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80.00 KB
- 文档页数:5
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以供同学们学习,希望在地理学习中同学们能够及时查缺补漏,扎实基础!下面是WTT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仅供参考。
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一)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1、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
7、赤道横穿过非洲和南美洲大陆。
8、巴拿马运河划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苏伊士运河划分亚洲和非洲;白令海峡划分亚洲和北美洲;丹麦海峡划分欧洲和北美洲;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家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二)第二节海路的变迁1、海路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的活动(如:填海造陆)。
2、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3、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4、板块间的基本运动方式: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
5、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6、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和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7、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
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8、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
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9、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三)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1、天气的特点:时间短、经常变化。
2、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3、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晴天”。
4、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
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5、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基础知识:1、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
2、世界海陆分布状况: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
即地球上三分陆地,七分海洋.3、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则是一块陆地.4、关于陆地和海洋部分的基本概念:(能够在图上标示)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岛屿;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称为半岛,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面积广大的水域称为洋,大洋的边缘靠近大陆的部分称为海;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称为海峡。
5、有关陆地和海洋之最:世界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为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是丹麦的属地;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小的大洲为大洋洲。
6、无论怎样划分两个相等大小的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7、记住以下大洲分界线:(能够在图上准确标示)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亚、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欧、北美洲分界线--丹麦海峡,非欧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按顺序)8、七大洲面积排列顺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面积排列顺序: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9、熟练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特点,如半球分布特点和经纬度分布特点及相对位置。
(1)被赤道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是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的大洲为亚洲和北美洲.(也是既有阳光直射又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大洲),没有热带的大洲是欧洲和南极洲。
(也是没有阳光直射的大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
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为北冰洋。
(2)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欧洲和北美洲。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仅供参考。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一)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①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②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P3_图1.2)2.纬线与经线的特点(P5_图1.7)3.纬度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N”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S”来表示。
(判读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南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北纬)(P6_图1.1)4.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判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东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西经)(P6_图1.10)5.特殊经线: (P6—7_图1.10和1.13)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的界线。
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东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东到160°E;西半球的经度范围:20°W向西到160°E)6.特殊的纬线:(P6_图1.11; P12_图1.12)赤道(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五带的分界线:23.5°N、23.5°S、66.5°N、66.5°S; 纬线低、中、高纬的分界线:0°30°60°90°极点:90° 7.地球的运动:(P9_图1.15)(P11_图1.19)8.五带划分:(P12_图1.20) 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球体。
(证据:麦哲伦环球航行等)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右图)找出地轴、北极、南极、赤道,辨别经线、 纬线)1、纬线和经线(“横纬竖经”) 长度 方向形状 纬线 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 指示东西圆经线一样长指示南北 半圆2、纬度和经度范围0° 划分 度数增加方向纬度 0°—90°(低纬:0-30度;中纬:30-60度;高纬:60-90度) 赤道 北纬(N ) 往北 南纬(S ) 往南 经度0°—180°本初子午线东经(E ) 往东 西经(W )往西3、南北半球划分界限: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东西半球划分界限: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
4、经纬网定位5、五带”的划分(读图熟记:五带的名称、分界线,现象。
)A 50°40° 30° 40° 60° 80°由经纬网图可知:A 点的纬度40°N ;经度60°E 。
位于北半球(南、北),东半球(东、西)。
高、中、低纬度归属中纬度。
“五带”归属北温带。
地轴北极南极经线赤道(纬线)将下图中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面向地球仪,应用手向右拨动地球仪,最迟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D 点。
(三)地球的运动 1、自转和公转绕转对象 周期 方向产生的地理现象自转 地轴 1天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昼夜更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公转 太阳1年自西向东季节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于冬季)2、公转(以北半球为例,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 点位置 昼夜长短 ③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全球昼夜等长④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极昼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内极夜 ①秋分 9月23日前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②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极夜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内极昼(1)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画出公转方向。
(名师选题)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带答案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选择题1、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D.南极洲板块2、下图中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A.甲、丙两大洲可能曾经连为一体B.甲、丙两大洲之间距离不断缩短C.鸵鸟具有长途飞行能力D.海牛具有远渡重洋的游泳能力3、下列关于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有()①两极周围均是陆地②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③东、西半球海陆分布比较均匀④除了北冰洋以外,其他大洋均跨南、北半球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4、我国东部濒临的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5、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之间的大洋是()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6、据地震局专家介绍,虽然深圳地区近400年来无强震发生,但深圳一直是国家确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地震发生时,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A.在家中,选择浴室、厕所等有管道支撑的空间小、不易塌落空间避震,不能使用电梯B.在教学楼内,应在老师的指挥下用书包护住头部,躲在安全位置;主震过后,迅速有序撤离C.在操场或室外的应该马上回到教室去D.在商场里,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7、关于“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正确的是()A.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自有地球以来便是如此B.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以后都将固定不变C.两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没有海洋D.七大洲、四大洋是原始大陆分裂、缓慢漂移而形成的8、下列各组地名中,均为大洲分界线的是A.京杭运河、苏伊士运河B.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C.乌拉尔山脉、阿尔卑斯山脉D.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填空题9、________ 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10、荷兰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说明可以影响海陆的变化。
2024春学期人教版地理中考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葡萄牙(国家)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
2.地球的最大周长又叫做赤道,约 4 万千米,地球表面积约 5.1 亿平方千米。
3.在地球仪上判读:地轴是地球绕着转的轴。
两极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北极是两极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它是地球上的最北点。
南极是与北极对应的点,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4.纬线的形状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长度不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指示东西方向。
经线的形状是半圆弧,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5.纬度的范围是0 °~90 ° ,经度的范围是0 °~180 °。
南纬用字母 S 表示,北纬用字母 N 表示,东经用字母 E 表示,西经用字母W 表示。
6.北极的纬度是 90 °N ,南极的纬度是 90 °S 。
赤道又叫做 0 °纬线,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
7.低纬度范围是 0 °~30 ° , 中纬度范围是 30 °~60 ° , 高纬度范围是60 °~90°。
8.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9.习惯上以20 °W和160 °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
20 °W向东到160 °E 的范围为东半球,20 °W向西到160 °E的范围为西半球。
10.利用经纬网定位:例题读图分析,根据图中A、B 两点的经、纬度位置,完成下列各题。
A 点的纬度是 25 °N,B 点的经度是25 °E,C 点的经纬度是(20 °N,150°W)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是地轴,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24 小时,地理现象是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知道全球海陆所占比例及海陆分布特点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占29%世界海陆分布特点:1. 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就南北半球来说,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就东西半球来说,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2.地球上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3、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大小不同的陆块二.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三、熟练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轮廓特点(课本34/35页)。
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由高到低:南极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欧洲四.看图写出特殊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180°)经过的大洲大洋(参照课本最后一页的世界地形图)主要位于北半球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大洋洲、南美洲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完全在东半球——非洲,完全在西半球——南美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赤道横穿的大陆是——非洲大陆,南美大陆赤道横穿的大洲是——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概念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洋海洋的中心部分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亚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同时被南北回归线穿过的——非洲、大洋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大洲——亚洲、北美洲没有热带的大洲——南极洲、欧洲没有寒带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热带面积最大的大洲——非洲寒带面积最广的大洲——南极洲0度经线经过北冰洋、大西洋,穿过欧洲非洲0度纬线既赤道,经过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180度经线经过北冰洋、太平洋被五大洲环绕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被四大洲环绕的大洋:印度洋,被三大洋环绕的北冰洋五.熟记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概况,记住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能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化,包括各种不同的作用。
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重点:1、海陆面积比例,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理解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等概念。
2、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能对照“六大板块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世界闻名山系、海洋和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复习难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及重要的洲际分界线。
2、正确理解“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复习时间:一课时复习过程:1.海陆分布(1)海陆分布概况地球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大,占71%;陆地面积小,占29%。
概括地讲,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半球的海陆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在判断南北半球时,极点周围是陆地的是南半球,极点周围是海洋的是北半球。
(3)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过程。
早期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仅仅是陆地上人类足迹和视野所及的非常狭小的天地。
那时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往,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
在古希腊的世界地图上,古希腊是世界的中心,而我们的祖先把自己的疆土称“中国”。
2.七大洲(1)七大洲的分布:读图复习(2)主要大洲的分界线:①亚欧两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班级姓名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1.地球上的海陆面积比例是多少?7:32.陆地主要分布在哪个半球和哪个半球?东半球、北半球3.无论怎样划分相等的两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大于、小于)陆地面积。
4.说出下列名词的概念: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海峡、运河5.赤道穿过的大洲或大陆有哪些?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大陆、非洲大陆)6.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有哪些?南回归线:南美洲、非洲、大洋洲。
北回归线: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圈:南极洲;北极圈:北美洲、欧洲、亚洲。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1.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并举例说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其中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
2.大陆漂移学说的创始人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他观察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大致吻合.3.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你可说出哪些大陆漂移的证据?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大西洋两岸动物的相似性等4.从魏格纳和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你会得到哪些启示?善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5.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板块学说的主要观点是?课本42页内容7,板块运动有哪两种形式?张裂运动、挤压运动8.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现象:红海在不断扩大(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运动的结果);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运动的结果);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运动);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处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板块比较活跃。
)台湾岛多火山和地震,原因是台湾岛位于火山地震带上。
9.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班级姓名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1.地球上的海陆面积比例是多少?7:3
2.陆地主要分布在哪个半球和哪个半球?东半球、北半球
3.无论怎样划分相等的两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大于(大于、小于)陆地面积。
4.说出下列名词的概念: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海峡、运河
5.赤道穿过的大洲或大陆有哪些?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大陆、非洲大陆)6.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穿过的大洲有哪些?南回归线:南美洲、非洲、大洋洲。
北回归线: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圈:南极洲;北极圈:北美洲、欧洲、亚洲。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并举例说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其中主要原因
是?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
2.大陆漂移学说的创始人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他观察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大致吻合.
3.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是?你可说出哪些大陆漂移的证据?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大西洋两岸动物的相似性等
4.从魏格纳和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你会得到哪些启示?善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
5.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板块学说的主要观点是?课本42页内容
7,板块运动有哪两种形式?张裂运动、挤压运动
9.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10.板块运动
(1)写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2)六大板块中以海洋为主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中国位于亚欧板块上,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上。
(3)红海在扩大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运动的结果。
(4)说出板块和大洲的区别:
大洲都是陆地,一个板块中有陆地也有海洋。
二、综合题读
1.“世界海陆分布图”(如图
2.1-10所示)回答:
(1)填写出下列名称:
大洲:A ,B ,C 。
大洋:D ,E ,F 。
(2)写出大洲分界线名称:
山脉:a ,e 。
河流:b 。
运河:f ,g 。
2.读图2.1-11,回答:
(1)A 洲,B 洲,C 洲,D 洲。
(2)E 洋,F 洋,G 洋。
(3)在图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3.读“亚、欧、非三洲的分界线”图(如图2.1-12),完成下列要求:
(1)亚欧两洲之间是以、和一线作为分界线。
(2)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狭窄水道是,它也是亚洲与洲的分界线。
(3)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4)海船从黑海驶向印度洋,依次经过海峡,海,运河,海。
4.读东西半球图(如图2.1-13所示)回答:
(1)既被赤道穿过,又被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是、。
(2)既有阳光直射,又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大洲是、。
(3)既被赤道穿过,又被极圈穿过的大洲是。
(4)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的大洲是。
(5)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
(6)从赤道与0°经线交点自东向西绕地球一周经过的大洲
是、、
、。
5.读“六大板块示意”(如图2.2-6),完成下列要求:
(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成大板块。
它们是:
A 板块,
B 板块,
C 板块,
D 板块,
E 板块,
F 板块。
(2)六大板块是不断着的。
当板块运动时,地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现象。
(3)板块与板块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和。
6.读图2.2-7,回答:
(1)请将字母A(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和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填注在图相应的位置上。
(2)环太平洋沿岸的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板块、板块板块、板块的接触地带。
(3)我国的台湾岛多火山和地震,原因是台湾岛位于火山地震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