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例3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例3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例3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例3

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备课模板

教学内容实际问题与方程(3)

目标及重难点1、学习解答形如a(x ±b)=c的方程。

2、学生在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

体的情景,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

列方程以及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进行

求解的思路和方法。

3、通过学习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来理解两积

之差、两商之和、两商之差的数量关系,培养学

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数量关系,列出含有小括号

的方程并解答。

教学难点:用方程解答类似两积之和或差的

逆向思考问题。

学情的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

行学习的。

问题的预测学生对于找准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

列方程上会出现问题。

生成的预估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能根据数量间的等量

关系列方程解方程。

状态的预见学生对新知的学习的积极性会比较高,参与度较

高。

效果的预评大部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会比较熟练,但还

有一部分学生对找准等量关系不是很熟练。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习题。

(1)舞蹈组有男生x 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2倍,女生有( )人,男、女生共有( )人。

(2)城郊中学图书馆有科技书m本,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1.8倍,那么,m+1.8m表示( ),1.8m-m表示( )。

2.教师:像上题中m+1.8m,1.8m-m如果在方程中出现,该怎样解这样的方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这样的方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二、互动新授

1.出示:妈妈买了2kg苹果和3kg梨,已知梨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元?

学生思考,说出数量关系,并列式。得出: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

2.4×2+2.8×3=1

3.2(元)

2.把这一题改一改,出示教材第77页例3:

让学生观察与上一题有什么区别。

小组内交流,汇报:梨和苹果都是2kg,梨每

千克2.80元总钱数是已知的,求苹果的单价。

小结:两题的数量关系没变,只是已知数和

未各数交换了位置。

思考:你能列方程来解答吗?学生尝试用方

程解答,汇报。并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解题步骤:

3.问:除了这样列方程之外,还可以怎么

列?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

(苹果的单价+梨的单价)×2=总钱数并让学生

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解题时引导学生说出把小括号内的

“2.8+x ”看作一个整体。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77页“做一做”。让学生先说

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分别是什么,再列

等量关系式,最后列方程解答问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

获?

板书设计实际问题与方程(3)

苹果总价+梨的总价=总价钱

2X+2.8×2=10.4

两种水果的单价总和×2=总价钱

(2.8+X)×2=10.4

课后反思学生原有基础较差,反映在本节课上最大问

题是难以找准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所以教材中的

两种等量关系学生更偏爱第一种“苹果的总价+梨

的总价=总钱数”,它更好理解。但在实际解方程

过程中,(2.8+X)×2=10.4正确率要明显高于

2X+2.8×2=10.4。如学生中存在以下错误:

2X+2.8×2=10.4

解:

2X+2.8×2÷2=10.4÷2

2X+2.8=5.2

看来一节课完成两大教学任务对于本班学情

而言确实有一定难度。下次再教时,我会根据学

情灵活确定教学内容。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

在“悟”中构建数量关系模型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 宜昌市西陵区外国语实验小学孙大令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73页例1 教学目标 1、初步尝试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熟练解方程的方法。 2、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3、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尝试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学案纸、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已有活动经验 同学们,最近学校举行了盛大的阳光体育节活动,可热闹了,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比赛项目呢,PPT播放。 环节一:出示信息 师:小明参加了跳远比赛。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小明成绩4.21米、超出了0.06米 师:你能求出学校的原纪录吗?请大家在草稿纸试着做一做。学生板书解方程的过程 生1: 4.21-0.06=4.15(米) 生2:X+0.06=4.21

X+0.06-0.06=4.21-0.06 X =4.15 生3: 4.21-x=0.06 4.21-x+x=0.06+x X+0.06=4.21 X+0.06-0.06=4.21-0.06 X =4.15 师:针对算术方法提问,哪些同学是这样解决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用小明的成绩4.21-超过的0.06就等于原纪录 师:好的,老师帮你纪录下来。 小明的成绩-超过的部分=原纪录教师板书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算术方法,有的同学还用方程也解决这个问题。那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师板书课题:实际问题与方程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量关系模型 环节二: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 师:如何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呢?接下来请大家先自主探究,探究时弄清下面的问题。课本是我们的好朋友,探究时如有困难可以借助课本73页的内容。然后把你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大屏幕出示问题: 1、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 2、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方程? 3、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探究3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看来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就来一起交流一下吧! 学生汇报反馈。 师:首先来看下第一个问题,哪个小组先来?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3例9 、P14“练一练”、P16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会列上述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 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找出应用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研究一个与颐和园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知 1.P13例9 (1)指名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用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尝试画图,集体交流。 根据线段图得到:水面面积+陆地面积=颐和园的占地面积 启发:这大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谁为x呢? (2)列方程并解方程 指名学生列出方程,鼓励学生独立求解。 如果用x表示陆地面积,那么可以怎样表示水面面积呢? 追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检验? 检验:A、72.5+72.5×3=290(公顷)B、217.5÷72.5=3 (3)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方程,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小结: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列方程来解答。 (4)学生独立完成P14练一练第1题 三、巩固练习 1.P14练一练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数量关系式 陆地面积×2.4-陆地面积=2.1 2.解方程 2x+3x=60 3.6x-2.8x=12 100x-x=198 师:这几道方程以例题中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解这一类方程时要先做什么?依据是什么?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与方程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六课实际问题与方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解较复杂的方程。 (2)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列较复杂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热爱体育活动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较复杂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会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 1. 会解下列方程。 X-2.5=10 0.4X=12 3.2+X=40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指明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1)某班有女生x人,男生30人,男生人数是女 生人数的2倍。

(2)某班有女生x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6人,男生有30人。 要求学生列方程解答,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教师指名说一说解答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用方程解答这类问题。教师板书:实际问题与方程 2、 探究新知 1. 出示例1课件 小明破纪录了,成绩为4.21米,超过原纪录0.06米,学校原纪录是多少米?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列方程解答。 交流汇报并让学生根据题意说出所列方程所表示的等量关系。允许学生列出不同的方程。 学生小组讨论解法 汇报交流师板书: 引导学生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②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 2.教师:同学们喜欢踢足球吗?一只小小的足球上也有数学问题哩!教学例1: (1) 教师出示例题2课件 教师:从图上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图画,交流画面信息,学生可能会说出:足球上白色皮共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共有多少块黑色皮? (2) 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白色皮和黑色皮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可能出现的等量关系是: 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 解决问题_教学设计方案.docx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_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33页“解决问题” 原实际问题的编排设计为: 用下面两辆车运煤,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恰好运完8吨煤?小货车的载质量为2吨,大货车的载质量为3吨。“怎样派车能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来。”“如果只用2吨的车,正好运4次”。突出用列表法一一列举时,需要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使学生感受到列表法的有序性和解决问题过程的完整性。 【设计理念】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也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应充分考虑现实生活实际,从学生常见的、能感受到的事物中选取事例,帮助学生分析并理解题意。让学生思考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用下面两辆车运煤,如果每次每辆车都装满,怎样安排能运完8吨煤?大货车的载质量为3吨,小货车的载质量为2吨。由于学生是二年级,于是把难度降低,可以找到不同方案,有有序地,有无序的,有全的,有不全的,通过补充、交流、整理,最后达到用列表的方法有序地把不同的方案都列出来,再选择恰好能运走8吨的方案。实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历和体验用列表法一一列举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达到“不重复,不遗漏,不多余”地列举各种方案的目的,感受这一策略的特点和价值。 【学习者特征分析】 1. 知能基础(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和技能) 学生已经掌握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 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 学生喜欢小组合作学习,喜欢利用平板电脑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技能 1. 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列方程解应用题(追及问题)_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列方程解应用题(追及问 题)_沪教版 教学目标: 1、知道追击问题的特征,并理解追击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2、会根据追击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应用题,并会检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追击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会列方程解答。 难点:确定追击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准备: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问题?它有什么特点? 相遇问题的一般等量关系是什么? 〔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相距的路程〕 【一】导入阶段 一辆客车和一辆轿车从相距270千米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客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轿车平均每小时行10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说一说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二】探究阶段 1、理解追击问题 出例如题:一辆客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上海出发去南京,客车先行50千米后轿车出发,客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轿车平均每小时行100千米,轿车几小时后追上客车? 〔1〕读题演示 请两位学生上来演示,直观理解〝先后出发、同向而行、轿车追上客车〞等追击问题的特点 〔2〕揭示课题:追击问题 让学生思考,两车相遇与两车追击所用的时间、运动方向、经过路程上各有什么特点?

2、合作讨论 〔1〕同桌合作画出线段图。找好、中、差各一份点评作图的正确性。再看书上的线段图校对。 〔2〕根据线段图 找出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明确思路 〔1〕交流解题思路,评判哪一种思路比较容易思考。 〔2〕学生归纳、总结出解答追击问题的基本相等关系 〔客车先行的路程+客车后行的路程=轿车一共行驶的路程〕 〔3〕写出解题过程并检验 【三】运用阶段 1、模仿练习 书p26试一试〔1〕 小胖上学时忘了带文具盒,爸爸发现时,小胖刚好离家512米,正以7 2米/分的速度走向学校,爸爸骑车以200米/分的速度追赶,爸爸几分钟后在途中追上小胖? 2、变式练习 〔1〕师徒两人加工同样的零件。徒弟每小时做8个,师傅每小时做1 4个,徒弟先做了24个后,师傅做了几小时后,师徒两人做的零件数量相等?〔可以一题多解〕 徒弟先做24个x小时又做的零件数 师傅 x小时做的零件数 徒弟先做的个数+徒弟x小时又做的零件数= 师傅x小时做的零件数 〔还可以怎样解?〕 〔2〕书p26试一试〔2〕 小丁丁和小巧跑步锻炼身体,小巧跑出200米后小丁丁平均每分钟跑1 70米,5分钟后在途中追上小巧,小巧平均每分钟跑多少米?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例例练习题

列方程解下列应用题 1.图书室中科技书的本数是文艺书的3倍,科技书有495本。文艺书有多少本(6分) 2.水果店运来15筐桔子和12筐苹果,一共重600 kg。每筐桔子重20 kg,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6分) 3.光明小学四月份买书86本,比三月份买的本数的2倍多10本,三月份、四月份共买书多少本(8分) 4.阿姨买4块肥皂、2条毛巾共用去元,已知肥皂每块元,毛巾每条多少元 5.商店运来500千克水果,其中有8筐苹果,剩下的是梨,梨有300千克。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6.王妈买了2千克苹果,付出5元钱。找回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7.商店运来8筐苹果和10筐梨,一共重820千克。每筐苹果重45千克,每筐梨重多少千克 8.学校买回4个排球和5个篮球,共用476元。每个篮球56元,每个排球多少元 9.爸爸的体重是66千克,比小军的2倍轻24千克,小军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0.修一条长360米的路,每天修80米,修了若干天后,还剩40米,已修了多少天 11.师徒两人同时加工一批零件,5小时共加工450个,师傅每小时加工50个,徒弟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 12.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相等,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13.五年级有230人,比四年级多30人,四年级有多少人 14.王大妈养鸡450只,是鸭子的倍,鸭子有多少只 15.学校饲养小组今年养兔子25只,比去年养的只数的3倍少8只,去年养兔子多少只 年亚洲人口约有39亿,比欧洲人口总数物5倍还多4亿人,欧洲人口大约有多少人 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队共获得金牌32枚,比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7倍少3枚。1988年中国队共获金牌多少枚 18.强强有奶糖14粒,比丽丽的2倍多2粒,丽丽有奶糖多少粒 19.有36米布,正好裁成10件大人衣服和8件儿童衣服。每件大人衣

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4页例3及做一做。 在认识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本节课学习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展开教学,共呈现了三种方法,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能结合自己的习惯和经验选择合适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能力 本节课通过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学习目标 1.通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坐多长时间”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理解的基础上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升应用能力和分析 推理能力。 (四)学习重点 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五)学习难点 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算理。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解决问题》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我早上7:40到学校,上午10:40放学,我上午在学校待了多长时间? 2.我晚上6:00开始写作业,写了2个小时,我写完作业是在什么时间? (二)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主题图: 思考一: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与人 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有亲切感,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2.自主探究,研究策略 活动一:自己在练习本上写出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然后小组交流。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补充。 方法一:借助钟面数一数:时针一共走了9个大格,所以是9小时。 方法二:以中午12时为分界,分两段计算,3+6=9(小时); 课件出示12时计时法的时间尺,让学生指一指3、6、9分别表示的是哪一部分。 方法三:转化成24时计时法,18-9=9(小时)。 课件出示24时计时法的时间尺,让学生在时间尺上指一指算式的18、减数9、得数9表示的意思。 思考二:这两个9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两个9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小结:第一个9表示9小时,在时间尺上是一个点,而结果中的9表示9小时,是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五年级下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例7、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分析题目,理解数量关系并列方程求解,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 一、教学例7: 1、出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明确题意。 2、教师引导:先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再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去年的体重+2.5kg=今年的体重 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kg 3、教师引导:根据去年的体重+2.5=今年的体重,可以怎样列方程。 4、去年的体重我们知道吗?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未知量可以设为X) 5、教师板书: 解:设小红去年的体重是X千克。 X+2.5=36 X = 36-2.5 X =33.5 6、这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列式? 教师引导:“今年的体重-去年的体重=2.5”可以怎么样列方程?又该怎么解?学生自主完成 集体核对,(指算式)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6-x=2.5 X=36-2.5 X=33.5 7、引导:先检查方程列的的是否正确,再检验方程的解,看看两种方程的解答结果是否相同。 8、总结:刚才我们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了问题,谁来说一说,用列方程解答时,我们是怎样列出方程的,解答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①先弄清题意,找出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 ②要根据题中之间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③求出答案后,还要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学生填写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 非洲象的体重×33=蓝鲸的体重 小结:①弄清数量关系 ②非洲象的体重未知,所以设非洲象的体重为X。 ③求出方程再检验。 2、完成练习二第1、2题。 学生自主思考数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并校对。

实际问题与方程(二)(2)

实际问题与方程(5)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例5、“做一做”和练习十七第11~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利用线段图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设计一个未知数,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学会比较、分析、并能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根据数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并解答。 2.利用线段图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果园里有桃树45棵,杏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 学生先讨论后尝试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 2.解方程。 2(x+5.7x)=242x+2.5x=15 两名学生板演,并交流解答过程。 3.提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 4.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题并板书。)【新课讲授】 教学例5。 1.出示例5情景图。小林和小云家相距4.5千米,小林每分钟骑250米,小云每分钟骑200米,周日早晨9:00他们相向而行,他们什么时候能相遇? 2.学生读题,找出有用的信息。 3.阅读与理解: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师:请同学们先思考下面的问题:

(1)题中有几个未知量? (2)设什么为x比较合适,为什么? (3)问题中包含有怎样的等量关系?怎样用线段图来表示这些等量关系呢?(4)应该怎样列方程? 汇报交流,总结: (1)题中有两个未知量,小林行驶的路程和小云行驶的路程。 (2)根据两人相遇的时间相同,设他们相遇的时间为x分钟,那么小林行驶的路程是250x、小云行驶的路程200x。 (3)根据小林行驶的路程+小云行驶的路程=总路程 用线段图表示为:(出示线段图) 先由学生讲述怎样根据题意画线段图,然后教师讲解。 (4)列方程:250x+200x=4500 讲解:用方程解决问题,一定要先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再列方程求解。一般的情况下,我们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理解题意。 4.解方程。 师:你会解这个方程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课件出示: 解:设两人相遇的时间为x分钟。 小林行驶的路程+小云行驶的路程=总路程 4.5km=4500m 250x+200x=4500 450x=4500依据是什么? 450x÷450=4500÷450 x=10 提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做法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其他解法,并汇报交流。 5.检验。 师:我们做得对吗?如何检验呢?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3、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收集信息 多媒体演示食堂的钱阿姨去菜市场的情景。 师:请同学们细心观察,注意收集有关的数据,并要及时地记录下来。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信息: 1、钱阿姨带了2500元钱去菜市场买菜; 2、瘦肉每千克16.00元; 3、钱阿姨买了50千克瘦肉; 4、还剩1700元。 …… (设计理念:本校学生人数的95%在学校分桌就餐,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收集有关数据,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讨论交流,自主探索 1、改编信息

师:你能从中选择一些信息作为条件,把其中的一个信息改成问题,编出一些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吗?(四人小组讨论) 师:谁来交流一下你们编的题目是怎样的? 估计有以下种: 1、钱阿姨带了2500元钱去菜市场买菜,瘦肉每千克16.00元,买了50千克瘦肉,还剩多少钱? 2、钱阿姨带了一些钱去菜市场买菜,瘦肉每千克16.00元,她买了50千克瘦肉,还剩1700元。钱阿姨带了多少钱去买菜? 3、钱阿姨带了2500元钱去菜市场买菜,买了50千克瘦肉后,还剩1700元,每千克瘦肉多少元? 4、钱阿姨带了2500元钱去菜市场买菜,瘦肉每千克16.00元,她买了一些后,还剩1700元,钱阿姨买了多少千克瘦肉? [设计理念:使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题材生活化,并改变例题的呈现方式,通过让学生选择信息、提出问题的方式,使复习题、例题和练习题整体呈现(第1题为复习题,第2题即是例1,第3题即是例2,第4题为练习题),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2、讨论探究 (1)指名交流第1题的解答方法。 (2)重点研究第2题。 师:请同学们先尝试解答这道题目,用不同的方法列式。 师生交流,谁来说说你列的式子是怎样的?(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学生可能有下列几种方法: ①用算术方法解: 16×50+1700 ②用方程解1: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方程(3)》教案

实际问题与方程(3) 教学目标: 1、学习解答形如a(x ±b)=c的方程。 2、学生在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的情景,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以及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进行求解的思路和方法。 3、通过学习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来理解两积之差、两商之和、两商之差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列出含有小括号的方程并解答。 教学难点: 用方程解答类似两积之和或差的逆向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解方程,你能根据图意列出方 程并解答吗?试试看,请你解答在练习本上。利用课件出示 线段图(见课件),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然后个别学生板演。 师:你是根据图中什么关系来列的方程?

生: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师:你又是根据什么来解答这个方程的? 生1:天平平衡的原理。生2:数量关系。生3:等式的性质。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板书: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妈妈买了2kg苹果和3kg梨,已知梨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元? 学生思考,说出数量关系,并列式。 得出: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 2.4×2+2.8×3=1 3.2(元) 2,把这一题改一改,出示教材第77页例3:让每个学生观察与上一题有什么区别。小组交流,汇报:梨和苹果都是2KG,梨每千克2.80元总钱数是已知的,求苹果的单价。 并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解题步骤: 解:设苹果每千克x 元。 2x +2.8×2=10.4 x =2.4 答:苹果每千克2.4元。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1教学设计

简易方程—实际问题与方程(1) 教学内容:教材P73例1及练习十六第1、3、4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步骤,掌握bx -a 等这一类型的简易方程的解法,提高解简易方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借助直观图自主探究,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分析、观察和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设未知数,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会列方程,并会解方程。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解下列方程:x +5.7=10 x -3.4=7.61 4x =0.56 x ÷4=2.7 2.分析数量关系: (1)我们班男生比女生多8人。 (2)实际用煤比计划节约5吨。 (3)实际水位超过警戒水位0.64 m。 学习方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用方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实际问题与方程) 二、探究新知 教师多媒体出示教材第73页例1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平时经常锻炼身体吗?生:经常锻炼。 师:你们平时都喜欢做哪些运动呢? 生1:跑步、打羽毛球。生2:打乒乓球、游泳。生3:跑步、打乒乓球、爬山。 师:看来同学们喜欢的运动还真不少!同学们平时都应该多运动,增强体质。 在学校办运动会时,希望同学们也能积极参加。好吗?生:好!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教材第73页例1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情境图,然后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然后回答。 生4:小明正在参加学校的跳远比赛,并且破学校的纪录了。 师:那小明的成绩是多少呢? 生5:小明的成绩为4.2lm,超过了学校的原纪录0.06m。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告诉我学校的原跳远纪录是多少吗? 生6:用小明的跳远成绩减去小明的成绩比学校原跳远纪录多的成绩,得到的结果就是学校原跳远纪录。 师:怎么列式呢?生6:4.21-0.06=4.15(m),所以学校原跳远纪录是4.15m。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7:也可以用方程来求解。由于原纪录是未知数,可以把它设为x m,再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师:你能写出具体解题过程吗?生7:解:设学校原跳远纪隶是x m,原纪录+超出部分=小明的成绩 得 x +0.06=4.21 x +0.06-0.06=4.21-0.06 x =4.15 答:学校的原跳远纪录是4.15m。 师:很好!但是这位同学忘了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有同学能说说该如何检验吗? 生:把x =4.15代人方程 方程的左边=x +0.06 =4.15+0.06 =4.21 =方程的右边, 所以求解结果正确。 师:这位同学检验的过程是正确的。同学们以后在解方程时,一定不要忘了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三、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的第(1)小题。

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复习用乘法一步计算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上新课之前,老师想先考考大家,行吗?(六一儿童节,老师给同学们分糖果,每人分6颗,7人一共分了多少颗?) 师:谁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真会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探讨如何解决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新问题。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动画片,希望大家在看的时候,要听清楚羊村的村长宣布了什么事情?能做到吗?好,现在我们看动画片吧! 师:羊村的村长宣布了什么事情?

师:是呀,第125届羊羊运动会在青青草原隆重开幕了,紧接下来是运动员的入场仪式,请看! 师:瞧,这运动员入场的仪式多么壮观呀!运动员们排成了几个方阵?请问“3个方阵共有多少只羊?”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现在请你们从抽屉里拿出学具卡片,同桌两人先一起找出图片上相关的数学信息吧。 师:同学们,找出来了吗?谁来说说你们都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只羊.) 师:根据这些信息请你们接着说一说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把答案写出来。 师:同学们有结果了吗,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老师板书。)师:同学们能把这两个式子合成一个综合算式吗?请试一试! 师:除了这一种方法,你们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吗?{方法一:10×8×3=240(只)方法二:10×3×8=240(只)方法三:8×3×10=240(只)} 师:谁还想说说自己的解决方法?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瞧你们多能干,同一个问题找到了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而且这三种方法用的都是乘法两步计算。 3、小结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步骤。 师:那用乘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如何呢?请看屏幕!大家把小提示里的内容读一读。(小提示: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步骤:1、仔细观察,收集题目里的数学信息。2、想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列式计算并解答。) 三、理解运用,解决问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_教案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内容:第八册p98~99例3、例4及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相关题目。 教学要求:1、使学生学会应用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用列方 程的方法解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和求另一速度的应用 题,进一步认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综合等 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创设情境,解答复习题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好吗?看的时候注意他们是怎么走的。 你看懂了吗?用手势演示他们是怎么走的。你能根据这段动画编一道应用题吗?指名回答,并出示应用题: 小强和小军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军每分钟走55米,经过4.5分钟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问:这道题目是什么问题?已知什么?求什么?你会解答吗? 学生解答在自备本上,然后交流解题思路。 板书: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小强走的路程+小军走的路程

=总路程 (65+55)×4.565×4.5+55×4.5 2、改编应用题 (1)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求出的问题,不改变题意,你能把它改编成求时间或者求速度的应用题吗?先自己改编,再说给同桌听听。 (2)指名编题。一一出示3道题目: 两地相距540米。小强和小军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军每分钟走55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遇? 两地相距540米。小强和小军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经过4.5分钟两人相遇,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军每分钟走多少米? 两地相距540米。小强和小军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对走来,经过4.5分钟两人相遇,小军每分钟走55米,小强每分钟走多少米? 结合提问每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二、解题探究 1、我们就先来看求时间的这道吧。 (1)在时间不知道的情况下,你能根据这两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吗? (2)学生解答在作业本上。 (3)交流解答过程,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列方程的? 板书:解:设经过X分钟两人相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实际问题与方程(二)教案与教学反思金品

第二课时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解方程(一)。(教材第67~6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知识,学会解ax ±bx=c与a(x ±b)=c类型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书写格式和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在解方程过程中,把一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 难点:理解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习题。解下面方程:4x =8.6 48.34-x =4.5 学生自主解答练习,并说一说是怎么做的。并在订正的过程中,规范书写。 2.引出: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解方程。(板书课题:解方程)二教学实施

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 (1)让学生观察图,列出方程,怎么解这个方程呢? (2)指出:可以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来帮助我们解方程。 (3)多媒体演示第一幅天平图,用木块代替皮球。 让学生观察图思考,怎样才能使天平左边只剩“x”,而又保持天平平衡? 学生思考后回答:从两边各拿走3个,天平仍然平衡。 多媒体课件演示变化过程及变化后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图,说出这个变换过程如何反映到方程上。 板书:x+3-3=9-3 提问:为什么要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减去其他数? 学生口述结果,并口头检验。 (4)结合这道题的解题过程,强调解题步骤和格式: ①等号要对齐。 ②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的过程要写出来。 (5)教师小结。 像这样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你们知道叫什么吗? 学生看教材,找答案,同时引出解方程的概念。 (6)教师指出: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2.出示教材第68页例2。 (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天平图,引导学生由天平保持平衡的变换规律,类推出方程保持相等的变换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_0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 P99 页例 1。 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材从低年级开始就通注重过具体情境的呈现,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 用两步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在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相关信息的选择、组合等方面虽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但思考方法是一致的,这些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5

难点: 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解决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 课件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铺垫练习 1.口算。 2.解决问题。 一行有 5 个苹果,三行共有多少个苹果?(口答) 53=15(个)或 35=15(个)(二)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说说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 2.请你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3 个方阵共有多少人?)(三)引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板书: 解决问题)二、探究建模(一)尝试解决3 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1.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看看谁算的最准确。 2.指名汇报,教师板书方法如下: 先求出每个方阵的人数,再求出 3 个方阵的人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列方程解应用题一教案人教版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 的应用题。 (二)能力目标: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相等关系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养成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难点:掌握根据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用两种方法解答下题(投影出示): 商店原有一些饺子粉,卖出35千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学生解答后,订正。 学生讲解为什么这样做,根据是什么? 解法1: 根据: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原来的重量。 列式:35+40=75(千克) 解法2: 根据: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解:设原来有x千克。 x-35=40 x=40+35 x=75(千克)

答:原来有75千克饺子粉。 2.观察比较:以上两种解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根据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式。 不同点:解法1:以已知推出未知,是算术法。解法2:把未知数用x表示,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师讲解:像解法2中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实际上就是方程,解法2实际上就是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方程解答一些步数较多的应用题。 思考: ①什么是方程? ②列一个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①等式;②含有未知数。) 2.学习例1。 (1)将复习题中第一个直接条件改为间接条件,使之成为例1。 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 (2)找出方程所需要的两个条件。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 ①原来的重量是未知数,可以把它设为x。 ②根据题目的叙述顺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 (x千克)(5千克)(7袋)(40千克) (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方程。 学生试做: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3》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与方程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使学生掌握根据两积之和的数量关系列方程,会把小括号内的式子看作一个整体求解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在解决问题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自主探索列方程解决较复杂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创设情境。 1、谁还记得乘法有哪些定律?请举个例子。 2、妈妈买了2千克苹果和2千克梨,每千克苹果2、8元,每千克梨2、4元,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两种方法) 3、王阿姨买2kg苹果和2kg梨,共花了10.8元,梨每千克2.8元,苹果每千克多少钱?(用方程解) 师: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什么?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一)自主学习,小组展示。 1.组交流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2.展示小组解决方案,并说出理由。 解:设苹果每千克x元。 2x+2.8×2=10.4 2x+5.6=10.4 2x+5.6-5.6=10.4-5.6 2x=4.8 2x÷2=4.8÷2

x=2.4 生1:①用未知数x表示每千克苹果的价钱。 ②根据苹果的总价+梨的总价=总钱数列方程。2x表示苹果的总价, 2.8×2表示梨的总价,相加就是总钱数。 ③根据解2x+2.8×2=10.4这个方程的方法,把2.8×2先算出来,把2x看作一个整体,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程的类型来解方程。 ④经检验,x=2.4是方程的解。 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 师:还有什么不同的解法吗? 生2:我有不同的方法。根据两种水果的单价和×2=总钱数,可以这样列方程: 生说师板书 (x+2.8)×2=10.4 解:(x+2.8)×2÷2=10.4÷2 x+2.8=5.2 x+2.8-2.8=5.2-2.8 x=2.4 生质疑:为什么两边先除以2,先减2、8行吗? 生: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二)深入练习,巩固方法 课后练习第2题。 三、巩固练习。 课后练习4—10 四.小结:略。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连除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连除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4 【教材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教材结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效地突出了三位数除一位数的运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用情境导入的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对数学的熟悉程度。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掌握基础乘法的运算,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理清条件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本课用一课时完成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会列综 合算式。 2、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和列算式的能力。 3、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难点:多角度思考问题,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最终列出综合算式,尝试多种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解法、引导法。 学法:讨论交流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卡片。

57×40= 40×25= 82×50= 39×5= 93÷3= 804÷2= 128÷8= 245÷7= 指定一名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练习,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上一课时我们了解了连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那我们今天的方法和解决技巧又是什么呢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53页例4. 引导学生读出已知条件:共有60人,平均分成2队,提问:那么每队多少人我们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60÷2=30(人) 现在每队要平均分成3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30÷3=10(人)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那你们能不能将其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学生思考。 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60÷2÷3=10(人)。 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现在总共60人没变,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那么总共分成了多少组 学生回答:60÷6=10(人) 列出综合算式:60÷(3×2)=10(人) 总结: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例4. 2、你们能验算一下吗我们求得一组10人,那么3组呢(3组30人) 一队3组,现在2队,总共多少人,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53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指定两名学生写在黑板上,然后集体订正。 (2)提问:我们可以运用哪两种计算方法每个步骤的含义是什么

小学五年级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说课稿人教版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教案 ●一、对教材的分析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在第七册学习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共分四个层次,首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其次教学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本课内容是第三个层次,第四是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比较。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是第一次出现在全国统编教材上。例6的内容,在算术中称为和倍和差倍问题,由于是逆向思考题,解法特殊,不易掌握,现在用方程来解,不仅思路较简单,而且这两类问题的思路统一,解法一致,既可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了解应用题的能力,是今后小学学习分数等应用题的基础,也是今后到中学继续学习代数方程解应用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必须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会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会用把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已知条件看是否符合的方法进行验算;在教学解题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初步的类推和迁移的能力及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设未知数和列出方程,关键要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列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是中学列代数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中小学教学的衔接。 本节课首先要考虑正确运用迁移原理,这对中、小学的学习都将具有积极作用。在准备阶段的练习题中,不论是数量关系和解题的方法对学习例6都具有迁移的作用,利用这一原理可引导学生直接去做例6后的想一想,这既能培养迁移推理能力,也能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其次,由于小学生仍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刻,所以要考虑怎样做好这个过渡,在教学中采用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线段图能使数量关系明显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帮助学生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和列出方程。 第三还要考虑学法指导。本课要教会学生阅读、分析应用题的方法、验算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教学检验方法时,采用阅读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想并说出两个检验式子的含义与作用,从中悟出检验的方法。教完例6后引导学生想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方程,就是教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是十分必要的。 三、对教学环节的安排 本课教学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主要针对新授的内容和学生不习惯用方程解及感到列方程有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一是基本训练,进行列方程的训练,如,x的5倍与x的和是80;根据题意把方程写完全的训练,如,果园里原有桃树x棵,杏树135棵,两种树一共有180棵。=180,=135;根据线段图列方程的训练,如,第二个环节是练习例6前的复习题,对学生再现了三年级的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