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View操作处理流程分解
- 格式:doc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31
log-level方法首先,log-level方法通常用于日志记录框架或库中,例如Python中的logging模块。
该方法允许开发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设置日志级别,以便在应用程序中捕获和处理不同级别的日志消息。
常见的日志级别包括DEBUG、INFO、WARNING、ERROR和CRITICAL。
通过调用log-level方法并传入特定的日志级别参数,可以动态地调整日志记录的详细程度。
其次,log-level方法的作用是控制日志输出的详细程度。
不同的日志级别对应着不同的重要性和优先级。
例如,DEBUG级别用于输出详细的调试信息,INFO级别用于输出一般的信息消息,WARNING级别用于输出警告信息,ERROR级别用于输出错误信息,CRITICAL级别用于输出严重的错误信息。
通过设置适当的日志级别,可以根据需求过滤掉不需要的日志消息,从而提高日志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此外,log-level方法还可以帮助开发者进行故障排查和性能优化。
通过在不同阶段和部分代码中设置不同的日志级别,开发者可以更精确地控制日志的输出,以便在调试和优化过程中获取所需的信息。
例如,在开发阶段可以将日志级别设置为DEBUG,以便详细记录各个步骤的执行情况和变量的取值;而在生产环境中可以将日志级别设置为WARNING或以上,以避免过多的日志输出对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总结一下,log-level方法是一种用于设置日志级别的函数或方法。
它允许开发者根据需要动态地调整日志记录的详细程度,从而实现日志消息的过滤和控制。
通过合理地使用log-level方法,开发者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日志信息,提高应用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Android开发学习之Log的使⽤Log(android.util.log)是Android Studio中的⽇志⼯具类,熟练使⽤log会对你以后的Android开发之旅有很⼤的帮助。
* log类有五个⽅法,分别是(级别由低到⾼):根据⾸字母对应VERBOSE,DEBUG,INFO, WARN,ERROR。
1.Log.v():打印⼀些最为繁琐、意义不⼤的⽇志信息2.Log.d():打印⼀些调试信息(logd+tab)3.Log.i():打印⼀些⽐较重要的数据,可帮助你分析⽤户⾏为数据(logi+tab)4.Log.w():打印⼀些警告信息,提⽰程序该处可能存在的风险(logw+tab)5.Log.e():打印程序中的错误信息(loge+tab)(这五个⽅法都可以进⾏重载)注意:不同的打印⽅法在使⽤时都是某个⽅法带上(String tag, String msg)参数,tag表⽰的是打印信息的标签,msg表⽰的是需要打印的信息。
Android Studio中查看logAndroid Studio为开发者提供了良好的log查看⼯具,开发者可以通过如下⽅式打开log视图:View > Tool Windows > Logcat,或者⽤默认的快捷键 Alt+6 打开/隐藏 Logcat视图。
下⾯简单介绍⼀下该⼯具的使⽤。
1、Logcat中选择筛选条件如下截图中,标注了Android Studio中使⽤Logcat视图的常⽤功能,开发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过滤条件。
2、Log信息颜⾊设置查看log的时候,有⼀个⼩技巧,为了便于查看不同等级的log,Android Studio对不同等级的log信息设置了不同的颜⾊。
开发者也可以根据⾃⼰的爱好,⾃⾏设置颜⾊或者其他属性,这样,在查看log的时候,就容易对log等级进⾏区分,查看的时候就⽐较有层次感。
设置路径为:File > Settings > Editor > Colors & Fonts > Android Logcat。
VisionLog配置文件绝对不能错过的宝藏快来一起冲VisionLog配置文件绝对不能错过的宝藏快来一起冲VisionLog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日志管理工具,它的配置文件是使用该工具的关键。
通过合理配置VisionLog的配置文件,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功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绝对不能错过的宝藏配置项,帮助读者更好地使用VisionLog。
一、日志保存路径配置配置日志保存路径是使用VisionLog的第一步。
通过设置保存路径,可以方便地管理日志文件。
可以通过以下配置项来实现:log_path = /path/to/log其中,/path/to/log是保存日志文件的目录路径。
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确保日志文件正常保存。
二、日志级别配置日志级别配置是使用VisionLog的关键配置项之一。
通过设置日志级别,可以控制日志的输出程度,方便用户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以下是常见的日志级别配置选项:log_level = INFO其中,INFO是日志级别的一种设置。
日志级别包括DEBUG、INFO、WARNING、ERROR、FATAL等不同级别,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日志级别。
三、日志格式配置可以通过配置日志格式,使日志信息更符合自己的需求。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日志格式配置示例:log_format = [%(asctime)s] [%(levelname)s][%(filename)s:%(lineno)d] %(message)s通过设置log_format,可以自定义日志输出的格式。
上述示例中,%(asctime)s表示日志的时间,%(levelname)s表示日志级别,%(filename)s表示日志所在文件名,%(lineno)d表示日志所在行号,%(message)s表示日志的具体内容。
四、日志切割配置随着日志的记录增多,单一的日志文件会变得庞大,难以管理。
因此,可以通过日志切割配置项,将日志分成多个文件,便于查找和管理。
logaspect现在,高级的信息技术日益发达,在组织中,日志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支持系统的理解,开发和管理。
生成和保存这些日志数据非常重要。
然而,对于这些日志数据,目前没有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可以从其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LogAspect,可以帮助组织从日志中提取更多的信息,支持其运行和发展。
LogAspect是一种多维度分析日志数据的方法,它可以将日志数据抽象成一个多维度的图,通过分析这个图,可以获取大量有用的信息。
将日志数据抽象成图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把日志数据分解成若干个主题,每个主题可以用一个结点表示,每个结点有若干个属性,可以用一条边表示;其次,对主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形成一张有向图;最后,通过分析该有向图,可以得出重要的有用信息,比如系统的运行情况、联系和变化等等。
LogAspect可以帮助组织从日志中获取到大量的有用信息,从而更好地支持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它可以帮助组织发现日志数据中隐藏的潜在问题,比如系统潜在的性能问题、存在的性能瓶颈和易受攻击点等。
它还可以帮助组织发现日志数据中隐藏的规律,比如某个特定时间段里数据访问情况、登录失败率等。
LogAspect还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管理日志数据,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它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建立和管理日志数据的存储系统,从而提高日志数据的有效使用率。
它还可以帮助组织发现系统中的异常情况,从而提高系统的预警能力,降低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之,LogAspect是一种新的、高效的日志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组织从日志中提取更多的信息,从而支持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它的使用不仅可以改善组织的日志管理水平,还可以帮助组织发现潜在的系统问题并且更好地管理系统。
LOGW ARE选择物流/供应链计划的计算机程序版本5.0韦瑟凯斯西储大学管理学院LOGWARE是一组选定的软件程序,用于分析各种物流/供应链问题和案例研究。
它包含以下模块。
模块页数预测通过指数平滑法预测时间序列数据和时间序列分解方法 5路径规划决定通过网络最短路径路线9ROUTESEQ 确定的最佳序列访问站点的路线ROUTER 发展路线和时间表多个卡车服务多个停止Inpol 找到最优的库存订货策略基于经济订货批量的原则COG 发现一个设施的位置的精确重心法MULTICOG 定位选择数量的设施的精确重心法PMED P-median定位选择的设备的方法WARELOCA 仓库位置计划专门分析Usemore肥皂公司的案例研究LAYOUT 产品在仓库和其他设施MILES 计算两点之间的近似距离使用经度或linear-grid坐标点TRANLP 解决了交通的线性规划方法LNPROG 解决了一般线性规划问题的单纯形法MIPROG 解决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的分支界限法MULREG 发现线性回归方程通过逐步回归和相关分析的程序SCSIM 模拟产品的流动通过五阶层的供应渠道每个模块选择从主屏幕上点击相应的按钮硬件需求:LOGWARE是专为微机操作在WINDOWS 98,,2000或XP。
至少16 mb的RAM应该安装。
至少10 mb的硬盘空间应该是可用的。
能够生产的彩色监视器需要至少640 x480像素分辨率,虽然800 x600更好和1024 x768者优先。
不支持分辨率大于1024 x768像素。
激光打印机是首选。
鼠标是必要的。
一个3 ?软盘驱动器和/或光盘阅读器是必要的。
在硬盘上安装的软件:把程序紧凑的磁盘在适当的驱动器。
在WINDOWS中,单击开始按钮,然后从弹出式菜单选择Run选项。
类型! X:安装程序!(!X !被指定的信你的CD ive)。
程序也可以被安装在Windows !首先,设置,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安装选项。
idea中 log viewer 使用
在应用程序中使用log viewer,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或运维人员更好地管理和分析日志信息。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1. 实时日志监控:log viewer可以实时显示应用程序生成的日志,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可以帮助他们在开发过程中实时追踪应用程序的状态和事件,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对于运维人员来说,可以帮助他们在生产环境中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 分级过滤:log viewer可以根据日志的级别进行过滤,例如只显示错误级别的日志,这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或运维人员更快地找到关键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3. 搜索和定位:log viewer可以提供搜索功能,可以根据关键字搜索日志内容。
此外,还可以根据时间戳、文件名等信息进行快速定位,方便用户找到特定的日志记录。
4. 关联视图:log viewer可以提供关联视图,例如同时显示相关日志记录或堆栈跟踪信息,这样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
5. 导出和导入:log viewer可以支持将日志数据导出为文件,或从文件导入已有的日志数据。
这样可以方便用户在不同的环境之间共享和备份日志信息。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使用方法和功能,实际上log viewer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扩展和定制,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LogVision测井地质综合分析平台软件V3.0LogVision测井地质综合分析平台软件V3.0用户手册北京吉奥特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一年十一月关于本手册LogVision测井地质综合分析软件平台V3.0是北京吉奥特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制开发的产品,简称LogVision3.0平台。
本手册主要介绍LogVision3.0平台特性及通用处理框架。
各软件系统的使用方法详见相应的方法手册,即:有关常规测井综合解释系统请在《EZLog用户手册》中查阅;有关地层倾角测井分析系统的使用方法详见《LogDip用户手册》;有关声电成像测井分析系统分别详见《LogView用户手册》;有关双孔介质储层孔隙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详见《PoroDist用户手册》;有关核磁共振测井分析系统的使用方法详见《MagReson用户手册》;核磁共振岩心分析系统的使用详见《CoreMag用户手册》;长源距声波测井分析软件的使用详见《LongSonic用户手册》;阵列感应测井分析系统详见《HdilView用户手册》;沉积相综合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详见《SediView用户手册》。
本手册的内容分为9章:1. 平台概述;2. 运行与安装;3. 系统结构与数据结构;4. 菜单条;5. 工具条;6. 工区图;7. 系统工作库管理;8. 平台通用处理框架;9. 附件;10.常见问题解答11. 技术支持。
本书中的内容若有更改,以电子文档为准。
未经北京吉奥特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书面许可,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借助任何电子或机械手段复制等)传播书中任何部分。
©1997-2011 北京吉奥特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目录1.平台概述 (8)2.运行与安装 (10)2.1平台软件运行环境 (10)2.2平台安装和卸载 (10)2.2.1运行许可证 (10)2.2.2安装 (10)2.2.3卸载 (11)2.3平台的启动和退出 (11)2.3.1启动 (11)2.3.2退出 (12)3.系统结构与数据结构 (13)3.1平台系统结构 (13)3.2平台内部数据结构 (13)3.3平台目录结构 (14)4.菜单条 (17)4.1区块菜单 (17)4.1.1工区管理 (18)4.1.2工区属性 (21)4.1.3工区统计 (21)4.1.4地层管理 (25)4.1.5底图外观 (29)4.1.6输出底图 (31)4.1.7打印预览 (31)4.1.8打印 (32)4.2井筒菜单 (33)4.2.1井筒管理 (33)4.2.2区块间井移动 (35)4.2.3保存井位信息 (36)4.2.4井筒属性 (36)4.2.5井筒属性导入 (36)4.2.6井筒属性导出 (38)4.3数据菜单 (39)4.3.1读磁带 (40)4.3.2数字化 (40)4.3.3数据加载 (41)4.3.4数据输出 (44)4.3.5数据管理 (44)4.3.5.1 GUD文件右键菜单 (46)4.3.5.2存储体右键菜单 (51)4.3.5.3曲线右键菜单 (61)4.3.5.4数据表右键菜单 (65)4.3.6数据批量粘贴 (68)4.3.6.1 “数据批量粘贴”选择 (68)4.3.6.2 “数据批量粘贴”属性框 (69)4.3.6.3 “数据批量粘贴”操作方法 (70)4.3.7数据批量导出 (73)4.3.7.1 “数据批量导出”选择 (73)4.3.7.2 “数据批量导出”属性框 (74)4.3.7.3 “数据批量导出”操作方法 (75)4.3.8毛管压力数据加载 (77)4.3.9曲线计算器 (77)4.3.10数据表导入 (77)4.3.10.1数据表导入界面组成 (79)4.3.10.2数据表导入操作方法(以单井单文件为例说明) (80)4.3.10.3特殊类型数据表导入操作方法(以单井单文件为例说明) (82)4.3.11数据表导出 (87)4.3.11.1数据表导出界面组成 (88)4.3.11.2地层层位数据表导出 (90)4.3.12数据汇总导出 (91)4.3.13分层数据管理 (93)4.3.14综合数据列表 (97)4.4多井菜单 (102)4.4.1新建柱状图 (102)4.4.2打开柱状图 (106)4.4.3新建交会图 (107)4.4.4打开交会图 (107)4.4.5小层数据生成 (108)4.4.6地层参数统计 (112)4.5视图菜单 (117)4.6系统菜单 (118)4.6.1设置工作路径 (118)4.6.2设置界面语言 (118)4.6.3系统库管理 (119)4.6.3.1主界面 (119)4.6.3.2系统库管理菜单 (120)4.7工具 (121)4.7.1 VC方法生成器简介 (121)4.7.1.1 VC方法生成器特点 (121)4.7.1.2 方法生成器操作流程 (122)4.7.1.3 新建方法模块PORB (122)4.7.1.4 打开PTF文件方式新建 (141)4.7.1.5 打开.cmc文件方式新建 (141)4.7.2 Fortran方法生成器 (142)4.8帮助 (145)5.工具条 (147)5.1 常规工具条 (147)5.2单井分析&数据管理工具条 (149)5.2.1单井分析 (149)5.2.1.1 QV A快速解释 (151)5.2.1.2 QVR_COAL煤层识别 (157)5.2.1.3 曲线重建QVC计算 (158)5.2.1.4 快速计算储层参数QVR (165)5.2.1.5 快速计算工程参数QVE (174)5.2.2数据管理 (176)6.工区底图 (177)6.1工区底图右键菜单 (177)6.2井右键菜单 (177)7.系统工作库管理 (178)7.1石油专业符号管理 (179)7.1.1 启动石油专业符号管理程序 (179)7.1.2 软件界面介绍 (180)7.1.3 岩性符号管理 (182)7.1.3.1 岩性符号浏览与编辑 (182)7.1.3.2新增岩性符号 (183)7.1.4录井含油级别符号管理 (184)7.1.4.1录井含油级别符号浏览与编辑 (184)7.1.4.2新增录井含油级别符号 (184)7.1.5油气解释结论符号管理 (185)7.1.5.1油气解释结论符号浏览与编辑 (185)7.1.5.2新增油气解释结论符号 (186)7.2规范值表管理 (186)7.2.1一般规范值管理 (186)7.2.2规范值与图形符号编码对应关系设置 (187)7.3 数据表定义 (188)7.3.1数据表分类定义 (188)7.3.2数据表定义中关键数据项说明 (188)7.4相标志字典 (190)7.5沉积相字典 (194)7.6沉积相模式 (196)7.7地层层位字典 (197)7.8交互结论管理 (198)8.平台通用处理框架 (200)8.1菜单条 (200)8.1.1文件 (200)8.1.1.1新建 (201)8.1.1.2打开 (201)8.1.1.3关闭 (201)8.1.1.4保存 (201)8.1.1.5装入模板 (201)8.1.1.6保存为模板 (202)8.1.1.8图头保存为模板 (202)8.1.1.9打印 (202)8.1.1.10退出 (202)8.1.2编辑 (202)8.1.2.1允许编辑 (203)8.1.2.2允许就地文字编辑 (203)8.1.2.3其他子菜单 (204)8.1.3视图 (204)8.1.3.1工具条 (204)8.1.3.2状态条 (205)8.1.3.3成果表格 (205)8.1.3.4多井视图 (227)8.1.3.5绘图区显示开关 (229)8.1.3.6区域管理 (230)8.1.4插入 (230)8.1.4.1插入区域 (231)8.1.4.2插入框架 (232)8.1.4.3插入自由对象 (232)8.1.4.4插入井筒图像 (233)8.1.4.5插入图头 (246)8.1.4.6插入图例 (250)8.1.4.7插入道 (252)8.1.4.8插入主深度道 (252)8.1.4.9插入次深度道 (253)8.1.4.10插入地层层位 (254)8.1.4.11插入基准旋回 (258)8.1.4.12插入层序旋回 (258)8.1.4.13插入常规表象 (258)8.1.4.14插入非常规对象 (300)8.1.5数据 (303)8.1.5.1打开数据 (303)8.1.5.2关闭数据 (303)8.1.5.3角色管理 (304)8.1.6表象 (305)8.1.6.1画布设置 (305)8.1.6.2道特性 (306)8.1.6.3曲线特性 (307)8.1.6.4全部表象对象特性 (308)8.1.6.5对象数据 (309)8.1.6.6表象风格 (310)8.1.7预处理 (310)8.1.7.1深度校正 (311)8.1.7.2曲线拼接 (315)8.1.7.4基线偏移校正 (329)8.1.7.5伽马自动校深 (330)8.1.7.6环境校正 (331)8.1.7.7曲线预处理 (335)8.1.7.8自动分层 (345)8.1.7.9分层取值 (347)8.1.7.10分层解释 (348)8.1.7.11砂泥比计算 (351)8.1.7.12小层数据表生成 (352)8.1.7.13地层参数统计 (352)8.1.7.14生成深度曲线 (352)8.1.7.15生成方波曲线 (353)8.1.7.16 TVD校正 (356)DEVI:井斜角,单位deg; (357)8.1.7.17 斜井MD/TVD转换 (358)8.1.8分析 (361)8.1.9工具 (361)8.1.10窗口 (362)8.1.11帮助 (362)8.2工具条 (362)8.2.1标准 (363)8.2.2自由对象 (363)8.2.3表象对象 (364)8.2.4数据交互 (364)8.2.5视图 (364)8.2.6播放 (364)8.3状态栏 (365)8.4绘图区 (365)8.4.1图头 (365)8.4.1.1直接调用图头模板 (366)8.4.1.2自行设计图头 (367)8.4.1.3图头管理 (368)8.4.2画布 (370)8.4.2.1画布设置 (370)8.4.2.2文字编辑 (371)8.4.3道 (371)8.4.3.1道属性 (371)8.4.3.2旋转道 (374)8.4.4道对象 (375)8.4.4.1对象属性 (375)8.4.4.2数据交互 (376)8.4.4.3数据表 (376)8.4.4.4数据预览 (377)9.常见问题解答 (378)10.技术支持 (378)1.平台概述LogVision3.0测井地质综合分析软件平台是北京吉奥特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制开发的产品,简称LogVision3.0平台。
LogView用户手册北京吉奥特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二○○三年五月说明1. LogView声电成像测井分析软件V4.0是北京吉奥特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ogVision测井地质综合分析平台软件V2.0》的重要组成部分。
LogView既能处理斯仑贝谢Max 500电成像(FMI)、阿塔拉斯Eclips 5700声电成像STAR_II(STAR & CBIL)、哈里伯顿Excell 2000声电成像(EMI & CAST),也能处理国产微电扫描电成像(WDS)及国产井下声波电视(BHTV)。
本用户手册重点介绍了声电成像测井资料处理过程中的处理流程、参数设置及声电成像测井解释方法原理。
2.未经北京吉奥特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书面许可,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均不得以任何形式或借助任何电子或机械手段复制或传播书中任何部分。
3. 本书中的内容若有更改,以电子文档为准。
©1997-2003 北京吉奥特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目录1. LogView简介.......................................................................................................................... - 4 -2 LogView的安装、启动及退出.......................................................................................... - 10 - 3.LogView测井资料处理...................................................................................................... - 11 -3.1 预处理........................................................................................................................ - 11 -3.1.1 电成像测井资料预处理.................................................................................. - 11 -3.1.2 声成像测井资料预处理.................................................................................. - 14 -3.2 图像生成及其质量控制........................................................................................... - 17 -3.2.1 电成像图像生成.............................................................................................. - 17 -3.2.2 声成像图像生成.............................................................................................. - 19 -3.2.3 声电成像图像质量控制.................................................................................. - 20 -3.3 各种井周地质现象在成像资料上的识别............................................................... - 21 -3.3.1 裂缝的辨别...................................................................................................... - 21 -3.3.1.1 层界面与裂缝的鉴别......................................................................... - 21 -3.3.1.2 缝合线与天然裂缝的鉴别................................................................. - 22 -3.3.1.3 断层面与天然裂缝的鉴别................................................................. - 22 -3.3.2 天然裂缝与诱导裂缝的识别........................................................................ - 23 -3.3.2.1 钻井过程中由于钻具振动形成的裂缝............................................. - 23 -3.3.2.2 重泥浆与地应力不平衡性造成的压裂缝 ......................................... - 23 -3.3.2.3 应力释放裂缝..................................................................................... - 24 -3.3.3. 张开缝与闭合缝的鉴别............................................................................... - 25 -3.3.4. 溶蚀孔洞的成像特征................................................................................... - 25 -3.4 裂缝视参数的定量计算方法................................................................................... - 29 -3.5 溶蚀孔(洞)视参数的定量计算方法................................................................... - 32 -3.6 倾角自动计算、移去构造倾角............................................................................... - 34 -3.7 裂缝检测(DCA) .................................................................................................. - 35 -3.8 地应力分析............................................................................................................... - 35 - 4.输入输出曲线...................................................................................................................... - 38 - 5.LogView专用绘图对象...................................................................................................... - 41 -5.1 波形曲线................................................................................................................. - 41 -5.2 测井图像................................................................................................................. - 43 -5.3 交互结论................................................................................................................. - 44 -5.4 成像蝌蚪图................................................................................................................. - 44 -5.5 成像杆状图............................................................................................................. - 45 -5.6 成像频率统计图..................................................................................................... - 46 -5.7 成像施密特图......................................................................................................... - 47 - 6.LogView方法原理简介...................................................................................................... - 48 -6.1 预处理....................................................................................................................... - 48 -6.1.1 电压校正(EMEX校正)............................................................................ - 48 -6.1.2 电阻率刻度.................................................................................................... - 48 -6.1.3 LLS/SFL 标定............................................................................................... - 48 -6.1.4 电扣深度对齐................................................................................................ - 48 -6.1.5 电成像速度校正............................................................................................ - 49 -6.1.6 GR校深 ......................................................................................................... - 49 -6.1.7 人工校深........................................................................................................ - 49 -6.1.8 幅度归一化.................................................................................................... - 49 -6.1.9 坏电极数据剔除............................................................................................ - 49 -6.1.10 声成像回波时间相位校正.......................................................................... - 50 -6.1.11 声成像回波幅度偏心校正.......................................................................... - 50 -6.1.12 声成像回波时间井径刻度.......................................................................... - 50 -6.2.图像处理................................................................................................................. - 50 -6.2.1 动、静态图像生成........................................................................................ - 50 -6.2.2 图像标定........................................................................................................ - 50 -6.2.2.1 静态色度标定法................................................................................. - 51 -6.2.2.2 动态色度标定法................................................................................. - 51 -6.2.3 图像滤波........................................................................................................ - 51 -6.2.4 图像增强........................................................................................................ - 51 -6.2.4.1 频域增强............................................................................................. - 51 -6.2.4.2 空间增强............................................................................................. - 51 -6.2.5 生成地层因素图像........................................................................................ - 52 -6.2.6 生成孔隙度图像............................................................................................ - 52 -6.2.7 生成溶蚀孔(洞、缝)麻点图像................................................................ - 52 -6.3.交互解释................................................................................................................. - 52 -6.4.定量计算................................................................................................................. - 52 -6.4.1 地层倾角处理................................................................................................ - 52 -6.4.2 裂缝检测处理(DCA) ............................................................................... - 52 -6.4.3 地应力分析处理............................................................................................ - 53 -6.4.4 地质参数计算................................................................................................ - 53 -6.4.4.1 裂缝视参数的定量计算....................................................................... - 53 -6.4.4.2 溶蚀孔(洞、缝)视参数的定量计算............................................. - 55 -6.4.4.3 砾石、结核、团块视参数的定量计算............................................. - 55 - 附录.LogView测井资料处理流程........................................................................................ - 56 -1. LogView简介90年代初,我国石油行业开始引进美国斯仑贝谢、哈里伯顿、阿特拉斯的成像测井仪器,如FMI、EMI、STAR-Ⅱ、CAST等。
goview操作手册Goview是一个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工具,旨在帮助用户将数据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分享的可视化图表。
本手册将详细介绍Goview的使用方法和功能,以便用户能够充分利用它的优势。
1. 安装和启动要开始使用Goview,首先需要将其安装到您的设备上。
您可以从Goview官方网站下载安装程序,然后按照指示进行安装。
安装完成后,您可以启动Goview并开始使用它。
2. 导入数据在开始创建可视化图表之前,您需要将数据导入Goview。
Goview支持多种数据源,包括Excel、CSV等常见格式。
您可以选择适合您的数据源类型,并根据指示将数据导入Goview的工作区。
3. 创建图表Goview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图表可供选择,例如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
选择您想要创建的图表类型,并将所需的数据字段拖放到相应的位置。
您可以根据需要对图表进行自定义设置,如调整颜色、字体、标签等。
4. 数据分析和筛选Goview还提供了数据分析和筛选功能,使您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您可以使用数据筛选器来选择特定的数据集或范围,并应用数据分析工具来执行各种分析操作,如求和、平均值、百分比等。
5. 分享和导出一旦您完成了图表的创建和分析,您可以将其保存并分享给他人。
Goview支持将图表导出为常见格式,如图片、PDF或HTML。
您可以选择最适合您需求的格式,并将图表保存到本地设备或分享到云端存储服务。
6. 更新和保存Goview的数据可视化工作是动态的,如果您的数据发生变化,您可以随时对图表进行更新。
您可以通过重新导入数据或更新现有数据源来实现此目的。
同时,您还可以随时保存和导出您的工作,以备将来使用或进一步编辑。
Goview是一个功能强大且易于使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通过使用它,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您的数据。
希望本操作手册能够帮助您快速上手并充分发挥Goview的潜力。
祝您使用愉快!。
LogView软件操作流程中油测井资料评价中心阿曼解释站二○○六年七月说明1. 《LogView软件操作流程》中所述软件版本为v4.0。
2.软件操作流程以STAR & CBIL为例(部分图例为XRMI),其他成像资料处理流程基本一致。
3. XRMI资料的处理过程和EMI处理一致。
4.对LogView软件的更进一步了解,请参考吉奥特公司提供的《LogVision 平台用户手册》和《LogView用户手册》等相关资料。
©2006 中油测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保留所有权利。
目录1 LOGVIEW的安装、启动及退出 .............................................................................................. - 3 -2.成像测井资料数据加载 ............................................................................................................... - 4 -3.LOGVIEW测井资料处理 .......................................................................................................... - 6 -3.1预处理 (6)3.1.1 电成像测井资料预处理................................................................................................... - 6 -3.1.2 声成像测井资料预处理................................................................................................... - 9 -3.2图像生成及其质量控制.. (12)3.2.1 电成像图像生成............................................................................................................. - 12 -3.2.2 声成像图像生成............................................................................................................. - 13 -3.2.3 声电成像图像质量控制................................................................................................. - 14 -3.3各种井周地质现象在成像资料上的人工拾取 .. (15)3.4裂缝视参数的定量计算方法 (17)3.5溶蚀孔(洞)视参数的定量计算 (20)3.6倾角自动计算、移去构造倾角 (22)3.7裂缝检测(DCA) (23)3.8地应力分析 (23)4.输入输出曲线 ............................................................................................................................. - 25 -5.OMAN解释站提供给PDO的绘图文件 ................................................................................. - 28 -6.OMAN解释站提供给PDO的解释成果表 ............................................................................. - 30 -1 LogView的安装、启动及退出LogView软件的安装随LogVision平台安装一同进行。
平台安装后会在WINDOWS开始菜单及桌面上建立LogVision的快捷方式,运行快捷方式启动平台:图1.1 LogVision平台双击图1.1的“LogView”图标,图标弹出LogView处理界面:图1.2 LogView软件界面点击“文件”菜单的“退出”(或软件界面右上角“x”按钮),既可终止LogView软件的运行。
2.成像测井资料数据加载输入的测井数据首先需要解编为gud数据格式,才能在LogVision平台上进行数据处理。
目前DataIn模块能够解编的数据格式有:BIT、DIPLOG、LIS/DLIS、XTF、 CLS、IF、 TXT/ LAS、LA716和部分小数控数据格式。
DataIn模块具有开放性,能够不断扩充数据解编的能力。
当解编的是STAR_II测井资料时,应记下GAZF(或GAZFQH)、BHTT(或BHTTQH)、P1BTN三条曲线的DepOFF值,在后面的GPIT校正时将用到。
在解编FMI、EMI&CAST 及常规测井数据时,无特殊的数据记录要求。
测井数据输入步骤:⑴在LogView“数据”菜单中选择“DataIn”,弹出DataIn数据解编对话框。
⑵在Data file 原始测井数据文件名栏,击按钮弹出对话框,选择要加载的测井数据原始文件;程序自动扫描当前井头信息,其形式如下图所示:图2.1 数据加载⑶如果测井数据扫描为二进制,不能显示测井头信息,请重新设置数据解编格式。
使用方法:在Format栏击按钮弹出下拉菜单,选择与当前测井数据一致的数据格式,如XTF,然后击“Re-scan”按钮,程序按指定的数据解编模块对当前数据文件又重新扫描。
如果还不能解编当前井数据,可能需要增加新的数据解编模块。
⑷点击按钮,程序自动切换到数据格式解编状态,其形式如下图所示:图2.2数据转换⑸“Data”栏为要转换的LogVision数据路径和文件名,隐含与工作路径一致。
在“Data”栏击按钮弹出LogVision文件另存对话框,设置另存LogVision 文件路径和文件名。
⑹在Log Serials(测井系列),击按钮弹出测井系列下拉菜单(程序隐含常规为CONV);如果解编倾角测井数据时,需要选择倾角对应的测井系列或测井仪器。
Storage存储体也随着测井系列而变化,在Data文件栏LogVision文件名随着测井系列而变化,但新生成的gud文件名可以编辑,井目录为当前数据文件名;也就是说,一个GUD文件可以存放多个Storage存储体。
⑺在“Top depth”和“Bottom depth”栏设置数据解编的顶部深度和底部深度,隐含全井段。
⑻选择曲线名:击按钮选中所有曲线;击按钮反向选择;击按钮打开曲线包显示当前井所有曲线名。
在曲线名列表栏直接用鼠标左键选择对应的曲线名按钮,使用方法为:用左键击某曲线名前面的按钮,按钮为表示要转换该曲线名;按钮为表示不转换该曲线名。
最后,击按钮程序自动将当前数据文件格式转换为gud数据文件格式。
⑼击按钮,关闭DataIn测井数据输入程序。
3.LogView测井资料处理进行资料处理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原始测井资料加载,其中包括常规测井资料的加载,再选用合适的模板文件,建立绘图文档。
应用LogView处理声电成像测井资料,主要包括预处理、成像、成像地质特征交互解释、交互解释地质参数定量计算、自动计算地质参数、电成像地层倾角的自动计算、移除构造倾角、裂缝自动检测(DCA)以及地应力分析等九个处理模块。
3.1预处理3.1.1 电成像测井资料预处理预处理是声点成像资料解释分析的基础。
在LogView “分析”菜单中选择“预处理”(或选择工具栏中的图标),弹出成像测井数据预处理对话框:图3.1 电成像预处理数据文件描述:井文件—所处理的数据井文件(GUD文件)路径Star_II仪器,原始数据Xtf格式。
EMI&CAST仪器, 原始数据cls格式。
XRMI&CAST仪器, 原始数据cls格式。
FMI仪器,原始数据Dlis\Lis格式。
以上的各种数据格式,经LogVision平台的DataIn程序转换成GUD统一的数据格式。
测井数据描述:◆存储体—原始测井数据解编时,可以保存在不同的存储体内(storage)◆仪器类型—如果STAR_II的声、电成像是同时测量的,点击图中“仪器”下拉式菜单,可看出有“STAR”和“CBIL”两个选项,现在要处理电成像资料,我们选择仪器类型为“STAR”。
注:如果处理的是FMI、EMI、XRMI、CAST资料,因为这几种仪器是单一测量模式,仪器类型的下拉式菜单为不可选。
◆顶部深度—测井数据起始深度。
◆底部深度—测井数据结束深度。
处理井段描述:◆输出体—预处理结果放到一个新的存储体内,隐含的为“原始存储体_IMG”,也可以人为修改。
该存储体是下一步“成像”的数据源。
◆顶部深度—预处理井段起始深度。
◆底部深度—预处理井段结束深度。
标准化模块:◆是电导率—目前国内的所有电成像纪录的均是电导率模式,该项隐含为选中。
◆EMEX电压校正— FMI\EMI\XRMI成像测井时的静态电压校正,选择。
◆LLS/SFL标定—用常规的电阻率曲线对电扣数据进行刻度,选择。
深度校正模块:◆电扣深度对齐—一般情况下,FMI资料不需做电扣对齐。
Star、EMI和XRMI的原始测井资料需做电扣深度对齐。
◆GPIT加速度校正—消除仪器轻度遇卡产生的马赛克图像。
LogView做GPIT加速度校正的功能十分强大,特别是对于遇卡比较严重的测井资料。
一般情况下,如果轻度遇卡,仅在个别井段有马赛克现象,不影响资料的解释前提下,可不做GPIT加速度校正。
◆用GR校正深度—用常规GR曲线对成像数据进行自动校深。
但是在实际处理时,最好对原始成像资料进行整体校深,不用自动校深选项。
◆不共面校正—建议选择该项。
增益控制模块:◆坏电扣剔除—选择该项。
◆幅度归一化—加强图像的显示效果,选择该项。
◆预处理相关辅曲线—对成像数据体内的有关常规曲线进行相应处理,由于采样率不同,有时反而处理的效果不好,不建议选择该项。
点击“设置相关的辅助参数”按钮,弹出对话框:图3.2 辅助参数对话框辅助数据源:◆标准GR曲线—选择常规测井数据存储体(storage)内的GR曲线,用以对成像测井数据自动校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