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85.50 KB
- 文档页数:5
澳大利亚的教学设计澳大利亚的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澳大利亚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澳大利亚的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标的要求,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目标1.知道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的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
2.学会利用旧知识探究新问题,利用资料说明为什么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布局,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学习重点1.能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探究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2.通过澳大利亚的农业、牧业和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推荐相关网址或参考资料学生:分组搜集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教学时间:1时教学过程回顾旧知,引入新。
教师同学们,我们前边已经学过了日本、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了解一个国家?学生位置、地形、气候、农业、工业……教师那么我们今天就利用已学会的这些方法再认识一个国家:澳大利亚。
教师出示图8.35,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学生读图找出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南半球、独自占有一个大陆、南回归线穿过中部等。
教师澳大利亚位置的独特性决定了它自然环境的特点,造就了它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下面我们一起到澳大利亚的国家野生动物园去看一看。
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教案-新人教版澳大利亚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澳大利亚”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之后的又一个区域地理的学习内容。
教材没有直接介绍澳大利亚地理特征,而是选取了几个形象的标题,如“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来突出澳大利亚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
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都隐含在形象的标题中,因而吸引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同时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空间。
就本节课的教学实际来看,课堂需消化的知识容量大,新课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较多,所以如澳大利亚的城市、工业部门等只作简单介绍,而将重点放在独有动物的形成、探究其养羊业的分布以及矿产品的分布上,其目的是突破难点,让学生真正弄懂。
2、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三)重点难点重点:1.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
难点:1.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学法和教法分析在课前充分搜集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采用信息技术,将搜集到的重要信息制作成学习课件。
为学生对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探究性问题;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图片,来获取地理知识。
(一)说教法根据地理教学的一般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两种主要教法:自学讨论法:通过教师提出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变学会为会学,填写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结构体系。
图导图练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绘图等多项措施的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二)说学法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
《澳大利亚》地理教学设计《澳大利亚》地理教学设计《澳大利亚》地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水文、动物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澳大利亚丰富的资源条件;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规律;了解“坐在矿车上”和“骑在羊背上”的含义。
2.通过阅读、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图、农牧业分布图,进一步培养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澳大利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的道理,加强人地观教育。
教学重点1.从地形和气候因素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
2.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教学难点1.澳大利亚多特有古生物的原因分析。
2.从地形和气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讲授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等。
教学准备自制幻灯片、录像片段等等。
课时安排2课时板书设计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视频播放录像)澳大利亚风光师:同学们想知道这段视频播放的是什么地方吗?(课件展示)世界地图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
引导读图:出示“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并闪烁澳大利亚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其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生:(略)。
师: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是一个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
(播放“澳大利亚动物”视频资料)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澳大利亚大陆分布着丰富的古老生物物种。
其中有腹部有口袋以养育幼兽的大袋鼠;形似鸵鸟、三趾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的鸸鹋;世界特有的卵生哺乳动物鸭嘴兽;憨实可爱的考拉等等。
看到它们,仿佛进入到遥远的地球地质演化年代。
下面,请同学们从“大陆漂移”学说的角度来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澳大利亚长期孤立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对生物的进化会有什么影响?(2)南极大陆为什么特有生物少呢?生: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得出他们自己的观点,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一)3.3.澳大利亚发展养羊业的有利条件是()①草原辽阔②气候条件适宜③人口多,羊毛、羊肉需求量大④没有食肉猛兽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课堂小结独占大陆的国家,西印东太在大洋;特有动物大袋鼠,澳洲草原闲溜达;鸭嘴鸸鹋和考拉,远离大陆慢进化;气候环状多样化,咱是冬来他是夏;地广人稀好牧羊,农牧生产机械化;混合农业正合适,东南西南羊牛麦板书设计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1、特有动物2、原因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三大牧羊带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地形气候课后反思对于图的判读,从图中获取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学习地理要掌握的重要技能。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的培养。
学情分析一.已有基础通过对七年级地理1-7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描述区域地理位置和范围的方法、分析区域地理自然环境特点的方法、大陆漂移学说等,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学习基础。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表现欲强,便于开展探究活动,因此我在教学中适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研讨。
二.生活经验七年级学生在生活中比较喜欢小动物,常见的动物都已经认识,对于澳大利亚和南极的生物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澳大利亚有这么多特有动物的原因往往不会分析,学习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既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又可以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三.提升新知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对于生物进化的知识和地理环境对生活进化的影响,学生在分析澳大利亚古老而特有的动物的原因时有困难。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稍有欠缺,分析澳大利亚三大牧羊带的分布与地形、气候关系需要以教师引导与学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开展,这是本节课学生需要探索的新知识和提升能力的难点。
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一、调查基本情况调查对象:所有听课学生调查方式:座谈、问卷二、调查结果与分析1、学生课堂表现:是调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听课的专注程度。
教案:初中地理《澳大利亚》教学目标:1. 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概况,能够结合地图和资料对比分析澳大利亚区域差异。
2.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教学重难点:1. 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特点。
2. 澳大利亚的区域差异。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用一段文字对澳大利亚进行描述,这个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有美丽迷人的大堡礁,有可爱古老的树袋熊,学生猜想是澳大利亚,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1. 概况1.1 位置和组成- 教师PPT展示《澳大利亚地形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澳大利亚的位置和组成?(提醒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后附的世界地图观察澳大利亚的位置)。
【师生活动】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东临太平洋,西邻印度洋,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的一些小岛。
1.2 人口和人种-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8第二段找出人口和人种概况。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人口有2223万,92%是白色人种。
教师适时点拨,主要是受到殖民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英国人后裔,所以主要是白色人种。
2. 区域差异明显- 教师PPT展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对牧羊带的分布有什么影响?【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地形和气候对牧羊带分布的影响。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得出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结论。
环节三:案例分析- 教师提供澳大利亚牧羊业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澳大利亚牧羊业的发达原因。
-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澳大利亚牧羊业的发达原因。
环节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 学生回答澳大利亚的自然和人文概况、地形和气候特点、区域差异以及牧羊业的发达原因。
环节五: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地图和资料,对比分析澳大利亚的区域差异。
《澳大利亚》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澳大利亚属于区域地理中的国家地理,非常重要。
同学们学完前两章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以后还会学习美国、巴西等。
澳大利亚这一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特点:澳大利亚在这个区域,面积最大,具有独占一个大陆、并孤悬海外、位于南半球、发达国家等地理特点。
从教材的内容来看,由“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三部分组成来突出澳大利亚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
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都隐含在三个形象的标题中,因而吸引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同时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空间。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学习了亚洲及其周边一些地区,知道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但是,由于是初一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喜欢新鲜、生动的东西,所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等直观、感性的手段辅助教学,易于学生理解和产生兴趣。
【课程标准】•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士组成、首都和主要城市。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某国家自然环境的特点。
【教学目标】1.对照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概括其主要特点,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概括澳大利亚特有生物众多的自然特点,读图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学重难点】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析图、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今天老师今天带大家去环球旅行!!播放视频:《澳大利亚宣传片》。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任务1 对照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概括其主要特点,学会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整装待发】师:1.澳大利亚在哪里?2.我们现在(6月)去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什么季节?该带什么衣物?3.你对澳大利亚了解多少?引导读图:出示“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并闪烁澳大利亚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其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初中地理澳洲教案设计课程目标:1. 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面积、人口和主要城市。
2. 掌握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
3. 了解澳大利亚的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
4. 熟悉澳大利亚的动物和植物种类。
教学重点:1. 澳大利亚的位置和面积。
2. 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
3. 澳大利亚的经济和文化。
教学难点:1. 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面积的计算。
2. 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的特点。
3. 澳大利亚的经济和文化的生活方式。
教学准备:1. 地图和图片:澳大利亚地图、悉尼歌剧院、大堡礁等图片。
2. 视频或短片:澳大利亚的风光短片。
3. 教学卡片:澳大利亚的动物和植物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澳大利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澳大利亚的位置和形状。
2. 提问:谁知道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还是大陆?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澳大利亚的面积、人口和主要城市。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
2. 讲解澳大利亚的经济和文化。
四、互动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或自然资源,制作卡片并进行展示。
2. 学生互相提问,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五、案例分析(10分钟)1. 播放澳大利亚风光短片,引导学生观察澳大利亚的自然景观。
2. 提问:澳大利亚的自然景观有哪些特点?六、总结和作业(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2. 布置作业:制作一份关于澳大利亚的资料卡,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阅读教材、观看短片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澳大利亚的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在互动环节,学生通过制作卡片和提问的方式,进一步巩固了所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澳大利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对照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概括其主要特点。
2.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概括澳大利亚特有生物众多的自然特点,读图分析其形成原因。
3.了解澳大利亚采矿业、冶金业的发展现状,能够对照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和冶金工业中心分布图说明影响冶金工业中心分布的条件。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和其他资料,概括澳大利亚特有生物众多的自然特点,读图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能够对照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和冶金工业中心分布图说明影响冶金工业中心分布的条件。
二、教学策略本课主要讲述的是澳大利亚特有物种及其自然环境特征。
其中特有物种这部分趣味性强,可以利用这部分内容,对特有物种进行适当的拓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通过物种的保护,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难点内容是分析澳大利亚冶金工业中心分布的条件,通过对地理要素图的判读,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归纳总结、概括某种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可培养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四、当堂练习1.澳大利亚国徽上的两种特有动物是()A.袋鼠、考拉B.袋鼠、鸸鹋C.考拉、鸭嘴兽D.考拉、鸸鹋2.澳大利亚特有物种众多的原因是()A.面积大,物种多B.气候条件适合特有动物生长C.人类活动干预少D.孤立的大陆物种进化缓慢3.澳大利亚是个地理特征十分鲜明的国家。
下列有关澳大利亚地理特征的叙述哪一个是错误的()A.地广人稀B.以白色人种为主C.位于西半球D.位于南半球4.澳大利亚矿产品的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 )A.石油、天然气、银、镍B.金、锰、镍、锌C.煤、铁、铀、钴D.钴、磷、金、镍【参考答案】B;D;C;C五、课程小结六、板书设计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第四节澳大利亚一、澳大利亚概况1.位置和范围2.人口3.主要城市二、世界活化石博物馆1.特有物种2.物种特有古老的原因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1.矿产资源特点2.采矿、冶金业特点3.冶金中心分布条件《澳大利亚》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现状。
初中地理澳大利亚教案【知识与技能】1. 能说出澳大利亚的位置、组成、人口和人种概况;2. 能描述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区域差异;3. 能解释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发展及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探究意识,培养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2. 学会利用地图和资料,对比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和区域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2. 感受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培养对澳大利亚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区域差异;2. 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发展及其原因。
【难点】1. 澳大利亚的区域差异;2. 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澳大利亚剪羊毛比赛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澳大利亚牧羊业发达,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1. 地理位置和组成教师展示澳大利亚地形图,引导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问题】1. 澳大利亚的位置和组成是什么?2. 澳大利亚的地形有哪些特点?【学生活动】1.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东临太平洋,西邻印度洋,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的一些小岛。
2. 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西部为广阔的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为大分水岭。
2. 人口和人种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澳大利亚的人口和人种概况。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澳大利亚人口有2223万,92%是白色人种,主要是受到殖民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英国人后裔,所以主要是白色人种。
3. 地形和气候特点教师展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问题】1. 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是什么?2. 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有什么规律?【学生活动】1. 澳大利亚的气候特点:大部分地区干旱,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广泛。
2. 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规律:北部热带,南部温带,中间干旱。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山东省宁阳实验中学(271400)孙凡勇一、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下册主要学习区域地理知识。
认识范围由大到小,既学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对比了差异性。
《澳大利亚》属于教材的第三部分“走进国家”,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认识该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通过探究性学习,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并能延伸拓展,提升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大致了解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思路,比如,地理位置特征要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三方面来分析,地形特征要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地势起伏状况、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等四方面来分析。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因势利导,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来学习新的知识,同时紧密结合我县开展的“三环节”教学,狠抓学生的预习,既能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三、课程标准1、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动物,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四、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来分析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及主要城市。
2、记住澳大利亚主要的地形特点、主要地形区和河流的名称及其分布。
3、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并记住澳大利亚气候特征及其分布特点。
4、知道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并运用资料说明澳大利亚生物的独特性及其成因。
5、记住澳大利亚主要城市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6、通过讨论,理解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优势,初步学会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自然条件。
7、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以及地形与气候、人口分布的关系。
2、理解澳大利亚气候特征及其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分析澳大利亚生物的独特性及其成因,理解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能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六、教学方法按照我县“三环节”教学模式,从“课前预习、课堂实施、限时作业”三个环节精心准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七、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一)下发预习学案将“澳大利亚”预习学案提前一周发给学生,并说明完成时间和要求,并且要求学生注意收集预习问题,对不能完成或有疑惑的问题,写在纸条上交给学习小组组长,由小组长汇总于课前交给老师。
(二)学生自主预习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预习活动。
(地理学科一般放在提前一周的双休日预习)(三)诊断预习效果上课前一天,教师要收交部分“澳大利亚”预习学案进行批阅,并结合学生汇总的疑难问题,分析诊断预习效果,确立课上讲授重点及措施,并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时,要将预习的共性问题写在备课本上,并注明指导办法或措施。
课堂实施(组织学生利用“课件展示的七个疑难点以及学生预习情况”进行预习交流)(一)课件展示七个疑难点(1)阅读课本95页,思考大洋洲的范围?(2)思考大洋洲的战略地位?(3)在课本图3-49中找到:大分水岭、澳大利亚大盆地、西部高原、墨累河、大堡礁、大沙沙漠、维多利亚大沙漠,分析澳大利亚自流井的成因?(4)阅读图3-53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澳大利亚气候特征及其分布特点?(5)阅读图3-54, 思考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特点并且说明原因?(6)许多古老动物只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原因?(7)澳大利亚的工矿业分布特点是什么?(二)组内交流根据实际情况把班内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且任命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为组长,在老师的指导和组长的带领下,在组内进行预习交流,把自己有疑问的问题提出来共同解决,如果本组内解决不了,下一步就要在组间讨论。
(三)组间讨论各个小组把本组内有疑义的问题提出来,各个小组之间再相互讨论。
(四)各组组长提出需要老师解决的问题。
(五)精讲点拨(注明: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有选择的精讲点拨)1、利用教材95页“大洋洲”图,分析大洋洲的位置和范围?在图中找到:(1)亚洲、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
(2)赤道和东经160度线。
(3)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以及太平洋中的美拉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
利用课件展示:大洋洲的位置和范围(1)位置:大洋洲位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邻印度洋,东濒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望,既跨东西半球,又同时位于南北半球。
(2)范围: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以及太平洋中的美拉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等共有1万多个岛屿。
(3)面积:大洋洲的陆地面积仅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6%,是七大洲中陆地面积最小的一个。
学生分析大洋洲位置的重要性(用“课件图片和视频”展示)学生分析得出:大洋洲已成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的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汇处,在国际交通上具有重要地位。
借助以上思路,分析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课件展示答案:(1)经纬度位置:主体介于东经110度至东经150度之间,南纬10度至南纬45度之间。
海陆位置:西北面与亚洲相邻,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
(2)范围: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周围岛屿,面积约774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六位。
2、课件展示“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图”思考它们的分布特点,学生讨论得出:人口分布差别很大,西部内陆、广大的中部地区人口稀少,人口大多数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另外城市的分布和人口的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区。
其中堪培拉——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
悉尼——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墨尔本——全国第二大城市。
珀斯——西南部印度洋沿岸的重要城市。
(课下延伸: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与气候等因素的关系)3、利用课本97页图3-49找到:大分水岭、澳大利亚大盆地、西部高原、墨累河、大堡礁、大沙沙漠、维多利亚大沙漠?思考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讨论后,课件展示:澳大利亚大陆地势地平,自西向东可分为三大地形区:(1)西部宽广平坦的高原,里面有艾尔斯巨石。
(2)中部平原,地势最低处是艾尔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6米,平原上河流很少,但地下水丰富,并且地下水可以自动流出地面成为自流井,被称为“大自流盆地”。
(3)东部山地,主要是大分水岭,澳大利亚的最大河流墨累河发源于大分水岭西侧,向西南注入印度洋。
(特别说明)再看课本97页图3-49,结合课件上展示的“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图”,分析下列问题:(1)三大地形区及分布范围。
(2)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3)人口、城市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4)农牧业与地形条件的关系。
(5)工业城市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老师重点分析)4、利用课本99页图3-55,找到澳大利亚特有的野生动物?思考:①澳大利亚的野生动物具有什么特点?②这些古老动物只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原因?(学生自己分析课本99页,讨论得到答案,课件展示)(1)、原始性、古老性、独特性。
(2)、①几千万年以前,澳大利亚大陆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长期以来,自然条件单一,动物演化缓慢。
②澳大利亚无大型食肉动物的竞争。
5、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农牧业”和“工矿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结合前面学习的知识,学生思考:①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的原因?②澳大利亚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学生讨论后,老师点拨,课件展示)(1)、①地形条件:澳大利亚地势低平,起伏和缓,高原面积广大,草原辽阔。
②气候条件:澳大利亚有面积广大的热带草原气候,,还有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气候条件适宜。
③水资源条件:澳大利亚地下水丰富,但是含盐度高,不适合灌溉农田,适合牲畜用水。
④食物链条件:澳大利亚没有大型食肉动物,没有羊的天敌。
(2)、煤矿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部。
铁矿主要分布在西部。
铝土矿主要分布在北部。
(六)系统总结师生共同总结: 1、学生总结为主。
2、对于学生没有疑义的部分,可以在总结中提出,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七)限时作业1、提出要求:(1).限时:作业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2).限分:总分采取10分制。
(3).闭卷: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下列限时作业:(1)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是()A、中国B、英国C、印度尼西亚D、澳大利亚(2)澳大利亚的地势特点是()A、东西高,中部低B、中部高,东西低C、南北高,中部低D、中部高,南北低(3)澳大利亚自西向东的地形组合是()A.高原——平原——山地 B.山地——平原——高原C.高原——盆地——高原 D.山地——盆地——山地(4)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A、西北内陆一带B、中部平原地区C、东南沿海一带D、东北沿海一带(5)有关墨累河的叙述,错误的是()A 源于大分水岭向东注入太平洋B是全国最大的河流C. 流经中部平原 D .源于大分水岭,向西南注入印度洋(6)澳大利亚发展养羊业的有利条件是()①草原辽阔②气候条件适宜③人口多,羊毛、羊肉需求量大④没有食肉猛兽A ①②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7)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属 ( )A、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8)读“澳大利亚图”,回答下列问题:海洋:①②,地形:③山地④盆地,该盆地有丰富的资源。
河流:⑤岛屿:⑥,城市:⑦,⑧,⑨,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原因是3、互批:采取组内(或组间)互批、教师抽批的方式。
(利用课件公布答案)4、统计:教师当堂统计达标率,及时进行分析讲评。