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危机的根源和解决途径——基于社会现代化视角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7
浅析生态危机的成因及解决路径作者:陈亚韩赞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5期摘要:20世纪中叶以来,生态危机日益严峻,本文正是基于此,对生态危机的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解决路径,以期对当下的生态危机起到推动作用。
Abstract: since the middl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ecological crisis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crisis, to analyze the causes, proposes the solution path, with a view to the present ecological crisis played a role.关键词:生态危机;成因;解决路径Keywords: ecological crisis; causes; solution path.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尤其是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的频发,生态危机的严重加剧,使得人类的生活受到了巨大影响,人类对自我生存产生强烈的忧患,因此,分析和解决生态危机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生态危机的语义分析所谓生态危机是指科学技术在当代的飞速发展为人类开辟了新的活动范围,大大增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为人类创造了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
但是,这种强大力量在运用不当和失去控制的情况下又会造成不良后果,引起一系列人和人的未来的极其复杂的问题,产生由高生产、高消费所引起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生态危机。
[]主要表现为坏境污染现象的屡禁不止、全球气候变暖、公害事件层出不穷、臭氧层损耗日益严重、物种急剧消失、能源危机咄咄逼人、人类生活质量普遍下降等。
生态危机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实践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渐凸显,生态危机不断加剧。
这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如何解决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生态危机的根源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
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是全球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经济发展迅速,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越来越频繁,这导致了许多地区的一些稀有资源已经被完全开采殆尽。
环境污染是生态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工业污染、化学物质排放等行为严重破坏了地球生态环境,使得影响到全球的自然系统无法正常运转。
二、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生态危机的认识日益加深,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应用。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人类社会需要的基础上,不危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平衡发展经济、社会和环境。
只有通过平衡各方面的发展,才能够实现人类和环境的长期和互惠共生。
三、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1、开展环境教育。
通过大众媒体、活动、教育等方式普及环保理念,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提高公民的环保素养,使其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环保事业中。
2、推行新能源。
新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
除了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我们普遍认知的能源外,还有一些发展前景很大的新型能源,如氢能、核能等。
这些新型能源的推广应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大方向。
3、加强污染防治。
加强环保工作,尤其是建立一项完整的污染预防、治理和管理制度。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污染企业的严格监督管理,增强执法力度,制定更加严苛的环保法律和法规。
4、改善生产方式。
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同时,降低物质和能源的使用强度,推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5、加强国际合作。
全球生态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倡导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共同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的挑战。
我国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与解决途径摘要: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高速开展,使人类对大自然的统治和掠夺到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在当代社会生产力充分开展、经济全球化加速、西方国家普遍现代化的背景下显现出新的更加复杂的形势,生态危机也日益突显。
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开展而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各方面协调开展,特别是对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建立提出了严重挑战。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安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平安。
因而,试图从兴旺资本主义国家和我国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途径等方面,作一粗浅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危机;中国生态问题;根源;解决途径生态社会主义也称生态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下半叶蓬勃兴起的生态运动中形成的一个新思潮、新学派。
在西方形形色色的生态理论当中,生态社会主义独树一帜,试图把生态学同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当代环境危机,从而为克制人类生存困境寻找一条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这对于我们坚持和开展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和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实质,对于我们坚决社会主义信念、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中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生态社会主义视角下的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
他们认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同追求生态利益的最大化,二者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不相容的。
正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种资本不断扩X的内驱力,驱动着资本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商品市场的需求。
这样就造成了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导致了人的异化和自然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引起了生态危机。
“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既造成了人的异化,也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最终造成了生态危机,成为当代资本主义无法解决的主要的社会矛盾。
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一、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一)人口的急剧增长“二战”以来,全球人口出生率急剧上升,科学家推断世界人口大约将于 21世纪中期超过 90亿,于 21世纪末超过 100亿。
人口无限增长,地球将超载。
人口的增长将导致需求增大。
人类为了生存向自然过度索取,造成环境破坏、野生动物生存空间缩小,产生生态危机,最终造成人类生存的危机。
(二)科技的负面效应20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而人类在促进科技发展的同时忽略了自身行为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正是由于人类滥用科学技术盲目征服自然,而忽视了科技的负面效应,使其负面效应扩大化,造成生态环境被破坏、生态失衡,最终造成人类生存的危机。
(三)现代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消费主义崇尚过度的物质占有,认为消费是人生的根本目的。
消费主义支持“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此种方式激起的人类欲望显然超越了地球的承受限度,这将破坏环境,造成生态危机。
同时,消费主义带动的无限消费欲望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垃圾过剩,超越了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自我转化限度。
实际上,正是这种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生成了现代环境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资源枯竭和废弃物剩。
消费主义所采用的生活方式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
(四)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念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以人为宇宙中心、人为自然之主的价值观念。
这是生态危机在认识上的总根源。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人类主体性不断增强。
这促使人类向着“主宰者”的中心地位逼近。
人类视自然界及其中生物的存在价值不过是人类生存的条件。
人类对自然不顾后果地掠夺、征服,自然伤痕累累。
在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的引导下,人类对自然一味索取而没有给予必要的补偿,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激化,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二、生态危机应对策略根据上述生态危机产生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对应提出相关的生态危机应对策略,有四点:○1 适度控制人口的增长;○2对科学技术进行正面引导;○3 选择有益环境的生活方式;○4 转变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国生态危机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作者:郭强来源:《学理论·中》2013年第11期摘要:党的十八大上曾提出过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其中社会层面的文明、和谐以及国家层面的公正、法治的观念无一不彰显了我党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国度、实现以人为本的决心。
实现以人为本,就是要给公众创造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然而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社会的迅速发展,一个为人们所意识到并日渐重视的名词——“生态危机”,如今正向世人敲响警钟,这无疑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威胁之一。
走出困境我们应从政策控制、经济调节、科技的正面引导以及道德观念宣传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社会现代化;生态危机;政策控制;经济调节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089-02所谓生态危机,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以及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过程。
目前,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各国生态危机的根源、危机程度各有不同。
在我国,生态现状更不容乐观,黄沙漫天、空气污染、河流污浊、水土流失、旱涝频发、物种濒危等等。
而且,更为严峻的是:一切还在继续恶化之中……当然,生态危机不是自古就有的,也绝不是凭空出世的,生态危机的出现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
个人认为,造成我国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的主要原因可归于两大方面:人类自身的物质需求和认知层面欲统治与主宰自然的思想根深蒂固。
一从人类自身的物质需求方面来看,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然需要从自然界索取其所需,这本无可厚非。
但若需索过度,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那接踵而来的便只有矛盾和危机了。
1.人口问题引发生态危机自从人出现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生存环境的安定、和平与富足化趋势发展,人口数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态势。
中国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这场发生在当前的生态环境危机是被预见到的,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政策宣传中就信心十足的嘲笑着西方,中国人不用担心环境污染,中国人不会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这场发生在全中国的生态环境危机是被忽略掉的,人们只有听到经济增长的数字,很少有人严肃来对待中华民族正处于生存的边缘,有吃有喝,有车有房,却不自觉生活在污水与烟尘包围,疾病日益逼近的状态中。
如果说生活在欧洲与生活在中国最大的不同,那就是环境。
问回国送朋友最好的礼物是什么,有人回答:把欧洲清醒的空气带回去。
即使已经让中国人羡慕的了,欧洲人还在报怨着他们的环境,在严肃地研究与认真地改善的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是要确保有一个安全的环境;然而中国在不得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时,却还没有真正认真与严肃过,为吸引投资不惜降低环境保护标准,所制定的法律只是纸老虎,还不能明确到底有谁来执行。
然后还沉浸在经济增长的数据中,却不知90%以上的社会财富可能都是因为自然资源的贡献,矿产被开采了,森林被砍伐,河流已经变得黑臭,农田上堆满了水泥与钢铁,人类变得越来越寂寞,鱼类与鸟类正在快速地灭亡。
当然我们不能视而不见中国人的勤劳,然后中国高速的增长,真的是因为辛勤的劳动价值的创造吗?难道是因为以前的中国人不够象现在这样辛勤工作?真相是因为以环境污染的代价,中国才得以这样发展的!没有任何一个时期象现在这样破坏自然的。
我一直怀疑所谓只有保证多少的增长率才能保证中国社会的稳定。
这种增长率真的有意义吗?当环境污染最终决定了民族的健康与生存的情况下,这不只是一代或几代中国人的事,是危及到整个民族的幸福与延续。
当中国卖了家产,有了一点小资本的时候,其实欧洲国家已经把资本变成了家产。
如果从民族的竞争力来说,中国虽然看上去象个大款了,手上捏着一大笔钱。
然后现实是因为低劣的教学,导致大量所谓大学生无法找到工作,正在进行的科研只是西方早个四五十年的理念;中国把这块富饶的国土扒得千疮百孔,欧洲的老牌帝国已经又把他们也曾污染的环境重新打理,然而也明白更多道理:环境破坏不是可以简单可逆转、可修复的。
生态危机的成因及其解决方法姓名:学号:班级:专业:邮编:摘要20 世纪后期的全球性生态危机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它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指导我们自身行为的思想观念,从理论的层面上寻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良策。
本文首先介绍了一下生态危机的定义及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的生态危机问题;接着阐述了生态危机的的根源;最后介绍了几种解决当今生态危机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生态危机人与自然代内平等代际平等人类进入 20 世纪以来,高度发展的社会文明显示了科学技术强大的社会功能,它带来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社会的极大进步,明显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它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人类现代文明的组成要素和内在原动力。
然而,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并不意味着幸福、享乐和希望,它的进一步发展加剧了对外在自然的严重破坏,导致了生态问题的出现。
那么何谓生态危机?关于生态危机的本质,学术界有过争论,主要是由于学科研究对象的不一致而有不同的界定。
比如,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生态危机的实质是生态系统的一种失衡状态,这是一个狭义的自然科学问题。
而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在哲学视角中,所谓生态危机实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
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空气污染严重。
(2)水体污染和淡水危机。
(3)森林和植被减少。
(4)土壤侵蚀和沙漠化。
(5)物种灭绝。
(6)能源和其它资源短缺。
(7)气候变暖、臭氧层变薄。
(8)生活垃圾日益严重。
从根本上说,生态危机的产生是人类的生存之“道”没有遵循生物演化的唯物主义学说。
也就是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作用远远大于生态系统本身的容纳量和容纳度,从而改变了生态系统的原有结构和功能,破坏了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和平衡。
人类是生物圈的一员,生物圈同时也是人类社会赖以支撑的最重要的环境。
生物圈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可以这样表示:从这个简单的模式,可以清楚地看出,人类一方面以生物圈作为生存的家园和发展的资源,一方面又用人类创造的文化技术来适应、改造和干扰生物圈。
我国生态危机的成因及摆脱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方法1中国生态危机的现象 (1)1.1环境污染 (1)1.2生态恶化 (2)2生态危机的成因 (3)2.1爆炸的人口引发生态危机 (3)2.2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引发生态危机 (4)2.3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引发生态危机 (5)2.4生态保护监督机制不健全引发生态危机 (5)2.5对自然生态价值观念的缺失引发生态危机 (6)3摆脱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7)3.1融入世界大潮,凸显中国特色 (7)3.2完善“一二三四工程”体系 (7)3.3构建新的“耦合”动力体系 (9)3.4构筑“三个平台” (10)4实例:太湖蓝藻的爆发与治理 (11)5总结 (12)6参考文献 (13)1中国生态危机的现象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明显,森林减少、草地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一个又一个的危机接踵而来,不仅打破了我们对未来的美好幻想,而且也使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就黯然失色。
这种巨大的生态压力,将直接威胁到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存条件,并且它将不断演化为21世纪上中叶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严重障碍。
以下将详细列举几个我国当前较为显著的生态危机问题。
1.1环境污染(一)大气污染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的大气环境状况:2013年,全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容乐观。
全国酸雨污染总体稳定,但程度依然较重。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74个城市按照新标准开展监测,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对SO2、NO2、PM10、PM2.5年均值,CO日均值和O3日最大8小时均值进行评价,74个城市中仅海口、舟山和拉萨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4.1%;超标城市比例为95.9%。
中国气象局基于能见度的观测结果表明,2013年全国平均霾日数为35.9天,比上年增加18.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
中东部地区雾和霾天气多发,华北中南部至江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雾和霾日数范围为50~100天,部分地区超过100天。
生态危机的根源与对策作者:张莉丽来源:《卷宗》2011年第12期摘要:随着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干预自然界的规模和强度不断地扩大和深化,全球多处出现森林覆盖面积缩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源枯竭、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气候异常、生态平衡失调等等现象。
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
因此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来改善生态环境,提出生态文明和谐发展之路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生态危机;根源;对策;生态文明一、生态危机原因造成生态危机是有多方面的原因,有历史的原因,现实的原因,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
我国自然地理条件的错综复杂,人口问题的加剧,都是生态破坏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说是人为的原因。
1、自然生态价值观念的缺失人们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知,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自然处于怎样的地位?在社会和经济利益面前,人类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在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局部利益和大局利益的重要性中,总是很难处理好关系。
因此一味的利用和开垦资源,一味的认为“地大物博”,给生态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2、政府生态策略的力度在当今社会,所有的政府都关心的是自己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发展。
忽视了国家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在发达国家,他们的发展手段是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以取得自己国家的经济利益,而发展中国家,仍然自我牺牲生态环境,来取得经济增长。
我国建立的生态保护统一监管机制,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不够,不能起到很好的缓解生态破坏。
3、经济发展模式的落后一些不发达国家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资源的极大地浪费,也带来了生态危机。
农业生产的大水漫灌,不合理的开跟,农药的过量,已经使农业成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中之重。
矿产资源的回收率低,损失浪费。
目前采矿后生态破坏的恢复治理率极低, 还不到5%, 与发达国家65%平均以上的恢复治理率相差甚远。
由于上述因素,我国生态面临急剧考验,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
探析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及应对策摘要:现代社会生态危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态危机的根源众说纷纭,但归根结底,主要还是在于人类思想深层的认识根源。
本文主要从人类的认识根源出发,论述了当代社会生态危机存在的深层根源以及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生态危机认识根源价值观念生态文明自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快发展,使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迈进。
然而,高速发展的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生成危机日益凸显。
因此,深入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事关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
引发生态危机的根源众多,但最深层的根源是认识根源,对这种根源进行分析,旨在寻找克服危机根源的有效对策。
一、生态危机的认识根源1.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从认识论角度探讨主体性问题是近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把意识、思维或理性设定为主体性。
笛卡尔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近代哲学认识论的最初代表,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命题,把“思”中的“我”当作唯一不可怀疑的存在,而其它的一切都是虚幻和值得怀疑的;康德提出“人为自然立法”,突出地强调了主体的理性认识功能,过分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把人当作衡量万物的标准,使得“人”与“自然”成为对立的主客二元。
传统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对人的主体性的过分强调,最终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生存困境,使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俞发紧张,生态危机问题日益加剧。
2.以人为价值世界的中心纵览近代西方哲学史,我们发现,不管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还是康德、黑格尔,总体上他们都以纯粹地探索知识论作为哲学的主流,方向,而很少真正关注到自己身边的生存环境,很少关注到人类与自己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未来的命运。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明确提出主客观世界中主体的独立与至上地位,因而不可避免地将人看做是自然的支配者和统治者;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提出“对自然的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主张人与自然的分离;在人类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的推动下,人类无限制地攫取自然资源。
分析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产生原因、保护对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针对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全社会都应该齐心协力,一起来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关键字:生态环境原因对策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一)森林生态功能仍然较弱虽然经过近50年的努力,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据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已增加到13.92%,森林面积达13370.35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01.37亿立方米。
但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我国森林生态功能仍然较弱,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2公顷,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8.75%;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10.39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43%;同时因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林区,其次为中南和华北,加之单位面积蓄积量在持续下降,有林地面积逆转较为严重。
因而,森林资源的供求矛盾仍将十分突出。
(二)草场退化加快我国共有草地4亿公顷.人口的过快增长和片面追求牧畜头数,使草场退化日趋严重,退化率由70年代的16%上升到现在的37%,平均以每年67万公顷的速度递增,牧草单位面积产量下降1/2至1/3。
同时,草地牧畜头数直线增长。
畜草平衡遭到破坏,不仅直接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加剧了草地灾害的发生。
与草地灾害相伴生的是牲畜饥饿、营养不良和冬瘦春死的大量发生,每年因掉膘和死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亿元(三)耕地日趋减少,土壤沙化面积扩大全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但由于人口众多,各项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致使人均占有量呈直线下降。
19571990年,各项建设用地、弃地、浪费与因灾害损失的耕地4273万公顷,目前还在以每年6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
40年前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为0.18公顷,如今仅为0.085公顷,我国耕地承载力己处于严重的危机状态。
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与解决途径摘要:生态危机是一个全球性和人类性的问题,目前已开始影响当代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已经受到全人类的普遍关注。
无论是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还是具有道德良知的知识分子,都十分热切地关注这个问题,都在探寻生态危机的根源和走出危机的路径。
本人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总结分析认为造成现在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不当,妄想成为大自然的主宰。
以此为鉴,我们必须要走进自然,把自己和自然放在同一高度,建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关键字:生态危机,生态价值观,可持续20世纪以来生态危机一直困扰着人类,它像高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命运。
因此,要摆脱生态危机的困扰,避免自然界对人类更大的报复,必须探究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从而寻找应对生态危机的途径。
一、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人类把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企图主宰和控制自然,一切以人的利益和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把人看成是自然界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是一切价值的尺度。
控制自然的观念是生态危机最深刻的根源。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把科学技术仅仅作为一种控制自然、实现其目的的工具,完全无视自然的内在价值,这必然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造成严重的生态危机。
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主体性不断增强。
人类凭借不断进步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一路高奏凯歌走向辉煌。
这种事实无形中也促使人类向着“征服者”“主宰者”的中心地位逼近。
人类就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是万物的主宰,视自然界及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存在的唯一价值不过是人类生存的条件。
人类越来越觉得凭借科技的力量,可以使自然完全服从人类的利益需要。
人类误认为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的欲望无限膨胀对自然不顾后果开始掠夺、征服,人类所到之处自然便伤痕累累。
因此,正是在这种价值取向的引导下,人类对自然只是一味索取而没有给予必要的补偿,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激化,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如何看待当前生态危机以及解决生态危机问题的出路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社会的迅速发展,一个为人们所意识到并日渐重视的名词——“生态危机”,如今正向世人敲响警钟,这无疑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威胁之一。
因此,探寻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现状并提出解决对策就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生态危机、生态现状、解决对策所谓生态危机,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以及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过程。
目前,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各国生态危机的危机程度各有不同。
在我国,生态现状更不容乐观…...一、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现状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
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摄氏度。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2、臭氧层破坏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
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
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他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的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我国的生态危机及解决办法一、我国的生态危机现状我国国土面积居全球第三位,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心,南至曾母暗沙,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
国土面积9,596,960平方千米,陆地面积9,326,410平方千米,水域面积270,550千米。
人口为13亿,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物种约占世界总数的10%。
我国还拥有包括温带,寒温带,亚热带,高山,丘陵,湖泊,森林,海洋等众多的生态类型,孕育了各种生态类型中的大量物种,使得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都居世界的前列。
但是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正潜伏着不容忽视的危机———一、沙漠化吞噬北方2004年,当亚洲第一大沙漠水库——甘肃红崖山水库枯竭时,赖此水生存的“沙漠楔子”、“沙海之舟”、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的天然屏障——民勤绿洲陷入生死边缘。
民勤曾有大禹治水到此才大功告成的说法。
再看今日民勤,一亩亩良田变为荒漠,一个个村落沦为废墟,再面对一群群背井离乡的生态难民,有专家预言,民勤绿洲将在十几年内消失,民勤将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进而,北方巴丹吉林、腾格里、库姆塔格三大沙漠将连成一片。
北方——这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成了沙的前沿和沙的海洋。
目前,全国沙漠和沙化土地总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
沙化面积不断扩张,20世纪90年代前5年平均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后5年平均每年则高达3436平方公里。
二、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锐减我国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1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
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比1990年全国第一次遥感调查结果356万平方公里增加了10万平方公里。
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
50年来,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4000多万亩;每年流失土壤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
这对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无疑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第一篇: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
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
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
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
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
“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
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
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
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
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
生态危机的根源与应对策略
崔海亮
【期刊名称】《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年(卷),期】2015(027)004
【摘要】探究生态危机的根源,对于正确制定应对生态危机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当今学术界一般认为,生态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但是中国的生态危机却不能归咎于资本主义制度.通过对生态危机原因的分析可以明白,西方的生态危机根源于人与自然对立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只要这种思维模式存在,生态危机必然会发生.而中国的生态危机,则根源于采用了西方工业化的发展模式.应对生态危机的挑战,必须抛弃西方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必须抛弃西方人与自然对立的思维模式.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于应对生态危机可以发挥重大作用,对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页数】5页(P35-38,42)
【作者】崔海亮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8;F062.2
【相关文献】
1.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其出路——本·阿格尔的"生态危机理论"评述 [J], 袁秋兰;盖军静
2.浅析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解析其根源 [J], 高洁
3.资本主义制度:生态危机无解的根源--透过福斯特的《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考察生态危机 [J], 章道德
4.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生成根源——兼论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 [J], 刘歆;魏逸清;苏百义
5.宰制与抗争
——生态危机根源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考量 [J], 曹琦雪;艾志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危机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及解决途径陈则辉;刘国章【期刊名称】《柳州师专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生态危机的表现已严重制约人类的发展、威胁人类的生存,必须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系统科学的不同视角分析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途径,进而科学地理解生态危机问题与生态文明社会的关系。
生态危机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必须从思维方式的变革着手,改变传统的发展观和扭曲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发明和运用系统化、生态化的科学技术。
%The ecological crisis has severely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threatened their survival. We must ana-lyze the causes of ecological crisis and its solutions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such as social,natural,and system sciences,so as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cological crisis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cientifically.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cologi-cal crisis,on one hand,the transforming of the thinking pattern is needed firstly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nd dis-torted values;On the other hand,the systematic and ecologic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must be used in the social production and life.【总页数】4页(P94-97)【作者】陈则辉;刘国章【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 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21【相关文献】1.我国农业生态危机的现状和解决途径 [J], 姚昕;涂勇2.西方环境主义视域下生态危机解决途径思考 [J], 史强3.中国生态危机的根源和解决途径--基于社会现代化视角 [J], 郭强4.论马克思异化劳动视域下生态危机的解决途径 [J], 郑艺帆5.论马克思异化劳动视域下生态危机的解决途径 [J], 郑艺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生态危机的根源和解决途径——基于社会现代化视角
摘要:党的十八大上曾提出过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
其中社会层面的文明、和谐以及国家层面的公正、法治的观念无一不彰显了我党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国度、实现以人为本的决心。
实现以人为本,就是要给公众创造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然而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社会的迅速发展,一个为人们所意识到并日渐重视的名词——“生态危机”,如今正向世人敲响警钟,这无疑已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威胁之一。
走出困境我们应从政策控制、经济调节、科技的正面引导以及道德观念宣传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社会现代化;生态危机;政策控制;经济调节
收稿日期:2013-09-26
作者简介:郭强(1989-),男,山西运城人,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经济发展与预测研究。
所谓生态危机,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以及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过程。
目前,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各国生态危机的根源、危机程度各有不同。
在我国,生态现状更不容乐观,黄沙漫天、空气污染、河流污浊、水土流失、旱涝频发、物种濒危等等。
而且,更为严峻的是:一切还在继续恶化之中……
当然,生态危机不是自古就有的,也绝不是凭空出世的,生态危机的出现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
个人认为,造成我国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的主要原因可归于两大方面:人类自身的物质需求和认知层面欲统治与主宰自然的思想根深蒂固。
一
从人类自身的物质需求方面来看,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然需要从自然界索取其所需,这本无可厚非。
但若需索过度,超过地球的承载能力,那接踵而来的便只有矛盾和危机了。
1.人口问题引发生态危机
自从人出现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生存环境的安定、和平与富足化趋势发展,人口数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态势。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从资源总量上来看,我国亦是一个资源大国,但若涉及人均资源占有量问题,我们的大国地位就要拱手让人了。
一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引发人口数量的过多过快增长,这便要求有更多的资源与之相配套,因而对矿产的开采力度逐年加大,严重缩短了生态系统的再生与修复时间,使得为人类提供资源的生态系统不堪重负。
另一方面,过多的人口数量给地球造成了更多的污染与破坏。
随着人口的快速、大量增长,造成了过多的废弃物排放和过多的破坏性行为,这无疑加剧了生态危机的严重程度。
2.资源发展型现代工业引发生态危机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工农业手段日渐力不从心,迫切需要一种更加
快速更加高效的手段来取而代之。
因而,现代工业应运而生。
我国仍处于资源型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依赖于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资源优势。
在这样一种发展模式下,人类活动本身就具有明显的破坏性特点。
而具有大规模、快速、高效特点的现代化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使得我们能够在更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进而导致人类活动的破坏性呈现明显增大趋势。
这样一来,我们极易陷入“经济发展越快,生态危机就越严重”这一怪圈。
人的需索与自然供给之间的矛盾有增无减,引发并加剧生态危机。
3.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引发生态危机
为了更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人类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价值中立的,本身无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成为能造福人类的法宝,反之,也可以成为毁灭人类的利器。
造成现代生态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学技术的不合理应用,这种不合理应用使之成为大量生产和利润至上的工具,放大了其负面效应,进而成为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的帮凶。
4.环境缺失的市场机制引发生态危机
在我国当前经济体制下,企业过分注重自身利益,忽视了环境成本的计算。
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只考虑经济效益,却不肯在排污设施、技术上投资,给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与破坏,加重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能否处理得当直接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健康发展与社会现代化进步的大局。
如今,大自然正以各种方式向我们展示它的不满与愤怒:近几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现,雪灾、洪涝、
旱灾、沙尘暴、泥石流频发;生态难民面临生存危机,在一些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许多人被逼无奈远离故土;因生态危机造成的直接和潜在经济损失数额惊人,也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观念相悖。
这一切都与生态环境的恶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面对生态危机,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二
为走出生态危机的困境,我们可以从政策控制、经济调节、科技的正面引导以及道德观念宣传等多方面综合努力,以求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
1.政策控制方面
一方面,针对人口压力问题,要进一步着手落实好计划生育政策,缓解人口压力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尖锐矛盾,给地球一定的缓冲与喘息时间。
另一方面,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调整我们现有环保法规,做到与时俱进。
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涌现,一成不变的环保法规已远远解决不了现存问题。
这便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吸取经验,进而制定出满足现实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以更好的指导与规范人们的环保行为。
最后,可以将环境指标与政绩评价结合起来,以此督促地方政府的环保执行力度。
2.经济调节方面
既然生态危机在很大程度是由于人们盲目追求利益的结果,那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利用经济刺激的手法来引导人们走生态经济之路。
首先,我们应该逐步推行资源有偿使用这一手段,借此来提醒人们资
源的有限性、可贵性。
通过有偿使用手段,人们开始意识到:资源不是粘手可得的,不是取之不尽的。
这样,一方面从当前来看,通过有偿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对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外,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经济补偿或奖励手段。
对于那些给环境造成重大破坏的单位或个人,一方面对其采取一定的惩罚手段以实现警示效果;另一方面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要求相关单位或个人对其所造成的环境破坏负责。
当然,对于生态保护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也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与表彰,鼓励和发扬这种环保精神。
其次,我们还应注意科技的正面引导。
科技的双面性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使科技更好地发挥其正面效应。
当前,一方面,我们可以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态危机的治理方面,为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高科技实现能源利用率的提高以节约现有能源;通过高科技来发现新能源以减少现有能源的压力与危机;通过高科技手段进行更为广泛的生态思想道德宣传;通过高科技扩大国际间的合作与联系,共同致力于解决生态危机。
3.进行道德观念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人类中心主义观点、盲目追逐眼前利益的想法以及生态道德意识的薄弱,这三大思想根源是造成当前生态危机的重要症结所在。
认识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要切实解决生态危机,必须从思想抓起,从提高人们的生态道德素质抓起。
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生态道德意识薄弱
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加剧了我国生态危机的严峻程度。
正因如此,我们应该正视生态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人们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态道德教育,以达到提高全民生态道德素质的目的,从而为生态危机的解决建立良好的思想根基。
总之,生态危机解决与否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事关人类自身的生存,事关经济的发展,事关国家健康发展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大局。
对待生态危机,我们必须摆正思想、端正态度,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解决生态危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的坚持,需要我们的努力,需要我们的团结。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生态危机,走向一条真正持续、和谐的社会现代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温远光.世界生态教育趋势与中国生态教育理念[J].高教论坛,2004,(2).
[2]吴海金,朱磊.环境政治问题的深层思考——评丹尼尔.A.科尔曼的环境政治观[J].理论月刊,2006,(10).
[3]夏小非,朱同丹.在发展中解决生态问题与生态危机[J].鸡西大学学报,2008,(6).
[4]王治河.中国和谐主义与后现代生态文明的建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6.)
[5]未刃.人与环境: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6]秦兴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思考[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