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_《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59.10 KB
  • 文档页数:1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热是一种能量形式,在小学阶段,让小学生探究热,更主要的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即热现象。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的对热现象认识的基础上,经历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觉察的变化,主要指热胀冷缩现象和热量传递的过程。

《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中的第六课内容。这一课承接了第五课《金属热胀冷缩吗》的内容,在第五课中经历酒精灯给金属物体加热时,学生已经初步感觉到了热量会传递的现象。同时,第七课《传热比赛》中又应用到了热传递的结论,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热是怎样传递的》这一课在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的探究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先通过学生用手触摸来感受到金属条中热量的传递,进而判断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在这个基础上设计直观的实验,观察金属条中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目的是要用眼清楚地看到热传递的方向及过程。

第二个活动是: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这一教学环节希望学生能更深入地观察热传导现象。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们往往会认为热传导是一个线行的过程,经过上面的实验观察活动,似乎更强化了他们的这种认识。热传导真是这样的吗?教科书设计了观察金属片中的热传递的活动,这项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探究思路,也会使学生对热传导产生新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较低的地方。

从教材安排的来看,学生在经历第一个探究活动后就能准确地得出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低的地方,第二个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入的观察,使其对热传递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金属片上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是对第一个实验的拓展,从点到面,更加加深了学生对热传导的理解。整节课让学生处于不断的猜想设计验证当中,思维不断地激活,过程不断地完善。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研究,已经具备了一些研究方法和技能,还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习惯,对探究热量是怎么传递的现象,不仅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热情,还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动手能力。

【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而实验则是探究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探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手动起来,也不仅仅是获得一些事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思考如何去获得解决问题的“科学证据”,然后能有目的地对这些科学证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综合,得出合理的科学解释。因此,借助科学探究活动展开内隐的思维活动,来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课教学设计思路重在给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平台,让他们尝试着自主设计实验,并通过小组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在经历思维探究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探究意识的培养,促进探究精神的落实。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①、热总是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递到较低的一端;

②、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2、过程与方法:①、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②、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②、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二、【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三、【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形成描述性热传导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

小组:铁架台、酒精灯、金属条、金属片、蜡油、火柴、黄油。实验记录单;

教师:烧杯一个、热水、金属棒、凡士林、牙签、金属圆片。PPT课件资料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流程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大胆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实验→总结实验结论→归纳概括→联系生活

2、教学内容与设计说明

七、【板书设计】

6、热是怎样传递的

金属条一物体——→另一物体

金属片物体一部分——→另一部分

热传导热——→冷

实验一: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

第小组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热是怎样传递的》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1、对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认识是浅显的。由于热现象在生

活中随处可见,如盛饭时勺子、碗、盘子会变热,喝水时杯子会变热等,不用学生刻意的观察,就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基础。但这些经验是不够系统、比较模糊的。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如果上升到一定的科学道理,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出来还是有难度的。

2、对本课要开展的探究活动来说,学生具有一定的能力。五年级是学生从中段进入高段的一个开始,学生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在小学科学体系的三个维度上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如合作、观察、假设等。因而在进入高段的科学学习中,要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探究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事物表面兴趣发展为对科学探究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探究中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3、农村学生,由于教学条件有限,不少科学实验很难开展,因此学生对做实验是既喜欢,又害怕。喜的是做实验好玩,学习知识更有趣;怕的是做不来实验,出洋相,被同学笑。本课探究活动所需的材料,学生能从自己身边较容易地找到。我们正好利用这个实验让学生明白:有些没有在课堂上开展的实验,可以在课后自己动手去做。这可以调动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热是怎样传递的》效果分析

本课教学我采用猜想——验证——分析交流——证实结论等方法的流程,进行师生共同探究新课,准备了丰富的学具,让学生再探究中实验、观察获得事实证据,这样培养学生讲科学,用科学研究问题的学习习惯,注重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从学生的问题入手,在课堂上充分让学他们讨论交流。从合作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能力。

这节课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不断的推出质疑,不断的想办法寻找事实证据,教师不断的追问,让学生充分的参加实验研究,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气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学习习惯,取得了良好效果。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