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1~3单元课文
- 格式:docx
- 大小:19.28 KB
- 文档页数:9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总览【教材分析】1.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学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两篇精读课文和《不懂就要问》1篇略读课文组成。
《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花的学校》是散文诗,通过丰富的想象,把童真表现的淋漓尽致,表现了孩子和妈妈之间深厚的感情;《不懂就要问》通过孙中山小时候向私塾先生提问的故事,培养学生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单元重点:(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有特色的、自己感兴趣的词句,能主动理解这些词句,交流阅读感受并主动积累。
《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如文中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新词、排比等有特点的句式;《花的学校》一文鼓励学生注意文中拟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习拓展运用。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
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教材以游戏的形式编排,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学情分析】三年级是个转折时期,是一个由低段向高段过渡的中段时期。
一二年级的学习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三年级更加重视阅读,并开始接触习作。
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语文学习内容由词句向篇章过渡。
这是三年级开始的第一个教学单元,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享受阅读的乐趣;习作方面要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充分享受运用书面表达见闻、抒发情感的快乐。
【教法建议】1.引导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1 单元第 1 课《大青树下的小学》重点知识归纳一、引言小学三年级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部编版语文教材上册为同学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课文。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梳理电子课本中第一单元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的重点知识,这份归纳将成为大家复习资料的好帮手。
二、课文基础信息1.写作背景:无特定明确写作背景,主要展现了边疆地区一所小学的校园生活。
2.主题:通过描写边疆一所小学里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和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3.文学体裁:散文。
4.作者信息:吴然,原名吴兴然。
云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歌溪》《一碗水》等。
5.主要内容:课文先描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位置和环境,接着描述了孩子们上学、上课、下课的情景。
6.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对边疆小学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
三、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晨”(chén),上下结构,部首是“日”。
早晨,指从天将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
●“绒”(róng),左右结构,部首是“纟”。
柔软细小的毛。
●“球”(qiú),左右结构,部首是“王”。
圆形的立体物。
●“汉”(hàn),左右结构,部首是“氵”。
汉族,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
●“艳”(yàn),左右结构,部首是“色”。
色彩鲜明。
●“服”(fú),左右结构,部首是“月”。
衣裳,服装。
●“装”(zhuāng),上下结构,部首是“衣”。
穿着的衣物。
●“扮”(bàn),左右结构,部首是“扌”。
化装,扮演。
●“读”(dú),左右结构,部首是“讠”。
依照文字念。
●“静”(jìng),左右结构,部首是“青”。
没有声音。
●“停”(tíng),左右结构,部首是“亻”。
止住,中止不动。
●“粗”(cū),左右结构,部首是“米”。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一块奶酪》课文原文及教案《一块奶酪》是统编教材三班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童话故事: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当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
最终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
我预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部编版学校三班级上册语文第11课《一块奶酪》课文原文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向大家宣布:“今日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
谁偷了嘴,就要受处处罚。
一只小蚂蚁在队列里嘀咕:“要是偷嘴的是您呢?”蚂蚁队长说:“照要就受惩罚。
”大家一听,都来劲了,争先恐后赶到运粮地点,抢着抬大的,搬重的,谁也不愿偷懒。
就在这时,蚂蚁队长发觉了一块大奶酪。
那块奶酪实在太大了,他左抬抬不起,右搬搬不动,只好叫来七八只小蚂蚁当助手。
奶酪多迷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
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蚂蚁队长叼着奶酪一角往前拽着,或许是用力过猛,一下就把那个角拽掉了。
盯着那一点掉在地上的奶酪渣,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惋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
怎么办呢?他的心七上八下,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子!”听到命令,大家放下命令,却不走开。
“大家分散开,哪里凉快就到哪里休息。
”大家照旧不动,眼睛望着别处,心却牵挂着那一点儿奶酪渣子。
蚂蚁队长生气了。
他登上一块大石板,突然下令:“留意啦,全体都有。
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等小蚂蚁们消逝在草丛中,他才大叫:“立——定!原地休息!”这时,奶酪旁边只有蚂蚁队长,他偷个嘴,谁也看不见。
他低下头,嗅嗅那点儿奶酪,味道真香!可是,他迟疑了一会儿,最终一跺脚:“留意啦,全体都有。
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小蚂蚁们从四周八方的草丛里走拢来了。
当他们重新聚到奶酪旁边时,蚂蚁队长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这点儿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惋惜,您吃掉它吧!”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到洞里去了。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众所周知,三年级是一个特殊的年级,是第二学段(小学中段)的起点。
所以,第一单元就是这个崭新的新学段的起点单元。
本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包含《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习作:猜猜他是谁”和“语文园地”。
通过与二年级下册的教材相比较,我发现本册教材有这样几点值得关注:一是单元开篇多了一页“单元导读”,这导读是给老师看的,更是给学生看的,它让我们师生都明白这个单元要学什么,要达成怎样的学习目标。
二是“写话”正式升级为“习作”,并单独作为一个板块呈现,不再像二年级那样放在语文园地当中。
三是出现了略读课文,并以课文序号后加星号作为标志;课文也自然被分为了两类: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四是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被“交流平台”取代,不再安排“我爱阅读”。
作为教师,这些变化都要看得见,而且要在第一个单元——新的语文课程生活开启的时候,对这些变化进行思考、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学习发展价值在哪里?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和“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所选的3篇课文都给人带来新鲜感,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略读把握大意、运用拟人化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和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及课文内容一、观察大象这是一篇有关观察大象的文章,通过观察大象的外貌特征和日常行为,帮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这一动物。
教材目录如下:1. 大象的外貌特征- 描述大象的体型和体重- 描述大象的长鼻子和大耳朵- 描述大象的长牙齿和厚皮肤2. 大象的生活习性- 描述大象的食性和饮水方式- 描述大象的行走方式和奔跑速度- 描述大象的社交生活和互助行为3. 大象的习性特点- 描述大象喜欢吃的食物- 描述大象喜欢洗澡和抛沙- 描述大象喜欢在水中玩耍二、我喜欢的动物这是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作文,通过描述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以及原因,展示孩子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敏锐的观察力。
教材目录如下:1. 我喜欢的动物是熊猫- 描述熊猫的外貌特征- 描述熊猫的习性和生活习惯- 描述熊猫的食性和饮食习惯2. 我喜欢熊猫的原因- 描述熊猫的可爱和温顺- 描述熊猫的保护价值和国宝地位- 表达自己对熊猫的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态度三、小猫找妈妈这是一篇有关小猫找妈妈的故事,通过小猫的冒险经历,引导孩子们思考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
教材目录如下:1. 小猫走失了- 描述小猫和妈妈的生活场景- 描述小猫不小心走丢的情景- 描述小猫寻找妈妈的冒险经历2. 小猫找到妈妈了- 描述小猫在寻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描述小猫最终找到妈妈的场景- 描述小猫与妈妈团聚的温馨时刻四、春天的小蓝鸟这是一篇描写春天小蓝鸟的诗歌,通过对春天景象和小蓝鸟的形象描绘,展示孩子们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诗意的表达能力。
教材目录如下:1. 春天的美丽- 描述春天的阳光、花草和鲜绿色- 描述春天的温暖、轻风和欢乐气氛- 描述春天的舞动和生机勃勃的场景2. 小蓝鸟的形象- 描述小蓝鸟的外貌特征和羽毛色彩- 描述小蓝鸟的自由飞翔和欢快歌唱- 描述小蓝鸟在春天的快乐生活五、我最亲爱的爸爸这是一篇描述孩子对爸爸的情感表达的作文,通过对爸爸的个人品质和陪伴时间的描述,展示孩子们对家庭的热爱和对爸爸的感激之情。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朗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有新鲜感的词句”是指运用比拟、比照、比喻等等修辞手法的有关词句,使用修饰限定方法写具体形象的有关词句,以及进行细致描述细节的有关词句。
而这样的词句,学生读后感到写得生动有趣、具体形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高高兴兴地朝着一个共同一个地方──学校走去。
这句话描绘出众多的学生由远及近汇集而来的壮观景象了。
句子中用了三个“从……”相似的结构的词语,和“有……有……有……还有……”让我们一读就在脑海里能形成清楚具体的画面,读起来朗朗上口,形成一定的语势,给我们有身临其境、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样的词句,我们叫它为“有新鲜感的词句”。
2、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是一所民族团结的学校。
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
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过着幸福的学习生活。
“穿戴不同”“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形成“绚丽多彩的学校”画面。
3、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一句课文作了提示“我好象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这是想象的句子。
这句话中连续用了三个“向……”,形成“进行各种活动”的画面。
写出了学校的生活的美好,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
4、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句话写出了操场上到底怎样热闹,课间活动丰富多彩,引得小动物心生羡慕,也前来看热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名。
本单元的主题是学校生活,包括三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
前两篇是精读课文,后一篇是略读课文。
《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强调了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花的学校》是散文诗,通过丰富的想象,表现了孩子和妈妈之间深厚的感情;《不懂就要问》通过XXX小时候向私塾先生提问的故事,培养学生不懂就要问的研究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有特色的、自己感兴趣的词句,能主动理解这些词句,交流阅读感受并主动积累。
作要求是“体会作的乐趣”,以游戏的形式编排了“猜猜他是谁”的活动,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激发学生的作兴趣。
每个单元前都编排了篇章页,这是本套教材在单元编排上新增的体例。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课文、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三个方面。
在课文方面,学生需要认识25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6个字,会写34个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能默读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问》,初步了解略读课文的基本研究要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能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与同学交流,借鉴课文的表达仿说或仿写。
在口语交际方面,学生需要选择自己暑假生活中的新鲜事,把经历讲清楚,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述,讲的时候能借助图片或实物。
在作方面,学生需要选择一两点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几句话或一段话介绍自己的同学,注意写一段话时开头空两格。
在语文园地方面,学生需要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知道要主动积累这样的词句,说出“摇头晃脑、面红耳赤”等成语的特点,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
全套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教材单元详解第一单元:《我们的节日》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俗,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
通过研究,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节日的由来。
第二单元:《小虫子和天空》本单元以小虫子和天空为主题,通过讲述小虫子的成长经历和对天空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和珍惜环境。
第三单元:《探索科学世界》本单元围绕科学实验展开,通过研究科学知识和进行简单的实验,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第四单元:《童话世界》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如《小红帽》、《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同时也传递了一些人生道理和价值观。
第五单元:《我和我的家乡》本单元以家乡为主题,通过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描述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记叙和描写能力,同时也加深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
第六单元:《乘着想象的翅膀》本单元以想象力为主题,通过研究诗歌和小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表达的力量。
第七单元:《中华名画欣赏》本单元通过欣赏中国传统名画,让学生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第八单元:《动物的世界》本单元以动物为主题,通过研究不同动物的特点和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同时也加深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第九单元:《我的朋友》本单元以友谊为主题,通过研究朋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也加深对友谊的理解和珍惜。
第十单元:《祖国在我心中》本单元以祖国为主题,通过研究祖国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认同感,同时也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和尊重。
以上是全套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教材的单元详解,每个单元都围绕不同的主题展开,旨在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养,同时也传递了一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思想。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研究,收获知识,成长为有思想、有情感、有创造力的人。
三上语文单元
以下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相关信息:
识字1:主题是“我的暑假生活”,收录了7首描写学生暑假生活的小诗。
其中,《暑假生活》和《海边的早晨》都是本单元的新课文。
课文1:《槐乡的孩子》,主要描写了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情景,赞美了他们纯朴勤俭、自给自足、吃苦耐劳的品质。
课文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赞扬了画家画技的高超,并激发了民族自豪感。
课文3:《小摄影师》,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故事,体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和深情。
课文4:《奇怪的大石头》,讲述了李四光从小时候对一块巨石的疑问,到后来成为地质学家,发现巨石由来的故事,体现了勤于思考、不懈追求的精神。
课文5:《我不能失信》,讲述了一个周末宋庆龄约好小珍教她叠花篮,但突然想起爸爸带她去姑姑家看她最爱的鸽子,虽然非常想去,但最终还是留下来等小珍的故事,体现了信守诺言的可贵品质。
语文园地一:收录了《三字经》片段,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 识字写字:认识38个生字,会写32个生字。
2. 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口语交际:选择一个秋游地点,讲清楚为什么去这个地方。
4. 写话:按照给出的图画和提示,把图画的内容或者自己的真实经历写下来。
5. 综合性学习:通过了解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023部编版语文三上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包括以下内容:
1. 第一单元:包括《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习作《猜猜他是谁》和语文园地一。
2. 第二单元:包括《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和《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以及习作《写日记》和语文园地二。
3. 第三单元:包括《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和《一块奶酪》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请教》和语文园地三。
4. 第四单元:包括《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以及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语文园地四。
5. 第五单元:包括《古诗三首》(《早发白帝城》《采莲曲》《独坐敬亭山》)、《黄山奇石》、《日月潭》和《葡萄沟》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习作《我有一个想法》和语文园地五。
6. 第六单元:包括《古诗三首》(《望洞庭》《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大自然的声音》和《父亲、树林和鸟》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劝告》、习作《我有一个想法》和语文园地六。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看部编版教材的官方网站,了解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具体内容。
全篇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教材单元阐述第一单元:我们的国家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我们的国家——中国。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们了解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国旗、国徽等国家标志,以及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对自己的国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自豪感。
第二单元:我们的家乡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学生们的家乡。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们了解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特产、名胜古迹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家乡的归属感。
第三单元:我们的学校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学生们的学校。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们了解了学校的各个部分,如教室、图书馆、操场等,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校园文化。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对自己的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对学校的热爱和珍惜。
第四单元:我们的老师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学生们的老师。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们了解了老师的工作内容、责任和特点,以及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教育。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对老师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第五单元:我们的同学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学生们的同学。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们了解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帮助和合作,以及班级集体的活动和团结。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增强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培养了班级集体的凝聚力。
第六单元:我们的朋友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学生们的朋友。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们了解了朋友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帮助,以及友谊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培养了与朋友之间的交往能力,增进了友谊的深度和质量。
第七单元:我们的节日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们了解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庆祝活动。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进了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参与。
第八单元:我们的梦想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学生们的梦想。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们了解了梦想的重要性和实现梦想的努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 3 单元第11 课《一块奶酪》重点知识归纳一、引言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部编版上册语文教材为我们带来了众多精彩的课文。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电子课本中的第 3 单元第11 课《一块奶酪》,对这篇课文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为大家提供一份实用的复习资料。
二、课文基本信息1.主题:通过讲述蚂蚁队长带领蚂蚁们搬运奶酪的故事,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品质。
2.文学体裁:童话故事。
3.作者信息:辛勤,儿童文学作家。
4.主要内容:蚂蚁队长集合好队伍,宣布纪律后,带领大家搬运一块大奶酪。
在搬运过程中,奶酪掉了一角。
蚂蚁队长起初想自己吃掉,但最终战胜了诱惑,让最小的蚂蚁吃了那块奶酪渣。
5.中心思想:赞扬了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爱弱小的品质,同时也告诉我们要遵守纪律、团结协作。
三、重点字词1.生字读音、写法和词义:●宣(xuān):上下结构,部首是“宀”。
组词:宣布、宣传。
词义:公开说出,散布。
●处(chǔ):多音字。
组词:处理、处罚。
词义:居住;存在,置身;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决定,决断。
●诱(yòu):左右结构,部首是“讠”。
组词:诱惑、引诱。
词义:使用手段引人。
●舔(tiǎn):左右结构,部首是“舌”。
组词:舔舐、舔盘子。
词义:用舌头接触东西或取东西。
●毅(yì):左右结构,部首是“殳”。
组词:毅力、坚毅。
词义:果决,志向坚定而不动摇。
●强(qiáng):多音字。
组词:强大、强壮。
词义:健壮,有力,与“弱” 相对。
●犯(fàn):左右结构,部首是“犭”。
组词:犯罪、犯规。
词义:抵触,违反;侵犯,进攻。
●禁(jìn):多音字。
组词:禁止、禁令。
词义:不许,制止。
●稍(shāo):左右结构,部首是“禾”。
组词:稍微、稍等。
词义:略微。
●豫(yù):左右结构,部首是“豕”。
组词:犹豫、豫剧。
词义:欢喜,快乐;安闲,舒适;古同“预”,预先,事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1~3单元课文1.大青树下的小学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2.花的学校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狂欢的跳着舞。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它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籁籁地着,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的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样。
3.不懂就要问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
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
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会背了。
”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暑假你是怎么度过的?经历了哪些新鲜事?和同学分享一下吧!习作——猜猜他是谁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
不能在文中出现他的名字,但是要让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能猜出你写的是谁。
【篇二】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了。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6.秋天的雨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它把*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金*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
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
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脚下。
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课文解读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编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这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
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7.听听,秋的声音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嚁嚁”,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习作——写日记【篇三】第三单元8.去年的树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
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
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
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
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
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
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飞去。
(本资料来自)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
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
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9、*那一定会很好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
“这真难受。
”种子想,“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
“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树这么想着。
一天,一个农夫背了锯子和斧子来到小树林。
这棵树的树叶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农夫把树砍倒了。
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农夫把谷子、土豆……,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
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都能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手推车一边这么想着,一边费力地跑来跑去。
过了些日子,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
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
“我真是老了。
”椅子想,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现在,农夫的儿子也已经长成了真正的农夫,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
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
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青头,另一只叫红头。
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有一天,吃过早饭,青头对红头说:“咱们玩捉迷藏吧!”“那我先藏,你来找。
”红头说。
“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了眼。
红头四面看了看,悄悄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做声了。
“红头,藏好了吗?”青头大声问。
红头不说话,只露出两只眼睛偷偷地看。
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正在这时,一只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
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来吃草。
可怜的红头还没有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了。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呀,救命呀?”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
可是那只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在地上了。
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
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