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十单元__奉献
- 格式:doc
- 大小:121.00 KB
- 文档页数:11
《炮手》教学设计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炮手》学生齐读课题2复习本课生词学生齐读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学习课文精学2—10自然段炮手在服从命令的过程中他的脸色经过了怎样的变化呢?孩子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把描写脸色变化的词语圈出来学生圈出词语汇报苍白煞白惨白(教师板书)6学习2—4自然段教师让我们走进巴黎郊外发生的这场战争,走近炮手教师出示句子(去掉苍白)孩子,试着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这样读?学生汇报生读说士兵以服从为天职大声读教师其他孩子你们和他的一样吗?齐读教师让我们离炮手更近些(出示含苍白的句子)教师炮手的脸色为什么是苍白的脸色苍白:身体原因战争环境担心自己的家会成为目标(板书担忧)教师此刻他心里最大的愿望会是什么?希望家人都跑出村子希望将军选择的目标不是这个村子不是自己的家教师:你来试一试把炮手的担心读出来吗生读评价我从你的朗读里听出了炮手心里的担忧我从你的朗读里不但听到了担忧还感到炮手回答时语气很干脆,为什么你要这样读?生因为炮手是战士,所以要回答坚决教师:你说的真好。
其他孩子像他们一样自己练读练读(学生练读)愿意读的孩子请举手举手的孩子站起来读(生站着读)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炮手就站在我的面前坐着的孩子把掌声送给他们7学习5—8自然段教师:但很快炮手的脸变成(煞白)煞白是什么意思?(因为恐惧害怕脸色发白)教师:炮手害怕什么?出示5—8自然段(自己红瓦白墙的房子可能成为炮击的目标)教师追问:他的房子是怎么建起来的?(生想象)炮手和他的家人曾在这座房子里怎样生活过?(生想象)教师:此时此刻炮手心里会默念什么?(希望自己的房子不会成为目标相机板书害怕)教师:现在老师就是那位将军,你就是那位炮手,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其他孩子读旁白师生分角色读学生评价(评价老师评价学生将军的兴奋炮手的害怕坚决)教师:谁还愿意来读(再学生里分角色个别读老师读旁白)学生评价同桌练读分男女读8学习9—10自然段教师:炮手的担心最终变成了现实,(出示9—10自然段) 不明真相的将军发现了敌人的驻地,心情很(高兴)下达了命令(读)此刻炮手的脸变成了(惨白)教师:透过惨白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炮手怎样的一张脸?(生更加没有血色)炮手为什么会脸色惨白?(自己的房子成了炮击的目标板书痛苦)此刻他心里痛苦的像……出示PPT(生说痛苦的像在火上烤痛苦的像吃了毒药)教师:你来把心架在火上烤的感觉读一读生读教师炮手还不够痛苦教师谁和他有同样的感觉的谁读(生读)教师我从更字感受到了炮手非常痛苦还有哪些孩子有这样感受的?举手的孩子站起来读教师此刻炮手的心痛苦的还像什么吃了毒药这是痛不欲生像失去亲人这是痛简直说不出来炮手的内心是如此痛苦,你们能读出炮手的痛苦吗(齐读)教师大风中军官们的表现呢?(读)炮手呢?(读)为什么军官们都在打颤,而炮手却在流汗?(心里很痛苦,心里很紧张纠结)教师(出示句子)这是一个对比句子。
《炮手》教学案例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情感——《炮手》教学案例案例背景《炮手》是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奉献”主题的一篇课文。
它讲了在一百多年前的法德战争中一位炮手为了战斗的胜利,服从了将军的命令,炸掉了自己家的房子。
这篇课文是要让学生感受炮手“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课文除了描述战斗的场景外,把大量篇幅用在描写炮手的神态变化上。
我在教学时也把这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学习炮手炸掉自己房子的举动,再让学生体会炮手从猜测将军的行动到服从命令时的心情。
炮手的炸房子的举动在文中是显而易见的,体会心情不是那么容易的。
为此,我抓住了三个重点词语“苍白”、“惨白”、“煞白”,让学生体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景再现(师先让学生认识到炮手炸掉的是自己的房子)师:那么,当炮手炸掉自己房子的时候,他有没有犹豫过?如果谁认为有,请从文中找一找。
生:(从文中找出三个句子):1、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
2、士兵的脸色煞白。
3、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师:(抓住“煞白”提问):“煞白”是什么意思?生:人的脸色特别白。
师:你在什么时候见过别人的脸色特别白?生:妈妈生病的时候,她脸色特别白。
生:有一天我弟弟看见一条小狗向他冲过来,她脸色特别白。
师:说得好。
“煞白”就是指当人生病或害怕的时候,脸色特别白。
那么,文中的炮手是那种情况呢?生:炮手一定是害怕了吧!师:对,炮手除了脸色煞白,他的脸色还怎么样?生:苍白。
生:惨白。
师:(板书“苍白”、“煞白”、“惨白”)猜猜“苍白”、“惨白”是什么意思?生:也是指脸色特别白。
生:它们三个是近义词。
师:不错。
那么,哪一个表示脸色最白?哪一个表示脸色比较白,哪一个表示脸色最淡?生:“苍白”表示脸色最淡。
生:“惨白”表示脸色最白,“煞白”介于二者之间。
师:从“苍白”到“煞白”再到“惨白”,它表示炮手越来越——生:炮手越来越害怕。
师:让我们再回到句子中,炮手为什么会越来越害怕?请抓住句子回答。
新版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单元教案第10单元:走进森林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执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生字,掌握生字新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每季特点观察的方法。
2、体会课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优美句子。
3、文中介绍的景象及动物、物产等,学生不够熟悉,可能感到生疏,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
课前准备:1、挂图、生字卡片;2、学生收集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一、导入1、启发谈话,借助地图介绍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2、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
小兴安岭:是黑龙江省自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山脉,海拔600-1000米,长约400千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
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组织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然后交流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老师的帮助。
归纳主要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思考:读了这一段,你们都知道了什么?2、默读第一小节,想一想,从几个地方看出树很多?出示红松、白桦、栎树的图片,认识这些树木,了解各自的特点。
3、练习朗读,体会“绿色的海洋”的美丽。
五、作业:1、书写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2课时一、复习检查1、出示部分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小兴安岭什么最多?朗读第一小节。
(板书:林海)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1、继续学习课文,知道小兴安岭美在哪里。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单元
《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阅读开卷有益,观察人民币,了解认识人民币,激发热爱祖国山水的情感,培养爱惜人民不的意识。
2、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在活动中体会金钱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练习续写,明确钱不是万能的,不能为了钱丢弃做人的基本准则。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体会金钱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习了第十单元,你懂得了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一)阅读短文《人民币背后的风景名胜》。
1、思考: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2、你对短文有哪些感想?说一说。
3、你还了解了哪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
(二)畅所欲言。
以十元为例,想一想十元钱可以买到什么?我们怎样可以挣到十元钱?
学生小组交流发表想法。
(三)讨论仿写
1、有这么一句话“金钱不是万能的。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呢?学生集体交流发表想法,互相点评,互相补充。
2、那么还有哪些是钱买不到的呢,我们模拟这句话进行仿写。
钱能买到……,但买不到……。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金钱有了更多的认识,我们不做金钱的奴隶,因为有很多东西不是金钱能买到的,但我们更知道挣钱不容易,我们要有“一丝一缕,当年物力恒艰”的谨慎。
让我们利用好金钱,让他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第十单元《奉献》一、本单元教学目标:1综合运用各种法,识字24个,写字30个。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词语,积累词语、名句。
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感悟奉献精神。
4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受到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精神的感染和教育。
课时安排:《大禹治水》教学设想《大禹治水》讲述了一个千古传颂的优美的神话故事。
在鲧为了受苦的人们偷了息壤、献出生命之后,禹想出了更为合理的办法:变堵为疏,这充分显示了其聪明才智;他为了治水,不辞劳苦,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奉献精神将深深打动孩子们的心,从而让学生明白奉献的含义。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对当时的社会状况有一些了解。
教师尽量搜集相关的图片或影片片断,努力创设情境,为激发学生情感做铺垫,要注意通过抓住重点字、词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验情感,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在表情达意中期到的作用,提高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 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二、重点、难点:(一)重点:能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并以此来理解句子意思。
(二)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具准备:大禹治水的课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谈话导人。
师: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你们去过吗?是纪念什么人的?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十单元奉献第一课时《大禹治水》预习内容:1、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
2、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预习检测:下面的词语你会读吗?淹没牲畜冲毁逃荒堵塞叮嘱开凿垒起山丘欣欣向荣妻子拄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预设难点:复述故事。
预设重点: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备课人:肖楠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师:在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村庄,人们四处逃荒,有一个人帮助人们治理了洪水,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把洪水退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默读目标)师: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请看大屏幕,默读)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师:目标大家都清楚了,有信心完成吗?(生:有!)要完成本节课的目标需要大家细心读书,积极思考。
三、比读书1、出示自学指导一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读通全文。
3分钟后比比谁读得好。
2、学生自学,教师环视。
3、检测A、重点检查几个字的读音。
(处,多音字)(课件出示)B、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C、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比读课文,1、出示自学指导二听课文范读,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完成填空练习。
1、范读课文。
2、反馈自学效果(指名回答问题)3、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的事。
五、比复述课文1、出示自学指导三大声读课文,在小组里讨论用最简练的语言复述课文5分钟后比那个小组复述的最准确最简练。
2、反馈自学成果,3、师:课文主要讲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
语文天地十教学要求:1区别同音字、形音字,抄写词语,搭配词语,巩固学过的生字新词语。
2读背中外名言警句,了解大概意思。
3阅读短文。
4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知道各种行业缺一不可。
教学重点: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读懂短文,展开想像,续编《炮手》。
课时划分: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完成“积累使用”“开卷有益”。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1 出示卡片,学生认读。
2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的特点。
3指名口头组词。
4引导学生记字形。
二抄一抄。
1 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一读。
2 说说这些词语在抄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 学生抄写词语。
4 指名读一读。
三、读一读,填上合适的词语1、学生完成练习。
2、集体反馈。
(分享快乐,服从分配,瞄准房屋,忍受痛苦,浇灌禾苗,播种希望。
)3、读一读。
四、读一读,背一背1、学生自由读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小结,点明这些句子所表达的主题:奉献。
五、阅读《邮箱里的花束》1、学生自由读课文。
(1)准确、通顺地朗读短文。
(2)思考: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教师出示部分词语,检查大家的认读情况。
娜塔娅偏僻婶婶大街郊外皱纹3、指名反馈: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娜塔娅经常协助邮递员分发邮件。
一个星期天,女教师什么也没有,为了不让女教师失望,她到郊外采了一束野花放在女教师的信箱里。
)讨论:女教师没有信件,娜塔娅为什么要采一束鲜花放在女教师的信箱里?(娜塔娅知道每次收到信件,女教师都会很高兴。
如果今天女教师没有收到信件,女教师会伤心难过,为了让女教师不伤心,能收获快乐,所以娜塔娅采了一束鲜花放在女教师的信箱里。
)4、教师:从小姑娘的身上,你们得到什么启发?(处处为别人着想)5、教师小结:是呀,仅仅一束鲜花就使女教师收获了快乐,娜塔娅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她时刻为别人着想,真是一个好孩子。
六、课时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但复习了学过的生字新词,还理解了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时刻为别人着想的好姑娘——娜塔娅。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教材内容简析:《大禹治水》是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单元的主体课文。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
作为“奉献”这个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它承载着让学生理解何为奉献的重任。
全文只有四百来字,语言极其简练,第一自然段,通过抓住四五个词语就勾画出洪水肆虐后的悲惨景象。
第二自然段写父亲鲧为治水而牺牲,并用“临死前叮嘱儿子……”一句巧妙地转到写大禹。
教学中能够通过度析人物心理活动将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决心。
三、四自然段写了大禹治水的方法以及几个典型细节和几个有代表性的数字说明他的奉献精神。
这个部分是全文的重点,让孩子们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去深刻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从而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就变得犹为重要。
本文教学中如何将大禹这个英雄的形象变得更真实、更丰满、更高大是我在设计教案时最为注重的。
学情分析: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天也有上千年,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个部分有些困难。
这就需要老师的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实行教学。
另外,本班孩子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水平较强,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可能效果会更好。
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小组合作学习。
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课文中的字词都理解了吗?出示词语(认读,其他生跟读)淹没倒塌冲毁四处逃荒堵塞处死堤坝草丘山冈爱戴敬仰英雄世世代代2.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教师相机出示:治理洪水制服,能用上这几个词说一说吗?(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水平,并教会孩子们在遇到“谁,干什么”这类课题时归纳全文大意的小窍门)二、细读课文,感悟“英雄”:(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师: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呢?让我们穿越时空,一起去三千多年前感受那一场特大的水灾吧!播放视频,看到这,你有什么感受?(生:洪水很凶猛;洪水就像野兽……)师: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第十单元奉献第一课时《大禹治水》预习内容:1、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
2、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预习检测:下面的词语你会读吗?淹没牲畜冲毁逃荒堵塞叮嘱开凿垒起山丘欣欣向荣妻子拄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预设难点:复述故事。
预设重点: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备课人:肖楠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师:在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村庄,人们四处逃荒,有一个人帮助人们治理了洪水,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把洪水退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默读目标)师: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请看大屏幕,默读)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师:目标大家都清楚了,有信心完成吗?(生:有!)要完成本节课的目标需要大家细心读书,积极思考。
三、比读书1、出示自学指导一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画出来,读通全文。
3分钟后比比谁读得好。
2、学生自学,教师环视。
3、检测A、重点检查几个字的读音。
(处,多音字)(课件出示)B、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C、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比读课文,1、出示自学指导二听课文范读,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完成填空练习。
1、范读课文。
2、反馈自学效果(指名回答问题)3、口头填空: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的事。
五、比复述课文1、出示自学指导三大声读课文,在小组里讨论用最简练的语言复述课文5分钟后比那个小组复述的最准确最简练。
2、反馈自学成果,3、师:课文主要讲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
六、比书写a、出示要书写的生字,认读并口头组词。
b、师范写,学生注意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c、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d、展示评讲学生的书写。
七、当堂训练1、换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牲()---- ()、叮()--- ()、仅()--- ()、仰()-- ()、棍()--- ()、拄()--- ()2、给多音字组词。
没()、倒()、塞()()()()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预习内容:1、读熟课文,完成课后的练习题2、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
1、预习检测:照样子写词语;欣欣向荣、、、、2、复述课文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学习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培养人定胜天的信念。
预设难点:1、说出大禹的主要事迹和治水成功的原因。
2、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预设重点:1、对部落和部落联盟的有所了解,知道大禹治水的事迹和精神2、能说出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备课人:肖楠学习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课文讲了大禹带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大禹是怎么治理洪水的。
板书:大禹治水二、出示目标(大家齐读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学习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培养人定胜天的信念。
三、自学指导一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鲧治水未成功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禹治水的句子。
3分钟后比谁自学最认真!1、学生自学,教师环顾检查学情。
2、反馈交流。
3、思考:鲧治水为什么未成功?禹根据实际采用了什么治水方法?4、师生归纳:禹根据山脉地形,采用疏导的方法,开沟掘渠,使洪水从江河流入大海。
过渡语:(禹与群众同甘共苦,顶风冒雨,他“三过家门而不入”,艰苦劳动十三年,终于把洪水控制住。
)四、指导自学二1、出示自学指导二小组细读课文第3--4段,说说这一段哪句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据此划分段落层次。
并找出大禹治水的艰辛的词句(5分钟后比比谁学的最仔细)2、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3、反馈:走遍吃尽、“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4、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能苦呢?5、指导朗读。
6、小结:因此他13年三次过家门一次也没进五、讨论思考:1、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归纳:这种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百姓的赞颂,人们为了感谢禹的功劳,称他为“大禹”。
他的精神值得后人继承发扬。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制服洪水代代相传)六、想象:水治好后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自由发言)七、课外拓展:大禹陵和夏朝的建立。
教师出示大禹陵、禹庙的照片,介绍大禹陵(也可以让去过大禹陵的学生讲)。
八、全课总结九、当堂训练:1、学了这篇课文,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2、讲一讲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同桌同学讲)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课时《炮手》预习内容:1、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
2、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预习检测:下面的词语你会读吗?郊外攻击望远镜瞭望苍白红瓦白墙煞白驻地瞄准寒颤喝彩垮脸颊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新词。
认识6个认读的字,和一个多音字“喝”。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从文中找出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预设难点:复述故事。
预设重点: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备课人:肖楠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炮手是干什么的吗?(学生发言)有这样一个炮手,他瞄准自己家唯一的房子开炮,你想知道这个故事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默读目标)师: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请看大屏幕,默读)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新词。
认识6个认读的字,和一个多音字“喝”。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从文中找出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师:目标大家都清楚了,有信心完成吗?(生:有!)要完成本节课的目标需要大家细心读书,积极思考。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自由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画出不认识的和叫不准字音的字,标出自然段,4分钟后比比谁得好。
2、学生自学,教师环视。
3、检测A、检查自读情况,正音。
B、指名朗读课文C、说出主要内容。
(提示:什么时候+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默读课文,从课文中画出表现炮手神态的句子。
1、指名回答,出示句子。
A“是,将军!”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
B士兵的脸色煞白:“我看到了将军。
”C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D这时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额头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
E可是,他吃了一惊:炮手的脸颊上留下了两行热泪。
2、有感情的读3、全班交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态?体会(苍白、煞白、惨白)4、再次情感朗读。
五、出示自学指导三大声读课文,在小组里讨论用最简练的语言复述课文5分钟后比那个小组复述的最准确最简练。
2、反馈自学成果,五、比书写a、出示要书写的生字,认读并口头组词。
b、师范写,学生注意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c、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d、展示评讲学生的书写。
六、当堂训练1、指导书写本课生字词2、抄写句子。
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课时预习内容:1、读熟课文,完成课后的练习题2、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感情朗读。
1、预习检测:按要求写词语;表示看的词语:、、、、、表示说的词语:、、、、、。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感悟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舍小家,为大家”的复杂心情和爱国精神。
2、开想象,写一写炮手回到故乡后的故事。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炮手是一个忠于祖国、服从命令的士兵。
预设难点:通过学习课文,感悟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舍小家,为大家”的复杂心情和爱国精神。
预设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炮手是一个忠于祖国、服从命令的士兵。
感悟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舍小家,为大家”的复杂心情和爱国精神。
备课人:肖楠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板书:大禹治水二、出示目标(大家齐读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感悟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舍小家,为大家”的复杂心情和爱国精神。
2、开想象,写一写炮手回到故乡后的故事。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炮手是一个忠于祖国、服从命令的士兵。
三、自学指导一小组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分钟后比比哪个组说得好。
1、小组读课文2、一百年前,村庄哪儿发生了什么事?3、反馈交流:4、小结:队侵入法国巴黎郊外,法国人民为了不让自己的国土被侵略,奋起反抗。
这是一场正义的,保卫家园的自卫战争。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再次默读,从课文中找出表现炮手神态和穿着大衣副官的句子,对比读。
体会炮手的内心世界。
5分钟后比比谁找的最准确。
自学检测:1、指名回答,出示句子。
A“是,将军!”一个脸色苍白的士兵应道。
B士兵的脸色煞白:“我看到了将军。
”C炮手的脸色更加惨白了。
D这时裹着大衣的副官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打颤,可炮手的额头上却滚下了大粒的汗珠同学们,这间房子就是炮手幸福美满的家啊,他从小在这里生活,他的美好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