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苏醒拔管后惊现呼吸循环抑制
- 格式:pptx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9
全麻术后意识恢复呼吸抑制原因探讨目的探讨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术后患者经麻醉医师评估后拔除人工气道,在麻醉恢复监测过程中出现呼吸抑制重建人工气道的原因,提出预防与处理措施。
方法回顾2012年3月~2014年3月由麻醉科送入重症医学科的择期全身麻醉术后患者2209例,对其中6例已拔除人工气道患者在入住重症医学科后5~20min内出现呼吸抑制并重建人工气道患者的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全麻术后患者意识恢复拔除人工气道后,出现呼吸抑制及气道梗阻与患者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短、全麻药及肌松药残留、气道高反应性等因素相关。
结论全麻术后意识恢复不是拔除人工气道的主要指征;气道高危患者可适当延迟拔除人工气道;术后适当应用拮抗剂可减少全麻术后呼吸抑制并发症。
标签:全麻术后;气道梗阻;呼吸抑制;原因我院重症医学科除接收院内各临床科室的危重症患者外,同时接收院内各手术科室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患者。
本组病例为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由麻醉科送入的,在建立人工气道静脉复合麻醉下的择期手术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患者,共计2209例。
入住重症医学科前已拔除人工气道538例,未拔除人工气道1671例,已拔除人工气道538例患者中6例出现严重的呼吸抑制,需重新建立人工气道。
据文献报道,拔管时及拔管后一段时间内,严重的呼吸异常发生率为4%~9%,约0.19%需重新插管[1]。
本组病例拔除人工气道后因各种原因需重新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6例(其中2例再次插管失败),占全部病例的2.7%,高于文献报道。
全麻术后恢复期是患者病情变化的高危阶段,为全面保障择期全麻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期的安全性,提醒医务人员在择期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间,对意识恢复拔除人工气道的患者,应严密监护,重点观察,当患者出现呼之不应、呼吸浅慢、上呼吸道梗阻、打鼾、痰堵、脉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等呼吸抑制表现时,应高度重视,给予及时正确处理,防止严重呼吸抑制不良事件发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209例患者均来自我院各手术临床科室。
全麻术后呼吸抑制急救措施
概述
全麻术后呼吸抑制是指在全身麻醉后,呼吸反应出现异常、减弱或消失的情况,可能导致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因此,对于术后出现呼吸抑制的患者,需要进行急救措施。
呼吸抑制的常见原因
1.麻醉药物过量
2.呼吸中枢抑制
3.客观因素,如新生儿窒息、限制性肺疾病等
急救措施
1. 停用麻醉药物
在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和呼吸的情况下,应立即停用麻醉药物。
对于呼吸困难
的患者,应给予氧气吸入以保证血氧饱和度的正常水平。
2. 对症治疗
根据引起呼吸抑制的原因,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如麻醉药过量导致呼吸抑制,
则可以给予纳洛酮等解毒剂。
3. 抢救呼吸道通畅
针对呼吸道阻塞的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翻身头低脚高位
•口腔吸引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采用口对口呼吸术或口对鼻呼吸术
4. 应用呼吸器和负压吸引器
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可以采用呼吸器或负压吸引器等装置提供呼吸辅助。
5. 监测生命体征
对于出现呼吸停顿、意识模糊等危及患者生命的症状,应及时对患者的生命体
征进行监测,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小结
在全麻术后,呼吸抑制是一种常见的风险情况。
对于呼吸抑制的患者,在进行急救措施时,需要对症治疗,并及时采取措施保持患者气道畅通和呼吸稳定。
这些措施都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要特别注意保证患者的安全。
全麻苏醒病人的并发症的处理体会手术结束后全麻恢复期,由于药物的残余作用,以及手术的直接创伤和原有病理变化,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怎样及时发现并处理尤为重要。
因此,在全麻苏醒室的工作须特别耐心细致和认真负责。
本文探讨500例全麻恢复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共500例,年龄82天-81岁,ASAⅠ-Ⅲ级,手术范围包括普外、胸外、骨科、口腔、眼科和五官科的择期手术,其中成人400例,小儿(年龄≤14岁)100例,气管内插管病例428例,单纯静脉全麻72例。
1.2 观察指标 (1) 呼吸并发症:观察呼吸型式和呼吸频率,有无喉头水肿及喉痉挛,连续监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SPO2 <90%为低氧血症; (2) 循环并发症:低血压、高血压、心运过速和心动过缓;(3) 苏醒时间:是否存在苏醒延迟; (4)恶心呕吐; (5) 寒颤、躁动等。
2 结果400例成人未拔管者82例,其中79例在入室后5-40min内拔管,3例在2-6h清醒拔管,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72例)。
表1 麻醉苏醒并发症(见表1)小儿未拔气管导管42例,入室后5-20min内拔管,小儿低氧血症、喉痉挛和呕吐发生率为6%(低氧血症2例、喉痉挛1例、呕吐3例) 。
3 讨论手术结束后,早期由于各种麻醉药作用尚未完全消除,是术后并发症的高发期。
手术后死亡病例有一半以上发生在术后第一个24h。
本文观察苏醒室病人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6%。
低氧血症都发生在刚进苏醒室时,可能与麻醉药残余作用使有效通气量降低有关。
给予吸氧5-20min后大都恢复至95 %以上。
循环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在原有高血压患者中,在全麻恢复期高血压发生率为65%,剧烈的血压波动,可危及重要脏器功能。
常见原因有: (1) 原有高血压病史; (2) 疼痛; (3) 吸痰刺激; (4) 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 (5) 术后恶心呕吐; (6) 寒战、躁动等。
麻醉与呼吸系统探索麻醉对呼吸功能的影响麻醉是一种常用于手术操作和疼痛治疗的方法,它通过药物的作用使患者进入无意识状态,以便医生进行相应的操作。
然而,麻醉也会对呼吸功能产生影响,因此对于麻醉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要慎重考虑。
本文将探索麻醉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麻醉药物对呼吸系统的作用1. 通气抑制一些麻醉药物,特别是全身麻醉药物,会抑制呼吸中枢的活动,导致通气变浅或停止。
这种情况下,患者的氧气供应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出也会受到阻碍,从而影响呼吸功能。
严重的情况下,会引发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2. 气道阻塞部分麻醉药物会引起喉部和气道肌肉松弛,导致气道阻塞。
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无法正常呼吸。
因此,在应用这类药物时,需要进行气道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持气道的通畅。
3. 肺血管收缩一些麻醉药物会引起肺血管收缩,使肺动脉压力升高。
这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负荷增加,进而影响呼吸功能。
因此,对于存在肺血管收缩作用的麻醉药物,需要特别注意患者的肺功能和心血管状态。
二、如何应对麻醉对呼吸功能的影响1. 监测呼吸参数在麻醉过程中,应对患者的呼吸参数进行监测,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和血氧饱和度等。
通过实时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呼吸情况,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合理选择麻醉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选择对呼吸系统影响较小的麻醉药物,以降低呼吸功能受损的风险。
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丙泊酚、异丙酚等,它们具有较快的代谢和排泄,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较弱。
3. 气道管理在使用可能引起气道阻塞的麻醉药物时,需要进行有效的气道管理,以确保气道的通畅。
例如,使用气囊面罩和气管插管等器械进行辅助通气和维持呼吸。
4. 辅助通气支持对于呼吸功能受损较严重的患者,可采取辅助通气措施进行支持。
例如,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以维持正常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5. 定期评估呼吸功能在麻醉术后,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情况,包括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和肺功能等指标。
全麻术后病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全麻术后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什么?A. 恶心呕吐B. 低血压C. 呼吸抑制D. 心律失常答案:A2. 全麻术后病人在清醒前,应采取什么体位?A. 平卧位B. 半卧位C. 侧卧位D. 俯卧位答案:C3. 全麻术后病人苏醒期,护士应重点观察什么?A. 血压B. 心率C. 呼吸D. 所有选项答案:D4. 全麻术后病人出现谵妄,应如何处理?A. 给予镇静药物B. 给予抗精神病药物C. 给予抗焦虑药物D. 观察并记录谵妄的表现答案:D5. 全麻术后病人的疼痛评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定期评估B. 根据病人主诉C. 观察病人的疼痛行为D. 仅在病人要求时评估答案:D二、填空题6. 全麻术后病人在清醒前,应保持______通畅,防止误吸。
答案:呼吸道7. 全麻术后病人在苏醒期,应密切观察______和______的变化。
答案:生命体征,意识状态8. 全麻术后病人出现恶心呕吐时,应采取______位,以防止误吸。
答案:侧卧9. 全麻术后病人在清醒后,应______小时后方可进食。
答案:2-410. 全麻术后病人在术后24小时内,应避免______,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答案:剧烈运动三、判断题11. 全麻术后病人在清醒前,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
(对)12. 全麻术后病人在苏醒期,护士不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错)13. 全麻术后病人出现谵妄,应立即给予抗精神病药物。
(错)14. 全麻术后病人的疼痛评估,仅在病人要求时评估即可。
(错)15. 全麻术后病人在清醒后,应立即进食以补充能量。
(错)四、简答题16. 简述全麻术后病人的护理要点。
答案:全麻术后病人的护理要点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采取适当的体位,防止压疮;评估疼痛程度并给予适当的镇痛措施;鼓励早期活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心理支持,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
17. 全麻术后病人出现呼吸抑制时,应如何处理?答案:全麻术后病人出现呼吸抑制时,应立即评估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同时通知医生,准备进行紧急处理,如人工呼吸、气管插管等。
全麻术后拔管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对策随着新型麻醉药物与各种监测设备的出现与应用,以及麻醉人员整体素质与水平的提高,全身麻醉病人的麻醉诱导与麻醉维持的水平已有明显的提高。
然而,麻醉医生似乎不同程度地忽视全身麻醉病人的麻醉苏醒过程,尤其对麻醉苏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认识重视不足。
一、气管导管拔管困难气管导管拔管困难的原因及相对应的处理为:1.气管导管气囊未放气,这是拔管困难最常见的原因;2.气管导管气囊过大,气囊嵌在声带部位;3.由于未用润滑剂,导管气囊或导管与气管壁粘连;4.外科缝线将气管导管与邻近组织固定,可见于颈胸颌面手术;5.气管导管过粗,插管用力,或喉部解剖异常;直视下手法推动喉与导管,旋转导管退出;6.气管导管气囊放气后,气囊形成袖套样皱折,使管径增粗,难以通过声门:处理:①再插入:旋转、退管;②再插入、充气、放气、退管;③皮肤钳或血管钳帮助下减小气囊皱折,退管。
二、气管导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气管导管拔管时约有70%的病人出现心率和收缩压升高20%,甚至更高。
(一)原因气管导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增高,而引起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大;插管后1~10min,可出现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和肺血管阻力升高。
(二)临床意义大部分病人可耐受气管导管拔管后的心血管反应。
但是某些病人可能不能耐受这种心血管反应,甚至出现严重后果。
1. 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气管导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可能影响心肌氧耗与氧供平衡,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围手术期心肌缺血主要与心动过速明显相关,而不是高血压。
围手术期心肌缺血与术后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
2. 高血压病人对苏醒和拔管的高血压反应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
这种血压升高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失代偿、肺水肿或脑出血等。
3. 先兆子痫产妇气管插管与气管导管拔管的心血管反应均严重。
这种病人平均最大升高幅度为平均动脉压45mmHg,肺动脉压20mmHg,肺毛细血管嵌顿压20mmHg。
全身麻醉苏醒期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3-09-24T15:20:18.6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6期供稿作者:谢辉沈智贵[导读] 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是现代化医院麻醉学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都分,也是当前各级医院麻醉科建设指南要求。
谢辉沈智贵(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551400)【关键词】全身麻醉复苏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257-01 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全身麻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
全身麻醉苏醒期与诱导期具有相同的危险性,患者在该期随时可能出现呼吸、循环、神经系统、代谢等方面的改变。
为了使患者更加安全地度过围手术期,防止术后并发症,我院自2012年成立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通过对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19例,男125例,女192例;年龄1岁5月~86岁;其中非气管插管麻醉41例,气管插管麻醉278例;单纯静脉麻醉38例,静脉吸入复合麻醉281例。
1.2 苏醒期并发症呼吸道梗阻6例,高血压12例,心律失常2例,低氧血症5例、术后呕吐18例。
2 临床护理2.1 一般护理全麻患者手术毕,患者至苏醒室前呼吸机呈备用状态,患者由麻醉医师及巡回护士送入PACU,立即接呼吸机或给予氧气吸入,连接多功能监护仪,安排合适的体位,必要时加用约束带。
向麻醉医师及巡回护士了解术中的情况。
将输液装置、各种引流管、负压装置妥善安放,维持静脉输液输血通畅,保证输血输液的顺利进行。
留置导尿应加固导管,及时清除袋中尿液并记录尿量,将被子盖好。
5min测定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必要时检测动脉血气分析,并做好记录。
2.2 维持呼吸道通畅插管全麻患者调整适宜呼吸模式,及时吸痰,严格掌握拔管指征。
全身麻醉后患者可出现苏醒延迟、吞咽反射微弱,为了防止呕吐引起窒息,全麻后患者取侧卧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有呕吐物及时吸出。
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作者:刘春筝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09期【摘要】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随着麻醉药和肌松药在体内逐渐消除,自主呼吸的频率和潮气量逐渐恢复正常,是患者从麻醉状态到苏醒的关键时期,极易产生呼吸系统的相关并发症,本文主要论述其原因和处理措施。
【关键词】全麻恢复期;呼吸系统;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9..03Analysis and nursing of common complications ofrespiratory system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in anesthesia recovery roomLIU Chun-zheng(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Liaoning Dalian 116044,China)【Abstract】During the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 of general anesthesia patients,with the gradual elimination of anesthetics and muscle relaxants in the body, the frequency of spontaneous breathing and tidal volume gradually returned to normal, which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patients from anesthesia to recovery, and it is easy to produce respiratory-related complications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its causes and treatment measures.【Key words】General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Respiratory system;Complication麻醉恢复室是在手术和麻醉结束后,患者从麻醉和手术应激状态中逐渐恢复的场所[1],但由于患者在此期间容易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和内环境紊乱,影响患者的苏醒和机体的愈后情况,甚至会威胁生命。
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病人呼吸循环异常的分析与护理【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有关麻醉恢复室(PACU)的病人在进行全麻手术前后出现的呼吸循环等异常的现象,通过现象来分析出具体的原因,以及如何对此问题进行护理,从而来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4年8月15日-2015年8月15日本院收治的45-59岁全麻手术后进入麻醉后恢复室的患者总共3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强化护理组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强化护理组予强化护理,统计低氧血症、循环异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采取及时的护理方案后两个组别的呼吸循环的改善情况。
结果:强化护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强化护理组患者的低氧血症和心律失常情况控制更加明显。
结论:对全麻术后进入PACU的患者实施强化护理,能有效减少低氧血症及循环异常等事件发生率,且有助于控制已出现的低氧血症及心律失常。
【关键词】麻醉;呼吸循环;监护;分析全麻术后恢复的过程是围术期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多数患者术后恢复过程是平稳顺利的,但也有少数患者在复苏期间呼吸循环波动大,出现低氧血症、心律失常、以及其他循环异常,这些不良事件轻者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延长苏醒时间,或者影响手术效果,严重者甚至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随着医疗工作的日益发展,麻醉后恢复室在围术期病人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渐显现。
本文选取了2014年8月15日-2015年8月15日期间本院麻醉恢复室所收治45-59岁全麻手术后的患者总共320例,随机分为强化护理组及对照组,现将两组患者监测及治疗情况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选取我院麻醉恢复室所收治的中年患者(45-59岁)行全麻手术的患者总共320例,入选患者ASA分级I-III级,无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术前心电图及胸片无明显异常。
3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和强化护理组,其中男性患者有178例,女性患者142例。
麻醉效果评定规范一、麻醉效果评级标准(一)全麻效果评级标准Ⅰ级:(l)麻醉诱导平顺,无缺氧、呛咳、噪动及不良的心血管反应,气管插管顺利无损伤。
(2)麻醉维持深浅适度,生命体征稳定,无术中知晓,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优良的条件,能有效地控制不良的应激反应,保持肌体内分泌功能和内环境稳定。
(3)麻醉苏醒期平稳,无苏醒延迟,呼吸、循环等监测正常,肌张力恢复良好,气管导管的拔管时机恰当,无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呼吸道梗阻等,安全返回病房。
(4)麻醉后随访无并发症。
Ⅱ级;(1)麻醉诱导稍有呛咳、躁动和血液动力学改变;(2)麻醉维持期对麻醉深度调节不够熟练,血液动力学有改变,肌松尚可,配合手术欠理想;(3)麻醉结束,缝皮时病人略有躁动,血压,呼吸稍有不平稳;(4)难以防止的轻度并发症。
Ⅲ级:(1)麻醉诱导不平稳,气管插管有呛咳、躁动,血液动力学欠稳定,应激反应明显:(2)麻醉维持期对麻醉深度掌握不熟练,应激反应未予控制,生命体征时有不平稳,肌松欠佳,配合手术勉强:(3)麻醉结束病人苏醒延迟伴有呼吸抑制,或缝皮时病人躁动、呛咳,被迫进行拔管,拔管后呼吸功能恢复欠佳;(4)产生严重并发症。
(二)椎管内麻醉效果评级标准Ⅰ级:麻醉完善,无痛、安静、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有波动,不需要辅助用药;Ⅱ级:麻醉欠完善,有轻度疼痛表现,肌松欠佳,有内脏牵拉反应,血流动力学有波动,需要辅助用药;Ⅲ级:麻醉不完善,疼痛明显或肌松较差,有呻吟,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尚能完成手术。
Ⅳ级:改用其它麻醉方法。
(三)神经阻滞效果评级标准:Ⅰ级:神经阻滞完善,无痛、安静、肌松良好,为手术提供良好条件:生命体征稳定,无并发症发生;Ⅱ级:神经阻滞欠完善,病人有疼痛表情,肌松效果欠满意,生命体征尚稳定,有轻度并发症发生;Ⅲ级:神经阻滞不完善,病人疼痛较明显,肌松较差,有呻吟,用辅助用药后情况有改善,尚能完成手术;Ⅳ级:改用其它麻醉方法。
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一、选择题1.全麻患者术后因极度烦躁快速拔除气管内导管后出现高调吸气声,说明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单选题]*A.支气管痉挛B.支气管内分泌物堵塞C喉痉挛√D肺水肿E.舌根后坠2.麻醉苏醒期发生高血压时,最恰当的处理措施是()[单选题]*A降压药B.镇静药C.针对病因处理√D适当调整输液速度,必要时利尿E.催醒3.老年病人全麻后易导致通气不足和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是()(单选题][单选题]*A.由于功能残气量下降致肺不张√B.弥散功能障碍C镇痛不全D电解质紊乱E.血流动力学不稳足4.椎管内麻醉期间因神经反射引起血压下降,常伴有()[单选题[单选题]*A.窦性心律不齐B.窦性心动过速C房性期前收缩D室性期前收缩E.窦性心动过缓√5、与局麻药中加用踏上眼素无关的是()[单选题]*A.减缓药物吸收B、延长作用时间C、局部血管收缩D、减少局麻药的毒性反应E、.避免血压下降√6.下列有关冠心病病人麻醉要点的叙述,错误的是()[单选题]*A、防止低血压B、防止高血压C、防止心动过速D、麻醉宜浅,√E、维持心肌氧的供需平衡7.阑尾切除时为防止内脏牵拉、阻滞平面至少应达何处()[单选题]*A、TIOB、T8C、T6D、T4√E、T28、手术输血过程中发现血红蛋白尿,手术野渗血不止和低血压现象,最可能的情况是()[单选题]*A、感染性休克B、过敏性休克C、溶血反应√D、循环超负荷E、出血倾向9、患者女性,20岁、双下肢挤压伤,急诊入手术室后出现神志模糊,皮肤苍白,四肢软弱无力,EKG示T波高尖,QRS波增宽,可能的原因为()[单选题]*A.低钾血症B、高钾血症√C、高渗性脱水D、等渗性脱水E、代谢性碱中毒10、患者男性,40岁,因急性坏死性瓢踉炎入院、入院后给予输血等治疗,当输入200ml新鲜血时,病人出现尊麻疹,全身瘙痒、应采取的治疗措施是()[单选题]*A、减慢输血速度B、快速'输血C、暂停输血和使用抗抗组胺药物√D、5%碳酸氢钠碱化尿液E、利尿11、患者男性,25岁、前臂骨折畸形愈合,需行切开复位矫正,拟在腋路臂神经丛阻滞下进行,该阻滞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单选题]*A、气胸B、锁骨下动脉血肿C、局麻药吸收反应√D、霍纳综合征E、腋动脉痉挛12、术中额外丢失量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术中第三间隙可滞留大量液体B、蒸发导致体液丢失C、胸膜或腹膜浆膜面暴露可使大量液体蒸发丢失D、室温低,相对湿度高的情况下丢失量更大√E、手术显露面积大时,丢失量更大13、不能用于产科手术中的全身麻醉诱导药物是()[单选题]*A、硫喷妥钠B、琥珀胆碱C、芬太尼√D、氯胺酮E、异氟烷14、局麻药产生局麻作用的原理是()[单选题]*A、阻滞钠离子内流】√B、阻滞钠离子外流C、阻滞钾离子内流D、阻滞钾离子外流E、阻滞钙离子内流15、继发性腹膜炎的腹痛特点是()[单选题]*A、阵发性全腹绞痛B、逐渐加重的阵发性腹痛C、居IJ烈,持续性全腹痛,原发部位显著。
一例全麻术后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抢救成功案例分享案例介绍患者张书霞,女,66岁,身高:152cm,体重:65kg,住院号201839920,患者2018.11.24系右上腹疼痛2年再发加重8小时入院,2018年11月24日我院急诊B超提示:胆囊结石、胆囊壁结晶,血常规示:WBC9.31x109/L,NE74.2%,血淀粉酶82U/L,既往史:剖宫产、全髋置换术后。
入院时血压180/110mmHg,否认高血压病史,无不适主诉,遵医嘱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5mg口服,复测血压128/100mmHg。
2018.11.27患者在全麻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11:30返回病房,术后携胆囊窝引流管-根,12:48 出现张口呼吸、眼球固定、呼喊无应答,责任护士立即予口咽通气管道开放气道,通知医生及麻醉科,予口鼻吸痰,12:53 患者HR:35次/分BP:90/53mmHg SpO2:62%,且出现心跳、血压、血氧迅速下降,大动脉触及不到,予CPR, 12:54遵医嘱予盐酸肾上腺1支静脉推注,12:58 患者自主呼吸、心跳及大动脉搏动恢复,13:05 麻醉科予气管插管并气管内给氧,13:07患者HR:86次/分R:15次/分BP:103/73mmHg SpO2:95%,13:17 患者HR:81次/分 R:16次/分 BP:81/51mmHg SpO2:96%,遵医嘱予NS20ml+多巴胺20mg静脉推注,13:50 患者浅昏迷状态,HR:82次/分R:16次/分 BP:82/55mmHg SpO2:96%,由床位医生、责任护士将患者转入ICU进一步高级生命支持及治疗。
11.28 患者在ICU各生命体征及各项症状良好,09:40返回病房,入科时HR:80次/分R:18次/分 BP:110/68mmHg SpO2:96%,氧气持续低流量吸入,携带尿管、胆窝引流管各一根,均引流通畅。
12.4 呼吸科会诊:患者有打鼾病史40年,夜间反复憋醒20余年,白天精神欠佳,嗜睡明显,无多梦,夜间有无意识肢体活动查体:下颌后缩明显,舌体正常,咽腔明显狭窄,改良马氏分级4级。
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的护理摘要】总结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护理经验,减少苏醒过程中出现的循环、代谢、呼吸等方面的异常、意外或并发症。
方法分析全麻患者术后易出现的并发症或其他异常的护理问题及对策。
结果通过对易出现的异常及并发症的护理干扰,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患者顺利康复。
【关键词】全麻异常并发症护理全身麻醉适应于精神紧张不合作的病人和年幼的病儿,其次,刺激性大,时间长和范围广的手术及局部麻醉或椎管麻醉效果不好或失败者[1]。
为确保全麻术后患者安全,必须充分重视其苏醒前的护理工作。
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共实行全麻病例10例,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并减少了并发症及其他异常病变的发生,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麻患者10例,其中成年患者2例,8岁以下小儿8例。
术后均为出现特殊并发症及其他异常病变,均治愈出院。
2 护理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2.1.1 全麻苏醒前,有专人护理。
全面监测患者的体温,心律,血压,呼吸频率,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及瞳孔,尿量等各项指标来评估麻醉深度。
根据不同情况,每15~30分钟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直至病人完全清醒,循环和呼吸稳定。
在观察室或麻醉恢复室内应准备急救用药和用品以备急用。
2.1.2 全麻苏醒前患者都有躁动不安,应适当的加以约束或加床栏保护,防止躁动引起自身伤害及坠床,还要避免约束带过紧对患者造成损伤,及时观察四肢运动,适当给予镇静药物。
2.1.3 防止压疮给予皮肤护理,受压部位防止皮肤长期受压,适当做轻轻按摩,避免潮湿和摩擦。
2.2 维持呼吸功能2.2.1 防止误吸2.2.1.1 麻醉前至少应禁食4~6小时。
若病人饱食后而又必须立即在全麻下施行手术时,应于麻醉前放置粗大胃管抽吸和清洗以排空胃内容物,或采取清醒气管插管。
2.2.1.2 全麻苏醒前,患者以侧身位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
2.2.2 防止舌后坠。
2.2.3 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的处理:用吸引器吸去咽喉及口腔内分泌物。
一、概述全麻术后苏醒期是指患者从麻醉状态逐渐恢复到清醒状态的过程。
在此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意识模糊、呼吸功能障碍等症状。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全麻术后苏醒期的护理措施。
二、护理措施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1)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确保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
(2)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如出现意识模糊、烦躁不安、抽搐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
2. 维持呼吸道通畅(1)患者苏醒期间,床头抬高30°,保持呼吸道通畅。
(2)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
(3)对于昏迷患者,应放置口咽通气道,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
3. 维持循环功能(1)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等循环指标,确保循环稳定。
(2)根据患者病情,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和输液量,防止血压波动。
(3)观察患者尿量,如尿量减少,应及时通知医生。
4. 保持体温(1)患者苏醒期间,注意保暖,避免体温过低。
(2)对于体温过高患者,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酒精擦拭、冰袋等。
5. 预防并发症(1)防止呕吐误吸:患者苏醒期间,床头抬高30°,防止呕吐物误吸。
(2)防止坠床:患者意识模糊时,应有专人守护,防止坠床。
(3)防止导管脱落:加强导管固定,防止导管脱落。
6. 心理护理(1)关心患者,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2)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听患者的需求。
(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7. 饮食护理(1)患者清醒后,若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可给予少量饮水。
(2)患者进食后,观察患者有无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3)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摄入。
三、总结全麻术后苏醒期护理是确保患者安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环节。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循环稳定,预防并发症,给予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