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菌感染与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厌氧菌感染的症状
一、概述
在临床医学中厌氧菌是正常菌群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给人体的任何组织和器官造成感染,但是在胸腔、腹腔和盆腔感染中是较为常见的。
厌氧菌感染的症状包括败血症、肺炎、肺脓肿、呼吸系统感染、心内膜炎、脑脓肿以及口腔、面颊部感染、关节感染等症状。
一般来说厌氧菌包括有芽孢和无芽孢两种类型,其中无芽孢类型可以以芽孢的形式在体外生存。
造成感染的致病性厌氧菌分为类杆菌属、梭形杆菌属、普氏菌属以及产黑色素普氏菌等等。
二、步骤/方法:
1、患者要注意及时处理感染部位,在其扩散之前最好可以被局限在一个特定的部位,这样可以预防较为严重的厌氧菌感染。
患者还要仔细清洁伤口,将异物清除掉,在早期开始的时候患者可以通过抗生素来治疗该病。
2、患者可以选用生姜,原因是生姜是天然抗生素的食物,而且它参与细胞免疫,可以提高溶菌酶的活性,而且能够抑杀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
生姜适用于防治皮肤、指甲感染等。
患者可以用10克鲜生姜然后加200毫升的水,大约煎10-15分钟后,取其汁,最后早晚服用2次即可。
3、患者可以多吃一些茴香,原因是茴香中含有的茴香醚可以起到抑杀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以及伤寒杆菌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防治多
种感染性的腹泻。
患者可以用茴香做成馅料,然后包饺子以及包子等食物来食用。
三、注意事项:
患者可以多吃萝卜,因为它含有干扰素诱生剂,可以刺激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抑杀病毒。
而且萝卜中的纤维木质素,还可以使巨噬细胞的吞噬细菌的能力得到加强,这对病毒性感冒、病毒性疱疹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患者最好生吃萝卜,这样的效果是比较好的。
厌氧菌感染症状厌氧菌感染是一种由厌氧菌引起的疾病,它可以影响人体的不同部位,引起各种不同的症状。
厌氧菌是一类可以在无氧或低氧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微生物。
虽然在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但一旦进入人体,可能引起感染并导致各种健康问题。
常见的厌氧菌感染症状包括:1. 消化系统症状:厌氧菌感染常导致胃肠道症状,例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这些症状可能与菌体产生的毒素或其对肠道黏膜的直接损害有关。
2. 生殖系统症状:厌氧菌感染还可引起生殖系统症状,尤其是女性。
常见的症状包括阴道炎、异味、白带增多、瘙痒等。
女性感染厌氧菌后还可能出现性交疼痛和尿频等不适症状。
3. 皮肤感染症状:厌氧菌感染可能引起皮肤感染,常见的症状包括红肿、发痒、疼痛和溃疡等。
这种感染通常发生在受伤或创口周围,如烧烫伤、手术切口等。
厌氧菌感染的创伤通常比较难治疗,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4. 骨髓感染症状:厌氧菌感染也可引起骨髓感染,尤其是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
常见的症状包括骨酸痛、局部红肿、发热和疲劳等。
5.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严重的厌氧菌感染还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意识障碍、抽搐和瘫痪等。
这种情况通常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可能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厌氧菌感染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菌培养、酶链反应(PCR)和特异性免疫检测等。
根据感染的部位和临床症状,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治疗厌氧菌感染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常常使用抗生素来杀灭菌体或抑制其繁殖。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甲硝唑和万古霉素等。
严重的感染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例如切除感染部位或引流等。
预防厌氧菌感染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环境卫生条件。
避免接触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尤其是生肉和生鱼等易受污染的食物。
同时,注意保持充足的营养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以提高抵抗感染的能力。
总的来说,厌氧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疾病,可以引起各种不同的症状。
厌氧菌感染与防治1 厌氧菌感染的病因1.1 厌氧菌产生感染的条件:厌氧菌大量存在正常人体各腔道内,特别是肠道、口腔和阴道,与需氧菌共同构成这些器官的正常菌群;厌氧菌少部分为单独感染,大部分与需氧菌混合感染。
多数女性生殖道感染致病厌氧菌,可致宫内或在分娩时直接污染新生儿。
早产低体重、宫内窘迫或窒息、胎膜早破(24小时以上)、产伤、产妇败血症或生殖道炎症均是产生感染的重要条件。
1.2 厌氧菌感染的发病机理:厌氧菌缺乏完整的呼吸酶系统,只能在无氧环境中发酵,利用氧以外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体,当机体氧化还原电势降低时,可使厌氧菌在组织中繁殖。
血液供应不足、组织坏死、需氧菌在伤口内生长均可导致氧化还原电势降低,因此血管疾患、注射肾上腺素、寒冷、休克、水肿、创伤、外科手术、异物、恶性肿瘤及需氧菌感染均可诱发厌氧菌感染。
破伤风杆菌和肉毒杆菌分别由其外毒素造成机体的中毒反应,某些杆菌如产黑色素杆菌可产生大量氨,有的厌氧菌感染细胞的协同作用似乎是发病的重要的先决条件,也有些厌氧菌感染有引起血栓性静脉炎与脓毒性肺栓塞的倾向。
外科感染和发病的因素取决于机体的防御能力、细菌毒力及环境因素三者是否异常。
然而,一般感染的发生可能与一或二或全部因素的异常有关,而厌氧菌感染最突出的条件是环境因素,如果没有适合的环境,厌氧菌则不能生存,就谈不上感染。
当然如果细菌本身的毒力不强,缺乏一定的致病性,也不会引起各种病理损害。
2 厌氧菌感染的特点2.1 绝大多数属内源性感染:当全身或局部情况改变时,厌氧菌会乘虚而入,如休克、全身性疾病,或盆腔、胃肠道手术后、肛周、会阴部脓肿,或块状组织坏死。
2.2 以混合感染为主:Anderson指出,厌氧菌培养阳性中仅15%为单一性,85%为多种菌混合感染;而新生儿外科只有11.76%为单一性,88.24%为多种菌混合感染。
并存菌有非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胆管感染为大肠杆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
厌氧菌是否会对水质造成污染?一、厌氧菌的概述厌氧菌是一类适应于无氧环境的微生物,其生长和代谢不需要氧气。
这些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土壤、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对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厌氧菌引起的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二、厌氧菌的污染机理1. 厌氧菌的生物化学反应厌氧菌通过厌氧呼吸代谢过程,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有机酸、氨氮等物质,同时释放出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这些代谢产物对水质具有一定的毒性,严重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厌氧菌与废水处理的关系许多废水处理工艺依赖于厌氧菌来去除有机物质、氨氮等污染物。
然而,在处理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当,厌氧菌过度繁殖可能导致处理效果下降,甚至引起产甲烷等有害气体的释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三、厌氧菌污染的防治策略1. 加强废水处理工艺的监测和管理合理控制废水处理过程中厌氧菌的繁殖,监测废水处理效果,及时采取调控措施,有效避免厌氧菌引起的污染问题。
同时,加强对废水处理工艺的管理,确保其运行规范和安全可靠。
2. 发展新型的水质监测技术目前,常规的水质监测手段对厌氧菌的检测能力较弱。
因此,需要加大科研力度,开发出新型、高效的厌氧菌监测技术。
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污染的检测效率,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指导污水处理工艺的运行。
3. 加强环境教育和公众意识的培养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加强公众对厌氧菌污染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公众意识,促使人们采取积极的保护环境行动。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厌氧菌引起的水质污染问题。
四、结论厌氧菌的存在对水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要加强对厌氧菌污染的防治。
通过加强废水处理工艺的监测管理,发展新型的水质监测技术,以及加强环境教育和公众意识的培养,可以有效地减少厌氧菌引起的水质污染问题,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建美丽水环境。
第十一章厌氧性细菌
分类:1、有芽胞厌氧菌:代表菌破伤风杆菌;2、无芽胞厌氧菌:肠道优势菌
厌氧菌感染的普遍性和重要性:1、普遍性:口腔、阴道和泌尿生殖道20-28%;创伤感染88%;败血症20%
2、重要性:过去忽略厌氧菌的检验,目前发生厌氧菌是感
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
感染的原因:1、组织氧张力或氧化还原电势降低。
2、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消耗O2、提供营养物质
3、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第一节厌氧芽孢梭菌
破伤风梭菌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菌体细长呈杆状,有周身鞭毛。
芽孢呈球形,位于菌体顶端,直径比
菌体宽,使菌体呈鼓槌状,是本菌的典型形态特征。
G+
2、培养特性:专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不高
葡萄糖培养基
疱肉培养基(不饱和脂肪酸吸收氧,氨基酸还原作用,氧化还原电势低)二、传染方式:伤口(缺血或坏死组织多者)
局部伤口
致病机制:外毒素—————→末梢神经轴索→脊髓前角和延髓脑干组织→封闭抑制性突触→
阻止了上、下神经元之间的正常抑制性冲动的传递→伸、屈肌同时强烈收缩三、破伤风特有症状:1、苦笑面容;2、牙关紧闭;3、角弓反张;4、呼吸肌痉挛、窒息、
死亡
四、防治原则:1、人工自动免疫:类毒素——白百破
2、人工被动免疫:抗毒素(T.A.T)。
厌氧菌感染与防治
1 厌氧菌感染的病因
1.1 厌氧菌产生感染的条件:厌氧菌大量存在正常人体各腔道内,特别是肠道、口腔和阴道,与需氧菌共同构成这些器官的正常菌群;厌氧菌少部分为单独感染,大部分与需氧菌混合感染。
多数女性生殖道感染致病厌氧菌,可致宫内或在分娩时直接污染新生儿。
早产低体重、宫内窘迫或窒息、胎膜早破(24小时以上)、产伤、产妇败血症或生殖道炎症均是产生感染的重要条件。
1.2 厌氧菌感染的发病机理:厌氧菌缺乏完整的呼吸酶系统,只能在无氧环境中发酵,利用氧以外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体,当机体氧化还原电势降低时,可使厌氧菌在组织中繁殖。
血液供应不足、组织坏死、需氧菌在伤口内生长均可导致氧化还原电势降低,因此血管疾患、注射肾上腺素、寒冷、休克、水肿、创伤、外科手术、异物、恶性肿瘤及需氧菌感染均可诱发厌氧菌感染。
破伤风杆菌和肉毒杆菌分别由其外毒素造成机体的中毒反应,某些杆菌如产黑色素杆菌可产生大量氨,有的厌氧菌感染细胞的协同作用似乎是发病的重要的先决条件,也有些厌氧菌感染有引起血栓性静脉炎与脓毒性肺栓塞的倾向。
外科感染和发病的因素取决于机体的防御能力、细菌毒力及环境因素三者是否异常。
然而,一般感染的发生可能与一或二或全部因素的异常有关,而厌氧菌感染最突出的条件是环境因素,如果没有适合的环境,厌氧菌则不能生存,就谈不上感染。
当然如果细菌本身的毒力不强,缺乏一定的致病性,也不会引起各种病理损害。
2 厌氧菌感染的特点
2.1 绝大多数属内源性感染:当全身或局部情况改变时,厌氧菌会乘虚而入,如休克、全身性疾病,或盆腔、胃肠道手术后、肛周、会阴部脓肿,或块状组织坏死。
2.2 以混合感染为主:Anderson指出,厌氧菌培养阳性中仅15%为单一性,85%为多种菌混合感染;而新生儿外科只有11.76%为单一性,88.24%为多种菌混合感染。
并存菌有非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胆管感染为大肠杆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
大肠杆菌为厌氧菌(如脆弱类杆菌)提供生长所需的过氧化物酶,同时需氧菌的存在又降低了氧化还原电位,为厌氧
菌繁殖创造了条件。
2.3 感染区组织腐败及分泌物恶臭,有气体形成:这些恶臭的分泌物或坏死组织中混有气体,尤其脆弱类杆菌,常被误认为气性坏疽。
2.4 迟缓性感染:尤其是无芽胞厌氧菌感染,临床上很少出现急性炎症,治疗效果亦差。
2.5 全身表现与其他菌感染相似,如高热、寒战、饮食下降等,但发热时间长(10天~3个月)或持续低热,好发于夏、秋季,常规抗生素无效,病程迁延,厌氧菌培养阳性。
3 厌氧菌感染的诊断依据
3.1 容易产生厌氧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肠、直肠、会阴部及胆管手术后,恶性肿瘤、败血症等患者;早产低体重、宫内窘迫或窒息、胎膜早破、产伤及产妇生殖道炎症,动物咬伤。
3.2 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性疾患有:结膜炎、中耳炎、肺炎、肛门脓肿、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腔炎等。
3.3 典型临床表现:感染区有气体形成或皮下气体及无消化道穿孔的气腹;分泌物恶臭,约半数以上为厌氧菌感染,分泌物暗红或黑色,经紫外线照射呈红色荧光,为硫磺颗粒;脓肿或分泌物涂片有细菌,而普通培养无菌生长,厌氧菌培养为阳性。
3.4 试用灭滴灵治疗,临床症状显著好转。
4 厌氧菌感染的防治
4.1 根据发病原因提出以下预防措施:(1)临床医生要牢固树立整体观念,了解微生物平衡对机体的保护意义和免疫机能低下对宿主的严重危害,应调动机体防御能力控制消除感染。
(2)充分重视消毒隔离,有效地控制感染、切断传播途径,特别是外科医生要有最严格的无菌观念,保护病人。
(3)加强围生期的护理,尽量避免早产、宫内窘迫或窒息、胎膜早破和产伤,如一旦出现以上情况,应早期诊断,及时正确管理。
(4)严格控制手术指征,加强围生期手术管理,改
善营养和全身情况,提高免疫功能。
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
4.2 抗厌氧菌治疗原则:(1)防止厌氧密闭伤口的形成:应清除失活组织,切除肿瘤,充分引流脓液及气体,舒通梗阻管道,改善局部组织血液供应,提高组织内的氧张力。
(2)中和毒素:用抗毒素血清中和相应外毒素的毒性。
(3)抗菌药的应用:临床厌氧菌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厌氧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不同。
有报道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抗菌谱要宽,对脆弱类杆菌作用要强;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脆弱类杆菌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环,对青霉素和多种头孢菌类药物耐药;药物不良反应,青霉素可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氯霉素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氯林可霉素可致假膜性肠炎的危险性;药物动力学特点,尤其药物在组织中的扩散能力,药物成本。
总之,绝大多数厌氧菌感染为混合感染,所以在抗生素的选择上要做到需氧菌和厌氧菌的两两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