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代议制
- 格式:ppt
- 大小:8.94 MB
- 文档页数:56
近代西方的代议制复习重点一个概念:代议制民主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共和制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四个国家英法德美政体的比较四部法律:《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时间轴英国中世纪的英国:1215年贵族和国王签订《大宪章》限制王权;1265年英国议会雏形(Parpiament:讨论之意)17世纪初的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88年“光荣革命”过程1)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2)1641年,提交《大抗议书》3)两次内战,处死查理一世(1642~1649)4)1649年,英吉利共和国建立,实行共和政体5)1653年,克伦威尔“护国运动”6)1660-1688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7)1688年“光荣革命”——完成的标志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1689)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8世纪)1721年,罗伯特·沃尔波尔成为第一任首相,内阁制逐渐形成。
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1775~1783 美国独立战争1776年,《独立宣言》美国诞生;1781年,打败英国殖民军;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麦迪逊(美国宪法之父)1789年第一次总统选举总统华盛顿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民主党1828年正式成立共和党1854年成立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对峙局面最终形成德国19世纪中期还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19世纪六七十年代王朝战争→统一(俾斯麦领导)《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法国(艰难的共和之路)法兰西共和制的确立1789.7 法国大革命爆发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历程(1789年~1870年)1789 第一次巴黎人民武装起义、《人权宣言》1791 宪法,君主立宪制第二次巴黎人民武装起义(八月起义)第一共和国1792.9处死路易十六第三次巴黎人民武装起义热月党人执政(督政府)拿破仑的执政府1804年,拿破仑建立独裁统治波旁王朝复辟(1815~1830)七月王朝1830年七月革命第二共和国1848年2月革命第二帝国波拿巴当选总统,逐步实现独裁第三共和国1875年宪法,法律上确立共和政体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英国美国国别法国德国日本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演变的过程:(1)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近代西方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即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1、“近代”与古代的最基本区别是:第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第二,法治取代人治;第三,自主的公民取代被动的臣民。
2、“近代西方民主政治”(1)含义: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过程就是西方代议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属于原始直接民主,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务)(2)近代西方代议制既有共同点:议会掌握立法权,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议会成为代议制的核心,是间接民主;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防止独裁;是17、18世纪启蒙思想以及从古希腊、罗马保留下来的民主政治文化;阶级本质相同;都实行政党政治。
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
又有多样性,各国所建立的是要适应本国政治、经济、社会需要的制度。
(3)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的一般性表现: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3、产生的条件经济基础:14-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渊源: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治制度为西方近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提供了广泛的依据和范本。
思想基础: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伏尔泰的“开明君主”政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为代议制民主提供丰富而坚实的理论基础。
政治基础: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斗争的不断胜利为代议制民主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a、英国资产阶级依据传统、借助宗教改革与封建专制进行了长期反复的较量,最终取得光荣革命的胜利。
b、法国资产阶级在三次人民起义的推动下推翻封建君主制度,并经过长期的内部斗争最终确立共和制。
c、北美人民下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为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建立扫除障碍。
d、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日本通过实施明治维新为代议制奠定了基础。
法律保障:西方国在迈上代议制道路时,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确定和保障了代议制制度的实施。
精品规章制度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总述
1、概念:资产阶级掌权后,选举产生代表(议员)组成议会(两院制),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特别是立法权),以此限制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2、确立过程:
①资产阶级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改革或其他政治运动,掌握国家政权,建立资
产阶级专政。
②立法,颁布法律确立代议制度。
3、确立背景:
①历史渊源:受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律的影响,借鉴值得参考的国家政
治原则、决策方式和民主运行的机制等。
②政治因素:资产阶级掌权后,为维护斗争成果,维护统治而确立。
③经济因素:是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根本原因)
④思想因素:受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等
观念深入人心。
4、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政体)的不同形式
①君主立宪制(英国,德意志、日本)
②民主共和制:A总统制共和制(美国);B 议会制共和制(法国)
5、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却不尽相同,原因?
①国情不同(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同,资产阶级力量不同,思想解放程度不同
等)
②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方式不同(革命,改革,王朝战争等)
6、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同特点
A、都是间接民主;
B、国家权力机关一般都遵循分权与制衡原则;
C、实行政党政治、轮流执政;
D、本质都是资产阶级专政。
7、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同作用
A、调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B、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巩固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的成果,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D、有利于推动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
可编辑。
高中历史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附练习题高中历史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时期核心考点史料实证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中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1)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
(2)《权利法案》: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确立。
(3)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
(4)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新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手中。
1.美国学者洛威尔谈到,英国1688年的政变使詹姆士二世失去了王位,议会逐渐把王权纳入自己囊中,可是并没有因此严重削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所以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权力。
以上材料反映了英国政治变革的什么特点?答案英国政治变革具有渐进特征。
2.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与发展(1)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实行三权分立制: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分属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分权制衡;实行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2)实行两党制:民主党、共和党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
”以上材料反映了美国政治体制的什么特点?答案联邦政府和各州实行分权。
3.这一部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19世纪后期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①大革命后,君主制与共和制斗争反反复复,1870年,第三共和国建立。
②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①行政权归总统。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议会选出;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立法权归议会。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专题提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的过程就是西方代议制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所谓代议制,即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选举和议会立法。
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的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约与平衡;在代议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
代议制度是为了反对专制王权而出现的。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繁荣,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壮大,要求打破封建王权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维护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自17世纪后期起约两百年的时间里,民主与专制之间的斗争激烈异常,民主制度的确立几经曲折和反复,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和德等国先后建立起来。
议会制度的确立和完善是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从而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代议制的产生发展反映了社会分工日益专门化和国家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客观需要。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
代议制度只是实现民主的一种形式,代议制却不一定等于民主制,只有当代议制成功地保证了政府的行动确实是按照人民的愿望和需要办事时,我们才有理由称之为代议制民主。
从世界各国的代议制发展历程来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某些国家在某些历史发展阶段,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而已,他们是打着代议民主的招牌,而行专制独裁之实。
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各自的生产力水平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导致了他们所建立起来的代议制政府的模式也不一样。
本专题涉及的英、美、法、德的代议制模式有很大差异,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四种模式,学习的时候应该从各自的历史背景的分析中找出这些差异的根源,避免那种贴标签的简单化做法。
西方近代政体(英德君主立宪,美法民主共和)1、资产阶级代议制:(1)代议制概念:议会由选举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
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注意:古希腊实行的是直接民主制)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这一制度发源于13世纪的英国,被欧美和世界上多数国家所效法,至今仍有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2)确立①确立途径:革命战争(英美)、王朝战争(德意)、改革(俄日)。
②主要形式:设立议会,制定宪法,实行选举,政党政治,国家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③理论基础:欧洲启蒙运动提出的一些理论。
如: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
④确立时间:19世纪70年代。
⑤基本形式:共和制(议会制和总统制)和君主立宪制。
⑥实质:资产阶级民主。
(3) 基本特点(即四国政体相同点)①议会是代议制的核心。
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议员由普选产生。
议员职责重大,必须具备参政议政的知识、能力和经验。
②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
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提高行政效率,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
③实行政党政治。
由选举中获胜的政党领袖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
④实质:资产阶级民主。
(4) 历史作用:①代议制的出现,从政治体制上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利益, 具有先进的民主精神;②它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统治秩序;③对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
(5)代议制的其它表现一个核心:代议制民主两种政体:君主立宪制、共和制(总统共和与议会共和)三项原则: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6)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特点①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第二部分近代历史版本一本单元的核心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政体的确立为代表,开创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体制,体现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即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议会制;分权和制衡原则;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由于各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呈现不同的特征,说明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元化、多样性。
1.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到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18世纪责任制内阁(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巩固发展了君主立宪制,从革命到立法的曲折过程反映了代议制确立过程的曲折反复,是近代西方代议制创新的开始。
2.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确立了联邦共和制的国家政体,体现了制约平衡、三权分立的原则,从而开创了西方共和政体的先例。
3.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共和派与保皇派经过反复的斗争,于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最终确立起议会制共和政体;法国政体反复演变,共和制确立的道路漫长曲折。
4.1871年德意志以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国家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传统,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版本二近代以来,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思想解放运动的扩展、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制度逐步战胜封建制度,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并逐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解放为政治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17、18世纪,英、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分别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政体;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欧洲大陆的法、德两国先后确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从而为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到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18世纪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巩固发展了君主立宪制;从革命到立法的过程反映了代议制确立过程的曲折反复,是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创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