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太阳
- 格式:ppt
- 大小:2.13 MB
- 文档页数:24
4.6 太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
(2)知道八大行星及其卫星。
(3)了解小行星、彗星和流星。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收集、分析资料认识太阳系的组成。
(2)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感受太阳系的组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收集、分析资料的过程认识到收集、分析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通过对太阳系的学习,认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是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太阳系的组成。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太阳系的组成【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48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天体组成。
2.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其质量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其他天体都绕太阳公转。
3.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小行星集中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教师点拨】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方向除金星(自东向西)外也都是自西向东。
【跟进训练】1.如果把太阳系当作一个“大家庭”,人类居住的地球只是其中的一员。
下列不属于这个家庭成员的是(C)A.火星B.土星C.北极星D.海王星2.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天体,与该行星相邻的是(C)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3.下列关于太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C)A.太阳是宇宙中唯一能发光的天体B.月球是地球上能看到的最亮的行星C.哈雷慧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D.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知识点二行星及其卫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49~15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行星是一种体积和质量比太阳小得多,在椭圆轨道上环绕太阳运动的、近似球形的天体。
卫星是围绕行星运动的球状天体。
2.八大行星中体积、质量最大的是木星,其次是土星。
体积、质量与地球相近的行星是金星。
科学华师大版第一册第1章第3节
最近的恒星——太阳
慈溪市三北中学周冠军()
[设计意图]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大小、温度、能量和表面活动。
2.了解太阳与地球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3.了解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变革和发展。
【方法与过程】学生收集有关太阳文字、图片、动画、影视材料。
鼓励学生试写科幻故
事,并找机会展示学生的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太阳活动类型、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
难点:太阳活动的物理现象
【教学手段】教师引导,辅助多媒体课件,学生积极参与,探讨。
浙教版七上科学§3.2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教学设计课题 3.2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七上教材分析本课时为新浙教版七上第三章第1节《太阳的组成与结构》的第3课时内容,主要内容为行星及其卫星。
太阳系的行星包括八颗大行星、矮行星及小行星,有些行星有卫星;行星是恒星系中的不发光球体,卫星是行星系中的不发光球体,它们都能反射恒星的光而被观察到。
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绕日运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了解行星等天体的运动,为后续学习的自转和公转等知识点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宇宙结构层次的学习作也铺垫,所以本课时的学习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了解八大行星的主要特点;了解矮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陨星等小天体的主要点;了解地球能蕴育生命的基本条件;科学思维:建构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小天体组成的太阳系模型;探究实践:通过阅读、图片、视频等方式了解八大行星及其他小天体的主要特点;态度责任:认识到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合作是一种的科学学习方式;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有规律,是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重点八大行星和其他小天体的主要特点;难点行星及其卫星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区域;2、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耀斑和日珥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3、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离太阳最远的是。
4、八大行星中,与地球相邻最近的两颗大行星是;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清晨,太阳即将升起前,东边天空中总会出现一颗亮星;而傍晚太阳落山后,也常会出现在西边天空中,你知道这是什么星吗?在我国古代,清晨从东方升起的那颗亮星被称为启明星,而在傍晚出现在西方的那颗亮星被称为长庚星。
这两颗星的亮度非常高,比夜空中的任何一颗星星看起来都要更加明亮。
事实上,启明星和长庚星并非是两颗星,而是出现在不同天区的同一颗星……金星。
金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距地球最近的行星,肉眼就可观察到。
万物生长靠太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合作用以及动物与阳光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举例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动物与阳光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动植物与太阳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光合作用技术的意义以及动物与阳光的关系。
难点:了解光合作用技术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的价值,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太阳带给我们光和热,它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的能量源泉。
动植物的生长与活动,都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讲授新课1.光合作用师:我们看到大自然中绝大多数植物的叶片是绿色的,这绝非偶然。
师:为什么有些植物叶片有时是绿色的,有时又是别的颜色呢教师展示出植物的图片,让学生仔细思考。
生:植物叶片中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它们都能吸收光能,促使光合作用进行。
在外界条件改变时(如高温、低温、缺水、季节变化等)叶绿素遭到破坏,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颜色就显现出来,使叶片呈现黄色、橙色或棕色等多彩的颜色。
教师放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理,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询问学生光合作用的用处以及意义。
师:光合作用的意义在哪里呢生:正是由于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了二氧化碳,释放了氧气,才维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平衡。
师:在海洋中没有光,那么海洋中的藻类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呢生:大气中的氧气都来自光合作用,其中大部分氧气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藻类产生释放出来的。
绿色高等植物和各种藻类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每年为地球生产数千亿吨有机物。
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叶片中的绿色微小结构——叶绿体(chloroplast)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让我们借助显微镜(microscope)来观察叶绿体。
2.动物与阳光师:动物不能像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但同样与阳光关系密切。
师:动物能根据阳光的强弱和光照时间来调整行为。
此外,动物的生长、生活与阳光还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展示出动物和阳光的图片,让学生仔细思考动物和阳光的关系。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太阳结构与太阳活动一、选择题1.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图①处的太阳活动叫做()A.日珥B.耀斑C.太阳风D.太阳黑子2.读太阳外部圈层示意图,色球层中主要的太阳活动是()A.黑子耀斑B.耀斑日珥C.日珥太阳风D.太阳风黑子3.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耀斑一般发生在光球层B.太阳活动强时地球上可能会出现极光C.太阳黑子的多少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D.太阳大气从里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4.北京时间2024年5月3日10时22分,太阳爆发了一个强耀斑。
耀斑对我国上空电离层产生了影响。
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大气层由内往外分别色球层、光球层和日冕层B.太阳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C.常见的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和日珥D.太阳耀斑对居民生活几乎没有影响A.无线电通讯受干扰B.地磁场发生磁暴C.月相周期性变化D.气候发生明显变化22.太阳是对地球最重要的天体。
对上述说法解释正确的有()①地球上的能量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①太阳辐射在全球分布均匀,维持着地表温①太阳活动会干扰地球磁场①太阳活动会导致有线通讯中断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3.2020年1月,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世界最大太阳望远镜(简称DKIST)拍得了人类迄今分辨率最高的太阳照片,图中光球层上的暗区是()A.太阳黑子B.耀斑C.日珥D.太阳风24.2015年的新年伊始,科学家宣布拍摄到了太阳上的一个巨大的日冕洞,仿佛是深入太阳中心的黑色深渊。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日冕层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最里层B.光球层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C.日冕洞就是太阳黑子D.日冕洞比周围的温度更低25.关于太阳黑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就是太阳表面上的小黑点B.太阳黑子峰年出现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C.太阳黑子出现的地方温度很高,可达8 000 ①D.太阳黑子和日珥是同一种太阳活动26.太阳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同时太阳活动也会对地球产生不利影响。
七年级下册科学基础预习及复习巩固第十讲太阳和月亮、地球的自转4-1太阳和月亮1、太阳(1) 太阳: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达到1500万℃,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2) 太阳大气层: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3) 太阳活动:○1太阳活动,太阳,表面经常发生变化,称为太阳红的常见的太阳活动,太阳黑子、耀斑、日珥等。
a. 太阳黑子: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板块,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b. 耀斑:太阳色球层上有时候会出现突然增亮的斑块,叫耀斑,耀斑爆发时释放巨大的力量。
○2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黑子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1周,从2009年开始为第24周。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耀斑增强时是可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太阳光中过强的紫外线会损伤人的皮肤;太阳黑子的活动就会影响到世界许多地区水量的年际变化等。
2、月球(1)月球的概况○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千米。
)○2月球本身并不发光,看到的月球是太阳照亮的月面。
○3月亮的大小:月亮的直径约为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地球直径得3/11,月球的体积很小,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2)月球的地形地貌○1月陆和月海: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的是高地(月陆),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月海),平均高差为2~3千米。
○2环形山:即月坑,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地形,是陨石碰击和火山活动的产物。
(、 )第四章基础知识汇总第一节:1.太阳(sun)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的直径约为 140 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 6000℃,中心温度高达 1500 万℃。
太阳的直径:约 140 万千米,为地球的 110 倍。
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 33 万倍,体积为地球的 130 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 1.5 亿千米。
太阳为地 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2.光每秒传播 30 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约 8.3 分钟。
3.植物的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的向光性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4、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 氢和氦)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 外可分为 3 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光球层。
5、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 斑块。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 斑块,叫做耀斑。
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6、太阳活动:指太阳表面的变化。
活动周期是 11 年。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在光球层) 耀斑、 日珥(在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等。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黑子增多时,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反常,伤害人类身体健康。
(2)耀斑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讯发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产生磁 暴现象。
可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方向。
(3)太阳风导致南北极极光的产生。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甚至危及星际航行。
在太阳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 采取防嗮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 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9、观察太阳黑子常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等。
七年级上册科学太阳知识点太阳是我们太阳系的中心星体,也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能源来源。
在七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我们将了解太阳知识点,包括太阳的结构、特征和太阳对地球和生物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阐述,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太阳的神秘之处。
一、太阳的结构太阳的直径达到109倍于地球,是我们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
太阳的内部结构分为三层:核心、辐射区和对流区。
1.核心太阳的核心是由非常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构成,该层的温度可以达到1500万度,在这个高温条件下,原子核不断地融合,产生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释放出来变成光和热。
2.辐射区太阳的辐射区在核心外面,是一个宽度约为70%太阳半径的区域。
在辐射区中,由于太阳内对能量的产生和释放,光子和辐射被不断地散发出来。
3.对流区太阳内部的对流区是通过辐射区的能量传递到达的。
对流的产生是由于太阳内部的不同温度和密度所造成的,这种流动可以使太阳的表面产生一些小的涡流和气旋。
二、太阳的特征太阳表面的温度为5500˚C左右,为了更好地理解太阳的特点,让我们来了解太阳表面的一些现象和特征。
1.黑子黑子是太阳磁场激发的地方,它们是太阳上相对较冷的区域,使得这个区域呈现出来黑色。
2.耀斑耀斑是太阳磁场的一种现象。
在这个现象中,太阳内部的磁场线被压缩并产生急剧的转变,使其掉落下来。
耀斑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导致偏离太阳的物质爆发出来。
3.日冕日冕是太阳的外层大气圈,它的温度大约为100万度,是普通大气的数百倍。
日冕是由太阳中心核心、辐射区和对流区之外的大气成分构成的。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在掌控着地球的气候和环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日食日食是由于月球绕着地球公转而产生的。
在一个日食期间,月球的行动使它挡住了太阳的光,从而导致地球上的观察者能够看到一个部分或全部的日食。
2.地球季节变化由于地球的轴倾斜,所以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太阳的显影角度不同,这使得地球在不同的季节出现了不同的气候和天气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