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 格式:ppt
- 大小:2.34 MB
- 文档页数:21
课时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重、难点)一、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阅读教材P 18~P 19)1.结构基础:突触由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构成。
2.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3.传递特点及原因 (1)传递特点:单向传递。
(2)原因⎩⎪⎨⎪⎧神经递质存在的部位: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 作用于突触后膜二、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阅读教材P 19~P 20)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A.大脑皮层、B.小脑、C.脊髓、D.下丘脑和E.脑干等,它们分别调控某一特定生理功能。
2.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三、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阅读教材P 20~P 21)1.人的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既可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涉及听、说、读、写,这些功能与言语区有关,这些区域受损会引起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如S区受损,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不同区域名称的英文字母,分别对应相关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如W(write)、S(speak)、H(hear)、V(vision)。
3.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①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海马区。
②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连一连判一判(1)突触包括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分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由突触前膜进入突触间隙。
(×)分析:通过胞吐方式。
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反射的完成以神经元上兴奋的传递为基础,阐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传递。
——生命观念2、借助物理、化学和生物相关知识、利用分析方法,理解兴奋的传递过程及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区别和联系。
——科学思维3、能用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或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
——科学探究4、关注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能够向他人宣传这些危害,拒绝毒品。
——社会责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突触的结构2、神经递质的特点3、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过程教学难点: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2、理解兴奋在突触处的单向传递教学过程毒品视频引入课堂(PPT1)播放一个1min左右的视频,激发大家兴趣,同时也让同学们看看吃了毒品后对人造成的影响。
引入主题(PPT2)教师:吃了毒品后人为什么会那么兴奋,那么嗨呢?如果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学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所选图片:有多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右上角有个突触的放大图,暗示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起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PPT3)合作探究P28-29分小组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是突触小体, 突触的结构包括哪些?2、在纸上画出突触的结构模式图,标出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方向及信号转变,并简述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过程。
3、神经递质的种类,神经递质发挥完作用后的去向?(教师提前在教室分好组,每组发一张A4纸,标好组号。
这张ppt以学生自学,互相教为主,有些书上简单易懂的学生自学可以立马获取,互相教的时候也加深了印象,所以老师就不再啰嗦,比如问题1.问题2:学生边看书边说边画,体现出合作探究能力,老师下堂巡视,顺便拍几组的成果图,准备实时投屏到电脑上,再挑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最好有错误的),让那组的同学派出代表来说说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过程,老师再点拨,同时老师对着学生的图引出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特点:①单向传递,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②突触处兴奋的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要慢,原因突触处的兴奋传递需要通过化学信号的转换,再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神经递质的介绍(PPT4)神经递质:(1)释放方式:胞吐。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2. 掌握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和再摄取机制。
3. 了解突触的结构和功能。
4.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神经生物学现象。
二、教学内容1.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2. 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和再摄取3. 突触的结构和功能4. 实例分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2. 利用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兴奋传递的机制。
3.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突触的功能和神经递质的作用。
4. 设计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相关动画、图片等资源3. 教学道具(如模型突触等)4. 实例分析材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介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重要性。
2. 讲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和再摄取机制。
3. 介绍突触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掌握突触的基本知识。
4.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兴奋传递的机制。
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神经递质的作用和突触的功能,加深对兴奋传递过程的理解。
6.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强调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关键点。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过程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神经递质释放、扩散和再摄取机制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突触结构和功能的了解。
4. 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难点1.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机制。
2. 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和再摄取过程。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教案教学目标1. 简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 说出突触的结构。
(生命观念)3. 通过兴奋传递特点的分析,提升实验设计及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
(科学探究)教学重难点重点:突触的结构及类型;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
教学过程【视频导入】播放视频《吸毒为什么会上瘾》。
多巴胺是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知道。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节第二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引出本节课主题: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板书)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兴奋要经过多个神经元,一般情况下,相邻的两个神经元并不是直接接触的。
【提出问题】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还能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吗?兴奋传导到一个神经元末端时,如何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呢?通过什么结构?【概念讲述】兴奋在神经元内部以电信号形式移动叫兴奋的传导,兴奋从一个神经元传到下一个神经元需要借助化学物质,叫兴奋的传递。
【预习反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预习p28-29页,了解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等结构,请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突触结构图的名称及突触常见类型的填写。
板书:突触结构图,画出突触的常见类型:轴突—细胞体型,表示为轴突—树突型,表示为讲述兴奋传递过程播放动画,理解本节课重点。
传递过程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融合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思考:突触小泡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通过什么方式?由动画可以看出,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为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注意:突触间隙内为组织液,神经递质在组织液中通过扩散的方式运输。
师生共同总结: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信号转换模式: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交流讨论: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下列问题1.兴奋在突触的传递过程中信号是如何转换的?2.若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打开Na+通道,突触后膜电位将怎样变化?如果打开的是Cl-通道,突触后膜电位如何变化呢?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吗?【分析归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
第2课时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学习目标1.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简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基础知识|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
①概念: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细胞相互接触,并发生信息传递和整合的部位。
②结构基础: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传递过程:神经元兴奋――→传导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3)传递方向:单方向。
原因: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再使后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二、人脑的高级功能1.脑的组成及功能(1)大脑: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调节人体各项生命活动。
(2)小脑: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
(3)脑干:内部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2.语言中枢(1)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语言功能,左侧大脑半球在语言活动功能上占优势。
(2)组成及受损症状①书写性语言中枢,受损后出现失写症。
②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出现失读症。
③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后出现运动性失语症。
④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后出现听觉性失语症。
3.大脑皮层不同部位的关系及其意义各自具有不同的分工,又相互协调,共同调控机体各部分的活动,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自查自纠|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突触间都是双向传导的(×)2.在突触后膜上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3.听觉性言语区(H区)受损伤后听不见别人说话(×)4.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是脑干、脊髓、大脑皮层(√)5.针刺指尖引起的缩手反射属于低级中枢控制的非条件反射(√)|图解图说|★某些神经抑制或阻断类药物作用于突触处,能够抑制递质与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兴奋的传递。
★醉酒后出现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大小便失禁、呼吸急促等症状。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知识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高二必修三生物课本要学的重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生物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知识点1.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将信息传递2.突触:神经元的轴突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形成的特点类型:轴突–胞体型⊙–〈⊙–〈轴突–数图型⊙–〈–⊙–〈突触后膜的面积较大的意义有利于接受神经递质3.传递过程①递质的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②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③特点①单向传递②突触延隔(突触的数量决定了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时间)单向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④神经递质作用效果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兴奋性递质乙烯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抑制性递质甘氨酸谷氨酸等⑤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为胞吐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由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⑥突触小题内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的含量多⑦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酶水解否则突触后膜神经元持续兴奋或抑制※麻醉药主要是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作于部位在突触间隙高二生物学习方法指导1、掌握规律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的进化等。
2、观察比较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不仅可以获得新知,也能验证已知。
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
如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等,有效地发挥观察在生物学学习中的作用。
而我们生物学的原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来的。
3、综合归纳教师授课尤其是新授课,一般是分块的,但各块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各年级生物知识是连贯的,是一个整体。
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突触。
2、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和特点。
3、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信号变化。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突触的结构。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
2、难点(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信号变化。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及原因。
三、知识梳理(一)突触的结构1、突触的概念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2、突触的结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突触前膜:是轴突末梢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充满了组织液。
突触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1、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2、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3、神经递质的灭活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很快就会被相应的酶分解或被摄取回收,以保证突触传递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信号变化1、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信号变化经历了从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
2、具体过程当兴奋传到突触前膜时,引起突触前膜电位变化,产生动作电位,此时的信号为电信号。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此时的信号为化学信号。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产生新的动作电位,此时的信号又转变为电信号。
(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特点1、单向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即从突触前神经元传向突触后神经元。
这是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和物质基础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什么结构实现的( )A.轴突B.树突C.突触D.突起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结构基础是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 )A.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B.突触小体、突触间隙、突触前膜C.突触前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D.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突触后膜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通过突触来完成,下列不属于突触组成部分的是( ) 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D.神经元的细胞核4.下列哪项不是突触结构的组成部分( )A.轴突B.突触前膜C.突触后膜D.突触间隙5.下列不属于突触结构的是( )A.突触间隙B.突触小泡C.突触前膜D.突触后膜6.下列结构中存在突触的是( )①一个神经元内②脊髓③大脑皮层④树突→轴突⑤轴突→树突⑥轴突→细胞体⑦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内⑧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A.②③⑤⑥⑦⑧B.②③⑤⑥⑦C.①②③⑤⑥⑦⑧D.④⑤⑥⑦7.两个细胞的下列结构,不能形成突触的组合是( )A.树突末梢与神经元胞体B.轴突末梢与神经元胞体C.轴突末梢与肌肉细胞膜D.轴突末梢和树突末梢8.可以与突触小体共同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 )①同一神经元的树突②其他神经元的树突③同一神经元的细胞体④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⑤骨骼肌细胞⑥心肌细胞A.①③B.②④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⑥9.下列有关突触的正确叙述是( )①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②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③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④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10.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C.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D.神经递质不会成为内环境的组成成分11.下列关于突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突触包括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膜B.突触是在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间形成的C.一个神经元可以参与形成一个或数个突触D.一个神经元可以通过突触向多个神经元发出信号12.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分支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中高尔基体发达,但线粒体数量并不多C.突触小体可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突触D.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共同组成13.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14.下列有关突触的不正确叙述是( )A.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B.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D.神经递质由突触小体进入突触间隙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15.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C.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16.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B.一个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触C.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构成D.树突末梢是突触小体17.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后膜位于突触小体上B.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D.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间隙18.根据下图分析神经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此图可表示突触小泡膜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②、⑤等载体有关C.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A面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空气—水界面上,则③与水面接触19.生物膜在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2.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兴奋传导的动态过程,锻炼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了解研究兴奋传导的材料和方法,初步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初中我们学习过用锤子敲击膝盖内侧是什么实验啊?(膝跳反射)谁能告诉老师它是通过什么过程来完成的啊?没错,是反射弧。
反射弧中只有一个神经元吗?最少有两个。
兴奋是如何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呢?通过本节课“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学习我们就能够解决了。
环节二、新课教学那现在同学们请看这是两个相连接的神经元的图片,观察这两个神经元是相接触的吗?神经元有发生形变吗?(不是相接触的,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膨大成杯状和球状,我们把这个结构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结合课本看看突触由哪几部分组成?(突触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即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出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和树突膜;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和后膜之间存在的间隙。
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泡内含有高浓度的化学物质──递质,例如乙酰胆碱。
递质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
(演示动画)兴奋传递过程是怎么样的啊?(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设错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由突触前膜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蛋白接受递质的化学刺激,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改变。
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而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
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
结合刚才老师讲的内容,之前那两位同学的回答不够完整,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一定要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