土最大,与原来的西罗马帝国的相当,史称什么帝国?当时的国王是谁?3.9世纪中期(843年)帝国分裂为东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西法兰克王国,这个三个王国分别是哪个国家的雏形?三个王国之间什么关系?(三)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经过改革形成了封君和封臣的关系,如图2:1封君和封臣关系的形成有哪些仪式?2 根据图片2说一说封君给予封臣的主要是什么?对封臣有什么义务?图33封臣在获得土地和被保护的权利同时对封君有什么义务?4“封君和封臣的关系”有什么特点和影响?5 根据图片3的情景模拟对话:封臣:封君:图4【巩固练习】1.4世纪末,被罗马皇帝确定为国教的是( )A.伊斯兰教B.犹太教C.基督教D.佛教2.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建立的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A.法兰克王国B.查理曼帝国C.英吉利王国D.意大利3.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A.信仰基督教B.亲赴麦加朝拜C.提供兵役服务D.提供实物地租4.西欧社会在法兰克王国土地改革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封建制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A.封君与封臣B.国王与诸侯C.教皇与教士D.领主与佃农5“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附答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主要讲述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传播,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影响。
教材内容包括基督教的起源、耶稣教义、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查理·马特改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基督教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法兰克王国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宗教和国家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基督教的起源、教义以及法兰克王国的历史地位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起源、教义,掌握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过程,认识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影响,以及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献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提高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督教的起源、教义,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查理·马特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2.教学难点:基督教教义的深入理解,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影响,查理·马特改革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基督教的起源、教义,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查理·马特改革等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影响,以及查理·马特改革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
教材从基督教的起源、传播、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接受和推广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基督教的兴起过程及其在法兰克王国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世界宗教历史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宗教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背景、宗教信仰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正逐步提高,可以通过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起源、传播过程,掌握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接受和推广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世界宗教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基督教的兴起过程,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接受和推广。
2.难点:基督教教义的理解,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关系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的影响,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接受和推广原因。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基督教教义在法兰克王国的实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素材。
3.网络资源:搜集与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相关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基督教的兴起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基督教会在这个时候兴起?它的兴起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基督教的兴起过程。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基督教进行初步了解,了解法兰克王国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情况,知道封君封臣制的基本内容,掌握查理的重要活动和查理曼帝国分裂的史实。
2.通过教师对封建制度在西欧逐步确立的讲述,提高学生归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重点: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的基本情况。
难点:封君和封臣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学史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情景引入扑克牌中的四个老K代表的是欧洲的四位君主,同学们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他们就是以色列国王大卫、古罗马凯撒大帝、亚历山大大帝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法兰克王国的查理曼大帝。
查理曼为什么能够成为与凯撒、亚历山大齐名的大帝呢?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
自主学习1.说说基督教诞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教义、传播。
2.日耳曼人在原西罗马帝国基础上建立的最强大的王国是哪一个?该王国建立于哪一年?3.为巩固统治,克洛维采取什么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4.法兰克王国什么时候对土地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并说说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和影响。
5.概括查理大帝的事迹并说说查理曼帝国的结局如何?探究新知一、基督教的兴起展示图片:说说基督教诞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教义、传播。
二、法兰克王国展示图片:1.日耳曼人在原西罗马帝国基础上建立的最强大的王国是哪一个?该王国建立于哪一年?2.为巩固统治,克洛维采取什么措施?取得了什么效果?点拨:法兰克国王克洛维很有远见和才干。
他皈依基督教,从而取得了罗马教皇、信仰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促进了法兰克王国的对外扩张。
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基督教,有利于基督教的发展,提高了基督教的政治地位。
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动彼此的发展。
三、封君与封臣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图材料二:封臣(解下武器,脱帽,下跪,将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之中):“阁下,我是您的人了。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基督教的起源、传播和法兰克王国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兴起过程,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传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罗马帝国的兴衰和中东地区的宗教文化。
但学生可能对基督教的起源和传播过程,以及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了解不多。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起源、传播过程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基督教的起源和传播过程。
2.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传播。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和传播过程。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传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基督教的传播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课件。
2.历史地图: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
3.参考资料:关于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的相关文章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罗马帝国的兴衰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重点讲解耶稣的教义和基督教的传播。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传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基督教传播和法兰克王国历史的掌握情况。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对欧洲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基督教的起源、传播和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历程。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兴起,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接受和推广。
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基督教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以及法兰克王国在欧洲历史中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文明和宗教有一定了解。
但在基督教和法兰克王国的具体历史背景下,学生可能对一些史实和事件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深入探讨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基督教的起源、传播过程,以及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历程;理解基督教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以及法兰克王国在欧洲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基督教的起源和传播过程。
2.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接受和推广。
3.基督教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以及法兰克王国在欧洲历史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4.影像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2.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历史地图:提供基督教传播路线和法兰克王国的地理位置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是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
教材主要讲述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传播,以及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庇护。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基督教的兴起过程,以及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古代文明的发展和罗马帝国的兴衰等知识。
但学生对于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传播过程;(2)知道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庇护;(3)理解基督教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基督教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以及对法兰克王国的历史地位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督教的兴起过程,法兰克王国对基督教的支持和庇护。
2.教学难点:基督教教义的理解,法兰克王国与基督教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背景。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基督教的传播过程和法兰克王国的作用。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基督教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罗马帝国的兴衰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基督教的兴起过程。
然后,通过课件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基督教的传播。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教学目标】
1、了解基督教兴起的原因与过程;初步理解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时期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法兰克王国形成、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克洛维、查理曼等重要历史人物,明确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获取有效信息,对法兰克王国的演变以及封君与封臣关系等进行探讨与讨论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欧洲早1000年,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在当时都显示出优越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教学难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欧洲统一思潮存在已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一步发展。
1976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结合材料和本课结尾“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
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等内容,说明法、意、德的历史渊源,并引导学生讨论和理解“欧洲统一思潮存在已久”这句话。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基督教的兴起
1.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基督教的兴起”一目,指出基督教兴起的时间、地点、原因、发展等基本信息。
提示:时间:公元1世纪。
地点:巴勒斯坦地区。
原因:生活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人民把希望寄托于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基督教应运而生。
发展: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学生自学:查阅资料,比较学习佛教和基督教,完成表格。
提示:
目标导学二:法兰克王国
1.背景讲述:匈奴人原居住在中国北方,在公元前3世纪冒顿单于在位时达到极盛,后来由于抵挡不住汉朝军队的持续攻击,分裂
为南北两支。
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陆续西迁中亚。
公元4世纪开始,匈奴人又沿里海北岸向西,侵入伏尔加河、顿河流域,进而开始向仍由罗马帝国控制的高卢地区渗透。
匈奴人的西迁,将许多欧洲民族从原本的居住地上赶走,引起的连锁反应影响了整个欧洲的格局。
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481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
2.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地图《5—6世纪的法兰克王国》,指出法兰克王国在不断扩张过程中的版图范围,感悟法兰克王国是蛮族国家中最强大的国家。
3.教师提问: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
他为稳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影响?
提示:措施:①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使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基督教;②关于土地的分配问题,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罗马帝国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影响:取得了罗马教会、信仰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的广泛支持,为王国的巩固和扩张奠定了基础。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欧的封建化。
目标导学三:封君与封臣
1.教师指导:根据前一目所学,法兰克国王克洛维为取得更广泛的支持,无条件的赏赐土地。
长此以往,不仅经济上削弱了王权,而且在政治上造成封建割据。
为了加强王权,必须改革土地的分封形式。
指导学生课前搜集相关土地分封形式改革的史料,加深对本目的
理解。
提示: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对土地的分封进行改革,实行“采邑”分封制(采邑制是中世纪在西欧实施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度,指西欧中世纪早期国王封赏给臣属终身享有的土地。
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时期,国王对服军役或执行其他任务的臣属,以封赐土地或金钱等作为恩赏,称作采邑);9世纪,法兰克王国解体后,分封普遍存在;11世纪时,分封在西欧相当流行,并形成明确和规范的仪式。
2.材料展示:
材料一:
西欧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
材料二:西欧封建社会流行这样一条规则:“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
(1)阅读教材“封君与封臣”一目,结合上述材料一,理解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提示: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土地和兵役:国王把一些贵族和教会的土地没收后,作为采邑赐给手下将领和官吏,采邑的领受者必须服从兵役,受封者称为“封臣”,赐地的人称为“封君”。
即封君赐土地给封臣,封臣给封君服兵役。
二是层层分封:国王把土地作为采邑赐给大封建主后,大封建主又可以把一部分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自己
的部下。
国王是封君,大封建主是国王的封臣,同时,大封建主又是他部下的封君。
(2)阅读教材“相关史事”,结合材料二,理解封君与封臣的特点。
提示:从三个方面介绍,一是严格的等级性: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逐次分封,层层效忠,从而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二是权利与义务交织:封臣对封君要忠诚,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有责任保护封臣,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等。
三是带有一定的契约性:封君与封臣关系一经缔结,必须按契约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若封君封臣一方不履行相应的义务,其封君与封臣关系就会按契约而结束。
目标导学四:查理曼帝国
1.材料展示:800年12月25日,教皇利奥三世为法兰克国王查理加冕,尊其为“罗马人的皇帝”。
这样,西罗马帝国灭亡300多年后,在它的大部分领土上又建立一个“罗马帝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1)依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教皇为什么要为法兰克国王查理加冕。
提示:查理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如每个教区的人民要向教会交“什一税”,使教会更加富有,势力越来越大。
(2)为什么说又建立一个“罗马帝国”?
提示:查理四处征战,使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至与原来西罗马
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的范围,而且得到罗马教会的支持。
2.拓展延伸:后来教会势力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期,教会不仅垄断了思想文化领域,而且具有雄厚的经济地位和相当大的政治权力。
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
1.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
( )
2.日耳曼人在东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为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 )
3.罗马教会的地位在法兰克王国得到提高。
( )
4.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将土地无偿地赐给贵族,形成封君与封臣的关系。
( )
5.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 )
二、选择题
1.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 )
A.印度地区
B.巴基斯坦地区
C.麦加地区
D.巴勒斯坦地区
2.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法兰克王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3.下面是克洛维受洗图,克洛维皈依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4.在西欧中世纪,国王与大封建主之间,大封建主与小封建主之间的关系是( )
A.奴隶主贵族与平民的关系
B.雇佣与被雇佣的特殊关系
C.封君与封臣的上下级关系
D.父兄与子侄的亲属关系
5.右图反映了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连接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 )
A.政治特权
B.土地的封赐
C.军功
D.神权
三、课堂总结
西欧封建制度是中古欧洲历史的一项核心内容,而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在整个中古时期,罗马教会在经济上占据当时西欧土地的三分之一,在政治上与世俗王权分庭抗礼,在思想文化方面形成一元垄断。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课的内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在教学中,我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一个清晰的轮廓。
对于西欧的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学生容易受到中国封建社会君臣关系的影响,对此应着重加以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