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4
植物造景读后感1000字植物景观的思想与文化背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自然观;轻清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清浊混者为人”。
这些古老朴素个宇宙观和哲学思想说明人和自然是和谐共存的,中国数千年的造园是最大限度的施法天地造化,追求自然景色。
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来自自然,高于自然。
将人居环境充分结合自然,达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互融合。
中华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儒家追求尽善尽美,把自然植物和伦理道德进行"比德”。
植物的人格化在中华文化中是一大特色。
另外中国古典园林、寄情山水、托物言志,借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来比喻和赞颂人物的高尚品格,比比皆是。
这些都大大丰富了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
中国画论: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绘画有着互相渗透的美学关系。
陈从周先生曾说,“不知中国画理,无以言中国园林”。
山水画与园林的内涵相通,都要求“言有尽而意无尽”,要在有限制中见出无限,要“境生象外”。
园景融入画意,画理指点了植物配置。
中国山水画借笔墨以写天地,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神似,而在植物景观的创造中,便可运用"神似"的画理,结合植物文化的内涵来塑造自然风光。
“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景观注重“写意方能传神”。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意境特征:植物的比德和比兴,比德是儒家的自然审美观。
它主张从伦理道德(善)的角度来体验自然美,在植物景观中欣赏和体会到人格美。
在“以儒化民”的文化氛围中,人们总会寻找植物的某些内在特征,赋予文化的内涵,构成赏景、赏花与文化相关联的特有传统审美方式。
如松、竹经冬不雕,梅花凌寒开放,因此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用以标榜君子的清高与脱俗;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为水中君子.………比兴。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宋·朱熹)早在《诗经》中,人们在用比兴手法咏志、抒情时,就已引用了逾百种植物,这些植物渗透着人们的好恶和爱憎,成为某种精神寄托。
园林植物的寓意(一)富贵生财植物1、发财树发财树含有发财、财源滚滚之意,在一些私家花园或庭院都有种植,在公司开张或节日中,也用它的盆栽作为礼仪植物来赠送。
2、棕榈棕榈生长缓慢,生命力十分顽强,被视作生命力的免征,为生命长青之树。
在风水学上,棕榈被认为是具有生财、护财的植物。
3、芙蓉芙蓉谐音“富荣”,是富贵、荣华、吉祥、高贵的象征,多在庭院栽植。
4、榆树榆树是一种吉祥植物,其叶片如同古代铜钱,寓意有财富、招财进宝之意。
5、黄金香柳黄金香柳适应性强,树干通直,枝条密集、柔软似柳,随风摇摆,风韵独特,色彩金黄夺目,远看又如金字塔,并且散溢怡人的芳香,常用于庭院景观,寓意富贵发财的吉祥植物。
6、遍地黄金遍地黄金呈金黄色蝶形的花朵奇特可赏,而且开花多,开花时间长,寓意发财、财源滚滚之意。
7、海棠海棠代表富贵吉祥,海棠花开象征富贵满堂。
8、牡丹牡丹自古就是荣华富贵、喜庆吉祥之物,象征幸福、美好、繁荣昌盛。
9、幌伞枫幌伞枫叶集中在此茎干顶部,树冠圆整如皇帝出游时使用的罗伞,代表富贵吉祥、能够辟邪的植物。
10、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吉祥的花卉,寓意有金有银、财源不断。
11、金钱榕金钱榕也称“摇钱树”,顾名思义就是能为人们带来金钱好运的寓意。
12、龙爪槐槐树被认为代表“禄”,为吉祥树种,风水认为槐树是万树之王,种植槐树可增加自己的“禄”及权威,亦有镇宅的作用,而龙爪槐是槐树的变种,其观赏价值更高。
13、茶花茶花寓意富贵升平、安康吉祥。
(二)吉祥喜庆植物1、杜鹃花杜鹃开花特别火红、旺盛,是一种吉祥的花卉,也是自强不息、生命顽强的象征。
2、炮仗花炮仗花盛开时花朵成簇,累累成串,橙红耀眼,犹如炮竹,因此被认为是喜气、热烈、吉祥的象征。
在节日或喜庆日点燃爆竹,认为能驱除山鬼,所以炮仗花也寓意有驱除邪恶、祈祷安康之意。
3、鸡蛋花鸡蛋花是一种吉祥的花卉,其花语为孕育希望、复活、新生。
4、刺桐刺桐花红艳夺目,是吉瑞的象征,寓意红红火火、吉祥富贵。
【学术研究】Academic Research098Vol.200植物在园林中不仅起到绿化美化的作用,同时还是一种文化符号,传递着设计者的思想情感,寄托着园主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
传统园林中植物常常被赋予人格化的特征,表现出诗情画意的文化内涵。
1 园林植物的象征含义植物文化是指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人们的喜怒哀乐,寄予特殊植物特别的思想和情感,且贯穿于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通俗点来说,则是人们一方面把植物视作自己的生产生活资料加以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借助植物的生长习性、颜色、功能等特性与人的思想情感加以联系,借此表达祈福消灾、万事如意等美好愿望,使植物具有文化载体的功能。
中国的园林树木资源十分丰富,植物栽培、利用历史悠久,因此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也越加密切。
人们慢慢发现,除了观赏、食用药用的功能之外,植物还能作为载体反映出人们的审美情趣、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等。
1.1 植物的形态美植物的形态多姿多彩,姿态万千,花、叶、茎、干各有各的风韵风姿。
有的以娇艳的花朵取胜,有的以苍劲的枝干引人注目。
牡丹色泽艳丽,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的美誉。
牡丹品种花色众多,花大如碗,盛开时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
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描写的就是洛阳牡丹盛开时的盛景。
颐和园排云殿旁就曾有被称为“国花台”的牡丹台,花开时蔚为壮观。
避暑山庄和故宫中也有种植牡丹的专类园。
由此可见古今人们对牡丹可谓宠爱有加。
玉兰花开时淡雅素净,与牡丹恰恰相反。
玉兰花通常还来不及等到展叶吐绿,就已抢先在早春绽放。
花似玉香如兰,一朵朵仿佛羊脂白玉雕刻而成点缀在枝头。
文徵明在《玉兰》一诗中用“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来形容玉兰花开的样子。
虽然牡丹和玉兰开花时的景色截然不同,但都表达出玉堂富贵的美好寓意。
同样有此寓意的还有海棠。
海棠花自古以来就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之称。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品味高雅。
作为一门艺术,它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精神文化。
而在物质载体上,环境气氛给人以意境感受,造型风格给人以形象感知,象征涵义给人以联想认识。
而本文着重讲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内涵。
一.情感藏体。
在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花木是人们赋予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以及托物言志时常常使用到的媒介。
比如松、竹、梅,谓之“岁寒三友”。
表示在风霜严寒中结成的忠贞友谊,亦用以表示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具有坚贞节操的人格:松,苍劲古雅,不畏霜雪风寒的恶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
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著名格言:李白歌颂它:“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竹是“三教”共赏之物,积淀着深厚的文化意韵。
“未曾出士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因此竹被视作最有气节的君子。
难怪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园林景点中如“竹径通幽”最为常用。
松竹绕屋更是古代文人喜爱之处:梅更是广大中国人民喜爱的植物。
梅具有刚直、高洁、清逸,潇洒等品格。
陆游词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赞赏梅花不畏强暴的素质及虚心奉献的精神。
陆游词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卞,口有香如故”表示其自尊白爱,高洁清雅的情操。
成片的梅花林具有香雪海的景观,以梅命名的景点极多。
有梅花山、梅岭、梅岗、梅坞、香雪云蔚亭等:此外梅兰竹菊“四君子”。
兰被认为最雅。
“清香而色不艳”。
明一张羽诗中“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清一郑臀诗曰“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兰被认为绿叶幽茂,柔条独秀,无娇柔之态,无媚俗之意,香最纯正,幽香清远,馥郁袭衣,堪称清香淡稚。
菊花耐寒霜,晚秋独吐幽芳。
我国有数千菊花品种,目前除用于盆栽欣赏外,已发展成大立菊、悬崖菊、切花菊、地被菊,应用广泛。
陶渊明诗日“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梅\兰\竹\菊植物资源研究及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人文内涵摘要:介绍了梅、竹、菊、荷等是具有景观价值也具有传统文化审美价值的植物,指出它们种质资源研究状况,论述了它们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丰厚的文化审美价值。
关键词: 梅、兰、竹、菊: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人文内涵鸢飞鱼跃、山花野鸟是中国古典园林自然美的象征。
园林中栽梅绕屋、堤弯宜柳、槐阴当庭、移竹当窗、悬葛垂萝、折射植物与园林建筑的关系密切。
这些花木的人文内涵广泛反映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中:通过对花木的栽植,以及对其装饰图案的运用,对建筑、庭院的命名等,体现了观赏与实用、精神与物质的结合[1]。
一、中国古典园林中梅、兰、竹、菊的人文内涵1.1 梅文化内涵“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苍劲的梅枝,沁人的梅香,无不使人心潮澎湃,精神振奋。
于是吟诗作画,使梅文化有了积累与发展。
随着艺梅的发展,咏梅诗文不断涌现,浩如烟海。
宋·黄大兴集唐、宋以来咏梅诗词选编成《梅苑》,是我国第一部咏梅专集。
近代咏梅诗集《中国咏梅诗词集萃》着重表现民族自豪感,赞颂民族凝聚力,弘扬梅花精神。
梅树疏影横斜,最宜入画。
梅画始于南朝梁代,至宋代画梅较为普遍。
元·王冕以墨圈画梅自成一体,《墨梅图》是他将诗、书、画、印结为一体的佳作。
明、清画梅高手唐寅、刘世儒、金农、汪士慎、吴昌硕等均有名作留世。
梅兰竹与菊成“四君子”,是绘画和雕刻中常用的题材,施之园林中的木雕、砖雕、书条石上。
表明高洁不凡的品格,创造出耐人含咏的隽美意境和韵味[2]。
1.2兰花的文化内涵我国人民自古崇尚兰花的品格,具有广泛的兰文化背景。
“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
”这是孔子对兰花的描述。
“竹有节而啬花,梅有花而啬叶,松有叶而啬香,然兰独并而有之。
”这是王贵学在《兰谱》中对兰花的评价屈原有诗句“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晚清岭南名园———可园的园主张敬修,亦留下了不少有关兰花的诗词,如《题泉石蕙》、《折枝瓶蕙》等等,他曾写到:“予性喜蕙,绘者蕙,植者亦蕙. 可宅,予蕙之区,即可憩”。
中国古典园林与植物文化讲座心得感悟
中国古典园林与植物文化讲座,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在听完讲座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和植物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意识到我们需要更多地去了解、学习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在规划、造景、园林建筑和园林雕塑等方面都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匠心独运。
在中式园林中,不仅有江南水乡式的园林,还有汉唐式的园林、明清式的园林等等,各具特色,每个都兼具观赏性、实用性和文化内涵,堪称艺术的杰作。
其次,中国植物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仅重视景致的搭配,更注重植物的选择。
通过选取各种不同的花卉、观叶、名苑等,不仅使园林更加美观,也让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自然之美。
同时,这些植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比如菊花象征高洁和清高,梅花象征坚强和不屈不挠等等。
最后,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学习和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和植物文化。
通过更好地认识这些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地体现我们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之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和植物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以更加自觉的态度认真学习、了解和传承,并让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首先,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
古典园林就是通过植物的选择和布局,再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
园林中常见的植物如松、竹、梅、荷花等,都被视为志士君子的象征,寓意着坚贞不屈、清雅高洁的人格品质。
其次,古典园林的植物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
中国人对生命的看法与西方文化不同,更加强调“道法自然”,注重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往往表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无论是屹立不倒的古树,还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荷花,都承载了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
古典园林通过植物的运用,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奇妙。
另外,古典园林中的植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象征和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意境和情感的表达,通过植物的选择和摆放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
比如,古典园林常常种植松树,松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长寿的意义;而竹子则寓意着正直高洁和坚韧不拔,常被用来表现君子的气质和人格;梅花象征着坚韧不屈的品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荷花则寓意着纯洁和宁静等等。
通过这些植物的运用,古典园林创造了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让人们沉浸在一种雅致和静谧的氛围中。
最后,古典园林中的植物还反映了中国人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常常以四季景观的呈现方式,通过植物的选择和布局呈现出季节之美和变幻之美。
春天的草木葱茏、夏季的绿树成荫、秋天的红叶满园、冬天的雪景皆以植物的生长和变化为基础。
这不仅让人们享受到四季交替的美景,更体现了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生命、文化和社会和谐的理解和追求。
这些植物不仅为园林增添了美景,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文的独特理解和态度。
通过欣赏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更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国古典园林及其美学特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将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园林形式。
它不仅包括了园中的建筑和植物,还囊括了对自然元素的认知和对景观布局的构思。
中国古典园林通常有假山、池塘、亭台楼阁等建筑,搭配树木和花草,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和和谐美的氛围。
1.自然主义: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追求自然,强调地形地貌的自然美。
园林中的建筑和植物都力图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一致,使人们有一种置身大自然的感觉。
园林中的假山、池塘和花草都是根据自然山水的形态进行设计,让人们欣赏到自然的美。
2.隐逸心境:中国古典园林注重隐逸的情趣和禅意的境界。
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往往隐藏在树木和花草之间,给人以一种离尘的感觉。
园林中常有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的景致,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放松的心境。
3.平衡对称: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对称和平衡的美感。
园林中的建筑和景观安排往往是对称和呼应的。
例如,建筑群落往往是左右对称的,花草的种植也是按对称模式进行的。
这种对称和平衡的美感给人一种庄重与稳定的感觉,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偏好。
4.抽象表现:中国古典园林善于用抽象的形式表现自然美。
它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而是通过抽象的手法来传达人们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园林中的建筑往往是由木、石等材料堆砌而成的,通过巧妙的组合表现出山水、池塘等景观。
这种抽象表现方法让人们在欣赏园林时能够产生一种引发思考和想象的效果。
5.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
园林中的建筑往往以历史故事、文学典故等文化元素为主题,通过建筑和装饰品的展示来传达文化信息。
园林中的书亭和石碑等也常常刻有诗词和书法作品,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艺术。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
其自然主义、隐逸心境、平衡对称、抽象表现和文化内涵等特点,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理念和文化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造,不仅考虑了美的呈现,更注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语文植物象征精神
1. 松树:在中国文化中,松树被赋予了长寿、坚强和不屈不挠的象征意义。
松树常常被用来代表君子的品质,比如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标准。
2. 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是冬季的代表花朵,也象征着坚强、优雅和高洁的精神。
梅花能在寒冷的冬季中开花,被视为坚韧不拔、不畏寒冷的象征。
3. 菊花: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高洁、坚贞和忍耐的象征意义。
这是因为菊花在秋天绽放,寓意着独立和坚持自己的原则。
4. 荷花:荷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高尚、纯洁和自律的象征。
荷花在污泥中生长,但花瓣却保持干净,这被认为是一种修养和提升精神层面的象征。
5. 竹子: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正直、谦逊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竹子能够弯曲而不折断,被赋予了适应环境、保持自身特性和坚持不懈的象征意义。
这些常见的植物象征精神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在中国文化中还有很多其他植物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每一种植物都有着独特的精神内涵。
这些植物象征精神的意象贯穿于中国文学、艺术和思想中,表达了人们对坚贞、高洁、自律和不屈不挠的追求。
竹柏的植物文化及园林应用研究竹柏,是中国园林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植物之一。
它既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就竹柏的植物文化及园林应用展开研究。
一、竹柏的植物文化竹柏,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树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竹柏被视为高贵、不凡的象征物。
竹柏被赋予了高尚的品质,成为了文人墨客们追求的精神寄托。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竹柏常被用作隐逸高洁的象征,赞美其清高、坚贞的品格。
竹柏也被赋予了不朽的意义,被用来象征人的永恒不朽。
在佛教文化中,竹柏更被视为神圣的象征,代表了清净、高洁之意。
竹柏被视为一种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植物,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竹柏的植物文化在园林艺术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竹柏常常被用来营造幽静清雅的景观。
竹子的婀娜多姿和柏树的挺拔、廉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构成了优美的画面,成为了古典园林中的重要景观元素。
竹柏也常与假山、水池相结合,形成园林中的小景观,增添了园林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由此可见,竹柏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在园林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竹柏在园林中的应用研究1. 竹柏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竹柏在园林规划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城市园林规划中,竹柏常常被用来进行城市园林绿化规划。
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景观效果,使得竹柏成为了城市绿化规划中的重要植物资源。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可以使城市园林更加富有意境和文化氛围。
在旅游景区的园林规划中,竹柏也被广泛应用。
由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景观效果,竹柏成为了许多旅游景区的主要景观植物之一。
在旅游景区的园林规划中,设计师们会充分利用竹柏的特点和效果,打造出既具有观赏价值,又具有文化内涵的园林景观,吸引游客的目光,增添旅游景区的吸引力。
竹柏是一种具有深厚植物文化内涵的植物,在园林艺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和规划中,竹柏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友报/2006年/7月/21日/第006版家园传统观赏植物的文化内涵王莉芳比德传统“比德”说是儒家的自然审美观,它主张从伦理道德(善)的角度来体验自然美,亦即从山水花木欣赏中可以体会到某种人格美。
因此,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士大夫们,在经营园林植物及其景观中,便总是以具比德内涵的植物为首选花木。
例如,在园林植物中,广泛被园林采用者首推松柏。
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荀子》中又有:“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这里很清楚,把松柏的耐寒特性,比德于君子的坚强性格。
具有“雅、静、清、逸、飘”等闲情美把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单一性地看作“比德”型景观,显然过于单调,缺乏情趣。
所以,园主常根据自身之爱好,特别是那些官场失意,隐影于朝外的士大夫,总是选取适合于观赏、吟诵的植物配置在园林中适当的位置,依照植物时序季相的变化,可以四时八节的邀约知心好友欣赏吟咏。
例如,在中国文人的眼中,梅花也是一种具有“标格清逸”精神属性美的花木。
宋代范成大说它:“梅以韵胜,以格高。
”正由于梅花具有雅逸美的精神属性,因此最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最为突出的是宋代张磁,他提了六条荣宠之道:“为烟尘不染,为铃索护持,为除地径净落瓣不溜,为王公旦夕留盼,为诗人阁笔评量,为妙妓淡妆雅歌。
”按此标准,赏梅就格外超尘了。
荷花,“可以嗅清香而折酲,可以玩芳华而自逸”,是颇具雅逸精神美的花木。
宋代于石《西湖荷花》一诗中,收月夜赏荷的意境美,写得如画如歌:“夜深入静月明中,方识荷花有真趣;水天倒浸碧琉璃,净质芳姿澹相顾;亭亭翠盖拥群仙,轻风微颤凌波步;酒晕潮红浅渥唇,肤如凝脂腰束素;一捻香骨薄裁冰,半破芳心娇泣露;湖光花气满衣襟,月落波寒浸香雾;恍然人在蕊珠宫,便欲移家临水住!”竹子,又是一种具有雅逸精神美的植物,素为中国古代文人看重。
苏轼《于潜僧绿筠轩》中对竹子的雅逸美说到了极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将有竹与无竹提高到雅与俗之分,可以说是苏轼对竹子雅逸精神的最大挖掘,并为以后所有文人所公认。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
所属分类:数据/知识/短文-> 园林景观-> 植物养护管理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源远流长,品味高雅。
作为一门艺术,它承载了丰富的中国传统精神文化。
而在物质载体上,环境气氛给人以意境感受,造型风格给人以形象感知,象征涵义给人以联想认识。
而本文着重讲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内涵。
一.情感藏体。
在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花木是人们赋予丰富文化信息的载体,以及托物言志时常常使用到的媒介。
比如松、竹、梅,谓之“岁寒三友”。
表示在风霜严寒中结成的忠贞友谊,亦用以表示经得起严酷环境的考验,具有坚贞节操的人格:松,苍劲古雅,不畏霜雪风寒的恶劣环境,能在严寒中挺立于高山之巅,具有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格。
孔子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的著名格言:李白歌颂它:“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竹是“三教”共赏之物,积淀着深厚的文化意韵。
“未曾出士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因此竹被视作最有气节的君子。
难怪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园林景点中如“竹径通幽”最为常用。
松竹绕屋更是古代文人喜爱之处:梅更是广大中国人民喜爱的植物。
梅具有刚直、高洁、清逸,潇洒等品格。
陆游词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赞赏梅花不畏强暴的素质及虚心奉献的精神。
陆游词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卞,口有香如故”表示其自尊白爱,高洁清雅的情操。
成片的梅花林具有香雪海的景观,以梅命名的景点极多。
有梅花山、梅岭、梅岗、梅坞、香雪云蔚亭等:此外梅兰竹菊“四君子”。
兰被认为最雅。
“清香而色不艳”。
明一张羽诗中“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
得许多香”。
清一郑臀诗曰“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兰被认为绿叶幽茂,柔条独秀,无娇柔之态,无媚俗之意,香最纯正,幽香清远,馥郁袭衣,堪称清香淡稚。
菊花耐寒霜,晚秋独吐幽芳。
我国有数千菊花品种,目前除用于盆栽欣赏外,已发展成大立菊、悬崖菊、切花菊、地被菊,应用广泛。
陶渊明诗日“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赞赏菊花不畏风霜恶劣环境的君子品格。
荷花被视作“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桂花在李清照心目中更为高雅。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连高雅的梅花也为之生妒。
隐逸高姿的菊花也为他含羞。
可见桂花的高贵。
二.文化符号和吉祥如意的象征。
松柏为长生和子孙兴旺的象征:梅花花开五瓣,人称“梅开五福”,成为园林铺地的吉祥图案之一。
“梅”和“眉”谐音,与喜鹊组合为“喜鹊登梅”的图案,寓意“喜上眉梢”,广泛地运用在落地罩雕刻图案上,营造欢乐祥和的气氛:竹视为春天的象征,扬州“个园”,以颂竹为主题。
“个”为一片竹叶之状,“个”园单取一根竹,更含有独立不倚、孤芳自赏之深意。
竹还有象征子孙兴旺的意思。
竹子还是佛教教义的象征:荷花为佛教的象征,为佛土神圣洁净之物,成为智慧与清净的象征:梧桐在《诗经》中就与凤凰相联系。
梧桐招凤凰,成为圣雅之植物。
“桐”因为与“同”谐音,常常作为吉祥图案与其他物体配合,如与喜鹊配合,组成“同喜”的图案:牡丹有“富贵花”之称,成为富贵、繁荣昌盛的象征。
如牡丹与芙蓉、牡丹与长春花表示“富贵长春”,牡丹与海棠象征“光耀门庭”,牡丹与桃表示“长寿、富贵和荣誉”,牡丹与水仙是“神仙富贵”的隐语,牡丹与松树、寿石又是“富贵、荣誉与长寿”的象征,牡丹还常与荷花、菊花、梅花等画在一起,象征四季,牡丹代表春天:月季为花中“皇后”,月季花艳,月月留春,青春永驻。
瓶中插上月季,象征着四
季平安:春海棠成为春天的象征,海棠门就有春天永驻、春意浓浓的含义:菊花为花中“隐士”,“陶菊”象征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垂柳婀娜多姿,蕴涵文化意义颇为深厚。
垂柳对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成为生命力的象征.“柳”与“留”谐音,“柳”也就成为寄寓留恋、依恋的情感载体,自此折柳送别成为朋友分别时的惯例。
柳也是家庭和家乡的象征:杜鹃为花中西施,是人们乡恋母亲的情感寄托:桂花有“仙友”、“仙客”之称。
它被烙上科举文化的烙印,蟾中折桂,象征登第:兰花象征友谊,同心的语言被称为“兰言”,结拜弟兄被称为“义结金兰”:紫荆的叶子形状如“心”,故用以象征同心和团结:石榴寓意多子:橄榄象征和平:紫薇、榉树比喻达官贵人:萱草意含忘忧:杞梓喻能人:毛白杨象征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火棘表示大公无私、刚正不阿:甘棠喻能臣等。
三.历史的见证古树。
古树指生长百年以上的老树:名木指具有社会影响、闻名于世的树,树龄也往往超过百年。
古树名木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物价值,古树之“古”作为一种文化品格,它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园林中的活文物。
这种古的文化品格,常常被看作民族、江山的象征。
生长百年以上的古树已进入缓慢生长阶段,干径增粗极慢,形态上给人以饱经风霜、苍劲古拙之感。
世界上长寿树大多是松柏类、栎树类、杉树类、榕树类树木,以及槐树、银杏树等。
名木或以姿态奇特观赏价值极高而闻名,如中国黄山的“迎客松”:或以历史事件而闻名如泰山岱庙中汉柏,是汉武帝刘彻封禅时所植。
或以传说异闻而闻名,如陕西黄陵轩辕庙内的“黄帝手植柏”,树高近2 0米,下围1 0米,是中国最大的柏树,据说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始祖轩辕氏黄帝亲手所植:北京潭柘寺内的银杏树(称“帝王树”),相传为辽代植,高3 0余米,直径4米。
许多古树名木经历过朝代的更替,人民的悲欢,世事的沧桑,可借以撰写说明,普及历史知识。
古树名木为文化艺术增添光彩,它们是历代文人咏
诗作画的题材,往往伴有优美的传说和奇妙的故事。
古树名木也是名胜古迹的佳景,如北京戒台寺的“卧龙松”,铁杆虬枝若苍龙腾飞,给人以美的享受。
所以古树名木既能使人产生怀古的幽思,又可获得审美快感。
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文人和大众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追求。
这样的生存智慧,艺术化的文化环境和诗意人生,成为我们时代文化和艺术宝库的一部分,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珍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