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3
白杨礼赞是象征还是托物言志白杨礼赞是运用了象征手法。
白杨礼赞是象征还是托物言志白杨礼赞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
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
如白杨树力象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非常贴切自然。
白杨礼赞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进而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
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
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
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白杨礼赞的礼是什么意思礼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赞是赞颂,称赞,赞美,“赞”也是一种抒情散文的文体。
白杨礼赞就是对白杨树拟人化的崇敬和赞美的抒情散文。
白杨礼赞的白杨树有什么特点1、生命力强:白杨树的生命力非常的强,可以经常的在大路边,田埂旁看到它的身影不追求雨水,也不贪恋阳光,在最坚硬的黄土地上,有一点点水分,一根枝条就可以生根发芽。
2、高大挺拔:白杨树不管在什么环境下,生长得都非常的高大挺直。
一般会生长到15米到30米。
3、耐干耐旱:白杨树一般是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在零下40多度的环境下还可以生存,在辽宁、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夏等多个省市中都有种植。
白杨礼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
白杨礼赞经典句子
1. 白杨矗立林间,高耸入云,仿佛是岁月的见证。
2. 白杨树姿挺拔,给人以勇敢和坚定的力量。
3. 白杨树顶天立地,凝聚着坚持不懈的精神。
4. 白杨树在寒风中瑟瑟作响,象征着坚强的意志和对抗困难的决心。
5. 白杨树叶如玉,清新而明亮,如同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6. 白杨树的荣耀,是对岁月长河中的辉煌的追忆。
7. 白杨树是大自然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令人心旷神怡。
8. 白杨树独特的花色和叶色,彰显着生机与希望。
9. 白杨树的风姿秀丽,给人一种安静而恬淡的感觉。
10. 白杨树的枝条如同一双双展翅欲飞的鸟儿,寓意自由和奔放。
11. 白杨树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永不放弃。
12. 白杨树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体现了国家和人民的力量和意志。
13. 白杨树的枝叶茂密,给人以庇护和温暖的感觉。
14. 白杨树承载着百年岁月的繁荣与沉淀,是一座文化的丰碑。
15. 白杨树在秋风中舞动,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美不胜收。
16. 白杨树的花朵纷飞,犹如雪花在寒冬中飘舞,温暖人心。
17. 白杨树在夏日的阳光下闪烁着银白的光芒,照亮整个世界。
18. 白杨树是勇气和希望的象征,鼓舞人们勇往直前。
19. 白杨树的影子伸向远方,为人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20. 白杨树开放的花朵,象征着生命的美丽和活力。
《白杨礼赞》课文赏析《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于194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北方抗日军民。
这篇文章以其独特的结构、深刻的主题、丰富的表达手法和独特的语言特点,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下面从结构分析、主题解读、表达手法、语言特点、象征意义、情感抒发、艺术手法、社会意义和读者感受等方面进行赏析。
一、结构分析《白杨礼赞》的结构清晰明了,作者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展开全文。
首先,作者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文章的主旨,即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然后,作者从形貌、气质和品格等方面具体描绘了白杨树的形象,深入地展现了其不平凡的特点;最后,作者再次强调文章的主旨,并号召人们向白杨树学习。
这种结构方式使得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二、主题解读《白杨礼赞》的主题深刻而鲜明,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品格的崇尚。
同时,作者也借此表达了对抗日军民的敬意和赞美。
这种主题的解读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表达手法《白杨礼赞》的表达手法丰富多样,其中最突出的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者通过描绘白杨树的高大挺拔、不畏严寒等形象,赋予其象征意义,使得文章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四、语言特点《白杨礼赞》的语言质朴自然,又不失高雅庄重。
作者运用了生动的形容词和形象的描绘,使得文章的语言生动而具有表现力。
同时,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得文章的语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五、象征意义《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不仅仅是一种树,更是一种象征。
它象征着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品格,也象征着抗日军民的英勇无畏和顽强奋斗。
这种象征意义的赋予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也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六、情感抒发《白杨礼赞》的情感抒发真挚而强烈。
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品格的崇尚,同时也表达了对抗日军民的敬意和赞美。
白杨礼赞课文原丈白杨礼赞课文原文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土,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 是麦田。
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黄与绿主宰看,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 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
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亠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恢恢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丈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A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呢,通常白杨礼赞课文原丈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亠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A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礼赞的好词好句好词:高大挺秀、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坚强执着、傲然挺立好句:1、白杨树的周围就成了我们学习和玩耍的乐园。
当我们感觉炎热时,我们就在白杨树下乘凉,有时,我们在白杨树周围玩耍嬉戏;有时,我们又在白杨树下玩耍学习。
每个夏天,同学们都在白杨树周围欢乐的玩耍,这时,我感觉白杨树是我最好的伙伴。
2、白杨树那白绿色的树杆笔直笔直的,有二、三层那么高,一般二、三米内绝无旁枝,所有枝叶都向上生长,而且紧紧靠拢,站在树下仰起头来看到树叶郁郁葱葱,心形的叶子在太阳照射下银光闪闪,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叶子便哗哗作响。
3、白杨树是团结的象征。
当暴雨侵袭时,白杨树们紧紧地靠在一起,不躲不藏,挺直腰杆和风雨抗争;当小雨灌溉它们时,都各取各的,不争不抢。
人为何不像白杨树一样,万众一心呢?这样,世界上就会少点麻烦。
4、白杨树是一种普通常见的树,只要有土的地方就能生长,它不用人的悉心照料,只要给它一块空地,它就会挺拔向上。
白杨树从不怕困难,从不屈服,狂风暴雨也不会令它低头,即使在寒冷的冬天,白杨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但生命力还是非常顽强的,它像红梅傲雪般立在大雪中,在风雪交加的时候,那一棵棵白杨树依然屹立在那里。
5、白杨树叶最初是绿的,渐渐变黄,然后凋零飘落。
远远望去,白杨树给人的印象是葱笼茂密,郁郁苍苍。
到近处细细一看,树千笔直、坚强有力。
再从下往上瞧,高大的身驱似乎是被蓝天紧紧地吸住似的,直刺云空。
6、白杨树有时像一个个足球迷,没风时,聚精会神地看着比赛,凉风来了,它们像看到什么激烈场面似的,眉飞色舞地鼓起掌来,看得心如潮水啊!白杨树有时像拔河健将,电线成了绳,小手使劲握住它们,眼睛像发了威的狮子,比赛开始了,双方互不相让,争个你死我活,真来劲!闲来无事时,白杨树像久别重逢的朋友,唠家常、谈事业,好不开心!7、窗外,白杨树早已秃了枝桠,枝头上一片残叶也不剩。
这样的树却成了北方冬日校园里的别样风景。
它们不像松树那样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它们也无法像腊梅那样以最艳丽的姿态傲立风雪。
白杨礼赞课文原文
形成一束的白杨树,象征着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的坚强力量吗?
白杨树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树种,它的干和枝都是笔直的,没有旁枝和横斜逸出的丫枝,所有的叶子也是向上生长,皮光滑并带有银色晕圈。
这种树虽然在北方受到风雪的压迫,但却能够坚强地挺立,不断向上发展。
即使只有碗来粗细,它也会努力生长,最终高耸入云,对抗着西北风。
白杨树虽然没有婆娑的姿态和屈曲盘旋的虬枝,但它具有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和挺拔的特质,是树中的伟丈夫。
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当你看见一排傲然挺立的白杨树,你会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也会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傲然挺立的守卫家乡的哨兵。
白杨树的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形成一束,象征着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的坚强力量。
白杨礼赞课文原文人教版白杨礼赞课文原文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
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杨树,西北很普通的树,但真的是不平凡的树。
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茎直枝直。
它的茎通常有十英尺高,好像是人工添加的,十英尺之内没有侧枝。
它的分支都是向上的,而且靠在一起很近,像一堆人造的,永远也不会互相脱离。
它宽大的叶子也是一块一块向上,几乎没有歪的,更不用说垂下来了。
它的皮肤光滑,有银晕,略带淡蓝色。
这是一种不顾北方大雪的压迫顽强挺立的树。
哪怕只有碗口那么粗,它也努力向上发展,达到两尺的高度,巍峨不屈,迎着西北风。
这是杨树,西北地区很常见的树,但绝不是普通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白杨礼赞原文白杨礼赞原文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
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白杨礼赞课文原文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土,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
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礼赞
茅盾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的字、词、作者。
2、阅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白杨树“不平凡”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3、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课前掌握
1、作者: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2、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
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字词
坦荡如砥()恹恹()晕圈()虬枝()楠木()秀颀()外壳()无边无垠()
潜滋暗长旁逸斜出纵横激荡坦荡如砥虬枝
4、开头段的作用有哪些:为下文埋下伏笔(做铺垫);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起线索作用;抒发情感,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课程导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本文开头段的作用是什么?
开篇点题,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2、文章是怎样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象?其目的是什么?
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目的是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她坚强不屈的品格和傲然挺立的形象;暗写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后文解释象征意义表达主题做铺垫。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来突出白杨树的?白杨树外形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总的形象:力争上游;干:笔直,绝无旁支(正直);枝:向上,紧紧靠拢(团结);叶:片片向上(团结);皮:光滑淡青色(质朴);内在气质:努力向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课后练习
1、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
(2)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得到的。
(3)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4)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2、文学常识填空。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原名,字,现代作家。
他著有长篇小《》,短篇小说《》《》《》《》等。
本文体裁是,选自。
“礼赞”含有之意。
3、写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
(2)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
4、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
(2)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
(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
第二课时
1 教师朗读第四部分内容。
要求:教师朗读时,学生画出文章中赞美白杨树的相关词语。
2 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
(1)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2)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
(3)这一部分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
学生讨论后归纳:
(1)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采用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
(2)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第一句由树及人,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为下文作铺垫。
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
“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一层深一层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
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
第四句从白杨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气势充沛,
酣畅淋漓,展示了阔大而深远的境界。
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
(4)学生自由朗读第7段,体会排比和反问的表达作用。
(5)小结:第8段进一步表明:“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深化了四个反问句的意思,于是水到渠成,揭示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
(四)继续研读课文第五部分
1 学生阅读课文第五部分。
2 讨论: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目的何在?
教师补充:茅盾同志曾经说过:“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
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之所以在此写楠木,其实是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次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呼应篇首。
(五)总结全文
1 这篇文章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白杨树的挺拔、向上然而又极其平凡的特点,与作家心目中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形象在本文中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作者把歌颂党、歌颂抗日军民这样鲜明的政治观点和炽烈的情感全部倾注在白杨树上。
2 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
第1、4、6、8段分别对白杨树的“不平凡”尽情歌颂,句式结构相似,意义步步深入。
“不平凡”三个字反复出现,强烈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使文章不平凡的“景”,不平凡的“形”,不平凡的“神”三者完美结合,白杨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挺立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