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第6节 太阳系
- 格式:pptx
- 大小:10.61 MB
- 文档页数:9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太阳和月球1、在宇宙中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球是:太阳(恒星)月球(卫星)2、太阳:本身能发热、发光,是气体球,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2)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达1500万℃.(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平时看到的形状)、色球层、日冕层.(4)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1998年开始为第23个周期.太阳活动激烈的标志:耀斑。
3、月球:地球唯一的天然固体卫星,本身不发光,灰色,平时看到的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1)月地距离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2)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3)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4)月球的表面明亮的是高原和山脉,暗黑的是广阔的平原或盆地,分别称月陆和月海;(5)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环形山,是由陨石撞击或火山爆发造成.(6)月球没有大气层,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天空背景是黑的.(7)月球表面上的物重约为地球的1/6.自转和公转周期都是27.32天。
( 8)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证据:(1)、北极星附近星空的连续曝光照片,(2)、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北逆南顺)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称昼半球,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称夜半球,于是出现昼夜现象。
第四章基础知识汇总第一节:1.太阳(sun)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它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和发热的气体星球。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
太阳的直径:约140万千米,为地球的110倍。
太阳的质量为地球的33万倍,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的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阳息息相关。
2.光每秒传播 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约8.3分钟。
3.植物的哪些形态特点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植物的向光性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4、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是太阳的大气层。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可分为3层,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光球层。
5、人们把太阳光球层上的许多黑斑点称为太阳黑子,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色球层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
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6、太阳活动:指太阳表面的变化。
活动周期是11年。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在光球层)、耀斑、日珥(在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等。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7、太阳活动情况小结: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黑子增多时,会导致紫外线增强或气候反常,伤害人类身体健康。
(2)耀斑增强时,可以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讯发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产生磁暴现象。
可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方向。
(3)太阳风导致南北极极光的产生。
(4)影响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及人类活动,甚至危及星际航行。
在太阳活动增强时,人们要注意采取防嗮措施来避免太阳光中过强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9、观察太阳黑子常使用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或涂黑的玻璃等。
天文望远镜的使用:选择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安放好天文望远镜,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用主镜观测目标星体。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6节太阳系【知识点分析】一.太阳系的组成1.组成: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
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天体。
二.八大行星及其卫星行星:一种比太阳小得多的球状星体。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球状天体。
按照行星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肉眼可见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水星:距太阳最近,没有空气,表面温度很高,没有卫星。
金星:也称启明星、长庚星。
有大气,表面温度超过400℃,无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火星:与地球最相似,有大气,可能有大量固态水存在,有卫星。
木星:气体星球,有大气和光环,66颗卫星,显著特征为大红斑。
土星:气体星球,有大气和光环,62颗卫星,最大卫星“土卫六”是太阳系中第二颗存在液体的星球。
天王星和海王星三.小行星和彗星1.小行星带(1)特点: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直径不等,数量多。
都围绕太阳运行,一旦运行轨道发生变化,就可能被行星俘获而发生剧烈撞击。
(2)位置:大多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2.彗星(1)彗星概况:围绕太阳运动的一种天体,由彗核、彗发和彗尾组成。
彗核:由岩石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
彗发: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
彗尾: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发中的部分被吹成彗尾。
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
(2)哈雷彗星:周期76年。
(3)彗星在绕日运行时如果被行星俘获,也会发生撞击现象。
3.流星体(1)流星体:太阳系中有许多绕太阳公转的固体小块。
(2)流星现象: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的现象。
(3)陨星:没有烧尽降落到地球表面的流星体,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去年天空再次上演金星凌日的奇观,即从地球上看去,有一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
据此分析,你认为在地球上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还能看到()A.土星凌日B.木星凌日C.火星凌日D.水星凌日【答案】D【解析】金星凌日现象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当金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看,是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发生“金星凌日”现象。
《太阳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1. 了解太阳系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等天体。
2. 掌握太阳系中各行星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如公转、自转等。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太阳系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重点:让学生掌握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和各行星的基本特征。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太阳系中各行星的运动规律和相互关系,形成清晰的空间认知结构。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准备太阳系相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以便学生直观了解太阳系的结构和各行星的特征。
2. 准备太阳系模型或相关软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行星的运动轨迹和规律。
3.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太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4. 准备教学辅助工具,如白板、笔、纸等,以备不时之需。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会以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言开启本课的学习之旅。
教师会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太阳系各行星的短视频,同时配以生动的解说词,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随后,教师将与学生进行简短的互动,提问学生是否见过夜晚的星空,对太阳系有哪些了解,以及他们对太阳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等。
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帮助他们回忆起日常观察和已学知识。
二、知识点铺垫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将进行知识点铺垫。
首先,教师将通过黑板或多媒体设备展示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卫星等。
接着,教师将详细介绍太阳的特性和作用,如太阳的组成、大小、温度等,以及太阳对地球的重要影响。
在此过程中,教师会采用图片、图表和简要的动画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探究太阳系各行星特点接下来,教师将引导学生探究太阳系中各行星的特点。
第6节太阳系知识点 1 太阳系的组成1.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________。
________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天体,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按照行星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________星、金星、地球、________星、木星、土星、天王星、________星。
小行星集中分布在________星和________星轨道之间。
2.如果把太阳系当作一个“大家庭”,人类居住的地球只是其中的一员。
下列不属于这个家庭成员的是( )A.火星B.土星C.北极星D.海王星3.2020·衢州2020年,我国实施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
如图B4-6-1为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其中表示火星的是( )图B4-6-1A.a B.b C.c D.d4.太阳系中,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内侧的行星是( )A.金星、火星B.水星、金星C.水星、火星D.水星、木星知识点 2 行星及其卫星5.在太阳系中,地球特殊的原因是( )A.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B.八大行星中卫星最多的行星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绕日公转运动D.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6.土星的周围有一圈美丽的光环,20世纪70年代末宇宙飞船拜访她时发现,组成光环的物质居然是( )A.土星表面激烈运动的大气B.土星内部激烈活动释放的巨大能量C.碎土、尘埃和冰屑D.不存在任何东西,是人的幻觉7.火星是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十分稀薄,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火星两极皆有干冰组成的极冠,会周期性的消长。
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长一倍左右C.汽油在火星上可以正常燃烧D.火星表层上的成分与地球上土壤成分相似知识点 3 小行星和彗星8.第一颗由两岸天文爱好者共同发现的彗星——鹿林彗星,2009年2月经过地球附近,之后逐渐远离太阳系,将永远从太阳系消失。
科学浙教版七下第四章第6节《太阳系》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天体按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A. 太阳系、星系、银河系B. 银河系、星系、地月系C. 宇宙、太阳系、地月系D. 地月系、银河系、宇宙2.下列有关太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太阳是宇宙中唯一能发光的天体B. 月球是地球上能看到的最亮的行星C. 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D. 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3.我国将于2020年前后发射火星探测器。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如图),它是太阳系的一颗()A.恒星 B.行星C.卫星 D.彗星4.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地球是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之一。
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可以描述为()①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②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巨行星;③与太阳系中的金星、木星相邻;④不属于河外星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5.在太阳系中,地球特殊的原因是()A.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八大行星中卫星最多的行星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绕日公转运动 D.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6.如果把太阳系当作一个“大家庭”,人类居住的地球只是其中的一员。
下列不属于这个家庭成员的是()A.火星 B.土星 C.北极星 D.海王星读“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示流星体属于()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绕彗星公转的天体8.地球上的流星绝大部分都在大气中燃烧掉了,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A.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B.避免了地球上的生物遭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9.当某颗行星恰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地球上的观察者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
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A.水星凌日 B.火星凌日 C.木星凌日 D.土星凌日10.人类在太空探测中对火星情有独钟的原因是()A.有生命存在 B.有四季更替C.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D.是八大行星中与地球环境最相近的行星二、综合题11.你知道吗?太阳系八大行星之最(1)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大多数时间离太阳最远的行星:;(2)体积最大的行星:;体积最小的行星:;(3)最亮的行星:;(4)最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与地球最相似,被称“红色的星球”的行星:。
第6节太阳系1.按与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写出八大行星的名称:。
2.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其的表面是激烈运动的大气。
3. 叫做彗星;彗星是由、而成的“大冰球”。
4.哈雷彗星是最著名的彗星,绕日公转的周期是年。
5.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它自身能够发光发热,是一颗星。
6. 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它和地球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系。
7.哈雷彗星最近一次出现是在1986年,它由、、组成的,哈雷彗星下一次出现的时间应该是年前后。
8.太阳系中,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内侧的行星是( )A.水星、火星 B. 木星、金星C. 金星、火星D.水星、金星9. 2004年某地观测到“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
“金星凌日”是指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道理相同。
如下图为“金星凌日”的示意图,图中金星的位置在( )八A处B.B和D处C.C处D.任何一处10.下图所示为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示意图,地球处于( )A. 1处B.2处11.(双选)有关彗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大的天体B.哈雷彗星的公转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反C.彗星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D.2061年地球上的人们将再次观察到哈雷彗星的回归12.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主要是因为( )A. 金星的公转方向与地球不同B. 金星的自转方向与地球相反C. 金星没有自转运动D.金星没有公转运动13.下列各组星体中,全部都有光环的是( )A. 水星、火星B. 木星、土星C.地球、天王星D.土星、冥王星14.下列行星中,用肉眼就可以观测到的是( )A. 水星B. 天王星C.海王星D.冥王星15.下列行星没有大气的是( )A. 水星B. 金星C.木星D.天王星16.下列有关木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木星上的大红斑是木星表面激烈喷发的岩浆B.八大行星中,木星的近邻是地球和土星C. 木星上没有大气,有光环D.木星的体积在太阳系各天体中位列第一17.小行星带位于哪两颗行星之间( )A. 水星和金星B. 金星和地球C.地球和火星D.火星和木星18.哈雷彗星绕日运行的周期是( )C. 86年D.96年19.下列有关太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太阳是宇宙中唯一能发光的天体B. 月球是地球上能看到的最亮的行星C.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D.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20.据CCTV报道:北京时间2006年8月24日晚间,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闭幕大会上,2500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天文学代表对四个关于确定太阳系行星身份的草案进行投票表决后决定,冥王星失去“行星”地位,被划为“矮行星”。
太阳系说课稿(一)一、[设计意图]《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学习科学探究过程以及培养在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价值取向。
根据这个要求,本节课突出新科学课程关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的理念,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情感教育思想和学习的个体化;也充分体现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以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作为学生的习得性知识。
二、[教材分析]2.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是六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第6节《太阳系》的第一课时,内容属于空间科学概念,探究宏观的物质世界,为进一步探究物质的构成和特性,认识微观世界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
同时,让学生以科学的态度了解大自然奇特的现象和规律,从而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2.2[教学目标]太阳系说课稿(二)说课的内容是《太阳系》。
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网络教学。
我之所以选择这一课,是由这课的教学内容决定的,第一,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宇宙天体知识,学生根本无法直接去研究,所以只能进行一些文献研究,第二,本课的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值得争论的地方也多,而这正适合网络的特点。
因此,基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网络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相关天体的特征,尽可能多的了解太阳系的其它有关知识。
(这一目标正是基于网络教学信息量大的优势而提出的)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利用网络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3、形成对宇宙天体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为完成这些教学目标,在“自主探究”和“意义建够”的理念指导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策略:⒈创设情景: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在一次网上旅游中进行的,其中创设了乘坐神州号航天飞机、参观网上博物馆等情景,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特点。
也符合现代生活的气息。
⒉设计游戏:网络游戏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将枯燥的记忆通过网络游戏来完成,使学生轻轻松松得到收获。
第6节太阳系1.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天体,2010年1 1月,青岛的天空出现“木星合月”“狮子座流星雨”等天象,与该行星相邻的是( )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2-3题。
图4-6-12.图中M天体围绕太阳每76年回归一次,它是( )A.水星B.天官一号C.金星D.哈雷彗星3.该图直接反映了地球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的条件是( )A.适宜的大气成分B.适宜的日地距离C.适宜的大气密度D.水的形成4.(2018浙江慈溪模拟)在下面太阳系示意图中表示土星的是( )图4-6-2A.A星B.B星C.C星D.D星5.(2017上海中考)在太阳系中地球属于( )A.恒星B.行星C.卫星D.彗星6.(2017浙江杭州拱墅期末)土星的第六颗卫星简称“土卫六”,它的表面覆盖了厚厚的大气层,且有山脉、湖泊、河流等,被认为是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
“土卫六”离地球最近时,距离地球约为 1.3×l012 m,若小乐此时站在“土卫六”上,能用望远镜看到地球上的景象,她看到的是地球上( )A.10⁹个小时前的景象B.1个多小时前的景象C.现在的景象D.1个多小时后的景象7.我国有一位出生在20世纪的少年,在他15岁生日时,恰逢观看到哈雷彗星,如果他再次看到哈雷彗星景观时,你猜他已经多少岁了( )A.85B.76C.91D.1088.(2018浙江宁海长街初级中学月考)如图所示的太阳系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4-6-3A.太阳是宇宙中唯一能发光的天体B.月球是地球上能看到的最亮的行星C.哈雷彗星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D.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1.(2018浙江义乌模拟)以下不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是( )A.太阳B.金星C.火星D.天王星2.火星是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表面基本是沙漠,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十分稀薄,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火星两极皆有干冰组成的极冠,会周期性地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