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在全方中的作用地位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2
经方名家荟萃之四逆散方剂四逆散方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条文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医案(胡希恕医案)薛某,男性,38 岁,病历号 242788。
1965 年 10 月 13 日初诊。
患阳萎不举已两年,服滋补之品甚多,不见效应。
常有胸闷太息,少腹拘挛痛,小便急迫,下肢酸软,精神不佳,小劳则两眼发酸,视物昏花,苔白微黄,脉弦细。
证属气郁血瘀,宗筋失养,治以疏气行血,与四逆散加味:(合桂枝加龙骨牡蛎加川芎)柴胡 12 克白芍 12 克枳实 12 克生牡蛎 15 克生龙骨10 克桂枝10 克炙甘草 6 克生姜 6 克大枣 4 枚川芎 6克结果:上药连进九剂,诸证均减,阳事已举,但尚不坚。
上方加附子 6 克、苍术 10 克,又服六剂而痊愈。
何某,男,58 岁,病案号 160462。
初诊日期 1965 年 9 月 20 日:于 64 年 4 月间淋浴时,发现两小腿皮肤有紫癜,以后时轻时重,有时便血或尿血。
曾到各大医院诊治均未见效。
于65年6 月15 日来我院门诊治疗,血液检查:白血球3500,血小板 85000,出血时间1 分 30 秒,凝血时间 30 秒,白血球分类:中性66%,淋巴34%,血色素13,4克,经用温中活血、和肝化瘀等法,前后服药 300 余剂未见明显效果,今日找胡老会诊。
现症:两小腿紫癜满布,两膝上也散见,有时两手背亦出现,每劳累后紫癜增多,每药中有苍术亦增多,午后低热,口苦咽干,脐上微痛,舌苔薄白,脉弦细。
胡老与四逆散合四物汤加味:柴胡四钱,赤芍四钱,枳实三钱,炙甘草二钱,当归三钱,川芎三钱,生地炭一两,桂枝三钱,茜草六钱,阿胶三钱,紫草二钱。
四逆散方歌:四逆散中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方义:本证多由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阳气内郁所致,治疗以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为主。
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
此种“四逆”与阳衰阴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质区别。
正如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
”方中取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
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
佐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
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四逆散的用法用量组成: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6g。
用法: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加减:若咳者,加五味子、干姜以温肺散寒止咳;悸者,加桂枝以温心阳;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以利小便;腹中痛者,加炮附子以散里寒;泄利下重者,加薤白以通阳散结;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有热者,加栀子以清内热。
四逆散的功效主治功效: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阳郁厥逆证。
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气郁证。
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运用:本方用于阳郁厥逆证,临床应用以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为辨证要点。
四逆散的文献摘要《医方考·卷一》吴昆:“少阴病四逆者,此方主之。
此阳邪传至少阴,里有热结,则阳气不能交接于四末,故四逆而不温。
用枳实所以破结气而除里热,用柴胡所以升发真阳而回四逆,甘草和其不调之气,芍药收其失位之阴。
是证也,虽曰阳邪在里,慎不可下,盖伤寒以阳为主,四逆有阴进之象。
若复用苦寒之药下之,则阳益亏矣,是在所忌。
论曰:诸四逆者,不可下之。
盖谓此也。
”《医方集解》汪切庵:“此足少阴药也。
伤寒以阳为主,若阳邪传里而成四逆,有阴进之象,又不敢以苦寒下之,恐伤其阳。
四逆散的功效与作用
四逆散是一种中药方剂,起源于《伤寒论》。
它由四味中药组成,包括炮甘草、附子、乌梅和生姜。
四逆散主要用于治疗因寒引起的症状,具有温阳散寒、祛寒止痛的功效与作用。
1. 温阳散寒:四逆散具有温通经脉、散寒除湿的作用。
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血液供应并改善寒凉症状。
同时,它还能够刺激血管收缩,提高体温,并改善寒症带来的不适感。
2. 祛寒止痛:四逆散对于因寒引起的疼痛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它能够舒缓肌肉和关节的紧张感,减轻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寒冷引起的不适。
同时,四逆散还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减少体内湿气的滞留,从而减轻寒湿引发的疼痛。
3. 处理寒热错杂症:四逆散还可以用于治疗寒热错杂症的情况。
这种症状表现为体内同时存在有寒凉和发热的状况,对于这种情况,四逆散能够平衡体内的寒热之气,恢复身体的正常温度。
总之,四逆散主要用于治疗因寒引起的症状,具有温阳散寒、祛寒止痛的功效与作用。
它对于寒冷引发的不适感包括疼痛、寒战、寒冷感等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四逆散适用于寒性疾病,如果患者不是这种情况,使用四逆散可能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因此在使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并遵循正确的用药方法。
四逆散配方详解:中医经典方剂的应用与效果引言在中华传统医学中,方剂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其中,四逆散是一种经典的方剂,其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
本文将深入探讨四逆散的配方及其应用,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理解。
四逆散的起源与发展四逆散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
这个方剂的名字来源于其主要的治疗目标——对抗四种"逆"的症状。
这四种症状包括:气逆、痰逆、食逆和水逆。
这些"逆"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身体不适,如胸闷、咳嗽、恶心、呕吐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四逆散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用于治疗上述四种"逆"的症状,还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多种疾病的治疗。
这是因为四逆散的配方中含有多种药材,这些药材各自具有独特的药效,可以协同作用,对多种疾病产生治疗效果。
四逆散的配方四逆散的配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药材:甘草:甘草是四逆散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
在四逆散中,甘草主要负责缓解气逆和痰逆的症状。
半夏:半夏是另一种重要的成分,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
在四逆散中,半夏主要负责缓解痰逆和食逆的症状。
生姜: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功效。
在四逆散中,生姜主要负责缓解水逆的症状。
大枣: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在四逆散中,大枣主要负责调和各种药材的药性,使四逆散的效果更加稳定。
以上四种药材的配比通常是:甘草、半夏、生姜和大枣的比例为2:2:1:1。
这种配比既能保证四逆散的药效,又能减少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四逆散的应用与效果由于四逆散的配方中含有多种药材,因此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情况:消化系统疾病:四逆散常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
这些疾病通常会导致气逆、痰逆、食逆和水逆等症状,而四逆散能够有效地缓解这些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四逆散也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
这些疾病通常会导致气逆和痰逆等症状,而四逆散能够有效地缓解这些症状。
四逆散的功能主治1. 介绍四逆散,是一种具有独特药物配方的中药方剂,由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所创。
它的主要成分包括制川乌、附子、炮姜、细辛、干姜等草药,以及制何首乌、制枸杞子、制葛根等辅助草药。
四逆散主要用于治疗寒凝内停、阳气亏虚的疾病,其功能主治较为广泛。
2. 功能主治四逆散的功能主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温阳散寒:四逆散以制川乌、附子为主要草药,具有温肾散寒的作用。
它可以缓解寒冷引起的阳气不足症状,如四肢冰冷、疼痛酸软、怕冷、畏寒等。
四逆散还可以恢复体温的平衡,促进正常的新陈代谢。
•活络通经:四逆散中的炮姜、细辛和干姜等草药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的作用。
它们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缓解寒凝引起的经络阻塞症状,如胸胁胀痛、胸闷、头痛、腰痛等。
•补肾壮阳:四逆散中的制何首乌、制枸杞子等草药具有补肾壮阳的作用。
它们可以补充肾脏的阳气,增强肾脏对外界寒冷的抵抗力。
四逆散可以改善阳痿、早泄等男性性功能障碍,增强性欲。
•健脾和胃:四逆散中的制葛根等草药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它们可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增强消化吸收能力。
四逆散还可以缓解脾胃寒凉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
•改善贫血:四逆散中的制川乌等草药具有补血作用。
它们可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改善贫血症状。
四逆散还可以促使气血畅通,增强机体抵抗力。
3. 适应症四逆散适用于寒凝内停、阳气亏虚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病症:•寒凝内闭:主要症状为胸腹冷痛、肢体寒冷、面色苍白、舌淡薄、脉沉紧等。
•阳气亏虚:主要症状为畏寒怕冷、乏力倦怠、气短唇紫、舌淡胖嫩、脉沉细等。
•脾胃阳虚:主要症状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乏力倦怠、舌淡薄胖嫩、脉沉软等。
•肾阳不足:主要症状为性功能障碍、腰膝酸软、畏寒怕冷、舌淡胖嫩、脉沉细等。
4. 注意事项在使用四逆散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四逆散,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姜、辣椒等,以免影响药效。
四逆散的功能主治是什么一、概述四逆散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
它由几种中草药组成,主要用于调理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畅等问题。
本文将从四逆散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功效主治1. 调理阴阳失衡四逆散可以平衡人体阴阳失衡,具有调理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阴阳是人体的重要互补关系,当阴阳失衡时,人体机能就会出现问题。
四逆散中的草药组合能够调节阴阳,帮助人体恢复平衡状态。
2. 促进气血流通四逆散中的一些草药成分有助于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内气血的循环。
良好的气血循环对于人体各器官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能够有效预防和改善一系列疾病。
3. 缓解寒性病症四逆散是一种温补中药方剂,对于寒性病症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寒邪入侵人体会导致寒凝、气滞等症状,四逆散中的成分能够温暖体内寒凝部位,增强体内的阳气,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4. 改善脾胃功能四逆散中的一些成分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功能。
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脾胃功能弱化会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
四逆散的应用能够帮助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5. 缓解气虚血瘀症状四逆散中的一些草药成分对于气虚血瘀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气虚血瘀是中医学常见的病理情况,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一系列疾病。
四逆散能够疏通气血,改善相关病症。
6. 增强体质抵抗力四逆散作为一种中药方剂,能够调理人体机能,增强体质的抵抗力。
在改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的同时,它还能提升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三、适应症1. 寒性病症四逆散适用于各种寒性病症,如感冒、风寒感冒、胃寒、脾胃寒等。
寒性病症通常表现为寒冷感、畏寒、寒痛等,服用四逆散能够温补寒凝,缓解相关症状。
2. 气虚血瘀症四逆散适用于气虚血瘀症状,如经闭、痛经、瘀血等。
气虚血瘀症状常伴有气滞、血淤的现象,四逆散能够疏通气血,改善症状。
3. 阳虚体质四逆散适用于阳虚体质的调理。
阳虚体质通常表现为畏寒怕冷、体力不足、腰膝酸软等症状,四逆散的温补作用能够增强阳气,改善体质。
中药四逆散功效与作用中药四逆散是一种具有独特功效与作用的中药制剂,由柴胡、黄芩、炙甘草、生姜等多味中药组成,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恶寒等病症。
下面将详细介绍四逆散的功效与作用。
一、四逆散的主要功效1. 温阳解表:四逆散的主要功效之一是温阳解表,适用于寒邪外袭引起的感冒症状。
四逆散中的柴胡和生姜具有发散表邪之能,可使寒邪逐渐消退,舒展经脉,促进体表的微循环,缓解寒冷症状。
2. 祛湿散寒:四逆散中的黄芩和炙甘草具有祛湿散寒的功效,适用于寒湿侵袭引起的身体不适。
黄芩具有燥湿的作用,能够排除体内的湿气,改善湿重症状。
炙甘草则具有温中祛寒的作用,可调整体内的气机,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
3. 舒肝解郁:柴胡是四逆散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舒肝解郁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柴胡属于五行中的木,与肝脏相应。
柴胡能够调节肝气的运行,缓解肝郁症状,如脾气暴躁、焦虑易怒等,同时还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4. 缓解头痛:四逆散中的柴胡有舒肝解郁、疏泄气机的功效,可以缓解头痛症状。
头痛多与气机不畅有关,柴胡通过调整体内的气机,改善气血循环,消散头部的瘀血,从而缓解头痛。
5. 散瘀止痛:四逆散中的黄芩具有散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瘀血的堆积,从而起到止痛的效果。
黄芩中的黄芩素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对于疼痛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二、四逆散的作用机理1. 发散寒邪:四逆散中的柴胡和生姜具有发散表邪的作用,柴胡能够疏泄气机,发散寒邪,生姜则有温阳散寒的效果。
寒邪外袭会导致气机郁滞,体表不温,四逆散能够通过发散寒邪来缓解寒冷症状。
2. 清热解毒:柴胡、黄芩等草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调和营卫,化湿祛邪。
寒湿侵袭时,四逆散中的黄芩和炙甘草能够排出体内的湿气,改善湿重症状。
3. 舒肝解郁:四逆散的主要成分柴胡具有舒肝解郁的作用,可调节肝气的运行,缓解肝郁症状。
肝郁可导致气机不畅,从而引发头痛、口苦、脾气暴躁等症状,四逆散能够通过舒肝解郁来改善这些症状。
四逆散机理
四逆散是一种中药方剂,出自《伤寒论》。
它的主要成分包括柴胡、芍药、枳实和炙甘草,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功效。
其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透邪解郁:四逆散通过疏解肝气,使气机通畅,从而达到透邪解郁的作用。
肝气疏泄正常,则能促进邪气外泄,缓解抑郁症状。
疏肝理脾:四逆散中的柴胡、芍药、枳实等药物能够疏肝理气,调和肝脾,改善肝脾不和的症状。
调和气血:四逆散能够调和气血,改善气滞血瘀的情况。
气血调和,则能恢复脏腑的正常功能,促进疾病康复。
四逆散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胃不和者。
请注意,虽然四逆散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此药。
在使用四逆散之前,应咨询专业医生,根据个人情况进行治疗。
千古名方四逆散
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各6克
其中,柴胡、芍药就是起疏肝解除痉挛的作用,枳实有理气化痰的作用,老百姓的大白话就叫通气。
这个四逆散在临床上用的非常多。
比如,输卵管不通引起的不孕,可以在这个方的基础上加一点化瘀的药,国医大师许润三就擅长这个,我也在临床上反复用过,效果很不错。
也可以用这个治疗妇科的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肿块,效果也很好。
另外,男士的阳痿很多人认为是肾虚,其实更多的情况是肝气不舒,这类人往往心理压力比较大,容易紧张。
阴茎的海绵体是由筋组成的,医学叫结缔组织,实际上中医里肝主筋,在临床上我用这个方加上一些补肾的药,治疗阳痿的效果要比单纯补肾好得多。
逍遥丸:这个方如果加上活血通经的当归和一些调脾胃的药,就变成了另一个千古名方,就是逍遥丸,我们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这个药有调节情绪的作用。
由于肝气郁结后,容易导致气滞郁而化火,称为肝经郁热,或者兼有血瘀、痰湿,那么疏肝药的方子,通常加清肝、化瘀、化痰利湿或理气等药物。
肝火太旺,还可伤了肝阴,加上养肝阴的药,这样治疗因肝郁引起的疾病就十分灵活且复杂了。
这也就是开头为什么说学会了这个方法可以治疗一半内科病的原因了。
四逆散(《伤寒论》)【药物组成】枳实9g、芍药9g、炙甘草9g、柴胡9g。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症候】阳郁厥逆。
手足不温,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
肝脾气郁证,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从《伤寒论》角度看,传经热邪入里,阳气不宣或肝脾不和证都可用本方。
阳气暂时郁结出现四肢逆冷。
四逆散的四肢厥逆是阳气内郁,气机不宣造成的(不是阳气虚的四肢厥逆),手脚虽冷但不太冷,腹部还是热的,是阳气一时性不能达于四肢。
胃脘痛,泄利下重是肝脾不和造成的。
阳气暂时不能达于四末叫热厥,此时不清热不行,因此本方通达阳气,主药为柴胡。
【方解】主药:柴胡——疏肝,解郁透热。
①辛散而使阳气达外。
②疏肝解郁。
注意:柴胡升阳,春季要注意升阳而致头晕(凡是腹膜病变大量用柴胡)。
柴胡一升阳,二劫肝阴,肝阴虚大量用燥,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小量用起为好。
辅药:枳实——泄热散积行气。
白芍——柔肝敛阴(保护阴液,防止柴胡伤肝阴,有利于柴胡、枳实疏肝,行气)。
佐使药:炙甘草——与芍药配伍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正常情况下都用白芍,有血瘀(胸胁刺痛时)用赤芍,也可赤、白芍一起用。
江西省动物实验取得可喜效果,据报道,柴胡、白芍、枳实配伍能恢复肝功能,复苏坏死的肝细胞有一定疗效。
虚中夹实以实为主的肝硬化可以重用鸡内金。
【配伍意义】本方治疗肝脾(胃)气滞,复因伤寒之邪入里,郁遏阳气所致的厥逆证。
阳郁而厥,其厥亦微,与少阴寒厥不同。
治以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药柴胡升阳舒郁,透邪外达。
辅药芍药益阴养血柔肝,土中泻木。
佐药枳实行气散结,直通胃络。
使药炙甘草益气健脾,兼和诸药。
柴胡配枳实,一升一降,能疏理肝脾气机;柴胡配芍药,能泻木扶土和肝脾;枳实配芍药,理气和血止腹痛;芍药配炙甘草,益阴缓急,制肝和脾。
诸药相合,祛邪郁解,调畅气血,调和肝脾,清阳得升,四逆、腹痛、泄利下重诸证皆除(和四逆汤有本质上的区别)。
【运用化裁】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治疗气郁甚者。
浅述四逆散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在全方中的作用地位
组成四逆散的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位药的化学成分及主要成分相对较为明确,其代表性成分:柴胡皂苷a、芍药苷、柚皮苷、甘草酸。
依据HPLC测得四逆散中主要单体成分的含量,按四逆散有效剂量折算成四种主要成分的给药剂量,分别于PCI-CS诱相给药,证实四个成分中柴胡皂苷a、芍药苷、甘草酸均可显著抑制耳朵肿胀,其中柴胡皂苷a作用最强,甘草酸次之。
各单体的作用弱于全方。
将各单体成分按在方中所占含量两两配伍给药,发现:柴胡皂苷a+芍药苷、柴胡皂苷a+柚皮苷、芍药苷+甘草酸均可显著减轻小鼠耳朵肿胀,作用强于单体药效,呈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其中柴胡皂苷a+芍药苷的协同作用最为显著。
将四中成分按方中剂量配伍给药,协同作用更为显著。
对于PCI-CS小鼠活化T淋巴细胞的移动能力,四逆散、柴胡皂苷a、芍药苷、甘草酸能显著抑制其分泌MMP-2和MMP-9,且柴胡皂苷a+芍药苷、柴胡皂苷a+柚皮苷、芍药苷+甘草酸联合给药有显著协同作用,四中成分按方中剂量配伍给药,协同作用更为显著。
对于PCI-CS小鼠活化T淋巴细胞粘附到细胞外基质的能力,四逆散、柴胡皂苷a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了佛波酯刺激的脾细胞粘附能力的上升,芍药苷、甘草酸仅有抑制的趋势,而柚皮苷则无明显影响。
由这些结果可知,柴胡皂苷a、芍药苷、甘草酸为四逆散中发挥抗炎免疫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柴胡皂苷a作用最强,各主要成分间提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
其作用环节主要为T淋巴细胞的活化转化过程(效应T细胞的形成过程),其基质包括抑制T淋巴细胞的迁移、粘附等。
对四逆散在体内和体外的代谢途径进行研究发现,四逆散的某些成分在在模拟胃液环境下可以转化:其中柴胡皂苷a、d和芍药苷的含量较反应前减
少30%以上;甘草酸在甘草单味中也减少30%,但是在复方中变化不明显;柚皮苷及另外两个特征峰在模拟胃液反应前后均无变化。
肝药酶处理可减少单味芍药中芍药苷的含量,但灭活的肝药酶则无此作用;肝药酶降低了芍药-甘草及四逆散中芍药苷的量;对于单味甘草、芍药-甘草及四逆散中甘草酸的含量,新鲜的和灭活的肝药酶均有降低作用,故不排除非特异性吸附的可能性;肝药酶对枳实及四逆散中的柚皮苷无影响;但能使单味柴胡、柴胡-枳实、柴胡-芍药和四逆散中柴胡皂苷a明显减少。
这表明肝药酶对芍药苷有较强的代谢作用,柴胡皂苷a次之;对柚皮苷无明显作用;对甘草酸是否有代谢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上述的主要成分在四逆散中为主要效应成分,四逆散起到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靠各组分的协同,充分说明复方的作用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