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水产养殖基地 -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网站
- 格式:pdf
- 大小:258.72 KB
- 文档页数:1
北江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高天扬;谢迪;彭宁东;李潮;张少平;罗锦桢;王春晖;赵俊【摘要】To fully understand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fishes,we conducted a montly field-survey of fish resources in Beijing River from March 2014 to February 2016.During this survey,77 species of fishes were captured,belonging to 8 orders,16 families and 56 genera.Among these fishes,there were 44 species of Cypriniformes,which account for 57.1% of all fish species in this survey;10 species of Perciformes,which account for 12.9% of all fish species in this survey.8 species of Siluriformes,which account for 10.3% of all fish species in this survey.The rest Cypriniformes,Synbranc,Clupeiformes,Salmoniformes and Mugiliformes species were less than 5.Through the total 77 species of fishes only Hemiculter leucisculus,Cyprinus carpio and Cirrhina molitorella were the annual dominant species of the Beijiang River.Typ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revealed that water temperature (Tem),dissolved oxygen (DO) and salinity (Sal) were the main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how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affect the Beijiang River fish community structure.%为详细了解北江鱼类群落结构,于2014年3月-2016年2月对北江鱼类资源进行了每月一次的野外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77种,隶属于8目16科56属.其中鲤形目44种,占总数的57.1%;鲈形目10种,占总数的13.0%;鲇形目8种,占总数的10.3%;其余的鳉形目、合鳃鱼目、鲱形目、鲑形目和鲻形目种数均少于5种.在全部77种鱼类中,只有餐(Hemicuher leucisculus)、鲤(Cyprinus carpio)和鲮(Cirrhina molitorella)三种鱼类属于年度优势种.典型对应分析(CCA)显示,水温(Tem)、溶氧量(D0)和盐度(Sal)是影响北江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期刊名称】《淡水渔业》【年(卷),期】2017(047)006【总页数】9页(P47-55)【关键词】北江;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典型对应分析【作者】高天扬;谢迪;彭宁东;李潮;张少平;罗锦桢;王春晖;赵俊【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优质环保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优质环保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优质环保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优质环保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优质环保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优质环保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优质环保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优质环保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2.4北江是珠江流域的第二大水系,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主流称浈江,在韶关市沙尾洲与发源于湖南省临武县的武江汇合后始称北江。
凤凰山天池断线麦穗鱼的摄食生态研究赵晓丹;赵俊;李潮;高天扬【摘要】为了解断线麦穗鱼(Pseudorasbora interrupta)在凤凰山天池的种群生物学特征,对其基础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2016年4月-2017年3月,于凤凰山天池共采集断线麦穗鱼281尾,利用胃(肠)含物分析法,分析其摄食强度、食物组成和摄食生态位.结果表明:断线麦穗鱼的摄食强度春季最低,夏、秋季较高,春秋季节差异明显.其饵料生物包括18个类群,以硅藻门占绝对优势(IRI=79.25%),其余依据IRI大小依次为绿藻门、水生昆虫、枝角类、甲藻门等.断线麦穗鱼的食物组成呈现季节变化,除全年均占绝对优势的硅藻外,次优势类群的四季差异明显.其中春季以水生昆虫和花粉较为常见;夏季以绿藻门和甲藻门较为常见;秋季以枝角类最多;冬季则为绿藻门占优.以特定饵料丰度和出现频率作图对摄食策略分析结果表明:断线麦穗鱼属于广食性鱼类,具有较为宽广的营养生态位.%The basic biology of Pseudorasbora interrupta was researched systemically in this study to reveal the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t in the top lake of Fenghuang Mountain.A total of 281 individuals were collected during April 2016 to March 2017.The feeding intensity, food composition and feeding ecology were studied based upon analysis of stomach(gut) contents.The mai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eeding intensity of P.interrupta was lowest in spring, but higher in summer and autumn.The feeding intensity in spring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at in autumn.The food composition of P.interrupta contained 18 prey groups with Bacillariophytadominating(IRI=79.25%), and other prey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mount of IRI were Chlorophyta, aquatic insects, Cladocera and Pyrrophyta etc.Thedietary compositon of the prey consumed had obvious seasonal variations, with the exception that Bacillariophyta was dominant prey group across 4 sea-sons, subdominant prey groups vari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four seasons.Aquatic insects and pollen were predominant groups in spring, Chlorophyta and Pyrrophyta in summer, Cladocerans in Autumn and Chlorophyta in winter.The analysis of feed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abundance of a prey taxon and the frequency of the occurrence showed that the P.interrupta was euryphagous fishes and had a wild niche width.【期刊名称】《淡水渔业》【年(卷),期】2018(048)002【总页数】8页(P43-50)【关键词】断线麦穗鱼(Pseudorasbora interrupta);摄食生态;食物组成;摄食强度【作者】赵晓丹;赵俊;李潮;高天扬【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优质环保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优质环保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优质环保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优质环保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1.1凤凰山是广东省东部地区的著名山峰,位于潮州市凤凰镇。
水产养殖的实习报告3篇水产养殖的实习报告篇1为了了解水产生产一线情况和海南红树林生态环境,我们水产养殖全体同学在赵老师带领下到三亚水产养殖基地进行学习参观,水产养殖专业实习报告。
我们到过的参观地点有:(1)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2)沿途参观了冯家湾虾苗基地。
(3)螺旋藻养殖基地;(4)南海水产研究所海润珍珠养殖场;一:首先到达参观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位于海口东南方向琼山境内,红树林在这里的海滩上绵延50公里,面积达3337.6公顷,海南的红树林以琼山、文昌为最,其中琼山市的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是游人去得最多的景区之一。
面积4000多公顷,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是中国七个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区之一。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滨海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的植物群落,其大部分树种属于红树科,生态学上通称为红树林,是能生长于海水中的绿色植物。
从照片上可以看出,这里的红树林生态环境极好,适合各种生物繁殖生活,水中有多种生物,包括各种鱼类诸如血蚶、蚝、对虾、青蟹、血鳝,各种蛇类等,实习报告《水产养殖专业实习报告》。
生物资源及其丰富。
据介绍,这里的红树林生长良好,涨潮时分,茂密的红树林树干被潮水淹没,只露出翠绿的树冠。
我们到时,正处于涨潮前期,能看到水已经淹没树根,只有气生根还露出水面。
有经常性腿潮涨潮,有利于生物生长发繁殖,因此这里生物物种繁多。
二:参观红树林后,汽车开到冯家湾,沿途参观虾苗基地。
这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虾苗培育基地。
这里实际形成了冯家湾———椰林湾地区对虾种苗产业带拥有种苗厂家400多家,虾苗总数占全省80%左右,成了远近闻名的“虾苗谷”。
但是,从沿途参观来看,这里的基地虽然总体规模大,但都是小规模个体养殖较多,技术力量也很薄弱,竞争力不会太大。
需要引进大量技术人员提高育苗技术和技术创新才是出路。
三:到达三亚后休息一晚上,晚上我到三亚海滩看看,这里的海水比海口的海水干净多了,说明三亚市的生态环境确实很好。
65在啁啾鸟鸣中探寻生命之音——记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东风 李 莉 肖贞林 “博文集《学海拾贝-高校感悟》样书收到了。
书的出版为我的高校教师生涯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此书是我对高校生活的总结,所见所历都是亲身感悟,也为年轻人留下了一点文字。
学生又获批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时间向我报喜。
这是我的学生第二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了,可喜可贺!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在成长。
由衷地祝福他们!”李东风在博文《今天有两件喜事》中写道。
李东风是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我国鸟鸣生理学著名学者。
虽已退休,但他仍持续关注国家的教育事业,愿意继续为科研、教学、社会服务发光发热。
李东风爱好广泛,但一生从事的鸟鸣研究却是他最深的关切。
“我的导师培养了十几位研究生,只有3位一直坚持做鸟鸣研究。
我们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十项,把老师的研究传承并发扬光大。
现在我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这项事业,看到他们的成长,我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期盼。
”谈到鸟鸣研究,李东风有诸多感怀。
结缘鸟鸣研究“以前去参会,常听有人说,那个‘鸟人’来了。
当然这在别人看来像是戏谑,但是得到这样的称号,我自己感到挺开心,说明大家知道我是研究鸟鸣的,毕竟做这个工作的人很少。
”李东风笑着说。
40年学海生涯,他的科研方向始终未变。
明媚的晨光中鸟鸣啾啾是很平常的场景。
在尚未接触鸟鸣研究之前,李东风未曾想过自己的人生会与这鸟鸣联系起来。
与鸟鸣研究结缘,源于他的一段知青经历。
李东风的父母均为大学老师,他自幼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求。
1975年中学毕业下乡当知青,他自己摸索建了气象站,为村民提供天气信息,他还做过育种员,开展玉米杂交工作。
挥汗于田间地头,他做了不少科研尝试,渐渐对生物学产生了兴趣。
知道世界上有鸟鸣研究,是因为与下乡带队干部蓝书成教授的相识。
蓝教授是中国鸟鸣生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率先开展了鸟类(家禽)及鸣禽发声行为机制研究,并形成国内“具有特色和独创性”的比较生理学研究领域。
水产养殖公司简介范文范本1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顺风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简介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顺风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部设在风光旖旎的阳澄湖畔,是以经营当地特种水产品,特别市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我公司创建以来,坚持只销售正宗的阳澄湖东、中湖的优质大闸蟹,并向客户承诺“假一罚十”,在广大客户心目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在北京、上海、青岛、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确立了一批固定客户,产品还远销香港、澳门等地区。
公司在坚持阳澄大闸蟹的质量和服务下,以过硬的产品通过了商检部门的层层抽检。
公司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该品牌被质检总局注册为原产地标记的质优产品和无公害绿色产品。
公司还被政府部门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顺风公司所销的每一个大闸蟹上多有特有的金腰带及商标,本着“信誉为本,客户至上”的原则,竭诚欢迎与广大客户合作。
范本2广东大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简介广东大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主要以鳗鱼养殖为主,有二十多年的鳗鱼养殖经验,养殖规模居于全国前列。
鳗鱼年销售量在4000—5000吨,年销售额约6亿元左右。
企业正向标准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是行业的模范,规模之大从而能带动整个产业群的发展,带动各地的鳗鱼苗种、饲料生产、烤鳗加工、营销出口等服务体系。
大峰企业已形成集鳗苗培育、成鳗养殖、饲料生产等配套比较完善的鳗鱼产业链,带动千家万户的农户增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随着鳗鱼养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养鳗已成为该市渔业生产的支柱产业,该市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
我国大陆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占有率高达80%~83%,主要销售给日本,日本占世界消费量的近70%。
范本3广州市金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简介广州市金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创建于2008年,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海鸥岛,是在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践现代装备农业的指导思想,依托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为技术支撑,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各级政府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成功创建,目前基地已在水产养殖、种质选育、种苗生产及装备农业、品牌农业等方面起着重要典范作用,引领行业和产业的发展。
疣吻沙蚕组织切片的观察研究马定昌;叶柳荷;许爱娱;潘淦;龙程【摘要】文章系统研究了疣吻沙蚕(Tylorrhynchus heterochaetus)的组织结构。
组织学切片染色发现,疣吻沙蚕的体壁肌肉发达,有环肌及纵肌之分,并且头部体壁有丰富的粘液腺和感觉细胞,前者包括梨状腺与管状腺,能分泌黏液,湿润虫体,后者可帮助头部判断方向;疣足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并着生刚毛;消化道中咽肌发达,食道短,胃不明显,分前后肠,前肠厚且多褶皱,利于碾磨食物,后肠薄且富含腺体,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循环系统为典型的闭管式循环系统,由背腹大血管、节环血管和血管球构成;神经系统为链式神经系统,主要有背侧的1对咽上神经节及腹侧的腹神经链。
%The histological structure of Tylorrhynchus heterochaetus was systemically observed. According to histological staining, there were strong muscles(circular muscles and longitudinal muscles)in the body wall of T. heterochaetus. The head's epiderm con-tained many mucous glands(pyriform gland and tubuliform gland)and sensory cells,whose function was to excrete mucus and to help head judge direction. There was a parapodia on each metamere of the worm,inserted with several setae and surrounded by abundant capillaries. The pharyngeal muscle in the pharynx of digestive tract was strong,with a short esophagus and an obscure stomach. The intestinal tract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foregut and hindgut):the foregut was thicker than the hindgut and consisted of much eleva-tion,which was suitable for milling food,while the hindgut was much thinner but had abundant glands clustered in its inner surface, being important for digesting food andabsorbing nutrition. The circulatory system was a typical closed vascular one,containing a big dorsal vessel,a big ventral vessel,a vascular sinus and some small protovertebral vessels. The nervous system consisted of a pairof suprapharygeal ganglions and a ventral nerve cord.【期刊名称】《南方水产科学》【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6页(P58-63)【关键词】疣吻沙蚕;组织结构;HE 染色【作者】马定昌;叶柳荷;许爱娱;潘淦;龙程【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金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1447;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 金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1447;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74疣吻沙蚕(Tylorrhynchus heterochaetus)俗称“禾虫”,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疣吻沙蚕属,生长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沿海咸、淡水交界地区,在中国广东、浙江、福建、上海和南京等省市有分布[1]。
北江侧条光唇鱼的个体生殖力蓝昭军;赵俊;李强;钟良明;陈龙秀;袁秀琛【摘要】于2007年7月-2009年6月,在北江随机采集侧条光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llens)样本358尾,均测量其体长(L)、体质量(W)、净体质量(Wn)和性腺质量(Wo)等生物学指标.从样本中选取卵巢成熟度为IV期的雌性个体73尾,用质量法计数个体绝对生殖力,并对体长相对生殖力(FL)、体质量相对生殖力(FW )进行计算,用5种数学模型及多元回归方程拟合个体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样本由1+~5+龄5个龄组组成;个体绝对生殖力(F)在578~12 621粒之间,平均为3 303粒,体长相对生殖力在73~908粒/cm之间,平均为282粒/cm,体质量相对生殖力在42~203粒/g之间,平均为87粒/g;个体绝对生殖力及个体体长相对生殖力均与全长、体长、体质量、净体质量、体长体质量复合关系和卵巢质量等呈幂函数相关,两者均与成熟系数和年龄呈指数函数相关,而体质量相对生殖力与各生物学指标相关性不显著. 根据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可以利用体长或体质量预测种群生殖力. 根据侧条光唇鱼卵径分布频率特征,初步推测其为分批产卵鱼类.【期刊名称】《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00)001【总页数】6页(P92-97)【关键词】侧条光唇鱼;个体生殖力;北江;生物学指标【作者】蓝昭军;赵俊;李强;钟良明;陈龙秀;袁秀琛【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高等学校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高等学校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31;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韶关水产研究所,广东韶关,512006;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高等学校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31;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高等学校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健康安全养殖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8.8北江是珠江流域的第二大水系,主要位于广东省的中北部,约在北纬23°10′~25°31′,东经111°55′~114°50′之间,发源于南岭山地,全长572 km(至海),在三水与西江相通,三水以上的流域面积共约46 480 km2. 北江属于急流性河川,全流域以山地丘陵居多,平原少,高度在海拔500 m以上的山区约占全流域面积的20%,海拔50~500 m之间的丘陵地约占70%,海拔50 m以下的河谷平原不足10%.因此,北江中急流水中下层鱼类类群广为分布[1].侧条光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llens)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鲃亚科(Barbinae),光唇鱼属(Acrossocheilus),俗称石斑鱼、石花鱼等,主要分布于珠江水系[2-3].侧条光唇鱼为急流水中下层鱼类,在北江主要分布于中上游及其支流.其脂肪含量高,味鲜美,为珠江流域山区及丘陵地区常见的小型经济鱼类.迄今为止,有关侧条光唇鱼的研究仅见于分类学及形态学[4-5],而有关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未见报道. 2007年7月—2009年6月,作者在北江流域采集了侧条光唇鱼样本358尾,对北江侧条光唇鱼种群的个体生殖力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北江侧条光唇鱼的资源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及科学依据.1.1 样本的采集和测定于2007年7月—2009年6月在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桂头镇、仁化县及英德市等地随机采集侧条光唇鱼样本358尾,采集时间为每月的中下旬,所有样本均在新鲜状态下对其全长、体长、体质量、净体质量和性腺质量等常规生物学性状进行测量并解剖.样本中卵巢成熟度为IV期的侧条光唇鱼雌性个体73尾,用质量法计数个体绝对生殖力,并对体长相对生殖力(FL)、体质量相对生殖力(FW)进行计算. 卵巢分期参考叶富良等的方法[6].选取身体两侧背鳍前部下方、侧线上方的正常鳞片作为年龄鉴定材料.采用卵径频率分布法初步推测侧条光唇鱼的产卵类型,分别对Ⅲ期及Ⅳ期卵巢各1个样本的卵径进行测量,卵径的测量在OLYMPUS BX51显微镜和OLYMPUS DP70摄像头下进行,精确至0.01 mm.使用的符号、公式及单位:全长(TL,cm);体长(L,cm);体质量(W,g);净体质量(Wn,g);性腺质量(Wo,g);年龄(t,龄);标本数(n,尾);绝对生殖力[F= 样品卵粒数/样品质量×卵巢质量,粒][7];体长相对生殖力(FL=F/L,粒/cm);体质量相对生殖力(FW=F/W,粒/g);成熟系数(GSI=Wo/Wn×100);丰满度[K=(Wn/L3)×100, g/cm3].1.2 数据处理对实测数据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7软件处理,以Statistica 6.0软件作图.个体生殖力和各形态学指标的关系以5种函数模型(直线、幂、指数、对数、抛物线)进行拟合,选择复相关系数(R2)最大者作为选取型式,并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描述个体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间的多元参数关系.2.1 样本的年龄、体长和体质量样本由1+~5+龄的5个年龄组组成,主要为2+、3+龄组,分别占32.88%和27.40%.样本中体质量最小者为9.60 g,体长7.0 cm,年龄为1+龄,成熟系数为4.71%;体质量最大者108.40 g,体长为13.9 cm,年龄为4+龄,成熟系数为13.21%.样本中,体长主要分布于9.0~13.0 cm之间,而体质量主要集中于 30.00~80.00 g之间.各龄组的体长和体质量见表1.对73尾雌鱼的体长与体质量及净体质量进行回归性分析表明,性成熟雌鱼的体质量、净体质量均与体长呈幂函数相关,随体长的增长而增加,其回归方程根据实测数据拟合得:W=0.021L3.123 (R2=0.928,Plt;0.01,n=73);Wn=0.021L3.058 (R2=0.934,Plt;0.01,n=73).2.2 卵径分布频率及产卵类型为了解侧条光唇鱼的产卵类型,作出其卵径频率分布图(图1).由图1可知,Ⅲ期卵巢主要有1个卵径群,主要为第3时相卵子,卵径约在1.00~1.60 mm之间;Ⅳ期卵巢有2个卵径群,分别为第3时相及第4时相的卵子,其卵径分别在1.00~1.90 mm和2.30~2.95 mm之间.据此推测,在卵巢由Ⅲ期发育到Ⅳ期时,卵巢中先有一部分卵子从第3时相发育到了第4时相,而剩余卵子仍停留在第3时相.由此初步推测,侧条光唇鱼为分批产卵鱼类,一年产卵2~3次.2.3 个体生殖力的分布个体绝对生殖力(F)在578~12 621粒之间,平均为3 303粒;体长相对生殖力(FL)在73~908粒/cm,平均为282粒/cm;体质量相对生殖力在42~203粒/g 之间,平均为87粒/g.绝对生殖力主要集中于1 000~4 000粒之间,绝对生殖力在7 000粒以上的样本较少;体长相对生殖力主要分布于100~500粒/cm之间,而体质量相对生殖力主要集中于50~100粒/g之间.生殖力频率分布见图2.2.4 个体生殖力与各生物学指标的关系为了分析个体生殖力与各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用5种数学模型分别对个体生殖力(F、FL和FW)与全长、体长、体质量、净体质量等9个生物学指标的函数关系进行拟合,选取拟合度最好的函数关系作为个体生殖力与该生物学指标的回归方程.各相关回归方程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F 和FL与体质量的拟合度均为最高,与肥满度的拟合度均为最低;F和FL均与体长、体质量、净体质量、体长体质量复合关系和性腺质量和年龄等呈幂函数相关,且均与年龄和成熟系数呈指数函数相关,但F与各个生物学指标的拟合程度均高于FL;此外,FW与所有参选的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2.5 个体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多元回归分析将73尾样品的个体生殖力(F、FL、FW)分别与全长、体长、体质量、净体质量、体长体质量复合关系、性腺质量、年龄、成熟系数和肥满度等9个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了解个体生殖力(F、FL、FW)与生物学指标的多元参数关系.个体绝对生殖力与各指标的全回归方程为:F=- 38 034.03 - 463.80TL +7 847.36L +1 107.43W - 299.57Wn - 4 187.38-190.91Wo + 127.23GSI + 5 316.02K +187.88t.逐步回归方程为:F=-36 906.20 + 7 019.45L + 1 098.85W - 38 95.97 - 384.64Wn + 5 156.56K. 参选的9个因素有L、W、、Wn和K等5个因素入选,说明这5个因素与F关系密切. F与L、Wn和K呈正相关,与和W呈负相关.个体体长相对生殖力与各指标的全回归方程为:FL = -3 233.45 - 33.97TL +639.09L + 85.78W - 24.64Wn -333.44 - 17.20Wo + 11.98GSI + 480.68K +17.33t.逐步回归方程为:FL = -2 492.83 + 461.08L + 50.95W - 259.39 + 12.23 GSI + 375.28K.参选的9个因素中有L、W、、GSI和K等5个因素入选,说明这5个因素与FL关系密切.其中, FL与L、W、GSI和K呈正相关,与呈负相关.个体体质量相对生殖力(FW)与各指标的全回归方程为:FW=-614.65 - 7.18TL +137.31L +18.50W - 5.93Wn - 72.47 -7.30Wo +4.65GSI + 94.32K +4.33t.参选的9个因素中,没有因素入选,说明FW与这些生物学指标相关性不显著,这与单因素回归的结果相符.这表明,侧条光唇鱼的体质量相对生殖力是比较稳定的,并不随着体长的增长及体质量的增加而发生显著的变化.3.1 侧条光唇鱼的繁殖策略鱼类的繁殖策略如繁殖投入等是鱼类对环境的适应而形成的,而生殖力是衡量鱼类繁殖投入大小的重要指标.侧条光唇鱼的体长相对生殖力在73~908粒/cm之间,平均为282粒/cm,体质量相对生殖力在42~203粒/g之间,平均为87粒/g.与北江其他的经济鱼类如(Hemiculter leucisculus)(FL平均为1 188粒/cm,FW 平均为396粒/g)[8]和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FL平均为4 379粒/cm,FW平均为479粒/g)[9]等相比,其相对生殖力较小,但其卵巢中卵子的直径相对较大,因而卵中所含的卵黄较多,可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供孵化后的仔鱼利用,提高由卵发育到成体的成功率.此外,侧条光唇鱼为卵毒鱼类,卵子在发育成熟之时含有毒素[10].毒素对鱼卵的发育可能起着某种重要的生理作用,以及保护鱼卵不被捕食.这表明,侧条光唇鱼与和黄尾鲴相比,其繁殖策略的特点在于提高每个卵子发育至成鱼的成功率,以保证足够的补充群体,这与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11]、大鳍鱯(Mystus macropterus)[12]和白缘(Liobagrus marginatus)[13]等有相似之处.对于同一种鱼的不同种群来说,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其对繁殖的投入也有可能是不同的.子陵吻鰕虎鱼被迁入抚仙湖后,受到水温条件、饵料丰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体质量相对生殖力平均值明显低于巢湖和洞庭湖的土著种群[14];而麦穗鱼抚仙湖种群的体质量相对生殖力明显低于巢湖的种群,而与洞庭湖种群相当[15].我们也发现,不同种群侧条光唇鱼在繁殖上的投入也是有所不同的.北江中上游的样本的相对生殖力远大于流溪河的样本(FL平均为43粒/cm,FW平均为20粒/g,待发表数据),这可能与北江中上游地区侧条光唇鱼种群的饵料生物较为充足有关. 3.2 个体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鱼类个体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不同的鱼的表现方式往往有所不同.侧条光唇鱼个体绝对生殖力、体长相对生殖力均与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相关,这与(Hemiculter leucisculus)[8]、白斑狗鱼(Esox lucius)[16]和Pomoxis nigromaculatus[17]等相似.侧条光唇鱼个体生殖力与全长、体长、体质量及净体质量等生物学指标密切相关.比较个体生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可以发现,F与各指标的相关性比和FL高,而F与体质量、净体质量及体长的相关性比其他生物学指标更为密切.而且,多元回归分析也表明,个体生殖力与体长和体质量关系密切.因此,可以利用个体生殖力与体长、体质量的关系对种群生殖力进行预测,以了解其种群动态.LAN Zhaojun1, ZHAO Jun1*, LI Qiang2, ZHONG Liangming3, CHEN Longxiu1, YUAN Xiuchen1(1. Key Laborato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for Guangdong Higher Education, Key Laboratory for Healthyand Safe Aquaculture of Guangdong Province, School of Life Scienc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China;2. School of Life Science,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China; 3. Shaoguan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Shaoguan, Guangdong 512006, China)Key words: Acrossocheilus parallens; individual fecundity; BeijiangRiver; biological indexes据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CSTPCD 2008)提供的数据,《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0.238,在综合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46位;总被引频次为271,在综合类学术期刊中排名第50位;即年指标为0.030,他引率为0.920,基金论文比为0.610.收稿日期: 2009-06-2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370724)作者简介:张玉影(1982—),女,安徽蒙城人,华南师范大学2004级硕士研究生,Email:*****************;李雪峰(1965—),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博士,华南师范大学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动物细胞工程,Email:*************.cn.*通讯作者文章编号: 1000-5463(2010)01-0098-07【相关文献】[1] 潘炯华.珠江水系北江渔业资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7:1-2.[2] 乐佩琪.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下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99-100.[3] 潘炯华,钟麟,郑慈英,等.广东淡水鱼类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1:145-146.[4] 赵俊,陈湘粦.厚唇光唇鱼(Acrossocheilus labiatus)和侧条光唇鱼(A.parallens)的比较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20-25.ZHAO Jun, CHEN parative study of Acrossocheilus labiatus and A.parallens[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1992,(1):20-25.[5] 李红敬,谢素霞.侧条光唇鱼和宽鳍鱲的两个地理种群形态比较[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2):202-203.LI Hongjing, XIE Suxia. The morphological comparration of populations of Acrossocheilus parallens and Zacco platypus[J].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7,20(2):202-203.[6] 叶富良,张健东.鱼类生态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0-81.[7] 殷名称.鱼类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269.[8] 李强,蓝昭军,李伟靖,等.广东北江个体生殖力的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2008,7(4):55-59.LI Qiang, LAN Zhaojun, LI Weijing, et al. Study on the individual fecundity of Hemiculter leucisculus of Beijiang River[J].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8,7(4):55-59.[9] 蓝昭军,李强,陈龙秀,等.北江黄尾鲴个体生殖力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107-113.LAN Zhaojun, LI Qiang, CHEN Longxiu, et al. Study on the individual fecundity of 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 in the Beijiang River[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08(4):107-113.[10] 伍汉霖.中国有毒及药用鱼类新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62-163.[11] 李红敬,刘鸿艳,樊启学,等.黑斑原鮡个体生殖力的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8,14(4):499-502.LI Hongjing, LIU Hongyan, FAN Qixue, et al. Individual fecundity of Glyptosternum maculatum[J] .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Biology,2008,14(4):499-502.[12] 金灿彪,何学福,王德寿.大鳍鱯个体生殖力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 19(2):311-315.JIN Canbiao, HE Xuefu, WANG Deshou. A study on the individual fecundity of Mystus macropterus:bagridae[J]. 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1994, 19(2):311-315.[13] 刘小红,郭宇辉,王宝森,等.嘉陵江下游白缘个体生殖力研究[J].淡水渔业,2007,37(2):41-43.LIU Xiaohong, GUO Yuhui, WANG Baosen, et al. Study on the fecundity of Liobagrus margirtatus(Günther)in lower reaches of Jialing River[J]. FreshwaterFisheries,2007,37(2):41-43.[14] 严云志,陈毅峰.抚仙湖子陵吻鰕虎鱼繁殖策略的可塑性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7,31(3):414-418.YAN Yunzhi, CHEN Yifeng. Plasticity in reproductive tactics of ctenongbius giurinus in Lake Fuxian[J].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2007,31(3):414-418.[15] YAN Yunzhi, CHEN Yifeng. Variations in reproductive strategies between one invasive population and two native populations of Pseudorasbora parva[J]. Current Zoology, 2009, 55(1) :56-60.[16] 张桂蓉,杜劲松,严安生,等.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的个体繁殖力[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23(6):335-337.ZHANG Guirong, DU Jingsong, YAN Ansheng, et al. Individual fecundity of Esox lucius linnaeus in the Ertixche River[J].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University,2004,23(6):335-337.[17] STEVE C B,ROY C H. Individual and relative fecundity of Black Crappie(Pomoxis nigromaculatus) in Baldwin Cooling Pond[J].Transaction of the Illinois State Academy of Science,1994,87(3):145-150.。
第39卷第1期大连海洋大学学报Vol.39No.1 2024年2月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Feb.2024DOI:10.16535/ki.dlhyxb.2023-095文章编号:2095-1388(2024)01-0162-10水生动物病原菌Ⅵ型分泌系统(T6SS)及其溶血素共调节蛋白研究进展伍水龙1,2,黄瑜1,3,王蓓1,3,汤菊芬1,3,蔡佳1,3∗,简纪常1,3∗(1.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88;2.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45;3.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88)摘要:Ⅵ型分泌系统(typeⅥsecretion system,T6SS)是多种革兰氏阴性菌编码的蛋白分泌装置,在毒力因子释放㊁生物被膜形成㊁铁离子摄取㊁囊泡运输㊁环境压力适应性及细菌胞内存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在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㊁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㊁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㊁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等水生动物病原菌的致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㊂然而,有关水生动物病原菌T6SS组分及其功能的报道还比较匮乏㊂本文对几种水生动物病原菌T6SS的生物学功能与调控机理,以及T6SS关键调控因子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cp的系统进化关系与功能等最新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在水生动物病原菌T6SS的生物学功能㊁T6SS活性调控与环境因素的关联性㊁T6SS与致病菌代谢之间的调控关系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水生动物致病机制研究及水产养殖细菌病的防控提供新思路㊂关键词:Ⅵ型分泌系统;水生动物病原菌;溶血素共调节蛋白;系统进化树;功能位点中图分类号:S943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病原菌致病力与其携带的多种分泌系统密切相关,细菌可通过分泌系统将毒力蛋白或效应因子释放到外界环境中,或者直接作用于原核或真核生物,从而调控细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㊂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分泌系统可分为两大类,分别为跨双层细胞膜分泌系统及单跨外膜分泌系统㊂其中有5种跨双层膜分泌系统类型已被鉴定,依次为T1SS㊁T2SS㊁T3SS㊁T4SS和T6SS(typeⅠ,Ⅱ,Ⅲ,Ⅳ,Ⅵsecretion systems)及1种单跨外膜分泌系统T5SS(typeⅤsecretion system)[1]㊂Ⅵ型分泌系统(typeⅥsecretion system,T6SS)于2006年从非O1和非O139血清型的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中被鉴定[2],至今依然是细菌分泌系统研究的热点㊂T6SS存在于约1/4的变形菌门细菌中,由15~20个核心组分构成[3]㊂T6SS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介导细菌间的竞争㊁杀伤作用[4-5],以及调控毒力基因表达[6]㊁生物被膜形成与运动性[7]㊁胞外金属离子摄取[8]㊁鞭毛基因表达[9]和环境适应性[10]等㊂T6SS活性主要受群体感应系统[11]㊁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修饰[12]及组蛋白样核结构蛋白[13]等胞内外信号因子调节㊂作为构成T6SS管状结构的核心蛋白,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emolysin coregulatory protein,Hcp)在效应因子分泌和T6SS装置组装的调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㊂Hcp可为T6SS效应蛋白提供锚定位置,协助效应蛋白的折叠,同时也是一种可分泌到胞外的T6SS 特征性效应蛋白[14]㊂Hcp还作为分子伴侣协助效应因子的折叠,并结合㊁输送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30000的效应蛋白进行转运[15]㊂尽管T6SS及Hcp功能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相似性,然而,目前有关T6SS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临床环境中分离的各种人类病原菌,对水生动物致病菌T6SS及其核心组分的功能研究和认识还相对不足㊂本文围绕水生动物病原菌㊀收稿日期:2023-04-24㊀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0A206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22A151501220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培育项目(2015A030308020)㊀作者简介:伍水龙(1985 ),男,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㊂E-mail:wslbeijing2008520@㊀通信作者:蔡佳(1982 ),男,博士,博士生导师,副教授㊂E-mail:caijia@简纪常(1964 ),男,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㊂E-mail:jianjc@(并列通信作者)T6SS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节机制㊁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cp系统进化关系及其生物学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了解水生动物致病菌T6SS的研究概况和水生动物病害防控提供科学参考㊂1㊀T6SS的结构与功能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T6SS是一个噬菌体样注射器结构的复合物,以倒置的形式镶嵌于双层细胞膜上㊂T6SS通常由13个核心蛋白成分组成,包括构成分泌系统的跨膜复合结构和噬菌体样的穿刺结构(图1)㊂1.1㊀T6SS的跨膜复合结构T6SS跨膜复合结构由TssL㊁TagL㊁TssJ和TssM4个膜蛋白形成㊂其中,TagL可穿过3个跨膜组分插入内膜,以类似于锚的结构将装置固定在细胞壁上;TssL是一种以钩状折叠的构象定位于细胞质的内膜蛋白;TagL与TssL可通过一个C端跨膜区域锚定在一起[16]㊂1.2㊀噬菌体样的穿刺结构T6SS基因簇可编码多种噬菌体样蛋白,如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cp(与噬菌体的gp19尾管蛋白同源),可形成内径约为4nm的六元环,长达100nm的管状结构是效应蛋白的转运通道[17];缬-甘氨酸重复蛋白G[valine-glycine repeat protein G (VgrG),与噬菌体的gp5和gp27顶端融合蛋白同源],位于Hcp管道末端,可形成三聚体的细胞穿刺结构,由Hcp管道推向靶细胞[18];TssB和TssC 蛋白(类似于噬菌体的gp18),包围在Hcp尾管结构的外侧,形成一个类似于噬菌体收缩鞘结构[19], TssB/TssC可持续地进行组装㊁拆卸和回收等周期性循环[20];TssE蛋白(与噬菌体gp25基板组件蛋白同源),形成类似于噬菌体基板结构,与噬菌体gp25的功能类似,可能参与Hcp管道和TssB/TssC 鞘结构的组装[21];脯氨酸(Proline)-丙氨酸(Alanine)-丙氨酸(Alanine)-精氨酸(Arginine) (PAAR)重复蛋白家族成员,位于VgrG顶端,形成一个顶端穿刺结构,PAAR与VgrG的相互作用可增加整个分泌装置的稳定性[22]㊂1.3㊀与结构相关的功能作用细菌T6SS跨膜复合结构与穿刺结构是决定其生物学功能的重要基础㊂跨膜复合结构是T6SS的平台基石,这些复合蛋白镶嵌在细菌双层细胞膜上,为T6SS功能发挥提供支撑作用㊂与功能较单一的跨膜复合结构不同,T6SS穿刺结构主要是为分泌系统提供能量和各种效应因子的分泌㊂研究发现,Hcp㊁VgrG和PAAR既是T6SS的结构性效应因子,也是其他效应分子经T6SS分泌至胞外的停泊位点[23]㊂其中,由Hcp形成的同源六聚体的管腔内侧存在不同的表位,可协同各种效应因子的输出,如肽聚糖水解酶Tse1㊁Tse3和RNA降解酶Tse2的分泌[24]㊂VgrG-PAAR复合物根据其功能可进一步分为VgrG-PAAR核心复合物和VgrG-PAAR 辅助复合物[25]㊂T6SS效应分子输出的另一重要途径,便是与VgrG-PAAR针尖复合物的表位结合,如溶菌酶样效应蛋白TseP㊁TseC和DNA降解酶Rhs的分泌[26-27]㊂最近研究发现,接受效应因子停泊的结构蛋白可能并不是彼此独立发挥功能的㊂通过晶体结构分析表明,Hcp-VgrG-PAAR以α和β螺旋㊁氢键等形式形成一个内径为0.28nm的传送系统,这样的结构更有利于细菌效应蛋白的快速输出[28]㊂Ⅰ 穿刺结构;Ⅱ 膜复合体;Ⅲ 收缩鞘结构㊂依照参考文献[23]绘制㊂Ⅰ puncturing device;Ⅱ membrane complex;Ⅲ contractile sheath.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23].图1㊀T6SS与T4噬菌体结构示意图Fig.1㊀Diagram of T6SS and T4bacteriophage structures 2㊀常见水生动物病原菌T6SS的生物学功能2.1㊀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水生革兰氏阴性菌,在海洋和河口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可经海产品传播导致人类腹泻疾病,引起人类肠胃炎和伤口感染㊂首次大流行是由血清型O3:K6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此后,其他血清型引起的流行感染也越来越多地被报道[29-30]㊂基因组测序表明,副溶血性弧菌361第1期伍水龙,等:水生动物病原菌Ⅵ型分泌系统(T6SS)及其溶血素共调节蛋白研究进展T6SS1和T6SS2分别位于1号和2号染色体[31],由毒力岛基因所编码[32]㊂副溶血弧菌T6SS1主要介导细菌在宿主细胞的黏附㊁定植和毒力产生[33],并通过分泌效应蛋白引发自噬反应从而诱导宿主发病,而T6SS2则介导细菌间的拮抗作用㊂[34-35]㊂副溶血弧菌主要产生两种与溶血和细胞毒性有关的毒力因子,即耐热性直接溶血素(TDH)和/或TDH 相关溶血素(TRH)[36],副溶血弧菌的进化分析显示,T6SS可能涉及以上两种毒力因子的产生过程[37]㊂2.2㊀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嗜水气单胞菌在温水环境中普遍存在,主要引发鱼类气单胞菌败血症(motile aeromonas septice-mia,MAS)[38]㊂研究发现,嗜水气单胞菌T6SS在不同区域来源的菌株中存在结构成分上的差异,如大多数来自美国的分离株不具有完整的T6SS,只编码了3个核心元件[tssD(Hcp)㊁tssH和tssI (VgrG)],而来自中国的分离株则具有完整的T6SS,但T6SS核心成分hcp1和vgrG1的敲除均可导致嗜水气单胞菌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幼鱼的毒力降低[39]㊂嗜水气单胞菌的毒力作用与VgrG在调节蛋白酶生成㊁菌活力及生物被膜形成方面有关[40]㊂效应蛋白-免疫因子的分泌是许多病原菌在发挥杀伤作用过程中为防止自身被误伤而采取的一种常见的T6SS分泌策略㊂研究表明,嗜水气单胞菌T6SS所分泌的一种磷脂酶Tle1AH,可促进生物被膜的形成,增强抗菌竞争能力及对斑马鱼的致病力;然而研究人员发现,在Tle1AH下游存在一种重要的同源免疫蛋白Tli1Tli2AH,可保护细菌自身免遭Tle1AH的攻击[41]㊂TseC-TsiC同样被证实是由T6SS所分泌并在嗜水气单胞菌的菌群竞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效应蛋白-免疫因子对[42]㊂2.3㊀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溶藻弧菌广泛分布于海洋和河口环境中,是一种对海洋动物和人类均会构成潜在威胁的水生动物条件致病菌[43]㊂全基因组测序显示,溶藻弧菌可编码两套T6SS,即T6SS1和T6SS2㊂然而,目前有关T6SS1㊁T6SS2的功能作用未形成统一认识㊂鱼体竞争试验表明,溶藻弧菌EPGS株的两套T6SS均不参与宿主毒力作用,但T6SS2可介导细菌间的竞争和杀伤能力,而T6SS1则无此作用[44]㊂另有研究表明,溶藻弧菌Va T6SS1和Va T6SS2均可分泌MIXⅤ型(marker for type sIX effectors)抗细菌效应蛋白,这些效应蛋白被证实可在副溶血弧菌等海洋弧菌之间进行水平转移和交流,从而增强这些海洋弧菌与其他水生环境细菌的竞争作用[45]㊂2.4㊀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哈维氏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细菌,其基因组可编码3套T6SS(T6SS1㊁T6SS2㊁T6SS3)[46]㊂TssJ是哈维氏弧菌T6SS膜蛋白复合体成分之一,注射TssJ重组蛋白或DNA疫苗后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blochii)体内,碱性磷酸酶(AKP)㊁酸性磷酸酶(ACP)㊁溶菌酶(LZM)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著增强,同时白介素10 (IL10)㊁补体3(C3)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α与IIα(MHC Iα㊁MHC IIα)和免疫球蛋白M(IgM)的表达水平也明显上调,且在诱导鱼体产生血清抗体能力方面,TssJ重组蛋白免疫组要强于DNA疫苗免疫组[41]㊂此外,对T6SS主要效应因子rbsB㊁luxP㊁luxO㊁vgrG和vasC各敲除株的功能研究表明,哈维氏弧菌T6SS主要涉及细菌生物被膜形成㊁运动性及拮抗其他细菌的能力等[47]㊂2.5㊀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迟钝爱德华氏菌(部分菌株也被称为杀鱼爱德华氏菌)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可引起多种经济养殖鱼类系统性出血性败血症和烂身等疾病的病原菌[48]㊂T6SS效应蛋白EvpP可介导迟钝爱德华氏菌侵袭宿主细胞[49]㊂EvpP通过与Hcp 相互结合进行转运,是迟钝爱德华氏菌侵袭鱼类和产生毒力的重要致病因子[50-51]㊂细胞水平研究显示,EvpP致病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a2+依赖的Jnk 途径及阻断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有关,这为细菌在胞内定植创造了有利条件[52-53]㊂而体内研究也证实,EvpP可降低斑马鱼Jn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从而下调趋化因子Cxcl8a㊁基质金属肽酶Mmp13及炎症因子IL-1β的表达水平,并抑制中性粒细胞向感染部位的募集作用[54]㊂2.6㊀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变形假单胞菌是一种温度依赖的条件性致病菌,低温时可引起大黄花鱼(Larimichthys crocea)内脏白色结节病[55]㊂变形假单胞菌基因组编码3套Ⅵ型分泌系统(T6SS1㊁T6SS2㊁T6SS3)㊂其中,T6SS1是主要毒力因子之一,T6SS2和T6SS3直接或间接参与致病性㊂T6SS1突变体在鱼脾脏中461大连海洋大学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9卷3d内消失,而其他菌株持续增加,说明T6SS1主要调节体内细菌复制[56]㊂ClpV是变形假单胞菌T6SS分泌的一种ATP酶㊂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des)被clpV-RNAi菌株感染20d内未观察到死亡;斜带石斑鱼脾脏㊁肾脏和肝脏在感染后5~8d内均未出现明显结节,肿胀逐渐消失;与对照组相比,斜带石斑鱼的脾脏和血液在感染后的大部分时间点clpV-RNAi菌株的丰度均明显减少,头肾和躯干肾脏中clpV-RNAi菌株的丰度也从感染后72h急剧下降[57]㊂由此可见,T6SS在变形假单胞菌的致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㊂3㊀T6SS生物学功能的调节机制3.1㊀群体感应群体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 system,QS)涉及细菌许多分泌系统和毒力相关因子的调控过程[58]㊂QS可调控T6SS的合成与分泌,从而影响其致病作用㊂副溶血弧菌OpaR和AphA是QS的核心调控因子,分别在菌体高密度和低密度时高表达㊂当细胞密度较低时,调控因子LuxO被激活,从而抑制OpaR活性并促进AphA的表达;在较高的细胞密度下,LuxO的活性受到限制,导致AphA 活性的抑制和OpaR的激活[59];OpaR能抑制T6SS 管状结构蛋白Hcp1的表达从而负调节T6SS1的活性,同时正调节T6SS2的活性[60]㊂作为副溶血弧菌膜结合的毒力调节蛋白ToxR与AphA㊁OpaR共同作用抑制T6SS1活性,而toxR基因的表达又与QS密切相关[61]㊂PpkA2激酶对底物的磷酸化介导了T6SS2和QS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调控溶藻弧菌EPGS T6SS2的杀菌能力[44]㊂溶藻弧菌磷酸酶PppA由T6SS基因簇所编码,全基因转录组分析揭示了PppA存在多种调控靶点,包括T6SS底物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cp)㊁群体感应调节因子LuxR㊁外毒素碱性丝氨酸蛋白酶(Asp)㊁鞭毛蛋白及多糖生物合成与转运蛋白,因此,PppA磷酸化作用是连接T6SS㊁c-di-GMP产生及群体感应的桥梁[62]㊂群体感应还可通过调节特定的sigma(σ)依赖性激活因子的表达从而调节T6SS的功能㊂如RpoE是一种选择性σ因子和环境适应调节因子,其受群体感应系统调节并影响变形假单胞菌T6SS 的表达[63]㊂嗜水气单胞菌T6SS的功能也严格受到σ54转录激活因子VasH的调控[64]㊂3.2㊀双组分调控和磷酸化/去磷酸化修饰双组分调控和磷酸化/去磷酸化修饰是细菌响应胞内外信号的重要调节机制[65]㊂研究表明,迟钝爱德华氏菌T6SS所分泌的效应蛋白EvpP受到双组分系统EsrA-EsrB的正调控及组蛋白样核结构蛋白(H-NS)的负调控[66]㊂假单胞菌T6SS的组装和去组装过程分别受到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TK)和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STP)通过Fha 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所调控㊂正常生理条件下,PppA使铜绿假单胞菌Fha1磷酸化维持在较低水平,当PpkA感知到未知的环境信号时,该激酶会抑制PppA活性,Fha就会被磷酸化从而启动信号级联反应,进而激活T6SS的组装并发挥功能[67]㊂因此,PpkA/PppA/Fha1信号轴是翻译后磷酸化修饰水平调节T6SS活性的重要途径[68]㊂3.3㊀温度及盐度大部分海洋性病原菌T6SS活性均不同程度地受到环境温度的调节㊂在温暖的夏季,海洋细菌群体不断增加,副溶血弧菌利用活跃的T6SS1可以对抗其他不同种属海洋细菌和自身同种细菌,以利于在环境中生存[69]㊂溶藻弧菌T6SS活性受到盐度和温度的双重调控㊂其中,T6SS1在LB平板培养条件下,低盐度有利于其表达;而在MLB高盐培养条件下可激活T6SS2㊂溶藻弧菌T6SS对培养温度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其中在30ħ培养条件下,有利于T6SS1和T6SS2的表达,而在37ħ培养条件下,唯有T6SS2可保持活性[45]㊂变形假单胞菌各Hcp的分泌也受温度的调节,如Hcp1在12~ 28ħ时分泌,Hcp2在12~35ħ时分泌,而Hcp3在体外无分泌[56]㊂另外一项研究发现,变形假单胞菌的致病力在20ħ培养条件下强于30ħ,且在低温时Hcp的mRNA水平也高于高温培养时的mRNA水平㊂[70]㊂因此,低温条件有利于促进变形假单胞菌T6SS的表达从而增强其毒力[71]㊂4㊀水生动物病原菌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cp进化关系及其生物学功能4.1㊀Hcp进化关系及其功能位点Hcp在T6SS功能发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分析各水生动物致病菌Hcp的亲缘关系及其功能位点是了解其生物学作用的前提㊂本文通过Mega 5软件对水生动物病原菌基因hcp系统进化树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除嗜水气单胞菌3个hcp亚型之间的进化关系较密切(爱德华氏菌除外,因其hcp亚型只有一个)外,其余各561第1期伍水龙,等:水生动物病原菌Ⅵ型分泌系统(T6SS)及其溶血素共调节蛋白研究进展弧菌属病原菌hcp 亚型在亲缘关系上较疏远;二是,爱德华氏菌与变形假单胞菌两者的hcp 亲缘关系较接近(图2)㊂根据氨基酸序列,采用Softber-ry 软件预测了不同水生动物病原菌Hcp 蛋白的功能位点(图3),结果显示,病原菌Hcp 蛋白功能位点有蛋白激酶C 磷酸化位点㊁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㊁酪氨酸激酶磷酸化位点㊁N-豆蔻酰化位点㊁异戊烯基结合位点㊁微生物羧基端定位信号位点㊁N-糖基化位点㊁cAMP-和cGMP-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及ATP /GTP 结合位点的基序A (P-环)等9种,其中,微生物羧基端定位信号位点是所有Hcp 蛋白共同具有的功能位点㊂除了嗜水气单胞菌NJ-35和爱德华氏菌EIB202的3个Hcp 亚型具有相同的功能位点外,其他病原菌各Hcp 亚型之间功能位点均不同㊂从进化关系及其具有的蛋白功能位点方面进行比较,Hcp 蛋白在溶藻弧菌与副溶血弧菌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和相似性㊂尽管如此,这些位点对Hcp 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其在T6SS 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鲜有报道㊂㊀最大似然法,自展值=1000㊂㊀Bootstrap value is 1000by maximum composite likelihood method.图2㊀水生动物病原菌溶血素共调节蛋白编码基因hcp的系统进化分析Fig.2㊀Phylogenetic tree analysis of hcp genes encodinghemolysin co-regulatory protein of aquatic ani-mal pathogenic bacteria4.2㊀Hcp 生物学作用作为最早被确认的T6SS 核心组分,Hcp 最初的功能被定义为构成T6SS 管道分泌装置的必需结构蛋白[72]㊂随后研究发现,Hcp 还充当效应蛋白或(和)分子伴侣的角色㊂目前研究显示,水生动物致病菌Hcp 具有调节细菌的生物被膜形成㊁黏附㊁运动性㊁免疫逃逸和胞内存活等多种生物学功能㊂嗜水气单胞菌中国流行株NJ-35基因组可编码3个Hcp,其中,Hcp1是T6SS 组装的必要条件,在细菌竞争中起主导作用;Hcp2对生物被膜的形成和细菌黏附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也涉及对斑马鱼毒力和面对四膜虫(Tetrahymena )捕食过程中存活能力的调控作用;而Hcp3则对生物被膜的形成和细菌黏附有正向调节作用[73]㊂这些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NJ-353个Hcp 蛋白参与了该菌环境适应性和毒力调控的不同过程㊂位于嗜水气单胞菌SSU 株T6SS 基因簇内的Hcp2是T6SS 装置的结构蛋白,而位于染色体远端位置的Hcp1则更多发挥着效应蛋白的作用;小鼠感染模型显示,只有Hcp1负调控细菌的运动性和蛋白酶的产生,而Hcp1㊁Hcp2蛋白均是嗜水气单胞菌扩散到外周器官所依赖的毒力因子[40]㊂这种Hcp 功能的非冗余性同样体现在爱德华氏菌㊂爱德华氏菌是一种可引起斑点叉尾鮰肠败血症(Enteric septicemia of cat-fish,ESC)的革兰氏阴性兼性细胞内病原体;Hcp1或Hcp1/Hcp2缺失后,爱德华氏菌对斑点叉尾鮰的毒力作用明显减弱;进一步的体内外试验表明,Hcp1主要参与该菌在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致病作用,而Hcp2与该菌在斑点叉尾鮰巨噬细胞与上皮细胞的黏附和存活作用有关[74]㊂此外,针对Hcp 所构建的重组疫苗也显示出了对特定病原菌感染的预防作用㊂如接种嗜水气单胞菌Hcp 重组蛋白的鲤(Cyprinus carpio )被细菌感染后,存活率显著提高(46.67%),免疫鱼血清中IgM 抗体水平显著升高,肾㊁脾和鳃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也显著升高[75],因此,Hcp 重组蛋白有望成为抗病原菌感染的候选疫苗㊂5㊀存在问题及展望近年来,通过采用冷冻电镜技术㊁基因敲除及免疫沉淀等分子生物学方法,人们对T6SS 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逐渐深入㊂然而,当前大部分研究结论均来自临床分离菌株,对水生动物致病菌T6SS 及其核心组分的研究相对薄弱,主要体现在对T6SS 及其核心组分引起水产养殖动物致病机制研究的匮乏,以及不同致病菌间T6SS 研究的不充分,具体存在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建议如下㊂5.1㊀水生动物致病菌T6SS 研究存在的问题1)致病机制研究不够深入㊂目前,T6SS 及其核心组分在霍乱弧菌㊁大肠杆菌及绿脓假单胞菌等引起人类致病的机制研究中较为多见,但这些组分在水生动物致病菌中的作用是否存在并不清楚㊂有关水产养殖领域较常见病原菌T6SS 的功能机制研661大连海洋大学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9卷图3㊀水生动物病原菌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cp )功能位点比较Fig.3㊀Protein functional site comparison of hemolysin co-regulatory protein (Hcp )from aquatic animal pathogenic bacteria761第1期伍水龙,等:水生动物病原菌Ⅵ型分泌系统(T6SS )及其溶血素共调节蛋白研究进展究还处于起步阶段㊂2)不同致病菌T6SS的研究不够充分㊂目前,水生动物致病菌T6SS研究主要集中在嗜水气单胞菌,而对副溶血弧菌㊁哈维氏弧菌和溶藻弧菌等水生动物致病菌的研究报道较少㊂此外,一些已被报道的T6SS功能还存在一些争议,如溶藻弧菌T6SS 的杀菌和杀真核生物功能等,故需要更多的试验数据支持㊂5.2㊀未来研究方向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今后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㊂1)深入挖掘和全面了解水生动物病原菌T6SS 的生物学功能㊂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体内外感染模型,重点研究其对水产养殖动物的致病机制,包括黏附力㊁侵袭力㊁胞内存活㊁毒力因子分泌和免疫逃逸等,以期寻找出不同水生动物病原菌T6SS保守的分子机制㊂2)加强对T6SS及其组分活性调控与环境因素的关联性研究㊂水生动物病原菌T6SS及其组分的表达受到温度和盐度的调节,探索致病菌T6SS 受温度和盐度调节的信号分子及其响应机制,对新型防控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㊂3)拓展T6SS及其组分与致病菌代谢之间的调控关系研究㊂细菌的致病力与其代谢息息相关, T6SS除具有分泌效应蛋白功能外,还涉及胞外营养摄取,由此推测,T6SS可能参与细菌的代谢过程㊂而本课题组前期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显示,溶藻弧菌T6SS与其碳氮代谢和内毒素产生存在关联㊂然而,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㊂综上所述,探索水生动物病原菌T6SS及其核心组分Hcp在不同种属之间的保守性和功能机制,重点围绕水生动物病原菌毒力调节的环境驱动机制㊁细菌代谢与致病力之间的调控等方面开展研究,可为药物开发和疫苗研制提供新的靶点,同时也可为更好地开展鱼类细菌性疫病防控工作提供理论支撑㊂参考文献:[1]㊀COSTA T R D,FELISBERTO-RODRIGUES C,MEIR A,et al.Se-cretion systems in Gram-negative bacteria:structural and mechanis-tic insights[J].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2015,13(6):343-359.[2]㊀PUKATZKI S,MA A T,STURTEVANT D,et al.Identification of aconserved bacterial protein secretion system in Vibrio cholerae using the Dictyostelium host model system[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6,103(5):1528-1533.[3]㊀ZHANG J,GUAN J,WANG M,et al.SecReT6update:a compre-hensive resource of bacterial TypeⅥSecretion Systems[J].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2023,66(3):626-634.[4]㊀JANA B,SALOMON D.TypeⅥsecretion system:a modular tool-kit for bacterial dominance[J].Future Microbiology,2019,14: 1451-1463.[5]㊀ROBITAILLE S,TRUS E,ROSS B D.Bacterial defense against thetypeⅥsecretion system[J].Trends in Microbiology,2021,29(3):187-190.[6]㊀FERIA J M,VALVANO M A.An overview of anti-eukaryotic T6SSeffectors[J].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2020,10:584751.[7]㊀LI Y Q,CHEN L,ZHANG P S,et al.ClpV3of the H3-typeⅥse-cretion system(H3-T6SS)affects multiple virulence factors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J].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2020,11: 1096.[8]㊀刘琬洋,权国梅,刘家奇,等.革兰氏阴性菌Ⅵ型分泌系统及其参与金属离子转运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21,61(11):3377-3390.㊀㊀㊀LIU W Y,QUAN G M,LIU J Q,et al.Advances of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al typeⅥsecretion system and its function for metal ion acquisition[J].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2021,61(11): 3377-3390.(in Chinese)[9]㊀BOUTEILLER M,GALLIQUE M,BOURIGAULT Y,et al.Crosstalkbetween the typeⅥsecretion system and the expression of class IV flagellar genes in the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MFE01strain[J].Microorganisms,2020,8(5):622.[10]㊀YU K W,XUE P,FU Y,et al.T6SS mediated stress responses forbacterial environmental survival and host adapt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2021,22(2):478. [11]㊀PENA R T,BLASCO L,AMBROA A,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quorum sensing and secretion systems[J].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2019,10:1100.[12]㊀ZIVERI J,CHHUON C,JAMET A,et al.Critical role of a sheathphosphorylation site on the assembly and function of an atypicaltypeⅥsecretion system[J].Molecular&Cellular Proteomics:MCP,2019,18(12):2418-2432.[13]㊀CUI S L,XIAO J F,WANG Q Y,et al.H-NS binding to evpB andevpC and repressing T6SS expression in fish pathogen Edwardsiel-la piscicida[J].Archives of Microbiology,2016,198(7):653-661.[14]㊀GALÁN J E,WAKSMAN G.Protein-injection machines in bacte-ria[J].Cell,2018,172(6):1306-1318.[15]㊀HOWARD S A,FURNISS R C D,BONINI D,et al.The breadthand molecular basis of Hcp-driven typeⅥsecretion system effec-tor delivery[J].mBio,2021,12(3):e0026221. [16]㊀STIETZ M S,LIANG X Y,LI H,et al.TssA-TssM-TagA interac-tion modulates typeⅥsecretion system sheath-tube assembly inVibrio cholerae[J].Nature Communications,2020,11:5065.[17]㊀NOREEN Z,JOBICHEN C,ABBASI R,et al.Structural basis forthe pathogenesis of Campylobacter jejuni Hcp1,a structural and861大连海洋大学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