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指导(审题)
- 格式:ppt
- 大小:193.50 KB
- 文档页数:18
命题作文要怎么审题作文审题的五种方法审类别1、注意题目所揭示的中心词和时间范围。
如:《初冬的早晨》要求写出初冬早晨的一些自然景象,也可以写人们在这寒冷的时间里干些什么。
如顶风冒雪兴修水利,平整土地等等。
2、注意题目暗示的体裁。
如:《记一件小事》,是记叙文,要求写出小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3、注意题目揭示的数目,如:《我和我的伙伴们》一个“们”字暗示最少写三个人以上,如果写成二个人,就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了。
4、注意题目揭示的季节和时间。
5、注意题目的象征意义。
6、注意作文题目上的人称。
审范围:审范围就是要认真想一想这个题目对文章内容都限制了哪些特定的范围。
这包括:1、时间范围;2、地点范围;3、内容范围。
审中心:审中心就是要认真地想一想题目对文章中心有没有限制,有的题目对中心没有限定,作文时要仔细根据题目审定文章中心。
如果题目对文章有限定,就要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进行作文。
审情味:审情味就是根据文题品情味,确定文章的感情色彩。
例如:《一个勤劳的人》通过记叙那个人的勤劳事迹,字里行间应该抒发出佩服与赞美的感情;《我们的老师》“老师”的前边为什么加上“我们的”三个字?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这个文题?从而体会出暗含的敬爱与自豪的感情,作文时,应该把这种感情抒发出来。
审题眼:题眼就是题目中揭示思想意义或者表明感情色彩的词,也就是关键性的词。
抓住了重点词就是抓住了文章的重点。
抓题眼要做到四抓。
一抓:谓语部分。
如果题目是一句话,题眼常在谓语部分。
例如:《家乡变了样》谓语部分“变了样”就是这篇文章的题眼,作文的重点在于写家乡的变化二抓:修饰词。
如果题目是个词组,题眼常常是表示修饰限制的那个词。
例如:《童年趣事》的题眼是“趣”文章重点是写这件事如何有趣。
三抓:物体的象征。
如果题目只是有一个词如:《青松,题眼就是物体本身或它的象征意义,作文的重点应该是描绘这个物体的特征或由此展开的适当联想。
四抓:联系。
如果文题是一个联合词组,审题时,就要抓住为个联合词组的两个词之间的联系。
命题作文“不灭的灯火”审题指导及佳作展示作文辅导1211 13:07::命题作文“不灭的灯火”审题指导及佳作展示孙善慈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文。
江畔,一盏渔火,闪烁在烟雾茫茫的江面,点亮了远游者思乡的眼眸;绝境,一束灯光,照射进漆黑一团的洞穴,燃起了濒死者求生的希望……灯火给人间送来光明、温暖,也给人们送来了丰富的生活、美好的情怀、精神的力量、思想的启迪。
请以“不灭的灯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二、审题立意:看到这个题目,让人想起2007年山东高考卷现代文阅读题叶延滨的《灯火的温情》一文,但又与这篇作文的题目有区别:“灯火的温情”的中心词为“温情”,而“灯火”是起到修饰限制性的作用;而“不灭的灯火”的中心词是“灯火”,起修饰限制性的作用的是“不灭的”一词。
因此,要审清题意,首先要理解“灯火”的含义,“灯火”首先是生活中每一个人都熟悉的,但在这里,它又由具体的灯火而容纳更多的内涵,它应该具有了一定的比喻义、象征义。
从所给材料看,灯火能够点亮一种情感(思乡、思人、思家、思国等),也能够给人以希望(生存的希望、美好未来的昭示)等,所以,这里要写的灯火一定是充满了光明、温暖、爱意的,是能够给人以美好的情怀、精神的力量、思想的启迪的,古往今来的圣哲先贤、仁人志士的思想、品质、精神等,也如那“灯火”一般照耀后人的心灵,只有这样的灯火才是永远“不灭的”。
写作本文,不仅停留在表层的具体的灯火记述上,还要挖掘其比喻义、象征义等更深层次的内涵,这样才能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来。
三、精彩片段选登:(开头)1、母亲拨亮了那盏昏暗的油灯,温暖顿时洒满了简陋的屋子。
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游子的故乡,故乡里袅袅的炊烟是游子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
但故乡里有母亲的思念,母亲就是游子心中永远不灭的灯火,在渺茫的流浪的路上,指引他回家的路。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坚守信念,成就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
命题作文的审题作文辅导0721 1851命题作文的审题一、抓准题眼,明确重点(直接命题式作文的审题)1.从标题的语言结构关系着手找出作为“题眼”的关键词语。
如果标题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
如果标题是偏正式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
如“北京的符号”,“题眼”是“北京”,限制了写作的范围。
如“跑的体验”,题眼就在“跑”字上。
如果标题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动词。
如“面对大海”,题眼应是“面对”,重在“面对”大海激起的情感和联想。
2.标题“记……”“谈……”“小议……”“驳……”中的动词已限定了文体,题眼应该在后面的关键词语上。
“谈意气”,题眼就在“意气”上。
3.如果文题只是一个词或短语,可大题小作。
如《追求》,从字面上看,题目很虚很大,不知如何下手,这类题目就要从小处来写,运用增加内涵(添加修饰限定成分)的办法(如“一个老教师的追求”,“我的追求”)缩小外延。
二、理清关系,明确限制(关系式命题作文题的审题)关系型作文题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1.对立统一关系。
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是至相转化的。
对任何一方都不作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这种题目不能只顾及其对立面,也要分析其不可分割的另一面。
如:“自由与纪律”。
2.相依关系。
两个概念彼此依存,互相作用,不可分离。
例如“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谦虚与表现”。
3.条件关系。
两个概念,一个是条件,一个是结果,构成条件关系。
如“人文素养与发展”。
4.交叉关系。
即甲的部分就是乙,乙的部分就是甲;反之,甲的部分并非乙,乙的部分并非甲。
如“高分与高材”。
5.因果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是单向,也可以是双向。
所谓双向,即互为因果。
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6.层进关系。
两个概念存在着先后、难易的关系,后者比前者更进一层。
如“创业与守业”。
7.是非取舍关系。
即一对一错,对它们只能有所取舍选择。
也可称之为有此无彼式。
如:“偏见与关爱”三、补足题旨,有的放矢(半命题式作文题的审题)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是补题。
命题作文“走过,才明白”写作指导(附:审题指导及范文展示)一、试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就如一场旅行。
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叙述过程中适当添加人物或环境描写;(2)不少于800字。
二、试题解析这是一篇材料命题作文,是由“提示语+文题+要求”三部分组成,要求考生在审题时必须注意三者之间的联系,切勿顾此失彼。
由题目和材料可以看出,这篇记叙文的中心是:走过……明白了……1.由材料得知:材料对写作内容和写作方向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在考场中要仔细揣摩材料所表达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
如:走过山川田野,才明白“自然风光”所带来的人生启迪;走过街市阡陌,才明白“世俗万象”所蕴含的深意;走过任性自我,才明白“青春需要磨砺”这个道理;走过困惑迷惘,才明白如何把握前进的方向。
2.由题目得知:“走”要求在选择材料时一定要注意内容的生活化,是你亲身经历的;“过”一字意在强调这些经历的事虽然已成过往,但“往事并不如烟”,已经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深有所得,挥之不去。
正如提示语所说“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忆成长岁月是一种经历,赏自然之景是一种经历,观文化习俗是一种经历,经历人人都有,但是在考场作文中,想要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就要尽量去避免俗套。
另外,要注意“明白”二字,这两个字更加侧重于心灵的成长和思想的成熟,明白的或是某种道理,或是某种情感体验,或是历经人生百态,体味世间百味之后的深刻思考,是灵魂丰盈、精神升华的理想境界。
所以“明白”是文章的立意点。
而“才”这个副词则使文章标题的条件和结果具备了某种关系,将经历和道理情感体验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道理和情感体验一定是在经历中获得的。
从这个角度上讲,行文上体现出事件和感悟之间的某种条件关系,方才最为切题。
中考作文指导:命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中考作文是考查学生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审题立意是写好作文的关键之一。
正确地理解题目意思,并根据题目要求有针对性地展开写作,可以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有深度,更好地满足评分要求。
下面是一些中考作文审题立意的指导方法,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1. 仔细阅读题目一定要认真仔细地阅读题目,理解其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提示词。
有时候,题目表面上的意思可能比较简单,但其中含义可能比较深远。
“我的家乡”就不仅仅是在描述一个地方,而是在谈论一种情感、一种记忆。
2. 分析题目要求分析题目要求,找出核心词和关键词,明确写作的方向和重点。
可以通过标注、划线等方式进行分析,确保自己对题目要求有个清晰全面的认识。
3. 综合考虑各种可能性在审题时,要考虑到题目可能涉及到的各个方面。
有时候,题目可能是一个抽象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阐述。
“幸福”这个主题就可以从亲情、友情、爱情、成就等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写作。
4. 借助关联词扩展作文思路如果题目比较狭窄,难以展开,可以借助一些关联词进行扩展,丰富文章内容,使其更有深度。
如果题目是“我的梦想”,可以从“我的梦想是什么”、“实现梦想的方法”、“梦想对我意味着什么”等方面展开写作,通过关联词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作文框架。
5. 融入个人经历和感受在写作中,可以融入一些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使作文更加真实、有血有肉。
即使是命题作文,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学习经历等进行写作,增加情感共鸣和感染力。
6. 避免刻意迎合和教条式写作审题时,不要刻意迎合考生主观臆造的预设答案,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
也要避免教条式的写作,不要机械地堆砌一些固定的表达和观点,而是要注重个性化的表达和深入思考。
审题立意是写好作文的重要环节,要注重对题目的仔细理解和思考,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和观点,展开有深度、有思考的写作。
要注重语言表达和文采,做到扣题、得分、有个人特色。
比喻性话题(命题)作文审题指导比喻性话题(命题)作文审题指导一、纯命题或话题作文例1:以“在心底开一朵花”为题作文“花”喻体特点: 美好、让人愉悦 ( 如莲花、菊花、梅花等)本体自信、乐观、坚韧、永不放弃、合作……爱、感恩、奉献……道德、诚信、善良、宽容…理想、信念、梦想、对知识的渴求……平等、自由、和平比喻型话题审题的三条原则 :1.要对喻体的特点把握准,找本体时要有相似点。
把本体找出后,可以试着改成一个明喻来验证。
2.要有整体意识,不要只抓住一点不放。
3.在写作过程中要时时将喻体和本体结合起来写,不可偏废一方。
要开篇就要明确点出喻体与本体的联系写作思路:一、如果论据比较充分的话,可采用论据并列的形式(详例+点例)如:乐观苏轼、安意如、富兰克林?罗斯福、牛顿如:爱丛飞、微尘、李桂林夫妇、林则徐、温家宝如:梅花在心底开一朵花• 没有人会阻止一朵花的盛开,如果你愿意的话。
如果你愿意微笑着迎接每一次失败,如果你愿意昂起头颅迎接挑战,如果你愿意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那么,一朵艳丽的花朵正在你心底悄然盛开,那就是乐观。
•乐观的人懂得半杯水的含意,也能看到针刺上的玫瑰,乐观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智慧,是战胜困难的不二法宝,有了乐观,就拥有了飞越万里的翅膀。
野田圣子在心底盛开一朵乐观之花,微笑着面对挫折。
她曾是娇惯一时的小公主,却受到了命运的捉弄,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竟是洗马桶~她也曾为此彷徨过,但最终却走出了迷茫,正是因为她选择了乐观,选择了绽放,她的微笑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赏。
在年底考核时,她从容不迫地用杯子舀出马桶中的水喝掉,然后甜蜜地笑了,在所有人惊讶的目光中,她找到了未来。
于是,野田圣子,这个刷马桶的女孩,竟一步步走上了日本邮政大臣的宝座,无数光环映照出的依旧是她那颗乐观的心。
因为她让心底盛开一朵乐观之花,野田圣子因此而精彩。
卡莱尔在心底盛开一朵乐观之花,从容地迎接困难。
英国著名史学家卡莱尔一生的巨著《法国大革命史》,我们都耳熟能详,可谁又知道他曾写过两本呢,没错~当年卡莱尔在完成第一本时迫不及待地送去给朋友米尔指教,第二天却得知,那本仅有的书稿被女佣当成草纸烧掉了~他也曾消沉过,但片刻后又振作起来,买来稿纸重新创作,终于又诞生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法国大革命史》。
《命题作文的审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命题作文的含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准确审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方向。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战演练,提高写作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命题作文的定义:命题作文是教师或出题者给出一个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
2. 命题作文的特点:题目具有规定性、限定性和指导性。
3. 审题的重要性: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
4. 审题的方法:a. 理解题目要求:弄清楚题目的含义、范围和重点。
b. 分析题目结构:分析题目的关键词语、关系和层次。
c. 抓住题目要点:提炼题目的核心内容,确定写作的方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准确审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审题方法进行实战演练。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抓住题目的要点,突破写作难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命题作文的定义、特点和审题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命题作文的含义和特点。
2. 讲解命题作文的定义、特点和审题方法。
3. 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审题的重要性。
4. 学生进行实战演练,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讲评,让学生掌握审题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他们对命题作文审题的兴趣和热情。
2. 病例分析:通过分析学生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和改进,评估他们理解和运用审题方法的能力。
3. 实战演练:评估学生在实战演练中的写作效果,关注他们是否能够准确抓住题目要点,并能够围绕这些要点进行展开。
七、教学延伸: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进一步深入了解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并尝试分析更多的典型题目。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审题心得和方法,相互学习和提高。
中考作文指导:命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中考作文是考生面临的一项重要考试内容,除了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外,也需要考生具备审题能力和立意能力。
以下是一些指导,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命题作文。
一、审题审题是写好中考作文的前提,必须在开头就做到。
考生在阅读题目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题意:首先要读懂题目表达的意思,不要模糊或曲解。
要注意查询一些生词,确保自己的理解正确。
2.考虑写作要求:通常中考作文的题目会给出一些指导性的要求,如文章格式、字数限制、主题平和度等。
考生必须在文中遵守这些要求。
3.分析文章结构:通过审题,考生应开始思考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是否要根据主题撰写叙事、议论、说明、描述等类型的文章。
二、立意立意是指根据审题的内容,确定要表达的观点和主旨。
考生要充分理解题目中给出的主题或问题,理清思绪,构思文章的内容和要点。
具体而言,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题:根据题目的主题和要求,考生应该有选择具体内容的自由。
这些内容必须与题目紧密联系,且符合自己的经验、知识和价值观。
2.确定观点和立场:考生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这是文章的核心。
他们应该在前几行文中明确地表达自己的主题或立场,使读者在文章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采用合适的写作风格:通过审题正确地立意、明确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后,考生应该选择合适的写作风格,包括语气、文体、用词等。
这些因素对文章的效果和质量有重要影响。
总之,审题和立意是中考作文写作的重要环节,考生必须准确理解题目的主题和要求,同时,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通过合适的写作风格,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也更有吸引力。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一、准确的审题立意是作文成功的一半。
《考试说明》在基础等级的第一个要求中说: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就是能准确、全面地审题。
写作前,要对题目、材料和要求进行审读和揣摩,从而确定写作范围、立意主旨、表达方式等。
二、作文审题方法:作文考试的体现形式•1、命题作文•2、供料作文•3、话题作文(逐渐淡出)(一)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指导【示例一】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审题的思维活动示例:1、命题性质:关系命题。
要讲清感动与出发的关系。
2、主语的补足:可以是大家,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特定的人、特定的群体。
3、感动与出发的关系。
感动是前提,出发是结果;感动是内在的,出发主要是外在的。
4、词语的推敲:感动是感悟的,也可以是外在引起的。
出发,可以是观念的出发,观察、处理问题的方法方式的出发,也可以是行动的出发。
回报社会、关爱他人、立足本职、健康心理都是它的内涵。
带着,有时时提醒、时时鼓励的意思。
5、感动与出发的内容比例。
你可能认为出发是个起始性的词语,因而这方面的内容少得可怜,大部分内容放在感动上,比例失调。
最保险的办法是感动和出发交替出现,融为一体,互相作用。
其实,出发在这里已经是行动的代名词,包括了行动的过程。
6、定势思维的干扰。
平时写惯了“感恩”之类的话题,结果不动脑筋,生搬硬套。
没有把重点放在出发上,偏题了,也偏离了出题者的意图。
因为人类任何思想的结果在于行动。
7、表达方式,最好是叙述、议论、抒情有机结合的散文,议论文次之,说明文难度较大。
8、思维方法——收放结合。
放,就是联想。
联想人:家人、友人、师生、各行各业的人;熟人、陌生人;领导、群众;健全的人、残疾人;伟人、凡人;古人、今人;中国人、外国人;大人、孩子;男人、女人……。
联想事:雪灾、奥运、震灾、一件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却令人感动的小事……联想物:天地万物为我所用,可歌可泣。
《命题作文的审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命题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正确审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方向和重点。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审题过程,提高写作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命题作文的概念和特点2. 审题的重要性3. 审题的方法和技巧4. 实例分析与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审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审题过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命题作文的概念、特点和审题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方法和技巧。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审题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命题作文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审题的重要性。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审题的方法和技巧,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练习与指导:布置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审题过程,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与反馈。
1. 评估学生对命题作文概念和审题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运用审题方法和技巧的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收集学生的写作样本,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否有提高。
七、教学资源:1. 命题作文样题库,用于分析和练习。
2. 写作指导书籍,提供更深入的写作技巧。
3. 网络资源,用于查找相关案例和信息。
八、教学扩展:1. 邀请作家或写作教练进行专题讲座,分享写作经验和审题策略。
2. 组织写作工作坊,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练习审题技巧。
3. 开展写作比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审题知识创作。
九、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定期与学生讨论写作心得,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十、教学反思:1. 在课程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估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2. 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考虑如何改进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中考作文指导:命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一、审题要点:要做好命题作文,首先要做好审题工作。
一般来说,命题作文题目有一定的背景信息或者提示,我们应该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含义,把握题目的要求。
审题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题目背景:了解题目所涉及的背景信息,包括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地理背景等。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并提供相关素材。
2. 题目要求: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和要求,例如:要求写感受、描述事物、表达观点等。
注意题目中的限定词或提问方式,例如:如何、为什么、比较等。
3. 写作立意:确定立意或写作方向,即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和思路。
根据题目要求,确定自己的表达观点、角度、重点等。
二、立意要点:在审题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写作立意。
立意是写作的灵魂,是整篇文章的主旨和核心。
立意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观点明确:确定自己的表达观点,即明确自己对待该问题的态度、立场等。
可以选择正面、反面或者中立的观点,但要确保观点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2. 角度独特:选择一个特别的、独特的角度来写作,以突出自己的观点和写作风格。
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个人角度、社会角度、历史角度等。
3. 重点突出:确定文章的重点和要点,以便在写作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展开。
可以选择突出某个方面或者多个方面,但要保持逻辑性和连贯性。
4. 合理布局:根据立意确定好文章的结构和框架,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
确保写作内容有条理、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三、写作技巧:在确定了立意之后,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以便更好地写好作文。
写作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准确: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适宜性,避免语句模糊或者表达错误。
要注意词句的选用、语法的使用,并尽量避免重复、啰嗦或者冗长的表达。
2. 表达简洁: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精简语句和修辞手法的使用,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但要注意不要过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