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带答案)2016.12.24

小学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带答案)2016.12.24

小学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带答案)2016.12.24
小学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带答案)2016.12.24

小学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研究方法,称为观察法。

2.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物体某种或某些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其它功能的现象称为

功能固着。

3.对小学生来说,监控策略主要体现在集中注意和领会监控上。

4.现代认知心理学将广义的知识划分成两大类,它们是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

识。

5.完整的品德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

6.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称为策略学习。

7.创造性一般由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过程和创造性活动三部分构成。8.皮亚杰认为,6—8岁儿童的道德发展处在他律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9一10岁儿童,既不简单地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巡守规则,他们不再把准则或成人的命令看作是应该绝对服从的或不可改变的,皮亚杰称这一阶段为自律水平的道德阶段。

9.由父母的鼓励、教师的表扬、奖励等外在因素激起学习动机称为外部动机。而要求掌握、

10. 儿童在知道了“萝卜、白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时的同化学习属于正迁移。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2.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心理学技术包括( )。

A.说服B.角色扮演

C.榜样学习D.奖励与惩罚

3.下列哪些观点强调了内部心理过程、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

A.试误说B.社会学习理论

C.发现学习理论D.接受学习理论

4.下列选项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A.划线B.记笔记

C.列提纲D.画关系图

5.影响问题解决的情境因素主要有( )。

A.功能固着B.知觉情境

C.有关的知识背景D.定势

6.道德品质的指导基础是( )。

A.道德观念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

7.韦纳认为,学生往往把学习的成败归因于以下方面的因素:( )。

A.运气B.能力

C.努力D.任务难度

8.对课堂教学的质的评价包括()。

A.观察B.案卷分析

C.对学生态度的评价D.成长记录袋

9.根据形成的原因,课堂纪律包括( )等类型。

A.教师促成的纪律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D.自我促成的纪律

10.当儿童主要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才去做好事时,这名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处在( )。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汉语拼音学习和英语字母学习之间容易产生负迁移。( )

2.不管是什么程度的焦虑,对学习都具有损害作用。()

3.课堂越安静,学生的学习效率越高。( )

4.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坐在一起讨论儿童,目的在于让优秀学生帮助较差的学生。()5. 道德品质以道德意识为指导,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促进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因素。

影响儿童身体发展的因素包括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基因和胎儿发育过程的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决定的,后天环境主要包括儿童生长过程中的营养、睡眠和运动。(A)营养:小学儿童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他们需要摄人更多的食物,以补充能量消牦。(B)睡眠:小学生每日的睡眠时间应不低于A0个小时。(C)适宜的运动:运动对身体发展的作用很大。但运动不能过量。

2.如何培养智力技能?

[答案要点] (1)形成程序性知识。

(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

(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

(4)要科学地进行练习。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试论述保持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

[答案要点] 为使小学生能够保持心理健康,促进其智能发展和个性完善,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条措施:(1)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己。(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帮助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绪。(4)帮助学生学习性卫生的知识。(5)帮助学生认识求助心理咨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6)儿童学业不良的辅导。(7)问题行为的矫正辅导。

2.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练习,以提高学生练习效率?

为帮助学生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练习效率,应教会小学儿童练习的基本策略,这些策略主要有: (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2分) (2)创设有效的练习情境;(2分)

(3)注意练习任务的同一与变化;(2分) (4)安排相应的练习类型;(1分) (5)提供必要的重复次数;(2分) (6)重视重复与回忆的结合;(2分) (7)先求正确,后求迅速;(2分) (8)完整、及时地反馈。(2分)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标准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学习的主体因素,指(A)。 A.学生 B.教师 C.教案手段 D.教案环境 2.问一名4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吉姆。”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这说明儿童思维具有(B)。 A.单维性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性 D.抽象逻辑性 3.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B)。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4.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B)。A.25% B.50%

D.100% 5.(A)认为所掌握的内容越基本、越概括,则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也就越能产生广泛的迁移。 A.布鲁纳 B.桑代克 C.贾德 D.维纳 6.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C)。 A.比特 B.字节 C.组块 D.词 【解读】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组块(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组块是指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体。 10.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作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C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11.对程序教案贡献最大的是( A )。 A.斯金纳 B.普莱西 C.加涅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第四套) (一) -06-26 18:20:57 来源:信阳考试网作者:编辑组信阳考试网【大中小】浏览:802次评论:0条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共20分) 1.1632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 A.培根 B.斯宾塞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雄辩术原理》 3.中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 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

4.提出”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等口号的现代教育派的代表是 A.卢梭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 B.教育的平等性 C.教育的阶级性 D.教育的生产性 6.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7.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社会生产 B.人口数量 C.科学技术 D.自然环境

8.”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是中提出的。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9.马克思主义认为,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0.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1.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一、定义:学与教 二、核心:学习心理 三、学科范畴:心理学分支,应用心理学范畴 四、学习性质界定:教育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五、三过程:学习过程(核心)、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六、五要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物质、社会环境)、教学媒体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的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①实验法、②观察法、③调查法 ④个案法: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⑤教育经验总结法 ⑥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⑦产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作品,从而了解心理特点的方法 二、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 1、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2、1877年、俄罗斯、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 3、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教育心理学之父、奠基人 二、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 方东岳《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出版的第一本著作 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我国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60年代至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成熟) 80年代末(深化拓展)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定义:指个体出生,成熟,衰老乃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 二、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三、中小学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表现:①同一方面发展速度;②不同方面发展速度 关键期: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几个关键期:2~3岁口头语言4~5岁书面语言4岁形状知觉5岁儿童智力发展 四、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决定论①、高尔顿②、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③、格赛尔:成熟论 2、环境决定论①、洛克(白板说)②、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3、影响身心因素

XX年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XX年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2.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3.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华生 B.斯金纳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4.手段一目的分析属于问题解决策略的()。 A.计划式策略

B.规则式策略

c.启发式策略 D.算法式策略 5. 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A.前运算阶级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6.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当遇到相类似的刺激也能作出条件反应,称为()。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附属内驱力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咼内驱力 D.欲望内驱力 8.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A.长时记忆 B.情绪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动作记忆 9.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A.维果茨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10.根据机能类型说,人的性格可以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 ()。 A.内向型 B.意志型 C独立型 D.孤僻型 11.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12.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由此可以断定,他的成长可能处在()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代课教师转正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代课教师转正考试小学教 育学试题及答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世界上最早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解析】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国家,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 )。 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解析】孔子所说的“学”即“学习”,“思”即“思考”,因此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 A.强制性、发展性、基础性 B.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C.强制性、发展性、普及性 D.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解析】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普及性、基础性和强制性。 4.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 A.教育原则 B.教育规律 C.教育任务 D.教育目的 【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5.个体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 )的反映。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另外一种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不平衡性。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素养中的( )。 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15.pdf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 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A.神经元 B.突触 C.反射 D.神经系统 2.一个简单的反射弧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效应器、反馈、传出神经 B.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C.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反馈 D.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刚入学的儿童,写字时往往顾此失彼,这是因为注意的()不强。 A.广度 B.稳定性 C.分配 D.转移 4.在噪音的持续作用下,病人拔牙时不觉得很痛,这是由于 ()。 A.不同感觉相互作用 B.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C.感觉的适应 D.抑制作用 5.在下列哪一项活动中,运用了再造想象?() A.作家塑造新的人物形象 B.科技人员研制出了一台新机器 C.舞蹈演员编排新动作 D.建筑工人根据图纸想象新建筑物的形状 6.古书《列子》上写韩娥唱歌之后,她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 不绝,这是()。 A.记忆联想 B.记忆表象 C.幻想 D.追忆 7.逻辑思维也就是(),它强调思维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推导,并采用一定的思维策略。 A.综合思维 B.抽象思维 C.分析思维 D.形象思维 8.小学生用学习过的原理,解答教师布置的作业或解决生活中 的某一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是()。 A.具体化

B.抽象 C.概括 D.综合 9.下列关于小学儿童情感的描述,哪个是不正确的?()A.小学儿童情感常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 景支配 B.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丰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自我意 识水平的提高,他们情感的稳定性也逐渐增强。 C.一般来说,小学儿童具有很强烈的“向师性”,对老师充满崇敬和热爱。 D.小学阶段,儿童情感已经发展到了比较好的水平,具有较强 的稳定性、丰富性、可控性。 10.根据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权威与维持社会秩序的道德阶段处于()。 A.后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可逆水平 D.前习俗水平 11.()是人际吸引中深层的稳定的因素。 A.仪表风度 B.心理品质 C.特点相似

小学教育学试卷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 2010-08-07 20:57:18|分类:默认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在 17 世纪,埘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捕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 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答案: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并从理沦上二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 理论基础。 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答案: C.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教育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 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答案: A. 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 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答案: C.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 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 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 他在教学中主张教师中心,课程中心和课堂中心。 6、在 1951 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 赫尔巴特 B. 瓦根舍因 C. 怀特海 D. 克伯屈 答案: B.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范例教学。

小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精心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 2、心理对象.现象:(一)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2情绪过程(情)(喜、怒、哀、乐、爱、憎、惧等)3意志过程(意)(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二)心理状态1认知状态(好奇、疑惑、沉思等)2情绪状态(淡泊、焦虑、渴求等)3意志状态(克制、犹豫、镇定等);(三)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等)2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智力)3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活动2解释和说明人的心理现象3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状态。 4、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原则。 5、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6个案法7活动产品分析法 6 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种类:(1)时间:长期观察、定期观察。(2)内容:全面观察、重点观察。(3)观察者参与性: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4)场所:自然场所的观察、人为场所的观察。 优缺点: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使用的,因而简便易行,所得的材料也比较真实的。但由于它不能严格控制条件,不易对观察的材料做出比较精确的量化分析和判断,这也是观察法的局限性。 7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人普莱尔《儿童心理》是观察法的典型研究。 8实验法是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种类:(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 9实验室实验法: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能主动地获取所需要的心理事实,并能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而且所获取的信息也比较精确。但实验法也带有很大的人为性质,被试者在这样的情况中,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实验,就有可能降低实验结果的客观性质,如个性等问题,有很大局限性。 10控制实验的四方面?一是严格控制实验情境,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二是严格控制被试,实现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三是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四是严格被试反应,用指导语引导反应方向和范围。 11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适当控制或改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 优缺点:一方面仍对实验条件有所控制,使之能继续保持实验室实验法的某些优点,能主动获取、探究原因;另一方面又适当放松控制,使之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学管理得首要职能就是( )。 A.计划决策职能 B.组织实施职能 C.指挥运筹职能 D.监督控制职能 2.学生品德得形成过程需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与( )。 A.表达 B.外化 C.内化 D.反馈 3.王军外出时总就是怀疑自己家里得门没上锁,常常要反复检查,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抑郁症. B.恐惧症 C.强迫症 D.焦虑症 4.下列哪些属于学习现象?( ) A.事故后体会到交通法规得重要性 B.疲劳时记忆力下降 C.乳儿抓住碰到得东西 D.青春期少年得嗓音变化 5.某同学为了得到老师得表扬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需要称为(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一般内驱力 6.幻灯片与教学电影得演示,属于(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经验直观 7.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贯于把失败归咎于别人得人格障碍属于( )。 A.强迫型人格 B.偏执型人格 C.回避型人格 D.冲动型人格 8.以下不属于人格测验得就是( )。 A.创造力测验 B.兴趣测验 C.成就动机测验 D.态度量表 9.造成学生心理个别差异得原因不包括( )。 A。遗传B.人际关系C.社会环境D.学校教育 10、课堂违纪现象严重,学生各行其就是,随便插嘴,不动脑筋,故意捣乱,这种课堂气氛属于( )。 A.积极得课堂气氛 B.消极得课堂气氛 C.松散得课堂气氛 D.对抗得课堂气氛 11.按照智力测验得标准,智力超常儿童得智商最低临界值应就是( )。 A.130 B.140 C.150 D.160 12.在心理学上,一般将教师期望得预言效应称之为( )。 A.罗森塔尔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首因效应 13.古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得德育方法就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14.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得就是一种良好得( )。 A.教师权威 B.师生关系 C.教师能力 D.教师感召力 15.成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说得学习迁移均属于(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负迁移 D.逆向迁移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C4、A 5.C 6.B 7.B 8.A9.B 10.D11.A12.A13.B1 4.B1 5.A 二、名词解释 1.自我概念:就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得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得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得认识,就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与价值标准所组成得有组织得认知结构。 2.社会性认知:指对自己与她人得观点、情绪、思想、动机得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与对集体组织间关系得认知,与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 3.个别辅导:以个别学生为对象,以学生问题与需要为基础,用尊重、接纳与理解得态度、科学得方法,通过聆听、疏导、咨询、活动等途径,予以适当启发与诱导,使学生能够从有心理问题发展成为心理健康。 4.动机:就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得内部动力,也就是激励人行为得原因,就是以需要为基础得,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得作用。 、简答题.简述小学儿童认知活动得发展。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1年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B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B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3.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C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4.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A

A.“兼爱、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5.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B A.普及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普及基础教育 D.普及国民教育 6.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A A.小学教育目的 B.小学教育目标 C.小学教育原则 D.小学教育内容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D A.剩余价值学说 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 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A.弗洛伊德 B.华生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D A.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0.小学生的思维C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A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1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B

小学教育心理学

小学生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学 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 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 个案研究法(5)教育实验总结法(6)作品分析法 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 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 1.心理发展概念:心理发展是个体从胚胎时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 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与发展是逐渐的、连续而有规律的。 2.(选择)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2)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心理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 (4)心理发展过程中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大题论述)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观:认为知识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来完成的。

图式:动作的组织或结构或是行为以及思维的方式,最初的图式源于遗传。 例如出生的婴儿具有吸允、哭叫以及视、听、抓握等行为。这些属于遗传图式。 例如一个四个半月的婴儿,当看到拨浪鼓时,就会伸手去抓,抓住后摇晃拨浪鼓。这一个行为模式的心理结构,即图式。或者:敲击东西有声音。 同化:根据已有的图式结构来理解新事物或事件的过程。 例如:学会抓握的婴儿当看到床上的玩具时,会反复用抓握的动作去获得玩具。当他独自一个人,玩具又较远(看得见),手够不着时,他仍用抓握的动作试图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同化,婴儿用以前的经验来对待新的事物(远处的玩具),即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或者:小孩子敲东西,给他新的事物的时候她还是敲。 顺应:有机体调节自己图式结构来理解新事物或者事件的过程 例如;如上述提到的那个婴儿为了得到远处的玩具,反复抓握,偶然的抓到床单一拉,玩具就从远处到了近处,以后婴儿就会用这一动作来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顺应。或者:小孩子敲击鸡蛋时鸡蛋碎了,打破了原有的图式任何东西都能敲击。 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的平衡状态过滤的过程。 例如:如上述举的实例,当婴儿获得拉床单可以得到远处的玩具,这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学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 A.计划决策职能B.组织实施职能C.指挥运筹职能D.监督控制职能2.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需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 )。 A.表达B.外化C.内化D.反馈 3.王军外出时总是怀疑自己家里的门没上锁,常常要反复检查,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抑郁症.B.恐惧症C.强迫症D.焦虑症 4.下列哪些属于学习现象?( ) A.事故后体会到交通法规的重要性B.疲劳时记忆力下降 C.乳儿抓住碰到的东西D.青春期少年的嗓音变化 5.某同学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需要称为(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一般内驱力6.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的演示,属于( )。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言语直观D.经验直观 7.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贯于把失败归咎于别人的人格障碍属于( )。A.强迫型人格B.偏执型人格C.回避型人格D.冲动型人格 8.以下不属于人格测验的是( )。 A.创造力测验B.兴趣测验C.成就动机测验D.态度量表

9.造成学生心理个别差异的原因不包括( )。 A。遗传B.人际关系C.社会环境D.学校教育 10.课堂违纪现象严重,学生各行其是,随便插嘴,不动脑筋,故意捣 乱,这种课堂气氛属于( )。 A.积极的课堂气氛B.消极的课堂气氛C.松散的课堂气氛D.对抗的 课堂气氛 11.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 )。12.在心理学上,一般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之为( )。 A.罗森塔尔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13.古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14.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的是一种良好的( )。 A.教师权威B.师生关系C.教师能力D.教师感召力15.成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说的学习迁移均属于( )。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负迁移D.逆向迁移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一、单项选择题1.A[2.C[3.C4.A 5.C 6.B 7.B 8.A9.B 10.D11.A12.A13.B14.B15.A 二、名词解释 1.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D)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世界上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C )。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3.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B )。 A.科尔伯格 B.彼得?麦克费尔 C.班杜拉

4.下列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D )。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D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6.“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的说法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D )。 A.连续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7.下列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将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C )。

B.布鲁纳 C.斯宾塞 D.赫尔巴特 8.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D )的教学原则。 A.启发性 B.系统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9.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 )。 A.说服教育法 B.示范教育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C)。 A.成立了班委会

小学教育心理学重点归纳

学教育心理学 一章绪论 育心理学的历史与现状 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节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育心理学的史前思想 育心理学的形成 育心理学的发展 二)西方: 希腊的三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代: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 、教育心理学的形成 普捷烈夫(俄):1877年;《教育心理学》 代克(Thorndike)(美): 903年着成《教育心理学》 充成《教育心理学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 科学教心的创立的标志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一)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二)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 0s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 一)内容趋于集中 二)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 三)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 二节:小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学习的任务和意义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涵: 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种种心理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有效的教育。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小学儿童心理特点与学习规律及其教学应用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质: 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 一)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就是从新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 何揭密专长? 家-新手比较研究范型是一种有效的研究路径。 新教师 教师可能存在的错误观念 学≠传授知识 象:新教师授课往往“口干舌燥、面红而赤”,但收效甚微,学生不愿听讲,没有学习兴趣。 因: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应当顾及教授的对象,即“学生”。尤其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以及早先形成的错误概念。“学习心理”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上述内容。 科知识≠教师所需的全部知识 科知识只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知识,其它许多知识,如:如何呈现教学内容、了解学生、评价学生、组织课堂教学等也是师必备的知识。 其是“教学法-内容知识”在有效教学中非常重要,涉及如何呈现教学内容、如何为不同年阶段的学生安排授课难度、如何不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等。 科内容知识不会自动生成教学法-内容知识,获得此类知识需要相当长的教学经验,并且需要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方可

XX年小学教育心理学备考试题及答案

XX年小学教育心理学备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期望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角色期望来看这属于()。 A.素质期望 B.形象期望 C.职业期望 D.师德期望 2.奥苏贝尔认为学校应主要采用()。 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B.无意义的机械学习 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D.有意义的合作学习 3.对少年儿童尤为重要的道德情感是()。 A.事业感 B.自尊感 C.集体主义情感 D.义务感 4.教师先准备预备性材料,设想教学进程,然后呈现给学生,并从中抽象出新信息的教学策略属于()。 A.概念形式策略 B.先行组织者策略

C.认知发展策略 D.行为练习策略 5.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A.教学大纲 B.学生综合水平 C.教材的特点 D.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 6.学生在几次学业成绩测验中得分比较一致,则说明这个测验具有测量的()。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7.下列关于正负强化与惩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正强化的性质与奖励相同,负强化的性质与惩罚相同 B.奖与惩两种手段使用的目的相同,都是制止某种不当的行为, C.在教育中,可以多使用施予式惩罚,多使用剥夺式惩罚 D.在教育上使用惩罚时,只有在积极的目的下,使之符合负强化的原理,惩罚才会产生教育价值 8.某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说明该教师处于()。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9.为了有效地观察知觉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下列不属于这种感知规律的是()。 A.强度律 B.活动律 C.层次律 D.差异律 10.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叫()。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1.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敏感的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 A.理解性 B.整体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12.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小学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小学教育-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记录和分析的研究方法,称为观察法。 2.人们习惯性地赋予某物体某种或某些固定的功能,而忽略该物体其它功能的现象称为 功能固着。 3.对小学生来说,监控策略主要体现在集中注意和领会监控上。 4.现代认知心理学将广义的知识划分成两大类,它们是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 识。 5.完整的品德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 6.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称为策略学习。 7.创造性一般由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过程和创造性活动三部分构成。8.皮亚杰认为,6—8岁儿童的道德发展处在他律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9一10岁儿童,既不简单地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巡守规则,他们不再把准则或成人的命令看作是应该绝对服从的或不可改变的,皮亚杰称这一阶段为自律水平的道德阶段。 9.由父母的鼓励、教师的表扬、奖励等外在因素激起学习动机称为外部动机。而要求掌握、 10. 儿童在知道了“萝卜、白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时的同化学习属于正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可单选或多选,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D.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2.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心理学技术包括( )。 A.说服B.角色扮演 C.榜样学习D.奖励与惩罚 3.下列哪些观点强调了内部心理过程、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 A.试误说B.社会学习理论 C.发现学习理论D.接受学习理论 4.下列选项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学习的主体因素,指( A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手段 D.教学环境 2.问一名4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吉姆。”但反过来问:“吉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这说明儿童思维具有( B )。 A.单维性 B.不可逆性 C.自我中心性 D.抽象逻辑性 3.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B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4.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B )。A.25% B.50% C.75% D.100% 5.( A )认为所掌握的内容越基本、越概括,则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就越广,也就越能产生广泛的迁移。 A.布鲁纳 B.桑代克 C.贾德 D.维纳 6.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 C )。 A.比特 B.字节 C.组块 D.词 【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组块(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组块是指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体。10.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作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C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11.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 A )。 A.斯金纳 B.普莱西 C.加涅 D.布鲁纳 12.布鲁纳对( A )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四项原则。 A.启发式教学 B.情境教学 C.合作学习 D.程序教学 13.( C )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 A.课堂纪律 B.学生守则 C.课堂常规 D.班级日常规范 14.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表明课堂气氛具有( B )。 A.不可知性 B.独特性 C.即时性 D.独创性 15.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 A )。 A.准则与控制 B.约束与规范 C.指引与导向 D.加强与规范 16.通过( C )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确定学生当前的基本能力和起点行为。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准备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1.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性对角色混乱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遗传:是指亲代将自己的生物学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 2、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 3、发展:通常是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4、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性的核心。 5、记忆: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 ________________领域里的______________的科学。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4、现代学习理论的主要派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空答案: 1、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各种心理现象和发展变化 2、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3、遗传和胚胎环境影响、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 4、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5、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B )。- a.一般迁移b.顺向迁移c.特殊迁移d.逆向迁移j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C )阶段。 a.感知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3.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 )。 a.苛勒b.布鲁纳和奥苏伯尔c.贾德d.桑代克 4、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的记忆为(A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瞬间记忆 5、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D )。 5 a.每天跑步b.视力下降c.装修房屋d.不怕见生人了四、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7.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一规律的反映。( B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8.“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反映出人们选择教育方式受到下列哪种理论的影响( B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决定论 D.心理决定论 1.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C )是适应认知差异的最佳教学方式。 A.分组教学 B.小班教学 C.个别教学 D.大班教学 2.( A )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 A.丹瑟洛 B.尼斯比特 C.皮连生 D.鲍斯菲尔德 3.“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 C )揭示了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 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4.马斯洛认为,下列哪一项需要永远也得不到完全满足?( D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爱的需要 D.审美需要 5.阅读技能是一种( C )。 A.操作技能 B.运动技能 C.心智技能 D.学习技能 6.下列属于影响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的是( A )。 A.学习任务 B.兴趣 C.自我效能感 D.归因 7.看到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8.最早的有关迁移的代表性理论是( A )。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9.将学业成绩看做是赢得地位和尊重的根源的是( C )。 A.学习驱力 B.认知驱力 C.自我提高驱力 D.附属驱力 10.一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能产生大量不同的观念,这表明其思维具有( A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11.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在原因的是( A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12.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A )。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doc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15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 1.社会期望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角色期望来看这属于( )。 A.素质期望 B.形象期望 C.职业期望 D.师德期望 2.奥苏贝尔认为学校应主要采用( )。 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B.无意义的机械学习 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D.有意义的合作学习 3.对少年儿童尤为重要的道德情感是( )。 A.事业感 B.自尊感 C.集体主义情感 D.义务感 4.教师先准备预备性材料,设想教学进程,然后呈现给学生,并从中抽象出新信息的教学 策略属于 () 。 A.概念形式策略 B.先行组织者策略 C.认知发展策略 D.行为练习策略 5.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 。 A.教学大纲 B.学生综合水平 C.教材的特点 D.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 6.学生在几次学业成绩测验中得分比较一致,则说明这个测验具有测量的( ) 。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7.下列关于正负强化与惩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强化的性质与奖励相同,负强化的性质与惩罚相同 B.奖与惩两种手段使用的目的相同,都是制止某种不当的行为, C.在教育中,可以多使用施予式惩罚,多使用剥夺式惩罚 D.在教育上使用惩罚时,只有在积极的目的下,使之符合负强化的原理,惩罚才会产生教 育价值 8.某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说明该教师处于( ) 。 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9.为了有效地观察知觉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下列不属于这种感知规律的是( )。A.强度律 B.活动律 C.层次律 D.差异律 10.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叫( ) 。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1.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能够敏感的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 ) 。 A.理解性 B.整体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12.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 。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13.“学习风格”概念的提出者是( ) 。 A.桑代克 B.塞伦 C.布鲁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