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神童莫扎特详细介绍和作品欣赏
- 格式:ppt
- 大小:5.68 MB
- 文档页数:45
音乐奇才莫扎特的主要作品介绍通用外国名人莫扎特的故事篇一1777年12月3日,莫扎特给表妹写了封信,信的开头是这样的:“亲爱的表妹。
在我坐下写信之前,先去了趟茅房。
现在,已经解决了。
感到轻松无比!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我又可以填满我的大脑了……代我向我们的朋友们致以比臭屁还要臭的问候。
”笑罢,我好奇地查了一下莫扎特的生日。
当时他已经21岁,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实际上,莫扎特一辈子都没长大,一辈子都是顽童之心。
他喜欢跳舞、骑马、击剑、打台球;他喜欢打扮。
以弥补自己说不上英俊的相貌;他贪图热闹,嗜好养鸟,甚至还教八哥唱歌;他爱讲粗话,做恶作剧,身上总有释放不尽的能量。
莫扎特是个天才与幼稚、细腻与粗莽、高雅与鄙俗、不羁与忧伤的矛盾体。
莫扎特的好友、小说家卡罗林·皮希勒在回忆录中记述了一个生动的情节:“一天。
我坐在钢雾前弹《费加罗婚礼》中的‘不要再去做情郎’,莫扎特刚好在我家,他悄悄走到我身后,对我的演奏颇为满意,禁不住跟着轻声哼唱,还用手指在我肩膀上打拍子。
忽然,他拎过一把椅子坐到我旁边,让我继续弹低音,他即兴弹了一段优美的变奏,每个人都屏息静气地倾听从这位乐神手下流出的曲调。
但他突然感到厌倦,跳起来,陷入那种经常发作的神经质,翻过桌子,跳过椅子,像猫咪似的喵喵怪叫,还像顽劣的孩子一样翻筋斗。
”对莫扎特来说,音乐似乎并不是谱出来或演出来的。
而是跟打嗝儿放屁一样自然而然的生理产物,他将内心的欢娱以及内心渴望的欢娱一起表现在他的音乐里,哪怕是在他最贫寒、最落魄的时候。
莫扎特5岁作曲,7岁为女皇演奏,11岁创作歌剧,少年时代就已驰名欧洲。
假如他没有贪图自由的童心、无视权贵的幼稚和渴望游走的好奇心的话,那么还会有来自天堂的莫扎特音乐吗?李贽曾说:“若夫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许多人都把莫扎特的幼稚说成是他的“美中不足”,其实不然,正是这种幼稚,创造出了他的美。
世俗意义上的成熟者。
不会辞掉宫廷乐长职位去维也纳受穷,不会在悲凉中写出《魔笛》这样美妙的乌托邦神剧。
“音乐神童”莫扎特的传奇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全名: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出生在奥地利萨尔茨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
35岁就英年早逝的莫扎特却给世人留下了等身齐高的协奏曲、交响曲、歌剧等各类音乐作品。
莫扎特出生在一个宫廷乐师的家庭,他的父亲里奥波尔德是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个作曲家。
他的母亲也酷爱音乐,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
于是,莫扎特从小便与音乐打交道,在充满音乐的氛围中成长着。
从他的生平来看,莫扎特好像就是为音乐而生的。
在充满音乐的家庭成长起来的莫扎特,三岁时便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四岁就可弹奏钢琴,五岁就开始作曲,由此可见莫扎特从小便凸显音乐天赋,是常人不可企及的。
1972年,六岁的莫扎特便离开家乡,在父亲的带领下去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试验性的巡回演出,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取得了成功。
随后,年幼的他便开始了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
由于他的作品是积极向上的,所以这些演出也先后获得了成功。
在这段时期内,年幼的莫扎特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他接触到了当时欧洲最先进的音乐: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他也接触到了德国的乐器,他也结识了作曲家J.C.巴赫、G.B.马蒂尼、G.B.萨马蒂尼等,并且和他们学习作曲。
在这段时期他创作了交响曲和歌剧《虚伪的善意》(1768)、《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娜》(1768)、《本都国王米特里达特》(1770)、《卢齐奥·西拉》(1772)等作品。
这就是他的初露锋芒时期。
1774年到1781年是神童莫扎特的成熟时期。
1773年结束了十年的旅行表演后,他回到了家乡萨尔茨堡。
在父亲的教导下,补习音乐文化,同时利用旅行中积累的素材进行创作,在这段时期内,创作了歌剧《假园丁》(1775)和《牧人王》(1775)等大量作品。
这时已经成人的他,由于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在激烈的斗争之后终于争得了大教主的同意又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旅行演出。
音乐奇才莫扎特的主要作品介绍音乐奇才莫扎特的主要作品介绍莫扎特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莫扎特的主要作品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了解!莫扎特的主要作品莫扎特的作品向来以数量多、质量好、涉及范围广而著称,这个音乐奇才一生共创作出了600多个脍炙人口的作品,类型包括歌剧、交响乐、协奏曲等多种音乐风格,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莫扎特的作品。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著名的歌剧之一。
莫扎特使用了多种技巧,让每个人物的性格都活跃起来。
比如在给主角费加罗谱曲时,采用了急口令式的曲调,巧妙表达了任务坚定而又机智的性格。
而优雅矜持的抒情女高音正好符合罗西娜的特点。
莫扎特给丫鬟苏珊娜谱曲时采用了活泼质朴的手法,用轻快的旋律将人物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是莫扎特的作品中较为出名的一部,也是非常值得细细欣赏的一部。
莫扎特于1787年在维也纳完成的小夜曲--《G大调小夜曲》,是器乐小夜曲中的典范之作,也是莫扎特十多首小乐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部。
这首作品充满了激情与活力,从乐曲之中迸发出来的乐观情绪表达了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听众可以在愉悦、美妙的旋律中得到心灵的洗涤和净化。
这首小夜曲充分展现了莫扎特超强的作曲能力和过人的音乐天赋,成为音乐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莫扎特的作品还有很多,这里不能一一详细介绍。
如果想更了解莫扎特、体会到他的音乐带给人的情感,就要亲自去倾听那些旋律,这样才能用音乐净化灵魂,获得绝妙的享受体验。
莫扎特舒伯特曲风比较作为欧洲两个出名的音乐家,莫扎特舒伯特两个人都是英年早逝。
在他们两个短暂的生命里,都曾经为欧洲音乐的发展做出来突出的贡献,而他们两个人的曲风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早期莫扎特的曲风是非常欢快的,并且带着鲜明的民族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莫扎特的曲风开始沉重起来,由最初欢快的'风格逐渐转为悲怆和忧伤,他的曲风上的这个变化是和自己的经历相关的,而和舒伯特相比,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在上流社会似乎更受欢迎,具有很明显的流行音乐的特征。
外国音乐家----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是古典乐派最典型作曲家,与海顿、贝多芬并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大作曲家。
莫扎特无疑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天才,1756年1月27日,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家。
从小学习音乐,幼时即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天赋,他5岁开始作曲,6岁举办第一场个人音乐会,8岁创作第一部交响乐,10岁创作第一部歌剧,被誉为“神童”。
然而,当这位神童长大成人,他的音乐才华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同。
在当时,皇家贵族对待音乐家如仆人一般。
他们命令作曲家作曲并付给特定的报酬。
虽然莫扎特以其高超的作曲和演奏才能经常被贵族“雇佣”,但他的才华远远不能充分发挥,他曾说:“我得到的酬劳远远多于我所做的,但又远远少于我能做的。
”他一生生活艰辛困苦,他与妻子共有六个孩子,其中却有四个不幸夭折。
莫扎特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到:“即使是我最痛恨的人,我也不忍心让他经历与我相同的不幸。
”1791年,莫扎特在痛苦中去世,死因至今不能确定,一说死于风湿热,一说肾衰竭,另有一种说法:他是被嫉妒他的后辈作曲家毒害而死,但由于没有确凿证据,难以定论。
莫扎特的埋葬地不详,他的遗骨究竟在什么地方还是个谜。
就是这么一位一生愁苦的音乐大师,他的音乐却始终欢快愉悦,令人听起来心情快乐。
在仅仅35年的短暂一生中,他共创作了19部歌剧,103部小部舞曲,55部交响乐,39部协奏曲。
其中只有25号、40号交响曲两部作品采用小调调式,即使这两部小调作品旋律也是向上的,并不黯淡。
其余大调作品更是Ji昂宏大,听来令人Ji昂雀跃。
听莫扎特的音乐,永远能够令你的心情开朗快乐起来,莫扎特丝毫没有把他生活中的愁苦带到作品中,正如他自己所说:“永远不要刺Ji耳朵,一定要让听者快乐,永远不要忘记,这是音乐。
”莫扎特的创作原则如此朴素,令人感动。
他独自默默承受着一切不幸,却留给了后世无限的快乐……一、旷世奇才莫扎特学起音乐来就如同别的婴儿学说话一样快。
音乐神童莫扎特摘要:莫扎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
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莫扎特,被视为第一位宫廷音乐神童,后人对他有很多尊称“乐神的爱子”,“音乐神童”,“上帝派来的音乐使者”。
他的一生极其短暂,却充满了传奇色彩。
它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却被他的老师萨列里所嫉妒。
在他22岁,爱上了18岁的阿洛伊西亚、韦伯,但却得不到父亲的同意,最终阿洛伊西亚变心,莫扎特和阿洛伊西亚的妹妹康斯坦斯结婚。
初恋的失败没有影响他以后幸福的婚姻,这是值得人们欣慰的。
他在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不同类型的作品:《费加罗的婚礼》(歌剧),《唐.璜》(歌剧),《咏叹调(K.490)》,《卡农》,《C大调钢琴奏鸣曲(K.545)》,《G大调钢琴三重奏(K.546)》,《安魂曲》等。
他的生命集荣誉与悲惨的命运于一身,他的作品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后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
关键字:莫扎特音乐神童生活作品影响正文:一、莫扎特的简介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德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
他出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他的父亲里奥波尔德是那座城中宫廷大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个作曲家。
他的母亲也酷爱音乐,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
莫扎特有很多兄弟姐妹,他是家中的第7个孩子;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终年35岁。
其中最出名的歌剧是《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
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
莫扎特一共创作了549部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
在钢琴和小提琴相关的创作,他无疑是一个天份极高的艺术家,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于时代的变迁。
名人故事:音乐神童莫扎特如果说贝多芬通过不懈的奋斗而努力接近上帝的话,那么莫扎特就是天使在人间。
莫扎特出身于萨尔兹堡宫廷乐师家庭,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即兴演奏和作曲都十分出色,六岁即创作了一首小步舞曲,并在欧洲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被誉为神童。
1773年任萨尔兹堡大主教宫廷乐师,1781年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而愤然辞职来到维也纳,走上了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
莫扎特学起音乐来就如同别的婴儿学说话一样发自天然。
他有一个姐姐叫玛丽安娜(marianne)。
当沃尔夫冈刚会走路时,在父亲给小玛丽安娜上音乐课的时侯,他就听着。
然后他蹒跚着走到拨弦古钢琴那里把教材从头到尾弹得一点不差。
到他四岁时,他不仅能弹拨弦古钢琴,而且开始写作小巧的小步舞曲,甚至为乐队写一部协奏曲。
在任何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得到了一把小型的小提琴并且学着拉它。
有一天,当他的父亲和三个朋友正在花园的凉亭里弹奏一部弦乐四重奏时,小沃尔夫冈把那第二小提琴分部一点不错地拉了出来!他们都大为惊讶,他又同样把那第一小提琴分部拉完。
他是出色的钢琴家,可视谱演奏协奏曲,能即兴演奏。
从六岁开始作曲:八岁时写下第一首交响曲,十一岁写下第一首清唱剧,十二岁写下第一部歌剧,十四岁指挥了该歌剧的十二场演出。
他在1773年听了海顿的弦乐四重奏后,同年首次写出自己的六首四重奏,时年十七岁。
起初,莫扎特的父亲把两个孩子带到德国的音乐城市慕尼黑。
在那里,他们使所有的人都高兴得发狂。
他们在德国和奥地利的每一个市镇停下来,在贵族们的宫殿里开音乐会。
在一个寺院里,孩子们在管风琴上以娴熟的技能使那些善良的修道士们大惊失色,因为他们过去从来也没有试过这样演奏这个乐器。
不久他们就常被邀请到公爵和王子们的家里演奏。
后来,他们渴望已久的时刻来到了:他们接到邀请,到皇帝的宫殿里去演出。
孩子们在皇帝和皇后以及他们的整个宫廷面前演奏。
小沃尔夫冈被要求作各种不同的测验:他视奏了宫廷作曲家一首难弹的协奏曲,那作曲家为他翻着乐谱,看着他在主题上出色的即兴演奏;他用一个手指弹琴,又在蒙着一块布的键盘上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