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油气储层岩石组构特征及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2.43 KB
- 文档页数:2
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探究发布时间:2021-04-28T10:46:14.52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月第3期作者:邢强1 王松2[导读] 测井技术是针对页岩气储层进行评价的重要方法,邢强1 王松21.中石化经纬有限公司胜利测井公司山东东营 2570962.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山东东营 257064摘要:测井技术是针对页岩气储层进行评价的重要方法,是解决页岩气储层评价问题的主要手段。
所以,在对页岩气储层进行评价过程中,要充分掌握测井评价的要点和重点。
本文首先对页岩气储层的特征进行阐述,对评价要点进行介绍,然后通过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的重点和难点为切入点,对测井解释评价技术展开全面论述,重点讨论矿物质含量计算方式、地化、岩石和物化参数以及页岩含气量统计几个方面,以期可以为页岩气的开采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页岩气;测井技术;评价技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当前我国油气田已经趋于稳定并进入后期开发阶段,开发新型页岩气能源成为新的趋势,可以有效推动我国能源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然而在页岩气储层的开发过程中,需要针对测井资料进行全面的解释和评价,从而帮助页岩气储层的全面开发。
我国页岩气储层开发技术起步较晚,在测井资料的评价解释方面存在巨大的进步空间,许多单位仍然将传统的油气测井资料解释技术应用于页岩气储层的开发当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
一、页岩气储层的特点以及解释评价重点当前我国主要开发的页岩气储层的特点类似于美国北部地区的页岩气储层,整体厚度较高,而且具有较高的含碳量,在储层当中存在大量的石英。
现有的研究资料表明,在我国的四川地区与鄂尔多斯区域都具备页岩气形成储存层的较好气候条件,然而在辽河地域和柴达木地区,页岩气储层的形成条件较差。
根据统计,四川地域页岩气储层的厚度通常在90m到304m之间,可以归为海相类型的沉积,储层可以达到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的含碳量,储层矿物质含量不高。
0前言页岩气储层表现出的测井特征主要有低光电截面指数、低密度、高中子、超声波时差、高电阻率、自然伽马,这些特征极具隐蔽性和复杂性,使测井解释工作面临较大困境。
而页岩储气层的测井解释模型以及相关评价方法和常规油气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异,为了使页岩气勘探以及开发工作更加科学与高效,有必要对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建立与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2建立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模型与常规储层相比,页岩油气储层具有更复杂的岩石物理体积模型,它涉及到的常规三组合相关测井信息相对有限,无法对岩石体积模型进行精确求解,同时很难获取岩电参数和地层水参数,另外还要对吸附气含量和有机碳含量作出计算,所以和常规储层相比,页岩油气储层参数要实现评价会面临更大困境。
本文结合某页岩储层特征,立足测井岩芯刻度层面出发,通过测井数据以及实验结果有关回归方法,对页岩气关键参数实现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1、矿物含量与孔隙度模型本文研究中的某页岩矿物涵盖了干酪根、灰质、泥质、砂质等,结合岩芯刻度相关测井方法,同步通过数理统计软件实现多元统计回归,可获得有机质含量、总孔隙度、干酪根、孔隙度和其他矿物含量相应关系式[1]。
1.1有机质含量针对有机质含量相关模型,具体计算方法有两种,分别是声波电阻率计算、密度计算。
经交汇分析,可发现有机质含量和密度保持着密切相关性,具有越低的密度值,相应有机质含量就会越高。
在密度计算法运用下,经回归获得公式1:TOC =-37.172×DEN +89.408R=0.955公式当中的R 属于相关系数;DEN 属于密度测井值,单位是g/cm 3;TOC 属于有机质含量,单位是%。
通过分析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可发现声波曲线和页岩有机质含量保持正相关,也就是具有越大的声波值,就会获得越高的有机质含量。
通常情况下,泥质岩会保持较低视电阻率值,如果泥岩裂缝分布有油气层段,那么其视电阻率值则会表现较高,这代表电阻率曲线和油气富集状态下的有机质含量具有良好相关性[2]。
2017年03月页岩储层含气量测井解释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徐忠良(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公司,辽宁盘锦124011)摘要:页岩储层测井的常见特征项为电阻率、声波时差、自然伽马、中子值、密度等,较难进行精密计算。
本文对EROMANGA 油田的Toolebuc 页岩建立了测井解释模型,并对其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页岩储层;含气量;解释方法;应用研究页岩气通常以吸附和游离的形式存在于细粒碎屑岩中,是天然气的一种。
天然气测井技术是评价页岩储层含气的关键,但其隐秘性和复杂性使得测井解释十分困难,且解释模型与常规储层有所差异。
1测井解释模型建立1.1孔隙度和矿物含量Toolebuc 页岩中包含了干酪根、灰质、泥质和砂质,利用SPSS 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孔隙度、干酪根、有机物含量(TOC )和矿物之间的关系。
①TOC (有机物含量):有两种方法分别为声波电阻率和密度计算,交汇分析可知,密度和有机物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两者呈反比,利用密度计算法发现TOC =-37.172×DEN +89.408,R =0.955,DEN 为密度测井值,单位为g/cm 3,R 是相关系数。
页岩声波时差曲线为高值的原因主要是油气和发育的裂缝都会增大声波时差,所以声波曲线和TOC 为正比例相关。
通常情况下泥质岩电阻率较低,但在裂缝的油气层段电阻率较大,说明电阻率曲线与TOC 存在较高的相关性。
所以可得X =lg ()R t R j +K ×()AC -AC j ,TPC =14.671×X +0.3806,R =0.84,其中R t 为地层电阻率(Ω·m ),AC 为声波数值(μs/ft ),AC j 为非源岩声波(μs/ft ),K 是刻度系数,一般为0.02。
由关系式可知,通过密度法计算的TOC 更为准确和可靠。
②GLG (干酪根含量):储层中的GLG 会对TOC 产生直接的影响,交汇分析EROMANGA 油田的多口井可知:GLG =2.491+1.144×TOC +0.013×TOC 2,其中系数R 为0.895,GLG 单位为%。
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关键参数及方法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中,页岩油储层评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而对于陆相页岩油储层的评价,更是需要考虑到其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油气成藏特点。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的关键参数及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岩石地球物理参数评价在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中,岩石地球物理参数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孔喉结构、裂缝特征等参数,都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含油气性能。
利用密度、声波、电阻率等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对储层进行详细的参数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1. 孔隙度和渗透率孔隙度和渗透率是评价页岩储层储层性质的重要参数。
其中,孔隙度直接关系到储集空间的大小,而渗透率则是衡量岩石孔隙连接性的重要指标。
通过密度测井、核磁共振等技术,可以获得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数据,从而评价储层的含油气能力。
2. 孔隙结构和裂缝特征页岩储层中的孔隙结构和裂缝特征对于油气的储集和运移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核磁共振、微观成像等高分辨率技术,可以对储层孔隙结构和裂缝进行定量描述,为后续的油藏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二、地质条件评价除了岩石地球物理参数外,对于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还需要考虑其特殊的地质条件。
包括构造背景、沉积环境、岩相特征等多个方面的评价。
1. 构造背景构造背景直接影响着储层的形成和演化。
对于陆相页岩储层来说,构造背景的复杂性常常导致储层的非均质性和非均一性,因此需要对构造背景进行详细评价,为储层开发提供依据。
2. 沉积环境沉积环境对于储层的孔隙结构、岩相特征等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对沉积环境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储层的特点和规律,为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三、评价方法及技术针对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结合多种评价方法和技术来进行综合评价。
1. 地震技术地震技术在陆相页岩油储层评价中有着重要应用。
通过地震反演、地震成像等技术,可以获取储层的地质构造、岩性分布等重要信息。
2. 岩心分析岩心分析是对储层岩石进行详细分析的重要手段。
46一、页岩储层测井技术当前时代下,测井技术主要有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交叉偶极子声波测井,阵列感应测井和元素俘获能谱测井等,通过对频谱分析图观察页岩矿物的含量,可以得到页岩中石英,长石,碳酸盐岩和黄铁矿等组分;阵列声波测井与常规测井资料相结合,可提供岩石力学参数,提取可靠的P波,S波以及斯通利波,判断储层有效性,计算岩石力学参数:声波成像测井和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能准确描述页岩气的裂缝,层位和节理,识别真假裂缝和各种非均质性构造,识别小断层和页岩分层。
核磁共振测井能准确获得地层孔隙度,束缚水体积和可动流体体积。
这些技术为特殊页岩气储层的评价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数据。
二、页岩储层的评价方法1.矿物含量目前,在计算矿物含量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可分为三种,即三孔隙法、伽马射线法和元素能谱法。
这三种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各有利弊。
有关单位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理的含矿量计算方法。
2.页岩含气量对含气量的计算,可分为吸附气体的计算和游离气体的计算。
对于吸附气体的计算,主要通过解析法、测井解释等方法得到相应的计算结果。
国外学者对地层中的温度和压力进行了测量,然后对两个数据和吸附气体的含量进行拟合,得出了吸附气体计算的相关公式。
对于游离气来说,它是评价储层的重要参数。
游离气含量与储层的压力、温度、密度、孔隙度等参数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采用数据拟合的方法可以得到相关的数据信息。
3.岩石参数地层岩石参数可分为弹性参数和强度参数两个方面。
弹性参数主要包括地层岩石的泊松比、岩石的杨氏模量,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四个方面;强度参数主要包括岩石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三个方面。
一般情况下,相关人员主要通过密度法,横波时差法,纵波时差法等方法获得岩石的弹性参数数据,通过试验方法获得岩石的强度参数数据。
但由于试验费用较高,时间较长,有关专家也提出了计算岩石强度系数的经验公式。
三、侧近技术的应用1.自然伽马能谱测井。
应用测井资料评价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储层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详细分析和评价四川盆地南部地区的页岩气储层,探讨测井资料在该地区页岩气勘探和开发中的应用。
四川盆地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产区,其南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然而,由于页岩气储层的复杂性和非均质性,如何准确评价储层特性,提高页岩气勘探成功率,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首先介绍四川盆地南部地区的地质背景,包括地层结构、岩性特征以及页岩气储层的基本属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论述测井资料在评价页岩气储层中的关键作用,包括测井方法的选择、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以及如何利用测井资料来评估储层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含气性、岩石力学特性等。
通过深入剖析实际测井资料,本文将展示测井技术在识别页岩气储层、评价储层质量以及预测产能等方面的应用效果。
本文还将探讨当前测井技术在评价页岩气储层中存在的挑战和局限性,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技术创新点。
本文将总结测井资料在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储层评价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潜力,为页岩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有益的技术支持和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四川盆地南部乃至更广泛区域的页岩气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二、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储层地质背景四川盆地南部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该区域具有复杂的构造背景和丰富的沉积历史,为页岩气的形成和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
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储层主要发育于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中,以海相沉积为主,夹杂有少量的陆相沉积。
地质上,四川盆地南部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形成了多套烃源岩和储集层。
其中,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是页岩气的主要储集层位。
这两套地层厚度大、分布稳定,且富含有机质,为页岩气的生成提供了充足的烃源。
储层的物性特征是评价页岩气储层的关键参数。
四川盆地南部页岩气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储集空间以纳米级孔、缝和微裂缝为主。
南川区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随着页岩气勘探的深入,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其中,南川区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南川区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
一、测井工具的选择对于南川区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需要选择能够评价岩石孔隙度、渗透率和有效厚度等参数的测井工具。
常用的测井工具包括自然伽马辐射仪、中子测井仪、声波测井仪、密度测井仪、测井电缆测试仪等。
此外,还需要结合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测井工具。
二、测井仪器的精度校正为确保测井结果的准确性,应对测井工具进行精度校正。
校正能够消除测井数据中的实验误差和仪器固有误差,提高测井精度,减小评价误差。
三、岩石物性参数计算方法南川区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需要计算一系列岩石物性参数,包括孔隙度、密度、渗透率、有效厚度等。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孔隙度计算法、密度计算法、中子测井测厚计算法、声波测井相速度计算法、电缆测试仪多点分析法等。
四、评价指标的确定为对南川区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进行综合测井评价,应确定一系列评价指标。
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孔隙度、渗透率、有效厚度、饱和度、地质储量等。
五、综合评价判别方法综合评价判别方法是根据评价指标得到的测井结果,对南川区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层位比较法、模式识别法、因子分析法等。
综上所述,南川区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需要选择合适的测井工具、精度校正、物性参数计算、评价指标的确定和综合评价判别方法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深入研究,页岩气勘探的发展前景将变得更加广阔。
{页岩气测井评价技术特点及评价方法探讨}3页岩气测井系列、解释方法及研究方向3.1页岩气与其他储层测井解释的差异性分析(1)成藏与存储方式不同。
页岩具自生自储的特点,页岩气主要以吸附状态存在,游离气较少;而常规油气主要以游离状态存在。
(2)储层性质不同。
页岩气储层属致密储层,其岩性与裂缝是影响页岩气开发的重要因素,与常规油气藏相比,岩石矿物组成与裂缝识别尤为重要(见表2)。
(3)评价侧重不同。
页岩气储层有机碳含量、成熟度等相关参数的评价极为关键;常规油气藏主要是评价其含油气性。
(4)开采方式不同。
页岩气储层均需经过压裂改造才能开发,因此对压裂效果的预测至关重要。
3.2页岩气测井技术系列探讨(1)常规测井系列。
包括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井径、深浅侧向电阻率、岩性密度、补偿中子与声波时差测井,能满足页岩储层的识别要求。
自然伽马强度能区分含气页岩与普通页岩;自然电位能划分储层的有效性;深浅电阻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页岩的含气性;岩性密度测井能定性区分岩性;补偿中子与声波时差在页岩储层为高值。
通常密度随着页岩气含量的增加变小、中子与声波时差测井随着页岩气含量的增加而变大[29],因此利用常规测井系列能有效地区分页岩储层。
但该系列对于页岩储层矿物成分含量的计算、裂缝识别与岩石力学参数的计算等方面存在不足,常规测井系列并不能完全满足页岩储层评价的要求,因此还需开展特殊测井系列的应用。
(2)特殊测井系列。
应用于页岩储层的特殊测井系列可选择元素俘获能谱(ECS)测井、偶极声波测井、声电成像测井等。
ECS元素测井可求取地层元素含量,由元素含量计算出岩石矿物成分。
它所提供的丰富信息,能满足评价地层各种性质、获取地层物性参数、计算黏土矿物含量、区别沉积体系、划分沉积相带和沉积环境、推断成岩演化、判断地层渗透性等的需要。
偶极声波测井能提供纵波时差、横波时差资料,利用相关软件可进行各向异性分析处理,判断水平最大地层应力的方向,计算地层水平最大与最小地层应力,求取岩石泊松比、杨氏模量、剪切模量、破裂压力等重要岩石力学参数,满足岩石力学参数计算模型建立的要求,指导页岩储层的压裂改造。
岩石储层物性与油气储层评价方法研究1. 引言油气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储层评价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储层物性是评价油气储层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对储层物性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储层储集空间、孔隙结构和渗透率等特征,从而指导油气勘探开发工作。
2. 岩石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岩石储层物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岩石成分、岩性、孔隙结构、渗透率等。
岩石成分决定了岩石的密度、孔隙度和孔隙结构,而岩性则影响了岩石的孔隙类型和孔隙分布。
孔隙结构和渗透率是储层物性的重要参数,通过对孔隙结构和渗透率的研究可以了解岩石储集性能和流体运移规律。
3. 岩石储层物性评价方法为了准确评价岩石储层物性,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评价方法。
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实验室分析测试和数值模拟模型。
实验室分析测试方法是通过对岩石样品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和孔隙结构分析,如测量储层岩石的孔隙度、渗透率、孔隙分布和孔隙类型等。
这些实验室分析测试方法提供了直接测量岩石储层物性的手段,可以为油气储层的评价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数值模拟模型方法是通过建立真实岩石储层的数学模型,在计算机上模拟储层的物理过程和流体运移特性。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调整储层参数来模拟不同物理条件下的流体运移行为,从而得到岩石储层的物性参数。
数值模拟模型方法虽然不能提供实际样品的测量数据,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储层的物性。
4. 油气储层评价方法研究在岩石储层物性的基础上,评价油气储层的方法研究也与之密切相关。
常用的油气储层评价方法包括物质平衡法、流体渗流模型、测井解释和地震反演等。
物质平衡法是一种基于物质质量守恒原理的评价方法,通过测量油气储层中的流体组分、物质的质量和相对含量等参数,来评价储层的含油气量、油气储量和开发潜力。
流体渗流模型是一种模拟流体在储层中的运移和分布的数学模型,通过建立储层的物理特性和流体运移规律的模型,可以预测储层的渗透率、孔隙度和流体饱和度等参数,并提供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依据。
页岩气测井评价方法及应用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二九勘探队刘承民摘要:利用测井资料对页岩气进行评价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页岩的识别:利用页岩在测井曲线上的异常响应特征,将页岩与其它岩层划分出来,并能准确的划分其深度和厚度;二是对页岩储层进行评价:有机碳(TOC)含量是评价页岩气的重要参数,利用Δlog R 技术,可以快速有效的计算页岩层的有机碳(TOC)含量。
因此,充分利用测井方法并结合地球化学试验资料,就可以对页岩气进行评价及预测。
关键词:测井;页岩气;有机碳含量(TOC);评价页岩气大部分位于泥页岩或高碳泥页岩中,也存在于页岩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甚至砂岩地层中。
页岩既是烃源岩又是储集层,属于典型的自生自储型气藏,页岩气主要以基质吸附气和裂缝、孔隙中的游离游离气存在。
页岩中有机碳(TOC)含量与页岩含气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而且TOC是评价页岩气的重要参数。
目前常用取样的方法,在实验室测定TOC值,来分析评价页岩生烃能力的大小。
页岩的有机质分布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如果取样点位于有机质的富集段,则TOC测定值就偏大,反正则TOC测定值就偏小。
由于测井信息具有纵向分辨率高的特点,利用测井信息建立起与烃源岩有机质含量的定量关系,就可以计算出页岩段TOC的连续分布值。
本文在研究页岩测井响应的特征的基础上,依据测井资料进行页岩定性识别和有机碳(TOC)定量计算进行探讨和分析。
1. 页岩气储层测井响应特征测井资料用来评价页岩的理论依据是页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使其具有不同于其他岩石的物性特征。
一般情况下,有机碳含量越高的页岩层其物性特征差异越明显,在测井曲线上的异常反映就越大。
通过页岩气实测曲线(图1)可以清晰的发现其测井响应特征:①电阻率曲线:在双侧向电阻率上反映为低值,相对于泥岩层具有高值。
这是一方面,页岩层的泥岩含量高,而泥岩的导电性较好,页岩层电阻率反映为低值;另一方面,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层,含有导电性较弱的烃类,在电阻率上曲线上相对泥岩表现为高异常。
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一、本文概述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传统天然气资源,近年来在全球能源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由于其储层特征的复杂性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对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包括地质特征、物理特征、化学特征以及工程特征等方面,并探讨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
通过对页岩气储层特征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页岩气产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介绍了页岩气储层的地质背景,包括地层分布、构造特征以及沉积环境等。
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页岩气储层的物理特征,如孔隙结构、渗透率、含气饱和度等,这些特征直接影响了页岩气的赋存状态和开采难易程度。
同时,本文还关注了页岩气储层的化学特征,如有机质含量、矿物杂质成分等,这些特征对于评估页岩气储层的品质和开采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评价方法方面,本文综述了目前常用的页岩气储层评价方法,包括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分析、岩石力学测试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手段在页岩气储层评价中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和勘探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本文还将介绍一些新兴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如页岩气储层数值模拟、微观孔隙结构表征等,这些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页岩气储层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全面系统地介绍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方法,以期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页岩气储层的特征和评价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认识页岩气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开发潜力,推动页岩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页岩气储层的基本特征物理性质:页岩储层一般具有较低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这与其主要由粘土矿物、石英等细粒沉积物构成有关。
尽管孔隙度低,但页岩的裂缝发育丰富,这些裂缝为页岩气提供了有效的运移和储集空间。
页岩的层理结构明显,这种层状结构对页岩气的分布和运移有重要影响。
化学性质:页岩的化学性质多样,主要取决于其含有的矿物成分。
页岩油气储层岩石组构特征及测井评价方法研究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逐步深入,泥页岩油气越来越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目标,作为非常规油气的主要类型之一,泥页岩油气在未来会成为一种主要的接替能源。
Z凹陷是济阳坳陷泥页岩油气最发育的地区之一,具有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口探井在沙三下亚段泥页岩储层中获得工业油流。
泥页岩储层物性通常较差,岩石类型看似单一,纵向变化不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泥页岩岩性组合多样,结构复杂,矿物成分、有机质丰度、孔隙类型及发育程度非均质性很强。
由于复杂的地层岩石组构特征及参数的影响,泥页岩储层测井响应特征不够明显,在测井剖面上划分储层较为困难,也极大的影响着后续的产能评价、储量计算、开发方式设计等工作。
目前,对于泥页岩储层的岩石组构特征、测井识别及测井-地质综合评价的研究涉及较少。
本文以Z凹陷A井沙三下亚段的泥页岩地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地质、岩心、测井、录井、薄片、电镜、衍射等资料分析研究泥页岩储层特征,包括研究区储层的矿物组分、储层物性、地化特征、含油气性、可压裂性、测井属性以及“六性”之间的关系。
首先,通过岩性、物性与多种测井响应交会分析,确定了泥页岩储层测井响应特征,表现为声波时差(AC)低、中子孔隙度(CNL)低、密度(DEN)高,自然伽马(GR)相对低值。
其次,通过对矿物组分、地化参数、物性参数、饱和度及含油气参数与各测井响应数据的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各参数的敏感测井响应变量及计算方法。
然后,通过岩心物性、岩性分析,并结合气测资料(钻时、全烃含量)和测井曲
线(自然伽马等)响应分析,总结裂缝对应的测井响应特征。
最后,在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岩心数据刻度测井信息、岩电参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Z凹陷沙三下亚段泥页岩储层及地化参数的优化计算模型,开发了相应的处理解释模块,用于计算矿物含量(砂质、灰质、黏土矿物及黄铁矿)、地化参数(TOC、SI、S2、Ro、Tmax及HI、干酪根)、物性参数(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及含油气量(SW、Go)。
通过本论文的工作,基本建立了一套泥页岩储层的测井评价方法,有利于在井筒剖面上识别泥页岩储层、进行储层参数计算以及储层评价等工作,对于泥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